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3:3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盗版侵权问题影响市场经济公平正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说起“世界读书日”,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中国在引进概念时把这一天译为“世界读书日”,但资料显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确定的官方名称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也就是说,除了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与图书密切相关的版权意识也是“世界读书日”确立的初衷之一。然而目前我国盗版侵权问题十分严重,不仅是图书,音像、软件等领域都存在严重的版权问题,虽然有关部门在努力加以治理,但是盗版市场仍然猖獗,盗版行为严重影响了出版方的利益,也是不尊重作家和电影电视工作者劳动成果的行为,并且在挑战着市场经济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只有推进社会公平正义,重点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存发展权利与利益的公平正义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实现全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团结协作,实现社会的安定祥和,最终构建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

一 我国盗版侵权问题现状

近些年来盗版图书是日渐猖獗,已经成了现在图书出版行业的巨大冲击,在一些书店和舒坦,盗版图书并不少见,而且盗版图书的价格明显比正版图书低很多,即使印刷质量和纸质与正版相差较远,但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盗版图书。盗版图书在高校更是十分盛行,高校周边的盗版图书主要涉及自考书籍、励志文学书籍、外语书籍、考研书籍和公务员考试书籍,而一些理工类、专业性强的书籍因为销量低所以很少有盗版。

电影市场也因为版权威胁受到严重损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祖国献礼的两部爱国主义影片《开国大典》和《风声》均在首映式不久后就出现了盗版,票房损失严重;2010年4月底上映的电影《叶问2》在上映后仅6天就遭盗版侵袭,票房损失数百万;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北京晶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拍摄完成了反应这场巨大灾难的电影作品《妈妈别

哭》,准备在全国的院线公开上映的时候,全国各个地区遭遇空前盗版,电影在近百家电影院偷偷的上映,盗版票房达千万元左右。票房收入是电影工作者的主要劳动收入,大多数电影在全国上映后立即遭盗版侵袭,票房遭到严重损失,更是有一些电影,在上映前就出现了盗版,盗版影碟提早抢占市场,使电影在上映后更加难以生存。

盗版软件也已成为中国软件市场的巨鳄。正版软件年产量不及盗版的5%,市场占有率也仅仅是盗版的10%,充分说明了盗版软件已经充斥了整个软件市场。正版软件产量的年增长率还达不到盗版的增长规模。如果以同样的1%增长来看,盗版的绝对增长数量是正版的23倍。从零售利润来看,由于盗版软件成本很低,进入退出壁垒较小,又加上其产品资金回笼快,成本回收期短,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盗版软件的完全竞争市场形势,于是正常利润趋于均衡,单片光盘利润趋于稳定。国内正版软件生产商为了打击盗版,盘活库存而微利或亏损经营,国外正版软件单片光盘利润则基本在500元以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盗版产业正在呈现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势头。在网上下载一首歌曲只需要半分钟,下载一部完整清晰的电影只需要几小时,而这些作品中可能包含着作者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2009年9月15日,由搜狐、激动网和优朋普乐和华夏视联4家国内新媒体版权拥有和发行方代表共同发起,联合全国110家互联网视频版权各权利方共同创建的“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在北京成立。搜狐CEO张朝阳在联盟成立现场宣布,即日起将对优酷网盗版侵权的503部国内影视剧提起诉讼。启动仪式上,反盗版联盟发起方宣布,已对优酷、土豆、迅雷等主要视频盗版网站1000余部被盗版侵权的国内影视剧取证保全。这起诉讼案是近几年有关于网络盗版最大规模的一起诉讼案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环境还未根本好转,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侵权盗版行为还将花样翻新地不断出现,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斗争远未结束,网络领域的反盗版工作还任重道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活动是加强互联网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

保证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 盗版猖獗的原因

分析盗版问题严重的原因,最主要的一点是盗版低廉的成本,及由此所造成的低廉的价格和巨大的利润。音像制品和软件复制容易,所以盗版光盘的制作十分迅速,而且成本很低,这就使盗版制品价格低廉,因为价格便宜,所以盗版能够轻而易举的将市场占据,丰厚的利润使盗版生产商不顾社会道德和良知,在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盗版的情况下,依然顶风作案。这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消费水平与人民的文化需求发展不平很。随着世界多元化,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经济没有实现非常富裕的中国消费者,难以适应正版市场的价格,我们不得不承认,正版高昂的价格另许多消费者对正版望而却步。

由于垄断的存在,生产者制定价格时几乎不必考虑市场的因素,只需考虑成本、需求和利润,在一定的需求函数下,怎样定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在正版品生产的垄断条件下,其垄断价格的巨大垄断利润对其他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激励,而在过高的版权费用和制度硬壁的双重阻拦下,这种激励就转化为生产盗版品。另外,在盗版品的强烈冲击下,生产正版品的成本因加强防伪等原因而大大提高,而价格却在盗版品的竞争中不断下降,从而正版品的价值大大降低,这又进一步强化了盗版品的生产和供给。

道德的局限是盗版猖獗的另一方面原因。首先是盗版源头的提供者,他们有些可能是参与出版制作的内部人员,从而可以拿到第一手资料,当他们把这些电影和软件文件,卖给盗版生产商的时候,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良知对他们的拷问,盗版是最显著的不公平竞争,是对出版商和作者劳动极大地不尊重。而对于盗版生产者,经济利益的趋势,使他们越过道德底线,盗版本身就是一种偷盗行为。对于消费者或者网络下载者,他们也许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可是他们没有想过自己在下载、购买和使用盗版的时候,他们的正义感何在,社会上任何一种工作,都是由人们的劳动获取属于自己的回报,而文化产业工作者同样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希望得到相应地回报。如果盗版继续猖獗,那么社会的公平正义就难以得到保障。

三 版权保护的途径和办法版权法是版权公平的有力保障

17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第一部版权法——《安娜女王法》,该法从主要保护印刷出版商的利益转向保护作者的利益,显示了版权的私权属性。我国把版权法视为民法中的一个特别法,显示在我国版权的私权属性是不容质疑的。我国自加入WTO后,为了尽快与世界各国接轨,不断完善本国的法律,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近几年在立法和司法上不断加强对版权人的权利保护。法律是维持社会生活秩序和市场经济合理运行的重要手段,版权法对我国盗版治理至关重要。

利益平衡是版权法的根基和首要的基本原则。著作权法一方面要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另一方面要保护公众对作品的使用,促进社会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换言之,现代著作权法的理念就是作者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双重保护,平衡二者的利益关系则是著作权立法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加强打击盗版力度,增强法治建设,还应该加大对盗版的惩处力度,增加对刑法的制定。工商司法部门要严厉监管,寻找盗版源头,想要有效地阻止盗版生产,必须追查盗版来源,从源头上防止盗版流入市场。根本办法是经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手抓

盗版问题难以解决,不仅是因为我国经济水平不够发达,人民的购买水平不能达到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因为公民思想道德不够高,对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认识不够深,缺乏对保护著作权的正义感。所以,要想真正的解决盗版问题,必须经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要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外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垄断的产生,增加国民收入,是人民群众在想买正版的时候不会因为价格的昂贵转而选择盗版,积极扶持正版图书、影音、软件市场,引导正版消费。面对盗版对正版的冲击,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由正版市场的竞争无力造成。除了在工商司法方面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外,对于正版生产销售商来说,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依据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正版音像制品树品牌、做特色,才是立足市场的关键。

另一方面,呼吁广大人民群众打击盗版,在社会上,建立一种对公平、信用、正义的信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版权侵犯的问题,更可以在各个方面是公民加以自律,使社会更加和谐。2010年5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新浪、优酷、土豆等18家网站还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24家版权单位共同签署发布了《互联网影视版权合作及保护规则》,这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对版权保护共同做出的努力,目的就是呼吁全民一起行动起来,打击盗版,保护版权。

四 总结

我国有关于版权保护,打击盗版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盗版不除,文化产业的作者和出版商的就得不到公平竞争的权利。虽然打击盗版的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但是作为我们自身,应该从我做起,支持正版,销售商和网站应该诚实守信,以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规范自身行为。社会公平正义是推动效率长期增长、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平是稳定的基石,正义是和谐的天平。追求公平公正,是人的权利和本能。社会公平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版权保护不仅可以保证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平稳运行,更是使现代信息时代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公平信用,使文化劳动工作者得到公平正义的对待,所以我们要坚持打击盗版,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明添,公平视野下版权法律制度的反思,《东南学术》2007年第5期

2.汪依蒙,经济学角度浅析音像制品的盗版现象,《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0 年3 月

3.李书,中国盗版软件问题及对策初探,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330029

4.田虹,付建芸,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4卷专辑 2008年l2月

5.世界读书日提醒我们版权不应被忽略,中新网,2010年4月22日

第二篇: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尊敬的党组织:

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要牢牢把握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应当看到,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比如,民企投资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等各种隐性壁垒,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体制尚有待完善;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着公共资源不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尚需进一步推动等等,人们追逐梦想、人生出彩的机会尚存在不平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实现公平正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社会永葆生机活力的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我们的改革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推进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贯穿全会《决定》全文的一条红线。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意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旨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保证人民平等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与创新,目的在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加充分地体现“普惠性”等等。将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就要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以此审视各方面的工作,哪里有不符合促进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要加大改革力度,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

进一步实现公平正义,要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正正义的实现程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同时,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实现公平正义,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解决公平正义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一个个的具体矛盾和问题上,而应在制度层面上构建一个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以制度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就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论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论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容易造成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加剧,进而酿成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起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在我们迈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伸张正义已经成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公平正义既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前提,是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首先,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就是一个国家的一致,这是任何共和国永久联盟的最强有力和最佳的纽带;而没有正义来帮助,这种一致是永远不会出现的。”[1]国家要长治久安,社会就要保持和谐。因为“一个政体中各个部分或要素愈是融洽,这个政体就愈能持久。”[2]社会要保持和谐,就需要有良好的秩序。维护社会秩序,则需要完善的规则,而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体系是制度。制度的制订与设计要想科学,必须有基本的价值理念作依据,这个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着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公平正义对于一

个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实现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对于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促进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我国目前来说,维护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构建重要的理念内涵之一。

其次,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目标,就是要遵循公平正义的规则,调节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良性互动与团结协作,最终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社会。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大的潜在动荡因素是来自社会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隔阂、不信任、抵触和冲突。但“一个社会只要能够提升其公正程度,那么,社会问题出现的种类与强度均为减少或减小,同时社会也可以增强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的力度。”[4]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性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不用科学的方式加以调节,矛盾就有激化的可能,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要避免出现社会危机,就要举起公平正义的旗帜。公平正义是协调、消弭社会各方面矛盾的思想基础和锐利武器,惟有维护公平正义,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再次,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党的十六大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从整体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的五个方面的能力之一提了出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真正的自由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5]公平正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把建立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公”,涵义很丰富,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式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和谐社会是指以各方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达到社会公平正义,而这恰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蕴意一脉相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已然成为我们党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也成为我们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公平正义缺失:和谐社会面临考验

当前,我国社会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公正和谐的社会。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在各阶层各方面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也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缺失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甚至非常严重。

(一)机会不平等。机会是指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空

间和余地,机会又是指资源的分配,机会的不同将导致未来发展结果的不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导性的平等原则只能是机会均等来考察社会平等问题。”[6]机会平等是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是保持社会成员心理平衡的重要砝码。但机会作为一种资源而言是有限的,无法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机会的各种需要。尤其是在转型期的中国,各种因素和根源导致了很多机会不平等的现象的产生:

1.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7]受教育的机会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往往意味着机会拥有量的不同和把握生存发展机会能力的不同。而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人生最大的社会不公,足以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和终身利益。目前,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农村中男女之间,受教育的机会差异很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上升流动机会。从教育资源分配来看,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诸如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和师资等的分配极不均衡。在一些直辖市和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不仅中小学的普及程度高,大学多、高校录取分数线也低于其他地区。各级教育收费逐年攀升,也使得一些农村青少年及城镇贫困家庭的子女难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受重男轻女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只让男孩上学而女孩辍学务农或务工,造成了男女之间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促使社会发生了分化,增强人们的不公平感,影响社会的整合度。[8]

2.就业机会不平等。一些单位在招工招聘时,存有严重的歧视问题,包括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城乡身份歧视等:招聘时过分看重学历,剥夺了许多人才包括自学成才的社会成员的就业机会,扼杀了社会成员的创造性。过分讲年龄,把一大批处于人生正当年的社会成员排斥在招聘范围之外。过分讲究户籍,剥夺了社会成员流动、迁徙的自由,影响了一批有专长有创业精神的人的就业、创业。过分讲究性别,重男轻女,把一大批有才干的优秀女性排斥在就业范围之外。“一个极度不平等的社会,由于未能使其公民最充分地发挥天赋和能力而损害了社会自身。此外,不平等还能威胁到社会凝聚力,并能够造成其他的一些社会所不愿看到的后果。”

第四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承担着维护司法公正的神圣职责,应当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的灵魂,是法官群体的共同意识,是维系法官职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法院主体尤其是法官的职业素质,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确保法院建设顺利发展;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改善法院形象;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和培养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近年来,云和法院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院文化建设氛围,引领全体干警树立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法律至上的价值理念、超然中立的思维意识和养成文明廉洁的行为规范,创设便民高效的物质载体,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倾情培育和弘扬法院文化,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司法权威进一步确立,法院形象进一步提升。

一、以培育信念和技能文化为重点,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法院精神文化是法院群体本质精神的高度浓缩,是法院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决定与支配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法院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法院精神文化能够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尊荣感,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法院精神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信念和技能文化。培育信念文化,就是牢固树立起“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职业信仰和司法理念。我们以常态化组织了“司法公正树形象”、“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践行“三项承诺”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并组织干警到井冈山、南昌革命纪念馆、沙家浜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使法院干警能在多种多样的思潮、形形色色诱惑面前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起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民主政治观。以实质正义为根本价值,以形式正义为基本保障的司法公正观。以保障司法公正的及时实现为根本要求的办案效率观。以保障当事人权利为主要任务,以维护司法公信力为主要目标的审判公开观。以平等保护和不偏不倚为基本要求,以适当行使职权促进诉讼能力平衡为实际途径的司法中立观。以不利用职权谋取任何非法利益为基本准则的职业廉洁观。培育技能文化,就是要高度重视干警理论知识的积累、专业素养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营造“讲学习、爱钻研、重提高”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法官论坛”、“听百庭,议百庭”、“规范裁判文书年”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又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激发干警参与热情,调动干警参与积极性,在丰富干警的文化生活,提高干警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干警司法能力和职业技能,筑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为确保“公正与效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一高、一低、一短”的良好工作格局:即调解率高,改判和发回重审率低,办案期限短。2007年,云和法院上诉案件被二审改判率为0.15%,发回重审率为0.15%,案件裁判准确率为99.7%,体现了较高的审判质量。

二、以培育人本和科技文化为重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法院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是法院文化的外化表现,它不仅作用于法官自身,而且对于社会公众有着重要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法院物质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人本和科技文化。培育人本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软、硬件建设,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一是以建立立案、信访两个“文明窗口”为契机,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推进立案、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实行立案、信访、导诉、收费、查阅裁判文书、庭前速裁、判后答疑释理等“一站式”服务,设立独立的书写等候室、调解答疑室、信访接待室,设置阅览架,放置导诉手册、诉讼须知、申请执行须知等小册子以及各种生效裁判文书供免费取阅。二是以完善巡回审判工作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实行随时巡回审判工作机制,设立巡回审判联络点,聘请联络员,发放便民联系卡等形式,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减轻人民群众负担。通过推行司法救助制度,落实诉讼费缓、减、免交制度等,为弱势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培育科技文化,就是要在审判工作中注重融入科技成果,充分发掘科技力量,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把现代先进科技成果运用到法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达到以科技“提效率、促公开、助廉洁”的目的。经过努力,云和法院实现人手配备一台电脑,满足了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要求,安装了互联网、全省法院系统三级联网和全省法院案件管理系统等网络系统,实现了案件输入管理电子化,立案流程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办公效率。通过在局域网开设法院动态、新闻广角、法官论坛等专栏,搭建起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探讨研究的有效平台,在立案大厅设立了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公开本院相关规章制度和案件开庭安排,促进了司法公开。利用局域网廉政文化专栏和手机短信向干警传送廉政制度、典型案例、格言警句等廉政信息,帮助干警廉洁自律。

三、以培育礼仪和团队文化为重点,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对法院文化建设成效好坏的检验,法官作为现代司法理念的接受者和实践者,有其特殊的行为准则和要求。法院行为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礼仪和团队文化。培育礼仪文化,就是要把司法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仪式通过法律活动或法律适用的程序化方式和过程,使司法活动、法官以及法律获得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地位和权威。通过庄严、神圣的形式,激发出一种心理冲击,使人们对法律产生敬畏、尊崇,强化法官对公正司法的角色体验,提醒法官慎重履行职责。我院把司法礼仪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礼仪促规范、规范保公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官职业形象、接访接诉、开庭审理、执行工作、业外活动等环节入手,组织干警学习省高院出台的《关于规范司法礼仪的若干规定》、《法官司法礼仪规范》和收看司法礼仪电化教育片,增强干警对司法礼仪的感性认识。通过加强巡查工作和落实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提高干警对司法礼仪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着重培养 “四个礼仪”:一是严格着装制度,明确着装要求,促使干警形成端庄、规范、得体的着装礼仪。二是规范庭审礼仪,将其纳入听庭、议庭评价体系,督促法官形成庄严、公正、中立的庭审礼仪。三是加强业外监督,约束业外活动,帮助干警形成清正、廉洁、严谨的社交礼仪。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干警形成文明、大方、热诚的服务礼仪;培育团队文化,就是要形成紧密团结、相互依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把法官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个人利益融合到集体利益之中,通过集体的凝聚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云和法院干警牢固树立起全院一盘棋意识,领导班子做到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形成强有力的中枢系统,全院干警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构筑起坚实的战斗堡垒。努力倡导树立“四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法院整体利益,法院利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法院整体利益的实现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把法院工作的开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司法保障。二是协作意识,不仅强调干警之间相互帮助,而且注重庭室、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立案、审判、执行工作的相互协调。三是敬业意识,树立兢兢业业、勤勤勉勉的敬业精神,把司法事业作为自身的职业追求和职业信仰,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四是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融入到法院大家庭中,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形成强大合力,促进法院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四、以培育节约和廉政文化为重点,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以管理为目的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渗透在法院的一切工作中,不仅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要注重制度的贯彻执行,要以各项制度的落实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法院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法院管理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节约和廉政文化。培育节约文化,就是要通过落实办公用品申购制等有关节约制度,培养干警的节约意识,从一度电、一张纸、一杯水开始强化节约型机关建设,形成人人、事事、处处节约的良好风气。推行节约型法院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司法运作成本。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公文传输、院务审批的无纸化,切实提高了司法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率。规范公务接待和车辆使用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司法资源的最大效用;培育廉政文化,就是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精心搭建廉政文化环境平台,狠抓廉政文化活动载体建设,将廉政建设与法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以多种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以干警廉洁司法为重点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努力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法院的职业特点以及法院中心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法院的审判工作实际,突出 “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廉政文化主题,使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干警,通过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每日常规督查与每周民主随机抽查想结合的大督查格局,推进司法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形成一套“不必为”的激励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和“不能为”的防范机制。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也只有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提高,才能使法院文化建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推进法院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

文章标题: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

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命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政法部门要肩负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切实做好政法工作,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

深刻理解公平正义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法部门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人民群众往往从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的实践和政法干警的言行举止中观察领悟法律的尊严,感受体认社会的公平。换言之,政法机关公正、高效、廉洁、文明执法的程度,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考量,不仅体现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和尊严,而且体现党的执政形象和国家政权的公信力。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政法部门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要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赢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政法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命线,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在维护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保障作用。

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丰富内涵

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价值追求,有着丰富的内涵,落实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权威。政法机关作为法律的实施者,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所作决定、裁判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得随意解释法律或者依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来执法、司法,更不能利用立法上的不完备或法律规范之间的差异,而有意歪曲理解和执行法律。二是适当处理。政法部门在适用法律上要准确无误,具体处理要恰到好处,遇到特殊案件时,如果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应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则处理,做到客观、适当和公正。也正因如此,在我国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赋予执法者在处理具体案件时的自由裁量权,以保证案件的适当处理和矛盾纠纷的及时平息。三是平等保护。政法部门在办理具体案件时要平等对待当事人,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因当事人的地位、身份、贫富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实现人人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体现社会主义执法、司法的人文关怀。四是程序公正。政法部门执法、司法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让案件和纠纷的处理过程公开透明,让当事人感受到政法机关是公正的、所受到的待遇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益主张机会是公正的。只有在公正的程序规范下,才能保证实体法的实现,有效地保障人权。当法律赋予人的各项权利都得到切实的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就能实现,和谐社会就应运而生。

维护公平正义对政法工作的具体要求

按照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总体要求,政法部门在工作执法、司法实践中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秉公执法。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为至高利益,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维护法律尊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除恶扬善,伸张正义;克服己欲,排除私利,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俘、不为权势所屈,以公允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处理相关事务,杜绝“冷、硬、横、推”现象。二是坚持以事实为据,以法律为准绳。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的收集、审查证据。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提高政法工作人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严格把好法律适用关,避免因法律水平不高而导致办案错误的情况发生。三是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二者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因此,政法工作要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而不应把二者分割对立。四是坚持以公开保公正。执法公开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实行执法公开,使执法过程和环节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能够有效防止执法中的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消除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法不公的疑虑,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

以履行职责、强化监督促进公平正义

政法工作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关注和满足各类社会群体对法律的不同需求,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使人人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使有理无钱的人一样享受法律的公正。通过依法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腐败分子,依法解决涉法信访问题,让群众从中感受到社会公平,增强对社会的信任和友善;通过于运用“宽

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尊重人的人格与尊严,推进和加强各方面的人性化管理;通过完善司法鉴定、刑事赔偿等制度,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政法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抵御权力、关系、人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更要管住自己,严防自身不正、不硬,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当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努力从实体上、程序上、时效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工作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要树立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并重的观点,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司法体制机制改革,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政法部门要针对涉法信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执法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抓住人民群众不满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着力加强执法责任体系、执法质量考评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要本着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法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强化对执法、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执法、司法过程中的运用,从注重事后监督转变为注重全程动态监督;认真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以公开促公正。

《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

下载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衡量群众工作的一个尺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而脱离群众则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

    公平正义范文

    九年级政治学案第一单元 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一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我们向往公平学习目标1.树立公平意识,理智地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努力维......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人类世代追求的崇高目标和价值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问题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来临在即,奋战在备考战线上的许多考生都相当关注热点备考领域,感觉热点知识千变万化,不知道如何积累,而对今年国考申论的热点知识及哪些热点将会成为最热门......

    学习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心得体会(合集)

    学习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心得体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调研报告------------------------------------------------------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11-10-8公平正义是历代社会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是中......

    论社会公平正义及实现(共5篇)

    一、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从原始社会物质极度缺乏下的平均分配到现代社会的权力制约、法治和按劳分配,都无不证明了追求公平正义精神的存......

    改善和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改善和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一、民生大综合 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它体现了民强和国富同步推进和统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