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找矿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找矿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实施三年来,矿产勘查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勘查投入创历史新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找矿成效显著,新发现一批特大型矿产地,重要矿产保有储量大幅增加,初步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雏形,“358”第一阶段目标首战告捷——实现了找矿重大进展!”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仁义在5月29日举行的2014全国探矿者年会上如是说。
据介绍,2011~2013年,地质勘查投入保持快速增长,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1328.49亿元,年均442.83亿元。在非油气地质矿产勘查中,社会投资795.41亿元,占60%。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主要包括矿产勘查、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科技等方面。其中:矿产勘查投入1122.93亿元,年均矿产勘查投入374.3亿元,包括中央财政88.91亿元(7.9%)、地方财政261.86亿元(23.3%)、社会资金772.16亿元(68.8%)。社会投资占矿产勘查总投入的1/3,中央财政占财政投入的1/4,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重要新发现主要有鄂尔多斯砂岩型铀矿、夏日哈木铜镍矿、西藏多龙地区斑岩铜矿、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扎西康地区铅锌矿、胶东金矿、新疆那拉提地区金矿、安徽沙坪沟钼矿、赣北钨矿带等。”陈仁义说。他最后谈到,企业投资主体的确立,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要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推力;整装勘查的全面推进,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方式;地调与科技的支撑服务,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前提。
第二篇:创新地质找矿机制
创新地质找矿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公益告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坚持中央、地方政府及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基金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有机衔接,地质找矿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及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协调配合。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屯留实际,建立如下制度。
第三篇:阐述中国文化基本格局的形成情况
阐述中国文化基本格局的形成情况 诸侯强国的相对稳定,其制度也各具特征,人们的思想、风俗习惯等也因制度的不同而成为封国文化的重要成分。这也使文化的地域性更加明显。《诗经·国风》就是按照15个诸侯国汇集诗歌的。其生动地展现了各个文化区域的风土人情,是将文化按封国分类的滥觞。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风俗的异同和中心城市的有无为依据,将整个中国划分为山西(崤山以西的关中地区)、山东(崤山以东至沿海地区)、江南(长江以南至沿海地区)、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碣石(今河北省昌黎县北)以北4大经济区,以及18个小区。东汉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下》中,以风俗的异同以及星区的分野将整个中国划分为秦地、魏地、周地、韩地、赵地、燕地、齐地、鲁地、宋地、卫地、楚地、吴地、粤地等13个风俗区。
进入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区划代替了封国,随之以地方行政区划为地域特征的区域文化代替了相对独立的封国文化。地方行政区划的治所所在地城市成为该地区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从物质、精神方面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方向。这一时期的区域文化,一般也是通过宗教信仰、学术倾向、人文理念、风俗习惯、语言等展现出来。而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从而形成自己的新文化形态。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南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徽文化、关东文化、云贵文化、青藏文化、游牧文化、西域文化等典型的区域形态
简述从秦汉到明清两千年王朝文化的历程
第四篇:创建地质找矿新机制调研建议
**地处湘东,成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经过多年地质勘查,探明了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了相应的资源保障。但随着**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储量消耗不断增大,资源保障程度有所降低,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市域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因此,认清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创新地质找矿机制制度,实现地质找矿新突
破,以确保**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极其重要任务。
一、矿产资源形势
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发现煤、铁、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非金属、矿泉水等矿产44种,占全省已发现141种矿产的31.2%,其中探明一定资源储量有20种,占全省已探明资源储量101种矿产的25%;现有各类矿床(点)360处,已探明矿床大型3处、中型16处、小型101处。全市共有15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省前10位,10种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省前5位,其中煤、铁、铌钽、钨、锡、水泥及熔剂灰岩、普通建材矿产相对具有一定优势,金、矿泉水资源前景看好,但资源总体保障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支柱性矿产匮乏。在国民经济15种支柱性意义矿产中,绝大多数短缺,其中石油、天然气、钾盐、钠盐、铝土矿没有发现,磷、硫铁矿仅为矿点,不具工业意义。
二是总体勘查程度低。地勘投入相对不足,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工作相对薄弱;保有资源储量消耗过快,新增储量速度相对过慢,探采比失调;全市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偏低,人均居全省第10位。
三是矿山企业后备资源短缺,我市大多数骨干矿山(如湘东钨矿、桃水煤矿)因保有储量不足已进入中晚年期,湘东铁矿、潘家冲铅锌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大多数铁矿可采储量为3-10年;小煤炭服务年限大多在8年以下;黄金矿山可采储量也只有1-3年,且大多面临关闭的局面。
四是矿产的自给能力低。我市除无烟煤、萤石、普通高岭土、水泥灰岩及普通建材外,其它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低。如**冶炼厂所需精铅锌矿几乎全部从外埠购进,**硬质合金厂所需精钨矿主要从其他省市调进,**玻璃厂的玻璃用石英砂也都从外地购入;**电厂所用电煤均需从外省运入;醴陵“瓷都”所需的优质高岭土几乎全部从外地采购;石油、天然气、铬铁矿、铜、铝、钼等则全部或主要依赖进口或外省购进。
五是粗放经营、低效利用问题仍相当突出。矿山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大矿小开,小矿乱开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且以初级产品为主,极为有限的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地方、企业三者互相联动、公益性和商业性工作机制有待衔接;二是省、市地勘基金体系尚未完善,地勘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三是地勘队伍建设仍然未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经费缺乏保障;四是矿政管理与地质找矿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地勘保障机制方面仍有障碍,地质勘查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地质找矿对策
(一)创新机制制度
1、强化中央和地方、企业三者互相联动机制
进一步加强中央、地方、企业多方联动,加快推进公益性和商业性工作的衔接,共同推进我市的地质找矿工作,建立地质找矿与地勘单位改革和矿业权市场建设相互促进的新机制。
2、建立市级地质勘查基金
从市级矿业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矿产资源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市级地质勘查基金,用于市域内主要矿种、急需矿种和重要成矿区的地质勘查。市级出资以及国家其他投入勘查所形成矿产地的矿权,原则上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其形成的矿业权价款的市级收益部分,注入市级地质勘查基金,实现基金滚动发展。
3、鼓励商业性地质勘查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勘查投资渠道,建立地质勘查多维投资体系。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勘查市场,引导和组建多维投资成分的大型矿业集团,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和社会资本组成股份制矿业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国外投资者勘查开发我市矿产资源,推进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发展。
4、推进地质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重大地质问题的科技攻关和成矿规律研究,切实加大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优先安排科技创新地勘项目,制定地质勘查成果奖励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5、建立探矿权储备制度
将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矿产的探矿权进行必要的储备并形成制度,确保我市矿业经济运行安全。将重要矿产地、重要成矿区(带)可设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探矿权以及被吊销、注销的探矿权和依法取缔的非法无证开采矿产地的探矿权均可
第五篇:我国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矿产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能源资源已出现供求不足的现象,这就使得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地质勘查找矿技术。探讨了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原则,地质找矿技术和完善地质找矿中地质勘查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地质勘查;找矿技术;技术原则;应用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当前我国新的发展形势,我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与矿产地质的供求不足。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矿产资源。据调查可知,目前我国90%以上的能源和80%左右的工业原料取材于矿产资源,但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持续性,必然造成矿物原料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故必须加大对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工作力度。
1我国地质找矿勘查及找矿的技术原则
1.1拓宽领域
目前,应改变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工作开展的立足点,将立足点放在诸多的资源基础及我国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之上,对于矿种及矿区的重要性加以区分,综合环境因素与工程分布的特点,对于重点矿区及矿种,为提高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其勘查工作应进行有效的突出和侧重。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拓宽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当今社会,还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结合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开拓勘查工作的应用领域,提高勘查水平。
1.2运用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带给各行业的软实力,我国的地质找矿也应利用新技术,实现地质资源勘查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为开展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工作奠定基础。现代化的勘查技术要求贯彻科技兴地的战略思想,勘查技术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不断的相融合,逐步实现勘查技术的现代化。对于具体的特殊区域应特殊对待,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逐步的推动区域优势向科技优势的转变。只有将科学技术与地质矿产资源结合在一起,完善信息化的指导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科技创新体系。
1.3合理规划
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之前,首先要按照社会的宏观要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结合我国的已知的资源分布现状和地质客观条件,为保证整个勘查计划的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结合国土资源、人口的分布和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进行区域布局、统筹规划。
2地质找矿技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发生巨大进步,所取得的业绩为世人所瞩目。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对矿产资源的消耗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资源短缺和保障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据相关资料现实,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2.1重砂找矿法
重砂找矿法在目前找矿工作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比较低,却经常应用与一些特殊的地标形态和地质结构。这种找矿方法在应用中是通过将自然重砂矿作为研究对象,从原生矿、砂矿的构成原理来寻找出矿床的分布规律。
2.2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是通过将传统的找矿技术与图纸结合在一起,通过图纸来解决各种是实际的问题,也是地质找矿技术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该方法主要是运用的地质原理,并结合地质工作者的实际经验进行的。这种找矿技术的运用的比例尺寸不是固定的,一般包含三种不同的尺寸,其应用的主要基础是地质构成、地表特征和地表形态等,这也是地质填图法效果高于其他找矿技术的关键。
2.3砾石找矿法
由于矿石所处的环境,决定了矿石必定会受到氧化和风化的作用,矿石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会产生众多细小的岩石砺或矿砺,其产生物会经过一些外界的作用,然后逐渐的进行扩散。通常情况下,砾石的扩散范围比较小,一般都集中在矿床周围,这就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了找矿的基础条件,地质工作者可根据这些扩散原理及外力作用机制,从而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完善地质找矿中地质勘查的应用策略
3.1提高找矿技术的现代性和科技性
地质人员在进行地表深处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时,为降低矿产勘查的难度,应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进而提高地质勘查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改进我国矿产的勘查技术。
3.2做好综合勘查技术的找矿预测工作
地质勘查人员应综合运用地质勘查技术做好找矿预测工作,科学采用物探和化探的矿产勘查手段,实现各种手段的密切配合矿产勘查工作,实现对隐伏矿的勘查工作,同时引导地质人员深入学习和分析地质理论和勘查思路,结合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理环境,解决地质和找矿的脱离问题,仔细审核地质勘查的设计方案,深入了解物化探信息,保证找矿的准确度。
3.3完善地质勘查的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地质勘查的安全施工,相关人员应在勘查找矿工作进行之前,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要求如下:为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安全进行,地质勘查人员针对地质勘查的组织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政策。坚持各项原则,尽量避免矿产开发过程中的爆破作业,避免矿产勘查工作的危险发生。为保证勘查设备的点检质量,地质勘查人员应当做好交接班工作。
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是决定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一些较为先进的地质勘查找矿技术的应用,目前在地质勘查和找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鉴于我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为更好地提高矿产资源,只有将科学技术与矿产资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为新资源与新矿源的发现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苏亚莉,马杰,郑志军等.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多元化投资对策初探[J].老区建设,2010,32(10):86-90.[2]易宗旺,雷东军,原超等.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8(2):233-234.[3]孙英智,张文田.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22):123-124.[4]姚泽洪,吕森.关于找矿地质勘查技术创新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26(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