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意美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创意美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幼儿时期所进行的艺术上的教育是幼儿接受全面的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幼儿的艺术性思维的产生,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及情感世界。当今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种类多样,有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美术教育中创意美术的产生及运用对幼儿教学效果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创意美术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关系上进行了实践和论证。
关键词:幼儿教育 创意美术 审美能力
目录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1.2 课题研究的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创意美术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创意美术的内涵..............................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创意美术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幼儿创意美术教学在我国的实践现状................................2
四、幼儿园进行创意美术教学的新策略..................................44.1 教学目标上...................................................4 4.2教学形式上...................................................4 4.3教学过程上...................................................4 4.4教学评价上...................................................5
五、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其他方面......................................55.1 良好的创作环境...............................................5
5.2 个性化的激发.................................................5
5.3 一定的思考空间...............................................6
六、结语............................................................6 参考文献:..........................................................6
一、绪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幼儿的教学中能够促进幼儿审美意识的产生,对于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使幼儿具备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幼儿思维方面的创新意识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创意美术对于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具有创造性的作用。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也就存在着必要性,明确创意美术与幼儿审美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在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学上会提供理论依据及借鉴的作用,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幼儿自身的成长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1.2课题研究的方法
幼儿的教学是人们正式接受校园教育的开端,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特别是幼儿园对于美术教学上的创意式教学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包括创意美术的涵义,特点及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幼儿园的创意美术教学在我国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结合当前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笔者通过对所在幼儿园的具体走访调查,了解了创意美术教学在幼儿圆的情况,从中也发现了当前有些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走访法、分析法、比较法等等。
二、创意美术的概念
2.1、创意美术的内涵
创意美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的,创意美术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性的体现,主要教学思维的创意性突破传统既定的教学模式,在关注幼儿专业美术机能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创造性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说,所谓的幼儿园的创意美术就是这样的一项美术教学活动:以幼儿的技能发展和个性发挥为核心,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以课程的主体为线索的通过结合多元化的美术表现方式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美术的设计的美术活动,它同时注重对于幼儿情感的陶冶和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1]。
可以看出,创意美术活动反对对于幼儿机械性地灌输美术技能,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与创意美术的宗旨相违背,“创意”的重点在于在幼儿现有的技能基础上为幼儿创意性的发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充分鼓励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幼儿美术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和新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并且在这个新的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及美的情感方面的真实体验,提高对于美术学习的探索能力及审美能力,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2]。
当今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指出,针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不仅仅要重视幼儿在美术领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对幼儿本身情感及态度的倾向进行关注。对于幼儿富有个性化展示的美术作品要加以鼓励,赞扬并支持,它是幼儿创意性思维的美好体现。新的《纲要》同时指出,对于现行的幼儿艺术教育,必然是培养幼儿对于艺术的兴趣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更好的实现幼儿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独特自我的美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对于幼儿的创意美术教育必须重视对于每一个幼儿兴趣的培养,重视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个性趋势,幼儿园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适当地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方式上发展。
2.2、创意美术的特点
总的来说,创意美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程表现形式多元化 创意美术课程强调的是“创意”,这种创意体现于教学的方方面面,传统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仅仅局限于既定教材和既定材料,创意美术则是以教材为基础,主张探索精神实现美术表现的多元化,比如在美术的材料运用上,创意美术其中的一个主张便是“变废为宝”,将生活中废弃或闲置的材料充分运用为美术作品的制作上,不仅合理利用了垃圾更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2)教学手段的灵活自主
创意美术在实现幼儿专业美术技能教学的同时,对于幼儿的情感呵护及心理发展也是格外关注的,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更加注重对于幼儿的心理关怀,而不仅仅是为了授课而授课。教学上创意的提出,也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使得教师在教学时能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计划,而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中“大锅煮”的落后模式,这样灵活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也是一种解放。
(3)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于幼儿的不同个性,传统的美术教学显然不能够做到样样兼顾,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不够关注。创意美术则为幼儿个性的发挥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间,不同的个性就是不同的美术作品,对于幼儿个性的关注必然带来美术教学上更多创意性美术作品的出现。
三、幼儿创意美术教学在我国的实践现状
幼儿园教学的新的《大纲》于2001年的发布,使得幼儿园的教学实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突出的特点就是本园化的体现,即园本课程的设置。所谓的园本课程就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政策,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包括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及师资情况及现实需要,实现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及社区共同构建的课程体系。十余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上实现了由传统美术教学向创意美术教学的新的突破,创意美术更为广泛地深入到了大部分的幼儿园美术的教学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根据笔者走访调查,现今很多城市的幼儿园在创意美术教学上都推行了相关课题研究如“幼儿美术欣赏实践研究”“幼儿艺术创造性能力研究”等[3],此外,针对不同的幼儿群体的实际情况,分别编撰了幼儿小班、中班和大班的美术教材,在美术教学指导上也做了众多的课题资料研究,由此形成了幼儿创意美术合理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突出园本特色,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但是,通过笔者对市区各大幼儿园在创意美术教学的走访,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有的幼儿园在创意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于相关预设的课程内容并未做到有效地实行,创意美术的课程设置不仅仅是用来看的,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得到具体的实施,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个别幼儿园在创意美术的具体实施上,依旧照本宣科,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依旧不能摆脱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影响。
(2)表现方式过于单调,美术是一个很大范畴的艺术概念,美术包含众多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手工艺术等等,但是有的幼儿园对于创意美术的理解仅仅限于绘画,对于美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很少涉及,这不利于幼儿实现美术的全面学习。
(3)教学方式单一固定,笔者发现有的幼儿园的创意美术课程在教学上依旧是集体的学习方式,教师对于所有学生的个性发掘很是欠缺,这显然是和创意美术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在单一的集体式的学习模式下,幼儿的个性很难得到发掘与发挥,不利于幼儿创意美术作品的很好完成,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也是不利的。
四、幼儿园进行创意美术教学的新策略
4.1教学目标上由注重技能教学向情感教学转移
由于幼儿园在艺术教育方面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过于注重对于幼儿所学到的专业美术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幼儿的情感呵护,容易使幼儿对于所学课程产生厌恶,焦虑的不良情绪。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在做好专业技能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多多关注对幼儿情感的关怀。幼儿不像成年人那样,他们心理十分单纯而且有时候很脆弱,对于父母及幼儿园老师的反应是很敏感的,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关注这些幼儿的情感,转变以往教学观念上的“只教不管”的不良心态,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有利于他们课堂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便于实现教学上更好的管理。
4.2教学形式上而言实现由单一形式向多样化教学发展
我们知道,对于幼儿的美术教学形式大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来确定的,都是一些课本上规定的内容,比如对天空进行绘画时必须要求蓝色颜料,对小溪进行描绘时必然要求是弯弯的清澈见底的,折纸飞机时必然要求要用教材规定的纸张作为材料,这些教学上的种种必然规定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而且有的幼儿明显不太喜欢教材上设置的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便是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提出来的,多样化教学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是在总的教学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形式的多元组合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就幼儿的创意美术教学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必完全拘泥于课本,要结合实际有所创新,比如在绘画时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课堂,这样就会发现同样是天空,有的孩子画成了绿色,有的孩子涂成了金色,甚至有的孩子在天空里画满了可爱的玩具,有的孩子在折纸飞机时喜欢用旧报纸,因为旧报纸有彩印而且柔软更易于折叠,这种手工材料的多元利用充分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充分尊重了幼儿的学习意愿,对于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双重的帮助[4]。
4.3教学过程上实现由独立教学模式向整体教学转变
大纲明确提出,幼儿的发展必然是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于幼儿园的教学上不能孤立,在创意美术的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全方位教育的发展,而不能仅仅局限在为美术教学而教学的固定呆板模式。如在绘画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一段科普短片,引导幼儿在观看短片之后的所想同美术知识结合起来,这时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在观看了星球起源的宣传片之后会展现出将人类“移民”到火星的绘画,有的学生则会发现视频里线条设计的美,有的学生则充分发挥想象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描绘了“外星球”的生活景象。这样便会充分将科普知识、数学知识同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在幼儿最感兴趣的方面或者最熟悉的题材着手,让幼儿在所学的不同学科间相互思考,发现美术同其他学科同生活的关系,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锻炼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于不同的事物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和审美。
4.4教学的评价上由片面评价到全方位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刚入学接受正规教育的幼儿而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及表现都要做出全面的评判,而不能凭着自己对于学生的喜好而判定幼儿的能力。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的评价的重要性[5]。这就要求教师要实现对于幼儿评价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三种:
(1)纵向的评价方法,即对于幼儿目前的创作水平同以往的作品相比较。(2)横向的评价方法,即表现在一个幼儿的作品同其他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
(3)对照的评价方法,即把幼儿的年龄同创作所体现的心理程度作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都是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为主基调,及时发现每一个幼儿进步或者是出彩的地方进行表扬,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作品要做具体简要的评述,切忌泛泛而谈。
同时,在具体的评价方法上主要有师生之间评价及幼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两种,让幼儿不仅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能够发现别的同学的优点,有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心理态度,这样在每一次的评价中发现不足之处让幼儿之间学会彼此学习,在每一堂创意美术课堂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升华和提高。
五、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其他方面
5.1良好的创作环境
环境对于每个人都起着重塑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的创作会有极大的帮助。幼儿在进行创意美术的学习时,良好的创作环境是不可或缺的。笔者曾经进行走访发现,在有着相对良好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幼儿园,幼儿的创作能力明显要优于那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如城市幼儿生活条件优越,学习的范围广泛,幼儿园的教学设施齐全,教学的材料完备,这就比乡村的幼儿园要有明显的优势,良好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充分调动创作的积极性对于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技巧的掌握上也更有帮助。
5.2个性化的激发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异于他人的个体存在,幼儿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他们个性的激发更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他们未来思维方式的塑造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幼儿个性创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探索发现法,这就要求家长或者是教师对于幼儿的个性行为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是个性的展现,通过对幼儿语言行为或是表情创意的发现,探寻出幼儿的个性特点,针对于不同幼儿的个性进行创意上的正确引导,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的家长和教师都忽略了对于孩子个性的发掘,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只有在了解幼儿个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情景创设法,这种方法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是常用的方法,笔者曾经走访过某一小区对这一方法的使用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家长在对于幼儿个性的激发上都会采用这种方法,比如为幼儿创设妈妈不在家,宝宝饿了的情境,有的幼儿就会说他会学着妈妈的样子为妈妈和自己做饭,穿上妈妈的鞋子,系上妈妈做饭时常用的花围裙,为妈妈做爱心便当。这样的回答让家长和笔者很惊讶,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对于生活的观察是比较细致的,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也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提高。
(3)夸张方式的运用,这也是对于幼儿个性激发的常用方法,幼儿对于现实生活是很不了解的,而且他们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式,这个特点有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父母或是教师通过夸张想象的方式比如苹果可以像西瓜那样大,棉花糖会长成云彩的形状等等,激发幼儿的个性发展。
5.3一定的思考空间
创意美术强调的是幼儿在美术创作上的独特创意,这种创意来源于幼儿大脑的思考,所以在特定的情况下,给幼儿留以独立进行思考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幼儿虽不像成年人那样”心事重重“,但是独立的思考有利于他们对于事物处理上时间的缓和,不致于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迫感,思维的缓冲能够有效地缓解幼儿心理上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同时,独立的空间能够避免幼儿的思维免受外界的干扰,更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及审美能力的升华。
六、结语
创意美术注重幼儿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个性化的发挥,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对于创意美术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领会创意美术的内涵与宗旨,真正按照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将幼儿的创意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实现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J].美术学刊,2012 [2]朱丹.创意美术—叩开幼儿心灵的奇葩[J].新课程,2012 [3]岳梅.浅析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主题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考试,2012 [4]张欣鑫.让每一个孩子因创意美术受益[J].新课程,2012 [5]张红.谈如何让幼儿对创意美术感兴趣[J].读与写教育学刊,2012
第二篇: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教师要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重视幼儿审美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幼儿特殊的情感性的认知能力,发展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审美发展的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让幼儿产生审美的潜在发展力和心灵的需要。幼儿教师要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融合在美的教育中,在让幼儿获得身心愉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幼儿审美享受,发展并塑造幼儿完善的人格,帮助幼儿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的审美感知,积极地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在课堂上感受美,表现美,演绎美,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
小清新:幼儿
审美能力
创造能力
发展
实践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幼儿教师要通过音乐、美术等途径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规律,牢固树立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感受能力,体验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才能,形成幼儿的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气质。怎样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呢?笔者准备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营造艺术环境,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生活的环境中,积淀幼儿的多元文化素养,陪伴幼儿成长。在幼儿艺术欣赏的情境中,教师充分展示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让学生牢固享受民间艺术精华的魅力,同时,教师要让幼儿能够更快地接触并欣赏优秀的外国艺术作品,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享受艺术作品的价值,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捕捉艺术美的敏感性,让幼儿获得更美的艺术享受。
1、地方民间文化的浸染。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当地文化的艺术魅力,设计当地文化艺术的墙壁,呈现出地方的丰富的文化,艺术魅力的载体——艺术的特色。教师通过展示全班学生的主题的作品,教师并展示教师和幼儿的艺术作品,能够展示出当地艺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通过各式各样的文化介绍,名人名言荟萃等,可以让学生在当地文化中产生幼小的心灵的种子,让种子生根发芽,可以让当地的文化星火传递,生生不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当地文化,领略当地文化的艺术魅力,形成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中国民间民族艺术的陶冶。教师可以将幼儿园的教室环境布置成“中国风”的主题,分别悬挂教师和幼儿的共同的艺术作品,例如对联、扇子、剪纸、风筝、中国结等造型、图案、质地不同的民间艺术作品,可以陈列工艺品、雕刻、民族服装、建筑作品等图案或者物体,可以在台阶上展示山水画、水墨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美术作品,可以展示在班级园地上中国戏剧的脸谱,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造型图片等,教师并学会用排刷、石头、乌龟等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展现中国元素的剪纸艺术等,这样,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将“中国风”渲染得更加浓郁深刻丰富多彩。教师还可以精心选择并播放各种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伴随着音乐作品,感受到民间艺术作品的艺术氛围,并装扮着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活动中。
3、国外艺术价值的影响。教师可以将学生教师布置成艺术欣赏的墙面,可以呈现一些中国美术作品,和西方的名画,按照西方的艺术作品的思路,将学生布置成均衡的和谐的变化的统一的艺术作品,掌握美术欣赏的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和研究,展示毕加索、米罗等西洋画的大师的作品和国内的徐悲鸿的国画大师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和欣赏,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油画和抽象画的西方艺术作品和中国艺术作品的韵味。让学生在充分丰富而多彩的艺术作品里,感受着中国艺术瑰宝的艺术魅力,和西方艺术作品的价值和影响。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走进阅读作品,感受世界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童话作品的价值,让幼儿和家长在共同的作品阅读中感受到文章内在的丰富而深刻的情感,感受艺术作品的意境的美,享受艺术作品的内在的神韵和艺术魅力。
二、创造民主互动的艺术氛围,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幼儿教师要着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艺术氛围,强调幼儿的情感互动和学生的行为互动,重视学生艺术教育的继续和延伸,通过教师和幼儿共同创造幼儿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通过幼儿亲自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感受民族音乐作品的美中感受艺术氛围,教师可以创造美的环境,在墙壁上张贴民族器乐的照片,张贴节奏的图画,让学生一边延长一边游戏,以此加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获得情感的体验,通过情景下的自由研究和实践,感受活动的趣味和意义,充分领略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名画,让学生和大师进行艺术的对话,通过学生与中国画大师的对话,让学生享受中国齐白石的《墨虾》、徐悲鸿的《奔马》等,充分感受到国画大师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美,通过幼儿与西方大师作品的对话,感受毕加索的《梦》、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等作品,充分感受西方大师的对话的魅力,感受到西方大师的幽默和个性的特点,感受到西方艺术作品的真实魅力,通过幼儿感受、欣赏、谈论、比较等,让幼儿的审美体验得到丰富。教师通过将名画的细致分析,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让学生能够从艺术作品的背景、动态、色调和图案中感受名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充分感受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通过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价值,例如可以将古诗抄在扇子的面上,通过世界经典作品的绘本阅读中,感受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热爱。教师可以将诗歌、散文等制作成图谱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区域中自由指读,自由交流,充分体验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的美,词句的美,让学生充分亲近艺术作品,感受阅读的魅力,通过向学生推荐好书的阅读,感受阅读的旅程等,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艺术作品的交流,形成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的认识,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心语,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家庭,充分丰富和实现教师和家长和学生共同的艺术交流,情感的交融。
三、开发艺术资源,引导幼儿艺术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通过分析审美要素,作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实现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让学生产生审美能力的运用,发挥想象和创造的作用,让学生配插图,展现有趣的,让人开心的艺术气息浓郁的活动,给学生绘画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将开发这样的美术教育的活动作为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合作绘画《喜庆的春节》、到写生《汽车展销会》,到想象画《二十年后的办公室》,到合作绘画《春天》等活动,通过长期的持续的活动,让学生整合对审美、科学、社会交往、情感体验的热爱,实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实现主动地参与艺术创造的过程,保持积极的艺术动力,将创造活动步步引向活动的高潮。教师要给予儿童更为丰富的审美感知,让儿童诠释美术作品的情境美,实现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和创造。
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挖掘幼儿艺术潜能,深化幼儿审美力和创造力
1、将艺术活动运用到常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魅力,领略民间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艺术名画,中外名画的展示,有选择性的赏析,充分介绍给幼儿,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受名画的能力,为幼儿审美力创造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2、让幼儿自主选择艺术活动。
教师让幼儿自主选择艺术活动,根据自身艺术特长,开发剪纸、手工制作、折纸、陶艺、绘画等活动,让幼儿以年级为单位,开辟幼儿艺术创造的空间,让教师开发艺术活动内容,设计儿童画、想象画、装饰画、故事画、版画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和表现的需要。
3、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1)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的交错使用,来增强幼儿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更直观更愉悦。教师可以运用景物游戏的方法,通过图象、录象、图谱展示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价值。
(2)教师可以发挥生活物品的价值和作用,让幼儿感受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享受民间艺术作品的魅力。
(3)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绘画活动中穿插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获得构图上的思考,帮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走进艺术作品,获得能力的提高。
(4)教师可以将美术艺术活动和主题活动,游戏项目实现高度的融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撕贴画《各种各样的树》来探索活动《我们周围的树》等,并让学生学会制作艺术作品,例如在《春节》的活动设置的时候,教师教育学生制作春联,制作花灯等,感受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的整合,实现教师展示和学生游戏的结合,将审美的感知和体验充分结合,让教师对艺术活动在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让学生的艺术活动更有艺术魅力,更有艺术价值。
五、搭建艺术平台,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激发审美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重视艺术作品的情感启迪力,情感交流力和情感表达力的训练。当幼儿审美到达一定阶段的时候,教师要实现幼儿表达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自主表达,搭建创造的平台,让艺术活动带给幼儿美的体验,通过艺术活动让幼儿感受心灵美、自然美、创造美等。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室内的环境,参与美术的氛围创造,让环境创设变为动态的展示过程,并讨论活动的内容,增加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各有特色的艺术体验馆,让学生布置巧巧手工作室,让学生完成自主活动,实现美术作品的创造和探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服装、道具,自己设计面具,自己模仿时装模特,自己设计动作造型,设计并布置创意绘画室等,教师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实现创意,通过学生创作水彩画、简笔画、漏印画、拓印画等,保证每个学生不同的绘画水平,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教师还可以发挥节日的作用,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浓郁氛围的同时,也了解民俗文化,领略在花灯之中的美好的愿望。教师要指导学生手持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花灯进行展示,并将花灯悬挂,让学生评选,并选出各种艺术奖项的获得者,让参与的幼儿得到配色、造型、创意的训练,让幼儿获得肯定,激发创作的愿望和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发挥多个民俗传统节日的训练,让学生参加艺术活动,让学生获得审美的训练,分享审美的经验,升华审美的情感,提高创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条件。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xiexiebang.com 参考文献:
[1]郭莉虹.创造力与幼儿美术教育[J].早期教育,2009,03:05.[2]张敏;薛雷.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1,08:53-54.[3]樊 洁.优化幼儿美术创作空间 促进幼儿审美能力提高[J].新课程,2011,06:111.[4]葛丽红.浅谈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155.[5]万桂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2011,06:71.[6]孙芳.浅谈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大舞台,2011,02:147.
第三篇: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
摘 要:平面设计是基于视觉手段传达艺术化资讯的表现形式,对于创意与审美是推进平面设计良性发展的基本动力。从设计活动本身来看,平面设计是将二维空间作为符号、图文表现的基础,并从视觉表现上来实现信息传达。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平面设计;创意;审美;应用研究
相较而言,我国平面设计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及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创意与审美研究领域,最早有彭程在其《平面设计创意刍议》中提出三个设计阶段,一是诉求阶段,二是设计创意阶段,三是诉求方审定实施阶段;随后,成朝晖在《完美交织的现实与想象-开创平面设计创意的新境界》中,提出对图形与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表现;胡鸿在《反叛与革命-贯穿20世纪平面设计的主要特征》中,就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总结,厘清未来发展思路与方向。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平面设计创意与审美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创意的研究多集中在图形与文字方面,对于创意的本质意义还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理论分析;对于审美的研究多集中在与绘画、摄影、构成要素的整体性审美批判上,对于如何实现设计创意与事物本身的协同配合还存在不严谨。
一、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表现
创意一般被认为创造性活动,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表现,主要有:一是广告、海报上的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创意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特别是将富有想象力、新颖、生动的造型与奇妙的思维进行组合,来增强广告的受众关注度。二是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设计不仅仅是设计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当前信息传递无界的文化设计时代,各种文化的碰撞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将平面设计注入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如在上海国际海报设计展中的作品《家》,将中国汉字“家”作为创意素材,以深蓝色的底色为衬托,背景有隶书、篆书等字体,映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而在前景上,“家”的右边,利用汉字书写中的“撇捺”标识出台湾省的图形,将中国的整体家园感渲染的淋漓尽致。三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包装作为现代商业设计的重要内容,其设计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在设计要素编排、造型上赋予更多的抽象性特征。The Dieline国际设计网站发布包装设计作品,多反映设计者在对社会、对消费者的理念上融入创意,既能够快速传递商品信息,又能够增强包装设计的视觉吸引力。
二、平面设计中的审美表现
审美是对“美”的体验与感受,也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属性之一。现代设计不仅要体现应用性艺术,还要彰显审美价值。从审美的主体来看是受众,而平面设计的审美研究包括审美的感知、想象、情感、需求等心理要素。关注受众的审美需求,借助于设计活动来满足受众的视觉感知,使其符合特定人群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趋向。正如李砚祖所谈“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依靠‘理解’,理解是一个文化概念,它有别于科学的解释,更多地包含了一种情感的色彩和生命之间的联系。”所以,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表现,不外乎利用符号、文字、图形等设计元素来构建指向性信息,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创造性思维具体化转换。如靳埭强运用水墨和简单的几何图形,将北京天坛进行外形勾勒,并衬以文字说明来凸显北京国际商标节,尤其是在设计上方的红晕,既简洁又醒目,突出了整幅作品的审美意境。同时,对于审美性的研究,无论是广告设计、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等版面设计,都需要从设计元素的组合上来表达视觉心理。如陈绍华在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中,将“中国精神”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利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色彩,将中国传统的“同心结”手工艺图案作为抽象方式,简洁的勾勒出太极拳的形象,既生动有流畅,还蕴涵优美、和谐的力量,更是注入了世界人民团结、合作、交流、共进的美好愿望。同时,艺术设计本身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劳动基础上,对于平面设计的审美研究,离不开其基本的实用性功能。平面设计不能单纯的表现审美精神,而是要与实用性相结合,将产品的外在形态、利用艺术审美构思来唤醒受众对产品的价值体验,增强产品的亲和力。也就是说,审美性研究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上,平面设计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相辅相成、协同促进的。
结语:平面设计作为艺术创作活动,在进行创意表现与审美构思上,需要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艺术的自由空间里表达视觉效果。设计的过程要抓住主次、前后、轻重、本末,要从时间、人力、财力的协同配合中最大化的实现规范性与自由度的协调,完善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设计本身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要肩负其设计责任感,要尊重和适应现代经济学规则,并从设计职业责任感上,来充分融入艺术创意和审美思考,提升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程禹.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意性与审美性研究[J].艺术研究.2014(01).[2] 吴民庆.关于平面设计艺术的再思考[J].艺术科技.2013(05).
第四篇: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术课堂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美术审美教育,不同于美术专业院校教育观念下的美术技术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画画。现代教育思想所强调的美术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造型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为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深受学生喜欢的美术审美教育课,其意义在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生兴趣,情感得到了陶冶,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提高了分辨美丑、明辨事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育方式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水平,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形式的多变,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认知的环境。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比如一年级下册《花地毯》一课,农村的学生家里一般没有铺地毯的习惯,于是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些颜色鲜艳的图案又美丽的地摊。引导学生预设,假如你的家,在地板上铺上漂亮的花地毯,是不是可以让你的家更加的美观,同时,你是不是就可以在地板上打滚,做游戏?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处在好动的年龄,想像着自己在地摊上打滚现在,做游戏,兴趣就被吸引过来了。鉴于美术具有激发学生学习趣味的重要性。美术教师便要认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多播放漂亮的花地毯,引导学生观察“小地毯“的图案,发现漂亮的图案,和鲜艳的颜色。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的实践中提高,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对美丑的分辨力,增强对美术美的感受力、理解力。这样让学生多接触真正的“美”,潜移默化中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1>农村美术教育不应该停留在那些内容过时的课本上,学习过程中,只靠美术课本是不够的,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抓紧时代的节奏,适当选看一些美术参考用书。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本精读是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关键,研读时应细细琢磨,搞清楚其中的概念。在研读的同时,结合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审美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审美理论水平,由“知其然”提高到“知其所以然”。
同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美和生活的美。大自然是无私的,它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人们。带学生去欣赏自然界中的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起到潜移默化
作用。比如说一年级下册中《走进大自然》一课,在上这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在操场上进行走进大自然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草、树、土、沙的特征和思考它们的用途,然后发现我们的科学家把这些资源拿来盖房子、造轮船、开公路、做衣服,我们的艺术家把这些资源做成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有沙雕、冰雕、泥塑、木刻„„最后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把各种材料重叠或向四周扩展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从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色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告诉学生如何欣赏,能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意识。
2>美术欣赏课以它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展示内在灵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经常让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们要选择符合儿童情感的儿童感兴趣的艺术品。最能刺激儿童欣赏欲的是一幅作品的色彩。比如四年级下册《改改画家的画》一课中,除了教材中的图片,我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神秘多彩的《星空》、燃烧的《呐喊》、明亮的《向日葵》等图片。我除了讲给学生色彩构图等知识,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感。这些作品学生会津津乐道,同时也对美术欣赏增加了兴趣。通过大量有美术欣赏活
动,扩大学生的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当然欣赏活动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3>在农村学校开办美术创作课。应试教育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记忆力成为考试优劣的关键,这样往往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需要创作课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通过某种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从而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这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中,我运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的形式,首先让学生看看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想想现在交通工具存在的不足,说说未来交通工具相对于现在的交通工具可以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在外形设计和色彩,功能上要怎么创新。最后,创作,画出你的想法。在课堂结束前,设计了作品展示评价的环节,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互评互议,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最有闪光和最具创造性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美术创作课,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开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农村美术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需要提高。我个人认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巧,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较高的审美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敬佩你,听从你的教学安排,工作才能开展起来。教师只有在专业上确实有水平,平时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崇拜你。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在反思,每一
堂课,每一篇教案,有哪些不足,今后应如何改进才能弥补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一节美术课除了与美术有关的知识外,往往还涉及到文学、历史、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仅靠学校里学过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也会长看看别的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素养,并熟练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层次,彻底改变美术课就是绘画课的落后模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结: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善。有人曾研究得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犯罪的可能是很小的,可见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等品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知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是通过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具备创造再现美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讲审美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既积极地影响着我们人类精神世界,且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能力。因此美术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接受美,如何认识美,如何享受美。同时让学生自觉的追求美、创造美。这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五篇: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沈雪芳
学前期的儿童,他们审美发展的潜能开始得到发挥,出现了审美能力的萌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现孩子的审美感和审美欲望的。通过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陶治和熏陶,使其在活动中逐渐建立起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和谐完美的发展。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利用美术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呢?
一、把欣赏放重要位置
美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欣赏一样,是一种审美思维活动。欣赏教育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1.精心创设环境,幼儿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欣赏是一种视觉活动,浓重的艺术氛围能使幼儿产生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美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在学《纲要》之后,用新的理念创设环境,使走廊、楼道、活动室墙面成为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平台。整个幼儿园挂满了作品,尤其是活动室环境成了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天地,他们用绘画、手工制品等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各走廊摆放工艺美术作品、石头画、纱网画、布贴画等,让幼儿随时随地被熏陶,然而一成不变的东西再美也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魅力,因此我们根据主题、季节的变化及时增新更换,在与幼儿的共同创设中,环境更显生动活泼,更富有价值,使他们一踏进幼儿园就犹如步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入了艺术的殿堂。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来感受,发现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在欣赏活动—“阿福 ”中,我们将泥塑阿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男娃女娃“如意”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分别从造型、色彩、动态及制作材料上进行观察比较,感受民间艺术作品阿福的形象,感受服装的图案美、色彩美等特点,此外还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阿福所包含的象征意义,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理解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容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活动的质量。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作品(京剧脸谱、扎染、布偶等)以及中外名画等作为审美教育资源的选题,来发现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3.扩大欣赏领域,开阔幼儿审美视野。
美术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丰富而广阔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内容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儿童美术、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等多种类型。
我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适当为他们择内容。
除了课堂外,我们利用散步、旅游的机会,让幼儿感受无处不在的美:古朴典雅的楼群与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楼体古今对照;公园树木郁郁葱葱,花儿耀眼夺目,小桥蜿蜒曲折,各种雕塑姿态万千,„„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景物中所蘊含的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这些美的因素,不断撞击着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对美的概念有所认识,从而
体验、感受美,激发幼儿的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4.展示幼儿作品,比较提高鉴别能力。
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幼儿相互学习借签的成分,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哪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在幼儿观察、思考、讨论中从不同角度寻找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鼓励幼儿在不离开主题的情况下大胆表现,努力超越自我,在与同伴的作品比较时进行判断和自我评价。
二、注重操作练习活动
要将头脑中积累的零散的,无序的材料发出来,必须通过操作活
动。操作活动使幼儿头脑中的表现更清晰。在美术活动中,要注重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引发幼儿爱美的天性。幼儿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教师要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展示于众,怎样引导幼儿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去表现美、创造美呢?
1.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1)添画法:即将一种或几种形象作为主体物联想开去继续加内
容,创造一幅丰富多彩的作品。例如在单色线描想象画《母鸡和小鸡》中,教师提供每人一张画有轮廓线的母鸡和小鸡的操作纸,要求幼儿用一种颜色在母鸡和小鸡身体上画上各种图案,再画出周围的环境。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的使用线条,线与线之间自然连接,用线条疏密来
表现“黑白”的效果,图案中体现了均衡美,幼儿大胆作画,画面生动有趣,有的画了小鸡吃大米,有的画了小鸡捉迷藏„„等等。
(2)讲述法:即教师可运用将故事的方法,也可出一个主题,启
发诱导幼儿“讲述”,然后把自己讲述的事画出来。如想象画《小鸡和小鸭》,教师把周围的环境氛围用语言叙述表达,启发引导幼儿联想小鸡和小鸭周围发生的事,让幼儿讲出来,然后画下来,活动中有的幼儿画了小鸭驮小鸡过河的情景,有的画了小鸡帮小鸭出坑••••••等等,孩子们讲的越丰富,越详尽,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的能力就越容易得到锻炼。
(3)夸张法:引导幼儿将事物的特征强化、扩大、突出,甚至取
代事物的整体形象,弱化其它形象。例如命题画《我的妈妈》活动中,有的妈妈头发一根竖立着,双眼圆瞪着,大大的,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而其他部分,如耳、身、脚、手都画得很小甚至没画,问他为什么这样画,孩子的回答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因为妈妈打我的时候,眼睛可凶了,好吓人的”,话语中体现了孩子对妈妈发怒时的印象特
别深,致使孩子将这一点表现得更加充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绘画教学中,除了运用以上3种方法外,我们还尝试运用了记
忆法、改画法、拟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绘画创作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美、创作美的能力。
2.运用多种方法,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制作。
(1)运用多种美工方法进行塑造、制作。
在传统的美工教学中,幼儿园常以折纸、剪贴制作,捏橡皮泥为
主要内容。对此,我们尝试增设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尝试了点彩画“小花伞”、印花“蔬菜印章”,棉签画“一串红”、水粉画“美丽的花园”、编制“衣服”、小创作“贺年片”••••••等等,活动中,幼儿对各种美工的技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及掌握,提高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幼儿今后大胆想象、创造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2)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制作。
多种多样的材料刺激幼儿的感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因此,多为幼儿提供半成品及废旧材料,这些半成品、废旧材料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可以使孩子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创造出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有用的果冻壳》活动中,以各种形式的果冻壳作为主体,辅以瓶盖、毛线头、苹果网、皱纹纸、各种豆子、钎丝、吸管牙签等材料,让幼儿大胆想象,任意制作,这些在大人眼中看来毫无用处的果冻壳却在孩子的手中,创造出新型的电话机,可爱的小青蛙、小螃蟹等,奇特的自行车„„等等。各种材料在每个孩子手里都有它的不同用途,使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一分科,它不纯粹进行艺术技法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的相互融合的渗透,来达到提高幼儿的审美感觉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我们通过美术,让幼儿找到审美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说和做,不断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智慧的头脑,加上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会创造美的手,造就具有理想
和感性相结合的综合型智慧的人才,我们还将从其它艺术领域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艺术和审美不断丰富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