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新晃黄牛肉产业发展概况
三、新晃黄牛肉出口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四、新晃牛肉出口营销策略设计
(一)新晃黄牛肉出口的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二)产品策略
(三)价格策略
(四)渠道策略
(五)促销策略
结论
四、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9.25—10.14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入论文初步研究阶段
10.15—10.31 撰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11.1—1.10 撰写初稿
4.25—5.15 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5.16—6.8 再次修改,定稿,答辩,并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并装袋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崔新建.国际市场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林祥金.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促进牛肉产业健康发展[J]. 农业养殖技术,20xx,(14)
[3]董玲. 我国牛肉生产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xx
[4]潘志强,曹玉书. 我国牛肉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 华商,20xx,(2):1-2
[5]张梅,我国牛肉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D].江南大学,20xx
[6]李宁. 陕西秦川牛出口策略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20xx
[7]张向前,徐幸莲. 转变思想,走发展高档牛肉产业之路[J].黄牛杂志,20xx,(06):56-58
[8]乔娟. 中国牛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
[9]翟印礼,孔媛. 以科技为支撑提升我国牛肉产品国际竞争力[J]. 沈阳农业科学报,20xx,(9):35-39
[10]李建平,罗其友. 我国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xx(01)
[11]胡定寰. 影响我国牛肉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各因素研究[J]. ,20xx,(4):38-43
[12]刘玉满. 我国牛肉业的发展与制约因素[J]. 中国农业经济,20xx,(9):67-69
[13]李新桥. 促进我国牛肉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J]. 中国畜牧杂志,20xx,(22)
[14]王爱国.浅谈畜牧业产业化的若干经营模式[J].甘肃畜牧兽医,20xx,(03)
[15]潘庆杰.畜牧业产业化及其可持续发展[J].,20xx,(03)
[16]王明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J].农业经济导刊,20xx,(02)
[17]吕品,我国牛肉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院,20xx
经济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 渠道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1. 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2. 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3. 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 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 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 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 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 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 方法 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1日~3月6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 陈乃醒:“ 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评论》,20xx年第10期。
2. 鲁桐主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年版。
3. 邹刚,黄祖辉,周连喜:“中小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与演进~以浙江省为例的若干分析”,《财贸经济》,20xx年第6期。
4. 李时民:《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年版。
5. 徐剑明:《 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版。
6. 尹柳营主编:《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7. 顾列铭:“中国如何拥有国际市场定价权”,《中国外资》,20xx年第2期。
8. 任建雄、吴兵:“中小企业国际化动因及其国际化战略选择”,《企业天地》,20xx年第5期。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研究范围:
侧重于犯罪学领域,涉及部分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知识。论文题目:
家庭暴力与女性犯罪问题调查分析
论题缘起:
在法院工作期间接触到的女性犯罪案子;
受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与《女子监狱》的触动。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检索和调查分析的方法说明中国现阶段的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现象及其成因;
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多角度阐述;
采用纯客观描述的方法得出合乎理性的结论。论题突破点(本文的难点之所在):
不单纯地讨论家庭暴力或者女性犯罪,而是把两者相结合; 面对家庭暴力,探讨女性自身如何避免以恶治恶? 解释女性为什么会成为家庭暴力的施害者?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认真的调查与严谨的分析,对中国社会的家庭暴力现状进行曝光,给予国人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警醒;
运用实证之方法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以了解特定社会形势和家/ 6
庭环境下家庭成员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把握当代中国女性犯罪的现状及其新的走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因
家庭暴力而引发的女性犯罪进行理论分析,力求探讨如何控制女性犯
罪的社会策略以及中国女性自身如何避免犯罪;
进一步探讨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以逐步根除错误的思想观念与
解除女性的精神痛苦,达到改造罪犯的目的;
加大妇女权益的保障力度,完善女性犯罪的司法救济手段与相关
部门的干预机制,强化中国反家庭暴力体系。
论题国内外研究趋势:
国际方面,1895年犯罪学鼻祖龙勃罗梭深入到关押女犯的监狱
进行观察,并在《犯罪人论》中对女性犯罪进行了最早的人类学分析。认为女性犯罪率低的原因与其“生理上发育不健全、女性的天性、身
体与性格特点”相关。之后众多学者从社会性、生理性等不同角度对
女性犯罪进行了研究,对龙勃罗梭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与发展。在此阶
段,犯罪学的相关著作中也出现了女性犯罪的专章讨论,新兴的专门
研究女性犯罪的大军已经出现,现代生物派、现代社会学派、女权主
义学派等研究流派相继产生。而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是随着对女性权利的不断重视与呼吁出现的,尤其是以女性解放为中心的第二次妇女运
动浪潮在西方得到蓬勃发展,妇女权益日益完善,国际的反家庭暴力
体系也逐步趋于成熟。除此之外,相关国际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条约
对妇女权益进行保护,国际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
国内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国过去女性犯罪的比例较小,一直没
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在上世纪也有陆陆续续的学者在进行统计和
分析,八十年代还出现了《女性犯罪学》的专著,但其研究多借鉴国
外的研究理论,过于抽象。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古已有之,却很少暴露
在阳光下,直到1995年世妇会之后,家庭暴力问题才得到普遍的关
注。但是反家庭暴力立法却始终未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全国妇
联等组织对于妇女权益加大了保护力度,《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法规相继问世。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近年也把“女性犯罪与家庭暴
力”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
论文结构:
序言——为什么写;目录——怎么写;前言——主要论述国内外
研究现状;主体——写什么?
第一章探讨家庭暴力的相关内容,着重于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及其
特点进行解析。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或可
能造成身体、精神、财产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暴力或以暴
力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认为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包括身体暴力、精
神暴力、性暴力及经济控制;阐述家庭暴力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梭具有的特点;分析所谓的“冷暴力”现象,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家庭暴力、暴力是否应纳入酷刑范围、暴力的界定是否应有强制性以及界定标准
如何等问题。
第二章主要是对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对家庭暴力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剖析,尤其
是阐述所谓的“第三者”、“第四者”现象对引发家庭暴力的影响;在讨论家庭暴力后果的时候引出本文要探讨的另一个主题——女性犯
罪。
第三章对中国女性犯罪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论述女性由于家庭暴
力而导致犯罪的问题。它既包括由于女性实施家庭暴力而导致犯罪的情况,也包括女性由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成为犯罪实施者的情况,即所
说的“恶逆变”。进而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理学等方面分
析这两种情况下女性实施家庭暴力或者“恶逆变”的深层次原因,阐
述透过社会化历程逐渐增强的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性别刻板印象、家
庭规范的实际削弱、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情绪、整体需求结构的变化等
因素对女性内化的个性及其外化的行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以上两个章节有待于对调查到的准确数据和接触到的真实个案
进行分析,因此在开题报告中无法进行详尽的展开。
第四章家庭暴力下的女性犯罪预防与矫治是本文研究的归宿之
所在。遏制犯罪一在预防,二在矫治。本文认为:(1)女性要学会如
何辨识暴力的征兆,即对此现象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应在暴力发
生时寻求社会救助或者司法救济,防止暴力的逐步升级。(2)借鉴西
方国家和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经验,中国应着手进行反家
庭暴力立法,强化反家庭暴力体系,着重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并有
针对性的改革现有民事、刑事法律制度,可以考虑部分引进国外的民
事保护令和司法别居制度,但具体操作时,要从严把握,以及时救助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保护其合法权益。(3)女性避免家庭暴力进而避
免犯罪应作出自身的努力,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克服性格上、生理上的弱点。(4)完善监狱的现有教育改造机制,把监狱改造和社会救助结合起来。监狱应针对女性的特点和女性犯罪的具体情况,注重从情感上、心理上改造女性罪犯,使之身心得到治愈。女犯出狱后,社会应给予相应的救助。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除了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外,还需要完善整个社会的救助体系以及国际间的共同努力。
结束语
拟参考书目:
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1994年)
佟新,《女性违法犯罪解析》(重庆出版社,1996年)
辛彤,《女性犯罪透析》(北京金城出版社,1993年)
刘向东,《女性犯罪研究》(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康树华、刘灿璞、赵可,《女性犯罪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犯罪人论》,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俄)阿·伊·道尔戈娃,《犯罪学》,赵可等译(群众出版社,2001年)
(加)丽贝卡〃J〃库克,《妇女的人权——国家和国际的视角》,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蔡菁,《避免家庭暴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
周伟文,《沉默的女性:性别透镜中的家庭暴力》(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美)Janice E.Rench,《避免家庭暴力:如何认识与预防》,梅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荣维毅、黄列,《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国际视角与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司法院八十九年家庭暴力防治法研究会合辑》,中华民国九十年十月司法院编印
徐光国,《社会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八十五年)…………
参考硕博论文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张丽著
《家庭暴力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范清勇著
《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硕士论文),吴满峰著
《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景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博士论文),杨慧芳著
参考其它论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