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范文)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是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是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基础。比如幼儿画房子时,幼儿首先要仔细观察房子的外形,各种各样的房子有各自的不同,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才能表现出富有自己审美特点的绘画作品,才不会千篇一律。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多进行一些观察活动,重视幼儿观察力的训练,让幼儿学会写生,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好途径。下面我谈一谈我教幼儿学写生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一、幼儿写生的内容。
幼儿写生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植物,可以是盆景植物,也可到户外写生大自然中的植物;人物,让幼儿写生同伴,写生自己熟悉的人,如小伙伴、老师、父母等;衣物,自己的衣服、鞋子随处一摆,即可进行写生;玩具,多选择一些线条比较复杂的玩具进行写生;桌椅,桌椅有着很强的立体性,写生桌椅能让幼儿初步掌握立体物的画法;还有自行车、汽车、建筑物等等都可作为幼儿写生的内容。只有让幼儿写生各种不同的东西,才能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周围世界的好习惯
二、教幼儿写生的方法。
教幼儿写生首先就是要让幼儿明白写生画与想象画等其它画的不同,写生要学会观察,学会把观察到的东西尽可能相象地画下来,就像拍照一样。其次幼儿学习写生,教师的示范讲解很重要,教师要教幼儿把握好每个写生物写生的要点。例如,写生月季花,平时,孩子们画花总是很简单地把花的整个外形画出来。而写生中,应要求孩子把月季花瓣的重叠表现出来。所以,教师示范边讲解出月季写生的要点是把一片一片的花瓣画出来,堆起来表现出月季花的外形特点。又如,刚开始学习写生植物,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如何表现出植物枝干、茎、叶的前后遮挡关系。教师在示范的同时要清楚地进行讲解。我教幼儿的方法是:先用双线条表现出植物的枝干,线条交叉碰到就跳过去,然后再添加枝干上的茎叶。当然也可先画叶子,再画枝干,或者枝干和茎叶同时画,但后两种方法在开始学习写生植物时,幼儿较难掌握,可以在以后逐步提高写生技能的过程中用这两种方法。又如教幼儿写生人物,刚开始学习写生时,孩子不能把握好人物写生的要点,表现的人物和想象画中的人物一样夸张,没有真实感。如何让孩子掌握人物写生的要点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明白主要要把握好这样几个要点:
1、人物的脸形要认真观察,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脸形特征,不可千篇一律。
2、人物的头发要认真表现,用一根根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发型。
3、每个人的脸部都有着丰富的表情,要善于表现出每个人的脸部表情。
4、人物的头、身、四肢的比例要恰当。
5、人物衣着的表现是一个难点。这些要点幼儿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握好,要在多次的写生中慢慢领会。教幼儿写生,教师多花时间,多动脑筋,以最简单的方法教会幼儿。
三、幼儿写生的注意点。
(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不以孩子能否拿出一幅好的写生作品来评价他的好坏,我们重视的应是孩子在写生过程中,是否愉快地投入,在活动中是否培养了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一定的发展,观察力是否得到发展。我们给孩子鼓励,让他们在不断的鼓励中获得对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这些不是比他们画出一幅好画更重要,更有意义吗!
(二)尊重幼儿,重视个别指导。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当面对一些“不会画”或“画不好”的幼儿,我们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要因人而异。我们要有耐性地加以帮助、指导,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在写生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幼儿对着物体无从下手,他们会说:“不会画!”这时,我会帮助他在画纸上先画上几笔,并鼓励他大胆地画,我让我们班孩子明白:只要你敢画,你便是最棒的。这样,孩子们大多会放开笔大胆地画。
(三)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多带幼儿到室外进行写生活动。我们都知道任何的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让幼儿较长时间地观察一些物体,并进行写生,幼儿会觉得枯燥,而无兴趣。所以,在写生中我们要注重幼儿兴趣的激发,我们除了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的写生物以外,还要多带他们到室外进行写生,让每个孩子背一个画板,自由地在幼儿园中写生植物;带孩子到居民区去写生楼房;坐车到码头去看船,在码头写生来来往往的船:到江南水乡写生具有家乡特色的景色„„这些活动怎能不激发幼儿的写生愿望。
(四)根据幼儿的写生水平,逐步提高要求。对幼儿写生的要求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例如,同样是进行植物写生,在中班时,幼儿多是利用一些盆景的写生来把握好植物前后遮挡的关系,慢慢地要求幼儿能把握好植物外形的特点,画的植物要尽量地与被观察物相象。到大班,常常让孩子每人背一个画板,自己自由地到幼儿园中进行植物写生,这时要求幼儿能把植物的一些细微地方表现出来,像叶子的形状,不同的植物叶形不同,同一棵植物叶形也有不同,卷着的,侧着的,平面的„„。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写生水平不断提高。
(五)让幼儿逐步摆脱对教师范画的依赖性。幼儿学习写生,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但千万不能有依赖性。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每当我的示范画在黑板上时,幼儿都画得不错,可没有示范画时,一些孩子会无从下手,说不会画。这时,我才意识到孩子写生时不是对写生物的观察,而是对教师范画的模仿。所以,每次写生时,在必要的示范讲解后,我会把范画拿走,让孩子自己独立地观察、写生。如鞋子写生,一张桌子上让幼儿任意摆放一双鞋子,一组幼儿围着桌子,每个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一组幼儿的画是不会相同的。这样的方法,促进了幼儿独立地观察,独立地写生。
(六)写生活动不是一个独立的美术活动,他与其它美术活动相互融合。写生活动不是一个独立的美术活动,他具有连续性,长期性,重复性的特点。即幼儿可对多种物体进行多次写生。教师可有计划地将写生活动与其它美术活动穿插进行。同时,写生活动与其它美术活动相互融合,如在色彩想象画中,对与一些物体造型的构画,也可以用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画出的植物更有生命力,人物更加真实,整个画面更富有内容。
大A班陈丽真
第二篇:建构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建构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四下看看,是有目的、有计划,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观察力的培养除了发展智力外,更多的能力是在观察过程中或以观察为基础和发展的。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
那么怎样来培养幼儿的建构观能力呢?幼儿认识事物特征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的,因此,在建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对搭建的形象作细致的了解,如:它的形状、大小、结构、色彩等等。了解他们的组合特征,从而幼儿对物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案例:“东方明珠电视塔”
一次区角活动中,小杰发现外面走廊里贴着东方明珠电视塔,兴奋地招呼小朋友来看。张闰喆说:“这是东方明珠,我去过的。”其他小朋友也应声道:“我也去过的。”“我搭过东方明珠的,但是倒在地上了。”根据这一兴趣,我抓住这机会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整个东方明珠电视塔是有三根柱子支撑着的,从大到小的球体共有三个,而球与球之间是由圆柱形连接起来的。幼儿在兴趣中逐步发现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搭建出来的东方明珠也没有倒塌了。
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就要先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既先观察物体的整体,后观察物体的局部。幼儿虽然每天接触的事物很多,但他们并不是事事关心的,往往许多事物是视而不见的,他们的观察有很大的片面性,什么事物吸引他,他就看什么,没有目的性。例如:幼儿观察大象时,他们并不是注意大象的整个身子,往往是先注意大象的鼻子、耳朵等部位。因此,我们引导幼儿去观察时,首先是观察大象的整个外形,再观察头部,腿部等部位,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的去观察。
案例:“各种各样的人”
活动开始,我们就让幼儿与小木偶一起跳舞,摆一摆各种姿势,如:等,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有利于幼儿按要求有目的地观察。从整体的看“这个人在干什么?”,到局部的“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在拍球、跳绳、洗澡、做操……”(观察不同部位的动作)。搭建完之后,一个人的样子都出来了,但有的幼儿的作品能站起来,有的却不能站起来。原因是有的幼儿观察的只是一个整体,而有的幼儿却观察到了局部的特征——脚,我们的脚不仅向前突出,而且穿了鞋子之后,脚板变厚了,这样就有利于我们的站立。
我们在引导幼儿的观察过程中,还让幼儿学会分析、比较、善于找出规律,一切物体都有差异,有的两种物体大同小异,让幼儿通过观察,对物体之间进行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粗细、厚薄、曲直等辨别和比较,既找出相同点,又找出相异点。观察中引导幼儿善于发现规律。例如:多数动物鼻子呈椭圆形。有的动物耳朵大,尾巴小,如:小兔;有的耳朵小,尾巴大,如:松鼠等。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便于幼儿进行搭建。
最后,对建构作品的展示与讲评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很成功,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这样幼儿在向同伴介绍作品的同时,其他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启发,丰富了印象,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再创造的愿望。
总之,我们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可随时进行。经常带领幼儿到公园、动物园、游乐场、商店及户外去玩耍,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及大自然四季景色的变化,让幼儿对事物本身发生兴趣。观察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转向万物。随着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幼儿的观察越来越细,内容越来越广。这样既扩大了孩子的观察视野,又深化了观察的深度,同时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这样,在建构活动中搭建出来的作品除了形象生动之外,更具想象性与创造性。
第三篇:在美术粘贴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
摘要: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品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幼儿园里的美术粘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是手工活动与绘画相结合,徒手或使用简单工具将可塑材料或自然材料等,通过剪、贴、折、印、撕、染、捏、塑、编等不同手法以二度或三度空间塑造出各种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是综合性极强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手工粘贴制作,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美学意识,促进幼儿的动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审美、欣赏美以及鉴赏美的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大胆的性格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他们天真稚嫩的画面,满含着对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他们天真无邪而又大胆的想法。美术粘贴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激发其审美的情趣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体验。幼儿通过手、脑、眼的共同参与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手眼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挥积极地个性和良好的品质。《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关键词:兴趣 经验 引导 勇敢 协商 交往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品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幼儿园里的美术粘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是手工活动与绘画相结合,徒手或使用简单工具将可塑材料或自然材料等,通过剪、贴、折、印、撕、染、捏、塑、编等不同手法以二度或三度空间塑造出各种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是综合性极强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手工粘贴制作,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美学意识,促进幼儿的动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审美、欣赏美以及鉴赏美的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大胆的性格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他们天真稚嫩的画面,满含着对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他们天真无邪而又大胆的想法。它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激发其审美的情趣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体验。幼儿通过手、脑、眼的共同参与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手眼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挥积极地个性和良好的品质。《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在美术粘贴活动这种艺术活动中促进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呢?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一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幼儿粘贴兴趣,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对美术粘贴的兴趣取决于幼儿丰富的生活来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力,随时随地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观察,帮助幼儿积累事物在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素材,使其直接获取新的感觉。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教材须以幼儿的经验为依据”,只有来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让幼儿领会,才容易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例如:时值秋天,正是各种树叶产生变化的季节,带领着孩子们到郊外去观察树叶的变化,感受秋风吹,树叶摇,黄叶,红叶,往下掉的美丽情景;通过拾落叶活动,让孩子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特征,亲身感受树叶的奇妙之处;接着让孩子想像树叶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欲望,从一系列的活动中促进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可见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活动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要想让幼儿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激发动手动脑欲望,有所创新,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积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巧妙引导,适时介入,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操作的个性。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不相同,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表现大胆,画面布局丰富,制作过程中毫无拘束;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弱,胆小内向,画面布局单一,常常会面对画纸发呆,不知道怎样动手,甚至不敢动手操作。因而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能强求一致,要对每一位幼儿适时的指导,巧妙的引导,引诱他们大胆去做,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创新。幼儿园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因而教师在美术粘贴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即使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也不能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主题,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活动中去,适时的介入,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点拨,使幼儿对自己产生自信的心里,不怕困难,勇敢的操作,体验到操作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情感。例如在“我喜欢的小动物”美工粘贴活动中,明明把小刺猬的眼睛用红色的纽扣来表示,当我发现后并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对他说:“你喜欢小刺猬呀!我发现这只小刺猬生病了。”明明马上回答我说:“没有呀!他在运果子呢。身上背了好多个果子,身体挺棒的!”“那我怎么发现它得了红眼病,没病的小刺猬的眼睛是黑色的。”明明马上看了看自己的小刺猬,立刻拿掉红色的纽扣换上了黑色的亮片。“哎哟,这只小刺猬真的很健康,眼睛又大又亮!”明明高兴的笑了起来。教师亲切的语言,适时的引导,使幼儿会感到老师可亲可敬,心情舒畅,天真活泼的个性品质就能得到发展,从而克服困难,勇敢的进行操作活动。美术粘贴活动不仅要求孩子会动手画,还要会动手去粘贴,它要求幼儿手眼上要协调一致,要想完成一副作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耐心和专心,克服重重困难,才可能完成一幅作品。因而在活动中及时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建立起信心,耐心的完成作品。例如在“河蚌创想曲”中,大部分孩子都很快的动手制作起来,有的想象成金鱼,用彩带做漂亮的尾巴;有的想象成螃蟹,用吸管做成了蟹爪;有的想象成乌龟„„可美玲看着自己的蚌壳一动也不动,我悄悄地走过去,问道:“美玲,你想把蚌壳做成什么?”“老师我不知道。”美玲差不多要哭了。“哦,那我们来看看这个椭圆形的东西象什么呢?咦,我看着象娃娃的可爱的脸蛋,如果加上眼睛,再加上两根小辫子就更象了!”听了我的话,美玲小脸上露出了笑意,她马上选出两颗黑色的纽扣粘贴在河蚌上,又用彩带做了两个小辫子粘在河蚌的顶部,用剪刀剪出一个红色的半圆做嘴巴,一个可爱的女娃娃就现在画纸上。
三、抓契机,共协商,互帮助,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瑞吉欧教育理念也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在合作活动中,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影响,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共同合作,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生活,交往时,幼儿常受自我意识行为和语言词汇的限制,经常用行动直接进行交往,因而,常出现“争抢”材料和操作工具的现象。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发展他们的的交往能力,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并与同伴合作获得感到愉快的情感。怎样培养幼儿乐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呢?我利用幼儿在美术粘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协商,感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例如在美术粘贴“美丽的家园”中我让孩子4人一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美丽家园的作品。我先让幼儿协商分工:谁设计画面,谁负责收集所需材料,谁进行粘贴部分的分工等工作,然后在在粘贴活动中美术工具的共用就充分促进了幼儿间的协作关系;有意识的少投放一些粘贴工具,幼儿为完成自己的意愿就必须要与其他幼儿协商,与他人进行交往,共用某些工具材料才能完成任务。当大家一起完成一副作品时,就与同伴共同体验到合作操作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感。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谦让、礼貌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我们珍视幼儿美术粘贴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培养兴趣,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多给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心灵的美化,使孩子拥有更丰富、活泼、富有情趣的生活,促使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参考文献:《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学美术》 《中国艺术教育》、《幼儿园教育规程》 《陈鹤琴理论集》 《江苏省学校特色教育论丛》 《学前教育学》 《手工基础教程》
第四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观察能力愈强,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愈强。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必须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源泉,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他知识水平表现能力。在学生学画活动中如何提高其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感知活动。因为孩子们身边的事物是五彩缤纷的,只有让他们在千世界和生活中学会观察,才能使画出的内容更丰富生动。如何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观察的本领养成他们观察的习惯呢?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观察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下面,我浅谈对小学生观察力培养的几各方法:
(一)多点写生课,让学生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多画写生课,不是不要临摹课,关键在于达到什么目的,临摹基本上是以解决技法为目的,但作为培养造型能力,创作能力等都显然不及写生课。低年级的写生课不同于成人化的写生,它应以感觉训练为主,首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的条件和环境。如写生一片秋天的落叶,首先要让儿童感受各种形状、不同颜色树叶的美。再如写生——“给你同座位小朋友画个像”,通过观察和描绘,儿童便会发现同座位小朋友脸上平时不被注意的某些细节特征。低年级的写生不应有方法、步骤的限制和比例,明暗和要求,即以不同追求物象的表现现象为目的,只要他们把自己观察来的最重要的感受、最本质的特征表达出来,无所谓像与不像、关键在于感受。无疑,指导学生感受客观事物是培养观察能力的第一步。中年级学生虽然能基本相感知物体体积、明暗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敏锐的捕捉对象特点的能力,训练敏锐的捕捉对象特征特点的能力,教师仍然应当避免过多的讲画法、讲知识,而应当避免过多讲画法、讲知识,而应当强调写生中的感受,造型不要求形追认,只求动人、感人。对高年级的同学可以讲一些初步的知识呼技能,但直接感受客观事物仍不能忽略。
(二)、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要鼓励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减少盲目性,这就要老师向学生提示明确的观察内容和完成任务的具体办法。这样,学生便会很快的去接受你选择的内容,使其在头脑里对事物有个鲜明、完整而牢固的印象。如要求学生画猫,老师就猫特征提出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如猫的皮毛颜色、条纹、眼睛的形状,尾巴的长度以及猫生气、高兴、难受时的表情„„。能观察细心的同学画出的猫形象就细致、逼真。而不注意观察的学生画了的猫就比较简单,缺少细节。
(三)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深入、细致,并能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即形状、结构、比例、色彩等,必须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所谓分析,指人的思维过程是把头脑中的事物或现象分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所谓比较我,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辨别异同(如高低、大小、深浅、方圆、粗细等)。只有观察而无分析、比较,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没有观察则根本谈不上分析、比较。所以观察是前提,分析、比较是深
化,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观察、分析、比较应当同步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要考虑各个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低年级儿童,他们认识事物非常具体,皮球就是皮球,漏斗,杯子就是杯子,没有必要再抽角成“球体”、“锥体”、“圆柱体”,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多描绘自己周围最熟悉的事物,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分析、比较可引导学生把显现于物体外部较为突出的各点位置关系作比较,如指导学生把线段与线段的长智囊、距离作比较,把线的倾斜角度大小与平行、垂直的关系作比较,把面与面的大小宽窄作比较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应鼓励学生用目测的方法去判断线的长短、倾斜角度等,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始终应当注意诱导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注意美的体验绘画的宗旨在于塑造美的形象。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除了通过观察把物体形象画准确,还应注意体现物象的美之所在,力求塑造出些现实物象更美的形象。在对自然界的观察描过程中,应从自然界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去选择,捕捉美的形象或构成形象美的因素。老师应认真给孩子做好观察指导。如: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园美景、潺潺溪水、料漫山花、叽喳小鸟,这些都是教学生观察事物的最佳教材和最好课堂。所以,每次学生外出游玩,我要求学生先注意观察再选择作画。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也启发了学生随时留意观察体验自己周围的美好事物。总之,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应当只局限在描绘物体的准确性这一点上,还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上。
美术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把自己感知到的,包括记忆和想象的形象内容,通过画面进行表现的训练过程。在这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到造型语言的创造表现。都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认识客观事物,以个人感受去表现丰富的生活色彩。如让孩子们画一幅色彩风景画。交上来数十幅画。仅画面上的江水就五光十色,有画成蓝色的、灰色的、金黄色的、红色的,对于这些我都一一给予肯定。江水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背景下,颜色也是变化的,用一种颜色怎么能表现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世界呢?我从不从个人对物体固有的色彩认识出发,要求画树叶一律用绿色,画树干一律用赭色。画河水一律用蓝色,以此禁锢孩子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颜色。
总之,学生掌握这些观察方法,具备了观察能力,为今后掌握技法打一了坚实基础。
第五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南屯基小学 张 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观察能力愈强,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愈强。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必须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源泉,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的知识水平表现能力。在学生学画活动中如何提高其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感知活动。因为孩子们身边的事物是五彩缤纷的,只有让他们在大千世界和生活中学会观察,才能使画出的内容更丰富生动。如何使学生学会观察学的本领养成他们观察的习惯呢?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观察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多写生少临摩,让学生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多画写生课,不是不要临摹课,关键在于达到什么目的,临摹基本上是以解决技法为目的,但作为培养造型能力,创作能力等都显然不及写生课。低年级的写生课不同于成人化的写生,它应以感觉训练为主,首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的条件和环境。如写生一片秋天的落叶,首先要让儿童感受各种形状、不同颜色树叶的美。再如写生——“给你同座位小朋友画个像”,通过观察和描绘,儿童便会发现同座位小朋友脸上平时不被注意的某些细节特征。低年级的写生不应有方法、步骤的限制和比例,明暗和要求,即以不同追求物象的表现现象为目的,只要他们把自己观察来的最重要的感受、最本质的特征表达出来,无所谓像与不像、关键在于感受。无疑,指导学生感受客观事物是培养观察能力的第一步。中年级学生虽然能基本相感知物体体积、明暗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敏锐的捕捉对象特点的能力,训练敏锐的捕捉对象特征特点的能力,教师仍然应当避免过多的讲画法、讲知识,而应当避免过多讲画法、讲知识,而应当强调写生中的感受,造型不要求形追认,只求动人、感人。对高年级的同学可以讲一些初步的知识呼技能,但直接感受客观事物仍不能忽略。
(二)、有目的观察,要鼓励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减少盲目性,这就要老师向学生提示明确的观察内容和完成任务的具体办法。这样,学生便会很快的去接受你选择的内容,使其在头脑里对事物有个鲜明、完整而牢固的印象。如要求学生画猫,老师就猫特征提出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如猫的皮毛颜色、条纹、眼睛的形状,尾巴的长度以及猫生气、高兴、难受时的表情„„。能观察细心的同学画出的猫形象就细致、逼真。而不注意观察的学生画了的猫就比较简单,缺少细节。
(三)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深入、细致,并能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即形状、结构、比例、色彩等,必须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所谓分析,指人的思维过程是把头脑中的事物或现象分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所谓比较我,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辨别异同(如高低、大小、深浅、方圆、粗细等)。只有观察而无分析、比较,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没有观察则根本谈不上分析、比较。所以观察是前提,分析、比较是深化,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观察、分析、比较应当同步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要考虑各个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低年级儿童,他们认识事物非常具体,皮球就是皮球,漏斗,杯子就是杯子,没有必要再抽角成“球体”、“锥体”、“圆柱体”,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多描绘自己周围最熟悉的事物,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分析、比较可引导学生把显现于物体外部较为突出的各点位置关系作比较,如指导学生把线段与线段的长智囊、距离作比较,把线的倾斜角度大小与平行、垂直的关系作比较,把面与面的大小宽窄作比较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应鼓励学生用目测的方法去判断线的长短、倾斜角度等,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始终应当注意诱导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注意美的体验绘画的宗旨在于塑造美的形象。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除了通过观察把物体形象画准确,还应注意体现物象的美之所在,力求塑造出些现实物象更美的形象。在对自然界的观察描过程中,应从自然界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去选择,捕捉美的形象或构成形象美的因素。老师应认真给孩子做好观察指导。如: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园美景、潺潺溪水、料漫山花、叽喳小鸟,这些都是教学生观察事物的最佳教材和最好课堂。所以,每次学生外出游玩,我要求学生先注意观察再选择作画。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也启发了学生随时留意观察体验自己周围的美好事物。总之,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应当只局限在描绘物体的准确性这一点上,还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上。
美术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把自己感知到的,包括记忆和想象的形象内容,通过画面进行表现的训练过程。在这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到造型语言的创造表现。都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认识客观事物,以个人感受去表现丰富的生活色彩。如让孩子们画一幅色彩风景画。交上来数十幅画。仅画面上的江水就五光十色,有画成蓝色的、灰色的、金黄色的、红色的,对于这些我都一一给予肯定。江水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背景下,颜色也是变化的,用一种颜色怎么能表现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世界呢?我从不从个人对物体固有的色彩认识出发,要求画树叶一律用绿色,画树干一律用赭色。画河水一律用蓝色,以此禁锢孩子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颜色。
总之,学生掌握这些观察方法,具备了观察能力,为今后掌握技法打一了坚实基础,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