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放下所有复杂刘佳惠

时间:2019-05-15 15: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后感】放下所有复杂刘佳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后感】放下所有复杂刘佳惠》。

第一篇:【读后感】放下所有复杂刘佳惠

我一直以为穷人是最缺钱的,【读后感】放下所有复杂刘佳惠。然而,在看到富有的表舅的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表情和穷人表叔无忧无喜的表情时,我又觉得:富人看起来比穷人更缺钱。说起富人,在现实中,有的人假的一本正经,装的海枯石烂,假的扑朔迷离。也有真正有爱心的人,譬如姚明,成龙,比尔盖茨等。也有一些本质不坏,但在人海沉浮中变得晕头转向。有一天,我看一个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我问他,你怎么了?他愣了,说,没怎么啊!走近了才发现,他没戴眼镜。他还是他,不过是没戴眼镜,为什么怎么看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呢?我摘下眼镜,照自己。妈呀,吓了一跳,原来,自己比别人还不顺眼。后来,与人相处,即使觉得对方说话做事别扭,我也赶紧原谅了别人,读后感《【读后感】放下所有复杂刘佳惠》。因为,在原谅之前,我先想到了自己的别扭。所以,在你厌烦或看不惯任何事情时,请先想一想你自己。前几年,在北京碰到一大哥。他说,你挺好,活得简单。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以为,他说我只会教书,干不了别的。后来,我懂了,他那是在夸我呢。原因是这些年我有了一些欲望,欲望让我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人一复杂,就痛苦连连。现在,我恨不得能把所有让我复杂的事都放下。人要想快乐,不用求签,不用敬神,你放下一点,就快乐一点。想来,作者是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的吧,正如那位大哥说的“你挺好,活得简单。”人若想快乐,不用求签,不用拜佛,放下所有复杂,放下一点,快乐一点。

第二篇:放下孩子读后感

这本书最初吸引了我眼球的是小巫的作序与推荐,放下孩子读后感。小巫可是我的偶像啊,她的书我全都有。怀孕时就是看了她的《让孩子作主》才把我带到了成功母乳喂养的路上,并且开始认真学习育儿知识的。偶像推荐的书当然是要看的,于是从当当上买回来,认真地看。

书上所写的观点其实在我之前看到的育儿书中基本都有,比如接纳孩子、敢于对孩子说“不”、训育孩子延迟满足、承担责任、让孩子承担家务活儿、感恩、不要过度重视学业成绩、注重品格培养等,读后感《放下孩子读后感》。

但是这本书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在于另外两个观点,这两点虽然在别的育儿书中也有提及,但是没有像本书中这么重视。这就是“重视餐桌文化”和“尊重父母”。

个人感觉,犹太人的育儿理念其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和国内一些优秀的育儿书籍中的理念差不多,用小巫的话说,真正的智慧,都是相通的。好的教育理念,必定殊途同归。所以,这本书总的来说是一本很好的书,它的观念都是对的,绝对不会有误人之嫌。

同样还是从这一角度来说,如果已经看过很多小巫、李跃儿、孙瑞雪的书,那么这本书,可以不看。

第三篇: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黄世忠课改之初,在接受培训时,培训者为了让广大教师重视并践行新课程理念,说道:谁都不要把课堂教学简单化!其潜台词是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是不能简单而为的。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有这样一部分教师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力争在每一节课中体现新课程倡导的所有理念,做到全面兼顾,期盼获得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有意无意地变得复杂化:目标定位复杂化、情境引入复杂化、过程推进复杂化乃至结束呈现都复杂化了,教师显得有些忙乱,学生深感无所适从,课堂成了包罗万象的大染缸,原来相对简单的课堂变得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这种表面上看似完整、完美的课堂,实际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大家都能看出“虚假的浮华”,其主导地位根本无法真正得到确立。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专家呼吁:谁都不要把课堂教学复杂化!于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当下的课堂教学到底是简单了?还是复杂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从辩证的角度来说,既不能简单化,又不应复杂化,可在实践中,要执行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或许由于理解的偏差,或许由于跟上潮流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存在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一、人为复杂化现象面面观1.复杂化的目标设置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就成了成了教学设计的依据,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教学目标应当全面、合理,要体现个性差异。不难理解,这是对总体目标而言的,但具体到谋一节课,我们有些老师往往把会把教学目标定得太大,过于复杂,与数学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案例1】有一位教师把三年级上册“认识简单的分数” 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利用图形或操作来比较分子都是1的简单的分数的大小。(2)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3)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4)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然而,这并不是说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毕其功于一节课”,可以“集诸目标之大成”于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似乎有“人为割裂肢解”之嫌疑。教师果真依此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浅尝辄止、无序零乱,效果只会“欲速则不达”。再如,《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确定和安排,对其教学要求进行序列目标化,可有些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超越了教材规定的阶段性教学要求,增大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案例2】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课标里的教学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但有些老师却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能灵活计算事情发生的经过时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有甚者让全班学生大量练习类似这样的题目“5月1日是星期四,老师去北京出差,6月1日回来是星期几?”大多数学生往往摸不着边际。殊不知,这样拔高难度,结果是学生学得吃力,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达不成教学目标就不是学生的能力问题,二是目标设计本身的问题了。其实,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有基本层级的要求的,并不复杂。第一层级,主成分以记忆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应当看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标准是: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第二层级,主成分以理解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看能否顺利地解决常规性、通用性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这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理解,是对知识的实质性领会以及经过自己的检验因而具有广泛迁移性的领会。标准是:运用知识的水平,如正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等。第三层级,主成分以探究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评判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看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即检验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其优劣。标准是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独创性。2.复杂化的情境引入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导入一般是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来实现的,“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但是,教学情境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正确利用,锦上添花;利用不当,适得其反。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而我们有些课的导入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案例3】如一教师在上《人民币的认识》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导入情境,“小熊超市”。好多小动物购物,画面非常漂亮。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买什么呀?”“想不想当售货员?”……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忙得不亦乐乎。十几分钟的课堂黄金时间过去了,却还没有切入正题。看得出来,上课老师是精心设计的,课件也是精心制作的,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这么煞费苦心的设计、制作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案例4】案例 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的《6和7的认识》导入片段: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生:图上有7人。师:你是怎么数的?生1:我是2个2个数的。生2:我是3个3个数的。生3:我是先数女生,再数男生的。生4:我是先数近的,再数远的。生5:我先数扫地的同学,再数摆凳的,然后数捧水的、擦桌的和擦黑板的。……学生时有新的数法,老师在不断地肯定中不知怎么才能把学生引导到6和7的过度上,显得有些尴尬。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形式多样,只有运用恰当才能够起到,承上启下或是引人入胜的作用。恰当的课堂导入,就像是一位好导游,引领你进入风景胜地饱览自然人文风光;不恰当的课堂导入,就像是人迷了路,有没有找到一正确的指路人,结果是,迷迷糊糊破费周折,难免让学生在知识 探究中产生倦怠。教学有方,导无定法。好的导入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挖掘、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对教法灵活掌握的基础之上。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导入,做到导得精,导得实,导得巧,导出学生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3.复杂化的过程推进课改后,抛弃只重结果的思想,树立注重过程的观念是大力提倡的。教学就在于要把构造知识的过程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有教师指导的条件下重建知识。但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片面地为了“过程”而“展示过程”,将“过程”无限放大。【案例5】一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口算乘法》,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教学片段。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会列算式解决吗?生:300×10。师:(板书算式后)像这样的算式如何进行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师:(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你能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吗?生:10个300是多少?师:你能口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先自己口算,然后和同桌进行交流。(师指名汇报口算方法)生1:300×10=3000,因为300×1=300,10后面还有1个0,所以再添上一个0是3000。生2:300×10=3000,先算3×1=3,因为300和10后面一共有3个0,所以添上3个0是3000。生3:30×10=3000,因为10个100是1000,10个300是3000。师:大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算法?(课堂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学生面面相觑)师:大家想一想,10能不能分成9和1呢?生:能。师:9个300是多少?生:2700。师:再加上1个300呢?生:3000。课堂气氛马上又活跃起来了,有同学立即发言,10还可以分成8和2,8个300是2400,2个300是600,加在一起是3000。于是接着又出现了下面几种算法:生2:把10分成3和7,300×3=900,300×7=2100,900+2100=3000。生3:把10分成4和6,300×4=1200,300×6=1800,1200+1800=3000。生4:把10分成5和5,300×5=1500,1500×2=3000。又有同学接着说,把10还可以分成6和4,老师打断了学生的话,说分成6和4,与分成4和6计算方法是一样的,所以就不用再说了。同样,在下面处理300×30时,这位老师还是启发学生把30分成20和10,以期待得到更多的算法。与过去相比,这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但在欣喜之余,我们却明显感受到,这课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新的烦琐化技术主义误区。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简单地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就应越多越好,越多越体现课改精神。殊不知,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案例中,除了前面几种方法,后面的学生都知道太麻烦,常态下也不会使用。算法多样化只是一种理念,是尊重学生个性化思考的一种体现。这位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的。但一味地让学生寻求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去寻求麻烦的算法,本来是为了体现课改精神,其实恰恰是和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从事充满数学味道的学习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本身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必须的,是富有实效的,它充分展示出了授课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学组织过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反之,就会成为“伪过程”,也必将失去生机和活力。

四、复杂化的结束艺术课堂总结对于加深学生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知识、掌握规律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教师为了力避传统意义上简单总结方式:“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总想设计精心设计一个总结,追求其新颖有趣,扣人心弦,于是动了不少脑筋,但其方式无法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及课堂教学艺术融合起来。【案例6】一位教师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设计了“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2.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生答:“1。”教师出示卡片“1”。剩下的同学们飞一般跑出教室,整堂课的好感随着教师占用学生有限的课间休息时间而荡然无存。【案例7】《认识人民币》)课堂小结。师:现在,我们的课快要结束了,最后来看课本6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4 题。(投影动画)小明写了一封信,需要付8角钱买邮票,他有哪几种付法呢?请小朋友们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自由思考、交流。师:小明在信中想向表哥汇报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写些什么内容呢?生:亲爱的表哥,你好!师:哟,多懂礼貌的孩子!生:表哥,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还有新版和旧版的呢!生:表哥,1元=10角,1角=10分。生:表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拾到人民币要交给老师……师:小明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显示信中的内容)亲爱的表哥:你好!今天我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还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表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从小要爱护人民币,要勤俭节约。…… 课堂小结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因此小结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把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

二、化繁为简的行动建议完美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在实践教学中,课堂应回归简约。简约的课堂以学生为本,教师和学生生活在简约、轻松而又深刻、自由的精神生活,体验思考带来的快乐,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新课改倡导的课堂应该是简单而真实,简单而实用。教师应把课上得简单一点,实在一点,深刻一点,让课堂回归真实。到底如何做到简约呢?先来看一个颇具幽默的故事。英国一家报纸曾举办了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很多生命,帮助人们摆脱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噩运。第二位是原子能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陷入被毁灭的境地。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的种植谷物,使几千人脱离因饥荒而被饿死的命运。此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两人得以生存,请问该丢下哪位科学家?问题刊登后,因为奖金的数额相当庞大,各地答复的信件如雪片飞来,络绎不绝。在这些答复的信件中,每个人皆尽其所能,极尽其想象,甚至还有人海阔天空的阐述他们认为必须要丢下哪位科学家的见解。但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的得住竟然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小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令许多人愕然,也使那些大人们顿开毛塞。正是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固守的思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才没有获得成功,数学课堂教学也如此。简约是一种深刻的表现。首先,简约的课堂要求教学内容的“精”,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读懂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从知识的学习能提炼出学习的方法,从方法的感悟中领略思想的火花。内容的简约是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从知识的源头揭示思维活动的过程。其次,简约的课堂要求教学环节的“简”,注重学习的整体性,简化教学内容,简化学习过程的细节。再次,教学教学方法的“活”,“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活用”教材、“活化”教学内容。简约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以及对数学美的鉴赏。简约是一种智慧。简约不等于简单,它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才能给自己更多的释放,把自己从繁琐的教学步骤中解脱出来,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有“闲暇”去琢磨学生的所思所想,简约是一种教育智慧。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四篇:《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

《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

翻开《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长的密码》一书,就象在我眼前畅开了心理辅导的一扇大门。让我眼前一亮,思想顿时飞翔起来。

开始读蒋玉燕老师的文章,是在班主任之友、心海扬帆等教育论坛,朴实、精当的文字,深刻、清新的思想,实用、易学的方法常常吸引着我,每读一篇文章总是获益非浅。正是这些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心理辅导的无穷魅力,于是我开

始把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不久就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一个原先令我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竟然只做了三步工作就改头换面了,最主要的是耗时不多。就此我还写成了一个案例《优点就是进步的理由》。这一个案的教育策略就来自于蒋老师的一个帖子《巧用SFBC策略转化“再世华罗庚”》。这故事现在已经被编入《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中。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心理辅导知识特别深奥难懂,想必这也是许多班主任对“心理辅导”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吧!联想许多心理教育书籍,理论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抽象的名词概念一大串,还有一大堆原则和策略,没有一定的根基,哪能啃得进去!最困惑的是读了还不知如何去运用呢!而蒋老师的《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没有专门讲理论,也没有过多的专用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心理辅导原理,把枯涩难懂的理论、技术恰到好处地融进一个个案例之中,让人感觉是那样的自然、妥贴,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的结合是那样的完美!令人情不自禁地击节叫好。

细读书稿,可以发现蒋老师为读者着想的那一份体贴与善解人意。有时文中几乎不用专业术语,只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直观地向读者呈现某种心理辅导方法。《“刺猬”不再蛰人了》一文便如此。有时蒋老师还会在某个地方,给你铺设一个坡度适当的“阶梯”。譬如《如春风化雨般熄灭“战争余火”》一文,在涉及到“激情”与“心境”的内容之前,蒋老师对这两个名词作了简要的解释,让读者容易理解接下来的内容。所以,你不必担心自己是“门外汉”,有了蒋老师精心搭建的“阶梯”,即使一点没有心理辅导基础的老师也能看明白,而且能学着做。

书中的教育故事一个个似曾相识,师生冲突、同伴冲突、亲子冲突、失窃事件、迟到现象、课堂管理、学生转化、异性交往,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一线老师无法回避的。面对这些,我们曾经困惑过,求助过,可我们仍然困惑着,迷茫着,而蒋老师却在这些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书中提供的范例,虽然不是“万能钥匙”,但却能够帮我们打开新的视野。案例中呈现的方法不胜枚举,如准自然后果惩罚法、矛盾意向法、空椅子法、自我质辩法、行为契约法、提供信息法、赞美技术、优势扩大技术等等,这些前所未闻的心理辅导技术令我心动,令我着迷。此外蒋老师独创的青春恋后果暗示法、知识自信双补法、优生免疫法、心灵故事引导法,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读着书中的故事,有时会茅塞顿开,有时却是会心一笑,有时会忍不住联想起自己处理过的某个案例,有时还会产生马上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的冲动。可惜暑假期间无法尝试。蒋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或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这也是德育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一般说来,改变学生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走近学生(建立关系)――了解学生――影响学生,可有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违背这一教育规律„„常听到这样一类抱怨:‘我已经找他谈了七次了,他还是老样子。’这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走近学生,没有经历第一、二阶段就直奔‘改变学生’这一主题,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不就是我曾经犯的错误吗?想想自己总是以师长的身份,以教训的口吻面对犯错的学生,结果教育还没开始,彼此的关系就搞僵了,效果可想而知。

记得有一个曾经让我非常头痛的男生小鹏,留着染红了的头发,戴着不时晃动的耳环,还常常与小混混们一起惹事。当时我找他谈话时,没有想到要先“建立关系”,也没有深入地去了解情况。每次把他找来,只是给他讲道理,提要求。多次教育无果时,就请来了家长。最后我还威胁他,如果再不改,就要将情况报告到政教处。结果事情变得更糟了,小鹏开始与我公然对抗,最终没能把他转变过来。(事后才了解到他的童年不幸福,遭受了许多的冷眼与不公正待遇。)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当时我能遵循“走近学生(建立关系)――了解学生――影响学生”这一教育规律,小鹏说不定会变成一个优秀学生呢!是啊,当学生犯错时,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而不是“走近”和“了解”。不去思考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去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不多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学生的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急功近利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既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我们自己制造出了一大批麻烦学生。

书中这些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实例和剖析太多了!值得反复读,反复品!

第五篇:《放下刹那片花》读后感

《放下刹那片花》读后感

作者简介:町原,职业旅行家,媒体人,广州心灵医疗协会会长,中国运动投资人,游戏制作人。人称小和尚。小时颇有佛缘,长大游历四方。曾在海南南山修习佛教三年。南山释圆大师有次泡茶言之,“人生如茶,如无沸水烫之则无味。”遂悟禅在于生活。

本书作者为修禅之士,深谙个中道理,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之禅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是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同时又是个社会人,有工作,有爱情,有生活。如何扮演多重角色,如何快快乐乐的追求自我,作者在书中都给出了启迪。上帝再给我们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会给我们打开另一扇窗,那的风景可能会更美丽。舍与得,纠缠着现代人的心灵,适时放下,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更多。本书内文深入浅出,故事发人深思,评析人生一针见血,配上古典名画,意境深远,让你流连其中而不自知,放下压力和包袱。

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放下偏见,我们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修禅需要看透因果,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放下无明我执,就是让我们认识世界。放下自我偏见,就是承认自己与众不同。放下爱恨情仇,就是让自己享受人生。放下生老病死,就是让自己活在当下。

放下,你将解脱烦恼,享受自在人生。放下,你将快乐淡定,心灵刹那花开。

下载【读后感】放下所有复杂刘佳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后感】放下所有复杂刘佳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一)——陈聪明人生自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是人间常事。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情绪,谁都希望每天都能过得幸福。然而许多事情是人类无法掌......

    《放下就是快乐》读后感

    《放下就是快乐》读后感 快乐是什么?也许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问。但是,又有多少人会知道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呢?当我们从第一声啼哭划破天空起,我们便开始了人生之旅。我们用......

    《复杂系统理论基础》读后感

    P82:平衡与最优化 一般均衡是经济理论的奠基石。 平衡是一个孤立或部分孤立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它应当与开放系统(与环境有动力学耦合的系统)的稳定状态(stationary state)相区......

    《学会放下 懂得从容》读后感

    《学会放下 懂得从容》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虽不花多少钱,也不花多少时间,但书读过之后,我们对于人生、事业、家庭会有更多独到见解,因而生活也更丰富多彩。 本书用风趣的语言和富......

    放下手中的石头读后感

    放下手中的石头读后感Morstars计划最近读到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非常喜欢,到一个程度在昨天给我爸读到其中一节时似乎眼泪都在眼睛里。那一篇的名字叫“放下手中的石头。”这是......

    放下刹那花开读后感(5篇)

    工作是让我们青春靓丽了,还是让我们的青春消逝得快了呢?工作让我们越来越漂亮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老了?工作让我们越来越魅力四射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黯淡无光了?工作让我们越来越......

    简单而复杂的读后感

    周五的图书馆,安静而又喧哗,每一本书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默默地散发着各自淡淡的光芒,简单而复杂的读后感。听着p3中充满中国风的歌曲,慢步踱在文学小说的书架前,一排排扫过,一本......

    《安妮日记》读后感(刘佳乐)(本站推荐)

    《安妮日记》读后感 西大街小学六(3)班刘佳乐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