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5篇

时间:2019-05-12 08:3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第一篇: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2004年以来,我市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把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三个集中”,开展“加快产业发展年活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点工作,与我市实施“八个一工程”发展战略和实现“一年提速、两年升位、三年争先”奋斗目标紧密结合,鼓干劲、添措施、抓

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社会总体保持稳定。___经济社会发展在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推进,主要是执行成都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决心坚定、思路正确、措施有力。

一、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三个集中”不断取得新成果

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科学编制城乡规划,打牢“三个集中”建设基础。编制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空间布局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以及全市25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强化规划严肃性,完成工业集中发展区(片、点)控制性祥细规划,羊马优先发展重点镇和街子、元通、怀远、三江区域重点镇以及7个成都市级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大力投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电网、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相继有40多亿元资金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片、点)投资,工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光华大道___段建设全面起动,打通了三新路,建成了新南河大桥。争取成都市湿地生态示范区项目落户___,带动羊马旧城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片和新城区建设。街子旧城改造全面完成,羊马旧城改造进展快速。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逐年递增,城区和三个重点镇先后启动1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工程。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一是抓工业布局整合,强化园区承载能力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力度,不断推动新建工业项目进入集中发展区,以发展家具、皮革制品和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配套项目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已将全市工业项目规划到崇阳“一区”、羊马“一片”、元通“一点”集中发展。区、片、点规划面积17.79平方公里,已入住企业98户,协议投资44.92亿元,到位投资35.99亿元。去年实现产值21.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73;实现税收3120万元,占全市国、地两税总收入的36.6。预计工业集中度今年将会有较大幅度提高。承载能力建设方面。崇阳“一区”规划12.97平方公里,已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8家,总投资29.45亿元。其中已建成31家,在建企业8家,已签约待建企业9家。用工人数近5000人。今年集中配套建设2.5平方公里,已完成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羊马“一片”规划4平方公里,其中新建部分2.2平方公里,投资25亿元,将实行整体开发。现有企业40家,去年工业产值7.1亿元,税利2700万元;用工1.1万人;元通“一点”规划约1平方公里,实施滚动开发方式配套基础设施。

二是细化集中方式,引导企业进园区发展。实施“大集中套小集中,同类企业在集中区再集中”的发展思路,崇阳“一区”逐步形成“台州塑管工业园”、“家具产业园”、“中药材加工园”、“皮革服装产业园”和“武侯鞋都生产基地”;羊马“一片”形成中小企业产业园;元通“一点”形成建材产业园,进一步增强了工业的集约发展能力。引导企业进园区的方式主要是采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企业扩张发展,把改扩建项目放到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新进园区企业14家,加上续建企业的投入,就完成投资9亿元。如全友公司投资3.5亿元。占地700亩,新建家具生产线和全友总部;在羊马片工业园新建300亩全友产业园,建成后新增500人就业,年生产能力达20亿元。丰丰食品、名仕嘉泰、正耀金属、新路桥特殊钢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企业相续落户园区,有的已建成一期工程,有的正在建设中。

三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支持龙头企业扩张发展。按照“___建基地、武侯建鞋都”的合作意向,与武侯区政府签定了合作建设中国女鞋之都生产基地协议,20余家武侯区制鞋企业已与我市签订投资协议。基地规划用地6000亩,一期用地3600亩,并配套商住用地1000亩,用3至5年完成,引进企业200家,年产皮鞋达6000万双,年产值30亿元。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现有家具、皮革、建材等龙头企业加快扩张、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引导新建和技改项目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增强产业优势,提升企业形象。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一是明确错位发展思路。按照“一乡一品”发展战略,要求各乡镇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研究确定一个集中发展的产业,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加快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

乡镇已经明确了各自的产业定位,正按照编制的产业发展规划分步实施,绝大多数乡镇已初步取得成效。如桤泉镇集中发展红提葡萄、燎原乡的蘑菇生产、怀远镇的藤编、梓潼镇的南木林、三江镇的标准化蔬菜、集贤乡的水产品等等,生产规划和效益都有明显变化。

二是集中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已实现5大产业集中发展,即优质粮(40万

亩)、标准化蔬菜(10万亩)、生猪和出口种猪(100万头)、商品鸭(5000万只)、优质水产品(1万亩)。目前,全市已集中建设起11个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即优质粮、标准化蔬菜、食用菌、布朗李、枇杷茶、花卉苗木、商品鸭、生猪、水产品、奶牛、藤竹编。

三是广泛推行现代农业开发经营模式。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制定的八条措施,引进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农村专业大户扩大经营。积极推行“龙头 基地 农户”的现代经营模式,发展农村经合组织达到77个,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8个,有8.3万农户参与,带动面56,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6405亩,其中今年新增5928亩。全市总流转面积中,规模在1000亩以上为11户,共计流转面积达18837亩,占33;500—1000亩的7户,共计流转面积4950亩,占8.8。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民向集中安置区集中。

一是抓规划。全市统筹规划了38个农村新型社区,将聚居人口10.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幅射面积36231公顷、125个行政村(社区)。二是抓载体,以乡镇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土地整理等各类建设项目,推动农民集中安置区规划建设,带动农民向城镇集中。今年启动的5个土地整理项目,需集中安置1844户,今年能够完成约1000户。全友产业园、二通道等项目,促进羊江路社区、全友社区的启动。三是抓配套。到集中居住区购建住房的农户,政府提供不同房型的图纸供农民选择,以统规统建为主,部分统规连建,同步配套建设路、水、电、气、通讯等附属设施。四是抓就业。以征、租用土地的企业为主体,政府出面协调,组织农民进行就业前培训,并联系就业,只要农民愿意而不挑剔,都能够解决就业问题。五是抓收入。社区居民以入股方式组建社区经济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开辟多种收入渠道,让农民得到土地租金收入、企业务工收入和入股分红收入。目前,推进农民向集中安置区集中的机制已经形成,农民进区购建住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本调动起来。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产业发展年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___产业发展和落实项目年工作目标,已成为___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重点项目运作指挥机构得到加强,在一批重大项目的带动下,___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一批企业获取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区域经济特征凸现,集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今年又安排实施94个项目,其中新建项目70个、续建项目24个。总投资59.4亿元,已完成23.9亿元。

(一)推进重点。一是围绕“一区一片”,推进工业发展新跨越。家具、皮革等主导产业拉开了扩张发展的态势,上半年,家具、皮革制品产值分别增长30、19,玻璃、铸管、蓄电池、汽车配件等优势企业继续发展,企业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启动了川西、立申公司循环经济试点,明珠公司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二是围绕“一乡一品”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新建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以及万亩工业速生林、农村沼气和环山渠道改造工程项目,农业产值有望取得较快增长。三是围绕“一城一镇、一路一山”争创第三产业发展新优势。启动了二通道、羊马新城、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开关站、城乡电网改造等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项目,新南河大桥竣工通车。策划、包装和建设了一批精品楼盘,启动了大、小北街等旧城改造和经济实用房建设项目,F1大坝系统工程全面竣工,大赛和飚歌会取得圆满成功,旅游经济不断发展。

(二)推进措施。一是抓龙头带动。94个项目中确定了12个重大产业发展龙头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对未按要求完成的责任单位班子实行“一票否决”,使龙头工程始终走在前列。二是责任到人。每个项目都明确了责任人、责任单位负责人、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以及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具体责任,细化分工,防止推诿扯皮。三是加足压力。实行“一周一会、一月一评、半年一结、一年考核”的推进制度。领导小组每周至少有一次会议,集中研究推进中的问题,每月通报一次进度和排名,半年作总结,年底总考核,把年终考核压力分散到全年工作中,保证持续推进的常态。四是狠抓招商。层层动员、明确目标,要求主要相关单位都抽出专人,成立机构,提供条件,抓宣传、跑关系、抓信息,截止7月引进到位内资6.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9。五是抓软环境。重点落实6项制度;严格执行与企业有关公务活动事前登记和事后备案制度,招商引资项目专项服务制度,行政事项授权委托制度,行政执法扣分制度,投资软环境测评制度以及问责制度,企业投拆明显减少。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业绩

(一)实施“三大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抓农业产业化,发扬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生猪基地、水果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等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扩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1875元,增收180地。二是抓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2005-2007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对81个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村实施帮扶,目前,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三是抓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达2000亩,整治渠道131公里,新增节水面积1440亩,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乡镇卫生院、文化站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采取综合措施,推动重点镇建设

1、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羊马、街子、元通三个重点镇按照各自的产业分工定位已完成各项发展规划。羊马是优先发展重点镇,今后三年的发展战略是抓住一个龙头——“羊马——崇阳生态新城建设”,带动全面发展;建设四大板块——3.5平方公里湿地核心区、1.5平方公里旧城区、4平方公里新城区、2.2平方公里中小企业集中发展片区;打造一个基地——建成家具设计、制造、配套、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街子镇依托山、水、林、寺、气候宜人和历史悠久特色优势,定位于旅游、度假、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古镇,规划古镇区3.5平方公里,以土地整理、古街修缮和新街改造、农民新村建设,以及重点发展分时度假的旅游休闲产业带动新一轮古镇发展。元通镇立足以铸造管材为主的建材业,加强对周边区域的产业带动。

2、大力改造发展环境。今年重点启动和实施羊马、街子两镇发展环境建设。投资约1.2亿元,启动两镇场镇风貌改造。“10.1”前已完工。羊马镇还启动了光华大道___段、新城区主干道工程,已完成农户拆迁。湿地核心区正在设计当中。新水厂、标准化中学、中心卫生院正在建设。街子镇已完2公里绕镇道路、标准化中学、客运站工程。

3、集聚发展主导产业。羊马镇立足中小企业集中发展片发展家具产业,全友公司分别在“一区一片”各建一个工业园,今年5月动工建设,建成后可增加3000人就业。新引进2家企业进园,投资3000万元。达成投资协议和意向的十多家企业将随园区基础设施进展陆续进驻。羊马镇已基本形成以家具制造为主,制革制鞋、肉食品加工、玻璃制品为辅的产业格局,企业40余家,近万人就业。街子镇引进成都“天祥房产”等开发公司,协议投资约4.5亿元,精心打造“青城神韵”等分时度假楼盘,现正在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规范经营、提升档次,一家被授予二星级,80余家进行了改造完善,旅游、休闲、度假已经形成规模。元通镇今年新引进5家企业,投资额6000余万元。本地建材企业也有不同程度扩展。

4、认真解决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羊马镇今年启动建设4个社区,总投资约3.5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安置约1900户、6000余人。现约有三分之一的住房已经封顶。街子镇启动2个社区、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安置约600户、2000余人。现已完成60户,正在建设的80户,年内将动工的有200户。元通镇启动2个社区,总投资约7200万元,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安置约400户、1300人,现已完成56户。

5、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平台。重点镇建设重点要解决资金问题。一是政企共建融资平台。政府以规划建设用地为依托,引进开发商与政府合作成立项目公司,政府注入存量资产,企业以现金投入,利用项目公司为平台融资建设。二是引入民间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引进工业地产商建设羊马、元通工业园区道路、管网、安置小区等基础设施。同时租用园区部分土地建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园区设施配套后,除地产商租用地及其建设投资外,其他由政府组织回购。三是引进民间资金投资羊马新城、街子场镇规划区经济综合用地并依法拍卖,拍卖资金一部分归还土地整理投入,一部分用于回购工业地产商投入和场镇改造投入。

6、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的若干措施,全方位扶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羊马镇、街子镇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分工两名常委专门抓,其中一名常委兼任羊马镇党委书记。并明确羊马镇党委班子成员由主要领导提名,市委考察后按程序任命,班子成员在任职期间相应提高待遇。二是提供人才支持。从市级部门抽调30多名业务骨干,充实重点镇工作机构,分期选派40多名年轻干部到镇、村(社区)挂职协助工作。三是帮助引进项目。符合重点镇产业规划的,优先安排,重点倾斜。要求相关部门每年至少向重点镇引进1个项目,并作为目标任务下达。四是增强资金扶持。财政列专项资金保证重点镇工作经费。通过各种融资方式,近3年内,每年安排羊马镇5000万元以上资金搞建设。今年,羊马、街子已投入约1.7亿元。五是下放管理权限。项目审批一律由市级部门授权重点镇办理,需转报的由对口部分负责转报并跟踪落实。在重点镇成立规划、建设、市容管理局分局,公安、交通部门职能前移,充实人员,实行双重领导,由重点镇考核,加大管理执法力度。六是强化目标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和市级部门,倒排工期抓投资进度。领导小组每周到现场督查进度,解决问题。目前各项工作基本按计划推进。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

坚持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观点、旧法制,激活推进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成撤并乡镇、强村并组、乡财市管、农村税费改革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实了粮食直补政策。组建专职招商队伍,落实对外开放目标责任,利用内外资能力增强。与武侯区建立区域合作发展体制,就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启动“中国女鞋之都___生产基地”建设,吸引企业成批量进入基地投资。

文化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争取到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首次在___举办,取得圆满成功。承办了___有史以来级别最高、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外界观注面最广的一次世界顶级赛事,建成了世界一流赛场,增添了城市靓丽形象,实现了预期营销目标,拉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锻炼了干部队伍,鼓舞了全市人民的士气。围绕F1大赛举办了飚歌会、美食节、书画展以及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坚持文化兴市、以文化促经济,连续举办金鸡风筝节、陆游文化节、消夏啤酒节、女足锦标赛、歌咏比赛和各种采摘节。

五、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针对市场需求抓城乡就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输出已超过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有9个乡镇基本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5;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35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主要做法就是针对市场需求抓就业。一是针对企业用工需求,特别是主导产业企业和优势企业用工需求抓培训就业,今年仅为全友、明珠、富帮公司就定向培训了2100多人,既扩大了就业,又解决了企业用工之需。与武侯区建立起劳务协作机制后,输送1858人到武侯区务工。二是针对西藏劳务输出基地抓培训就业。在藏___籍民工有4万余人,就业空间大,以建筑业用工为主,坚持每年培训输出,今年新增1000余人入藏务工。三是针对家政服务业抓培训就业。启动“促进妇女充分就业新春大行动”,创建“巧惠·川妹子”品牌,广泛开展培训和技能竞赛,好中选优,向北京、上海、深圳输送90多名妇女并全部就业,其中有3人担任了全国妇联家政公司分公司经理。预计今年妇女家政就业规模可达到1000人以上,为农村妇女就业难打开了通道。

(二)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是贯彻93号令《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规定》。上半年已完成农民工综合保险6400人,完成成都市目标数(6800人)的94;城乡劳动用工工伤保险2.2万人,完成成都市目标数(1.8万人)的122。二是抓城镇职工参保。参加失业保险9700人,完成成都市目标数(1.06万人)的91.5;参加医疗保险5.1万人,占95;参加养老保险2.9万人,占57。三是对城乡低保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城镇低保1958户、3652人,人均标准160元/月;农村低保6357户、12088人,人均标准1000元/年。四是加强措施。扩大宣传,制作宣传手册6万套,无偿送给企业和劳动者:划分若干工作组,分片包干抓扩面;按照成都市统一部署,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划分3个管理区域共26个网络;加强劳动执法,处罚了个别典型。

(三)加强措施促稳定。一是统一制定偿债办法。对债务金额小、债权人数量多的部分,实行一次性集中支付;对债务金额大,债权人数量相对较少的部分,按照“划分期限、均衡支付”办法逐年偿债,得到了多数债权人的理解和配合,改变了上门讨债络绎不绝的状况。二是统一解决农村租用土地的遗留问题,按照“全面清理、锁定存量、控制增量、收回审批权”的办法,拨专项资金解决了必须支付的租金,遏制了群体性上访苗头。三是以“三向讲评”为主要载体,全面开展“依法办事、民主管理”集中宣传教育。“三向讲评”即农村群众讲评村组干部,村组干部讲评乡镇和机关,乡镇党委政府讲评村组班子和村组典型事例。解决部分农村干部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民主、群众意见大的问题。四是下决心抓“三治一管”。即治砂、治污、治税、政府工程和招投标监管。以整顿砂石市场,打击涉黑势力,清除砂霸,遏制私挖滥采和欺行霸市;整治企业排污,下决心关闭“十五小”、“新五小”,关闭了11家污染企业,平息了群众的情绪;加强税收征管和统计执法,清查生产规模纳税额严重不符的企业,追缴处罚,规范发展;加强政府工程和招投标监管,杜绝暗箱操作,让市外没有“关系”的投资商消除顾虑,放心到___投资。四是适时开展针对“两抢一盗”的严打斗争。五是高度重视和处置突发事件,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六是实行信访代理制,坚持每周三信访接待日制度,处理了自来水公司职工长期上访问题。今年以来,群访集访和刑事发案均大幅度下降。

六、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建议

审视过去几年的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困难。___历来财力薄弱,财政负担重,加之历史形成的沉重债务,依然未能完全化解,财政资金十分困难,金融环境较差,工业集中发展区、城市改造、农村发展环境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但筹资困难,越发偏离良性循环发生的轨道,大大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

(二)土地遗留问题。一是不少企业投产多年,过去政府承诺的办证条件一直难以兑现,企业很有意见,对投资环境影响很大。二是经营性土地欠帐较多,交付土地困难。三是今后几年___解困发展对土地指标需求很大,面临较大压力。

(三)落实项目难问题。一是项目操作程序仍然复杂,过程仍较长,完备手续仍然需要较长时间,建议继续研究改进办法,这是客观问题。二是主观问题。推进过程中感到最突出的问题是,能抓项目、会抓项目的干部太步;既懂项目办理程序、土地政策,又看得懂专业文件、会组织工程的综合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边学边干、现学现用难以加快发展。干部队伍抓经济的能力素质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改善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

(四)推进速度问题。___在成都地区属于农业大县(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尤为突出,加之资金、土地瓶颈问题没有解决好,各级干部对领导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办法掌握还不多,所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速度仍然不够快。

建议:一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加大对三圈层区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力度;三是集中解决已投产企业用地办证问题,不占用当前的用地指标;四是对相对落后地区继续增加用地配额。目前中心城区逐步将生产基地向外圈转移,用地配额也应该向被转移地区倾斜;五是应较大幅度地增加土地整理中新增土地指标的购买价。

《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第二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上下联动强力推进

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

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公里,各村出动人工2000人次,清理三大堆3100处,清理垃圾90吨,出动机械80余辆。清理墙面、电线杆乱贴乱画和小广告400余处,解决占道经营30起,道路两侧、边沟内、绿化区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街道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紧跟县委步伐,于X月X日召开了党工委扩大会议和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建办;制定了《XX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整治任务和清理难度,将XX个村划分成三类,分类指导,分别于16日、20日、28日前进行验收;与各管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确定了完成时限,加强了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XX街道协同各村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每天早、中、晚把政策讲明,说清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街道开展了干部进社区、进农家宣讲活动,受教育面达到98%以上。组织了10余次学生、干部、低保人员、零就业人员等开展义务劳动,共1000余人参加,为环卫一体化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素质,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对XX个村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联合督导,确立了XXX等8个典型示范村,随后组织其他村支部书记对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在全街道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街道将城乡环卫一化工作列为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包管区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的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包村干部全部盯靠在村,每天下午包村干部向主任汇报本村工作进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引入了竞赛机制,在街道大厅设置擂台榜;督导组每天对各村至少巡查一次,对任务完成情况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一天一通报,并将

结果进行汇总、存档,将评比结果纳入各村年终考核成绩,与村委会、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街道以“三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片区协调作战”为总体工作布局,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开展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延伸和巩固,二者互为一体,相互联系,协调推进。我街道划分XX管区、XX管区等六大片区,上下联动,左右互补,协调推进。同时,也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与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相衔接,让文明新风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第三篇: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的精神,我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深入基层,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和优势。

(一)区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工作,各部门以及有关单位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区党工委、办事处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城乡一体、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重点,在全区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工作目标,坚持利益向下、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抓好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农业总产值14895.74万元,同比增长3.5%;农业增加值8400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所得11297元,同比增长12%。

(三)城镇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我区坚持以工哺农、利益向下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市、区两级共投资842.8万元对我区隆昌悦生路一期、隆昌三队村路一期、沙朗三队、隆平六冲河岸路一期、隆平六冲河岸路二期、沙朗五队村路6条农路共6.5公里按6-7米的宽度进行硬底化改造建设,全面推进全区主干农路“硬底化”,大大改善我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并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投入455万元对辖区沙朗片的一河两岸进行改造建设以及河堤砌石清淤以及清拆河边违章房屋,同时为河涌加建两岸护栏,补种新树种,在畅通河道的同时,美化社区,还群众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投入105万元用于对辖区内电排站改造,彻底解决沙朗片区的排涝问题;投入资金398万元进行绿化建设,主要用于对金港路、金昌路、港隆路、金华路以及隆平乡道5条道路进行绿化工程建设,新种、改造和补种路旁绿化10.31公里,新增西区中心小学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和广丰安居工程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到底,我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1.81%,绿化覆盖率达34.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3平方米。同时,我区已经全面推进水、电、气、电视、电话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了各社区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和通公交系统六通,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四)农村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经过努力,我区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民主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

五、村改居顺利完成。我区现有经济实体社区6个,至,6个有经济实体的社区由原来的“村委会”顺利过渡为“居委会”,“村民”成为了“居民”,村改居工作全面完成。

(五)沙朗片现存土地资源丰沛。全区6个社区现存土地总面积7395亩(其中:耕地面积6935亩、已办证的商住地面积460亩)。今年,我区将完成社区一级统一核算改革工作,届时,社区将对生产队一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统一规划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与设想

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目标要求,结合**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战略任务,我区计划到2012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显著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1.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79岁以上,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盘棋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收良好教育的机会,城镇化率达到88%以上。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5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以上,城乡差别基本消除,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同一化,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化,城乡社会管理同系化,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

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如期实现以上的工作目标,我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

(一)以社区一级统一核算为契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科学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提高规划制定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群众参与度,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旧城改造的同时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

(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目前,我区农村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依然存在,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三)继续加大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根据现有的6个社区发展各自的不同,我区拟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一阶段是长洲、后山社区。该两个社区与城区相邻,城镇化程度较快,服务业比重大,在今后的改革工作中,区将侧重对两个社区的旧区域改造,社区经济主要以房地产业、服务业为主。

第二阶段是沙朗、广丰社区。主要由区统一规划、统一选址,在沙朗社区打造一个新的商业区,集汽车、名酒为重点,广丰社区则规划为以仓储服务业为主,打造一个专业的仓储市场,与沙朗社区相互呼应,做大做强,营造商业氛围。

第三阶段是隆平、隆昌社区。两个社区主要以新歧江路、汰澳公路为契机,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形成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创立起自己的品牌。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三农”工作有优势、有亮点、有特色。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的困难与阻力。我区定将紧紧围绕《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精神,把握机遇,勇于面对困难与阻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区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促进县域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

近年来,胶南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建设“蓝色之城、绿色之城、幸福之城、未来之城”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资源整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11月我市被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一、坚持政府行为主导,不断完善“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多年来,胶南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本着“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原则,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切入点强力推进。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我市先后出台了《胶南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胶南市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胶南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区市直义务学校均衡发展的意见》、《胶南市关于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意见》等相关规划和文件规定,进一步明确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率先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实现城乡教师工资全市统发,农村教师人均工资由2002年的1131元增长到现在的3328元;2005年起将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2006年春季,在青岛五市率先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校方责任险;不断完善以政府统筹为主导的帮困助学长效机制,依法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普通市民同等待遇,近5年以政府助学券等形式资助经济困难学生

近1000万元;投资686万元统一为农村学生配设了班车;投资368万元实施了“农村小学喝热水吃热饭工程”;投资314万元实施了中小学生饮水工程。

二、强化资源统筹布局,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胶南市确定了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学校布局调整等建设项目“统筹规划、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建设和校舍维修改造,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科学进行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全市小学由2000年的275所调整到现在的85所,初中由35所调整为26所。从2008年起,投入8700万元按标准化学校要求改扩建、装备义务教育段学校,创建标准化学校数量比例居青岛各区市首位。积极实施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增配工程,从2008年起每年投入400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在青岛五市率先完成光纤入校“校校通”工程,全市中小学计算机装备累计1.8万台,所有学校均按标准装备各类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农村学校实验教学及信息化装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争取青岛市资金937万元、镇(处)财政1155万元,完成3.12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彻底消除了薄弱学校。

三、不断完善教师交流培训机制,努力实现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胶南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内容。以实现城乡、镇域内优质师资配备相对均衡为目标,创新实施城区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教师挂职支教与学习制度、优秀教师巡回教学制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制度,自2004年以来,全市共有649名教师分别由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挂职支教和由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2009年又实施了“新教师顶岗实习制度”,将考录到农村学校的55名新教师安排到城区学校顶岗培训一年后再回原农村学校工作,促进新教师思想与业务的双提升。以建立研训合一的城乡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为目标,大力实施干部教师读书工程、新教师三年培训计划、班主任培训工程、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举办“教育干部全面提升素质培训班”,教育干部的课程领导能力、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四、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全力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胶南市在狠抓办学条件改善的同时,注重探索教育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建立完善镇中心小学与村小一体化管理新机制,实现“一个统筹,三个共享,三个统一:统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办学理念、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共享机制,坚持教学进度、管理制度、教科研要求统一。建立完善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大力推广“城乡互动、区片联动、校际合作”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教研模式。建立完善城区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机制,从城区学校选拔部分优秀干部教师到其他学校任教,成立“校际教学研训联合体”,加大城区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资源、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筹提高力度;坚持“依法办学、科学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完善“决策民主化,执行规范化,评价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发挥优质名校孵化器的作用。

第五篇: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三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三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2004年2月6日)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探索西部大开发新路的有益尝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动成都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条主线,着力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力促农村居民身份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总体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抓好第一要务,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三个转变”,不断增添城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坚持正确处理城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2、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城市规划第一区域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及成都高新区,要围绕2007年城市化率达到100%的目标,着力推进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和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转变。城市规划第一区域的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县和第二区域的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新津,应把重点放在区(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着力推进城市化。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管理职能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突出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突出建立和完善农

村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突出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城乡合理分配制度。到2007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42%以上,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二、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3、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新格局。规划是龙头和基础,要增强规划意识,高度重视城乡一体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规划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的特色。要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法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4、抓好城乡一体规划的重点。城乡一体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抓好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力争在10年内,基本形成环绕中心城市的4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45个区域中心镇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重点完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制定完善包括城镇居民安置小区及农民新村规划在内的分区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今后五年,规划并建成城镇安置小区80个、农民新村示范点20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客观要求,适时规划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整合乡(镇)资源,充分发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的吸纳和辐射作用。

三、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5、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产业支撑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动力。要从完善城镇功能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发展出发,按照节约发展、效益优先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工业主要布局在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各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以中心城市、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依托的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打造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六大工业基地,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三大工业经济区域”,提高城乡工业化水平。在中心城市和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第三产业布局。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农村地区,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养业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6、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重视大型工商企业的配套协作,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群体,开发附加产品及服务项目,延长产业链。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完善信息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提供强力支持。

四、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

7、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健全农民职业培训教育制度,整合城乡各种职业培训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到2007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要达到80%,其中土地被征占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100%;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220万人以上。市和区(市)县要突出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重点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就业问题。

8、逐步建立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2004年,将土地被征占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享受城市社保标准。对土地未被征占农民,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保制度,确保土地被征占后就能享受城市社保标准。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救尽救。不断提高农村优抚、五保供养标准,探索建立优抚和五保供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五、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9、加快城乡路网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城乡公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加快构建成都市域1小时公路交通圈和都市区半小时公路交通圈。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网,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完善旅游公路网,全面提高通行能力。着力抓好区(市)县城和区域中心镇的公路网建设,拓展区(市)县、乡(镇)、村水泥(沥青)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5年累计新改建公路1000公里,2004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10、加强城乡水利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探索水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的新途径。重点抓好江河防洪安全工程、微水节灌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5年累计完成江河堤防整治50公里,完成标准化渠系建设2500公里,完成45万亩山丘地区微水治旱任务。

11、加强城乡生态建设。以“三治一植”为重点,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控管理体系,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着力发展城市林业、近郊林业、远郊林业,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5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400平方公里,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

六、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12、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着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以区(市)县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以区(市)县级职业中学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向村组延伸辐射的区(市)县、乡(镇)、村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

13、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搞好区域卫生规划,确保每个建制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建立以中心卫生院为核心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合理布局村卫生站,加强卫生站的房屋和基本诊疗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城市卫生医疗机构拓展农村医疗市场,促进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市场管理,保证农村用药经济、安全。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14、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扩大城市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辐射。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重点,加强农村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村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和服务室。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

七、推进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15、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本着“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对本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对本市籍已登记为“居民户口”的人员,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保留,同时依法享有和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及义务。对市外迁入人员实行准入条件的管理办法,加速城镇人口和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对外地符合政策迁入成都市农村登记为“居民户口”的人员,依法享有和履行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及义务。到2007年,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从2004年开始,对全市范围内土地被征占农民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2005年完成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及成都高新区、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等区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工作;2007年完成其余县(市)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工作。

16、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实行集约用地政策。对中心城市规划区、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规划区及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居住用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积极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对符合城市规划功能已集中改建的农民居住房用地被依法征用或市和区(市)县政府依法确认为国有土地后,可不再进行房屋拆迁,农民住宅纳入城市房屋管理,可以直接发放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农民自愿退出原农村宅基地进入城镇购买公寓房的,可享受相邻区位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着力探索完善城乡居民房屋统一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住宅产权属性和社会功能等同化。

17、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条件成熟的地方,要探索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为农民离土离乡创造条件。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营利性水电、交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机制,实行多种补偿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建立完善耕地平衡管理新机制,实行有偿平衡用地指标和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在全市范围内平衡的制度。

18、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城市化已覆盖或即将覆盖的乡(镇),要适时实施撤乡(镇)建街道办事处工作,并相应健全有关组织机构,逐步转变工作职能。配套推进村委会转居委会工作,凡成建制的“农转非”且户数在1000户以上的,实行村委会转居委会;凡不是成建制的“农转非”,但“农转非”后居住比较集中且达到1000户以上的,可单独建立社区;凡零散的“农转非”不足1000户的,并入相邻城镇社区。新建社区应配套完善水、电、气、通讯和文化、体育、卫生、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区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促进居民综合素质提高。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做好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过程中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接转换工作。妥善处置好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过程中原农村社区的集体经济,不准任意平调或挪用,原则上实行股份合作制,将集体经济产权量化到人,股随人转,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19、发挥金融支农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支农作用,加强经营管理,进一步壮大资金实力,加快综合业务网络建设步伐,增加信贷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对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及时有效的信贷支持。以优质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鼓励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新型投资开发组织,建立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生产经营风险。

20、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各级财政要优化支出结构,逐步规

范城乡税制。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5年内,把农民对农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负担逐步转为各级政府财政负担;减少以至完全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各种税费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带全局性的问题。

八、切实加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领导

21、统一思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关系到农村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而且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三最”目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22、合力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部署,集中领导力量和工作精力,坚持和善于统筹,勇于和善于创新,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开展工作。成立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办,承担日常工作。各区(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市级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顾全工作大局,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决问题,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要抓点带面,搞好示范带动。

23、加强督查。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和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把各项工作量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部门和牵头部门要对各区(市)县、市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市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具体配套政策,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执行;各区(市)县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

下载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发展计划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一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一按: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其经验在200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本站特辑“成都市......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科学统筹 扎实推进相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

    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惠州市旅游行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市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重点建设的五大基地之一。我市旅游行业利......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

    街道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

    龙潭街道位于市区东北部三环路外侧,幅员面积37.61k㎡,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村居民4.3万人,辖20个社区。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前,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缓慢,居民生......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探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探讨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探讨 【摘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二五”时期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但......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关于古里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的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

    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刘会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路径的选择要立足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状况,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措施和任务;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