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共5则)

时间:2021-01-21 11:0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

想要学好初中语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特别是学习诗歌知识点的时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诗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诗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诗歌知识点

1、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2、花草类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多赞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莲花: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②用于表达自己的美好品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动物类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燕子:候鸟,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屋内或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

①将其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②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杜鹃鸟:子规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猿猴:哀伤、凄厉。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4、水月雨类

水:

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雨: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丰富的人生哲理。

①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②苦雨——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③雅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金风:秋风。

5、器物类

船:

①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是最为常见的。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②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语文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

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

对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

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

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这里,我们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做以简单归纳,希望在做分析诗歌写作技巧这一类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

1.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2.艺术风格

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岑参的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四、考查对诗歌文体和诗词人生平的掌握

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考查,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从不单独命题,也不纯粹考一些死记的知识,但它灵活地穿插在诗词赏析题中。

语文常考的诗歌表现方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想要学好初中语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特别是学习诗歌知识点的时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诗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诗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诗歌知识点

1、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2、花草类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多赞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莲花: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②用于表达自己的美好品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动物类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燕子:候鸟,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屋内或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

①将其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②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杜鹃鸟:子规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猿猴:哀伤、凄厉。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4、水月雨类

水:

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雨: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丰富的人生哲理。

①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②苦雨——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③雅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金风:秋风。

5、器物类

船:

①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是最为常见的。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②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语文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

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

对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

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

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这里,我们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做以简单归纳,希望在做分析诗歌写作技巧这一类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

1.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2.艺术风格

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岑参的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四、考查对诗歌文体和诗词人生平的掌握

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考查,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从不单独命题,也不纯粹考一些死记的知识,但它灵活地穿插在诗词赏析题中。

语文常考的诗歌表现方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

第二篇:诗歌知识点

诗歌知识点

鉴赏诗歌方法:一看题目,题目中经常会蕴藏着与主旨相关的信息。二看主体,首先古人所用意象基本带有固定的、特定的含义和情感寄托;其次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字,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三看背景,诗歌鉴赏题中,有时会有诗人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的相关注释,一定要仔细分析,知人论诗、知事论诗。

一、鉴赏形象:意象、意境、人物形象

1、意象(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解释诗句)+效果(氛围/情感)

2、意境:描绘意境+意境特点+效果

例:练习7《石州慢》题1;练习12《采桑子》题1 意境常用术语:雄浑开阔、恢弘高远、宁静恬淡、清净幽远、苍凉悲壮、雄奇瑰丽、冷森幽僻、凄清悲凉、清新优美、远离尘俗,清幽静谧等

3、人物形象(包括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抒情诗中诗人自身形象):身份+性格(或外在+内在)

例:练习10《生查子·独游西岩》题1;练习11《少年行》题1

二、鉴赏语言:语言风格、炼字

1、语言风格:风格+内容

古诗词语言风格:绚丽、简洁、清新飘逸、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通俗易懂、自然朴实、;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2、炼字、炼句: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解释诗句)+手法+表达效果 例:练习9《题武关》题1,《北山》题1

三、表达技巧

答题模板:点明手法+如何使用(结合诗句)+效果 例:练例:练习11《西江月·题潥阳三塔寺》题2习11《西江月·题潥阳三塔寺》题2

(一)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借代 例:练习9《题武关》题2;练习10《登崖州城作》题1

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渲染、烘托、象征、对比、用典、抑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例:练习7《石州慢》题2;练习12《采桑子》题2

(二)抒情方式(情与景的关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注:“情”(意)、“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练习8《渔家傲》题1;练习10《登崖州城作》题2(间接抒情);练习11《少年行》题2

(三)描写手法

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例:练习12《长安夜雨》题1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和工笔

四、鉴赏诗人情感

(一)羁旅诗

1、羁旅愁思: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思念亲友: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征人思乡: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二)田园山水诗

例:练习7《归隐》题2,练习9《北山》题2 练习11《西江月·题潥阳三塔寺》题2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放任自适的情怀,或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3.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4.远离尘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及不慕名利,淡泊宁静的情怀; 5.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或羁旅愁思; 6.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

7.自己遗世独立乐观旷达的高尚情怀,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悠然自得、轻松愉悦、隐逸的情趣

8.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或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边塞征战诗

1、主战思想。抒发保家卫国、建立军功、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讴歌奋勇杀敌、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

2、反战情绪。A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场面,表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与灾难,抒发对百姓的深切同情;B或控诉将领的腐败无能,表现朝廷的用人不当;C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3、异域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描绘边塞的雄奇瑰丽、苍茫雄浑、奇异独特的塞外绝域风光与异于中原的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4、征人思乡。描写作战环境的恶劣、战争场面的酷烈,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边地生活的单调,抒发征人思念亲人的悲伤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5、民族交往。描写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表现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

(四)闺怨诗

1、抒发别离苦情

①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②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2、描写美人迟暮

①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②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③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3、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五)送别诗

1、哀伤凄婉。

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若失。

情感2: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情感3:诗人如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坷,其送别诗常包含个人的身世之感。

2、慷慨豁达。

情感1: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情感2: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

3、坦陈心志。

情感1: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情感2: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

4、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六)托物言志诗

(1)描摹情态类 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类 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咏物抒怀类 “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4)以物喻人类 描写或吟咏之“物”以喻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

(七)咏史怀古诗

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第三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整合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专项训练二 诗歌鉴赏

知识点整合

一、诗歌题材

1、边塞诗

(1)讴歌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

(2)表现战士勇于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3)揭露战争的残酷,表达对战争的厌恶。(4)边疆战士对家乡的思念,边塞生活的凄苦。

2、山水田园诗

(1)

讴歌自然风光,表现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2)

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真谛,借山水阐释人生观(豁达、达观)(3)

表现诗人的隐逸情怀,与世无争,抒发恬适的生活乐趣。(4)对世俗、现实的不满,壮志难酬、愤懑不平。

3、怀古咏史诗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之感,悲叹王朝覆亡,批评当朝无能,劝诫后人。

(2)怀古伤今,借古人类比或对比自己,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情,批评当朝不重用人才。

(3)赞扬古人功绩,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与雄心。

4、即事感怀诗

(1)思乡怀人:羁旅行役之愁,在外思亲,边关思乡

(2)闺中怀人:对在外(戍边)丈夫的思念,春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伤。(3)离别送别:羁旅行役之愁,依依惜别之情,坦陈心志、表达别后思念,对友人路途的担忧,勉励安慰。

(4)生活杂感。

5、咏物言志诗

(1)托物言志,讴歌此物高洁品格,表明志向。(2)借物抒怀,借某物抒发现实感慨。

二、艺术技巧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三、诗歌语言

质朴自然,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壮阔,豪迈奔放,沉郁顿挫,绚丽飘逸,旷达洒脱,悲慨凄怆。

四、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1开篇写景○2点明时间集结○3点题,照应上下文,对比○4手法○5写了...内首句写景:○6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接下来的抒情做铺垫○7表达...情感 容,有...特点○炼字题:字义+句意+手法修辞+情感+效果 炼句题:手法+内容+情感+效果

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的人物(不一定是诗人!)+分析+人物情感 行文思路:先描绘...再描绘....最后抒发...语言特色:词语概括特点+具体分析+效果

总之,在诗歌鉴赏中,时刻记住手法内容情感效果四要素!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②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

③④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出任江宁知府之时。金陵系六朝古都,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东晋、宋、齐、梁、陈亦先后在此建都。北宋时期,这里依旧一派繁荣气象。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这首诗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主要表现手法(6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②蕲:求。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此处的典故说明黄几复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1.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2.请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4分)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1)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2)“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3)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

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4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可入药。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5分)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诗歌默写知识点

1、《观沧海》——曹操(三国)东临___石,以观沧海。水何___ ___,山岛___ ___。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___ ___,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出其中;星 灿烂,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___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 ___ ___ ___。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___ 低。几处早 ___ 争 ___ 树,谁家新 ___ 春泥。乱花 ___ ___ 迷人眼,浅草才能 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___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朝)枯 ___ 老树昏 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 阳___ 下,断肠人在天 ___。

5、龟虽寿——曹操(三国)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蛇乘雾,终为土灰。老___ 伏 ___,志在千里。烈士 ___ 年,壮心不 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故人 ___ 鸡 ___,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___ 外斜。开 ___ 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___ 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朝)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___ 房花木深。山光 鸟性,潭 空人心。万 ___ 此都 ___,但余钟 ___ 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 ___ 啼,闻 ___ 龙标过五溪。我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___ 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楚水涨秋池。。

10、泊秦淮——(唐朝)杜牧 烟 寒水月,夜泊秦 酒家。女不知亡国恨,江 唱后 花。

11、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阳 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相识 归来。小园香 独。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朝)杨万里 言下 便无难,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

13、如梦令——(宋朝)李清照 常记 日,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花 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14、观书有感——(明)朱熹 半亩方 一 开,天光云 共。问 得清如许? 有 头活水来。

第五篇:诗歌语言知识点

如果你讨厌诗歌题,请用实力干掉它,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说讨厌它。否则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高二语文组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诗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一首诗,必须先理解诗歌语言的含义。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体会意境,感受情趣,领悟主旨,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3.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4.词性改变的活用词: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日色冷青松”,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5.副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又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作者用了一个“忽”字,(一)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在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如果你讨厌诗歌题,请用实力干掉它,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说讨厌它。否则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高二语文组

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6.特殊词

①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又如: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再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片飞花”“风飘万点”的残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怨愁。

②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③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④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词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可抓住以下几点:a.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b.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

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c.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例1](2008年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试题: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①“孤”字是指自己比较孤独。②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例2](2008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如果你讨厌诗歌题,请用实力干掉它,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说讨厌它。否则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高二语文组

问题: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例3](2008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注:氛垢:尘埃。

(1)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题目:

下载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诗歌知识点归纳(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强化四思想情感鉴赏 一、强化重点,聚焦考场。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其中一定蕴涵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首要而且......

    语文知识点

    1 高一语文早读材料三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

    语文知识点

    •知识点汇总 一、介绍信的写作 1.定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与其他单位或个人联系工作、了解情况、洽谈业务或参加有关社会活动时使用的一种专用书信。 2.特点:①时效......

    语文知识点

    一年级上 入学准备 小学生 学校 同学 老师 操场上 读书写字 古诗诵读《咏鹅》 读儿歌 问答 校园里 汉字多奇妙 识字真有趣 古诗诵读......

    高考语文诗歌的知识点[样例5]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诗歌的知......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知识点经典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知识点经典整理 一.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

    现代文诗歌知识点汇总

    诗歌鉴赏题复习指导之规范答题 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考查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1.人......

    北师大语文一年级知识点(共5篇)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语文一年级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