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归纳

时间:2019-05-13 03:0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归纳》。

第一篇: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归纳

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I唯物论

1、规律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意识的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II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3.真理原理及方法论

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4.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III辩证法

联系观

1、联系的性质

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多样性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局部

(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推动整体发展。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特点

(3)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都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克服困难,接受考验。

4.质变与量变关系

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①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矛盾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2.矛盾普遍性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通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离不开普遍性

特殊性和普遍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主次矛盾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关键、重点、中心、首要、第一)

7.矛盾主次方面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利弊、好坏、主流、性质)

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树立创新意识: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发扬辩证法革命精神,批判性思维

(3)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真理

(4)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

2.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社会作用: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IV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现金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社会意识知道时间,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是,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4.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关系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共吸纳,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社会必须尽可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②价值的实现方式: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重视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积极创造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个人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二篇: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哲学部分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李瑜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1.哲学

⑴ 哲学的含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自然界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⑴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理由: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第二,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⑵ 指导意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⑶ 具体要求: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相处。

3.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⑴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⑵ 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⑶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4.物质

⑴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⑵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⑶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5.意识

⑴ 含义: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⑵ 宗教: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⑶ 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① 客观原因:最根本的是_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制约。② 主观原因:第一。立场不同;第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第三。知识构成不同。

⑷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①原理内容: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方法论意义: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意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6.一切从实际出发

⑴含义: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

⑵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 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7.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①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1.联系

⑴ 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⑵ 联系具有普遍性的表现

⑶ 联系具有客观性: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否定事物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⑷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①原理内容:区别:第一,二者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联系:第一,整体与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第三,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方法论意义: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运动 ⑴含义;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不可分的。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⑶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发展

⑴含义:就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⑵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⑶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⑷发展的原理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①原理内容: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②方法论意义: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其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再次,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规律

⑴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⑵规律和规则有区别 ⑶规律客观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⑷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5.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二者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是统一的。

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矛盾

⑴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⑵矛盾的两种属性:“对立”指矛盾

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统一”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是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⑶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①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首先,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⑴哲学依据:矛盾特殊性 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必要性;①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它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方法。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⑴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⑵方法论意义: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⑴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它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⑵方法论意义: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问题。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⑴原理内容:在事物内容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⑵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⑴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⑵方法论意义: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注意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也不是一点论)

7.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掌握矛盾的分析方法,就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分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事物的发展原因: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⑴内因: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外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⑵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①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②方法论意义:把内因和外因正确结合起来。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2.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⑴量变: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质变: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①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质

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不断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向前发展的。②方法论意义:第一,坚持适度的原则。第二,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第三,要重视量的积累。(运用此知识点简要分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包含的哲理)

3.事物发展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⑴为什么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⑵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①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理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②方法论意义: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有准备直曲折的路。第一,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二,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

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人的主观能动性

⑴含义: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这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⑵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的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⑶之所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因:第一,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第二,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第三,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失败,这就需要坚强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⑷如何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②主观能动性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注意现象不等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也不等于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认识的根本任务: ⑴是什么: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⑵为什么: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的本质和规律。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⑶怎样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第一,占有十分丰富且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4.要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不断向前推移

5.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合理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创造性思维要求: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

⑴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⑵关系: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价值观

⑴含义:是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⑵性质: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⑷正确价值观含义: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

3.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⑴集体主义主要内容: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⑵之所以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价值取向:第一,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第三,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⑶在新的历史条件如何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①总的要求:心中有国家,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②具体要求:首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其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再次,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重要调节作用: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第二,社会主义市场解决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统一性: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对立性: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第三篇: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单元知识结构图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哲学生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篇:2013年高中政治教材修改《生活与哲学》部分

2013年高中政治教材修改《生活与哲学》部分

1、P23:内容修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P31:小标题“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改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P36:删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说法。

4、P38:“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改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改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5、P40:“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改为“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增加一句“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P76:删除“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一段。

7、P105:“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改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第五篇:高中政治_必修四_哲学生活_知识要点

高中新课标政治必修第4模块知识要点

《生活与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的任务是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认识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知识的内容: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阀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

方面的不阿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五)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首先体现在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六)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首先,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再次,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基本含义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造福于人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什么是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但它的反映形武是圭挪艮的,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人类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思想甚

至荒诞无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

一,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韵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3.追求真理必须与时俱进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4)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3)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第一,整体和部分的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第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第二,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

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科学安排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二)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3.量变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质变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三)矛盾的观点 1.矛盾的含义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3.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第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第二,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第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

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8.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善于创新。

(3)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3)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个性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下载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归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归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智慧与哲学精神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中,......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矛盾观部分重点介绍(定稿)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唯物论(辨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辨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辨证否定认识论——实践:认识社会历史......

    高中政治哲学 联系与发展部分总结(样例5)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A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B任何事物都与......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原理(5篇)

    政治哲学生活原理 一、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W:自然界是客观的 M: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W: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

    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点(全文5篇)

    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练习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太原......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生活部分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生活部分知识总结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