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十一五内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十一五内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近几年,我市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大商贸、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市商贸流通业适应市场变化,强化自身改革,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促进市场繁荣,全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根据**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0.3,比“九五”期末增长53.3,年递增13.33,其中县(市)以上零售额7.97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1.64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有3家企业销售额过亿元(其中石油公司10462万元,烟草公司11384万元,中农公司10189万元)。商贸从业人员达19090人,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占全市GDP的11.19左右,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5年元-8月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亿元,同比上升13.5,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5亿元,同比上升13。
[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商贸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商贸批发、零售贸易、饮食业服务网点达7713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商贸流通网络。其中,限额以上企业7家(北山超市、**宾馆、贵枝花园酒店、众康医药公司、中石化**分公司、烟草公司、中农公司),成规模经营企业204家。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3192个,餐饮业260个,服务业4261个。各类市场(年成交额500万元以上)34个,年成交额10.35亿元。其中工业品市场13个,年成交额1.1亿元;农贸市场21个,年成交额9.25亿元。
(三)商贸业国企改革成效明显。近几年,我市一方面大力推进国有商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全市80多家国有商贸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分流安置人员5740多人,组建股份制企业1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5家,买断产权26家,租赁2家,解散9家,破产4家,基本实现了商贸企业民营化经营。体制的改变为多种所有制商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形成了以北山超市为代表的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四)新型业态及营销方式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随着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多样化,商业业态也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连锁超市已成为我市商界一道风景。据统计,全市已有40多家超市遍布城区和各个集镇,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与此同时,各类专卖店、专业店也得到快速发展,物流配送正在起步,石油、烟草已形成配送网络。多年的竞争发展,先后改造盘活了原利华广场、**商业大楼、供销大厦、**商场、迎宾商厦。先后建起了金山、迎宾、利华家俬超市,太子、赛美佳、北山等超市,形成了以贵枝花园酒店、王牌宴酒店为代表的饮食服务企业,以北山为代表的连锁超市和购物中心,以丰坪巷、礼化路、峡江建材为代表的专业市场,以五柳树为代表的集贸批发大市场。全市已初步构成了综合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等多形式、多业态相配合,大、中、小网点相结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网络。
(五)软硬环境优势日趋凸现。三峡机场、宜黄高速公路、焦柳铁路、长江黄金水道等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为**市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带来了较旺的人气。同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市场环境的根本好转。在工商企业中广泛开展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并组织大中型商业企业面向社会承诺,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理念,共建和谐**,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先后有温州、武汉等外地客商到**投资兴业,先进的经营理念整合了我市商业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到位,给全市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遗留问题较多,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商贸运行严重入不敷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原有商业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流通功能和市场份额已经逐步丧失。二是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不足。目前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仅3家,且与周边县市相比,无明显竞争优势。三是商业资本分散,发展资金不足。商贸企业融资问题是滞碍发展的突出瓶颈,商贸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难于扩大经营上规模。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偏低,没有明显的大商贸架势,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辐射功能弱,“川鄂咽喉”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老牌国有商贸企业区域辐射功能已经丧失,经营手段、场地、设施老化,山货、水果、粮食等产品的集散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四是规划缺乏前瞻性,网点布局科学性不强。流通行业的发展大多属自发状态,布
局没有很好地规划引导,导致体系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优势未发挥。五是流通与生产的结合不够紧。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不够,地方产品进名店、进大超市的品种屈指可数。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牵引作用小,导致大商贸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六是基础设施滞后,启动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的力度不够。大商贸格局的支撑乏力,农村市场较为低迷,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缺乏有效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流通原动力不足问题。
三、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1、三峡·宜昌效应为**商贸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宜昌市的重要卫星城市,**必将成为重要的战略依托地,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必然有力地促进**商贸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2、区位优势为**商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万里长江贯东而去,焦柳铁路穿市南下,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并行东西,三峡机场距市中心30公里,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南达潇湘,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格局,势必成为重要的商品和物流集散地。
3、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形成商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0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41.9;农民人平均收入达到3237.5元,经济状况居于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4、雄厚的资源优势将强势推进商贸业的增长。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猪、淡水鱼、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物产丰富,主要工业品种已达350个,形成了纺织、建材、化工等为主要门类的工业体系,势必为市场持续繁荣以予有力的保证。
5、持续旺盛的人文环境已成为我市商贸业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市总面积1310.4平方公里,总人口50.7万元,城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3万元,人口密集度较大,在全省属于中等以上水平。**正以稳健的步伐向新型中等城市迈进,创造了无限的商机,消费需求将强势扩张,消费品位将大为提升。全方位开放,促进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逐步改造了商贸业的传统方式,构建了现代流通体系,为商贸流通业强势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不利因素。
1、流通主体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较高。
2、流通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流通业在流通总量中所占比例小,现代化水平低;流通业的组织形式结构、批发业与零售业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3、流通效率及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4、快速扩张能力较差,财务运作能力不高,营销技术能力低,成本控制能力弱。
5、人才聚集能力不强,品牌价值能力低。
四、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为指针,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有关精神,积极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坚持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的战略,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以服务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为忠旨,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动流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城区为龙头,乡镇为基础,积极发展综合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经营,物流配送,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努力构建由多种所有制市场为主体、多种商业业态、各种流通规模企业构成的便捷、畅通、高效、优质的流通网络,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预计2005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5亿元,按年均递增15计。
2006年实现25.47亿元;
2007年实现29.29亿元;
2008年实现33.68亿元;
2009年实现38.73亿元;
2010年实现44.54亿元。
(二)商业网点建设
到2010年,全市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0800个,限额以上企业达到15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
(三)连锁经营建设
到2010年,全市发展销售额过亿元的连锁企业1-2家,连锁企业店铺达250家(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家)。
(四)商贸市场建设
到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综合、专业市场达40家。形成一家年成交额过10亿元的省级大市场——五柳树大市场,新建2家年成交额过2亿元的专业大市场——化工建材大市场和农贸大市场,鼓励新建改建“农改超”市场3家。
五、发展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迅速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加流通业的竞争能力。依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扩张商贸经济,培育主体市场,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商贸发展路子。积极通过实施民营化改造、解散重组和破产,大力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尽快处理遗留问题,妥善安置职工,降低改革成本,使全行业尽快地从被动应付局面中摆脱出来,更好的谋发展。
(二)积极推行现代流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到2010年,力争全市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连锁企业1-2家,连锁企业店铺数达到250个,重点扶持各大超市做大做强,各类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一是巩固现有连锁超市经营,并在成品油、医药、烟草、粮油、装饰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广泛推进连锁经营。特别要加快传统粮油、副食品和蔬菜向连锁超市或便民转型,规范医药超市经营。二是大力发展以社区、集镇为中心的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民店。积极实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试点工程,构建**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拟建200家“农家店”,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和通过吸引小型企业加盟到试点的镇、村投资建立和改造“连锁店”、“农家店”。三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传统百货店的业态创新和转型,加快百货商店连锁经营步伐。四是支持企业发展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和仓储式商店。五是支持鼓励连锁企业、供销合作组织向乡镇发展连锁网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公共消费资源,开拓和启动农村市场。
(三)积极发展物流配送,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加强现有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装卸机械化、信息电子化、商品条码化。在壮大石油、烟草和农资配送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粮油、食盐、果蔬配送业务,培育物流市场,建成仙女道口物流中心和七星台油脂配送、安福寺果蔬配送中心。目前,我市已有**酒业、**大曲等部分企业和产品在互联网上建有网站。针对我市发展现状,要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到2010年,力争有80的企业和产品建立网站。在零售企业推广条码技术、时间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流通行业营销管理的科技含量。
(四)以流通带加工,以加工激活流通。一是组织大型超市、商场和批发市场,优先吸纳地产品进柜入市,以“市”兴“物”,极力扩张著名商品粮、优质棉、优质油、优质毛豆、优质水果、波尔山羊、淡水鱼、瘦肉猪的销售网络。二是发挥工业优势,延伸流通触角。发挥“**大曲”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带动商贸业走出**,辅射全国;发挥奥美、稳健、旺家、帝元等纺织企业的优势,带动商贸业拓展国际市场;发挥鄂肥、三宁、开元等化工企业的优势,建成全省最大的化工交易市场;发挥金泰、宏泰、亚泰等建材企业优势,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建材市场;发挥开元、南辉等高科技企业的优势,建成高新科技产品市场。
(五)进一步推进商贸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引资招商。一是进一步加快流通领域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努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以启动民间资本为重点,加快推进全民创业。在推进国有(集体)企业创新的同时,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按照“无歧视”的原则和“放胆、放手、放开”的要求,大力发展商贸民营经济。鼓励民营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使民营经济在商贸流通领域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大对外项目招商的力度,象抓工业项目招商一样,抓流通项目的招商工作。欢迎市外企业入驻**,主动与国内外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交流,推进企业间的合作发展,积极引进知名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促进我市流通业实现经营方式、营销技术和管理“三创新”。
(六)搞好科学规划布局,引导商贸业健康发展。一是着眼于商贸功能的提升,推动硬件建设现代化。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建设大商贸格局构建物资载体。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五块”(城区、刘巷、江口、问安、董市)、“三横”(沿江大道、团结路、迎宾大道)、“二纵”(江汉大道、民主大道)、“一场”(礼堂广场周边);在功能布局上形成“六大中心”:以五柳树市场为重点的农贸产品批发中心;以公园路为重点的建筑、装饰材料中心;以原**商场、供销大厦为重点的百货副食中心;以实小电脑一条街为重点的电脑、文化用品中心;以原商业大楼为重点的服装、电器中心。在前瞻布局上突出“二线”:江汉大道向北延伸段重点发展农贸和物流市场,彻底扭转农业大市无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局面,构建农副产品向域外流通的桥梁和纽带。迎宾大道向西延伸段重点发展新型工贸业,形成地产工业品贸易区。二是着眼于竞争力的提高,推动专业市场的规模化。对五柳树市场实施“农改超”工程,发展一个年成交额过10亿元的省级大市场,依托江汉大道延伸段,兴建二个成效额过2亿元的专业大市场。三是引导消费多样化、层次化。城镇形成住房、汽车、装饰装璜材料、电子信息产品、金银珠宝饰品为主流的消费热点。同时,加大农村供电、供水、交通等公共消费设施建设,推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在农村市场走向普及。四是着眼于辐射面的扩大,推动商贸经营品牌化。首先是打好市场牌,造就品牌市场。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市场品牌信誉。加强对商户“诚信经商、依法经营”观念教育,营造“诚信经商”氛围。其次,打好商品牌,吸引品牌商品入市,充分利用品牌辐射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经营。五是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产业,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旅游业。深入挖掘关庙山遗址、中国·宜昌白鹭天堂生态旅游、鲁家港水库仙女风景区等旅游项目的市场潜力,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开发旅游,发展旅游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良的流通业发展平台。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改超”、物流配送中心等设施的投入力度;尽快建立流通环节食品检疫检测体系,支持“三绿工程”发展;尽快构建全市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八)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倾力打造大商贸格局。尽快解决发展大商贸全市缺乏统一管理的体制性问题,设立综合协调部门(此职能过去由市政府财贸办公室负责),将行业规划、信息交流、业务管理、数据统计统筹起来。打破区域分割、部门垄断的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将大型商贸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改善信用环境,完善消费信贷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金融扶持;引导大型、批发、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物流中心向城西、城北聚集。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全市统一的可操作的优惠政策,制止无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减免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规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贸领域;对建成开业的商贸项目实行试营业期税费减免的政策,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形成建设商贸大市的整体合力。加大市场经营环境监管力度,规范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
《市十一五内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十一五内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第二篇:区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先导性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十五”期间,江北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重庆北部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全面贯彻“商贸拉动”战略,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商贸流通产业设施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
“十一五”期间,是江北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重庆北部地区商贸中心的重要历史阶段,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根据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持续、规范、有序发展,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拉动生产,增加就业,完善城镇功能,保障人民消费安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开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新局面,特编制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规划目的通过本规划的编制,根据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结合江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描绘江北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总体布局、重大战略举措及实施保障手段,充分反映政府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商贸流通工作重点,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对商贸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和思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以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共同努力,使江北商贸流通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决策科学性,推动“十一五”期间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与内容界定
规划对象: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
涉及商贸流通产业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02)》标准,参照国际商贸流通产业统计范围,结合江北区实际,本规划中商贸流通产业的范围包括: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服务、中介服务及其他商务服务)。
(四)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
2.国家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的通知》。
3.国家商务部《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4.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5.《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渝委办发〔2005〕2号)。
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05〕62号)。
7.《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8.《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9.《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10年)》。
10.《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商贸拉动战略实施力度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江北府发〔2006〕5号)。
(五)规划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业,把握以下规划原则:
1.指导性原则
强调在时间和空间发展上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主要指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发展政策,解决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等问题。
2.可操作性原则
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内容限定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
3.创新性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规划编制理念,在规划编制理念、内容、程序、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4.前瞻性原则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注重前瞻性,关注发展动态,强调动态调整。
5.协调性原则
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努力与江北区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其它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重要项目发展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6.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商贸流通产业重点领域以及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找准制约因素、“瓶颈”因素、优势因素,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提纲挈领,解决问题。
(六)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10年。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将是重庆中央商务区所在地,位于嘉陵江、长江北岸,地形狭长,幅员面积221.28平方公里,全区9街3镇51个村69个社区,下辖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9个街道和鱼嘴、复盛、五宝3个镇。2005年末户籍人口为49.57万(其中非农
业人口40.41万),常住人口64.02万人。区中心距重庆港7公里、火车站3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区域内航空、铁路、轻轨、港口、长途客运、市内公交“六路汇聚”,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天独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重庆最具发展潜力和生机活力的主城区之一。
江北区工商业发达,是重庆工商业重镇和重要制造业基地,拥有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之一的长安汽车、西南地区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西南合成制药总厂、西部最大的物流企业——长安民生物流、重庆市重点创汇企业—重庆茂源实业公司,有重庆五大商圈之一的观音桥商圈、国内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连锁超市之一的东方家园建材连锁超市、全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江北区在重庆主城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重庆市规划的行政、信息、金融、科技文化中心及中央商务区和现代物流中心。
江北区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3%,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GDP总量在全市40个区县(市)中排第5位。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0.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03亿元,增长10.8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33%,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60.36亿元,增长19.04%,增幅在全市各区县中排第1位,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6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47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21239元,比上年增长13.68%。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7:54.44:44.3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54个百分点。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情况
江北区是重庆主城内商贸流通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区域,是未来新重庆商贸中心之一。全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江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都市新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驱动、城建推动、商贸拉动”三大战略,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商贸流通规模扩大,商贸拉动战略成效显著
2005年全区实现社零总额63.69亿元,同比增长20%,比全市平均增幅高6.2个百分点,增速在都市发达经济圈中排第2位;其中观音桥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社零总额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5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7%。
表1 江北区“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及社零总额增幅情况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第三产业(%)9.8210.2913.9112.1913.119.0
4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5.909.9712.0113.4018.120.0
2、观音桥商圈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商圈人气、商气、财气加速集聚
自2003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先后投入7亿元,实施了观音桥环道、下穿道和嘉陵公园、步行街、广场景观改造工程,拆迁旧房23万平方米,盘活“烂尾楼”5栋4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3年建设目标2年完成。成功引进世纪金源、金融街、红塔、龙湖等开发企业15家,实施开发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购物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商圈发展呈现出速度快、势头旺、后劲足的态势,逐步成为“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
3、特色专业市场、特色街建设步伐加快
(1)观农贸2005年8月28日成功整体搬迁至石马河地区。整个市场群区域范围2平方公里,占地671亩,经营面积33.63万平方米,经营各类农产品1000余种,辐射16个省市,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余名,为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品牌,建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全区两家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实现成交额76.55亿元,其中观音桥农贸市场实现成交额75.05亿元,建玛特实现成交额1.50亿元。
(2)建成洋河美食街、北城天街名店坊、望海花卉专业街、北滨路动感风情街、五里店美居建材中心等五条特色专业街。
4、全区重点零售餐饮业大跨步发展,大企业主导流通的格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间,重点零售、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稳步增长,大企业主导流通的格局初步形成。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重百江北商场、北京华联、家乐福、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商社电器、商社建材等全区十大重点零售企业占全区社零总额比重近30%,构成了江北区商贸流通发展的主导力量,十强之首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实现零售额占十强总额的1/3。望海天天渔港、和府饭店、小天鹅、陆莲兴、七十二行、和之吉、秦妈、盘中餐、顺风123等重点餐饮企业增势强劲,构成了江北区餐饮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05年,全区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7%,继续保持了高增长率。
5、社区商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网络初步形成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大顺、金科、学院、南桥寺、小天鹅、东方港湾、嘉信、金果园、金砂水岸、明瑜恒康、洋河花园、山水丽都、东方家园、南方上格林、鱼城等15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分布于辖区6个街道,商业设施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6000人,社区内新型业态如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已达800多个,辐射辖区内16万人。
6、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步伐加快,全区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1)连锁商业发展迅猛。“十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快速发展壮大,连锁经营的业种已发展到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洗染业、保健淋浴业、家政服务业等领域,连锁业态涉及超市、大卖场、便利店、折扣店、精品店、专卖店等13种。2005年,全区连锁经营销售额实现25.5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区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40.03%。
(2)寸滩港和石马河两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十五”期间,作为全市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基地之一的寸滩集装箱码头建设成效显著,引进和培育了长安物流园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寸滩港区,对全区乃至全市的流通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8月观农贸成功整体搬迁至石马河,市场建设与发展快速推进,经营面积33.63万平方米,经营各类农产品1000余种,辐射16个省市,成交额名列全国三甲。
(3)电子商务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在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运作、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下,积极引导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鼓励流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重点发展B2B以及B2C的交易模式,完成了全区商贸信息数据库和商贸信息网站建设,区内全部零售十强企业以及餐饮十强企业中的5家总共15家企业都建设了专业的企业网站。
7、居民消费需求强劲,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
“十五”期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金银珠宝类、建材类、服装类成为市场消费热点,并带动了化妆品、家电、通讯产品、文化办公娱乐用品、汽车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热销,呈现出全区城市居民收入与支出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三)商贸发展主要指标分析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连锁企业销售额
江北区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全区实现社零总额63.69亿元,同比增长20%,比全市平均增幅高6.2个百分点,在都市发达经济圈中排第2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零53.40亿元,餐饮业实现社零9.78亿元,观音桥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2005年,全区连锁经营销售额实现25.5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区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40.03%。
2、批发零售业人均销售额及消费拉动和商业就业贡献情况
表2 江北区商贸业主要效率指标(2004年)
零售业人均销售额(万元/人)批发业人均交易额(万元/人)消费拉动
及拉动率商业就业贡献
及贡献率
消费拉动(%)消费拉动率(%)商业就业贡献(%)商业就业贡献率(%)
28.59112.1412.2836.511.4344.94
3、江北区商业网点总数、总规模、网点结构等情况
表3 江北区商业设施情况(2004年)
商业网点数(个)商业网点面积(万平方米)商贸销售总额(亿元)社零总额(亿元)商业从业人数(万人)人均商业网点面积(平方米/人)
17126139.75124.4653.076.582.90
以上数据表明,江北区商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发展势头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无论在总量还是在增幅上均排在主城九区前列;商业网点数、网点面积及人均营业面积增幅较大,零售业劳动产出效率逐年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对GDP的贡献以及商业行业新增就业岗位对全区就业贡献很大;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企业销售网点及销售额逐年稳步增加。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江北区位于重庆市腹地,是主城区和都市圈的一部分,是北部地区传统的商业中心,向北发展带动整个北部地区,向东与重庆中央商务区江北城相连,具有两江优势。随着重庆城市建设北移东下战略的实施,江北区对重庆市北部地区和三峡库区的市场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为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可塑度较高的空间。
2、交通优势:从总体上看,江北区城区道路网络正在形成。渝长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多座跨江大桥的建设将使江北区的水陆空交通更加便捷。交通基础设施是“三流”传导的重要物质载体,交通优势有助于加强江北区商贸发展和市场聚散功能。
3、工业基础优势:江北区是重庆市老工业区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巨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和消费性服务需求。
4、外经贸优势:江北观音桥商圈,聚集了重庆市外经贸委、重庆海关、重庆进出口商检局等外经贸的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大部分市级著名外贸公司,拥有其它主城区无法比拟的外经贸区位优势。
5、旅游资源优势:江北区旅游资源特点明显,拥有重庆市四大天然公园之一的铁山坪公园、长江第一泉—铜锣峡温泉、江北农场生态世纪公园与御临河生态都市农业的绿色标志、主城商圈唯一的城市公园—嘉陵公园。同时,洋河海洋公园的建设和滨江路的综合开发蕴含着都市旅游的巨大潜力。
6、城镇建设优势:“十五”以来,江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强,城市给排水、供电、民用天然气等发展迅速,对改善商贸经营环境和购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7、后发优势:江北区的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加速阶段,商贸体系正在调整中快速发展。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成功之处,吸取经验教训,力求少走弯路,提高建设效率,是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所在。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劣势
按照建设重庆北部商贸中心和经济强区、都市新区的要求,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商贸流通规模仍然偏小,区域聚合辐射能力尚需增强。
2、商业设施过度集中,商业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且闲置较大。
3、百货店、大型超市与大型家电卖场的数量较多,已接近甚至超过原先规划的警戒线。
4、专业市场发育不良。江北区大型专业市场除了以观音桥农贸市场为代表的区域性龙头市场外,总体发育不良。
5、市场法制监管体系、监测调控体系、商业信用体系亟待完善。
6、面临周边主城区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机会
1、随着“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最具活力商贸中心”发展战略的确立,江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五大商贸中心之一,这将为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2、江北区“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的确定,“商贸拉动战略”、“城建推动战略”的积极实施,为商贸流通业发展调整提供了战略方向。特别是大力实施商贸拉动战略,全区商贸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增长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3、重庆城市建设北移东下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北部城区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为江北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与良好条件。
4、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已经拥有坚实的基础,这为江北区商贸发展调整提供了基本前提。
5、重庆中央商务区把江北城定位为商贸发展为主,这为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商贸拉动”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塑造江北区商贸流通业特色,提升商贸流通业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完善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重庆北部商贸中心。
(二)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
2、市场导向。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有进有出的培育机制。
3、创新发展。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进机制、体制、技术、观念和管理创新,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注意避免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扩张和克服发展环境条件不均衡等体制性因素。
4、协调发展。注重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和区域共同繁荣;重点与全面的协调发展,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产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注重资源和市场的统一协调,充分利用市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与规范的统一协调,保持稳定发展。
5、突出特色。根据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差异,分析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主要约束条件和限制条件,确定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战略任务。
6、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的发展观;坚持速度、数量、质量、效益、结构的五统一,并以结构变化推动流通业的发展和增长;坚持增长与资源的持续性和环境的承受力并重,大力发展循环型现代商贸物流业,实现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立足区域功能和地位,以外延扩张为主。
(三)发展思路
以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消费增长为主线,以重大商贸项目为支撑,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统筹兼顾,合理进行网点布局,科学调整商业业态,“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四个层面、形成三大中心、培育三大品牌”,建设重庆北部商贸中心,即实行“3433”计划。其中,三大体系指市场体系、流通组织体系和保障服务体系;四个层面指构建中央商务区、中心商圈、商业特色街和专业市场、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四个层次商业服务网络;三大中心指商贸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三大品牌是指全力打造购物消费乐园、现代物流中心、商务总部基地三大现代服务业品牌。
★以大型项目支撑商贸。大型商贸项目的建设,不仅是项目所在地区域开发的引擎,也是支撑商贸发展全局、全面实现商贸发展目标的基础。
★以CBD引领商贸。CBD是全市商业发展的地标,以商贸和商务的紧密联系为基础,CBD的建设将为江北区的商贸发展开拓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以物流发展提升商贸。江北区已具有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传统优势和物质基础,必须把打造物流业作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未来五年,以寸滩码头和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基地,整合现有资源,工业物流与农产品物流并举,发展多种运输方式互补的联合运输形态和综合运输配送体系,是江北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核心商圈带动商贸。以观音桥商圈为核心,强化整合力度,高起点建设江北区的各大商贸区域,把江北区建成集传统商业、时尚商业、休闲商业、体验商业、人文商贸、绿色商贸、诚信商贸、和谐商贸、循环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凝聚人气与商气,成为区域商贸流通发展的高地。
★以市场发展推动商贸。围绕“买周边,卖全国,买全国,卖周边”的发展思路,建设和培育一批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为江北区商贸进一步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增强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幅射能力。
★以旅游休闲联动商贸。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实现休闲旅游与商贸的良性互动。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一五”末,把江北区建设成为经营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泛、购物环境优美、商业特色突出的商贸大区、强区、名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之一,重庆北部商贸中心,重庆市CBD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极之一。
★商贸功能健全,能够有效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商贸作用明显,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商贸布局合理,业态定位准确,业态结构符合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律。
★重大商贸项目发展潜力巨大,重点商贸企业充满活力。
2、具体指标(2010年末)
(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
(2)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
(4)社会商品销售额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
(5)商贸流通业就业容量达到2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0%。
(6)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到34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6%。
(7)餐饮业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实现增加值7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
(8)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约占江北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0%。
(9)现代流通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占社会商品销售额的50%以上。
(10)连锁经营销售额达到5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
(11)市场交易额达到28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
(12)商贸辐射范围:
★中心辐射范围:江北区及相邻的渝中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北部新区等地区,服务人口300万人以上;
★次级辐射范围:上述地区外的重庆市辖区县及川东、川南等地区;
★边缘辐射范围:滇、黔、甘、晋、鄂、豫等地区。
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与发展重点
江北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布局依托《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区域生产力布局,结合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确定江北区的商贸流通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商贸流通业布局背景
根据《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北区区域生产力布局为“两江三段九片区”构架,即将嘉陵江、长江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九大片区。按照“深度开发上段、强化拓展中段、大力推进下段”的思路,突出流域经济特色,实行分类指导。上段包括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六个街道辖区,重点发展以商贸、金融、中介服务和房地产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以商贸、商务为重点的都市核心经济圈;中段主要是寸滩、铁山坪、郭家沱街道,重点建设寸滩港区、港城工业园区和铁山坪生态区,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都市生态旅游业,形成具有临港经济特色的“港城新区”和新兴产业带;下段主要由鱼嘴、复盛、五宝三镇组成,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重庆东部新城(鱼嘴组团)、复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型特色农业,成为江北区城市和工业拓展区。重点发展九大功能片区包括江北城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商圈、滨江休闲居住带、寸滩现代物流区、石马河农产品集散区、鸿恩寺公园片区、港城工业园区、铁山坪生态区、鱼嘴新城区。
按照江北区“十一五”规划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江北城中央商务区重点突出商务功能,培育以金融、商务、会展、旅游和信息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商贸、房地产等配套服务业,“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中央商务区的雏形;观音桥商圈围绕购物、休闲、餐饮、生态四大主题文化,以观音桥步行街、北城天街、金源时代购物广场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引导企业准确定位,合理进行业态调整和网点布局,激发商圈活力,成为有全市重要意义的北部商贸中心;滨江休闲居住带充分利用江岸江景资源,精心打造“动感北滨”,加快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产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努力形成以江北嘴为核心,沿两江东西两翼展开的滨江画廊和城市宜居带;寸滩现代物流区以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寸滩港和太平冲货运编组站为主要载体,依托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培育仓储、包装、分拨、运输、信息咨询等产业,成为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最大的江海联运物资集散地;石马河农产品集散区主要是做大做强观音桥农贸市场,推进蔬菜、水果、水产、粮油、干副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金融、运输、仓储和信息交互平台等服务设施,建成辐射整个西部农产品供应市场的现代化农产品集散基地;鸿恩寺公园片区依托片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实施统一开发,建成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同时,依托公园加快周边地区的开发和配套建设;港城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园区面积,重点培育以汽车、电子电器和物流装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日化、医药、新型材料等产业,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成为江北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铁山坪生态区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生态特点,培育佛教文化,完成旅游、休闲、度假、会务、康乐等功能的建设,建成重庆都市旅游胜地;鱼嘴新城区大力发展第二产业,配套发展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成为以工业为主体,三次产业配套发展的城市扩展区。
(二)商贸流通业布局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是继续培育和完善“一圈两翼一城一带一片”。
“一圈”指观音桥商圈,规划期内继续建设完善观音桥商圈,创建中国著名商业街。
“两翼”指五里店-黄泥磅、大石坝-石马河两大区域,规划期内要更加重视这两个商业副中心的发展,以培育新的商贸增长点。
“一城”指江北城CBD,是重庆CBD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定位为重庆中央商务区的商务中心区。
“一带”指北滨路经济带,以江北区已经出台的《江北区北滨路商业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规划方案》为指引,规划北滨路在观光旅游、运动休闲、购物消费等方面的功能定位,打造成与南滨路齐名的城市名片。
“一片”指江北东部沿江下段地区,包括寸滩、鱼嘴、郭家沱、铁山坪、复盛、五宝地区,规划以寸滩物流基地为龙头,带动这一地区的商贸发展。
按照江北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引导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提升江北区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支持商贸企业建设物流配送网络,大力推动流通现代化:
——以观音桥步行街、金源时代购物广场、北滨路沿线等“两点一线”为重点,完善购物、美食、商务、休闲、娱乐五大功能,合理布局,以购物中心、主力百货店、综合超市、特色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网上商店等业态为依托,促进商贸流通企业错位经营,协调发展。
完成观音桥步行街扩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原观音桥农贸市场,建成与商圈整体协调一致的新亮点。
——围绕汽车、文化教育、信息产品等新兴消费热点,高起点引进商贸企业,形成经营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泛、购物环境优美、商业特色突出的北部商贸中心。
——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发展汽车零配件、花卉、再生资源、建材等专业市场。
——积极发展社区商业,建立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
——完善农村供销服务网络,实施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村社建立便民商店的“双建工程”,2010年,建成50个绿色农村商业服务网点。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支持观音桥农贸市场、世纪新都百货、重百江北商场等大型商贸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培育金源时代购物广场、新世界百货的商业购物氛围,提升人气。
(三)观音桥商圈
1、布局概述
(1)区位
该商圈的区域范围以观音桥步行商业街为中心,沿建新东西路、南北路两条轴线,北以红黄路为界,南经华唐路,东接长安大道鲤鱼池A线道路,西至渝澳大道,区域面积5.08平方公里。该商圈是未来重庆中央商务区的一部分。
(2)商贸功能分区及定位
充分考虑现有业态及借鉴国际零售业态发展趋势,观音桥商圈主要分为五大功能区,即:商业购物区、商务酒店金融区、文化休闲娱乐区、餐饮娱乐休闲区、中高档住宅区及居民社区。功能定位∶以大型百货店为龙头,以购物中心为核心,以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为骨干,以连锁经营为基本组织形式,集中引进布局一批大、特、名、老、精品店,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商业极核。
①观音桥商圈功能模式
购物+商务酒店+金融证券+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健身+观光旅游等七大主打功能
②观音桥商圈主力业态业种模式
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卖场+大型餐饮+大型多厅影院+大型主题公园等七大主力业态业种
③观音桥商圈特色商业街模式
步行商业街+专业商业街+地下商业街
(3)发展与调整重点
观音桥商圈以购物为主。“十一五”期间,观音桥商圈继续围绕生态、休闲、商业、饮食四大主题文化,加快实施观音桥步行街三期建设工程,完善购物、美食、商务、休闲、娱乐五大功能;以购物中心、主力百货店、综合超市、特色专业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网上商店等业态为依托,合理进行业态调整和网点布局,加快发展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和总部企业,提高观音桥商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观音桥商圈品牌影响力,增强观音桥商贸中心聚合辐射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都市商业新格局,成为“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成为中国著名商业街。
在观音桥商圈的规划建设中,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转变∶在业态调整的理念上,由注重商厦建设向注重商圈建设转变,商业网点的设置将从量的扩张逐步转向质的提高;在业态调整的功能开发上,由传统商业区功能向商业、商务区的复合功能转变,注重品牌,注重商旅结合;在业态调整发展目标的确定上,由同构化竞争向错位竞争转变。突出错位性特色经营,业态布局趋于合理,竞争趋于有序;在业态调整文化内涵的塑造上,由注重表象的繁荣繁华向注重文化内涵、人文环境转变;在业态的现代流通方式上,注重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2、商业网点布局
(1)零售业
①主力百货店
观音桥商圈主力百货店2005年已达5家,经营面积16.86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设施面积的12.97%,市场份额占全区24%。观音桥商圈高中低档次相结合的主力百货布局已基本完成,百货市场各层次已达到饱和程度,观音桥商圈不宜再重复引进百货店。
至2010年,观音桥商圈主力百货店以观音桥步行商业街为中心,集中布局在观音桥步行商业街和观音桥北城天街步行商业街等商业集聚地,局部分布在北滨路董家溪段,形成相互呼应之势,凸现观音桥商圈购物功能。主力百货店商业设施面积控制在35万平方米,主力百货店铺数量达到8家。支持香港城、阳光城、华音商场、渝北商业大厦等小型百货调整转型为主题式专业专卖百货。
观音桥商圈各主力百货要通过定位错位、风格错位、商品错位、服务错位、营销错位等多角度、多层次的错位经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装修风格、卖场布局、货品陈列、商品组合、促销推广、顾客服务等每一细微之处,使消费者享受到与众不同的购物乐趣。
②购物中心
观音桥商圈建成的大型、特大型市区购物中心2005年已达2家,社区购物中心1家,经营总面积57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建筑面积的43.85%。重庆主城区渝中、江北、南坪、九龙坡、沙坪坝五大商圈建成和在建的市区购物中心亦达到10家。观音桥商圈不宜再重复建造购物中心。
至2010年,观音桥商圈购物中心商业设施面积控制在57万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数量保持在2家。
金源时代购物广场定位市区特大型多功能综合购物中心,重点突出“一站式”购物和消费,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各类需求;北城天街购物中心定位市区中高档时尚购物中心,重点突出购物功能,以餐饮、娱乐、文化、体育、休闲为配套;黄金海岸购物中心定位社区购物中心,重点发展品牌专业店,辅以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新建的10万平方米煌华国际商城以酒店、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主,重点打造总部经济平台。
各类购物中心应高度重视市场定位和特色经营;高度重视购物中心的易达性、展示性、景观、节点、商业文化底韵、整体营销管理;高度重视研究周边商业市场环境,突破以满足购物功能为主的传统业态组合,合理配比购物中心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业种,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的商品布局规划、有效的招商组织、持续的经营管理创新,在与周边商业的竞争中获取主动并保持长久不衰。
③大型综合超市
观音桥商圈2005年已有大型综合超市3家,经营面积3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设施面积的2.3%,市场份额占全区5%。
结合重庆北部区域人口变化和不同业态的替代效应,观音桥商圈大型综合超市在总量上尚有一定发展空间。
至2010年,观音桥商圈大型综合超市总量规划8家,商业设施面积控制在10万平方米,布局上注重合理分散选址,避免“扎堆”设店,无序竞争。
家乐福金观音店突出食品加强型特色,重点以建新东西路至渝澳大道沿线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重庆永辉观音桥超市突出生鲜加强型特色,重点以观音桥商圈核心圈及其附近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重庆中百仓储超市突出农副土特产加强型特色,重点以建新北路至红旗河沟沿线及红旗河沟周边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力帆易初莲花超市重点以红黄路沿线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金源时代购物广场超市重点以建新南路、华唐路沿线消费者为目标顾客。
观音桥商圈各大型综合超市应根据所处位置不同,着重满足本地域消费者的需求,并注重突出各自经营特色。要以提升各自在商圈内外的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在经营商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采取“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无假货”的经营方针,努力提高整体营销能力、畅销商品开发能力、生鲜食品经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④家居建材商店
观音桥商圈2005年已有主力家居建材商店4家,经营面积10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设施面积的7.69%,市场份额占全区13.36%。
观音桥商圈主力家居建材商店主要有专业建材市场、专业建材商场和专业建材超市三种业态,现有家居建材商店基本能满足各层次消费者一站式购全的需求。
建玛特、青田家私等专业家居建材市场适应现阶段生产和流通格局,迎合传统消费文化,兼有产品展示和销售双重功能,满足了以中高层为主的各层消费者价廉物美的需求,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商社建材将市场化经营与超市经营的优点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集家装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管理、环境检测、售后保障为一体的专业建材商场;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以先进的营销观念、一流的超市化管理和服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与传统家居建材市场互生共存;金源家居建材装饰摩尔商城提供高雅的购物环境,提供较多的建材装饰商品供消费者选择。
观音桥商圈各类业态的家居建材商店要通过错位经营,共荣共生,形成良好的建材“生态商圈”。
⑤专业店、专卖店
观音桥商圈2005年专业店、专卖店经营面积21.36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设施面积的16.4%。主要经营家电、药品、书籍、办公用品、服装服饰、家居饰品、个人护理用品等。
观音桥商圈现有百货商场与专业店、专卖店营业面积之比为1:1.27,尚未达到中心商业区商业成熟阶段1:3的国际通行标准。为此,观音桥商圈在限制重复引入大型综合百货业态的同时,还应大力引入品牌连锁专业店、专卖店、特色餐饮店、商业老字号店、个人趣味店等小型名店、特色店。
规划2010年发展专业店3000个,营业面积控制在48万平方米;专卖店900个,营业面积控制在22万平方米。百货商场营业面积与专业店、专卖店之比达到1:2,接近国际通行标准。
引导现有中小型传统百货店向品牌专业店方向转型,鼓励现有专业店、专卖店调整布局和商品结构,向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集中,主打经营具有现代商业气息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品。鼓励盘活观音桥农贸市场存量资产,分离批发功能,创造条件向主题或专业卖场等新行业、新业态转变,做大现代服务业功能。
⑥便利店、折扣店
观音桥商圈便利店、折扣店发展薄弱,店铺数量少,档次低,业态形式不规范,缺少特色,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观音桥商圈应大力发展便利店、折扣店。
便利店、折扣店作为超市的补充业态,给消费者带来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便利。随着观音桥商圈商务区、居民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迎合居民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要求的便利店、折扣店将成为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
规划2010年发展便利店、折扣店1500个,营业面积控制在16万平方米。
发展便利店、折扣店应避免目标顾客模糊和缺少特色两大硬伤,明确以目标顾客定位来调整经营商品。以提供充满青春活力商品组合的学生型;以高品位、时尚型商品组合的白领型;以家居商品、实用商品为主,开设洗衣、织补、缝纫等“家庭保姆功能”为有效补充的社区型;以服务大众,商品选择接近大众消费群体需求的生鲜食品型等,突出“便利”这一特色,搭载生鲜食品、餐饮、修理、洗衣等多元服务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品牌化的零售服务。
观音桥商圈还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提升产业素质,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
(2)商业街(特色市场)
至2010年,观音桥商圈围绕餐饮、旅游、信息产品等消费热点,规划培育发展壮大6条特色商业街,即观音桥步行街、金源不夜城地下商业街、观音桥中华美食城、北城天街美食乐园、北都名特小吃街、望海花卉专业街。
——规划打造观音桥中华美食城。提速建设观音桥步行街三期工程,拓宽改造观音桥农贸市场周边街巷,让位于道路、广场、景观、绿地、停车场。提炼打造具有主题建筑风格特色的餐饮商业设施,重点引进中华及巴渝名特小吃、中西快餐、主题休闲餐饮等特色餐饮。
——整合打造北城天街美食乐园。以观音桥北城天街步行商业街建成开街为契机,整合提升北城天街周边区域的餐饮及休闲娱乐资源,对北城天街购物中心板块、茂业百货板块、洋河休闲娱乐美食街板块、同创国际商场板块的餐饮及休闲娱乐企业重新进行整合定位、整体策划,使北城天街及周边区域的美食文化和商业文化交错互补,融为一体。
——引导打造金源不夜城休闲娱乐酒吧街。调整金源不夜城地下商业街业态布局,重点引进与时代俱乐部、量贩KTV等现代娱乐业相关配套的特色酒吧、茶吧、咖啡吧、水吧、网吧及洗浴、美容、美发、美体等休闲企业,突出主打,做强特色。
——策划打造北都名特小吃专业街。引导初具特色经营发展条件的邦兴北都合理选址,准确定位,实行统一策划、统一设计、统一招商、统一管理模式,重点引进中外名特风味小吃,打造北都名特小吃专业街。
——培育打造泰兴e世界特色市场。支持泰兴电脑城创新业态,顺应消费者一站式购全需求,培育打造集电脑、通信、家电、电子、办公产品于一体的大型品牌综合化专业特色市场。
现有的观音桥步行街、望海花卉专业街2条特色商业街,要通过加快实施观音桥步行街二、三期工程,改善环境,突出主题,提升商气,独树一帜。
(3)其他商业设施
观音桥商圈重点发展嘉陵公园、海洋公园、鸿恩寺公园、方特科技乐园4大各具特色的休闲游乐基地。
——嘉陵公园和嘉陵广场片区,围绕休闲文化主题,突出城市生态景观特色,形成市民休闲旅游基地;
——海洋公园片区,围绕海洋文化主题,形成集海滨风情、海洋植物观赏、高台滑道、乘筏滑道、螺旋滑道、竞赛滑道等水上娱乐项目为一体的市民休闲健身基地;
——方特科技乐园,围绕科技游乐主题,打造银河广场、太空山、恐龙危机、生命之源、飞跃极限、西部追忆、影视特技表演、文明之光、儿童乐园等游乐科技项目,形成市民休闲游乐基地;
——鸿恩寺大型城市公园,围绕独特的地形地貌,建成高档次的主城最大生态绿化公园,形成市民休闲观光基地。
(四)五里店-黄泥磅区域
1、布局概述
(1)区位
一点六线。“一点”即指五里店转盘为中心,“六线”即指五黄路、长安路、滨江路、五江支路、红五路、五唐路一线。
(2)商贸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布局:商务区+商贸区+文化娱乐区+饮食区
①商务区:五江支路一线,重点培育成为商务区。依托便利的交通,着眼于未来市政府的迁建,兴建一批风格独特、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智能化商厦、会展中心、中高档宾馆酒店(5-6家)、商场和休闲娱乐设施,引入国内、外驻渝办事机构和商务机构,满足举办大型会议、各类外事活动和商务活动以及高层次消费的需要。
②商贸区:五里店转盘为中心的“点”,重点培育成为商贸区。依托便利的交通和一批即将建成的商住楼、住宅小区以及前期所形成的市场基础,大力打造。实现业态合理,布局科学,商业文化特色鲜明,消费环境舒适,聚集辐射力强,有浓郁的都市现代商业氛围,并进一步改善环境,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增加绿化面积,完善灯饰工程,改善购物环境,建设灯光夜市,塑造城市商业街区的整体形象。加快建成五里店广场,重点发展家居建材市场,建设百货店与大型超市,使该商贸区真正能成为融购物、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商贸中心。五黄路、红五路、五唐路在高档住宅基础上适当发展社区商贸街区。
③美食文化娱乐区:滨江路重点培育成为美食文化娱乐区。
④饮食区:五里店茶园交易市场至黄桷树,培育成为饮食区。一是恢复烧公鸡一条街的美誉;二是大力引进规模大、品味高、有特色的餐饮企业。
(3)发展重点
随着江北城CBD建设的全面实施,商业也随之不断加温。五里店区域将以商务为主。
2、商业网点布局
市场业态定位:专业批发市场+大店+精品店+专卖店+便利店
(1)零售业
①大型商店:积极引进国际或国内的大集团、大公司、大商社落户本地区,如麦德隆、家乐福、沃尔玛、百盛、重庆商社、新世纪等商贸企业,其中,大型百货店1-2家,大型超市1家,大店主要建在五里店商务区和商贸区。
②精品店:重点打出“精品”“名品”牌,设立品牌店和精品店。精品店主要建在五里店商务区和商贸区。
③专卖店: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知名厂家或企业来本地区开设各种专卖店,以名牌效应带动地区商贸发展,提高层次和水平。专卖店主要建在五里店商务区和商贸区。
④便利店:便利店主要建在本地区的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以及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
(2)市场
①专业批发市场:以国内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连锁超市之一的东方家园建材连锁超市为基础,加快发展家居建材区域中心;借助5.5万平方米超大营业面积以及超前硬件设施的东方灯饰市场,在与南坪等灯饰广场的竞争中,把该市场培育成地区性的特色市场。
②要素市场∶积极依托重庆人才市场、重庆国际劳务市场、重庆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重庆北部地产交易市场、重庆北部房产市场等,形成北部商贸中心的要素市场体系。
3、重大商贸项目
建设中的阳光100城市广场项目,是五里店片区的建筑综合体。商业功能定位为家具家居专业市场和区域性社区组团商业服务中心,业态定位为超市、折扣店、便利店、专卖店、连锁店、专业店等,建成后将成为五里店地区的商业地标。
五里店集贸市场二期工程,位于五里店街道建新东路,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以灯饰批发为主的综合性批发市场。
(五)大石坝-石马河区域
1、布局概述
(1)区位
大石坝-石马河区域含大石坝、石马河地区,不含滨江路。
(2)商贸功能分区
大石坝地区结合旧城改造,调整经营结构,提高经营档次,重点发展以装饰建材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根据该地区的特点,向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发展,兴建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规模适中的商场、超市、酒店等商业设施。
石马河地区重点发展以“观农贸”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兴建一批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规模适中、档次较高的商场、超市、酒店等设施,为居民生活和市场发展服务。
(3)发展重点
大石坝-石马河区域以市场为主。
2、商业网点布局
(1)零售
——做强重百超市与重客隆超市,使其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零售业态;在此基础上,发展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
——新建一个上万平方米的单体百货店或连锁百货店。
(2)餐饮
大石坝区域兴建一些具有特色的餐馆与酒店,带动大石坝地区的餐饮业,带动娱乐、休闲业的发展。
石马河区域打造松石路饮食一条街、江北农场农垦路旅游休闲服务一条街。
(3)社区商业
随着大石坝村整体开发的推进,兴建一座社区服务大楼,主要以家政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为主,形成社区服务中心。
石马河区域配合城市社区建设步伐,完善次级、边缘商业市场,具体布局:在石子山老街、重庆仪修厂家属区、重庆华渝仪表总厂、重庆通用厂家属区、重庆化工研究院家属区、重庆金笔厂家属区、重庆织造厂家属区、重庆搪瓷厂家属区等地建设一定规模的次级或边缘市场,与新建、改建的住宅区及居民生活相配套,逐步形成社区商业服务网点。
(4)市场
——齐祥1000多亩用地规划定位为建材市场,建成后带动大石坝地区装饰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
——调整原有农贸市场的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可将农贸市场定位为名特优产品市场,避免原有市场结构的雷同,从而促进市场定位更加合理。
——形成汽车消费服务区。利用大庆村一带现有的维修门面,使其上档次、上规模,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项目,创造具有特色的汽车销售、维修、清洗、加油、装饰一条龙服务。
——做大做强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按照“一四八”规划格局(即:一个中心、四大板块、八大服务体系),在现有特色市场基础上,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交易档次,调整经营结构,细分农副产品市场,增加科技含量,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实现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的集散、结算、信息传播、形成价格等功能,努力建设完善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做大做强“观农贸”品牌,建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力争在3-5年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0年成交规模达到150亿元。
3、重大商贸项目
目前大石坝-石马河区域在建及拟建的大型商贸项目有∶
——金三角汽车销售、维修一条街。以雪屿、华威汽车销售维修企业为龙头,带动雪屿、金三角等商业门面汽车销售市场,形成大石坝地区汽车销售中心,形成规模市场。
——新大势洋房商业步行街区。项目占地30亩,其中商业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建成大石坝地区核心商业之一,预计2007年建成。
——玉祥·金质街区。位于冉家坝南桥寺区域的中心地带,紧邻观农贸,规划定位为滨河特色美食街、社区配套商业区。
——维丰·南桥苑。项目位于江北南桥寺正街中心转盘,商业面积为1万平方米,商业规划为打造一个休闲消费娱乐的场所,有滨河特色美食街、综合餐饮区、休闲娱乐区、零售购物区、社区配套商业区,以中档、品牌、格调与时尚为特点。定位为富有区域文化特色与良好景观特色的消费场所,打造为南桥寺社区商业第一街。
——明瑜恒康商业步行街(观农贸小商品批发市场)。项目位于江北区南桥寺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6000平方米。是观农贸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江北城CBD1、布局概述
江北城CBD地形呈半岛状,位于重庆城市核心区域,嘉陵江长江交汇处,与朝天门、南岸弹子石隔江相望,面积约2.05平方公里,是重庆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重庆CBD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规划,江北城将被规划为一个以金融、商务、文化、休闲为主,集超大规模及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央商务区,将集中建设城市的金融中心,商务办公写字楼以及一系列包括大剧院,科技馆在内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商务办公区、综合服务区、混合使用区、休闲娱乐区和配套居住区五大功能区,总用地面积205公顷,新建总建筑面积560万平方米,其中写字楼264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的46.2%,酒店55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9.8%,商业配套81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的14.5%,文化娱乐48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的8.6%,居住117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20.9%,2010年将初具规模,2015年全部建成。
江北城CBD的商贸布局将根据江北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功能分区,规划为商业中心区、商务办公区、特色商业街、娱乐休闲区等部分。
2、主要商业网点分布
(1)商业中心区
分别在“记忆之城”和“未来之城”设置两个商业中心区。“记忆之城”安排院落式办公机构、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咨询以及住宅等设施。“未来之城”充分体现集约高效的土地使用效率,展现现代商务办公区繁荣向上的形态特点,集中安排商务写字楼、金融办公机构以及酒店、购物中心和住宅等混合使用设施。两个商业中心区的空间联系以“古今之门”为分界标志。
(2)商务办公区
商务办公区重点发展的核心是建成国际化办公基地、数字电子化办公、商务接洽的理想场所和CBD对外信息、物资、人才等流通枢纽和管理中心。作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商务中心区,将构建CBD稳固产业链的重要基地,将汇集国内外主要金融机构网点、营造出金融中心的浓郁气氛,世界一流的商务办公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多能、全方位的中枢式经营氛围和高速发展通道。
(3)特色商业街
特色商业街包括在“未来之城”的商业旅游步行街、“记忆之城”的专业特色街区以及江北嘴滨江沿线的餐饮休闲街。
“未来之城”的商业旅游步行街在“未来之城”的核心区域选址布局,位于城市之光——江北城公园——科技馆——大剧院这一中轴线上,以集购物餐饮、休闲体验为一体,突出休闲商务CBD主题。主力业态为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级市场、大型专业店、精品专卖店、休闲餐饮店。配套设置电影院、信息中心、图书廊以及娱乐休闲设施。
“未来之城”的商业旅游步行街的配套区域向下延展。根据前期设想,在江北城CBD560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之下,地下将形成112万平方米的现代城,以商铺、娱乐、文化功能为主,而其大部分集中在以城市之光——江北城公园——科技馆——大剧院这一中轴线的下面。
“记忆之城”的专业特色街以两个主题分区域布局。一是以重庆大剧院为核心,以传统民居和古城文脉保护街区为为依托,建立舞台艺术展示、交流、观赏、教习基地,打造“重庆百老汇”文化旅游街区;二是以古今之门为核心,以都市看台和公共憩园为依托,兴建“巴渝城”巴渝文化大观园。
江北嘴滨江沿线的餐饮休闲街商业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为都市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时尚生活提供的服务上,商业功能定位可以称之为“游憩商业区”(RBD)——具有旅游吸引物、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和市民的商业区,同时兼具会展和商务功能。
(4)娱乐休闲区
娱乐休闲区主要安排在城市开放空间之中,成为CBD的活力要素,由中央公园、滨水观光区、滨水游乐区、休闲山谷和体育公园五部分组成。其中,中央公园将建有科技馆、文化馆、大剧院、民居博物馆等。娱乐休闲区的商业业态以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超市为主,辅以美发、茶楼、酒吧、照相等生活服务设施。
3、重大商贸项目
(1)城市之光
“城市之光”位于江北城中央位置,三栋超高层建筑构成的“城市之光”,将成为江北城的标志性建筑,其中一栋限高300米,另两栋限高240米,总建筑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占地50亩,配备6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库,成为江北城的金融商贸中心,与解放碑隔江而望。
(2)“文化之旅”休闲商业街
依托重庆大剧院和重庆科技馆,以都市旅游线路为主线,培育“文化之旅”休闲商业街。
(七)北滨路经济带
1、布局概述
(1)区位
江北区北滨路东起江北城,西至石门大桥,南临嘉陵江与渝中半岛和沙坪坝区相望,全长11.68公里。依据《江北滨江路沿线土地规划方案》,北滨路内侧开发项目控制范围约7平方公里。
(2)商贸功能分区
根据《江北区北滨路商业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规划方案》,北滨路主要功能定位为观光旅游、运动休闲、购物消费,从单一的餐饮业态走向复合业态。整条北滨路规划为东西两段∶东段从江北嘴至黄花园大桥,定位为餐饮一条街,由“北滨美食文化天地”、“北滨名车专卖世界”、“北滨运动健身长廊”、“北滨水际风情线”四大商业板块构成;西段从渝澳大桥至石门大桥,规划成一条由大型购物广场、社区商业等构成的商贸带,其商业配置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社区商业中心、休闲用品专卖店、精品店为主。
(3)发展重点
根据《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北滨路商贸流通发展重点为商贸商务、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产业。
2、北滨路商贸发展的优劣势
北滨路经济带商贸发展拥有明显的优势∶交通四通八达,开放通透,有利于人气聚集;品牌实力开发商聚集,开发项目投资大、规模大、档次高,有利于滨江商贸经济带的建设及培育;金源时代购物广场近50万方的超大商业体量能为北滨路带来非同寻常的集聚效应,这对北滨路商贸经济带的建设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北滨路还具有江北城中央商务区的辐射效应和后发优势。但与起步较早的南滨路相比,北滨路也同时具有一些劣势,如开发滞后、商业氛围差、欠缺主题景观、面临南滨路的竞争威胁等。
3、重大商贸项目
目前滨江沿线大型地产项目共有10个,总占地面积2605亩,总建筑面积524.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为143.96亿元,其中,已竣工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为76.6万平方米,在建及拟建的大型商贸项目有∶
(1)太阳城∶位于五简路刘家台,其中商业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预计投资4亿元,主要采用商住分离模式。商业功能初步定位于社区商业+主题特色街+家居卖场,商住楼底商部分发展社区商业,社区内街打造丽江特色的主题旅游风情街,滨江沿街商业设施分为三部分:一个3万平方米左右的类似瑞典“宜家”品牌的软家居卖场;一个5万平方米左右的假日酒店;一条餐饮、酒吧街,餐饮将排除本地餐饮,主招外地特色的招牌餐饮,酒吧以飞镖、沙壶球等运动为主题,与北滨路的运动、健康定位互动。该项目预计2011年11月全部完工。
(2)春森彼岸∶位于建新东路陈家馆,其中商业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采用商住分离模式。商业功能初步定位于大型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社区内侧商业设施将吸引大型百货入驻,以满足周边近5万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沿街商业设施以传统餐饮为主,辅以茶楼、休闲餐饮、保健等业种,与东侧的太阳城经营错位,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打造出新的北滨餐饮带,吸引江北区、渝北区、渝中区等区域的消费者。该项目将于2010年全部完工。
(3)东源华居∶位于建新东路大兴村三钢厂片区,商业面积和功能定位待定。预计2006年底开工。
(4)招商地产董家溪项目(未定名)∶位于渝澳大桥与重庆工商大学B区之间,商业面积等具体指标未定,具体建设日期待定。
(5)金砂水岸∶位于董家溪红砂碛23、24号,其中商业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商业功能定位为社区商业和滨江餐饮,商业规划以品牌中餐为主体,文化酒吧为辅助,休闲娱乐为补充。项目将于2006年4月整体竣工。
(6)金源时代购物广场∶该项目位于北滨路中段董家溪,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共4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三部分:君豪商务酒店、方特科技乐园和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其中购物中心由上海百联集团和北京居然之家联合经营。
(7)鹏润国际公寓∶位于江北区大水井,商业面积等具体指标未定,预计2006年底开工,2009年完工。
(8)北国风光∶位于建新西路52号,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预计投资3.3亿元,商业功能将以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为主,满足猫儿石地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北滨路临街商业辅以滨江餐饮,与天赐龙都的临街餐饮联合打造成为北滨路西段的餐饮街。项目将于2008年12月完工。
(9)天赐龙都∶位于大石坝街道郑家院红花梁,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采用商住分离模式,沿江商业设施定位于餐饮,社区内部配以百货业,采用对外整体招商方式。项目将于2008年12月底完工。
(10)东方港湾∶位于大石坝渝江村300号,其中商业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6000万元,商业功能主要定位为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约2万平方米的约克风情街将建成为一条长约300米的英伦风情商业文化休闲街,集合餐饮、娱乐、百货等业态。项目将于2007年5月整体竣工。
(11)美味新天地:该项目位于江北区北滨路石门段,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商业规划为一个文化休闲广场,1个博物馆,3幢独立餐饮建筑,1层地下停车位。商业形态和建筑风格沿用“上海新天地”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加上经典现代主义风格。
(八)东部沿江商业片区
1、布局概述
东部沿江商业片区是指除“一圈两翼一城一带”以外的寸滩、鱼嘴、郭家沱、铁山坪、复盛、五宝地区,该地区作为观音桥、大石坝区域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应充分利用交通、港口和休闲旅游资源的优势、以满足消费者和促进工、农业发展为目标,继续推进现有网点的整合和新的商贸服务设施的建设。该区域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城市休闲旅游度假、社区商业服务、中心镇商业为主的现代商贸流通业。
2、主要商业设施布局
(1)重庆北部地区现代物流基地
以寸滩港、鱼嘴深水码头建设和郭家沱港的改造为契机,以公铁水联运和集装箱业务为依托,以港城工业园区、东部工业新城(鱼嘴组团)制造业基地为基础,以寸滩物流园为核心,培育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机电设备等为主的专业物流配送基地,构建以水运、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际物流服务。鼓励发展网络物流、多式联运、区域配送和专业配送为主导业务模式、培育仓储、包装、分拨、运输、信息咨询等相关产业。
——寸滩地区。规划建设寸滩现代物流基地。将寸滩现代物流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最大的江海联运物资集散地。寸滩港物流基地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鱼嘴地区。规划建设以深水港码头和铁路站为依托的物流仓储中心,占地2500亩。
——郭家沱地区。重点建设郭家沱滚装码头现代物流基地,主要是码头改造及物流储备。建设黄泥村农贸市场、锣旗寺至街心花园商业一条街、黄泥村——锣旗寺商业一条街、铜锣峡温泉餐饮一条街。
(2)大力发展中心镇商业
鱼嘴、五宝、复盛三镇是江北区典型的城乡结合地,三镇共有总人口6.27万人,农业人口占87.99%,农业是主导产业。但根据江北区“十一五”规划,三镇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因此该地区应以鱼嘴、五宝、复盛镇为中心重点发展中心镇商业服务,加大对传统百货商店的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新兴商业业态,加强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推进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积极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业
充分利用周边观光生态农业相结合,在各中心旅游点建设集观光、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游憩商业中心,重点建设铁山坪生态旅游文化中心、望江温泉餐饮一条街、铜锣峡温泉餐饮一条街,积极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业。
(4)完善社区商业服务
以规划建设中的房地产业项目为基础,如鱼嘴化工园居住区、金鑫花园,重庆渝能产业集团寸滩项目、重庆琼海实业集团复盛项目、铁山坪高档别墅区等,根据社区的消费层次设立品牌店、精品店、专卖店、中小型超市、便利店和家政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业等,满足社区居民生活。
六、流通现代化发展战略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制度、管理、网络、业态、从业人员素质等现代化建设,广泛应用先进的流通理念、流通方式和流通手段,加快实施流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和农村放心店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是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积极推进连锁经营方式
“十一五”期间,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信息化、规模化、组织化和规范化。围绕品牌、资产运作,通过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等经营模式,整合改造分散经营的杂货店、小店铺,积极发展连锁超级市场、连锁便利店、连锁专营店、连锁百货商店等业态,加快建立连锁企业集团,支持其运用品牌、管理技术等优势发展连锁网络。引导城市连锁店、专卖店向农村延伸,向市内外扩张,到2010年全区重点培育发展20户不同行业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力争10户成为重庆连锁百强企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十一五”期间,依托重庆其他大型综合性物流中心,加强“数字江北区”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抓好管理体制创新与整合,加快建设寸滩物流基地和观农贸物流中心,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10年,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强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引进3-5家国内、国际知名现代物流企业进入区内,全区物流规模力争超过100亿元。
(三)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
重点加快“数字江北区”和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资源共享,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要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积极探索传统零售方式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逐步提高网上交易比例。到2010年,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规模达到10亿元。促进银企合作,推广信用卡消费,扩大刷卡结算覆盖面。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包含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旅游娱乐,信息中介,房地产业,教育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产业,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等众多门类。“十一五”期间,重点要以城市公用事业体制创新为契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公用事业发展;以银行、证券、保险改革和金融创新为契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以扩大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中央商务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发展会展、旅游、娱乐业;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着力提高专业服务业水平。大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七、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区级领导牵头成立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委。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商贸发展氛围,保证商贸流通产业“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完成。区商委和商圈办合理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二)严格执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把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和市场,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由商贸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的确认意见书。城市黄金地段和繁华街道规划应预留商业网点建设用地,预留建设用地未经规划和商贸流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动用。
(三)落实商业结构调整资金
根据渝府发〔2005〕62号文件精神,由区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建立商业结构调整资金补充机制,用于改善商贸流通产业环境、打造流通平台、调整升级商业业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等,为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建设项目提供贷款贴息,充分发挥结构调整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完善优惠政策,对重大商贸项目实行最优惠政策
用好重庆市和江北区两级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的优惠政策,并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进行补充完善。在不降低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招商情况,对于事关商贸流通产业提档升级的重大项目确立政策倾斜范围,实行最优惠政策。
(五)深化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1、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对重点商贸企业和商贸项目,建立市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制度,区级领导和部门定期对所联系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考察调研,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经营活动中或引进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建立特事特办制度,发放特事特办卡。各职能部门对持有特办卡的企业所提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由区商贸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落实。交通、市政、交警等部门对重点企业的货物配送车辆给予上下货物方便,对在干线和其它公共场所停靠的,可实行按点定位管理。工商、物价、卫生防疫、环保、市政、房管、质监、公安等职能部门,凡涉及到重点企业的收费,一律按最新收费标准的低限收取。重点企业于国家法定节日在商场门口举行的节日促销活动,在不影响人车通行的情况下,市政等部门要大力支持,不得收取占道费。
3、实行“一事(企)一议”。即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中的商贸企业和中国商业企业20强或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可采取一事(企)一议政策。
(六)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做好市场监测调控工作,完善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提高生产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协调交流机制、互动机制、日常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对商贸流通产业的服务和市场监管工作。
(七)促进产业融合,构建大商贸格局
在“大商贸、大流通”的框架下,第三产业的内部必须强力融合才能形成合力,特别是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资源能够低成本快速转化为商贸流通能力。为此,需要在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确立相应的工作重点。
(八)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环境
制定商贸流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开展商贸流通产业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环境,注重商贸流通产业人才的引进。
(九)城乡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分区分级的规划标准,建立和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在大力推进主城区商贸流通建设的同时,对社区商业和中心镇商业不偏不废,积极扶持,重点指导,争取谋求一个城乡联动发展的大好局面,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三篇:祁连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祁连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2009--2015)
祁连县经济贸易局
二〇〇九年六月
目 录
一、规划总则
1(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 1
(三)规划范围
2(四)规划依据 2
(五)规划原则
3(六)规划期限
4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4(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情况 6
(三)商贸发展主要指标分析 10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1
5(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势 15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劣势 16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机遇 17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18
(一)指导思想 18
(二)发展原则 18
(三)发展思路 19
(四)发展目标 20
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与发展重点 20
(一)商贸流通业布局背景 20
(二)商贸流通业布局总体思路 2
2(三)县城地区 2
3(四)县城外其它乡镇 29
六、流通现代化发展战略 30
(一)积极推进连锁经营方式 30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30
(三)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
31(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31
七、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31(一)加强组织领导 31
(二)严格执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31
(三)落实商业结构调整资金 3
2(四)完善优惠政策,对重大商贸项目实行最优惠政策 32
(五)深化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32
(六)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32
(七)促进产业融合,构建大商贸格局 33
(八)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环境 33
(九)城乡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3
一、规划总则(初稿)
(一)规划背景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先导性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十一五”期间,祁连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央支持青海等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富有特色的商贸旅游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商贸流通产业设施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建成县域性商贸中心。
“十二五”期间,是祁连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根据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持续、规范、有序发展,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县域协调发展,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拉动生产,增加就业,完善城镇功能,保障人民消费安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开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新局面,特编制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规划目的根据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结合祁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通过本规划的编制,确定祁连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总体布局、重要举措及实施保障手段,充分反映政府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商贸流通工作重点,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对商贸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和思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以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共同努力,使祁连商贸流通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决策科学性,推动“十二五”期间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
规划对象: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
涉及商贸流通产业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02)》标准,参照国际商贸流通产业统计范围,结合祁连县实际,本规划中商贸流通产业的范围包括: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服务、中介服务及其他商务服务)。
(四)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
2.国家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的通知》。
3.国家商务部《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4.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5.《祁连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6.《祁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祁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8.《祁连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五)规划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祁连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业,把握以下规划原则:
1.指导性原则
强调在时间和空间发展上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主要指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发展政策,解决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等问题。
2.可操作性原则
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内容限定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
3.创新性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规划编制理念,在规划编制理念、内容、程序、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4.前瞻性原则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注重前瞻性,关注发展动态,强调动态调整。
5.协调性原则
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努力与祁连县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其它专项规划以及重要项目发展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提高规划决策的统筹性。
6.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商贸流通产业重点领域以及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找准
制约因素、“瓶颈”因素、优势因素,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提纲挈领,解决问题。
(六)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9-2015年。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县境东西长280公里、南北宽185公里,总面积13886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3%、全省总面积的2.05%。地处东经98°05′35—101°02′06”,北纬37°25′16”—39°05′18”,平均海拔3500米;东与门源县,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北及西北与甘肃省肃南县、民乐县、山丹县相邻。全县辖4乡3镇45个行政村,总人口4.94万人,有汉、藏、回、蒙古、撒拉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
祁连县座落在青藏高原北缘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因地处世界名山—祁连山中段而得名。祁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丰富的历史积淀、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壮美的自然景观赋予这片沃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素有“天境祁连”、“东方瑞士”之美称,因物产丰富、宝藏甚多,被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誉为“中国的乌拉尔”、“天然聚宝盘”,以盛产“八宝”(鹿茸、麝香、蘑菇、大黄、金、银、铜、铁)誉满天下。祁连的优势资源集中在五大类:一是矿产资源不但种类多,品位高,且贮量丰富。全县已查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1.25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17.8万亿的7.02%,是青海省矿产资源最为集中的县域之一。二是境内森林茂密,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多为珍禽异兽。主要物种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约20余种,相对储量2万余头只;天然植物种类多,其中雪莲、冬虫夏草、大黄、柴胡、黄芪、羌活、雪莲等药用植物达368种。尤其是祁连的黄蘑菇和冬虫夏草在省内外享有很好的声誉。三是畜牧业资源丰富且品质优异。全县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08.88万亩,牧草品质优良,类型多样;全县存栏各类牲畜117万头(只、匹),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主要畜种祁连藏系羊、牦牛、阿柔马等及其产品在省内外口碑载道。四是水力水电资源丰富。县境内分布有默勒河(大通河上源)、黑河、八宝河、托勒河等大小河流247条,年径流量23.22亿立方米,集水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6.77万千瓦。五是旅游资源禀赋特异。祁连独特的地理构造使境内地貌多异,景观奇特,皑皑雪峰,千年冰川,广阔草原,原始森林,高山峡谷,汹涌黑河,历史遗址,珍禽异兽,祁连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极大;目前,祁连旅游体系已初步建立,能够为游客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提供较好的服务。
在省(州)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西部大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祁连县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协调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一,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由2000年的37.09∶34.10∶28.81调整为2008年的30.5∶37.4∶32.1,结构更趋合理;2008年
底,全县GDP达到66853万元,较“十五”末增长56.2%;“十一五”前三年,GDP保持了较高增速,平均增速达到8%。2008年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5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36万元,较“十五”末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93元和3869元,较“十五”末增长59% 和65%,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一五”前三年,全县累计开工建设项目226个,完成投资9.83亿元,年均增长23.5%。县域交通、电力、通讯和城乡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步伐加快;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第三,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畜牧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第四,商业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与其它产业密切协作的商业发展格局。第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
第四,商业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与其它产业密切协作的商业发展格局。第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
第四篇:岐山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岐山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所属部门:经贸局责任编辑:经贸局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09-10-13 16:52:
32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纽带。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作大作强我县商贸流通业,加快商贸兴岐的步伐,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特制定我县商贸流通业业规划。
一、商贸流通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商贸服务业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在商品零售总额、商品流通规模、商贸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形成了以商业零售业为基础、各种服务门类齐全的商品流通和服务业体系。
——商品流通规模发展较快。我县商贸流通业围绕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立足搞活流通,服务生产和生活,全县商品零售总额不断刷新。2000年实现5.9亿元,2003年7.5亿元,2007实现16.95亿元。
——商品流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根据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我县吸引多方资金,加快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消环境和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先后兴建改造了集餐饮和零售业于一体的“天乐工贸公司大十字名吃城”、“天乐工贸公司民生商厦”、“岐山县城风鸣东路商贸步行一条街”,以“岐山宝商佳美家超市”、“红太阳超市”、蔡家坡“宝商佳美家超市”“老实人超市”“国贸购物广场”等为代表的一批超市,其它各种便利店、小超市、交易市场等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商贸服务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为了作大作强商贸流通服务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外地资金和各个不同成分的企业来岐山经商办企业,商贸流通业机制和活力明显增强,涌现了一批民营、私营贸易,全县现有各类商业网点10363户,其中批发业网点985户,商业零售业网点6934户,餐饮业网点2544户。大型超市6个,大型餐饮酒店15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餐饮市场、综合交易市场7处。
存在问题
1、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多、小、散的问题突出,缺乏大型支柱型龙头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商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商品吞吐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全县共有10363户流通企业,销售上亿元的企业没有,上五千万的1户,上两千万的1户,一千万的3户,其余都是销售在百万元一下的。
2、商贸服务企业基础设施差,规模小。目前岐山和蔡家坡还没有像样的一幢商厦,有些还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设施,与日新月益的城镇建设不匹配。
3、企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造成了商品流通资源的流失和浪费。有些购买力不能在岐山得到实现,流失到了外地市场。
二、比较优势
(一)、购买力强
我县人民群众购买力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水平也不断提高,是周边县无法比拟的。我县农民2000年人均纯收入1602元,到2003年上升到1912.60元,到2007年可收入3476.61多元。
(二)、商贸流通业增长迅猛,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根据我县发展规划,拟建设岐蔡五工贸走廊、开发建设岐山、蔡家坡旧城改造,突破建设蔡家坡经济开发区步伐加快,这些都是商贸服务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三)、商贸流通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亮点
商贸流通是高回报、高成长行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岐山的旧城改造主要是以招商引
资形式建造商贸设施,这是发展的大好机遇。随着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和蔡家坡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县商贸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岐山、蔡家坡旧城改造引资5500万元,已经改造了蔡家坡人民路金三角部行街、县城凤鸣东路家福乐超市,为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我县已经将商贸服务业列入兴县富民、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的主要手段,是县政府主要抓的行业之一,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发展局面。
三、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宗旨,突出商贸小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改革开放和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发展现代流通体制,提高我县流通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使我县商贸流通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二)、主要目标任务
到2009年,力争使全县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8亿元左右,具体目标为:
平均每年平均增长13%以上;
力争建立2——3个龙头型企业。
按照扶持发展龙头商品流通、服务企业,带动流通企业发展的战略,使龙头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发展。
1、在岐山县城,以天乐工贸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以商品零售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综合性企业,逐步实现名优商品的地区总经销和总代理,建立现代大物流、大商业机制,力争在2010年建成集团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2、在蔡家坡,以岐山县万隆商贸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以日用工业品销售为主、集现代物流和商流于一体的集团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3、以岐山县盐业公司为基础,发挥专营网络优势,运用新型商流、物流理念建立食盐专卖配送和酒类副食品配送中心,方便群众购买和消费。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做大做强商贸流通服务企业。
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盘活存量资产,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培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是我县商贸流通服务企业的唯一出路。一是抓好已改制的股合制和股份制企业的完善及规范运行,致力于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物流体制的建立。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商贸流通服务企业的壳资源,吸引私营、民营或大集团来我县重组投资,按照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方向,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全县的大流通、大服务的流通服务体系,实现代理配送制、总经销、总代理制和连锁超市,进一步开拓和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有规模的商贸流通服务设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规模太小,档次不高,滞后于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因此,要在建设上档次和上规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县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区域外的大集团、大公司或私营、民营企业来我县投资办企业,重组、改造我县原有的商贸流通服务企业,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要以商贸流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现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求开发,以项目求发展,以项目求增长
要着力抓好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建设项目工作,以项目带动我县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建设县城凤鸣东路商业一条街和温州商城的建设步伐;加大蔡家坡三角地带和人民路北测旧诚开发改造力度,尽快实现商贸建设项目的的投入使用,带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做好县城凤鸣东路东关旅社的改造和蔡家坡万隆商贸公司人民路商场的改造工作。
1、建设标准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两座。根据国家商务部、农业部、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工作的通知》,为推动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升级、改造和规范,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19575—2004),拟将“凤鸣市场”和“蔡家坡市场”改造建设成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投资800万,其中自筹600万元,争取国家扶植资金各200万元。由市场主体方岐山县凤鸣镇杏园村和岐山县蔡家坡镇零胡村承担。
2、在蔡家坡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商贸大厦。根据市委、市政府突破蔡家坡的整体设想和思路,为全面提升改造蔡家坡地区商业服务业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升级、消费档次,拟在蔡家坡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商贸大厦,集商业零售、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商厦。拟投资2000万元,自筹500万元,招商引资1500万元。预计年商品零售额8000万元,年实现利税360万元,项目承担方为岐山县万隆商贸有限公司。
第五篇: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我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五”人才发展概况
㈠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我市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机制和环境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确定的人才发展预期目标。至2005年底,全市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已达5.3万人,初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2.4万人,以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农业企业主、购销大户和种养业能人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1.2万人,与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基本保持平衡。人才整体结构趋向合理,分布状况不断改善,中高级人才和非公企业人才拥有量大幅攀升。人才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党管人才的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现。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做好人才智力引进、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全社会人才意识明显增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正在形成,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人才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栏1 “十五”时期市人才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2000年“十五”
预期目标2005年“十五”
年均增长()
人才总量(万人)2.755.05.314.0
每万人口人才数(人)272500522[250]
大专以上学历(万人)1.03.23.327.0
专业技术人才(万人)2.54.64.713.5其中:高级职称(人)1200-18008.4中级职称(人)5100-1100016.6
中高级比重()25.225.027.2[2.0]
非公企业人才拥有量(万人)1.2-3.423.2注:“十五”时期人才按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统计,不含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的为五年累计数。
㈡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市人才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科学人才观的提出、党管人才原则的落实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把人才工作摆上了重要战略地位,为人才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区域间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人才智力的流动更加频繁,为我市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智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以大桥的兴建为标志的区位地理条件的改善,使吸纳集聚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我市人才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着力打造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是探索具有特色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攻坚阶段,破除人才科技等要素对我市新一轮发展的制约,确保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要保持年均14的快速增长,这对人才发展必将产生强烈的需求拉动作用,但较大的人才缺口使人才供给面临一定压力;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结构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高层次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明显短缺,成为制约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因素;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党管人才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竞争实力和优势,才能满足这一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十一五”人才发展的总体要求
㈠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统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按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着力打造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㈡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