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功》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反复的读和耐心的研究《教学基本功》一书,我懂得的不仅仅是基本功,还懂得了基本中的基本功。书里的虽然讲了许多许多如何教、如何教后的反思等等例子,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还不够,还不能满足于我们的使命,以下了我对读了《教学基本功》后的心得体会:
一、从中体会到一些教师自身的魅力和独特的思维
因为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把握的基本技能,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呼唤教师的基本功,应该要发展出我们自身的魅力和独特的思维。这时就把我们所学的基本功统统都挖出来使用,比如学习过的:
1、教学设计基本功;
2、教学实施基本功;
3、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4、教学技能基本功;
5、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基本功等等。只要把握了这其中五方面,我相信我们自身学的基本功会让魅力四射和思维高超,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更加喜欢。
二、关注所学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突破功
对我本身来说,学习了《教学基本功》,地确是成长了不少,获得的技能也有些积累,所以我要用到学生的教学大纲和课堂的氛围里。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传达的导体,教师要交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死板的记和背,例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聚集;[为您编辑]课后的温习等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我们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效果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师者,人之模范也。只有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才能够称之为人为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吐尽最后一根纤丝的春蚕。
教师基本功学习心得体会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 教师即研究者 ” 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主动的设计者和课程的研究者。因此,教学研究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研究不应也不能向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看齐,教师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从自身内部发展起来为改变自身所面对的独特情景而进行的研究。
我在数学教学中是这样进行课堂观察的:
首先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在课堂即时多变的复杂现象中切中要点,确立观察重点,以确保课堂观察的有效性。(2)客观性原则。在观察的过程中,善于排除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干扰,全面、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情境,为教学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3)敏锐性原则。从常见的教学现象中,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捕捉转瞬即逝的变化,能根据学生的某一瞬间的面部表情、动作行为,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其愿望。(4)精细性原则。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出细微而重要的特征,及时捕捉一闪即逝的信息。
其次用以下三种形式进行课堂观察:
(1)自我观察——从授课者的角度观察课堂。自我观察是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基础,课堂发生的事件是即时的、可变的、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主要观察的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和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学习性行为表现,以及有关学生穿。着、仪表、携带的物品与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教师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行动,或改变教学策略,或调整教学内容,或生成新内容,这是教师内隐知识的外显过程,也是教育智慧的体现过程。教师对同事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就越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个体观察——从观课者的角度观察课堂。个体观察法是指作为同行的教师在日常观课活动时的课堂观察。由于日常的观课属于粗放型的,缺少研究意识,缺少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主题,课堂观察比较零散,观察效果一般。要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个体课堂观察一般在观察前确立观察主题,明确观察目的,以保证在观察中及时捕捉细节,重点记录,及时收集最直观、最突出和最有意义的资料,为观察后的反思、总结与提升做好前期准备。观察者在分析过程中要提炼教师运用的教育理论和体现的教育理念等,被观察者要通过自我反思,重新构建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学素养的提高。
(3)团队观察——从学科组的角度观察课堂。团队观察法是指学科组、课题组等以团队的形式集体统一观课,对课堂进行有主题、有目的和有分工的观察。这样的观察,计划性比较强,任务分工比较明确,观察视角比较丰富,观察内容比较精细,融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于一体,充分体现观察者的合作精神。如一个学科组内有的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课堂提问次数、提问质量、提问的深度等;有的观察学生的回答方式,包括选择式、判断式、论述式等;有的观察互动情况,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次数、质量等。课后进行观察者个人的分析与思考,最后通过观察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共享观察资源,分析思考结果,共同总结完成最初的主题观察任务。
总之 ,不论是哪一种观察法 ,一般都遵循以下三个观察环节 ,即观察前的准备(明确观察目的和制定观察计划)、观察中的记录(记录观察内容)、观察后的反思(观察记录的分析、总结与结果的呈现)。
阳喜长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