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公民相关知识
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公民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
①国家的产生、国家与阶级的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的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的本质: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国家性质的定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广泛性: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B.真实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②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③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A.对立:民主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B.统一: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①服务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②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③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④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民主。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宪法规定: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代表的权利是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C.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公民必须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①政治义务的含义: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A.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B.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C.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D.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表明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这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内容)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②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把他们结合起来。
②怎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B.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与法制。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心中国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①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参与选举,民主监督,管理,决策,社团活动等。
②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养成读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参加共青团活动等。
③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意义:有利于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二篇:公民文明知识
公民文明知识【1-9】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二)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三)宾团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四)石河子精神
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团结奉献争创一流
(五)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内容
1、“三个代表”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家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名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维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7、常见名词内涵
“三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四自”:自重、自信、自警、自励;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简称“四有”公民;
“四尊重”:遵化总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个高度认同”: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
“四个意识和一种精神”: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五个互相”:指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混响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三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
8、“五好家庭”内容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好;努力生产、工作、学习、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好。
9、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间
2008年8月8日——8月24日
10、迎奥运主题活动内容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11、重要活动月内容
三月:自治区“公民道德建设月”和兵团“三德”教育月
四月:自治区“爱国卫生月”、自治区“先发、法律宣传教育月”;
五月: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
六月:“石河子精神”宣传月;
七月:自治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
九月:中央文明委确定9月20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12、石河子市民“八不准”
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垃圾、不准损坏公物、不准乱写乱画、不准说粗话脏话、不准在公共场所吸烟。
13、基本礼貌用语
您好、请、歇息、对不起、再见。
14、一日生活三文明内容
在社会做文明公民、在单位做文明职工、在家庭作文明成员。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救困助人为乐勤劳节俭
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准则
平等团结有爱互助
第三篇:公民思想道德知识
第五部分公民思想道德基本知识
1、哪年几月几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答:2001年9月20日。
2、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答:9月20日。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4、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答:为人民服务。
5、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答:集体主义。
6、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7、公民道德建设着力点是什么?
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8、什么是社会公德?
答: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0、社会公德的实施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和实践相结合。
11、什么是职业道德?
答: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 1
系。
1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3、什么是家庭美德?
答: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14、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5、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广大公民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6、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
17、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是什么?
答:(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适应;(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套。
18、公民道德建设要运用哪些手段?
答: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19、公民道德建设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哪些关系?
答: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
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20、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21、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2、公民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自我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
23、公民道德教育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答: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
24、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有哪些?
答:(1)教育阵地;(2)文化娱乐阵地;(3)宣传阵地:(4)社会舆论阵地。
25、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是以什么作为传播和交流的工具? 答:计算机互联网。
26、网络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答:充分发挥网络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27、进行道德教育宣传时,要处理好哪三个关系?
答: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广泛性与先进性的关系。
28、公民道德五类实践活动指的是什么?
答: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学习先进典型活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庆祝纪念活动,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
29、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要提倡开展哪些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的活动?
答: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
30、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抓好哪“三个重要环节”?
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1、家庭教育的主题是什么?
答: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32、我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答: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33、党员干部应该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答:模范带头作用。
34、党政领导干部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一心为公,勤政廉洁;发扬民主,办事公正;坚持真理,严格执行政策;坚持原则,团结同志,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35、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根本精神是什么?
答:为人民服务
36、优良的传统道德是什么?
答: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7、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坚持什么宗旨?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8、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发扬什么精神?
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第四篇:高中政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重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制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
第一: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第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
第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制度和物质保障,人民能够自主管理国家事务。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第五篇: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整合
一、文化影响一线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个人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文化与文化: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文化发展一线
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5)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6)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教育、人口迁徙。(7)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8)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③有利于增进各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2.文化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
(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3)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应把握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5)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内容、形式。
(3)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5)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6)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线
1.中华文化
(1)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共创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弘扬原因:
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弘扬途径:
①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四、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国家一线
1.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2.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5.根本途径: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汲取各民族长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7.主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
8.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9.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10.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公民一线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2.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4.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3
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加入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1.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2.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4.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又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8)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10)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5.文化生活“有什么意义”,一般答案内容有:
(1)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4)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5)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6)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7)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8)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9)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10)能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