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做个小小设计者
在本周的美术活动中,是以孩子们还算熟悉,生活中比较多见台布作为活动内容,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特意去关注,更不要说孩子们了,怎样让这个活动更顺利地展开,需要认真思考与设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欣赏这一环节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我特意去网上寻找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台布图片,希望孩子们通过欣赏这些图片,能够从中认识、感受到台布在设计中的一些特点、规律等。孩子们并没有让我失望,他们很快就从我准备的桌布图片中,发现桌布图案上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它们中,有的是以格子形式的花纹重复出现的,有的是条纹状花纹连续、反复出现的,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花纹组合重复排列出现的……无论是哪一种花纹,都有其出现的规律,只要孩子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样的欣赏环节,让孩子们对台布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接下来的设计,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其实我本来的想法是,让我们中六班的孩子们欣赏过后,再去自己设计,并不难,就算画不出多种花纹组合重复排列的桌布,单个花纹的桌布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孩子是无法直接通过这简单的欣赏去完成设计的,看看他们毫无规律的小花、泡泡、格子、条纹等图案,再看看他们随意加入的小朋友、小草、白云等背景,我不停地想,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才让他们的台布这样凌乱、这样杂乱无章。为此,我与班中老师聊了很久,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孩子们毕竟还小,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关注的点很小、很细,并不全面,甚至可以说非常零碎,他们也许知道可以在画中画上单个、多个花纹,他们也许也知道花纹有一定的重复性,但是,他们无法将他们所知道的这些信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不要说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甚至以画的方式画在自己的台布上了。这其中,还需要一定的装饰步骤与方法,而这是需要我们老师来进行提供的。
可是,我并不同意老师需要将今天上课的内容全部都告知孩子们,因为《指南》中同样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死板的示范,也不是强硬地规定,而只是一点点小小的建议,如:建议孩子可以将单个或多个花纹,以中心对称为原则,从中心向四周拓展,进行装饰;或是建议孩子可以用线将台布分成相等的若干小块,然后再在每一小块中画上相同的单个或多个图案,进行反复、重复地装饰;也可以建议孩子以对角线来分割台布,再以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装饰等。有了上述的这些建议,孩子们第二次创作时,创作的成果明显比第一次要好很多。他们不再盲目、不再杂乱无章,设计出的台布规律性更强,也更加美观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想,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梳理他们已获得的经验,并通过他们的方式,更好地将其表现出来。这其中的指导,有一定的“度”。过度的帮助,如:直接画、手把手的示范等,会让孩子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受到影响,变得局限。但是过少的帮助,如:缺少方法、建议,也会影响孩子们表现出的效果,让孩子们缺乏对“美”的感受。万事万物,过犹不及,我们老师,要如何掌握其中的“度”,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创造与表现,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思和感悟。
轩轩是个聪明而善良的小男孩,但比较好动,不论是做操、睡觉还是做游戏,都管不住自己,常常跑前跑后,动来动去,让人很无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轩轩有一个优点,就是很愿意帮助别人。于是,我以此为契机给予积极引导。
一天,快到做操时间了,班里新来的小林哭闹着不让家长离开,轩轩跑到跟前凑热闹。我灵机一动,对轩轩说:“轩轩,你是哥哥,能不能帮助小林?”“能。”轩轩自信地说。然后,他走到小林身边,拉起小林的手说:“走,哥哥带你去玩滑梯。”说也怪,小林真的跟着他去了。一会儿,早操的音乐响起,我趁机说:“小朋友们都在做早操,你们哥弟俩该怎样做?”“我们也去做早操。”轩轩拉着小林的手排到了早操队伍中。与以前乱跑乱闹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该午休了,我对大家说:“妈妈累了,想找个小爸爸陪大家,谁愿意?”轩轩的手举得最高。我又说:“爸爸不但要自己好好睡觉,还要管理好其他小朋友,谁能做到谁来当。”轩轩急得喊起来:“我当!我当!”我装出不信任的样子故意不理他,谁知他自告奋勇地对小朋友说:“我来当你们的爸爸,好吗?”小朋友们都说“好”,而且都乖乖地躺下了。
自由活动时,操场上小班孩子正在轮流玩转椅,老师边推转椅边念着儿歌。只见轩轩走了过去,我以为他也想坐转椅了,没想到他跑过去帮助小班老师推起了转椅。我鼓励他说:“轩轩,你愿意帮助别人真好,但要注意安全,慢慢推。”最后。我在大家面前肯定了轩轩助人为乐的行为。
集体教学活动时,轩轩根本坐不住,总喜欢做些小动作,但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回答得也很完整。活动结束后,我抚摸着他的头说:“轩轩真聪明,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这样吧,你来当班长,好吗?”“好!”我又问全班孩子:“班长应该怎么做呢?”“不抢别人的玩具。”“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早操。”“不乱跑。”“不欺负小朋友。”其他孩子七嘴八舌地说。我问轩轩:“你能做到吗?”他想了想使劲点了点头。从那以后,轩轩成了老师的小帮手,行为习惯也慢慢有了改变。
孩子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根雕”家,尊重“树根”的原始特点,然后以欣赏的眼光塑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