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练习题哲学部分[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7:5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练习题哲学部分[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练习题哲学部分[范文模版]》。

第一篇:政治练习题哲学部分[范文模版]

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所谓方法论是指()

A.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

B.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原则和关键方法

C.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2.“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15.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一大批哲学家。对这些哲学家的作用,我们应这样认识()

A.他们都是真理的发现者B.他们都是谬误的发现者

C.他们的思想都正确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

D.他们的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1.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上述论断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C.哲学高于一切具体科学D.哲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 解析:题中观点体现了哲学对个人成长的作用。A不体现。BC观点错误。故选D。答案:D

4.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 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解析:材料中两种观点都是对何为世界本原的探讨,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正确选择C。

答案:C

7.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B.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C.水是万物的本原D.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D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观点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正确选择B。

9.(2012年广东模拟)2011年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

①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②是国家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③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④是“科学之科学”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解析:科学发展观属于真正的哲学,而真正的哲学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①③正确;②④观点错误,故应选A项。

答案:A

11.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这说明哲学是()

A.智慧之学B.科学的世界观

C.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学说D.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哲学未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许是错误的世界观,如唯心主义哲学;C项观点明显错误;哲学是可以掌握和运用的;D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

14.(广州市2012阶段考试)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②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善于正确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成不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③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全部智慧的源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钱学森要求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15..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应该是()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而不能陷入教条主义,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

答案:A

17.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A

22.材料一: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材料二: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哲学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简要辨析上述观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本题第一问主要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第二问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危害,学生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教材基础知识,来组织答案。

答案:(1)材料一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科学的。材料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①各种宗教思想都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这些思想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很大危害,我们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自觉抵制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影响。

3、《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这一论断是说()

A.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哲学是所有人类知识的总结和概括D.哲学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所有的问题

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红灯停,绿灯行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7、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9、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B、望梅止渴C、画饼充饥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1、逃避、无为的心态更容易被那些缺乏波折教育的年轻人所接受。对此有关社会学家建议年轻人应该多学习些哲学知识,因为哲学的本义是

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科学发现

14、看相算命属于()的观点

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管子》的作者说:“水者,何也?外物之本也,诸生之宗室也。”据此回答19—20题:

17、二者共同探讨的哲学问题是()

A.世界本原问题B.水是否是物质C.人源于水D.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

18、上述材料中两人的观点都有不足之处,那就是()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B.没有辩证地看待世

C.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D.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人是一部机器,所以人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照相式活动。”回答26—27题。

26、持上述观点的哲学派别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

27、该哲学派别的缺陷是()

①缺少辩证法思想 ②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③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④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1、“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第二篇:政治哲学生活练习题

政治(第14周周练)(2017.5.15—5.2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具有一致性 ②没有公平的效率只会导致平均主义与普遍贫穷 ③效率的提高要以公平作为物质基础 ④社会公平应建立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在开放型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3.近年来,滴滴、Uber等公司掀起了分享经济风潮。2016年春运期间,滴滴跨城顺风覆盖了31个省区市的332个城市,累计有190万人拼车合乘出行。这说明发展分享经济能 ①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经济效益提高②实现碎片化供给与多样化需求匹配

③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④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居民生活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近年来,中国与芬兰不断深化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腾讯以86亿美元价格收购芬兰手游公司Supercell的84.3%股权;湖北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在芬兰设立分公司,投资10亿欧元生产生物燃料。中芬加强高新技术合作能够

①提高中芬两国创新能力,共同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发挥中芬两个国家各自的经济优势,实现互惠共赢 ③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④加速两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代两国传统产业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自古以来,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艺术技艺的追求上,中国人都讲究和谐、圆满、对称、均衡的哲学。龙泉青釉瓷器造型千变万化,但器型都工巧端正自然,追求和谐、圆满、中和之美。可见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C.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投产,将改变传统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稀缺的困境,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希望。这体现了

①创新意识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立足于实践的人为事物联系更有意义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科技通过满足人类的需要体现其价值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思想。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①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②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源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理念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下列与“稳中求进”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时间去哪里?能否找到它。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 ①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③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 ④承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6年3月,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4:1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针对人工智能最终将取代人类、控制人类的担忧,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认为:“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

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获得了重大突破 ②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③人工智能是一种与人类思维相平行的认识主体 ④人工智能获得比赛胜利实质是人类实践水平提高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7年,韩国乐天集团决定为部署萨德系统提供土地,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不满,我们强烈敦促有关方停止相关部署进程,不要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从材料分析,乐天集团的的做法说明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错误的意识指导行动,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C.坚持尊重客观规律

D.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18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之前,认为天鹅只有白色品种,因为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上述材料说明 ①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判断才具有真理性

②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④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是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从1986年的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到河北省安新县考察时强调“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从哲学上看,促进新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是因为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③事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④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15.杜牧的《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句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①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充满偶然性和曲折性,要正视现实

②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胜败乃兵家常事,要善于谋略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抓住机遇

④胜和败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 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根据科学测定,辣椒有较高营养价值,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属于佼佼者。但辣椒不宜多吃,多吃会引起胃痛和痔疮。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吃辣椒和胃痛之间存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②吃辣椒会引起胃病体现了联系是有条件的 ③辣椒的价值是由其包含的营养物质决定的④辣椒的价值体现在其满足人的营养需求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目前中国的铁路技术装备已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国外铁路制造商的核心技术不可小觑,甚至在许多地方还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世界各国国情不同,要想取得铁路建设的主动,还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技术和装备。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材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铁路技术装备需要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充分发挥正确意识对铁路制造的指导作用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18.为研究抗疟新药,屠呦呦查古医籍、访老中医,从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抗疟单验方集》;在190次实验失败后,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启示我们

①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研究普遍性②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又要有创新意识 ③重视量的积累,多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④要坚定理想信念,秉承执着追求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你总是仰望别人的生活,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就像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纹理的树叶,你的生活别人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也未必适合你。材料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B.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盲目攀比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汲取别人经验才能进步

20.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安。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几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坚持了

A.抓主要矛盾的观点B.抓次要矛盾的观点 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D.否定一切的观点

21.《朗读者》第三期中,麦家给儿子的一封信被称为《朗读者》开播来最重磅的一枚催泪弹。《朗读者》现场,麦家更是几次哽咽,聆听者董卿也泪光闪烁,台下的“90后”、“00后”直接哭了。这封被网友称为“最美家书”的信,是一封小说家整整准备了18年的信、一封他悄悄塞进儿子远行行囊的信、一封麦家写给儿子,又是向自己的父亲“还债”的信„„ 这封信之所以感动众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麦家信中有无数父与子相同的感情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麦家信中透着天下父母的无私爱心 ③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人生关隘的通行证 ④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青春期的叛逆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22.国务院办公厅《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指出,引导实体零售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这说明:

①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矛盾对立面的“融合”,能使矛盾得到解决 ③观念创新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要善于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23.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接近4个小时,“指尖社交”让假期变成了手机上的忙碌,真正陪伴家人的时间明显偏少。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更便利,结果却使得人们更加孤独。这表明

①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④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各种各样障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乡愁”即是“愁乡”,“思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家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涵着深深的爱。幼儿时,爱是母亲轻轻摇动的睡篮;少年时,爱是父亲严厉的轻声呵责;长大后,爱是父母慈爱目光里的团圆饭……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①家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家的心理感受

②不同的家的味道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 ③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④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2016年,中国经济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实体经济下滑、金融市场起伏无常、新兴市 场波动是现实的三大风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好转,外部需求萎缩的状况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贬值幅度增加,以 及中国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低成本优势,将有利于出口,预计出口增速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回升。我国经济现期的阵痛是难免的,但未来的增长动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面对2016年 的中国经济,我们没必要悲观。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回答,为什么面对2016年的中国经济,我们没必要悲观。(8分)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京召开。这次“关键性会议”,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其中备受亿万群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对收入分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初次分配领域,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在再分配领域,着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如何重塑公平标杆,针对当前我国央企高管薪金过高的现象,日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审批,以矛盾最为突出的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为突破口,削减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至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年薪不能超过60万元。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领悟材料中我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智慧。(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提高扶贫实效。

(1)阅读材料一,谈谈中央扶贫措施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6分)材料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从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到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材料三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2)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习近平关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论述所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10分)

材料二在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中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30多年发展遇到的问题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必须贯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议强调“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将发展的重心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转移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意味着“十三五”则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并据此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新变化。(12分)

政治(14周周练)参考答案

1—5BCDCD

6—10 DBCAC

11—15BDDDD

16—20 DDCAA

21—24 ACAD 25.(16分)

(1)(每点2分,世界观方法论1分,结合材料1分;任答4点,8分)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看待中国经济,既要看到阻碍经济的不利条件,又要看到存在的有利条件。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国经济眼下虽处于在困难期,但增长动力也是明显的,所以未来一定会走出困难。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经济虽遇到一些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困难时可以克服的,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虽然经济发展存在困难,但也要看到利用好因素。⑤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眼前经济虽遇困难,但只要把握好经济矛盾大局,终究会走出困境。

⑥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看待2016年经济形势时应注意到困难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希望才是和好因素主流经济,没必要悲观。(2)(8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正确思想为指导(1分)。针对当前我国央企高管薪金过高的现象,国家制定改革《方案》,以指导央企及国有金融企业的薪金改革走向成功(1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用不同方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1分);

③整体与部分紧密联系,我们要立足整体,搞好局部(1分)。调整分配结构,有利于分配政 策的整体优化;(或量变引起质变原理、或用系统优化的方法)(1分)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重点(1分)。在缩小收入差距的过程中,过去重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现在调节过高收入,以削减央企和国有金融企业高管工资为突破口,带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1分)26.(14分)(1)(6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促发,实事求是(1分)。中央的扶贫目标是针对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现状提出的,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能动的改造世界(1分)。中央重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确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1分)。

③中央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二者的有机结合(1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提高扶贫实效(1分)。(2)(8分)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推动制度创新(1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1分)。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1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1分)。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1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1分)。

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1分)。优化区域开发,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1分)。27.(22分)(1)(10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分)。因此、国家治理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1分)。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分),“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1分)。③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1分)。深化中国改革,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1分)。④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分)。深化中国改革,要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以获得1+1+1>3的理想效果(1分)。(2)(1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五大理念是我党根据中国30多年的实际发展状况而提出的(1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分),“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是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1分)。②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2分)。面对中国过去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党对发展方式提出新的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1分),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1分)。

③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分),人的认识也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1分)。我们党针对发展重心、发展方式等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正是建立在30多年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新认识,也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分)。

第三篇:考研政治哲学部分2012总结范文

政治知识点归纳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目标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运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

2、发展的观点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3、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2)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9、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10、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3>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角度一: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也不会有飞跃和发展),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角度二: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原则。

角度三: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是,就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角度四: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研究事物的结构

1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就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避免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认识论部分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联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区别:含义、阶段、可靠程度不同。

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二者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

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四、价值观、人生观部分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价值观的含义、本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哲理内容: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方法论要求: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哲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含义(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哲理内容: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把握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意义:<1>要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利益二奋斗;<2>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走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四篇:高三政治哲学生活练习题

2014-2015学年 华山中学 高三政治周测卷 12月12日 考试范围:必修3 1-3单元 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

1.【山东省烟台市诊断性测试】古代没有照相机,古人的画像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经常会出现同一个人物往往有好几幅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①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②画像创作的灵感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④

2.【湖北省孝感市】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们生活中的小故事表达出某种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这告诉我们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并决定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要善于抓重点 ②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给人以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12·江苏卷]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4.【陕西省咸阳市模拟】下图漫画《寒冬: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看到静止的相对性,又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的选择因人而异 ③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更要分析必然联系 ④面对客观条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14·莱州期末)中国古代无数优美的诗篇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上述诗句能反映景随情迁的心境,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6.(2014·武汉质检)一个杯子装满水,就不能再盛更多的水了,想要装更多的水,唯有将杯子里的水倒空。空杯心态就是指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曾经的辉煌、失败都在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然后用崭新的自我去迎接崭新的未来。空杯心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心态决定着自我的发展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崭新的自我是对原来自我的彻底否定

D.只要善于创造条件,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7.(2014·汕头调研)下列选项与漫画《等待》含义相吻合的是()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决定作用 D.把握外部世界要做到心外无物、心向光明

8.(2014·中山质检)2013年8月5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寒旱所)对外公布的最新成果显示,在过去26~44年间,新疆冰川总面积减少11.8%,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243平方公里。专家预测,未来20~40年,天山北麓水系中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趋于消失。这说明()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实践决定于认识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9.(2014·杭州一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唯物论角度是因为()

A.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0.(2014·济南期末)“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11.(2014·泰安期末)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对语文分值增加、英语分值减少反响强烈,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①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主观映像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4·济南期末)某公司发明制造的姿势校正带,内置传感器可以监测到佩戴者的姿势是否正确,并通过振动提醒。它还能与智能手机连接,传输相关数据,让佩戴者时刻了解自己的姿势,真正改变生活方式。这种新技术的发明()

①改造了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②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推动实践发展

③说明了意识能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④推动了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相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14·福州一诊)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2014·莱芜期末)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4·洛阳一模)2013年,世界范围内的旱灾不断持续,科学家们都在竭力创新人工造雨的新模式。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9.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22.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①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的认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具有随意性

④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3.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世界看待中国的目光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谈论“中国责任论”: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表示希望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理性务实扮演好中国的国际角色的主张,体现的哲学思维是()①要尊重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④实践决定认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2013•安徽)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25.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在近几年福建省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提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政府还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实施土地流转要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土地流转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有人认为,搞好土地流转就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1 0分)

26.(2014·合肥调研)材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基层,注重实效,科学推进。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27.(2014·西城期末)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中国进入全面改革阶段的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一次拓展就是一种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认识飞跃,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内容论述党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高三政治周测卷 12月12日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答案】B 【解析】“诗句能反映景随情迁的心境”,意味着不同诗人对月亮反映不同,掺杂了作者不同的心境感受,B项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A项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属同意反复,不合题意。C、D两项与题意不符。6.【答案】B 【解析】选B。“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曾经的辉煌、失败都在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然后用崭新的自我去迎接崭新的未来”,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崭新的自我是对原来自我的辩证否定,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7.【答案】A 【解析】“等待,可能是策略,也可能是惰性,还有可能是无奈”,说明对“等待”的认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从实际出发,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是唯心主义观点。8.【答案】B 【解析】实践决定认识,不是决定于认识,③观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④不符合题意。①②观点符合题意。9.【答案】D 【解析】选D。题干强调唯物论角度,排除B、C,B是认识论,C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A错误,正确的意识其促进作用。故选D。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入选。“环境”决定“愁情”,A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B、D错误。11.【答案】A 【解析】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错误;④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强调意识的特点和本质,①③符合题意。12.【答案】A 【解析】这种新技术的发明对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①②符合题意。意识不能突破条件创造联系,③错误;理论与实践应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13.【答案】C 【解析】科学家研究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人们在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认识农业生产规律的新表现。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说明科学认识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也说明科学认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③④正确。认识是纯主观的活动,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①②观点错误。

14.【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认识论道理,A属于辩证法,排除;B属于唯物论,排除;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D错误。探月工程是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入选。15.C 16.【答案】C

【解析】中央对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正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说明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正确。正确的认识才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③正确,但材料不能体现。17.B 18.【答案】C 【解析】科学家们竭力创新人工造雨的新模式,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说明了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19.B 20.C 21.D 22.B 23.D 24.【答案】B

25.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影响整体。搞好土地流转推进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3分)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由多个部分构成。搞好土地流转只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取得成功一个部分。(3分)

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在搞好土地流转的同时,还要解决好农村改革的其他问题,才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4分)26【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和哲学的相关知识。做好本题要审准知识范围:

第五篇:政治哲学部分: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选校网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① 二者的内涵不同;② 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 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联系:① 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 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

选校网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 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 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①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做工作时要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同时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次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w.w.w.k.s.5.u.c.o.m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认识论原理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 人类

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区别:① 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 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 作用不同: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2)联系:①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5、认识总是发展的原理:P24

【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6、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P12

【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因为:① 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② 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 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

【原理内容】: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为它正

【方法论】:坚持集体主义。

反对: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抹杀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不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强求一致的价值要求;借口国家集体利益而忽视、否认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也经常发生不一致的情形,集体利益是全局、长远利益,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论】: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及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方法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要顾全大局。

反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关系原理P74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个人活动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即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社会条件和规律从事个人活动,使个人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进步的个人活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反对:割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个人活动的作用;忽视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反对: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过分地夸大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意志,把某个个人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3.人生价值两方面内容及其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通常称之为贡献。二是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通常称之为索取。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索取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前提和条件,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法论】既不能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第一位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统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方法论】;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东西来衡量,而主要地应以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5.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基本形式。我们衡量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又要重视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的贡献。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也存在对立的一面。

【方法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到他的物质贡献,又要注重他的精神贡献。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而且尤其要重视精神贡献的特殊意义。

6.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原理

【原理内容】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理想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自觉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航向。

反对:胸无大志,缺乏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7.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要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便对美好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8.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的原理

【原理内容】: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这是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脚踏实地,点滴积累,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应反对认为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从而不愿意艰苦奋斗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选校网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按ctrl 点击打开)

下载政治练习题哲学部分[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练习题哲学部分[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哲学导论 正义部分 读书笔记

    诺齐克把追求平等看成一个实际上和正义不协调的目标。平等通常被声称为一种权利,对权利的侵害往往被视为侵犯了正义。人们有获得财产的权利;在允许拥有财产的制度下,人们对自己......

    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哲学生活部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部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 1、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高二政治知识结构简图(哲学部分)[推荐阅读]

    高二政治知识结构简图(1)一、哲学概述: 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

    高考政治全国卷生活与哲学部分

    全国卷非选择题:哲学部分 1.(2017全国卷Ⅰ)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 2.(2017全国卷Ⅱ)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

    湖北2013高考文综政治哲学部分

    湖北2013文综政治哲学部分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

    2016哲学综合练习题

    哲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虽然此项技术要成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新突破还面临许多问题,但依然是2016年最值得......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生活部分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生活部分知识总结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

    高二政治哲学整理

    1、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