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汪大娘的阅读题答案[本站推荐]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汪大娘的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汪大娘
张中行
?汪大娘,旗人,在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帮佣,只管做饭。我开始认识汪大娘时,她四十多岁,人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有个女儿住在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活儿不轻。李家是汉族,夫妇都是进士之后,门第不低。不过不管门第如何高,这出身总是旗人下的皇帝所赐。而今,旗下人成为用人,并且依世俗之例,呼家主人夫妇为老爷、太太,子为少爷,女为小姐,子妇为少奶奶,真是翻了天,覆了地。
汪大娘的行事,勤勉,这不希奇;希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她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行,浪费不成。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的习惯,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更直的。”
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度过了。
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因为她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①,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汪大娘曾经是用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煞费苦心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度过了。
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②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的大风暴来了。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选自《语文读本》,已修改)
注:①[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比喻有才能的人遭人嫉害。怀璧,怀藏美玉。
②[黍离、麦秀]“黍离”、“麦秀”是哀伤家国昔盛今衰的意思。“黍离”出于《诗经?黍离》,周朝官吏经过故都缟京,看见残破的宫殿里长满了高粱黍米,遂写了这首诗。“麦秀”出于《尚书》,商亡,微子路过殷都,昔日繁华之地已成为鸟兽乐园,遂作《麦秀》。
1.作者说“很多大手笔写大人大事,我偏写小人小事”。他写了汪大娘的哪些“小事”?试分条概述。(6分)
2.文中有关李家的长媳张玉婷评说汪大娘的文字,如若删去,好吗?(5分)
3.简要分析“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这句话的含义。(5分)
4.十几年后,“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回答。(6分)
答案:
1.①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勤勉);②身为帮佣却毫不见外(或“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的习惯”)(正直);③查问卫生时,因过分看重而失忆(质朴);④不入圈套说实话(宽厚)⑤年高被辞不忍走(有情)(答出一点给1分,全答对得6分)
2.不好。这是侧面叙写汪大娘,借大少奶奶之口,写汪大娘只注意“心中的常理”,这样正面叙写和侧面叙写相结合,就突出了她正直、尽责的个性。(5分)
3.通常认为读书可以使人明理,但作者对此产生了怀疑。因为汪大娘不识一字,却如此通达事理,为人敬重。时下,人们不仅要读书,要有文化,更应像汪大娘一样有道德。(5分
4.“风停雨霁”,大家有时间关心汪大娘的下落了;大家敬重她的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对汪大娘所具有的这种社会道德的赞美和呼唤。(6分)
第二篇:汪大娘教案
《汪大娘》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文本结构,引导学生把握汪大娘的性格特征。
2.通过汪大娘形象的塑造及与当时部分知识分子言行的对比体味作者的创作宗旨。
3.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如何通过汪大娘形象的塑造及与当时部分知识分子言行的对比体现其创作倾向,即“读书明理”所蕴含的弘扬正直纯朴批评颠倒黑白的时代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既冠之年
东施效颦
出奇制胜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煞费苦心
孺子可教
二、初读“汪大娘”——品味品质
自读课文,思考:
作者张中行说:“很多大手笔写大人大事,我偏写小人小事”,那么他写了汪大娘的哪些“小事”?汪大娘的“行事”“希奇”在哪里?她坚持的“常理”是什么?
明确:哪些段落写了汪大娘的“小事”?作者如何将这些小事衔接起来的,有没有运用一些提示语?
言归正传。
以下更归正传,说汪大娘的行事。
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
还有更大的难关。
最后说说年高辞谢。
齐读“言归正传”这一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3小节主要介绍汪大娘的形象和家庭情况,还有李家的情况。介绍了汪大娘的整体形象:朴实但不够精明,持重但不失温和,有一种居家妇女的勤劳和舍身精神。“行事”——主要四个事件:一是主持食政(4、5节); 二是背病名(6节);三是文革**(7节); 最后是年高辞谢。(8节)
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事件。看看汪大娘的“行事”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①主持食政这部分有何“希奇”?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
全班齐读4、5小节,讨论:
明确:希奇在她身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身为佣人却不自视低人一等,而是该自己管的事情总是自己做主,不容别人过多插手,更不惟主子眼色行事。
性格:文中说“勤勉,不稀奇”,事实上,“勤勉”也是很难得的。大家可以联系《祝福》中
四叔家雇佣的女佣除了祥林嫂,大抵懒,馋或者两者兼具。
汪大娘主管食政有“她心中的常理”——就是按照一种常规,不能离开常规,也不能浪费。换个角度来想:在你们家里,主持食政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是否坚持一定的常规?比如节约,均衡膳食结构(合理搭配蔬菜肉类水果)。所以,可见汪大娘所坚持的原则其实是一个普通人居家过日子的原则。
文中哪一句话可以解释她为什么主持李家的食政时要坚持“常理”?她觉得“同样是家中的一员,她什么都可以管。”可见,汪大娘把这个主人家当做自己家来一样扶持。她这样做对自己不一定有什么好处,还可能与主人家发生碰擦。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明确:“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人生态度。要做主的态度,还可以看出她的对自己工作的责任感,那种自尊,她对主人家虽然称呼“老爷”、“太太”等,但不是卑躬屈膝的。注意时代,三十年代末,新中国还未成立,而汪大娘已经摆脱了旧时代那种唯唯诺诺的佣人形象。
第5段写了什么?有没有展现汪大娘的性格?汪大娘不仅掌管自己服务的主人家的食政,文中第5段说,房客“住时间长了,跟汪大娘熟了,家里有什么事,她也管。当然都是善意的。”同样可见,她的善良、质朴和正直。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细节描写。
(总结:善良、质朴、正直、尽责)
②检查卫生这一段,请某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如何“希奇”?可见她怎样的性格? 奇就奇在汪大娘凡事不管大小,不管轻重,都一律当做大事谨慎对待,郑重其事。
同样可以看出汪大娘不识字,没文化,以及她的质朴,她对这件事的重视着急,可见一斑。
③文革事件,齐读,这一次,汪大娘又有何“希奇”?可见她怎样的性格?
背景链接:
文革是一场灾难,许多人背叛了自我和理想,背叛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背叛了生命存活本身的基本原则。许多人都在心照不宣地在彼此揭发和告密。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告密,每天的必修课就是批斗。
举例:当代作家老鬼,他在文革中曾是一名告密者,也曾被最亲密的朋友告密批斗。“原来我在《血色黄昏》里就写了一点儿,我被打成反革命后,母亲“啪”地跟我划清界线,要我低头认罪。我说::‘可我不是反革命呀!’,她说:‘兵团处理得正确,你现在这种态度就不对。’„„母亲在某一个阶段,已不是一个正常的母亲,她已经被异化了,她的母性变味儿了。”
“我当‘反革命’以后,父母很长时间不跟我来往,来信也是要我低头认罪。换了一般老百姓家是不会这样的。可我父母认为老百姓那样重亲情,是没觉悟。”
“父母两人闹矛盾,我是比较同情母亲的。‘文化大革命’中父亲揭发母亲不是党员那个事儿,本来完全可以不揭发,因为没任何人知道。”
——《杨沫之子老鬼:文革我也曾是告密者》 文革中,别人要调查李家,原因是什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出身,雇佣。要调查的突破口是什么?——“汪大娘曾经是用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从汪大娘那打开缺口。汪大娘说的每一句都有可能称为李家的罪证。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更大的难关?社会告密成风,阶级斗争的理论深入人心,而汪大娘自己本身也面临重重压力(年届古稀;“听街道的人说,去了不只一次”、“煞费苦心启发的人”)。
奇就奇在她遇事“只顾别人,不顾自己”,不管世道沧桑如何改变,也不管外界的诱惑和压力,她都始终坚信心中的“常理”——做人要善良,而且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正直。坦荡无私,坚守自己的良知(作为一位劳动人民,如果她检举揭发,也许还会获得若干好处,但是在利益面前汪大娘秉承自己的良知和正直的人格,做她自己,这是极其难
能可贵的)——这个难关既是对李家生死前途的考验,也是对汪大娘人格的考验。
汪大娘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劳动妇女,却在人心堕落的时代,显示了她金子般的灵魂。可联系杨绛的《老王》,在文革中,知识分子之间、兄弟姐妹夫妻甚至父母子女之间相互告密,而老王仍在文革中给予杨绛夫妇无微不至的关怀。
④最后是年高辞谢。请某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如何“希奇”?可见她怎样的性格? 奇就奇在一个普通的佣人汪大娘的离去却成为主子全家乃至全院人的一桩大事,让全院所有的人都恋恋不舍。这里是如何来塑造汪大娘的形象的?
如果说前面对于汪大娘的描写是直接、正面的,那么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就换了个角度——侧面描写,来展现看出汪大娘的人格魅力。
明确:大家对她的恋恋不舍,也是她人格魅力的最好证明。再深入一步,作者表现汪大娘的不同寻常,受人尊敬,其实更想要表达的还有自己的思想,那就是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尊敬,关键自己首先要是一个非常自尊的人,就要像汪大娘一样,虽是帮佣却从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低人一等的佣人,把该做的事一定做好,该管的事一定管到底。凡事都依据心中的“常理”,做出判断,拒绝一切诱惑和压力,坚定不移,自始至终。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具有善良人性的人。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种非常美好的雇主和雇工的关系,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前文中还有哪里也运用侧面描写来展现汪大娘的品质的?第4段。
小结:汪大娘的所谓“常理”,就是当家过日子应该节约是“常理”,要想受人尊敬首先得自尊是“常理”,做人要善良是“常理”,待人要宽厚是“常理”,凡事要多顾别人少顾自己是“常理”。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正是汪大娘这一切质朴无华的“常理”,恰恰是我们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恪守的人生至理。
一、文本探究
1.问题:作者在第八小节中为何要说“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认为“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请联系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加以考虑。
全班讨论
明确:黍离、麦秀之意:哀伤国家昔盛今衰(亡国之痛)。
作者和汪大娘的两者的身份有不同之处。张被称为“布衣学者”,布衣是指他的身份,也是小老百姓,而学者则是说他还是个文人。普通百姓可以无知无感地生活,不评国事,不感盛衰,但文人却是敏感而多情的。在文人眼中,作为一名旗人,联想起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故宫,自然会不免心生唏嘘感慨。张老借了这个淒美的意念去点破读书人伤春悲秋的怀抱,反而不如汪大娘心灵平静。
联系前文第3段,汪大娘作为旗人,在清政府倒台后,“成为用人,并且依世俗之例,呼家主人夫妇为老爷、太太,子为少爷„„不能不感慨系之了。”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汪大娘是否如文中所说,将这件事看做事“大事”?没有,在她心中主持食政、背病名和文革调查事件才是大事。她对待这样的变迁,作为京城满族人,必然清楚,但是却有着一种“温和”的态度,也就是第一段里说到的“王谢气”。
经过了十年浩劫的知识分子,谁都会沉痛体会到识字是苦难浩劫的祸根,同时却又加倍尊重知识的尊严,珍惜语文的功能,宝爱文化的价值。
2、如何理解“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全班齐读第9段最后,学生讨论
明确:我们知道,在文革时期很多告密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本身很有文化的人,如前面提及的杨沫一家,还有冯友兰和舒芜等人。作者发出这样的疑问,那么,文革中他的遭
际又是怎样的呢?
资料链接:张中行文革经历
文革在干校“改造”期间,张中行曾因水桶掉到水井中遭受批斗;在院内看星星而被人检举,认为他想变天,某战友还说出“想变天还有更深的思想根源,就是思想陈腐,还相信天人感应 ”等无稽之言;偷偷抄写唐诗宋词,又被认为轻视红宝书、无意改造自己、罪大恶极等等。
从汪大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劳动人民他们身上所凝聚的坦荡无私、质朴待人的行事风格和高尚的品质。她没有在当时文革社会背景下形成恶习,没有颠倒黑白,坚守自己的良知。而作者张中行先生也是这样一位有良知有坚持的人,在七十多年的动荡经历中,张先生始终坚持一个做人的底线:“我一生不在背后窥人隐私,打小报告或告密,以求用别人的血换得平安或往上爬,就是在干校为奴也决不破例。” 张中行曾与杨沫有一段恋情,两人因思想不同而分手。杨沫在出版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中,以张中行为原型人物,塑造出了“不革命”的反面人物余永泽,遭到丑化的张中行却始终保持沉默。“文革”期间,他也因此受牵连。而当有人找到张中行,进行四堂会审,威吓、辱骂,让他揭露杨沫的“罪行”时,张中行却在揭发材料上写了赞扬杨沫的话:“她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并且有求其实现的魄力。”杨沫知道后大为惊讶,写了封感谢信给张中行。
——联系汪大娘,张中行作为杨沫曾经的爱人,后来又被“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张中行却说:“她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并且有求其实现的魄力。”汪大娘说:“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张中行真的一点都没有怨吗?“我一生自认为缺点很多,受些咒骂应该。但小说不是历史。如果我写小说,绝不会这样做。”汪大娘真的一点都不苦吗?且不说食政繁琐众口难调可能被指责,单是在打理上上下下的关系时也难免有磕磕碰碰。所以,作为被丑化的形象,作为曾经的用人,多少是有过怨有过苦的吧,但这二人,却都只有赞美之词。文革期间,在那样一个告密盛行的疯狂年代,夫妻反目,儿女成仇,朋友出卖,同事举报,这种背叛之事随处可见。为了个人私欲,即便是小事,也可以夸大扭曲;即便是没有,也可以无中生有。有过怨有过苦的张中行和汪大娘,他们反而对自己所遭受的委屈不置一词。他们真的是因为“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不识时务”,不知道揭发对自己大有好处吗?恰恰是因为他们太了解阶级斗争的残酷,太明白时务的可怕,太知道一言不慎的危险,他们的所做所言,是在清楚阶级斗争和时务基础上对他人的一种自觉维护。而这种自觉维护,正是张中行身上所体现的耿直和善良,汪大娘身上所体现的正气和憨气。没有被时代玷污的这种正气与憨气,是张中行一生所奉行、所推崇的品质。然而在那个时代里,这种正气与憨气是那么的微弱,在文人中的缺失显得尤为严重。著名的文字狱“胡风案”由舒芜告密而引发,冯友兰、林庚等一个个曾经让我们敬仰的名字也成为这一案件中落井下石揭发检举的帮凶。前面提到的杨沫和她的丈夫马建民,这对一二十年的革命夫妻,文革期间相互揭发互相伤害。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张中行见识了太多的告密,而告密的人中又相当一部分竟是本身很有文化的人。处于这样境遇中的张中行,于是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与其说这是一种疑问,不如说是一种反思。
为什么要写汪大娘这样一位人物这一问题在这里便又有了一种诠释:对读书人的反思。这种反思,蕴含在对汪大娘的赞美中。汪大娘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却能明白事理,保持正直与善良的品性,固守良知的底线;文革中的那些文人,为了换得平安或往上爬,泯灭良知,以污蔑他人牺牲他人为手段。“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通过《汪大娘》,作者也对读书明理进行了反思。
联想:杨绛笔下的老王是踩三轮的,他的可贵朴素正是很多读书人身上没有的。
知识分子的那种人道主义情怀——同杨绛《老王》,对美好人性的讴歌,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赞美(只顾别人,不顾自己)。
师提出疑问:张中行说这一句话是对我们通常不经过思考都认为正确的一句话提出了质疑,可是否意味着我们以后都不读书了?
明确:作者并不是想说书读得越多越不明理,不是那种极端的绝圣弃智。本文写的汪大娘她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却如此善良正直,坚守本心。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就是在时下,人们除了读书,还要更好提高自身的修养,象汪大娘一样。而且是希望咱们社会的所有人都象汪大娘那样(填空)。
做一个正直、善良、质朴、明理的人,而不是书读的越多越糊涂!刚才提到很多读书人不如汪大娘。这里面有一个对比关系。那我们是否可以将读书人划到一个阵营,把汪大娘那样不读书的人划到一个阵营。一边是读书的,一边是不读书的。
(这一点拨很重要,如点拨不好很容易能把学生拉入读书无用的错误引导中。)
师:作者更多的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是希望大家象汪大娘那样明理、正直、质朴、善良!
张中行先生思考的这个问题并不仅限于文革这个特殊时期,“告密”这样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常态。明朝就有诗人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从古至今,文字冤狱、文人相轻的事件并不少见。文学修养和道德人品并不能成正比,作者在这里是在呼吁世人学作文同时也要学学做人吧。
小结:诚如学者孙郁在《张中行别传》中评述那样:“作者的笔墨看似平淡无奇,全写的小人物小事情,朴实的语言,平淡的细节,揭示的却是人生的大道理。”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也应该像汪大娘和张中行那样以正直善良的品质坚守人世间的道德和良知,像张老先生那样思索人性并拿起手中的笔来抒写这天地间浩然的正气。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如今“读书明理”的目的之一吧。
板书设计:
汪大娘:“行事”“希奇”——“常理”——“正气”、“憨气”、“温和”
事——情——思
张中行感念(感唱与怀念)反思
第三篇:“快板大娘”的快板人生
“快板大娘”的快板人生
——记大桥镇老年大学学员于秀萍
一、于秀萍基本情况
大桥镇张山村村民、镇老年大学学员于秀萍利用自己的快板“绝活”,服务群众,义务宣传党的政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快板大娘”。身为大桥镇老年大学义务宣传队队长的她,经常带领老年大学的姐妹们利用快板、三句半、小品等多种形式,深入学校、企业、村庄和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受群众们的喜爱。除了参加村里和镇上的文艺演出,于秀萍还利用春、秋、冬闲时间带领镇老年大学的学员义务下乡宣传。义务下乡宣传队有32名成员,多次被邀请参加县里的演出,获得了多项荣誉。
二、具体做法 在东阿、在大桥活跃着一批文化能人,像于秀萍这个“快板大娘”,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编起顺口溜、敲起快板来却是一套一套的。于秀萍说的快板内容全是关于计划生育、乡村文明、历史文化、家乡环境、文明待人、尊老爱幼等老百姓的生活内容的话题。创作写快板,既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还必须让人愿意听、好记。于秀萍煞费苦心,街上、广场上,常有乡村文明、计划生育、科技致富等宣传活动,从活动上得来的宣传单和在老年大学学习的知识就成了她编写快板的素材。此外,她也喜欢关注
时事新闻,天天看电视、看新闻。她还把“中国梦”、“神十飞天”等热点话题写成了快板,给大家表演。
2008年9月,于秀萍在老年大学创作、表演了第一个快板段子《老年大学办的好》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此后于秀萍把说快板当成了事业一发不可收,连续创作了《喜迎共产党诞辰党89周年》、《夸夸咱们的大桥镇》、《河边救姑娘》、《我承诺、我清廉》等近60多个新快板,每个快板说人、说事、说政策,有理有据,朗朗上口,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和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她编写的《计划生育好》、《河边救姑娘》、《婆媳之间》等脍炙人口的快板,在众多群众粉丝中广泛流传。如今于秀平已经编写了80多个各种各样题材的段子,如《生男生女都一样》、《三十二个头》等快板还登上了市、县文艺大赛的舞台,赢得了满堂的喝彩声。
逐渐地,于秀萍的足迹开始向外延伸。5年间,奔波了25个市、县、乡镇、行政村,聊城市休闲周、农民艺术展演、东阿县艾滋病宣传日,大桥镇的各种文艺演出、集市、街头、田间地头无处不是她的舞台。
第四篇:“八一”红大娘慰问方案
维明街道办事处红大娘服务队
“八一”慰问活动实施方案
2012年,为继续发扬维明街道办事红大娘服务队处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巩固我办“双拥模范”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区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主动了解和帮助解决部队建设中的实际需求,真心实意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激发军民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丰富双拥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推动街道双拥工作上新台阶。结合本街道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拟将慰问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突出特色、求真务实、全面提高”的双拥工作新方针,通过宣传教育、走访慰问等形势,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弘扬双拥工作光荣传统,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实现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共同发展,为新时期新型军民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二、慰问对象和活动主题
本次慰问驻军单位是38军防空旅,主题是军民一家亲、共谱鱼水情。
三、活动内容
1、桥西区政府领导讲话,为子弟兵送上慰问
2、部队领导讲话
3、文艺节目表演
4、法律常识宣传:律师高国强《河北同骥律师事务所》
5、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维明街道办事处计生科长党振平
6、中医保健按摩:狄毅军《普迪尔养生会所》
7、医疗检查:白会峰中山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
8、心理咨询:维明街道办事处心理资询师刘文敬
9、家庭婚姻咨询:自强路社区居委会家庭婚姻咨询师刘飘萍
10、缝补衣服:泰华街社区
11、科普宣传:泰华街社区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2012年红大娘服务队“八一”慰问活动时间拟定于7月6日下午3:00,地点为38军防空旅。
五、新闻媒体
由办事处宣传委员具体负责与省、市新闻媒体联系,重点报道区领导、办事处领导慰问活动情况。中央七套军事频道进行现场纪实拍摄。
六、活动保障
本次活动具体事项由维明街道办事处承办,38军防空旅进行协助,具体慰问内容由泰华街社区准备。
七、活动要求
1、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各项活动,大力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扬红大娘爱军拥军优良传统,努力打造我办事处的亮点工作。
2、突出活动内涵和主题,要充分发挥重大纪念活动思想教育宣传作用,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
3、参加人员务必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认真准备活动内容,要拿出高质量、高标准的慰问内容,给部队官兵送去一片爱心。
附:红大娘服务队慰问活动目录表
红大娘服务队慰问活动议程
一、桥西区政府领导讲话,为子弟兵送上慰问
二、部队领导讲话
三、文艺节目表演
1、歌伴舞:《卓玛》表演者:刘泽卿等
2、独唱:《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
表演者:王熹
3、藏族舞蹈:《高原蓝》表演者:卞振博等
4、四重唱:《阳光路上》、《花儿与少年》表演者:王群生、武琴、苗芹、等
5、河北梆子:板胡王建华二胡陈
1.样板戏《龙江颂》选段《担重任乘东风急回村上》○
表演者刘建春
2.《杜十娘》选段《杜薇逃出烟花院》表演者刘玉○
平、郝荣菊
3.《蝴蝶杯》选段《忽听得焦楼上响起更点》刘玉○
平
4.《大登殿》选段《金牌调来银牌宣》表演者:刘○
建春
6、独唱:《妻子》演唱者:李彩英
7、新疆舞蹈:《西域风情》表演者:卞振博等
四、法律常识宣传:律师高国强《河北同骥律师事务所》
五、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维明街道办事处计生科长党振平
六、中医保健按摩:狄毅军《普迪尔养生会所》
七、医疗检查:中山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白会峰
八、心理咨询:维明街道办事处心理资询师--刘文敬
九、家庭婚姻咨询:自强路社区家庭婚姻咨询师--刘飘萍
十、缝补衣服:泰华街社区
十一、科普宣传:泰华街社区
节目主持人:王熹
第五篇:大娘水饺市场营销分析
大娘水饺市场营销分析
一、大娘水饺简介
江苏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4月,总部驻地江苏常州。公司是以传统的水饺为主打产品,融合西式快餐理念,致力于价格平民化、品质标准化、管理现代化、品牌国际化的中国快餐连锁十大著名品牌企业。形成了适合自身快速发展的管理体系和“六大定位”(品种定位、名称定位、价格定位、选址定位、环境定位、服务定位)的理论体系。公司被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等部门评定为中国快餐10强企业。
二、目标市场的确定
1、常州目前快餐餐饮消费者人群主要为城市白领,学生...大娘水饺的食品以传统的水饺为主打产品,主要为了营造一种中国特色的快餐店,让广大中国消费者及外国的一些消费者更好的品尝到中国传统饮食。
2、大娘水饺不仅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而且在各种节假日还能营造一种过节的气氛,所以目标市场为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制定合适的产品策略
大娘水饺以传统的水饺为主打产品,在西式快餐经多年的沉淀和发展之后,品牌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进入中国后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