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2 18:0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一篇: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宣传舆论工具和思想文化阵地,是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发展力的大众传媒。根据《_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___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广播电视工作基

本情况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___广播电视历经几十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和人力基础,发挥着舆论导向、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等重要作用,为我市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我市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硬件设施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经营收入等广播电视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广播电视各县(市、区)中前列。

1、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方面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新闻立台、节目创优的原则,充分发挥台编委会作用,强化新闻策划,增强把关意识,每年共播发广播、电视各类消息8000多条,专题740多期,并做到不发生政治性差错。积极做好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和各类直录播活动,为全市“加快发展、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节目质量显著提高。围绕“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思路,加强节目调改,凸现贴近性、亲和性、本土化,打响了《___新闻》、《富春大地》、《九点看新闻》、《新闻随身听》等一些知名和特色栏目;涌现了《日子一天天地过》、《___企业积极培养技能人才后备力量》等一大批广播电视优秀作品。

(3)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编发的广播稿、电视稿分别在中央台、省市电台、上海经济区新闻协作网、美国斯科拉卫星网播出,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___的良好形象,提升了___的知名度、美誉度。

2、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方面

(1)全市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体系健全完整,节目传输质量提高。2005年末基本完成有线网络的建设、改造任务和有线广播进村入户工程,使全市用户能收看收听到30多套较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兴建了新的广播电视发射台,扩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面。

(2)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了OA办公网、非线性制播网、音频工作站三大网络体系及大批配套设备设施;建立基于IP技术的覆盖城区、乡镇宽带网络,开展因特网访问、数字电视、语音等多种综合业务。

(3)广播电视技术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完成台制播系统技改,配置了电视转播车;完成有线电视播出平台、用户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平台建设,构建了综合性服务平台。

3、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完成局台分离和人员划转工作,搞好了内设机构调整,组建了___数字电视有限公司、___网通信息港有限公司。制定完善台内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用人、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出台人才选拔聘任、优秀人才奖励、培训等相关配套政策,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十五”期间全市广播电视实现了快速、健康、稳步发展,但也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1)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特别在全市有影响、效益显著的名节目、名主持、名采编人员还不多。

(2)广播电视队伍庞大,但缺乏高级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又善于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人员老化和创新不够等问题。

(3)技术升级压力重。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整体规划,未来10年将大力推进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升级,建立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广播电视新媒体。这对我市广播电视的技术能力、经济实力和人力储备等提出了挑战。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有利于促进广电产业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文化消费的需要,满足信息充分交流的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加快发展我市广播电视事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挥广播电视的党和政府喉舌功能和信息交流作用;

2、坚持立足现实、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3、坚持为广大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安全可靠的高质量服务;

4、坚持市场与事业相结合,既建设有效益的网络,也要有计划地覆盖每家每户;

5、坚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6、坚持做强做大、互利多赢、市场运作、确保安全原则。

(三)总体目标

从___的全局出发,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科学规划,建设统一完整的宣传管理体系、节目营运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完善传统业务,发展数字电视,开拓综合数据业务,不断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

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广播电视宣传事业

综合考虑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市广播电视宣传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10年,基本形成节目丰富、事业繁

荣、产业发达、充满活力、有序运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电视新局面,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级台前列。

主要任务:

1、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舆论水平为重点,加大创优力度,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优秀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广播电视媒体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市人民,力争“十一五”期末在广播电视新闻和社教节目中各打造五档以上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名牌节目。

2、大力开展面向基层和面向群众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交流,进一步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对基层和群众特别是对“三农”的有效供给;大力组织开展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影响大、参与广、受欢迎的群众文化活动。

3、强化和拓展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工作,扩大网上宣传影响力。增加上级台的发稿量,力争“十一五”期末超过500条,名列杭州各县(市、区)前茅;精心组织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打造一批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4、强化精品意识,力争在省、杭州市年度优秀作品评奖中获省级奖每年2条,杭州市级二等奖以上每年10条。

5、提高本台广播电视用稿量,记者自采新闻稿件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0,力争“十一五”期末每年发稿量超过10000条。

6、不断深化改革,优化内部考核、分配制度,逐步在全台推进制片人制度或准制片人制度。

(二)广播电视技术事业

坚持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节目平台、传输平台、监管平台,实现向现代媒体转变,提高节目播出质量,更好地为___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1、电视台主要任务

(1)加强技术投入,逐年更新摄录装备,增强节目生产能力,完善台内网络结构体系;

(2)2006年-2007年新建广播电视台发射中心;

(3)2006年-2010年,构建技术中心大楼、新媒体数字演播中心;

(4)开展高清晰电视的制作,开设高清晰电视频道,开拓数字移动电视;

(5)建设完善播出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优质安全播出;

(6)建立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提升节目存储交换能力。

2、广播电台主要任务

(1)建立无线、有线调频广播覆盖体系,扩大服务范围;

(2)升级和完善广播音频工作站,提高广播播出质量;

(3)开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的视音频业务,建立网上广播的专业平台;

(4)实现数字同步音频广播(DAB)、多媒体广播;

(5)建立广播检测管理系统,确保安全播出。

3、A网(有线电视传输网)主要任务

(1)第一阶段,建立综合业务的基础接入平台,启动数字化,建立有线传输网络的营运体系。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1,数字电视用户达到有线用户的30;

(2)第二阶段,逐步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进行数字业务的多功能综合开发,进行全光网建设,完善与发展有线传输网络的营运体系,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4,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有线用户的60;

(3)第三阶段,主推全光网接入,全面发展多种业务的有线传输网络营运体系,开展多方位对外合作与市场拓展,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8,数字电视用户普及率达到有线用户的80;

(4)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管理与工程设计的GIS(地理信息)综合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与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4、B网(网通信息网)主要任务

(1)光纤到楼幢,骨干出口带宽达到10G,小区机房达到30个;

(2)到2010年城区宽带大众用户数量达到2.5万户,语音用户达到___总语音用户数的1/3;

(3)数字电视入户率80,交互式数字电视使用率达到60,初步实现电视、语音、数字的三网融合;

(4)覆盖10个以上乡镇,宽带大众用户达到3000户,集镇开通交互式数字电视;

(5)建设___门户网站,提供综合性服务,打造___网通信息港的品牌。

(三)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和经营工作

1、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科学制订人才建设规划,优化人才环境,多渠道引进广播电视紧缺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等影视人才培养单位的合作,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实现人才队伍梯次建设与广播电视发展相协调。

加强广电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考核、录用、培训、奖惩等制度。

着力抓好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中青年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到2010年,中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60%以上,并使中高级人才队伍的年龄逐步年轻化。

2、经营工作主要任务

加大广播电视广告经营的力度,努力培育和形成新市场、新机制,满足观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拓展网络广播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业务开发。

探索发展具有广电特色的延伸产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广播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尽快提升广播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市电视广告经营创收要保持稳步增长,广播经营创收、网络综合业务经营要实现较快的提高,其他产业开发要有新突破。

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是实施广播电视业发展规划的根本保证。要把广电产业的发展列入各地的重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推进广播电视工作的整体合力。

2、加大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扶持公益性、重要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广播电视设施的建设;对公益性广播电视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可享受财政资金定额或定项补贴等政策。

按中央和省、杭州市有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要求,研究制定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广播电视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投入,加强对广播电视网络增值业务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加快建立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和整体转换的价格体系与政策。

3、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人事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任期制、节目制片人制等,特别是在干部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奖惩措施和程序,对表现不良者采取诫免、待岗、辞退等措施。

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建立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绩效定酬相结合,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着力做好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建立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二篇:##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定稿)

##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成功申报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在省级文化先进县申报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2001年12月建成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并于2004年10月顺利通过文化部的复评。

2、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4年6月县文化馆被子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文化馆;2004年,新增6个乡站站舍面积400㎡以上。

3、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确保县馆、乡站正常开放的基础上,结合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认真组织开展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工程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并认真开展好“三下乡”活动,打鼓歌、采茶戏等地方民间文化得到整理和保护。组织开展了“爱我##,兴我##”大型系列群文活动;2003年10月,成功举办了“生成杯”江西省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并决定于2005年11月承办“江西第三届艺术节(第六届音乐舞蹈艺术节)暨##县首届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系列活动。

4、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率先在全市进行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成立了县广电网络传输公司和二十一个乡镇分公司,全县所有乡镇和50%的行政村在2005年底可实现光缆联网。截止2005年7月底,总用户达25000余户,其中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11000余户,微波电视用户1400余户;2001年荣获了全省广播电视先进县,自办节目的编、录、播完全实现了数字化。

5、文博工作得到加强。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对100余处文物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测量、登记和拍照;完成了馆藏二、三级文物的鉴定、建档工作。

6、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成立了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和演出中心、影视艺术节目制作中心、文化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产业收入年增长率达10%以上。

7、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加强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设,新建网吧监管平台,实行集中整治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全,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较好地实现了全县文化市场规范有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乡站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宣传文化站发挥作用不够;三是文化事业经费有待加大投入,特别是乡镇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三、十一五”期间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上下功夫,在文化广播电视资源保护与利用上作文章,在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上求实效,继续弘扬我县的传统优秀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强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传统文化资源与市场经济接轨,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加强广电网络建设步伐,提升乡镇和宣传文化站功能,着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建立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而努力。

2、主要任务:(1)继续夯实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基础。(2)进一步完善、巩固文化馆国家一级馆的各项建设。(3)将图书馆建成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加快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建设,以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途径,全力打造##县数字图书馆。(4)抓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我县的打鼓歌、采茶戏等民间艺术精品进行挖掘、整理、保护。(5)文物保护工作上新台阶。期内力争建成李烈钧纪念馆(博物馆),将李烈钧将军墓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一批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完成城区光缆主干网入地工程和双向改造,根据事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大力开发视频会议、视频点播、互联网等数据增值业务;采取多种手段,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建设,扩大广电节目的覆盖,努力实现我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的目标。(7)加强乡镇宣传文化站的硬件建设,努力使全县乡镇宣传文化站站舍面积全部达到一级站标准(400㎡以上)。(8)着力实施电影2131工程,努力实现全县农村一村一月看一场电视的目标;县城电影院实行院线制,使我县能够与大中城市的二级院线同步放映新片、大片;加快电影放映的硬件设施更新,逐步向数字电影放映过渡。(9)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力争产业收入年增长率达20%以上。二00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成功申报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在省级文化先进县申报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2001年12月建成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并于2004年10月顺利通过文化部的复评。

2、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4年6月县文化馆被子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文化馆;2004年,新增6个乡站站舍面积400㎡以上。

3、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确保县馆、乡站正常开放的基础上,结合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认真组织开展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工程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并认真开展好“三下乡”活动,打鼓歌、采茶戏等地方民间文化得到整理和保护。组织开展了“爱我##,兴我##”大型系列群文活动;2003年10月,成功举办了“生成杯”江西省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并决定于2005年11月承办“江西第三届艺术节(第六届音乐舞蹈艺术节)暨##县首届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系列活动。

4、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率先在全市进行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成立了县广电网络传输公司和二十一个乡镇分公司,全县所有乡镇和50%的行政村在2005年底可实现光缆联网。截止2005年7月底,总用户达25000余户,其中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11000余户,微波电视用户1400余户;2001年荣获了全省广播电视先进县,自办节目的编、录、播完全实现了数字化。

5、文博工作得到加强。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对100余处文物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测量、登记和拍照;完成了馆藏二、三级文物的鉴定、建档工作。

6、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成立了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和演出中心、影视艺术节目制作中心、文化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产业收入年增长率达10%以上。

7、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加强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设,新建网吧监管平台,实行集中整治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全,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较好地实现了全县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工作计划范文《##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乡站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宣传文化站发挥作用不够;三是文化事业经费有待加大投入,特别是乡镇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三、十一五”期间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上下功夫,在文化广播电视资源保护与利用上作文章,在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上求实效,继续弘扬我县的传统优秀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强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传统文化资源与市场经济接轨,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加强广电网络建设步伐,提升乡镇和宣传文化站功能,着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建立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而努力。

2、主要任务:(1)继续夯实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基础。(2)进一步完善、巩固文化馆国家一级馆的各项建设。(3)将图书馆建成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加快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建设,以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途径,全力打造##县数字图书馆。(4)抓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我县的打鼓歌、采茶戏等民间艺术精品进行挖掘、整理、保护。(5)文物保护工作上新台阶。期内力争建成李烈钧纪念馆(博物馆),将李烈钧将军墓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一批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完成城区光缆主干网入地工程和双向改造,根据事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大力开发视频会议、视频点播、互联网等数据增值业务;采取多种手段,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建设,扩大广电节目的覆盖,努力实现我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的目标。(7)加强乡镇宣传文化站的硬件建设,努力使全县乡镇宣传文化站站舍面积全部达到一级站标准(400㎡以上)。(8)着力实施电影2131工程,努力实现全县农村一村一月看一场电视的目标;县城电影院实行院线制,使我县能够与大中城市的二级院线同步放映新片、大片;加快电影放映的硬件设施更新,逐步向数字电影放映过渡。(9)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力争产业收入年增长率达20%以上。二00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中国教育文摘→wWw.eDUZhAI.net;##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四篇: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残联的指导下。全市各级残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残疾人,认真履行“服务、代表、管理”三项职责,真抓实干、扎实工作,较好完成省残联、市委、市政府下达各项任务。各级残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康复工作全面完成,教育扶贫力度加大,文化体育日趋活跃,就业培训逐

年提高,社会环境逐年改善,按期完成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概况

(一)、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级残联以“复明工程”为龙头深入开展各项复明活动。共完成白内障手术5388例,[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人工晶体植入率达80以上,脱盲率达98。完成假肢装配任务98具,低视力康复428名,提供助听器43台,助视器439台。聋儿语训220名,培训聋儿家长155名。肢体康复训练901名,训练智残儿童67名,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5000多件。对14155名精神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96,显好率达68.4,社会参与率达56,肇事率下降到0.2。

(二)、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各级残联把盲童教育列入“长江新里程计划”,对66名盲童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50元,资助金额达3.3万元。有20名残疾儿童纳入全省扶残助学计划,累计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特教学校在校学生稳定在200人左右,其中阳新县特教学校40名学生纳入“国彩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范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60名中高考上线残疾考生顺利实现入学,省市两级残联对残疾高考学生奖励金额达2万余元。

“十五”期间,举办各级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班280多期,共投入培训经费100余万元,培训残疾人达6700人(次)。同时,借助中残联与欧盟合作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定点我市之机,成功举办两期全省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得到中残联和欧盟项目评估专家的好评。

(三)、就业扶贫跨入先进行列。全市福利企业发展到80多家,集中安置2700多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及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人数达9800多人,盲人按摩点由原来2家发展到现在10多家,残疾人就业率由原来的68提高到现在的82。各级残联深入到全市1000多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70万元,并将残保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各用人单位累计分散安排3242名残疾人就业。分散安置达标单位达100多家,市政府先后两次对11家达标单位、30个先进单位、90名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成功举办全省首届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有6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招聘会,372名残疾人在用人单位进行录用登记。市残联连续三年被省残联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市残联、大冶市残联被中残联授予“全国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城区有3179名特困残疾家庭计入低保户,农村有3700名特困残疾人列入定救对象;有1100名“三无”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有关单位与2016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残疾人贫困户达1000多家,慰问金额达20多万元。“十五”期间共争取扶贫资金440万元,开发扶贫项目6个,辐射安置残疾人达300多人。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9500名,其中4600名解决了温饱。2002年市残联被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残联等四部门授予“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四)、文体宣传工作丰富活跃。我市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门球预赛暨锦标赛,并积极组团参加全国、全省重大赛事活动,在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暨第三届残运会上,我市23名运动员分别夺得11块金牌、18块银、铜牌。为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世界冠军刘泽兵、柯玉仙等残疾人被有关部门授予省市劳模。充分展现了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全市各级残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形成广播、电视、报纸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掀起宣传热潮。据统计,各级残联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宣传稿件2000多篇,制作残疾人专题片10多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法制维权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各级残联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残疾人由受助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残疾人事业由社会救助型向民主法制型迈进。

市政府2003年颁布了《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了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等具体优惠规定,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了开展三次执法大检查,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四大重点工作予以突破。会同市司法局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站。深入开展创建维权示范岗活动,大冶市陈贵镇司法所等七家

单位被中残联、司法部授予“全国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称号。

各级残联认真对待残疾人来信来访,五年间共接待上访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15000人(次),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其中,稳定婚姻家庭1530户,维权案件达120件,维稳事件达57批次,累计为残疾人办证35000人次。为解决下肢残疾人代步问题,与台北曹氏基金会合作,为下肢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50辆。

(六)、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在发展中完善。市残联于2000年建成集机关办公、康复、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大冶市残联购买了2500M2综合办公楼,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的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在“十五”中期投入使用。磁湖山庄、社会福利院等相继建成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湖滨路、人民广场等无障碍服务更加完善,全市盲道总里程达30公里,无障碍设施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

市残联相继组建成立了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完善了职能设置,增强了服务功能。县(市)区残联基本实现了机构升格,经费单列,理事长专职。95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立了残联组织,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社区残疾人工作已纳入政府工作范畴,与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相同步。

各县(市)区残联基本上建立了专门协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市残联在自身经费困难条件下给市盲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五个专门协会提供活动经费,解决活动场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举办了理论业务培训班,提高全市基层残联干部的业务水平。

二、“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握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黄石的良好发展机遇,坚持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这个目标,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加强基层工作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残疾人;加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业务建设,为残疾人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法规建设,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参与环境明显改善,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从我市市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两基”工作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建立起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服务一流、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残疾人事业新体系。

---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扩大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面;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高职中等教育初步形成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提高;为大批残疾人提供有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咨询与指导,进一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

---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使扶残助残社会风气蔚然成风;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建设,积极发展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环境。

---进一步增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树立为残疾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吸纳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增强基层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实力,市、县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各级残联的自身建设,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丰富活跃。

---进一步提高各类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运用各种形式,团结、教育广大残疾人,帮助提高各类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杰出自强模范”、“杰出技术能手”、“杰出特艺人才”的争创活动,激励广大残疾人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推动各类残疾人参政议政,积极培养残疾人干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中更加活跃。

三、“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康复与预防

主要任务:残疾人康复面进一步扩大,使2.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500例,低视力康复180名;聋儿语训230名,培训聋儿家长200名,训练智残、脑瘫儿童150名;安装普及型假肢150具,为残疾人提供6000件用品用具和辅助用品。

工作措施:围绕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康复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依托,家庭康复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体系。在城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与城市社区建设及残疾人群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有序,面向群众、面向家庭,集保健预防、康复教育、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农村,要以村卫生室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康复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康复服务网络。要坚持“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会同卫生部门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康复服务的试点工作,力争农村康复医疗覆盖面取得突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医疗卫生康复资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初级卫生康复保健工作的新思路与新办法。广泛开展康复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康复知识,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继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语训、肢体残疾者康复、智力残疾者康复等一批重点工程。

继续开展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积极参与残疾预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预防意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减少遗传致残和药物致残行为的发生,重点是开展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0—2岁的婴幼儿补碘预防。建立完善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网络。充分发挥项目优势,组织实施好“国家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所规定各项康复任务。

重点项目:社区残疾人康复项目、残疾人“复明工程”、助听、助行项目

(二)、教育与培训

主要任务: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成果,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使上线残疾中高考学生录取率达95以上。加大职业教育与培训力度,免费培训8500名残疾人。

工作措施:配合协助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完善我市特殊教育的服务体系,稳定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加大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的救助,切实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对适龄残疾儿童推行“两免一补”(免学费、免杂费、实行生活困难补助),从而推进贫困失学残疾少年儿童的救助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继续做好残疾考生的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保障各类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的合作,发挥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这一全省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中、短期培训。各级基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培训鉴定功能开展工作,使城镇有求职要求和农村可就业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培训,并同时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要加大对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基地的投入,完善我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基地的功能,提高我市残疾人就业中心服务水平。加大对基层残联培训经费的投入,使城镇有培训要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免费培训,对培训期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实行生活费补贴;对农村残疾人以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免费培训。扩充基层残联配套设施项目,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市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水平。

重点项目: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改造项目

(三)、就业与服务

主要任务: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城镇新安排1500名残疾人就业,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5以上;农村稳定从业残疾人达4万以上。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采取积极扶持和保护措施,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要紧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保证残疾人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和个体从业三条主渠道畅通,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一站式”的配套服务,引导各类残疾人外出务工实现残疾人劳动力的有序流动。积极发挥市残疾人创业者协会的作用,为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表彰残疾人职业技术能手。加大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在全市开展一些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创建2至3个安残达100人以上的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二是创建2个省级和5个市级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三是创建一批公司 基地 残疾人农户的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四是创建一批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充分发挥这些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全市残疾人就业全面发展。

重点项目:市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项目

(四)、扶贫解困与社会保障

主要任务:对1万名极端贫困残疾人进行扶助,帮助2.8万低收入残疾人脱贫,对600户残疾人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规和政策,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规定的各项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地对极端贫困残疾人进行有效扶助,帮助低收入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进一步用好国家下达我市的康复扶贫贷款资金,充分发挥康复扶贫点的辐射作用。继续开展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在大冶、阳新的老少边穷地区对600户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助残解困进万家”活动,采取“帮、包、带、扶”等措施。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要帮助落实“低保”、“五保”、“定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济等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在城镇推行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自助、互助、公助”等办法,扩大残疾人的投保面,使投保率达到80%以上。社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投保面要100%,确保残疾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研究,制定针对重度残疾人、一家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的特殊救济、救助办法,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重点项目: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五)、法制建没与信访维权

主要任务:健全残疾人事业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切实做好新时期残疾人的信访工作,来信来访处结率、回告率达98以上,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修改《湖北省实施办法》及省政府145号令提供详实的各项数据。加强残疾人法制宣传和检查监督。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各级政府的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制教育,会同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执法大检查,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各级残联要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契机,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会同计划、统计、卫生等有关部门摸清全市残疾人的数量、分布、分类以及康复、教育、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建立全市残疾人数据库,为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按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认真做好残疾人的信访接待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愁。按国务院关于残疾人证办理管理要求,依法规范残疾人证的审核发放,确保残疾人证发放的公平、公开、公正。

(六)、文化体育与特艺人才

主要任务:加大我市特殊艺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促进残疾人特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高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为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输送优秀人才。

工作措施:我市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有过辉煌的历史,为黄石和国家争得了荣誉,我们要继续与文体部门加强合作,再展雄姿,使残疾人文体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导社会各类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向残疾人开放,并为其提供优惠优质服务。充分利用我市原有艺术人才资源,采用“传、帮、带”等形式,加大我市特殊艺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力度。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盲、聋、哑学生的艺术汇演,努力促进我市各类特殊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认真做好残疾人体育协会工作,培养残疾人优秀体育人才,以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积极选拔、培养和输送运动员参加全国各类比赛活动,力争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及2008年残奥会有我市运动员参加,展现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风貌。抓好运动员的培训与管理,使残疾人体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七)、社会环境与信息网络建设

主要任务:广泛开展“全国助残日”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形成扶残助残的社会人文环境。力争电视台开办加配字幕和手语的新闻节目,社会综合性报刊开辟残疾人专栏。完善办公自动化网络功能,做好统计工作。

工作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广大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宣传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宣传残疾人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风貌。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主要残疾人节日期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助残专题、爱心专栏,集中力量宣传残疾人事业,扩大我市残疾人工作的影响面。在特殊学校、福利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等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通过“多帮一”、“一帮一”等形式,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组建残疾人自强模范报告团,深入机关、学校、厂矿企业进行巡回演讲,展示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

加快残疾人事业信息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建立黄石市残联网站,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让广大残疾人能从网上直接了解到国家和地方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扶持政策,知道各级残联的工作动态和办事程序,掌握关于康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信息,使残联的网站和网页成为肢残人的腿、盲人眼睛、聋人的耳朵,构建残联与残疾人交流的网络平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掌握残疾人的思想动态。加强各种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八)、组织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任务:不断完善基层残联组织网络,发挥名专门协会的作用,建立较为完善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形成一支“人道、廉洁、奉献”的残疾人工作队伍。推进全市残疾人无障碍建设,争创全省残疾人无障碍示范城。加强基层残疾人综合设施建设,兴建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服务中心。

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基层残联组织网络,特别要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使基层残联做到“有专职干部、有办公场所、有服务载体、有联系网络”。社区、村委会要全部建立残疾人协会组织,形成以县(市)、区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努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基层。

切实加强残疾人自身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专门协会的作用。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上更加活跃。按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思路,使我市残疾人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前移,更好地贴近残疾人,让残疾人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

要切实加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加强团结,形成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事业来凝聚人心,以发展来鼓舞人心,争做实干型、创业型班子。三是要勤政廉政,以品行感召群众,以廉洁赢得民心,以实绩促进发展,把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建成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好班子。

加强残疾人综合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市残联要集中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兴建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全市残疾人提供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活动服务场所,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制定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管理办法,争创全省残疾人无障碍示范城。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残疾人无障碍建设,在城区人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公共建筑相应建设提示盲道和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或电梯,方便残疾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

重点项目工程:市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项目;县市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项目。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五篇:“十二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

安定区永定路街道“十二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全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广播电视事 业全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定西市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全区广电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广播电视工作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基调,以创品牌栏目,出优秀节目,提升收视率为目标,坚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广播电视 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 报道。全面反映了全区各条战线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 成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重要会议和重点工作宣传及时准确。围绕贯彻全区重要会议精神和落实重点工作,突出宣传马铃薯、畜草、劳务、早作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开发以及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示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平安创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精心策划,超前安排,积极开展战役性宣传。年播出新闻稿件1600多篇,社会评论文章370多篇,新闻摘要1400多条,监督性报道50多篇。先后制作专题片50多部,共播出专题稿件4600多篇。

(二)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坚持定期走访定西电视台、定西日报社、甘肃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送新闻节目,加强外宣通联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外宣通联稿件的质量。每年在省、市级媒体播出稿件200多篇。

(三)着力制作新栏目,不断提高自办节目的质量和水平。五年来,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开设《全区项目建设回眸》、《区政 府10件实事办理》、《作风建设年活动》等专题栏目26个,播发新闻节目300多篇。

(四)加大稿件创优力度,提高新闻采编播制水平。累计向 省、市新闻媒体选送稿件658件,向市级报送创优稿件118篇,获奖65篇。其中,«总书记二访大坪村》、《温总理来到咱农家》获省级一等奖;«温总理的土豆情》获省级二等奖,«农村妇女韩玉芳依靠劳务输转坐上了飞机》、《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电视进万家工程让贫困群众看上了彩色电视》、《全省首小循环经济园区在定西启动建设》等获市级一等奖。

(五)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广电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463.15平方米,建写在面积4660.07平方米,总投资982.85万元,其中列入灾后重建资金600万元,已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建成20户以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195个点,21196户,涉及19个乡镇,总投资720.66万元,覆盖约9万多人口O三是中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投资87万元,完成了高峰转播台的维修改造任务,对原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对原有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换。四是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完成了内官、晚口两乡镇有线电视延伸工程,覆盖农户3000多户1200多人。目前,全区广播覆盖率达88.1拢,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2.73%。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 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推动广播电视工作发展转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增强活力,开拓创新、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全面展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 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将安定区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建设成为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新闻媒体,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将新闻报道的着力点放在区委、区政府对各项工作决策运筹过程上,向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传递好、报道好决策的背景、内涵、实施情况和成果。从群众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开掘群众密切关注的信息。

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3%,力争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

---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广播电视工作队伍。

---制作一部有较大影响的电视专题片。

---培养若干名在全市范围内叫得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

创优节目多个获省级奖励。

---创办市内名牌栏目。

---加强事业建设,保证优质、安全播出。

---经营创收每年递增· 2015年达到40万元。

四、“十二五”广播电视重点项目

一是20户以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争取实施好 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在农村的 有效覆盖范围。“十二”时期,全区计划新建20户e以下自然村“村 村通”工程2198个点,涉及全区四个乡镇,覆盖盲村户数39365 户,重点解决边远山区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二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程。总投资2350万元,好区广播电视台录音(像)室新增数字摄像机、录像机、时基同步器、调光台等设备28台(套);对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乡镇实施电视节目信号有线延伸,对其余乡镇实施微波传输。新建高峰、葛家岔、石泉3个电视差转台。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从体现科学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广播电视事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

(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实施广电人才培养工程,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产业经营三支人才队伍;制定完善奖励机制。对节目创优上有重大成果、其他方面有突出成绩者给予重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练兵,加强业务培训II;引进所需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进一步推 进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全员聘用制,按岗定酬。

(三)加大对广电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广电项目的资金支持。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逐年加 大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

下载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五篇范文

    **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人口问题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重大问题,也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

    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条件,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阳谷,以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完成,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广播电视事业局十一五期间发展计划规划

    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是广播电视系......

    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我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根据《市国民经济和......

    广播电视事业局十一五期间发展计划规划工作计划

    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是广播电视......

    33团十一五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建设项目情况汇报材料大全

    33团“十一五”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建设项目验收情况 师文化广播电视局: “十一五”以来,农二师三十三团在师党委宣传部、师文化广播电视局的关怀支持下,先后从综合活动室、文化信......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发展,......

    市十一五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精选)

    文章标题:市十一五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xx市乡镇企业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