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
《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
翻开《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长的密码》一书,就象在我眼前畅开了心理辅导的一扇大门。让我眼前一亮,思想顿时飞翔起来。
开始读蒋玉燕老师的文章,是在班主任之友、心海扬帆等教育论坛,朴实、精当的文字,深刻、清新的思想,实用、易学的方法常常吸引着我,每读一篇文章总是获益非浅。正是这些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心理辅导的无穷魅力,于是我开
始把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不久就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一个原先令我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竟然只做了三步工作就改头换面了,最主要的是耗时不多。就此我还写成了一个案例《优点就是进步的理由》。这一个案的教育策略就来自于蒋老师的一个帖子《巧用SFBC策略转化“再世华罗庚”》。这故事现在已经被编入《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中。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心理辅导知识特别深奥难懂,想必这也是许多班主任对“心理辅导”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吧!联想许多心理教育书籍,理论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抽象的名词概念一大串,还有一大堆原则和策略,没有一定的根基,哪能啃得进去!最困惑的是读了还不知如何去运用呢!而蒋老师的《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没有专门讲理论,也没有过多的专用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心理辅导原理,把枯涩难懂的理论、技术恰到好处地融进一个个案例之中,让人感觉是那样的自然、妥贴,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的结合是那样的完美!令人情不自禁地击节叫好。
细读书稿,可以发现蒋老师为读者着想的那一份体贴与善解人意。有时文中几乎不用专业术语,只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直观地向读者呈现某种心理辅导方法。《“刺猬”不再蛰人了》一文便如此。有时蒋老师还会在某个地方,给你铺设一个坡度适当的“阶梯”。譬如《如春风化雨般熄灭“战争余火”》一文,在涉及到“激情”与“心境”的内容之前,蒋老师对这两个名词作了简要的解释,让读者容易理解接下来的内容。所以,你不必担心自己是“门外汉”,有了蒋老师精心搭建的“阶梯”,即使一点没有心理辅导基础的老师也能看明白,而且能学着做。
书中的教育故事一个个似曾相识,师生冲突、同伴冲突、亲子冲突、失窃事件、迟到现象、课堂管理、学生转化、异性交往,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一线老师无法回避的。面对这些,我们曾经困惑过,求助过,可我们仍然困惑着,迷茫着,而蒋老师却在这些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书中提供的范例,虽然不是“万能钥匙”,但却能够帮我们打开新的视野。案例中呈现的方法不胜枚举,如准自然后果惩罚法、矛盾意向法、空椅子法、自我质辩法、行为契约法、提供信息法、赞美技术、优势扩大技术等等,这些前所未闻的心理辅导技术令我心动,令我着迷。此外蒋老师独创的青春恋后果暗示法、知识自信双补法、优生免疫法、心灵故事引导法,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读着书中的故事,有时会茅塞顿开,有时却是会心一笑,有时会忍不住联想起自己处理过的某个案例,有时还会产生马上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的冲动。可惜暑假期间无法尝试。蒋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或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这也是德育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一般说来,改变学生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走近学生(建立关系)――了解学生――影响学生,可有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违背这一教育规律„„常听到这样一类抱怨:‘我已经找他谈了七次了,他还是老样子。’这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走近学生,没有经历第一、二阶段就直奔‘改变学生’这一主题,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不就是我曾经犯的错误吗?想想自己总是以师长的身份,以教训的口吻面对犯错的学生,结果教育还没开始,彼此的关系就搞僵了,效果可想而知。
记得有一个曾经让我非常头痛的男生小鹏,留着染红了的头发,戴着不时晃动的耳环,还常常与小混混们一起惹事。当时我找他谈话时,没有想到要先“建立关系”,也没有深入地去了解情况。每次把他找来,只是给他讲道理,提要求。多次教育无果时,就请来了家长。最后我还威胁他,如果再不改,就要将情况报告到政教处。结果事情变得更糟了,小鹏开始与我公然对抗,最终没能把他转变过来。(事后才了解到他的童年不幸福,遭受了许多的冷眼与不公正待遇。)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当时我能遵循“走近学生(建立关系)――了解学生――影响学生”这一教育规律,小鹏说不定会变成一个优秀学生呢!是啊,当学生犯错时,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而不是“走近”和“了解”。不去思考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去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不多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学生的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急功近利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既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我们自己制造出了一大批麻烦学生。
书中这些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实例和剖析太多了!值得反复读,反复品!
第二篇: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
我教孩子写作文读后感
这是一本一口气就想读完的书,却因家事缠身断断续续读了三天才读完。真是一本好书。不仅是自己受益匪浅,而且帮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不敢说现在的起色有多大,最起码是找到了方向,让身为父母的我们懂得了如何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其实,书籍并不简单地告诉我们如何教孩子写作文,感觉也是在帮助我们如何学,再如何写。
孩子升读三年级了,语文作文很明显就有了压力。不担心孩子写不出,毕竟熙熙坚持写日记也有三年多。内容是有的,关键是如何写好。也许是因为习惯成自然,熙熙并未养成先腹稿再下笔的习惯,虽然初初写日记时也是从口述日记开始,但那也是脱口而出,事前并没有认真整理。很赞同肖老师文中提到的先说后写。只是说说话,一点难度都没有,慢慢的,孩子也就提起了兴趣。因为没有及时纠正,如今熙熙写作文,完全是将作文当作日记来书写,而日记只是一日一记,发发感想要,述述小事,全凭自己的情感渲染,无体裁无数字之限制,行云流水,想到哪写到哪。而作文则不同。熙熙现在是三年级,记叙文是好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文章四要素构成一个基本框架,加上环境、心理之描写,再加上些好词好句或几个成语添些枝叶,只要有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即使文句不够通顺,文章也会感人。因为写日记的时间不短,文字而言,熙熙是不陌生,但要如何驾驭却又另当别论了。
目前熙熙总是不能很好处理文字,段落不分明,中心思想不突出,而且没有一些必要的修辞词,文章也过于苍白,这很大原因也是自己不懂得如何引导。其实熙熙在平日里说话是头头是道,但下笔却总是力不从心,掌握了新知识却没有好好消化,我想,这是不懂得学以致用。知道孩子作文的症结所在,但要如何纠正却始终找不出最有效的好方法,而肖老师这本《我教儿子如何学作文》的确让自己豁然开朗。肖老师不仅是位好父亲,也的的确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正因为有了这么优秀的好父亲好老师,也就有了象肖铁这样如此优秀的好儿子好学生。这也证实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只是一张白纸,着色的涂抹完全在于家长们的执笔与坚持。
在《我教儿子学作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肖铁的作文是怎样在肖老师的引导下进步与完善。我是一名母亲,我虽没有肖老师的知识渊博与见多识广,但我有着肖老师同样的爱子之心。孩子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的耐心教诲,同样也需要环境的潜移默化。也正因为自己的知识贫乏,面对现今新时代的教科书,即使是小学低年级的知识,有时候自己也不能非常确定地给予回答。所以说,无论是小孩还是家长,学习于我们都是迫在眉睫。生活有生活中的体验与沉淀,而书籍更有着它无穷的魅力与知识的积累。书今天是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适时细细总结了这几年熙熙的学习经验,并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1、坚持写日记。曾经质疑过自己的坚持是不是过于严厉太不通情达理,看完肖老师如何引?儿子肖铁作文后,心里稍感安慰,庆幸自己没有犯错,也坚信这份坚持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忠实见证,也是一种学习的积累。熙熙说,他现在是越来
越喜欢写日记了。
2、睡前朗读。这也是多年的坚持。当初只是为了哄孩子入睡,没想到熙熙完全着迷,而且这一读就是好几年。多年过去了,到底读了多少本书已经记不清,《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不一样的卡梅拉》、《小木偶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皮皮鲁传》、《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喜乐与我》、《时代广场的蟋蟀》、《五毛钱的愿望》、《爱德华的奇妙之旅》、《风之王》、《白比姆黑耳朵》、《大森林的小木屋》等,时间之久已是无法一一罗列。孩子是不是都还印象深刻我不敢打包票,但兴趣那是愈加浓厚。现今自己想偷偷懒都觉得对不住孩子,可有时候实在太晚太累只好暂时取消,结果,因为少了临睡前的十分钟朗读故事,熙熙居然连觉都睡不着,更别提美梦香不香了。所以,再忙再累,哪怕只是念上一小段,孩子也会心满意足地甜甜入睡。喜欢这样的坚持,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3、多看书。诗集、传记、故事、小说等等都要涉猎,读书不仅仅贵在?持,信号灯亮起,幸好能及时发现错误,要不然,因为自己的个人偏好而误导孩子。赞同肖铁所说,“读书贵在广泛,作文是一种混合体,只读文学书的人,不会写好作文的„„”。所以说,一定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吗?当然,孩子年小时阅读书目的选择还需家长们的火眼金星。
4、读书笔记。这也是一种学习态度。边读边记,读完再记,有感而记都可以。看完一本好书将当时的感想一一诉诸于笔端,这份感觉,那是无法用言词来形容。尤其在刚刚合上书籍时,那种感觉是?样的强烈而震撼。别看记笔记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倘若坚持,其成效却非我们所能预料。而且这份坚持不懈,也非人人可以。坦白而言,读书笔记这点我做得很不好,因为自己的疏懒,也因为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引导恰恰就少了这一环。孩子爱看书是事实,但从来没有让孩子有目的地写写读后感之类的笔记,总觉得这无形加重了压力会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看来,以后还需逐步加强,在孩子再大一点,让他将其阅读之所感所想一一记录下来也未曾不可。当然,这也是下一步计划,目前而言,首先得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5、摘录。好词好句好诗的摘录,记得在小时候曾手抄过好几本诗集,反倒是长大了,兴致就渐渐淡了,到后来,也仅限于书中的圈圈点点。其实,抄抄写写本身就是一种积累,而且还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于摘录,熙熙也只限于课文的好词好句,大概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虽爱看书,但让他舍弃有限的玩乐时间静下心来摘录课外书籍的好词好句好段时,于孩子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件累人的活儿。我想,最主要还是熙熙还没真正投入进去,还没真正尝到读书的乐趣。也许再大一些,兴趣来了,自然而然的,孩子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这点,我倒是不担心。慢慢来,欲速则不达。
6、出外走走。出外游玩是孩子最喜欢的,走出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开拓视野也是必需的。看完肖老师的这本《我教儿子学作文》后,肖老师的耐心与坚持让人佩服之余,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肖老师夫妇经常领着孩子四处参观浏览。相比之下,我们又为孩子做了什么呢?总说很忙,总觉得这是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总觉得孩
子还小,时间有的是,殊不知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孩子的童年也一天天地减少。我们都知道,成长中的知识沉淀很大因素都是童年时开始养成的良好习惯所日积月?。我们并不需要踏遍万水千山,也不一定要浏览所有的名胜古迹,一切都量力而为,在小城市周边转转一样可以收获多多。多了解民情,了解历史地理,而四周的花花草草就是一堂生动的生物课,每座小城不都有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吗?艺术及文艺展览呢?抽空领着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走出书本,从生活中亲身体验,吸取着来自天地万物的精髓养分,哪怕只是逛逛书市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知识无所不在。就让我们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携手并肩做一个真?的点灯人。
这是儿子熙熙的成长博客,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来一聚,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http://blog.sina.com.cn/xixi66666666
第三篇:放下孩子读后感
这本书最初吸引了我眼球的是小巫的作序与推荐,放下孩子读后感。小巫可是我的偶像啊,她的书我全都有。怀孕时就是看了她的《让孩子作主》才把我带到了成功母乳喂养的路上,并且开始认真学习育儿知识的。偶像推荐的书当然是要看的,于是从当当上买回来,认真地看。
书上所写的观点其实在我之前看到的育儿书中基本都有,比如接纳孩子、敢于对孩子说“不”、训育孩子延迟满足、承担责任、让孩子承担家务活儿、感恩、不要过度重视学业成绩、注重品格培养等,读后感《放下孩子读后感》。
但是这本书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在于另外两个观点,这两点虽然在别的育儿书中也有提及,但是没有像本书中这么重视。这就是“重视餐桌文化”和“尊重父母”。
个人感觉,犹太人的育儿理念其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和国内一些优秀的育儿书籍中的理念差不多,用小巫的话说,真正的智慧,都是相通的。好的教育理念,必定殊途同归。所以,这本书总的来说是一本很好的书,它的观念都是对的,绝对不会有误人之嫌。
同样还是从这一角度来说,如果已经看过很多小巫、李跃儿、孙瑞雪的书,那么这本书,可以不看。
第四篇: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一)——陈聪明
人生自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是人间常事。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情绪,谁都希望每天都能过得幸福。然而许多事情是人类无法掌控的,也正因此人们常常会控制不住情绪,从而导致心情的波动。《放下的幸福》告诉了我很多,它说幸福不是一种“获得”,而是源自于“放下”„„
这是一本平静心灵、清净浮躁、摒除暴戾之气的佛学好书。这是圣严大师最后的遗作,也是圣严法师毕生修行中总结的智慧。有些看似最平常的开示语,却是我们最需要解除的疑惑,也是我们自己看不清楚的真理。书中圣严法师教导我们:日日有晴,清“五毒”戒情绪,放下既幸福。
“五毒”是佛学说法中的贪、嗔、痴、慢、疑。贪,就是贪心。嗔,就是生气。痴,就是颠倒是非、烦恼与愚知。慢,就是自负。疑,就是怀疑。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有的情绪,而且是负面情绪。它们常常给我们的生活蒙上黑暗,让我们看不见未来,摸不着世界的精彩。这本书则是让你看清事态,教会你控制好负面的情绪,清除你的疑虑,自信的过好每一天!
我看这本书时,很多平时看不清想不通的事情都解惑了,心情也轻松了很多。当然,情绪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控制的。不是说一看了这本书就能获得幸福,是要去领悟、去学习、去努力。有时候 即使我们理解,可能还是会对难以预期的事情感到恐惧。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生起无畏之心。你会发现,自己真正能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又能容许最好的发生,你会变得高贵而庄严。人是有智慧的,理应可以化解情绪,如果能进一步不让自己产生情绪,那就是圣贤。社会总会给我们造成压力,不过我们不能让这种影响继续损害我们的身心,应该及时去化解这种影响。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二)这个寒假,我过得非常充实,读了很多本书,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放下的幸福>>这本书。这本书中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和励志。教会了我们人情世故,让我们学会怎么做人做事。
没有姓名,只用他她代替,只讲事情,是说道理,这样的一本书,教会了我们。书中有让我感动的地方,有让我愤怒的地方,有让我恨的地方但就是这样才让我懂得了要知恩图报,要爱家人,要与人为善。
这本书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放弃会让人认清自己,认清他人,学会选择。幸福需要你的等待,学要你的付出,你的包容,也需要你的放下。你放下的少,幸福就少,放下的多,幸福就多。人在这个社会上,需要朋友、同事和家人的相处,但寂寞却是一种境界,让你清醒理智地去认识是、做事。不要惧怕,不要讨厌寂寞。因为寂寞可以让你在在前进的路上,看到成功的方向。坦然面对我们寂寞的日子,享受这些寂寞。
人生,应该学会那一份淡定,保持淡定,读懂寂寞的真谛,学会幸福,学会爱,从此,淡定的人生不再寂寞。
燕宏悦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三)这是许多人一辈子都在追寻的一个命题,人们为之努力、奋斗、拼搏,生怕幸福会在转瞬间就逃离得无踪无影。为了得到幸福,人们疲于奔命、流汗流血,甚至相互倾轧、不择手段。
幸福在哪里?
幸福不是名校的一张毕业证书,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幸福不是车子房子,幸福不是我们追求到的任何一样东西。欲壑难填,欲望是填不满的,它会吞噬我们幸福的感觉。
幸福在哪里?为什么一个人得到了他能得到的一切却仍然不幸福?
严圣法师在书中告诉了我们答案:幸福其实是来自于自我的放下、烦恼的消融,而不是任何东西的获得。
真正的幸福,不依赖与外在的任何人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化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悦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最后完全放下烦恼,既是追求幸福的下手之处。
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寓言>故事:
小猫问猫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
猫妈妈说:幸福在你的尾巴上。
小猫就努力地转过身去看它的尾巴,可是,怎么也看不到。
小猫伤心地说:妈妈,幸福离我好远。
猫妈妈说:你昂起头,一直往前跑,幸福就在你身后。
二、幸福的状态
我是个比较爱思考的孩子,经常在想:幸福究竟是什么状态呢?
就目前来说,我觉得幸福就是生活平平淡淡,在平静的生活中有一点积极向上的感觉,愉悦而淡然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有些壮怀激烈的人认为:人生要充满了起起落落、坎坎坷坷,那样的日子才足够精彩,只有经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一生在年老回忆时才能够问心无愧说我这辈子精彩过。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吧,我也不想去进行批判或怎样。生活中也总有人喜欢玩过山车、蹦极等刺激精彩的游戏,但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一步迈下一个脚印在平地生活。
知道了幸福的状态,那么该如何获得这种淡然平静的生活呢?我们能够阻止生活中各种情绪的产生吗?
圣严法师告诉我们:贤者并非没有情绪,而是仅仅不被情绪所伤害。情绪只是一种能量,我们不能控制它的产生与消亡,但是可以学着在它发生时去疏导和顺应情绪,化解掉内心的不平静。
书中提出来佛教的业力这一概念,即过去世、世代以来所积累的力量,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我并非佛教徒,但是我信念中还是有一些相信因果轮回的东西的。此时的不良情绪一定是彼时自己做过什么不善之事。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亦如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此刻的幸福或者不幸都是因果轮回的结果,而在一个永恒长久的时空来看,大家的命运都是平等的。了解了这些,就让我们试着更淡然的来接受一些好或坏的遭遇。
三、幸福与贪
忘记了哪位名人曾经说过:幸福就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贪婪是人们的本性,也是获得幸福的大敌。
圣严法师对贪的定义是:想要的超过需要的。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呢?现代生活汽车、存款、金银首饰是否为我们所需要的呢?
这位苦行僧似地圣人认为其实每个人真是需要的只是吃饱、穿暖、睡足而已。佛教本来就是主张禁欲的,认为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宝车百乘,也是有愁有烦;高官厚禄,也是每天上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人真正的需求就是有一口粗茶淡饭,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就好。
那么是否所有超过这些的需求都是贪呢?也不尽然,要看去追寻是为了自己还是他人。如果一切的追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以让自己享乐为目的就是贪婪;而如果是为了造福别人,为别人的快乐而努力则不是贪婪。一个人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攀上更高的职位如果是为了自己就是贪,如果是为了孝顺父母、照顾妻子、哺育子女就不是贪。而此时的贪与不贪则决定了人是否能够得到幸福。
或许,为自己考虑是人之本性。该如何对抗贪念呢?圣严法师主张以布施对抗贪念。受佛教因果轮回观念的影响,他觉得金钱、名利都像水一样,是在流动的,人们应该学着淡泊名利。即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自己的存在能够给别人带来一些益处。当自己能够试着给别人做一些什么事情,让别人快乐时,那才是最幸福的。
第五篇:《放下刹那片花》读后感
《放下刹那片花》读后感
作者简介:町原,职业旅行家,媒体人,广州心灵医疗协会会长,中国运动投资人,游戏制作人。人称小和尚。小时颇有佛缘,长大游历四方。曾在海南南山修习佛教三年。南山释圆大师有次泡茶言之,“人生如茶,如无沸水烫之则无味。”遂悟禅在于生活。
本书作者为修禅之士,深谙个中道理,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之禅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是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同时又是个社会人,有工作,有爱情,有生活。如何扮演多重角色,如何快快乐乐的追求自我,作者在书中都给出了启迪。上帝再给我们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会给我们打开另一扇窗,那的风景可能会更美丽。舍与得,纠缠着现代人的心灵,适时放下,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更多。本书内文深入浅出,故事发人深思,评析人生一针见血,配上古典名画,意境深远,让你流连其中而不自知,放下压力和包袱。
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放下偏见,我们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修禅需要看透因果,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放下无明我执,就是让我们认识世界。放下自我偏见,就是承认自己与众不同。放下爱恨情仇,就是让自己享受人生。放下生老病死,就是让自己活在当下。
放下,你将解脱烦恼,享受自在人生。放下,你将快乐淡定,心灵刹那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