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沈雪芳
学前期的儿童,他们审美发展的潜能开始得到发挥,出现了审美能力的萌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现孩子的审美感和审美欲望的。通过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陶治和熏陶,使其在活动中逐渐建立起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和谐完美的发展。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利用美术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呢?
一、把欣赏放重要位置
美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欣赏一样,是一种审美思维活动。欣赏教育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1.精心创设环境,幼儿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欣赏是一种视觉活动,浓重的艺术氛围能使幼儿产生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美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在学《纲要》之后,用新的理念创设环境,使走廊、楼道、活动室墙面成为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平台。整个幼儿园挂满了作品,尤其是活动室环境成了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天地,他们用绘画、手工制品等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各走廊摆放工艺美术作品、石头画、纱网画、布贴画等,让幼儿随时随地被熏陶,然而一成不变的东西再美也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魅力,因此我们根据主题、季节的变化及时增新更换,在与幼儿的共同创设中,环境更显生动活泼,更富有价值,使他们一踏进幼儿园就犹如步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入了艺术的殿堂。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来感受,发现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在欣赏活动—“阿福 ”中,我们将泥塑阿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男娃女娃“如意”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分别从造型、色彩、动态及制作材料上进行观察比较,感受民间艺术作品阿福的形象,感受服装的图案美、色彩美等特点,此外还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阿福所包含的象征意义,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理解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容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活动的质量。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作品(京剧脸谱、扎染、布偶等)以及中外名画等作为审美教育资源的选题,来发现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3.扩大欣赏领域,开阔幼儿审美视野。
美术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丰富而广阔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内容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儿童美术、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等多种类型。
我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适当为他们择内容。
除了课堂外,我们利用散步、旅游的机会,让幼儿感受无处不在的美:古朴典雅的楼群与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楼体古今对照;公园树木郁郁葱葱,花儿耀眼夺目,小桥蜿蜒曲折,各种雕塑姿态万千,„„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景物中所蘊含的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这些美的因素,不断撞击着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对美的概念有所认识,从而
体验、感受美,激发幼儿的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4.展示幼儿作品,比较提高鉴别能力。
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幼儿相互学习借签的成分,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哪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在幼儿观察、思考、讨论中从不同角度寻找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鼓励幼儿在不离开主题的情况下大胆表现,努力超越自我,在与同伴的作品比较时进行判断和自我评价。
二、注重操作练习活动
要将头脑中积累的零散的,无序的材料发出来,必须通过操作活
动。操作活动使幼儿头脑中的表现更清晰。在美术活动中,要注重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引发幼儿爱美的天性。幼儿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教师要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展示于众,怎样引导幼儿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去表现美、创造美呢?
1.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1)添画法:即将一种或几种形象作为主体物联想开去继续加内
容,创造一幅丰富多彩的作品。例如在单色线描想象画《母鸡和小鸡》中,教师提供每人一张画有轮廓线的母鸡和小鸡的操作纸,要求幼儿用一种颜色在母鸡和小鸡身体上画上各种图案,再画出周围的环境。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的使用线条,线与线之间自然连接,用线条疏密来
表现“黑白”的效果,图案中体现了均衡美,幼儿大胆作画,画面生动有趣,有的画了小鸡吃大米,有的画了小鸡捉迷藏„„等等。
(2)讲述法:即教师可运用将故事的方法,也可出一个主题,启
发诱导幼儿“讲述”,然后把自己讲述的事画出来。如想象画《小鸡和小鸭》,教师把周围的环境氛围用语言叙述表达,启发引导幼儿联想小鸡和小鸭周围发生的事,让幼儿讲出来,然后画下来,活动中有的幼儿画了小鸭驮小鸡过河的情景,有的画了小鸡帮小鸭出坑••••••等等,孩子们讲的越丰富,越详尽,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的能力就越容易得到锻炼。
(3)夸张法:引导幼儿将事物的特征强化、扩大、突出,甚至取
代事物的整体形象,弱化其它形象。例如命题画《我的妈妈》活动中,有的妈妈头发一根竖立着,双眼圆瞪着,大大的,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而其他部分,如耳、身、脚、手都画得很小甚至没画,问他为什么这样画,孩子的回答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因为妈妈打我的时候,眼睛可凶了,好吓人的”,话语中体现了孩子对妈妈发怒时的印象特
别深,致使孩子将这一点表现得更加充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绘画教学中,除了运用以上3种方法外,我们还尝试运用了记
忆法、改画法、拟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绘画创作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美、创作美的能力。
2.运用多种方法,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制作。
(1)运用多种美工方法进行塑造、制作。
在传统的美工教学中,幼儿园常以折纸、剪贴制作,捏橡皮泥为
主要内容。对此,我们尝试增设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尝试了点彩画“小花伞”、印花“蔬菜印章”,棉签画“一串红”、水粉画“美丽的花园”、编制“衣服”、小创作“贺年片”••••••等等,活动中,幼儿对各种美工的技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及掌握,提高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幼儿今后大胆想象、创造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2)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制作。
多种多样的材料刺激幼儿的感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因此,多为幼儿提供半成品及废旧材料,这些半成品、废旧材料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可以使孩子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创造出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有用的果冻壳》活动中,以各种形式的果冻壳作为主体,辅以瓶盖、毛线头、苹果网、皱纹纸、各种豆子、钎丝、吸管牙签等材料,让幼儿大胆想象,任意制作,这些在大人眼中看来毫无用处的果冻壳却在孩子的手中,创造出新型的电话机,可爱的小青蛙、小螃蟹等,奇特的自行车„„等等。各种材料在每个孩子手里都有它的不同用途,使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一分科,它不纯粹进行艺术技法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的相互融合的渗透,来达到提高幼儿的审美感觉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我们通过美术,让幼儿找到审美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说和做,不断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智慧的头脑,加上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会创造美的手,造就具有理想
和感性相结合的综合型智慧的人才,我们还将从其它艺术领域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艺术和审美不断丰富人的精神。
第二篇: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沈雪芳
学前期的儿童,他们审美发展的潜能开始得到发挥,出现了审美能力的萌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现孩子的审美感和审美欲望的。通过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陶治和熏陶,使其在活动中逐渐建立起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和谐完美的发展。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利用美术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呢?
一、把欣赏放重要位置
美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欣赏一样,是一种审美思维活动。欣赏教育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1.精心创设环境,幼儿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欣赏是一种视觉活动,浓重的艺术氛围能使幼儿产生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美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在学《纲要》之后,用新的理念创设环境,使走廊、楼道、活动室墙面成为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平台。整个幼儿园挂满了作品,尤其是活动室环境成了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天地,他们用绘画、手工制品等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各走廊摆放工艺美术作品、石头画、纱网画、布贴画等,让幼儿随时随地被熏陶,然而一成不变的东西再美也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魅力,因此我们根据主题、季节的变化及时增新更换,在与幼儿的共同创设中,环境更显生动活泼,更富有价值,使他们一踏进幼儿园就犹如步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入了艺术的殿堂。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来感受,发现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在欣赏活动—“阿福 ”中,我们将泥塑阿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男娃女娃“如意”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分别从造型、色彩、动态及制作材料上进行观察比较,感受民间艺术作品阿福的形象,感受服装的图案美、色彩美等特点,此外还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阿福所包含的象征意义,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理解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容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活动的质量。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作品(京剧脸谱、扎染、布偶等)以及中外名画等作为审美教育资源的选题,来发现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3.扩大欣赏领域,开阔幼儿审美视野。
美术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丰富而广阔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内容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儿童美术、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等多种类型。
我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适当为他们择内容。除了课堂外,我们利用散步、旅游的机会,让幼儿感受无处不在的美:古朴典雅的楼群与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楼体古今对照;公园树木郁郁葱葱,花儿耀眼夺目,小桥蜿蜒曲折,各种雕塑姿态万千,„„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景物中所蘊含的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这些美的因素,不断撞击着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对美的概念有所认识,从而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体验、感受美,激发幼儿的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4.展示幼儿作品,比较提高鉴别能力。
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幼儿相互学习借签的成分,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哪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在幼儿观察、思考、讨论中从不同角度寻找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鼓励幼儿在不离开主题的情况下大胆表现,努力超越自我,在与同伴的作品比较时进行判断和自我评价。
二、注重操作练习活动
要将头脑中积累的零散的,无序的材料发出来,必须通过操作活动。操作活动使幼儿头脑中的表现更清晰。在美术活动中,要注重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引发幼儿爱美的天性。幼儿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教师要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展示于众,怎样引导幼儿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去表现美、创造美呢?
1.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1)添画法:即将一种或几种形象作为主体物联想开去继续加内容,创造一幅丰富多彩的作品。例如在单色线描想象画《母鸡和小鸡》中,教师提供每人一张画有轮廓线的母鸡和小鸡的操作纸,要求幼儿用一种颜色在母鸡和小鸡身体上画上各种图案,再画出周围的环境。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的使用线条,线与线之间自然连接,用线条疏密来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表现“黑白”的效果,图案中体现了均衡美,幼儿大胆作画,画面生动有趣,有的画了小鸡吃大米,有的画了小鸡捉迷藏„„等等。(2)讲述法:即教师可运用将故事的方法,也可出一个主题,启发诱导幼儿“讲述”,然后把自己讲述的事画出来。如想象画《小鸡和小鸭》,教师把周围的环境氛围用语言叙述表达,启发引导幼儿联想小鸡和小鸭周围发生的事,让幼儿讲出来,然后画下来,活动中有的幼儿画了小鸭驮小鸡过河的情景,有的画了小鸡帮小鸭出坑••••••等等,孩子们讲的越丰富,越详尽,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的能力就越容易得到锻炼。
(3)夸张法:引导幼儿将事物的特征强化、扩大、突出,甚至取代事物的整体形象,弱化其它形象。例如命题画《我的妈妈》活动中,有的妈妈头发一根竖立着,双眼圆瞪着,大大的,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而其他部分,如耳、身、脚、手都画得很小甚至没画,问他为什么这样画,孩子的回答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因为妈妈打我的时候,眼睛可凶了,好吓人的”,话语中体现了孩子对妈妈发怒时的印象特别深,致使孩子将这一点表现得更加充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绘画教学中,除了运用以上3种方法外,我们还尝试运用了记忆法、改画法、拟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绘画创作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美、创作美的能力。
2.运用多种方法,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制作。(1)运用多种美工方法进行塑造、制作。
在传统的美工教学中,幼儿园常以折纸、剪贴制作,捏橡皮泥为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主要内容。对此,我们尝试增设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尝试了点彩画“小花伞”、印花“蔬菜印章”,棉签画“一串红”、水粉画“美丽的花园”、编制“衣服”、小创作“贺年片”••••••等等,活动中,幼儿对各种美工的技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及掌握,提高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幼儿今后大胆想象、创造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2)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制作。
多种多样的材料刺激幼儿的感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因此,多为幼儿提供半成品及废旧材料,这些半成品、废旧材料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可以使孩子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创造出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有用的果冻壳》活动中,以各种形式的果冻壳作为主体,辅以瓶盖、毛线头、苹果网、皱纹纸、各种豆子、钎丝、吸管牙签等材料,让幼儿大胆想象,任意制作,这些在大人眼中看来毫无用处的果冻壳却在孩子的手中,创造出新型的电话机,可爱的小青蛙、小螃蟹等,奇特的自行车„„等等。各种材料在每个孩子手里都有它的不同用途,使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一分科,它不纯粹进行艺术技法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的相互融合的渗透,来达到提高幼儿的审美感觉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我们通过美术,让幼儿找到审美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说和做,不断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智慧的头脑,加上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会创造美的手,造就具有理想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和感性相结合的综合型智慧的人才,我们还将从其它艺术领域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艺术和审美不断丰富人的精神。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三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
要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民族艺术文化,与世界人民共同交流,共同发展。
关键词:审美
培养
民族艺术文化
在今天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的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社会所认识。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根据国家部教育改革的要求,美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形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定基础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识。什么叫审美意识?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美丑属性的反映,包括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鲁迅先生曾将中国艺术中的民族审美意识称之为“中国向来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审美文化),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振兴民族文化,富民强国的动力。失去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另外,审美意识对人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心理诸方面有着相互制约和影响,并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审美心里的完善也有积极作用。如何去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呢?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情感和能力
美的本质属于社会,在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只有当他们和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它们才有可能是美的。美既是教育的神圣目标,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巨大力量。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美的感知、欣赏、判断和评价能力,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一定的审美观念的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传授的知识过程,同时也是美的熏陶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形成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是进行由表及里的是判断获得美享受的过程。美术学科之所以从过去的“图画”改称为“美术”,说明其涵义也广了,内容也更为丰富。美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负有指导活动、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艺术美的鉴赏,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精神获得某种满足和享受的情感,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
二、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应用、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激情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以美的形象,色彩和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唤起人们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起到开阔眼界,丰富感知领域、陶冶情操、净化精神境界、提高素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意义,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艺术作品中与人生相对应的形式,体验作者的审美经验,获得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象征意义。如初一美术课本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中:公牛象征残暴的德国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格尔尼卡无辜的成千上万的人们、画面上中间那个灯泡象征光明和希望等,进而达到观赏者个人审美经验与艺术家所创造的的带有普遍性审美经验的交融。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播者这一单一的角色,却忽略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该被动地教授知识的灌输,而是应通过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自己的体会。在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绘画特有的“以线造型”,如:丁绍光、陈崇平、赵宋生等一些有名的重彩画画家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上去把握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我认为,一般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多疑的心理特征,通过造型一定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第二、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挖掘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能力
正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年积淀的审美文化之精神,以自己独特的东方民族审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审美文化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大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过着统一的政治生活,形成统一的生活习惯,教授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历史形成了浑厚的民族共同性,因而造成审美意识的民族性,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特点,即将成为我们今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去挖掘、整理、继承、发扬、探索一条使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道路,为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工作作出的自己贡献。在“欣赏•评述”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平时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重视对民间美术的挖掘、研究、让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我们身边的彝族阿细文化:阿细祭火、阿细跳月、阿细服饰、阿细音乐、阿细习俗和阿细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到民族艺术是我们本民族先祖几千年积累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民族艺术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满怀激情地挖掘和研究民间艺术。另外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条件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精神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来。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彝族文化。通过介绍激情学生对彝族阿细民族艺术文化的浓厚兴趣,有不少学生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的并在县级、州级、省级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使学生既感受到家乡的旖旎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绘画造型能力和提高绘画技巧,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即美术教育的本意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民族艺术优势,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与和谐人格的人。我们作为知识指引者、传播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模索与自我学习,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丰富的美术知识,及对学生“传道授业”的能力。要认真钻研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动生动有趣,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思的教学方法,真正使美育教学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作用。
参考文献:《美术教师培训资料汇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贵州省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第四篇: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把握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由于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必须以直觉感受的方式去感知对象。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性状貌,以及美术家所使用的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对整个外部形态产生一种直接感受。在最初欣赏作品时,感情往往多于理智,欣赏者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动情,有时会产生兴奋、喜悦,有时又会沉思、落泪,引起某些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学生一看到凡·高的《向日蔡》时,立刻就被它那强烈的色彩所感染,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时,他们争着说这幅画给人的色彩感觉太强烈、太刺激了,每朵花都像一团火,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此时,学生在感情上与这幅作品产生了共鸣,再问学生: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色彩,强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关系以及造型,也许初中学生的感受还比较简单、浅显,但这确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美术欣赏虽然依靠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却经常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这样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要诱使学生们调动他们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培养审美理解力。
美术欣赏又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感受和理解互相促进的心理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必须在感受艺术形象的同时,自觉地运用各种知识、理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诸如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艺术创作的一般原理和具体方法等等,都要在欣赏中尽可能深入地去了解。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才能更准确地感受它,才能挖掘出题材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罗中立的《父亲》曾经感染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又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去了解达·芬奇和他的作品,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并涉猎音乐、诗歌、几何、天文学等多种领域,探究绘画的科学性,这幅作品中蒙娜丽莎安详端庄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神秘的微笑,体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精神的美,作品中他采用了“明暗转移法”,使画面上产生了丰富的层次,发展了西洋绘画。通过此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理解,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这类作品的欣赏感觉得到了提升。
二、结合品德心理教育,树立正确审美导向
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许许多多的德育内容要随机进行,使之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学习欣赏齐白石《荷花图》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白如玉的风格,在欣赏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时,可以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万里山河美丽、壮观,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土里感到无限的幸福和自豪。在欣赏徐悲鸿《奔马图》时,使学生联想到我们祖国的腾飞如万马奔腾一样,一日千里、蒸蒸日上的景象。教学中让学生从中观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培养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不少青少年学生,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等淫秽图片区分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甚至由于受到淫秽品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淫秽品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它们用下流变态的方法故意宣泄性欲,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丑与美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淫秽品侵袭,增强自身免疫力,升华审美情感。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树立远大正确的审美理想。
三、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审美培养效果
美术欣赏不能依赖说教,审美感受不能依靠灌输。如果违反了审美的规律,强求学生对自然与艺术作品只能有一种统一的理解,这就会泯灭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只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越来越低。因此,在教学中应认真设计各个环节,使每一细节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组织教学中,教师的教态,服装、语言、声音、举止境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尽量给学生亲切、美丽、动听、大方的美的感受。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可以用听音乐,读诗歌,做游戏,看古画、现代画,赏析优秀美术作品等,在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给学生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的情感。课题的展示,尽量用较形象的美术字去写。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清晰、生动、精炼,深入浅出,层次要分明。演示要有指导性。范画和教具可用幻灯、直观教具等形式。板书要注意字迹工整,设计要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的导向。指导作业时,可以欣赏同龄的学生的作品来鼓励大家大胆表现美好事物,表现美好愿望,采用讨论、自评、互评等形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点。小结时,教师也要用美好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美、认识美、表现美的感情。
第五篇: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术审美教育,不同于美术专业院校教育观念下的美术技术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画画。现代教育思想所强调的美术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造型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为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深受学生喜欢的美术审美教育课,其意义在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生兴趣,情感得到了陶冶,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提高了分辨美丑、明辨事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育方式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水平,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形式的多变,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认知的环境。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比如一年级下册《花地毯》一课,农村的学生家里一般没有铺地毯的习惯,于是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些颜色鲜艳的图案又美丽的地摊。引导学生预设,假如你的家,在地板上铺上漂亮的花地毯,是不是可以让你的家更加的美观,同时,你是不是就可以在地板上打滚,做游戏?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处在好动的年龄,想像着自己在地摊上打滚现在,做游戏,兴趣就被吸引过来了。鉴于美术具有激发学生学习趣味的重要性。美术教师便要认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多播放漂亮的花地毯,引导学生观察“小地毯“的图案,发现漂亮的图案,和鲜艳的颜色。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的实践中提高,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对美丑的分辨力,增强对美术美的感受力、理解力。这样让学生多接触真正的“美”,潜移默化中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1>农村美术教育不应该停留在那些内容过时的课本上,学习过程中,只靠美术课本是不够的,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抓紧时代的节奏,适当选看一些美术参考用书。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本精读是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关键,研读时应细细琢磨,搞清楚其中的概念。在研读的同时,结合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审美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审美理论水平,由“知其然”提高到“知其所以然”。
同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美和生活的美。大自然是无私的,它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人们。带学生去欣赏自然界中的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起到潜移默化
作用。比如说一年级下册中《走进大自然》一课,在上这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在操场上进行走进大自然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草、树、土、沙的特征和思考它们的用途,然后发现我们的科学家把这些资源拿来盖房子、造轮船、开公路、做衣服,我们的艺术家把这些资源做成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有沙雕、冰雕、泥塑、木刻„„最后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把各种材料重叠或向四周扩展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从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色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告诉学生如何欣赏,能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意识。
2>美术欣赏课以它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展示内在灵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经常让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们要选择符合儿童情感的儿童感兴趣的艺术品。最能刺激儿童欣赏欲的是一幅作品的色彩。比如四年级下册《改改画家的画》一课中,除了教材中的图片,我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神秘多彩的《星空》、燃烧的《呐喊》、明亮的《向日葵》等图片。我除了讲给学生色彩构图等知识,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感。这些作品学生会津津乐道,同时也对美术欣赏增加了兴趣。通过大量有美术欣赏活
动,扩大学生的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当然欣赏活动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3>在农村学校开办美术创作课。应试教育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记忆力成为考试优劣的关键,这样往往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需要创作课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通过某种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从而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这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中,我运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的形式,首先让学生看看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想想现在交通工具存在的不足,说说未来交通工具相对于现在的交通工具可以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在外形设计和色彩,功能上要怎么创新。最后,创作,画出你的想法。在课堂结束前,设计了作品展示评价的环节,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互评互议,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最有闪光和最具创造性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美术创作课,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开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农村美术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需要提高。我个人认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巧,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较高的审美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敬佩你,听从你的教学安排,工作才能开展起来。教师只有在专业上确实有水平,平时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崇拜你。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在反思,每一
堂课,每一篇教案,有哪些不足,今后应如何改进才能弥补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一节美术课除了与美术有关的知识外,往往还涉及到文学、历史、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仅靠学校里学过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也会长看看别的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素养,并熟练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层次,彻底改变美术课就是绘画课的落后模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结: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善。有人曾研究得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犯罪的可能是很小的,可见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等品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知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是通过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具备创造再现美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讲审美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既积极地影响着我们人类精神世界,且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能力。因此美术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接受美,如何认识美,如何享受美。同时让学生自觉的追求美、创造美。这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