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时间:2019-05-12 00:4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第一篇: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术审美教育,不同于美术专业院校教育观念下的美术技术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画画。现代教育思想所强调的美术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造型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为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深受学生喜欢的美术审美教育课,其意义在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生兴趣,情感得到了陶冶,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提高了分辨美丑、明辨事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育方式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水平,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形式的多变,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认知的环境。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比如一年级下册《花地毯》一课,农村的学生家里一般没有铺地毯的习惯,于是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些颜色鲜艳的图案又美丽的地摊。引导学生预设,假如你的家,在地板上铺上漂亮的花地毯,是不是可以让你的家更加的美观,同时,你是不是就可以在地板上打滚,做游戏?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处在好动的年龄,想像着自己在地摊上打滚现在,做游戏,兴趣就被吸引过来了。鉴于美术具有激发学生学习趣味的重要性。美术教师便要认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多播放漂亮的花地毯,引导学生观察“小地毯“的图案,发现漂亮的图案,和鲜艳的颜色。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的实践中提高,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对美丑的分辨力,增强对美术美的感受力、理解力。这样让学生多接触真正的“美”,潜移默化中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1>农村美术教育不应该停留在那些内容过时的课本上,学习过程中,只靠美术课本是不够的,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抓紧时代的节奏,适当选看一些美术参考用书。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本精读是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关键,研读时应细细琢磨,搞清楚其中的概念。在研读的同时,结合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审美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审美理论水平,由“知其然”提高到“知其所以然”。

同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美和生活的美。大自然是无私的,它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人们。带学生去欣赏自然界中的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起到潜移默化

作用。比如说一年级下册中《走进大自然》一课,在上这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在操场上进行走进大自然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草、树、土、沙的特征和思考它们的用途,然后发现我们的科学家把这些资源拿来盖房子、造轮船、开公路、做衣服,我们的艺术家把这些资源做成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有沙雕、冰雕、泥塑、木刻„„最后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把各种材料重叠或向四周扩展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从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色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告诉学生如何欣赏,能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意识。

2>美术欣赏课以它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展示内在灵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经常让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们要选择符合儿童情感的儿童感兴趣的艺术品。最能刺激儿童欣赏欲的是一幅作品的色彩。比如四年级下册《改改画家的画》一课中,除了教材中的图片,我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神秘多彩的《星空》、燃烧的《呐喊》、明亮的《向日葵》等图片。我除了讲给学生色彩构图等知识,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感。这些作品学生会津津乐道,同时也对美术欣赏增加了兴趣。通过大量有美术欣赏活

动,扩大学生的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当然欣赏活动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3>在农村学校开办美术创作课。应试教育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记忆力成为考试优劣的关键,这样往往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需要创作课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通过某种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从而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这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中,我运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的形式,首先让学生看看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想想现在交通工具存在的不足,说说未来交通工具相对于现在的交通工具可以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在外形设计和色彩,功能上要怎么创新。最后,创作,画出你的想法。在课堂结束前,设计了作品展示评价的环节,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互评互议,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最有闪光和最具创造性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美术创作课,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开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农村美术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需要提高。我个人认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巧,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较高的审美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敬佩你,听从你的教学安排,工作才能开展起来。教师只有在专业上确实有水平,平时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崇拜你。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在反思,每一

堂课,每一篇教案,有哪些不足,今后应如何改进才能弥补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一节美术课除了与美术有关的知识外,往往还涉及到文学、历史、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仅靠学校里学过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也会长看看别的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素养,并熟练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层次,彻底改变美术课就是绘画课的落后模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结: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善。有人曾研究得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犯罪的可能是很小的,可见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等品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知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是通过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具备创造再现美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讲审美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既积极地影响着我们人类精神世界,且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能力。因此美术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接受美,如何认识美,如何享受美。同时让学生自觉的追求美、创造美。这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二篇:提高美术审美反思

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教学反思

美术鉴赏的前提是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美术鉴赏”即从哲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美术欣赏教学是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构思作品,如何运用视觉特征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但在目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着以下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欣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

2、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

3、以作品的社会影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

4、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

一、欣赏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的安排不合理

在我们使用的中学美术课本中,已大大增加了欣赏部分内容,抽象、具象美术作品及雕塑、建筑艺术作品都作了编排,但安排在每学期美术课程首尾部分的美术欣赏课通常只有一节两节课的内容,其它大量课程均为基本知识课或技能技法技巧课,欣赏部分在整本书中所占比例比重很小。

2、教师教授的方式和课堂评价的设计不合理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较易忽视学生在审美欣赏过程的融入与参与,忽视学生的情感感受,使学生缺乏对美的事物的主动体验。很久以来,多数美术教师在上欣赏课时有一种固定模式:准备大量相关范图,出示范图,进行细致分析、详尽讲解,四十分钟下来,教师声嘶力竭口干舌燥,学生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学效果无从谈起。也难怪 许多 老师大发慨叹:“最难上的就是欣赏课啊!”欣赏课中、“满堂灌”,违背了课堂教学原则,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得不到进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达不到深层的审美体验,极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许多美术教师、学生家长,甚至学生忽视美术欣赏教学,导致“美术课就是绘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美术学科的评价,大多也只看学生的画画得好不好,而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如何不大关注。

二、欣赏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多接触、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把握美术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一些新鲜事物兴趣浓厚。但我发现,他们的创造能力普遍较差,虽然有时表现出较强的创作冲动,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及时的引导,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除了专题专课的欣赏内容外,还包括在绘画课、图案工艺课、手工课中根据需要加入的欣赏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加强美术课堂的直观性、启发性、艺术性,使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通过欣赏相关内容的美术作品,对学生实践动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中学生不是成人,他们拥有自己的美感特质,对美的感受、认知与喜爱自有另一种心灵语言,并且随著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他们对美术作品内容的了解、对作品的鉴赏具有异于成人的着眼点;对色彩的使用规律,往往跳出成人世界的习惯;对造形、构图的理解,也有各年龄阶段的独特眼光。同时,学生个别差异的事实也不容漠视,天赋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差异都影响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与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不能忽略这个现象。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严肃的艺术史要故事化,深奥的理念用语要儿童化,抽象的画面要具体化,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2、尊重学生见解,实现师生互动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是做数学题,它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与美术作品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美术作品以情感来塑造形象,以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心理。美术欣赏是感知、想象、理解情感艺术、视觉艺术、时间艺术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和人的生活环境、自身经历有密切关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没有一定之规,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多种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我的观点与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真正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3、结合美术基础知识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欣赏是锁,基础知识是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了美术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内容要素的探究,欣赏方法将难以掌握,欣赏能力也难以形成。美术欣赏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层面,应以一定的美术知识为理论支撑,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白:美术作品的创作表现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内容而已,画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重点部分。

4、适当融合音乐、文学、影视等艺术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音乐、文学、影视作品同属艺术范畴,它们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加入音乐的元素,使学生在听觉中加强视觉的感受,并感受到画面上的视觉元素和音乐元素在韵律和节奏上的共鸣,还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诗歌文学历史等因素加进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反之也可使其更形象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其深远的意境,能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影视作品深入生活,内容丰富,对中小学生更具吸引力,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创作素材,其视觉美感同样能为学生以后的创作提供动力。

5、使用多媒体教学协助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课仅利用挂图和大量讲解远远不够,图片展示繁琐耗时,欣赏对象多为局部,色彩易失真,观赏角度显单一,不能全面地展示作品,学生很难领悟作品的内涵,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式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漫步于世界美术的长廊,使学生更易获取丰富的美术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给美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它会改变欣赏课中教师唱独角戏,教学单调乏味的缺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6、利用当地相关美术资源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有条件的话,带领儿童观赏美展,引导儿童走进艺术殿堂,使儿童透过艺术家凝聚智慧与感情完成的作品,接触美、感受美、享受美。当前各小学由于不同原因观赏美展的风气不够普遍,其实对于儿童只要稍加引导,很容易激发潜藏的美术兴趣。经常安排儿童参观美术馆各类美术作品展,增加亲近艺术品的机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天性,增强美术鉴赏的信心与能力。传播美术文化,进行审美教育并不局限于美术欣赏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美术其它课程的随堂欣赏里,从绘画、图案,还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美术等课程里,领略丰富的中外美术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浓厚的民族艺术风采。

7、欣赏作品的的方法

首先是观察、叙述。在课上尽量多地准备实物照片或幻灯片等资料,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看到作品,以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学生对被欣赏对象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宝贵的。它是新鲜的、生动的、甚至是比较准确的,而且学生对于作品的第一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在让学生充分地观摩作品后,教师不急于叙述,以免让自己或大众的感受制约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来弄清并叙述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个细节都不能漏掉。例如:在欣赏“狮身人面像”这件雕塑作品时,让学生充分观摩图片后,要求学生他们叙述所看到、感受到、联想到的。学生叙述了他们看到、感受到、联想到的。例如:浑圆的人的面部四周长着象狮子一样的鬃毛,伏卧的身体象狮子,眼睛直视前方,额头上似乎有装饰物等等,观察得非常细致。学生也对所欣赏的作品印象深刻,而且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一阶段,教师尽量少讲解,给学生充分的发挥余地;

第二步是分析。最初的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要深入地了解作品,还有赖于分析。在这一阶段,采取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的方法,一般是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加讨论并引导,有侧重地对作品的体裁、题材、构图、造型、色彩、风格等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这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比较欣赏法。例如:把古希腊式建筑与古罗马式建筑这样的有继承关系的艺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很快就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以及各自的风格特点。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第三步是解释。主要由教师来介绍学生不明白的知识。例如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等等。

第四步是评价。我认为对作品的看法与评价不应当由教师做出。而应当由学生来谈论感受。但不论学生喜欢与否,都要求学生说明理由,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用评论的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以上所谈的,是对具象作品的欣赏方法。而对于抽象的作品就不能完全按照这样的方法了。

五、了解美术语言有利于鉴赏能力的提高

鉴赏教学领域,是以审美教育、作品欣赏为主的。因此,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欣赏作品成为首要任务。具体地说是指美术语言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与肌理等方面,它们给人的视觉感受和由此产生的视觉心理,即是它们的语义。美术作品正是以它的形式元素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这些形式元素就是美术家传情达意的艺术语言。中国画家主张“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几乎成了中国画最基本艺术语言的同义语。就是运用有毛笔功力的线描、点,中、侧锋,顺、逆笔等笔法来体现墨彩、墨韵,这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情趣,我们必须结合具体作品与学生共同探讨。如:潘天寿《映日》和齐白石《荷塘》就体现出这种耐人寻味的笔情墨趣。《映日》中线条强劲并以浓重的墨色(面)与红花(点)相映衬,表现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韵。《荷塘》是深秋景色,画中荷梗以有力的线条组合交错,产生丰富变化,无序中有序。

总之,鉴赏美术作品只有先让学生了解美术语言才能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而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领悟作品中的美术语言就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因为美术作品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语言。不懂得美术语言就进行美术作品鉴赏,那只能是“外行看热闹”。只有先解决了“美术语言”这一关,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入美术鉴赏这个艺术殿堂的大门。当然,要过“美术语言”这一关是多途径的。这就要靠我们美术教师去努力、去探索。美术鉴赏是可以通过欣赏实践来学习、提高和掌握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实践来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第三篇: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把握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由于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必须以直觉感受的方式去感知对象。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性状貌,以及美术家所使用的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对整个外部形态产生一种直接感受。在最初欣赏作品时,感情往往多于理智,欣赏者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动情,有时会产生兴奋、喜悦,有时又会沉思、落泪,引起某些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学生一看到凡·高的《向日蔡》时,立刻就被它那强烈的色彩所感染,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时,他们争着说这幅画给人的色彩感觉太强烈、太刺激了,每朵花都像一团火,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此时,学生在感情上与这幅作品产生了共鸣,再问学生: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色彩,强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关系以及造型,也许初中学生的感受还比较简单、浅显,但这确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美术欣赏虽然依靠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却经常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这样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要诱使学生们调动他们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培养审美理解力。

美术欣赏又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感受和理解互相促进的心理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必须在感受艺术形象的同时,自觉地运用各种知识、理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诸如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艺术创作的一般原理和具体方法等等,都要在欣赏中尽可能深入地去了解。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才能更准确地感受它,才能挖掘出题材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罗中立的《父亲》曾经感染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又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去了解达·芬奇和他的作品,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并涉猎音乐、诗歌、几何、天文学等多种领域,探究绘画的科学性,这幅作品中蒙娜丽莎安详端庄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神秘的微笑,体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精神的美,作品中他采用了“明暗转移法”,使画面上产生了丰富的层次,发展了西洋绘画。通过此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理解,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这类作品的欣赏感觉得到了提升。

二、结合品德心理教育,树立正确审美导向

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许许多多的德育内容要随机进行,使之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学习欣赏齐白石《荷花图》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白如玉的风格,在欣赏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时,可以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万里山河美丽、壮观,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土里感到无限的幸福和自豪。在欣赏徐悲鸿《奔马图》时,使学生联想到我们祖国的腾飞如万马奔腾一样,一日千里、蒸蒸日上的景象。教学中让学生从中观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培养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不少青少年学生,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等淫秽图片区分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甚至由于受到淫秽品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淫秽品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它们用下流变态的方法故意宣泄性欲,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丑与美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淫秽品侵袭,增强自身免疫力,升华审美情感。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树立远大正确的审美理想。

三、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审美培养效果

美术欣赏不能依赖说教,审美感受不能依靠灌输。如果违反了审美的规律,强求学生对自然与艺术作品只能有一种统一的理解,这就会泯灭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只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越来越低。因此,在教学中应认真设计各个环节,使每一细节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组织教学中,教师的教态,服装、语言、声音、举止境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尽量给学生亲切、美丽、动听、大方的美的感受。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可以用听音乐,读诗歌,做游戏,看古画、现代画,赏析优秀美术作品等,在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给学生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的情感。课题的展示,尽量用较形象的美术字去写。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清晰、生动、精炼,深入浅出,层次要分明。演示要有指导性。范画和教具可用幻灯、直观教具等形式。板书要注意字迹工整,设计要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的导向。指导作业时,可以欣赏同龄的学生的作品来鼓励大家大胆表现美好事物,表现美好愿望,采用讨论、自评、互评等形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点。小结时,教师也要用美好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美、认识美、表现美的感情。

第四篇:美术学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3级美术学 赵一珏 11330816

摘要: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现今社会研究生所缺乏或不足的方面。从三个方面论述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研究素养、导师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关键词:研究生,科研,培养,方法

一、引言

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研究生”不只是一种称呼,不只是一种高学历的象征,更是思维方法与实际践行相互结合而促成的一种能力。而科学研究,正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过往的学习方式,大部分是通过对书本文化知识的学习,老师言传教育学生思考理解,是一种对理论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使理论逐步完善、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现今社会,对于能力的重视程度愈加深厚。所谓“能力”,可分为思维方式、实际践行两方面。研究生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社会群体,更应当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为自身的完善及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研究素养

对研究生来说,三年的时间不能是以拿到一张硕士文凭为目的,也不能用发表了多少论文做了几个项目来计算,而是应该做到专业知识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科研思路的形成。想要以后真正投入研究实践,那就必须有良好的基础,因为内因是决定问题的本质因素。

2.1 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中,能及时把握最新动向。例如我所学的美术学专业,艺术是一种人文科学,它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前沿的艺术研究和发展,而不是闭门造车。这就需要对所学专业知识有全面了解。本科阶段我们多是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忽视了理论方面的研究。研究生阶段除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听学术报告讲座、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从社会需要中发现问题。

2.2 培养自身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研究生阶段需要大量的理论素材支持实验科研,会使用各种检索工具,系统地查阅文献。再对检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就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综合处理,整理出所要阅读的报告或文献,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2.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主要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提出研究选题时,通过比较分析前人或者他人的研究与自己研究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有超越性的选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通过汇总资料,从中发现新问题、新关系或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通过发散思维去诱发新设想、新方案。通过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更好地掌握案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或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使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改进和提高。

2.4 提高外语基础。英语是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外的前沿科技研究,查阅外文专业文献及原版书籍都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技能。那么研究生学好英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定期组织专业特色的英语研讨会是一个重要途径。

2.5 诚信学风建设。近年来,我过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论文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却不尽人意,出现大量抄袭、一稿多投的不 良现象。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实求事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圣神之处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容不下半点弄虚作假。研究生作为一名学术也是一名学术研究者,提高其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科研以及个人学术生涯的良性发展都尤为重要。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们,在方向上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可急功近利。

三、导师的积极引导和教育

与本科阶段不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的思想研究会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创新与发展,带领研究生进入研究领域,摸到最前沿的学科成果。

3.1在专业基础知识上的教导。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都是浅显落后的知识学习,那么研究生的开始阶段就必须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但专业基础知识繁多,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导师的指引。对于研究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隐含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导师通过启发、示范,研究生自身反复实践最终完成。但这点并不容易做到,问题出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专业课和非专业课来划分和设置的,非专业课就是指公共课,包括英语、政治、体育等课程;专业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只有专业必修课是导师所带领的课程研究,课时不足。课程设置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有课程没有与时俱进,与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脱节,缺乏梯度意识等。当然导师往往专注于自身研究的领域,对别人的研究少有关注,无法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学术发展的动态,加上课程设置的弊端有时候反而会延滞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研究生要多与自己导师沟通,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3.2在学科前沿的引导。导师往往长期从事某一方向的研究,对于该领域的认识了解程度不是研究生通过阅读期刊和论文可以相比的,对于研究领域的方法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勇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与导师交流,一般都可以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准确的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借鉴学习导师已经建立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方法,为下一步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3导师的集体指导与研究。在研究生阶段,多是一名导师带领多名研究生,在指导上充分尊重每位研究生自身的学术兴趣,同时也会用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集体指导学习研究。集体指导的好处在于有利于研究生开阔眼界,易于扩展知识面。每位研究生根据自身的学术兴趣研究不同的学术方向,在导师的集体指导中各抒己见,同等学历背景的情况下等于进行了一场学术交流,把同一领域的不同方面的知识相互渗透,在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集体中,研究生们交流经验、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学术水平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并且在研究生入学后,不仅确定了一名导师。而且还有相关学科的指导委员会,每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由指导教师与研究生讨论后提出,经指导委员会通过,这就使得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就注意到学科的渗透和结合。

四、社会环境影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

除了研究生本身科技素养和导师指导作用的影响外,外部环境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4.1改善研究生的科研条件。通过国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拓宽筹措经费的渠,增加研究经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实研究的仪器和设备,更新硬件,实现研究条件的信息化,为研究建设良好平台。

4.2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融合。对重大科学研究,进行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与联合,加强学科群建设产生的共同协调效应,这往往给研究生提供寻求创新点的绝好机会。

4.3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校研部门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管理,要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明确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评价定硬指标,除了量的具体规定,更重要的是质的检测。

4.4为学术交流创造良好氛围。学术交流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途径,学校应该给予重视。多提供平台和经费,请具有一定学术水平与从事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无论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来开展学术报告或讲座,让研究生积极投入交流探讨,从他们身上学习实践经验,进行开放式的指导,无论对研究生的培养还是科研能力的提高都十分有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不是单一的,需要研究生自身素养与知识基础的提高、导师的正确指导以为外部环境因素的支持。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基础,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是未来我国立于世界科技之林的保证。在我看来,科研能力不仅仅是用于科研,在工程、设计、教育甚至是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是一个多方面条件和措施共同推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蒋荣仙.浅谈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教育与现代化 1994;3:51-53 [2]刘珊珊,张永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6:22-24 [3]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 2003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姓名:赵一珏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13级美术学

学号:11338016

第五篇: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陶 行 知 说 : “ 处 处 是 创 造 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如在教学《童话中的城堡》一课时,用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串联其中,从国王征集城堡的设计图稿开始,到欣赏设计师的作品,再到自己为国王设计城堡,最后到国王为童话王国评选城堡设计方案效果图。整个过程都是用讲故事的语言过渡、连接,学生在童话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刮蜡画的过程中,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等环节自主探索、研究,并分析、总结出刮蜡画的基本方法。结果,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既分工,又合作,很快便掌握了这些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设计茶具》一课时,先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情景:精美的茶具、优雅的装扮、娴熟的冲泡技术、优美的古筝音乐等。通过这些富有传统韵味的实物展示和表演,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验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又如在教学《笔的世界》一课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千姿百态、创意独特的笔,让学生欣赏,为学生打开创造思路。在教学《漂亮的服饰》一课时,让学生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通过自我评价、相互欣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以把孩子带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学习,引导孩子们用脚感觉一下鹅卵石小道的表面,摸一摸树皮,感受一下表面的粗糙,逐渐感受物体表面肌理的概念,找一找学过的冷色、暖色,在身边的事物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用心观察,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只有用心思考,才能找到好的方法。美术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去深入思考和研究,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去落实。无论在教学的探索创新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进而获得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最后,课后反思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升华。有人说:“成功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反思性的人。”课后的反思要做到细而勤。细,就是要对课上的每个环节做认真仔细的反思,要对课前的准备,教师、学生的情况,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方方面面都要用心反思,做好记录。勤,就是及时,要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教师应该做到勤于反思、善于反思。

总之,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是主战场,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留意点点滴滴,从课前到课后,从教师到学生,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到每个不起眼的步骤,都需要用心思考。

下载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沈雪芳 学前期的儿童,他们审美发展的潜能开始得到发挥,出现了审美能力......

    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沈雪芳 学前期的儿童,他们审美发展的潜能开始得到发挥,出现了审美能力......

    创意美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5篇范文

    创意美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幼儿时期所进行的艺术上的教育是幼儿接受全面的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幼儿的艺术性思维的产生,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及情感世界。当......

    审美能力训练

    审美能力训练 (绪论) 一、 何谓审美活动?什么是美学 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它具有精神愉悦性、强烈的主体性和鲜活的感性等特征。审美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扬州市邗江区霍桥学校薛增国 阅读能力是学生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美国学者哈维兰曾说:“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摘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河间市西村乡北二十里铺小学 吴玉凤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