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总结
2009年,全市乡镇企业户数(不含个体工商)为5991户,从业人员达到15.09万人;乡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额为50万元以上的项目)13.8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2.73亿元。全市乡镇个体工商户为54820户,从业人员达到12.91万人,注册资本金为10.56亿元;个体工商户实现营业收入123.86亿元,实现上交税金2.26亿
元。
全市乡镇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19户,比上年增加3户;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11户,比上年减少12户;实现产品出口的企业达到9户,实现出口交货值11408万元。
【运行情况】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工商)完成总产值277.15亿元,增长25.5,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0.14亿元,增长65.1;完成增加值77.12亿元,增长25.5,其中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2.88亿元,增长64.4;实现营业收入234.39亿元,增长24,其中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3.79亿元,增长59.4;实现利润总额8.01亿元,增长18.1,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9亿元,增长59.7;实现上交税金6.03亿元,增长35.8,其中工业企业实现上交税金4.96亿元,增长79.4;完成出口交货值1.14亿元,下降54.9;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额达到13.52亿元,增长11.7。
【运行特点】一是生产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09年,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其中工业企业的生产增长尤为快速。全市乡镇工业企业(不含个体工商)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5.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39.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4.4,比全市平均增速高38.9个百分点。
二是运行效益明显提高。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比上年同期增长两位数以上,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工商)实现营业收入增长了24,其中乡镇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了59.4;实现利润总额增长了18.1,其中乡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了59.7;实际上交税金增长了35.8,其中乡镇工业企业实际上交税金增长了79.4。
三是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生产后劲不断增强。充分利用国家、省和市对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新增固定资产达到12.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达405个,年度竣工投产项目达333个。
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4.67亿元,增长55.8;完成增加值37.94亿元,增长62.9;实现营业收入120.29亿元,增长56.7;实现利润总额3.71亿元,增长38.9。
【主要工作】
1、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统计管理工作。一是做好乡镇企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工作。根据《四川省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局关于下达2009年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计划的通知》(川企办200933号文)的要求,结合全市的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2009年乡镇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了安排,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区县;对2006年各区县乡镇企业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按规定进行了表彰奖励;及时完成乡镇企业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和编制上报工作。二是加强统计管理,加大运行监控和分析力度。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和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精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加强乡镇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强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控力度,定期召开季度分析会议,分析全市及各区县乡镇企业的运行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加快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对我市担保行业的管理,进一步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出台了《自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担保机构,使我市担保机构由原来的2户增加到5户;积极指导各类担保机构的规范管理和业务工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促进担保行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努力为担保机构创造运作环境。二是加快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进程。贯彻落实四川省重点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开展了我市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加强与电信公司的合作,组织企业参加电信公司“商务领航”产品推广介绍会、企业信息建设分析座谈会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构建服务平台;按照城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要求,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项目。三是加快企业信
第二篇:09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总结
2009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总结
2009年,全市乡镇企业户数(不含个体工商)为5991户,从业人员达到万人;乡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额为50万元以上的项目)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亿元。全市乡镇个体工商户为54820户,从业人员达到万人,注册资本金为亿元;个体工商户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上交税金亿
元。
全市乡镇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19户,比上年增加3户;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11户,比上年减少12户;实现产品出口的企业达到9户,实现出口交货值11408万元。
【运行情况】全市乡镇企业(不含
个体工商)完成总产值亿元,增长,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增长;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其中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增长24,其中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增长,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增长;实现上交税金亿元,增长,其中工业企业实现上交税金亿元,增长;完成出口交货值亿元,下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额达到亿元,增长。
【运行特点】一是生产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09年,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其中工业企业的生产增长尤为快速。全市乡镇工业企业(不含个体工商)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了,比全市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了,比全市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
二是运行效益明显提高。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比上年同期增长两位数以上,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工商)实现营
业收入增长了24,其中乡镇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了;实现利润总额增长了,其中乡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了;实际上交税金增长了,其中乡镇工业企业实际上交税金增长了。
三是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生产后劲不断增强。充分利用国家、省和市对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新增固定资产达到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达405个,竣工投产项目达333个。
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增长。
【主要工作】
1、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统计管理工作。一是做好乡镇企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任务的分解和落
实工作。根据《四川省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局关于下达2009年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计划的通知》(川企办200933号文)的要求,结合全市的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2009年乡镇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了安排,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区县;对2006年各区县乡镇企业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按规定进行了表彰奖励;及时完成乡镇企业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和编制上报工作。二是加强统计管理,加大运行监控和分析力度。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和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精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加强乡镇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强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控力度,定期召开季度分析会议,分析全市及各区县乡镇企业的运行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加快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对我市担保行业的管理,进一步推进信用担
保体系建设。出台了《自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担保机构,使我市担保机构由原来的2户增加到5户;积极指导各类担保机构的规范管理和业务工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促进担保行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努力为担保机构创造运作环境。二是加快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进程。贯彻落实四川省重点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开展了我市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加强与电信公司的合作,组织企业参加电信公司“商务领航”产品推广介绍会、企业信息建设分析座谈会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构建服务平台;按照城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要求,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项目。三是加快企业信12全文查看
第三篇:乡镇企业发展之我见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102班李晓萌101570
乡镇企业发展之我见
我国乡镇企业的兴起,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探寻实践的伟大结果,是关系到我国农村事业发展和城镇兴起的一个好开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对农民创收,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地区平衡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事实证明,乡镇企业为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为我国农村地区产业机构的挑战和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在往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进程中,乡镇企业会继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但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化结构不合理、融资困难、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不足等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认清事实,解决矛盾,向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有其实现的必然性。首先,解释一下乡镇企业的内涵:乡镇企业是建在农村地区,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或者农民出资为主体,在乡镇建立的从事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相关活动的各类企业。我国乡镇企业形式多样,投资主体多元,服务内容广泛,是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次,重要性表现在: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少,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农民收入增加了,地方性财政支出也就相继增多了,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小康的经济水平;
二、乡镇企业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力量。可以促进农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吸纳一批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并发展成为城市人口,乡镇企业在城镇的发展也带动了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为乡镇企业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如今,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现状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完整、规模优势明显大型产业集群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显现出来;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物流配送、加盟连锁、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劳动法实施影响下,各企业的用人制度都得到了一定的规范,大部分低分都提高了最低工资限度,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工人工资得到了保障,劳动者报酬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近几年,各地普遍加大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江浙一带、东南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等省市建设一批小 1
企业创业基地,吸引了大批小企业入驻,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创业基地和乡镇企业聚集区的共同特点是与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入驻的小企业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上发展和成长,这种方式已成为各地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对于乡镇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积极的采取措施优化解决方案。融资困难的普遍化,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融资困难已成为乡镇企业的普遍难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现金流量不足,无法及时更新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第二,资金周转不灵,一些企业财务管理还不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要想拓宽乡镇企业融资渠道,就要加快乡镇企业信用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和金融市场,国家要给予乡镇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新时期中国乡镇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是,目前许多乡镇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仍处于较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缺乏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创新能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企业经营者要改变以往传统观念,大力引进企业所需技术人才,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先进企业的技术。企业要创新就需要人才,需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费用,设备更新的费用,需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加快制度创新,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改变那些对资源、能源等依赖程度过大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技术、资金型模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以及技术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以质取胜。
乡镇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员工聘用具本土化特色,在管理上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在企业管理人员的构成上,缺乏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多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乡镇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难以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改善人才管理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要努力提高企业主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人格魅力。重视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满足员工的要求,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有的放矢,切实发挥其应有的聪明才智。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为其设计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中国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多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管理,无法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目前中国乡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色彩,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很不健全。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提高乡镇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及效益是重中之重。加强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建立一套与企业相适应,与先进理念相
吻合的企业制度,不断的在改革创新中求效益,争进步,特别是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运作体制。一步步着手建立一套与乡镇企业特色相适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独具一格的乡镇企业管理模式。
新时期,乡镇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保证市场信息的通畅,但是,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显然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差、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等方面,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系统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以及企业的愿景和目标来系统规划。加强专业信息化人员的培养。要加强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真正认识到乡镇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与意义,才能有效地促进乡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问题,因此,乡镇企业应该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经验,拓宽乡镇企业筹资平台,增强乡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进一步为农民创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出重大的贡献。
第四篇:乡镇企业发展环境整治经济工作总结
乡镇企业发展环境整治经济工作总结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XX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整治办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村干部及企业干群的共同努力工作下,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镇这个目标,突出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两个重点,紧扣发展、和谐、创新三大主题,深化生态立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四大战略,力求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五大突破。以加强综合协调服务能力,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摸式,提高发展质量为工作方针,以“企业发财、地方发展、互利双赢”为共同目标,把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作为我镇企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指导督促企业健全管理网络,修订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环境整治保障措施,加大各企业安全防范保障投入,改善企业发展的安全生产条件,加大了安全检查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排查解决了企业与周边群众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我镇一年来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夯实工作任务 我镇资源匮乏没有工业,只有一座小水电站和一个养殖公司,境内还有一个省属葫芦头水电站。今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十分重视,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量化考核考评范畴。首先,调整了镇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协调领导小组,加强了领导干部力量,增强了自觉服务驻地企业、依法保障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其次,与“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包村组长分片包抓企业制度,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加强管理,制定措施,强化环境保障工作力度
1.制定具体政策,建立工作制度。按照《镇厂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施办法》来调解矛盾纠纷,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厂地关系和谐相处。同时,制定了“三会一包一查”制度。一是每周一干部例会由主管领导安排部署本周工作,各包村工作组和业务部门汇报本周企业厂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二是镇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企业办和包村组长汇报企业在运行中所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调处,研讨解决具体方案和措施;三是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环境保障整治分析会,及时解决企业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季度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四是落实镇党委、政府领导包抓企业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五是实行不定期不定时到各企业进行调研和安全生产工作检查。2.宣传政策、法律、法规,送法到企业,为企业开展支、帮、促活动。我们把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送法到企业作为开展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的突破口,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政策、法律、法规处理厂地事务和矛盾纠纷,并加大对企业厂长、经理和职工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力度,经常性地将《安全生产法》、《环保法》、《土地法》、《物权法》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送到企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企业运作行为。同时,在驻镇企业中开展“支帮促”活动,做到公正廉洁、优质服务,经常性地帮助企业办理各种审批事项,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共同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企业发展环境保障工作力度。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们始终站在依法治镇的战略高度,抓好厂地关系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是为企业建立环境保障机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依据。今年以来,我镇牢牢抓住国家扶持政策力度,以开展“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企业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克服发展“瓶颈”,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2015年,我们主要抓了“一件事”,就是协调解决葫芦头水电站与群众发生的用地矛盾纠纷,一年来共为葫芦头水电站解决用地矛盾纠纷1起,为企业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要发展、环境是基础。我们必须建立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长抓不懈。虽然我们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发展环境问题较多,企业征地、用工、运输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在资源开发、工程实施、道路交通等方面上都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企业外部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但是,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加上我们有一套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团结一致的力量,不怕困难的精神,奋力拼搏的毅力,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定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为镇域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中药局的关心支持下,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抓重点、务实效、谋发展、求突破,在指导农民按照市场变化、调整品种结构、稳定种植面积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中药材生产质量和协调中药材与农林牧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来,为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推动了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园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做一总结汇报:
一、全年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县局下达的2015镇中药材主导产业任务目标,以及我镇年初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标,镇上将任务分解到各村,夯实了工作责任,使全镇中药材产业有序、健康发展。至年底,全镇杜仲管护5112亩,产籽8吨,产叶130吨,产皮52吨,天麻新栽15万窝,产量245吨,猪苓新栽1万窝,产量7吨,柴胡新载1200亩,产量100吨,银杏管护565亩,产量1吨,经济总收入达700万元。工作圆满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结合本镇实际,积极采取措施,使中药材发展稳步推进
1.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结合每年开展的科技之春活动月,利用广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向我镇广大农户宣传中药材种植、管护、销售等知识。全年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开展各类中药材培训班5期,培训200余人次。
2.狠抓“四荒”、“四旁”地的药材种植,努力拓宽中药材的生产领域。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的出台,加之药材市场近一年来的缓步提价,粮药比价发生变化,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热情有所增加。为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协调发展,我们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调整中药材发展思路,把重点放在“四荒”、“四旁”地种植药材上,挖掘资源潜力,拓展发展空间。
3.规范种植和经营,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前景好、销路畅、与市场相对应的天麻、猪苓等中药材品种,同时规范药材流通户,严禁私自压货压价,损害农户利益,大力提倡“诚信经营”,从而使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营造了良好的中药材发展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下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投入不够。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对发展中药材缺乏必要的投资,没有对农民发展中药材进行有效的扶持、引导和保护,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发展“四荒”种药,虽然可充分利用资源,长期受益,但一次性投入多,农民难以承受,发展步伐缓慢。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gap认证等方面,也由于投入困难,发展形势不容乐观。2.队伍不强。中药材发展,要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来引导、指导等服务,但我镇还没有建立起与产业开发相适应的组织和队伍。我镇基本没有中药材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员,使许多服务难以落实到位,产业开发处于自发状态。
3.开展培训及活动的次数较少,与农户期望差距较大。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一是加强对中药市场信息的调查了解,全面准确的掌握各类中药市场行情,并及时反馈给广大农户;二是加强与县局的联系,取得县局支持,加强我镇中药组织建设;三是邀请县局技术人员多在我镇开展技术培训。
一、“十二五”暨2015年工作总结
“十二五”以来,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抢抓大别山片区扶贫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抓金寨促全省”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5+1”项目,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村经济总量增速加快
据统计,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9.16亿元,比2010年的24.63亿元增幅99.5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8元,比2010年的4428元增幅92.81%;农产品加工总产值99.34亿元,比2010年的23.5亿元增幅322.7%。
2015年全县粮油产量15.97万吨,比2010年15.32万吨增长0.65万吨;茶叶产量0.75万吨,比2010年0.64万吨增长0.11万吨;猕猴桃产量3.09万吨;蔬菜产量16.81万吨,比2010年14.36万吨增长2.45万吨;生猪饲养量45.10万头、牛饲养量5.21万头、羊饲养量15.5万只、家禽饲养量501.2万羽,分别比2010年增长6.16万头、0.38万头、7.24万只、95.2万羽,肉蛋总量3.63万吨,比2010年3万吨增长0.63万吨;水产品总量达到1.31万吨,比2010年1.04万吨增长0.27万吨。
(二)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十二五”期间,全县以实施“5+1”项目为支撑,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2015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17.7万亩,比2010年增加2.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比2010年增加8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2.06万亩;高山有机米2.48万亩,比2010年增加1万亩;蔬菜基地13.2万亩,比2010年增加3.96万亩;白鹅47万只,比2010年增加32万只;黑毛猪26.8万头,比2010年增加8万头。麻埠镇六安瓜片、果子园中药材、吴家店猕猴桃、汤家汇高山米、梅山小南京蔬菜、古碑特色养殖、张冲青山竹笋等示范基地初具规模,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92家(部级5家、省级7家),家庭农场923家(省级1家、市级7家);龙头企业69家(省级10家、市级59家)。组建蔬菜、高山米等产业协会4个,猕猴桃等联合社16家。建立专业性社会化服务组织48家,六安瓜片炒制中心110家,产业化组织程度明显提升。利民生物、将军红原生态农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蝠牌茶叶等5家企业在安徽股权交易中心上市,金寨茶油、六安瓜片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渤商所大别山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运行。金寨黑毛猪进入北京首农市场,大别山科技5家企业17个单品进入华润苏果超市,2家企业与华润万家合作贴牌生产。启动金寨农产品电子商务城建设,开设“小隐茶人”、“三个农民”天猫网店及农产品c店200余家,在上海、无锡等大中城市建立金寨农产品营销公司,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四)品牌市场创建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县等称号,43家企业获得金寨“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使用权。一笑堂、六安瓜片、金龙玉珠、安态、齐山、翠眉、燕子河牌茶叶、木皇金油茶籽油获省著名商标;注册了“大别山的问候”全类商标,金寨山茶油、金寨灵芝、金寨黑毛猪、金寨花鲢鱼、金寨高山米、金寨板栗等1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猕猴桃”获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金寨红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五)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
2014年,我县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金寨红茶获得国饮杯一等奖,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综合执法局获得“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称号。“十二五”期间,全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绿色防控技术,探索无抗生素养殖、生态放养技术,开展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层层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广泛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和监管与执法。建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乡镇质检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健全。积极开展“三品认证”,认证无公害产品4个、面积16.2万亩,认证绿色产品20个、面积3万亩,7大类38个产品、14.3万亩基地通过有机或有机转换认证。
(六)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
进一步扩大与安徽农业大学校县产学研合作,以“一站一盟一中心”为重点建设内容,建成安农大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组建的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成立了茶业、毛竹、蔬菜、高山有机米、中药材、生态养殖、猕猴桃及农村环境治理8个产业联盟,按照“1+1+n”模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县校联合成功举办“大别山道路”30周年纪念活动,取得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加强与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光伏产业与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光伏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9.5万平方米,示范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十二五”期间,全县培训新型农民23058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200人。积极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技术骨干联系帮扶2200户示范户发展农业生产,辐射带动2万余农户。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15个,推广新技术30项,引进新品种65个。新建改造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23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2%,较“十一五”未增长5%。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获得了“全国平安农机示XX县”荣誉称号,201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3.8万千瓦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6%。
(七)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2013年以来,我们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基础,以整合项目为抓手,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13亿元,完成21个中心村建设,在建的中心村11个。全县农村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产业带动明显,乡土文化繁荣,田园风光优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涌现出一批生态家园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度假村等美丽乡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汤家汇朱家湾、晏湾、果子园姜湾3个传统村落列为国家级保护名录,天堂寨镇被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八)六安茶谷建设如火如荼
2014年我县启动了以响洪甸水库及周边乡镇为核心区的金寨“六安茶谷”建设,并将其作为建设作为实施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阵地。通过两年的打造,茶谷区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群众收入明显提高。省级龙头企业谢裕大入驻茶谷,新辟茶园3000亩,推广茶园绿色防控2万亩,建成日产5000斤六安瓜片自动化生产线3条。2015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六安茶谷”开茶节暨六安瓜片文化节、齐山库钓中心开钓节、第一届“六安茶谷”秋茶节暨XX县桂花红茶评鉴等系列活动,金寨六安茶谷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茶谷区域内游客较2014年同期增加10万人次以上,逐步形成我县乡村旅游业又一重要增长极。
(九)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2013年12月,我县在全省率先实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19个涉农职能部门,成立县农业发展委员会。作为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2015年我县顺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登记确权13.41万农户、48.78万亩耕地。大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县累计流转耕地17.1万亩。实施农业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工作,审核发放种养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贴息贷款近8.4亿元用于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启动探索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林权、财产权担保抵押贷款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累计发放抵押贷款2.46亿元。承担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金融试点,采取“银行+合作社”农户小额贷款模式,发放信用贷款100余万元。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县224个行政村都成立了创福公司,并依托创福公司筹资,村村建成60kw光伏电站。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较快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不高,特别是我县山区地形地貌易造成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村人才匮乏,面临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四是农业建设投入相对偏低。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相对于其他行业和领域,农业的投入仍然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情况
(一)基本思路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任务,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打造高档生态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为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推广、改革创新”五大行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形成特色产业凸显、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的目标
到20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79.17亿元,年均递增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00元,年均增长10%。粮油产量达16.05万吨、茶叶0.9万吨、蔬菜17.5万吨、猕猴桃4万吨、蚕茧0.45万吨、肉蛋产量4.57万吨、水产品1.5万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水平75%以上,良种覆盖率90%以上。到2020年,家庭农场力争达到10000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农场30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00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6家;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个。
(三)主要任务
1、发展绿色生产,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
粮油以高山有机稻为主,形成山区特色的粮油绿色生产模式;蔬菜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设施蔬菜;茶叶以打造六安瓜片茶叶品牌为抓手,实现茶园亩均收入达万元,发展茶叶精深加工的机械化、清洁化;猕猴桃以标准果园建设,提升猕猴桃质量效益水平;中药材巩固提升传统药材,大力发展石斛、黄精等新兴药材;茧丝绸坚持桑茧并重,主抓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等关键环节;畜牧业主要发展金寨黑毛猪、山羊、黄牛、土鸡、白鹅等地方品种,实现良种化、规范化、粪污处理无害化;渔业重点推进梅山、响洪甸两库大水面增殖友好型渔业发展,逐步退出库湾、网箱养殖,积极发展中小水库渔业生产,推行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养殖;休闲农业以六安茶谷、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大农旅结合及旅游农产品开发,争创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XX县,全力打造健康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到2020年,全县粮油面积44万亩,蔬菜面积13.7万亩,茶叶面积20万亩,猕猴桃面积10万亩,中药材面积27万亩(其中石斛1.2万亩、黄精10万亩),桑园面积8万亩,生猪饲养量46.5万头、牛5.3万头、羊17.8万只、家禽520万羽。
2、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切实加强野生猕猴桃、苦丁茶原生境保护区管护,提高对野生天麻、灵芝、石斛等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金寨黑毛猪、金寨黄牛、皖西白鹅等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完善铁冲长江河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扩大黄缘闭壳龟、大鲵的人工养殖,逐步恢复野生种群数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快绿色农资推广示范店建设,实现绿色农资全覆盖。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快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采用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构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体系。
3、转变经营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到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500人;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发展成为家庭农场,到2020年争创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壮大扶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支持县内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充分发挥“甲级队”引领行业发展“排头兵”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到2020年形成一大批年均收入达10-30万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依托中国供销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到202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260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5%以上。
4、推广“互联网+”,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依托“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实施“互联网+生产+营销+服务+创业”计划,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化、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农民创业大众化。
5、强化农产品安全,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引导农业生产主体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把品牌创建放在突出位置,强化质量意识,率先实行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标识,建立可追溯制度,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加大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金寨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升农产品整体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示范区建设。争创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XX县,搞好麻埠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梅山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结合“六安茶谷”、美好乡村和“一村一品”建设,形成功能全、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强化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模式,完善检测装备,通过“计量及机构”双认证,建成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重点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强化产地安全管理。支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运行长效机制,加强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改善农业综合执法条件。
6、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依托与安农大“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及其他农业科研院校创新优势,培养一批县级农业科技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形成一批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实现农业技术新突破。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农业科研机构。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技推广骨干进高等院校进修深造力度,定期组织农技人员参加XX市农委和省农委组织的能力提升轮训。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发挥基层农技人员的“一对一”和“点对点”的服务作用。推进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切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持。
7、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8、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准入和差异化监管制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农业互助保险组织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水平。深入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研究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9、切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加强规划示范引领。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到2020年,全县85%的中心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本完善,全面展现“特色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百姓生活和美”的金寨农村新面貌。加快兴业富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大力发展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业。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努力打造“山青、水畅、岸绿”的村庄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积极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全面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
三、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年,也是实现“三年倍增计划”的关键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将紧紧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两条主线,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计划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57亿元、增长11%,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120.2亿元、增长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2元、增长10%。
(一)推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
2016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8.5万亩(新发展0.8万亩),蔬菜基地13.3万亩(新发展0.1万亩),高山有机米5万亩(新发展2.52万亩),猕猴桃3.65万亩(新发展1.59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3.4万亩(新发展3.4万亩),土鸡280万只(新发展45万只),白鹅57万只(新发展10万只),黑毛猪35万头(新发展8.2万头),山羊20万只(新发展4.5万只)。
(二)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和招商引资力度
加强与全国人大和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有关部门的汇报联系,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农业政策项目,力争在“5+1”项目扶持上获得更多支持。加强项目储备和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县财政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效益。重点加大对XX市农委援建、农业综合开发、基层农技推广、退耕还林后期扶持、茶产业发展等项目的实施工作。积极主动与央企、名企对接,争取“金鸡扶贫计划”、“金猪扶贫计划”项目尽快落地,确保2016年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
(三)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 围绕科技服务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扶持和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人。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全年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400家。加快产业融合、抱团发展,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4家,支持龙头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1-2家。
(四)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建设
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授权使用权。扩大金寨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的推介展销范围,增强金寨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利用渤商所大别交易中心平台,促进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挂牌上市。
(五)强化农产品安全和农业执法
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为主线,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进绿色农资示范店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加强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动植物检疫检验;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坚决从严从重打击私屠乱宰的行为,搞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两库两河水生动物保护监管力度,严禁电鱼、毒鱼、炸鱼行为,逐步清理规范网箱和库湾养殖,确保全县渔业资源休养增殖和水资源环境安全;加强农业机械监管力度,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
(六)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
完善与安徽农业大学“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1+1+n”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每个产业联盟推广先进农业技术2项以上,引进新品种2个以上,形成科技成果2项以上,切实为农业经营主体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加强与西北农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中国农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等农业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
(七)加快发展美好乡村建设
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全县村庄布点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在继续做好2015年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三集中”,强力推进“两个三”(即3个集镇、30个中心村)扩面建设,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五年内中心村建设全覆盖的目标。
(八)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依托县乡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备案登记、信息统计发布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开展工商企业流转土地缴纳风险保证金试点。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及运行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担保抵押范围。开展农民负担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审批,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农村经济统计调查和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任务。
第五篇: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
目前,xx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XX年,xx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
“十五”以来,xx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
为xx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xx万元,同比增长%: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xxxxxx万元,同比增长%;上交税金xxxx万元,同比增长%。全市共有乡镇企业xxxxx个,从业人员xx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xxx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xx人,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增加值x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开发区到xxx年底,全区建设园区x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xx家,xx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xx亿元;xx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xx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x万吨,可创工业产值xx亿元,创税收xxxx万元以上,解决xxxx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 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xxx等。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
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乡镇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特征
1、形成模式多样化。分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源优势型。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
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一乡一品”型。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1][2] 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相关文章:经济作物种植的调查分析报告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节约用水的统计调查报告酒店考察报告纺织工业发展视察报告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视察情况的报告查看更多>> 考察报告首发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