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无锡培训考察报告[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08:4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江苏无锡培训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江苏无锡培训考察报告》。

第一篇:赴江苏无锡培训考察报告

10月中旬,县委组织部组织我县四十余名干部组成**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前往江苏省无锡党校学习培训,同时考察了华西村新农村建设及华东其它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经过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切实增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将这次学习考察心得报告如下:

一、无锡经济发展印象

江苏省无锡市地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南濒太湖,北依长江,总面积为478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89.26平方公里),人口447万,下辖江阴、宜兴二市和7个区。无锡历史悠久,距今已3000多年。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源地,还是中国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更是区域交通枢纽和著名的旅游城市。

该市2004年gdp超过2000亿元,2006年超过3000亿元,达到3300.59亿元,2007年达到3858亿元(其中财政收入706.9亿元),2008年上半年gdp 总值2148亿元,财政收入476亿元;五年来,无锡的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10强,增速保持15%以上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继续保持15.4%的增速。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地方财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517.35亿元,年均增长26.7%。2006年无锡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达到7392美元。

现在无锡市正按照该市“十一.五”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五个中心”(即: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全力打造“五个名城”(即: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他们正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技发达、环境优雅、社会文明、和谐宜人的新无锡、为兑现“无锡是个好地方”的诺言而奋斗。

二、无锡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一)力求创新,狠抓机遇,突出发展

无锡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树立了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抓住国有银行信贷宽松的契机,大做“借钱”建设的文章,完成了民企规模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打牢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之后,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契机,大做“卖厂”改制文章,把一些前景好的乡镇企业纷纷挂靠世界和国内的大企业、大公司,使之成为世界名企的加工厂,在顺利完成企业改制的同时培育出了像红豆服饰、隆力奇化工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第三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展土地储备,大做“圈地”文章,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同时对市中心企业实施“离城进园,土地批租”,为大发展赢得了空间。正是由于他们超前抓住了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二)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市紧紧抓住靠近经济发达的大上海、外连大都市经济圈黄金地带,凭借其自身地理优势、信息优势、劳动力优势和资本优势的优势,率先发展机制灵活、产权明晰的乡镇企业,创建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涌现出了一批产业集团。

无锡作为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其乡镇工业实行的是“苏南模式”,主要特征是“三为主一共同”,即:农村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为主,所有制以集体经济为主,实现共同富裕。之后,无锡市又对乡镇工业大刀阔斧地实行了改制,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005年,该市乡镇工业营业收入达到5189.78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111.35亿元;利税总额达到350.33亿元,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据统计,2005年,该市全市乡镇企业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579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有53家,超30亿元的企业有17家,超50亿元的企业有1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有5家,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的江苏华西集团成为全市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头羊”。江阴市华西村,人均收入8000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300多倍,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中,无锡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制定了“放心、放胆、放宽、放活、放大”的“五放”方针,并制定了42条具体政策。二是清除歧视,实行“三位一体”,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城市企业,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不论企业大小,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一律平等。三是招商引资,吸纳发展。四是建好载体,促进发展。五是积极引导,做大做活。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

无锡市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培植力度。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锡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努力探索以特取胜的道路,建立了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锡山大米、阳山

水蜜桃、太湖边无公害蔬菜”等6大特色农业经济区。为了产销畅通,无锡市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了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公司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同时,探索实施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度。

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一是采取了“三集中”方针,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仅2000—2002年,全市有11.39万户、36.76万人由农村走向城镇、走进乡镇企业中。二是扩张中心城市,仅2002年,就有13个乡镇主动并入中心城市。三是合乡并镇,江阴市由原来48个乡镇减少到21个乡镇,宜兴由原来的36个乡镇减少到21个乡镇,由于减少了乡镇,相应减少了一大批乡镇干部,既减少了浪费,又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四)招商引资力度大,经济外向度高。

无锡市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和产业重点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引进外资步伐。近年来,无锡市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把服务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把为企业提供最好的创业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面向国内外争项目、争人才、争发展空间、争资源,同时,把园区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努力创造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目前,全市已形成了3个国家级、9个省级、19个市级经济园区。目前,全市在“十五”期间累积引进超亿美元的项目48个,到位外资超过115亿美元。2007年,全市完成3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33个,服务业利用外资6.24亿美元,全球500强有173家在无锡投资,新办138家企业,对外贸易293亿美元,其中超亿美元的企业66家,对外投资1.1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到位外资19.95亿美元,超3000万的项目二十二个,项目单体规模达8692万美元。

(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无锡乃至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无锡市为了招揽人才,承诺为创业人才提供300万元的创业资金,据授课老师讲,无锡市正在推行“530”计划,即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用5年时间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引进海归人才千名以上。目前,全市有各类人才36.1万,且拥有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在无锡的两院院士有7人,国家级专家有150人,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600人,每万人中拥有人才800人,位居江苏全省前列。

三、无锡之行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无锡之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无锡工业园区起点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招商引资力度大、投资环境引力强、人才储备雄厚。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县地属西部老少边穷山区,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对比较大;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县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二是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不高。我县仅有的武溪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招商渠道不宽。四是服务环境不够优化,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工业企业大多是一批“三高一低”企业,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对不足。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等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差距。

当然,无锡市农村的发展变化是我感触最深的,看无锡,谋**,我县的“工业立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方略是符合县情民意的,但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认为,我县在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应该做到:

首先,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基础。一是依托现有的椪柑、辣椒、烤烟等产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二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型农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通群众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激发群众的生产热情。四是竭力开拓市场,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打造“氧吧之都”,加快旅游兴县促农增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盘瓠文化,提高**知名度,同时以“双创”为契机,建好白沙新城,要突出特色,独树一帜。五是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发展个体经济。

其次,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针对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的现状,多方筹措,有效整合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电力、林业、能源等项目资金,加快以村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和兴建村民活动室以及改水改厕建沼气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规范化建设。

再次,要培育新型农民,树立农村新风尚,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乡村也充分利用各种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要对农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技培训,大力引导农村群众学用科技调整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另外,要着重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我县应结合农村党员正在推行的 “四联责任岗”,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配到村党支部班子中去,将农村党支部建设称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要力求做到西村吴仁宝所提倡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富民享,有难官当”。

此次无锡之行,我们深受触动,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但是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县30万人民的共同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我们的**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赴江苏无锡培训考察报告(精选)

10月中旬,县委组织部组织我县四十余名干部组成**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前往江苏省无锡党校学习培训,同时考察了华西村新农村建设及华东其它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经过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切实增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将这次学习考察心得报告如下:

一、无锡经济发展印象

现在无锡市正按照该市“十一.五”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五个中心”(即: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全力打造“五个名城”(即: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他们正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技发达、环境优雅、社会文明、和谐宜人的新无锡、为兑现“无锡是个好地方”的诺言而奋斗。

二、无锡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一)力求创新,狠抓机遇,突出发展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无锡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树立了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抓住国有银行信贷宽松的契机,大做“借钱”建设的文章,完成了民企规模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打牢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之后,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契机,大做“卖厂”改制文章,把一些前景好的乡镇企业纷纷挂靠世界和国内的大企业、大公司,使之成为世界名企的加工厂,在顺利完成企业改制的同时培育出了像红豆服饰、隆力奇化工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第三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展土地储备,大做“圈地”文章,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同时对市中心企业实施“离城进园,土地批租”,为大发展赢得了空间。正是由于他们超前抓住了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二)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市紧紧抓住靠近经济发达的大上海、外连大都市经济圈黄金地带,凭借其自身地理优势、信息优势、劳动力优势和资本优势的优势,率先发展机制灵活、产权明晰的乡镇企业,创建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涌现出了一批产业集团。

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中,无锡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制定了“放心、放胆、放宽、放活、放大”的“五放”方针,并制定了42条具体政策。二是清除歧视,实行“三位一体”,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城市企业,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不论企业大小,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一律平等。三是招商引资,吸纳发展。四是建好载体,促进发展。五是积极引导,做大做活。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

无锡市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培植力度。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锡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努力探索以特取胜的道路,建立了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锡山大米、阳山水蜜桃、太湖边无公害蔬菜”等6大特色农业经济区。为了产销畅通,无锡市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了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公司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同时,探索实施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度。

(四)招商引资力度大,经济外向度高。

(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无锡乃至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无锡市为了招揽人才,承诺为创业人才提供300万元的创业资金,据授课老师讲,无锡市正在推行“530”计划,即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用5年时间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引进海归人才千名以上。目前,全市有各类人才36.1万,且拥有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在无锡的两院院士有7人,国家级专家有150人,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600人,每万人中拥有人才800人,位居江苏全省前列。

三、无锡之行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无锡之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无锡工业园区起点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招商引资力度大、投资环境引力强、人才储备雄厚。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县地属西部老少边穷山区,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对比较大;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县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二是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不高。我县仅有的武溪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招商渠道不宽。四是服务环境不够优化,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工业企业大多是一批“三高一低”企业,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对不足。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等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差距。

当然,无锡市农村的发展变化是我感触最深的,看无锡,谋**,我县的“工业立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方略是符合县情民意的,但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认为,我县在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应该做到:

首先,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基础。一是依托现有的椪柑、辣椒、烤烟等产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二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型农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通群众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激发群众的生产热情。四是竭力开拓市场,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打造“氧吧之都”,加快旅游兴县促农增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盘瓠文化,提高**知名度,同时以“双创”为契机,建好白沙新城,要突出特色,独树一帜。五是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发展个体经济。

其次,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针对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的现状,多方筹措,有效整合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电力、林业、能源等项目资金,加快以村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和兴建村民活动室以及改水改厕建沼气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规范化建设。

再次,要培育新型农民,树立农村新风尚,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乡村也充分利用各种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要对农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技培训,大力引导农村群众学用科技调整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另外,要着重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我县应结合农村党员正在推行的“四联责任岗”,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配到村党支部班子中去,将农村党支部建设称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要力求做到西村吴仁宝所提倡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富民享,有难官当”。

此次无锡之行,我们深受触动,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但是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县30万人民的共同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我们的**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三篇:赴无锡学习考察报告

赴无锡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局党委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增长才干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求,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赴无锡学习考察活动,此次活动与2011年6月2日至12日对无锡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此次学习考察,令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同时也了解到了不少从未看到、听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这对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性的开展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启发,下面就赴无锡学习考察的体会感想汇报一下;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内容

(一)、无锡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基本情况

6月4日,在无锡的山水锦辉大酒店的五楼会议室,由张镇南教授介绍无锡的基本情况和无锡的经济发展情况,如无锡的经济发展情况,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省辖市,东依上海,西接南京,南临太湖,北靠长江,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9.57万人。无锡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工商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和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在第9位。2010年,无锡实现地区总值(GDP)5750亿元,“十一五”时期,无锡将努力打造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 1

名城和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无锡2010年获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无锡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无锡是我国吴文化的发源地,在100多年前,无锡成为中华民族工业发源地,荣氏家族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民族工商业家族。无锡又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1983年初,邓小平视察苏州和无锡,高度赞扬了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改革开放以来无锡抓住的第一个机遇,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启了市场化的新征程,率先进入了农村工业化的新阶段,无锡和整个苏南地区差别比较小,主要得益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工业化,华西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第二个机遇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无锡又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和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迈向了国际的新征程,率先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第三次重大机遇是新世纪以来的这八年,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为标志,创造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辉煌,踏上了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

(二)、学习观念更新和经营创新

6月5日,由无锡市城市学院经营管理系主任谢学良讲,观念更新和经营创新,概念更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新财源,观念更新世经济增长的长盛之道,方法革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无锡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无锡的经济规模令我们难以企及,但是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主要经验有:

1、以思想大解放开辟发展新境界,30年来无锡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胆突破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创造了在全国很有影响的“苏南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打破“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加速了无锡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2、以民为本是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通过富民强市、积聚民力、融合民智,放手扶持发展民营经济,个体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实现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出现当前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名营企业占据半边天,社会经济实现长足发展的繁荣局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竞争性的行业体制,促进了市场发展,构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良好机制。

3、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题,通过考察无锡市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更主要的是他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准,能够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市场位置,对发展走势看的准,能够长远谋划全局,占领发展先机。

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四大途径,一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二是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进军传感网产业。

5、优化环境在硬件建设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大力发展高速交通,信息通讯,现代物流,加大科技研发,着力提高服务效能,深入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发展和改革民生。

三、学习考察无锡的发展给我们的启发

学习考察的目的是看人家成功的做法,学习人家先进的经验,努力加快自身的发展,结合我们的工作职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深入解放思想,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广泛深入的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发展思路的目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现在影响我局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没有替代木材的大项目,我们应借鉴无锡的经验,华西村有很多大工厂和支柱产业,但华西村建设了一个农业示范园,靠高科技种瓜、种菜、种水果。阳光集团是大型的纺织企业,但它建设了一个大型的农林示范园,在示范园里大量培育绿化苗木,还有无锡市因势利导的“一村一企,一村一品“工程,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用我们的资源优势来弥补我们的地理劣势,为我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要加强机关建设,切实加强和提高机关的服务能力,要弘扬勇于进取,敢于创新,耐于吃苦,善于思考,勤于落实的优良作风,形成爱岗敬业,争光创优,服务发展的良好风气。

孙长征

2011年6月18日

第四篇:赴江苏无锡培训学习考察体会

赴江苏无锡培训学习考察体会

十月上旬,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第一期工业领导干部无锡培训班学习考察。培训班设置了多种课程,还安排了到华西村、红豆集团、阳光集团等名厂、名村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思维方式得到了校正,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发展信心得到了增强。我认识到:要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创新(观念、制度、技术、管理);必须理清发展思路;必须始终如一地实干;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必须理论研究及时跟进。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也喊了几年,但就是还不够到位。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要有打破一切框框的胆识。无锡人敢为天下先,敢涉禁区,敢做超出人们想象的事。他们有的工业园区,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但他们闷声不响办起来再说,等到办成了、办好了,就成了省级、国家级的园区了,就有了身份和户口。我们要去掉等、靠、要的思想,去掉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要努力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想事做事不要去看是否符合传统和习惯,要看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经济运行规律,是否能促进发展,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坚决地去做,去试,去闯。

——要有正视自己不足的勇气。每个地方都有不足,这是极正常的事。正视不足,才能正确估价自己,才能扬长避短。确实,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有危机感,要下决心奋起直追。无锡已经发达了,但他们总是跟上海比,跟国际水平比,不断给自己加油。我们就更应该加倍努力去追赶。同时,我们还要对我们所有不实事求是的地方进行检查,把各项工作做实。

——要有发现和运用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市场经济有它特有的规律,我们地处内陆,对它接触不多,认识不够,运用不熟。这也使得我们的思想观念难以摆脱经济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增强发现和运用事物特别是经济发展规律能力方面下力气。客商投资、资本运营等等都有规律可循。

二、要坚持全力以赴抓发展

—— 定位要科学。在发展中怎么定位,定到什么位置上,这是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市已经进行了初步定位,这对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也总是不断提高的,我们的定位还需要不断完善。这就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市实际,特别要充分研究市场和我市优势与劣势。就优势而言,我市有着发达地区不可比拟和不可复制的地方,比如:生态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地区文化优势。这些方面,我们还远远没有研究够,远远没有宣传够,远远没有利用够,因此有着巨大的潜力。

——气概要超群。无锡人气概不能不让人佩服,他们在发展上树立了要完成“五天五地”事业的雄心斗志: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天换地;大企业,要顶天立地;小企业,要铺天盖地;农业产业,要翻天覆地;三个产业,要欢天喜地。可以说,我们在精神上输了他们一截。

——职能要转变。要树立有限政府的新理念,只要市场能解决的就交给市场解决,即使是公共服务也可以市场化;要规范部门职能,精简、优化人员,相对集中行政执法,防止多头执法。我们在无锡市锡山区参观考察时,发现他们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到位。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我们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尝试。同时,干部的作风要真正转变,要真正迷经济,想经济,抓经济,找出经济路子,创造经济实绩。

三、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一方面,招商引资要发动大家走出去,跑上跑外,抢项目,抢投资;要把客商当朋友请进来看一看,感受我们的自然、文化优势和来商的态度。另一方面,培训上,既要派骨干出去学知识、长见识、增胆识,学来真经;又要把专家学者和实业家请进来,考察、调研、诊断、授课,以扩大培训面,节约培训经费,请进来授课的人员,要有高层次的专家让我们获得前瞻性的知识和信息,更要有理论和实践兼优的行家里手让我们懂得实际操作方法。

第五篇:赴江苏等地考察报告

关于赴江苏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办公厅(室)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州政府办公厅组织学习考察组于10月19日至11月6日,赴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和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学习考察,现将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省一市六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两省一市六地,处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发展活力最足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经济和社会在较高平台上始终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特点为:

一是经济总量大、发展成就大。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看,南京市、苏州、扬州、无锡、南通、杭州和上海市均已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苏州的经济总量占到整个江苏的四分之一,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五位,2009年,全市实现GDP77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2亿元,增长11.4%。总量和增量位居全省首位。无锡是中华民族工商业和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2009年全市实现GDP4992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1万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1061.99亿元,增长16.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5.91亿元,增长13.8%。从百姓收入看,无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3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25027元,增长10.2%。在收

市建设起点之高、标准之高、档次之高,也令大家赞叹不已。苏州环古城保护工程投资达47亿元,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无锡蠡湖整治投入30亿元,使昔日的臭水湖变成了水清景美的新景观。我们所到之处,无不为鲜花绿地,“花园城市”、“园林城市”而赞叹。苏州、扬州、杭州市的城市建设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化城市气息,达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开发的高度融合、和谐发展。

五是城乡统筹好、群众生活好。他们以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逐步实现了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的目标。六地城市化率都在50%以上,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苏州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以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五道保障”,提出了建设“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工程。全面实行城乡一体垃圾集中处理、城乡一体污水集中处理、城乡一体饮水工程,农村生活面貌大为改善。

这次学习考察,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六地的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起点高、手笔大。他们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思维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满怀激情干事创业。两省一市六地之所以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最关键的因素就是

思想解放,观念常新。在他们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承载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1985年昆山市率先圈出土地自费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县办国家级开发区。在工作思路上,他们措施多、办法活,响亮地提出“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在发展定位上,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和宏大气魄,瞄准国际一流的水准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始终坚持借力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江、浙、沪地区的经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积极接受上海辐射实现借力发展的历史。他们始终如一的在探索和寻求自己在“大上海”经济圈中的定位,加快接轨上海经济圈的步伐。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瞄准上海的人才、技术、物资资源,把上海大量的技术人才以“星期日工程师”的形式请过来搞横向协作,搞联营,推动了与上海的第一波经济合作浪潮,乡镇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九十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六地无一例外地提出了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与上海相呼应,与浦东相配套,推动“一区两沿”(工业园区和沿路、沿江)开发。特别是利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平台,招商引资,承接项目,推销产品,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昆山市依托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完成了由乡镇集体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彻底转型,成为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中的一个耀眼亮点。苏州高新区依托区位优势,主动服务上海、融入上海,主动承接产业转移,2006年当年引进项目163个,利用外资近10亿美元,新增内资注册资本80亿元。嘉善历史上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很薄弱,6

式、园林化绿色生态城市。他们突出“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全面加快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步伐,近年来投巨资,先后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工程以及体育中心、图书馆、国际会展中心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城市的承载力不断提升。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整个城市靓丽多姿、景致美不胜收。

二、政府办公厅(室)工作的主要做法

这次学习考察,既开阔了眼界,又加强了办公厅(室)之间的交流,感受到了两省一市六地政府办公厅(室)工作的一些好做法。

(一)“三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高,工作枢纽、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办公厅(室)作为省(市)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有着十分特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委、省(市)政府战略部署、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认真做好政务接待、会务服务、公文流转、文字综合、信息报送、督办落实、信访处理、应急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厅为省(市)政府领导服务的参谋助手作用和全省(市)政务运转的桥梁枢纽作用。他们团结拼搏,埋头苦干,身在兵位为帅谋,服务中心创一流,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确保了省(市)政府政令畅通,确保了省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优、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各办公厅(室)高度重视队伍建

设,编制人员充足,分工精细明确,如:各秘书处分工细、力量雄厚。研究室、应急管理、电子政务等机构规格高,人员编制多。经过多年努力,各办公厅(室)较好地完成了厅管干部的竞聘上岗和年轻干部选调、交流等工作,切实把一批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了领导岗位,为各办公厅(室)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使各厅(室)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员结构,既有利于发挥工作阅历丰富的中年以上同志的中坚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年轻同志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的优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勤奋敬业、团结奉献的精神得到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风气日益浓厚。

(三)广泛形成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讲责任、讲奉献的良好风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办公厅(室)建立了较规范的工作规章制度,促进了办公厅机关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办公厅(室)内大力倡导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厚积博学,持之以恒地向实践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办公厅(室)全体同志以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以事业为重,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对事业强烈追求的热情和激情,自觉忠诚于党的事业,乐于为做好“三服务”工作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例,充分体现了办公厅同志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可贵品格。

(四)全面推行无纸化协同办公,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作用发挥明显。为了降低行政成本,规范行政行为,增

托,强力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建设产业特色更明、科技含量更高、配套能力更强的产业带。三是做“强”的文章。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制订鼓励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力度,力争在我州建成一批科研基地和研究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开发区要积极建立一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或科技创新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

(四)必须自觉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紧紧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内地产业调整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建设全疆或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煤化工、水电煤电、矿业开发和传统工业。充分利用伊犁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霍尔果斯、都拉塔两个口岸和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强化中心服务功能,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在吸引一批企业、资金、项目落地上实现重大突破,逐步做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使外向型经济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对接县市要在发展规划、产业调整、体制机制、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交通网络对接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平等互利,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对口联姻”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地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五)必须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把握全局性,增强主动性。一要在围绕州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上狠下功夫。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

加快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题,为州党委、州政府出主意、谋思路,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努力使办公厅决策服务参谋“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二要把综合协调作为发挥办公厅整体功能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改进协调方法,加大协调力度。不论办文、办会、办事,必须要做到把握全局、考虑周全,将综合协调贯穿其中,使协调出凝聚力,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三是大力弘扬苦练内功,悉心钻研业务,把握工作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径;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各类书籍,持之以恒地学理论、学历史、学业务,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增长才干,勇敢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挑战。做到钻研业务,精通业务,正确掌握相关政策规定,把各项政策弄懂弄透,做到熟记于心,运用自如;积极了解认知新事物,掌握新理论,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六)必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促进伊犁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按照国家、自治区电子政务发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基础网络、统一管理机制”的要求,充分利用政府办公厅现有机房的网络和交换设备,构建一个先进、开放、安全、访问便捷的州直统一电子政务核心平台。建设形成“上下一体、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全州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和信息安全体系。实现各类政务资源的可互连、可访问、可交换、可共享、可整合、可管理的建设目标。逐步实现州直县(市)、口岸和州直各部门跨部门、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OA协同办公,彻底消除信息孤岛,节约人力物力,杜绝重复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州直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对

314-

下载赴江苏无锡培训考察报告[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江苏无锡培训考察报告[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

    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县委组织部安排5天时间,组织全县50多名科级干部到江苏学习考察,作为学习班中的一名成员,我觉得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对今后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现把......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本站推荐)

    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报告 按照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统一安排,5月11日至17日,我们一行3人,随我区党政考察团对江苏省华西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考察。在华西村考察虽然......

    赴江苏镇江市学习考察报告

    赴江苏镇江市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 县委的统一安排,我们赴江苏镇江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先后听取了江苏省委党校、镇江市委党校教授和镇江市社保局领导的知识......

    赴江苏、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交通管理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全市公安交警的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学习借鉴在执法规范化方面成绩突出的......

    赴江苏、苏州学习考察报告(范文模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交通管理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全市公安交警的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学习借鉴在执法规范化方面成绩突出的......

    无锡考察报告(★)

    无锡学习调查报告左杰按照区委党校的安排,4月23日直28日,中青班来到美丽的太湖湖畔,在无锡党校进行为期6天的异地培训,这是我区委党校第一次安排中青班的学员来到无锡进行培训,与......

    无锡考察报告

    考察实习报告 1. 前言:前段时间我们大二工业设计两个班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习考察。大二这阶段是在大学的重要阶段,正是我们汲取各种认识的阶段,像这种能扩展视野和知识面的实......

    赴苏州无锡南京和上海浦东新区考察报告

    3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带着新世纪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问题,组织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到苏州、无锡、南京和上海浦东新区考察。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