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立管理模式的启示
三立管理模式的启示
盘县新民乡中学唐俭
2010年6月,我很荣幸地成了六盘水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的一员。在重庆三立学校培训的短短七天里,聆听了秦启文的《礼仪与形象》、杨国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杨晓萍的《教师胜任力研究》、朱福荣的《教师专业成长从课堂观察做起》、李达武的《快乐国学,边走边唱》等多位教育专家的报告。同时,还参与了多种素能、拓展训练。我真正地领悟到了三立学校“立德、立功、立言”办学目标的真谛,感受到了三立学校以“学校、家庭、军队”为办学模式的内涵。
现以我在三立学习的点滴生活来谈我得到的几点启示。
2010年6月14日暮省
今天是集训的第二天。
早上7点10分来到小树林集合,班主任柳燕老师让我们进行“破冰”训练——记住本组学员的名字。要在短短15分钟记住21位学员的名字,并做到名字与人一一对应,谈何容易?通过大家的合作,我们做到了……
启示一:这次“破冰”训练,我想到了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呢?毋庸置疑,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1
是一条较好的路子。然而,笔者听过很多优质课、示范课,总的印象是老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乍看课堂有几分热闹,等老师宣布讨论结束、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举手发言的却很少。这样的课堂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那么,造成这种课堂的症状在哪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讨论问题时,目的不明确,问题未形成。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习惯性地让学生讨论,但讨论要完成什么,要设计那些问题不清楚。为此,必须认真做好课堂设计,为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生通过合作在哪方面有所发展。
第二、讨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为讨论提供必要的时间,又可减少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和盲目性。绝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时,其操作往往是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展开进行。老师根本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大约要多长时间?往往在学生讨论两分钟左右就叫学生停止,自然就出现了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局面。因此,保证讨论的时间很关键。
第三、学生讨论分工不明确。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分工,学生讨论问题很茫然。其实,在小组里,不能有“闲人”。教师除让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承担的角色,如谁主持,谁记录,谁代表小组发言等。
2010年6月16日暮省
在拓展训练的战场
有我们用双手搭建的人床
当听到身患心脏病的“小白杨”
请求挑战信任背摔的声音
我们猛虎队那掷地有声的回答
请相信我们
那一刻
所以的畏惧
都定格成一种永恒
那就是信任的力量
启示二:信任,就是相信而敢于托付。只有信任他人,才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如果做到彼此信任,那么我们的团队就会更加和谐。
在一所学校,如果校长信任下属部门,敢于大胆放权让其在他所属的权限范围开展工作,那么这样的领导一定当得很轻松。因为校长只是掌握方向盘,其他环节都有人在运转。如果教师之间彼此信任,那么大家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同事之间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的局面。如果老师信任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相信他们都会学好,都能成才,那么在我们的校园里,领导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就形成了一个和谐团队的共同体。
在学校的创建中,应该充分调动团队力量,关注和谐人际氛围的营造。学校管理者既要倡导校内师生之间、教师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和谐相处,也要倡导与社区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和谐交流;既
关注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强调关注师生的生命状态和成长过程,营造出“和衷共济”的团队文化,学校的发展就会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2010年6月17日暮省
今天早上集合,我们班有四名同学迟到,按照一人迟到、全体受罚的规则,第一、三、五组的同学要罚20个下蹲。就在这时,班主任含着眼泪说:“今天的迟到,是我平时对同学们要求不严,是我没有管好你们,我加倍做40个下蹲……”
当我们一个一个地数着老师和迟到同学及小组所做的下蹲的个数时,我看到了迟到的几名同学内疚的表情,由此更增添了我对班主任的敬重……
启示三: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一次集合,就能演绎如此感人的故事,为何如此感人?那就是老师的泪水和行为。而老师流下的泪水和她所做的40个下蹲正是她为学生付出的代价,这代价就是爱。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有些老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说:“我上大学的时候,你们还没有出生,你敢在我面前搞小动作,你们骨头还嫩得很!”把学生骂得个狗血喷头。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有时候,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
我们只有努力追求高尚的师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因此,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总之,在我们的教育管理中,如果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理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热爱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为师尊严,我们就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如果学校班子互相信任,加强团结,做到分工负责,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学校就会朝着健康、向上的路子发展。
第二篇:BP公司管理模式启示
BP公司管理模式启示
2001年,中国石油与BP合资成立中油BP公司。中国石油占51%的股份,BP占49%。公司运作5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中国成品油零售行业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油BP合资公司在中外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中,汲取了两大母公司的管理精华,形成了中油BP公司独特的运作模式,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BP公司的运作模式(一)业绩导向
1、目标管理、注重绩效——目标管理是业绩导向的基本形式
突出业绩的核心地位。中油BP认为,业绩是第一位的,公司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获取业绩,公司一切工作围绕业绩进行,以业绩为主线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塑造诚信的社会形象和一流的品牌形象。员工要为企业创造业绩,没有业绩就没有岗位。绩效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绩效目标是综合的,涉及很多相关方面,并有相应资源支持。目标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同时又是现实的、有时限的。
互动签订绩效合同。每个员工与自己的直接上级(简称“主管”)签订绩效合同。合同的形成经历由双方反复协商、直至取得一致。通过合同,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目标、本部门或本区域的目标以及公司的目标,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及如何做,才能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主管有责任指导和帮助下属。绩效考核一级对一级,下属的工作业绩评价由主管做出。主管有责任听取下属的反馈意见,指导下属完成绩效目标。
2、动态预算、部门支配——预算机制是业绩导向的主要手段
预算以部门为主导。预算是谈出来的,以各部门主导谈。谈出来的预算是刚性的,要无条件执行。各部门有权限内的支配权,只要不超出预算,不必请示汇报。
预算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财务部门随时跟踪生产经营情况,各部门及时准确了解业绩目标完成情况。每个月总经理和各部门一起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根据实际定期对预算作出调整。
3、拓展服务、油非互动——拓展服务是业绩导向的具体体现
拓展服务项目,开辟利润增长点。公司从单一油品零售到便利店经营,到后来的彩票销售、交通卡(粤通卡)代理业务等,目的都是通过给客户提供更多优质便利的服务,不断地引导客户消费。
油非互动,促进销量提升。将油品销售和非油业务当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组合营销。统一在便利店内收银,员工主动引导司机去便利店消费,在便利店营造营业氛围,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非油收入连年新高。(二)程序至上
1、先有程序、后做事情——先有程序是程序至上的基本要求
程序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企业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程序,程序是各项制度、规则、流程等标准的统称。不管做什么事情,先设计程序,再按程序去办事。使员工在做每项工作时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程序是科学规范的。程序的制定充分吸收了BP公司国际化的运作成果,同时借鉴了中国石油的管理经验,经过反复论证、调动员工参与,做到与实践紧密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规范、合理。
程序具有可操作性。公司始终坚持“零售就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在制定程序过程中,非常关注程序的可操作性,要求程序制定者关注操作过程中每一细节。各种程序易于为基层理解,使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做到细节管理。
程序是完备的。在工作运行上有、季度、月度等计划。在加油站开发上有加油站开发16步曲程序和加油站地产评估模型、加油站收购数据模型。在加油站管理上制定了加油站运作手册、安全手册、财务手册、便利店手册等手册。在具体运作上有各种业务流程。
2、制定计划、确定方案——计划管理是程序至上的典型实践
从总经理到机关员工都要依据自己的业绩合同,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详细的实施方案,每个时间段的工作在计划表中一目了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安全检查等都是按计划来,检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每月检查和神秘顾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3、程序第一、自我退后——自我退后是程序至上的最高境界
如果工作中出现失误或事故,首先要检查的就是当事者有没有按照程序规定操作。如果员工按照程序操作而出现失误或事故,员工不负责任,否则会受到批评。
程序并非一成不变,是可以完善的。如果发现属于程序上的问题,公司将组织相关部门及时修正。员工发现问题可以向上级反映,但在未变更前执行原程序。(三)注重执行
1、全员培训、理念渗透——通过培训渗透夯实执行基础
狠抓执行意识培训,明确执行要求。程序不是虚设,而是作为铁的纪律执行。所有员工必须不打折扣、迎难而上、不找借口,执行程序不能走样。程序面前人人平等,员工执行程序主管要予以保护和鼓励。
狠抓基础发展培训,提高执行素质。公司设置了专职的培训团队,进入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会得到系统科学的培训。由个人申请、公司安排。员工和主管共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PDP),进入人力资源部门备案。计划制定后,主管要帮助落实,一起回顾,指出努力方向。
狠抓理念渗透,营造执行文化。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6个核心经营理念:追求卓越、注重细节、以人为本、至诚服务、诚信正直以及健康、安全、环保等等。通过不断地灌输、渗透,这些理念化为执行的动力,贯彻于员工行动中。将HSE作为执行的核心,放在公司工作的首位。公司建立HSE领导论坛,高度重视人员、程序和设备等安全三要素,要求员工必须做到认知三层次:告知、理解和相信执行。
2、职责明晰、指令归一——通过事权划分建立执行机制
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中油BP有完善的岗位责任制,部门职责比较具体,部门之间的事权划分清晰,责、权、利对等。各部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该配合其它部门什么工作、如何配合做一清二楚,避免了执行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指令下达归口运作部门。中油BP作为零售公司,其一切业务都是围绕加油站开展的。运作部在公司处于核心地位,设4个大区,每个大区5~6个区域经理,每个区域经理管12~15个加油站。其它部门制定相关程序运作部都要参与,程序制定后由运作部贯彻到每一个加油站。
3、监督检查,进度汇报——通过过程控制防止执行走样
明查暗访,及时纠正执行偏差。公司实行神秘顾客暗访,检查中涉及每一个细节。同时实行走动管理,区域经理每月检查每个加油站1次,片区经理每月检查每个加油站3次。设置红绿灯表,保证执行进度。中油BP每个员工都有一张绩效执行进度表,上面都是硬指标,记载什么时间完成到什么程度,完成了就是绿色的,没有完成就是红色的。定期汇报执行情况,没有完成的要说明原因,主管与其一起研究改进措施,争取赶上正常进度。
4、严格考核,团队捆绑——通过联动考核确保执行到位
量化总结,严格考核兑现。年底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总结,评估结果同团队、个人的薪酬紧密挂钩,严考核、硬兑现,保证了执行程序规范到位。
团队捆绑,保证执行效果。将员工个人目标与团队的目标捆绑,促进员工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主管负责对下属的培训,对员工的发展负责,与下属共同制定目标、计划,利益紧密相关。通过工会等活动,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整个团队步调一致地执行。(四)效率优先
1、组织扁平、管理垂直——体制建设提高了管理效率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公司只有一级管理机关,不设二级单位,下属6个职能部门和HSE、内控两个小组,信息直接从公司总部机关传递到加油站。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减少管理人员、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垂直化的专业管理。公司采用直线式的管理模式,每个员工只有一个主管,实行一对一管理、一对一负责,员工聘任、目标、考核、奖惩、分配、辞聘全部由主管负责,减少了交叉管理,确保了指令畅通。
授权不授责。不管是公司领导还是员工,需要离开岗位出差或休假时,会授权给他人行使权力。授权人将自己的授权书挂在网页上,让所有员工都知晓,被授权的人在被授权限内可以充分行使权力。它可以保证公司在任何时候能够正常运转。但授权不授责,最终责任仍由授权人承担。
2、外部物流、集中配送——物流管理提高了配送效率
公司用第三方物流,将运费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块,固定费用相当于车辆的折旧费。对公司来说,要想单位费用低,就要想办法让车多跑;对承运商来说,固定费用只够折旧,而人工、养路费用、利润都会促使他积极去挣那块变动费用,变动费用又是由装卸费用和里程费用组成的,车跑得越多钱也越多;承运商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将司机的工资和运输效率挂起钩来,也是车跑得越多收入越高。公司、承运商和司机的积极性汇到了一个目标上,真正实现了三赢。公司运费每吨公里现在是0.48元,远远低于国内同业水平,也低于美国、欧洲和东南亚国家。
集中配送方式。公司改变了国内传统的货主下订单、承运商安排车辆的方式,实行集中配送。承运商只负责车况完好,保证中油BP随叫随到。公司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每辆车的位置,通过计算机网络掌握着各个加油站的储油情况,做出科学的配送方案。公司的调度室只有5个人轮流值班,人均管理超过80座加油站、1300吨油品的配送。
3、科学组织、弹性排班——弹性排班提高了人均劳效
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站内成本是中油BP公司一个永恒的主题。公司在解决加油站员工过多、效率低下方面,经过研究分析在员工轮班问题上采取措施,倒班不是采取统一的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各加油站的高峰和低谷时间,然后运用弹性排班模式,解决加油站闲忙不均的问题,公司2006年加油站员工年人均加油量为410吨。
上述诸要素中,业绩是目标,程序是基础,执行是关键,效率是根本。几个方面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设置程序并执行、努力提高效率的动力是获取最佳业绩。获取业绩、提高效率和执行的前提是要有科学合理的程序。获取业绩、提高效率需要执行得更好、程序设置是为了执行得更好。只有提高效率,才有可能落实程序、保证执行效果,获取最佳业绩。
二、中油BP公司运作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中油BP公司运作模式给我们成品油销售企业很多好的启示,借鉴中油BP的运作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应切实做到“八注重八强调”:
(一)注重业绩,强调考核——充分发挥绩效合同的作用
强调业绩第一。在现有绩效合同的基础上,合同指标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反复协商,取得双方的认可,共同朝目标努力。既有大目标,也有部门分解目标和个人目标。在合同中增加定量的成份,使员工对自己工作完成到什么程度能拿多少薪酬一清二楚。合同签订后要有跟踪和反馈,帮助、指导员工完成目标。
(二)注重预算,强调沟通——增加方方面面的参与度
预算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定预算的过程中可加大沟通力度,包括上下沟通和部门之间的沟通,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凝聚共识后再下达。预算是综合预算,预算体系要配套。预算一旦确定,就坚决执行,允许基层在预算范围内自主使用。同时,总部相关部门掌握支配一块预算,基层单位使用预算也要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根据市场情况和经营情况,对预算作出适当调整,使之更贴合实际。
(三)注重服务,强调便利——通过发展非油业务提高资产效能
中油BP发展非油业务的时候市场条件并不成熟,但公司将非油业务定位为为顾客提供超越期望的便利服务,认准方向、大力拓展,效果很好。现阶段我们要运用战略眼光,主动培育市场、充分利用现有资产、为顾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近期不过分强调投资回报,不追求绝对的盈利。只要能收回直接成本和分摊的直接用于非油业务的维修改造、固定资产投入和资金利息,非油业务就值得发展。
(四)注重程序,强调标准——突出计划性和标准化
要继续坚持“四有工作法”,凡事按计划行事,计划要可行、具有操作性、辅以行动方案。要有年、季、月计划,尽量细化到周、日计划。要腾出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问题、整理思路,开拓性工作。应以规范、手册等标准作为指导基层工作的根本,规范、手册等需要修订的及时修订,增加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使基层有据可依。(五)注重机制,强调高效——努力提高运行效率 我们的体制建设方向是,尽量减少公司本部与基层营销终端之间的中间层次,努力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逐步实行“一对一”管理,针对实行专业化运作的各个管理环节梳理出一条条自上而下的、连续的管理链条,形成一个统一的纵向指挥系统。(六)注重执行,强调细节——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
要把现成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员工的行动中,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抓起,扎扎实实夯实基础工作。要做到有效的执行:一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宣贯,调动基层班组的积极性;二要加强现场管理,消灭管理死角;三要强化稽查检查,大力推广交互检查形式;四是不断完善、修改规章制度,使其面向基层一线;特别是要建立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基层员工的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七)注重培训,强调素质——以人为本搭建员工成长平台
要保持一线核心骨干队伍相对稳定。注重加油站层面员工素质的提高,加强培训的系统性;重视员工的发展,逐步为核心骨干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向心力和在企业的发展前景,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实现亲情服务。
(八)注重理念,强调认同——将企业文化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我们的石油销售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形成了体系。下一步重点是把这些内容转化为员工的思想理念和自觉行动。特别是要将HSE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好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教育。明确进人标准,通过定单式培养、社会化用工等形式,从源头上提高专业技能。
第三篇:人生三立
也谈“人生三立”
人生一世,当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2012年5月20日11:42
人生之立有多种说法,我说的是“立德、立业、立言”,未知你立了什么?
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许多是独生儿“小皇帝”,常常是早就学会了享受,至于如何开创自己的前程和事业,创立什么样的事业,则十分惘然。原因是我们时下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只是指望他们读好书,找个好工作,拿到高薪水,成个好家庭,好像这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了。这种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似乎就是最高境界。中国人口多,孩子多,加上近年就业形势紧张,本科生擦皮鞋、研究生做拉面之类现象时有发生,据有人调查研究,一个孩子从幼儿班小朋友培养到本科毕业生,大约要花费三十五到四十万元。于是,有人便说,早知如此,何必读书,还不如趁早擦皮鞋,赚钱算了。钱,赚钱,成了这群人的唯一目标,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人无志不立”,人如果没有志向和抱负,就不可能创立功绩,成就事业。那么,人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呢?
古人早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三立”说教,这就是所谓“人生三不朽”,其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史册。公元前五百四十九年,鲁国穆叔(即叔孙豹)到晋国去,前来迎接的范子宣向穆叔问道:“古人有言,死而不朽,何谓也?”豹闻之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穆公看来,人生“不朽”的最高境界是“立德”,其次是“立功”,第三是“立言”。于是,“三不朽”之说自此开始传播,流传后世。
直至唐代,有一位学者对“三立”作了诠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如此,“三立”之说有了明确、清晰的“定论”,并影响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不少有志者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
后来,对“三立”产生了不同的说法,如“立志、立功、立言”,又称“立言、立行、立德”,还有“立业、立家、立德、立言”的四立之说,等等。
其实,“立志”便是“立德”,社会发展到今天,以我之见,人生之可概括为“立德、立业、立言”。人生在世,首要要“立德”,就是要树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这种品格和情操可以浓缩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次是“立业”,就是创立自己的事业和功绩。古人云“功者,事业也”,立功就是立业。事业包括家业和个人事业,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解决吃饱肚皮,养家糊口的实际问题。要以健康、积极和向上的人生态度,打理好自己的家业,努力追求个人事业包括学业的成功。人无贵贱之分,人格面前人人平等。或普通员工,或一官半职,或开店办厂,或砌房造屋,或临危不惧“拯厄除难”,或报效国家与民众“功济于时”,都是“立业”之范
畴,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再次是“立言”,就是创立能够流传于世的包括著书立说的言论,这是人生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立德、立业、立言”三者相互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树立高尚的品格,会有助于创立事业,建立功绩,在这个基础上,也有可能“立言”。但是,“立德”者未必能够“立业”,“立业”者又未必能“立德”。比如,有些有钱人,虽然创立了一点家业或事业,但从来没有积德行善的想法或行为,这种人就是所谓“为富不仁”者;有些人虽然是“忠良之辈”,为人不错,但又未必能创多少业绩;能够“立德”“立业”者,又不一定能“立言”。立言是“人生三立”中最不易做到,也是人生“虽久不废”的重要之举。“立德、立业”者未必“不朽”,“立言”者定能“不朽”!
穆叔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说:“以豹所闻,此之为世禄,非不朽也”,又称“若夫保姓爱民,已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至于保持家世,坚守宗庙,世代香火不断,没有一个国家不是这样的。俸禄薪水高赚了大钱的人,不能说是“不朽”。“文章千古事”,“百年文章可治病”,穆叔“人生三立”理论的意义在于把立言作为一种不朽的事业,这对于中国后代文人十分重视写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里,我要告诫广大青少年,要胸怀大志,具有古人“人生三立”的境界。贫寒时,要坚守自己高尚的品格,富贵时,不要忘乎所以,切记“立业”,报效国家和人民。在短暂和漫长的人生之旅,最好还要能写点东西。一位西方作家说,一个人一生至少写一本书,哪怕只有几页。
“人生三立”决非权宜之计,而是整个生命行程的目标。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常志。
立德立功立言
(一)古时有部经典名《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僻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即使是现在,人们还常常提起,不过多了一些批判,也多赋予了一些新意。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且不论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通俗含义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光辉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雷锋”。立功就是做英雄,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对后世要有功业千秋的记载。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从道理上说要接近绝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这“三立”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终生。“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淹没在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所谓“学成文
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注释。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养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就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获得的好处却是太多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还有没有意义呢?我想还是有的,不过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人的生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开口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江山”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之中。所有的德、功、言必须在封建思想允许的范围内,稍有逾越必斧钺相加斩尽杀绝。现在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要摒弃那些过时的以及貌似先进其实陈腐的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自行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决定自己的作为,走一条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
过去的“立德”主要讲的是私德,个人修养多年,一遇外部社会的冲击,瞬间即可土崩瓦解。现在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秩序和规范需要人们自觉去维护,这甚至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对所交往的人讲诚信,救死扶伤等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人会有很好的品行。这时候的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人都是不可回避的。真正无穷的力量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榜样,所以没有必要呼唤圣人或“雷锋”出现,每人自觉或不自觉的“立德”,就将形成真正文明的社会环境,这比起塑造一些头上有光环的道德大师供人们去瞻仰实际得多。
当“立功”不再为某个朝廷所驱使的时候,这个词会因其平民化而显得生气勃勃。什么是“功”?现在可解释为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企业家办好他的工厂,一个科学家取得科研的突破,一个工程师完成了某个项目,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获得丰收„„等等,都和军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立下了功业。在人们完成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立功”从来就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做的事,而是平民百姓对社会的贡献。问题只是在于,做成的每一件事,不仅要利在当代,更要功在千秋,这个“功”方才立得起来。
“立言”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当年司马迁因说直话而遭到宫刑,到明清的文字狱使无数小知识分子丢掉头颅,直至前几十年文化被“革命”,万马齐喑究可哀,使人们觉得立德易立功易而立言最难。其实,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这个世界留下人类的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是只有勇气就可以办到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立言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要总结历史,要研究现实,要预测将来,还要敢于说真话。而历史是扑朔迷离的,现实是错综复杂的,谁能洞若观火?!能够“立言”的人,中国还是有一些的,但毕竟不多,象鲁迅那样的人算是吧。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愿望,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质财富抑或是精神财富。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
(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春秋时代,继承夏商周以来建国的经验及教训,人们开始重视对祖先的崇拜,时常以自己出身于某名人家族(都是三皇五帝的后代)而自豪。晋国的当政者范宣子就对来访的穆叔夸奖自己是出于“陶唐氏”后代,认为自己的家族是不朽的。引来穆叔的上述的议论。
穆叔认为:有学问、有作为的人最高境界是“立德”,其次“立功”、“立言”,认为这种传统“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显然。穆叔的见解远远高于范宣子,尽管范宣子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仍不免有“世俗偏见”。但是,在中国古代的“门第观念”始终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种状况,到了隋唐时期有了改变:始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为读书的平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人们开始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对《左传》上述条目进行了自己的“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孔颖达的“疏”即解释,赋予了这段话以时代的内容,并被后代教者多所演绎,逐渐成为有志向的读书人的金科玉律。有志向的读书人,在读书做学问时就以自己理解的、力所能及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远大目标要求自己。
这一远大目标,即使以现代的眼光看来,也未尝不具备一些借鉴意义。
首先让我们结合时代要素来分析一下“立德”、“立功”、“立言”的现代含义。
穆叔说“太上有立德”,亦即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孔颖达说“立德,为创制垂法。”我们不妨对照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
邓小平高瞻远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思想领域发动改革,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本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扫清了思想障碍。随后就是一步步深入地大张旗鼓改革,形成了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称为“崛起”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不可逆转的势头。邓小平对于现代中国厥功至伟,无可替代,近期无人能够超越。因此可以说邓小平对现代中国是“立德”,即“创制垂法”,此“制”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国两制、市场经济,垂此之“法”,为继续改革开放之路,不可回头。
这无疑是一个“太上”的“立德”。
一个极端浮躁的时代如何践行自己的主张?
现在国家实行“公务员招聘制度”,博士可以报考副县级、硕士则可以报考乡镇级官员,大学生则要从村官做起。这就为读书人铺就了各种台阶,只要品德好,真正想“立德”的人最终都可以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
对于没有“当官”的人,我们还可以理解“立德”为自身的人品道德修为,“言必行,行必果”、诚信待人即可为现代人的“德行”标准,此标准无须基于别人,自身修炼即可。
孔颖达说“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我认为,每个知识分子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能力、环境和机遇,“拯救”或帮助人们度过厄运、厄境,克服险厄等。
至于“立言”这一途径,对广大知识分子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只要认真读书、认真思考、下大功夫,将现代的社会问题加以深入研究,人们都可以有感而发,切中时弊的,此之谓立言。
一般理论家、专家、学者也完全应该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但是当代的知名“专家”、“学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其“言”即理论很少能够流传时间很久。谓予不信,看看改革开放初期的红得发紫的名人言论,到今天还有多少指导意义?不是强人所难:一个理论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一定的时期,其所存续、具有参考意义的时间应该更久一些。但是,一个理论不是“流行歌”,不能流行一阵就被扫入历史垃圾堆。近代以来的大师级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胡适、王国维等人的言论至今使人不忘,稍逊一些的冯友兰等亦可盖棺论定,还有健在的李泽厚等诸君的理论亦非常坚实有力,这里不必一一列举。而某些在建国前后、改革开放前后迅即成名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名家”,身死则理论随之湮没,岂不令人深思?
现当代的学术名人则更可置疑,除几个大家如季羡林等先生以外,一些人的学术功底以及为人品行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这样的人,在这个“浮躁”到了“狂燥”地步的社会氛围里,还很“吃得开”,(在学术、人品等方面,这实在是一个令后人提起来都要脸红的时代),并且都还在到处演讲,身后也有一些附庸风雅的人们趋之若鹜。
我认为,“时髦学术明星”的人品与学养,与“立德立功立言”等方面都是背道而驰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千年前诗人说的话,至今还有思考的现实价值。
第四篇:三立企业简介
山东三立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三立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2010年,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新型免烧砖机与农业机械设备等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公司坐落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山东高唐,东临省会泉城济南,西仰战国古都邯郸,京沪、京九铁路、大广、青银高速在此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迅速便捷。
公司总投资1亿6千万元,总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生产厂房3万多平方米,科研开发中心5000多平方米,职工600余人,其中包括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百人。拥有免烧砖机全自动、半自动QTY4-15型、QTY6-15型、QTY8-15型、QTY10-15型、农业机械微耕机、玉米播种机、玉米脱粒机、秸秆收获粉碎机、中耕农药喷洒机、水泵等多条先进的生产线,各类生产、检测设备齐全,通过不断优化整体工艺装备,为公司生产高品质的各类产品提供了保障。各种产品以其出众的品质、卓越的性能和优美的外观畅销世界各地,以优良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好评,并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年耕耘,锻造了同心奋进的专业团队;四年拼搏,铸就了无与伦比的不朽品牌。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公司紧随市场脉搏的跳动以“超越客户期望、创造客户价值”为经营理念,始终采取免烧
砖机订单式生产和服务方式,力争把产品做的更加精细,切实为客户提供专业周到的个性化服务,有效的促进了客户利益和公司发展的完善结合,同时公司开发农业机械产品的多元化,努力实现打造国内首家“农机超市”的发展目标,尽快完成农机产品“一站式”采购的战略布局,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改进管理机制,实施“广纳贤士、训育人才”的用人、育人、留人的人才管理策略,以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创造一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此,山东三立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热忱欢迎广大客户前来洽谈。
山东三立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第五篇: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徐淑兰季诚钧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对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作介绍, 对德国、美国的后勤管理的做法与特点作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总结提炼了对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国外高校高校后勤后勤后勤管理
【作者简介】徐淑兰一, 女, 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季诚钧肠一, 男,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
高校后勤是社会生产服务的一部分, 与教学科研不同的是, 它是可以实现等价交换的一种服务。高校后勤为教学、科研和 师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劳动, 具有商品属性在计划经济时
代, 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对后勤部门的劳动只强调其教育性, 否 认其商品性, 排斥按经济规律办事, 以致形成了一种纯服务、福 利型、封闭式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法等方面 与教学管理、利研管理几乎一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 高校后 勤改革的深人进行, 福利型后勤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通 过对国外高校后勤管理做法与特点的归纳, 给我国高校后勤管 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国外高校后勘管理模式
后勤管理与后勤事务的运作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国
外高校后勤事务的运作模式十分灵活, 大致可分为高校直接参 与型、专门机构负责型、自办与引进结合型三种类型。直接参与 型是由学校直接负责后勤具体事务。在这种模式下, 学校设有 专门的后勤管理机构, 并成立具体的后勤办事机构, 由后勤管理 部门下达任务, 学校具体的事务部门负责实施, 计划经济下的中 国、前苏联为这一模式。自办与引进结合型则是由学校与社会 共同承担学校后勤事务。在这一模式下, 大学同样设有专门后 勤管理机构, 有分管大学后勤工作的专职副校长, 并设有各种服 务机构, 学校也直接管理与运作部分大学后勤服务项目, 但同 时, 也将大部分后勤服务项目以招、投标方式向社会开放, 吸引 社会各方纷纷进人大学, 运用市场化的企业机制为大学提供更 加经济与高效的后勤服务。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为这一模 式。专门机构负责型则是由政府专门成立面向高校后勤的机 构,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大学的后勤服务全部交由校外机构
负责, 如“ 大学事务中心”和“ 大学生服务中心”。在这一体制下, 高校不设后勤管理机构, 后勤事务完全脱离学校, 专门机构可以 自己承担高校后勤事务, 也可以吸纳社会第三产业参与。这一 体制为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
以德国为例。德国大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管理已有八十多 年的历史, 颇具特色, 为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大学所效仿。德国大 学后勤服务是通过一个健全和协调的机构网络、在大学集中的 城市或地区建立的大学生服务中心来实现的。目前, 德国共有 个大学生服务中心, 分别隶属于州或直辖市政府教育管理部
门, 其性质为一种福利型的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 接受政府的财 政拨款和法律监督。其机构为代表大会、管理委员会和常设机 构。代表大会由有关院校各选派一名常务副校长、数名大学生、教授、妇女事务专员等组成, 任期两年, 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讨论 经营、财务等工作, 审定服务中心的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 选举管理委员会正、副主任, 并报请州政府文教部批准。管理委 员会由教授或常务副校长、大学生、社会人士、服务中心工作人 员及妇女事务专员等组成, 任期两年。管理委员会聘任服务中 心正、副经理, 并报请州政府文教部批准审议和通过经理的财 政计划和财务报告决定购置或出售房地产等。大学生服
务中心下设人事、膳食、宿舍、设备及维修、贷学金管理等职能部 门, 作为常设机构管理有关事务。大学生服务中心主要面向大
学的学生和教职工, 服务范围包括住宿、饮食、文化娱乐、教育资 助、残疾人救助等等。大学生服务中心按民营企业的管理办法, 成本核算, 实行有偿服务, 但价格比市场上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 二。大学生服务中心经营如有盈利, 则留做发展基金, 不得转为 工作人员的福利经费收不抵支, 则由国家给予补助。
美国高校由于其独立性、自治性及其不同的发展历史传统, 其后勤服务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模式和特色。总体上看, 美国 高校后勤事务社会化程度很高。根据薛沛建的总结, 其特点有 一是形式多样。美国大学的宿舍、食堂等举办形式, 有学校直接 举办、社会举办或两者兼而有之三种形式。一般来说, 普通大学 和社区大学因其规模较小而不设宿舍、食堂、医院、书店和其他 服务设施, 而多由周边的社区或一些企业经营但一些综合性大
学、名牌私立大学、军校等, 校内后勤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从事多 方面的经营活动, 由学校进行管理。二是尽可能充分利用社会 力量办学后勤。三是学校与后勤部门形成规范的权利义务关
系, 以严谨的合同方式予以确定。许多比较正规、规模较大的大 学都由校长、副校长组成管理运作系统, 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行 业标准对服务质量予以监督。四是学生参与后勤事务。美国大 学的学生会组织膳食管理委员会定期评估餐厅工作, 同时膳食 管理部门吸收学生参与餐厅管理工作, 并组织学生到餐厅劳动。学生宿舍也是如此。五是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意识非常突
出。美国高校后勤管理贯彻了“ 以人为本” 的思想, 尽可能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 方便师生生活。
二、国外高校后勤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国外高校后勤管理给我们的启示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当然,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还要结合实 际, 分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一加速后勤社会化进程,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程度很高, 这样, 可以使学校集中精力办__好教学、科研等事务, 也可以使有限资金集中到教学科研之上。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高校后勤体系具有供给制、福利制的性 质和小而全的特征, 普遍采取封闭式和自我配套的服务运作方
式。高校就像一座小城市, 学校不仅在“ 办学” , 而且在“ 办社
会”。这种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 小社会”带来了“ 铁饭碗”、“ 大 锅饭”和平均主义, 后勤系统缺乏活力, 效率不高, 国家和学校都 不堪重负, 严重制约了大学的发展。为此, 大学后勤改革自印 年代中期即开始改革, 但直到刃年代在整体上仍处于“ 政企不
分、事企不分”的状态。望尧〕年,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高校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 勤改革的主要思路与方向。
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把高校的后勤服务变成社会服务, 从
而把高校的后勤服务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 运用价值规律, 实 行等价经营、有偿服务、按质论价、自负盈亏。最终把学校的后 勤服务系统成建制地从学校剥离出去, 使高校后勤走向社会, 融 人社会。为此, 通过引人社会力量, 造成竞争格局, 按市场法则 进行运作, 可以减少学校奖金投人与人员配备, 提高服务质量。二加快后勤实体与学校的剥离, 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后
勒实体。从我国目前国内大学后勤社会化的典型做法来看, 可 以归纳为三种主要模式, 即内化型、混合型和外化型。内化型模 式是学校仍然保留后勤人员, 但实行事企分开, 组建准企业化管 理的后勤服务经济实体。这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初级形
式。在坚持“ 事企分开, 两权分离”的原则下, 后勤部门通过对学 校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将人事、财务实行计划单列, 全员全额
承包, 建立准企业化、半企业化的“ 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 的管 理模式。学校建立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经济实体。后
勤行政管理部门作为“ 小机关”要精干、高效, 属学校行政编制, 是甲方, 对外代表学校行使行政职后勤服务经济实体必须是相 对独立于学校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准企业, 是乙方, 专门从 事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学校和甲、乙方要明确产权关系和各自 的权利、责任, 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混合型后勤社会化管理模 式采取校际联办或学校与社会联办, 走规范化、集约化的道路。这是实现大学后勤社会化的过渡形式。学校将后勤分离出来, 采取并人、托管、联办、连锁等方式进入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新的 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行有偿服务。外向型模式是将学校的后勤 人员全部推向社会, 成为企业编制人员, 与学校脱钩学校用于 后勤的国有资产或出售或有偿使用经费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 但要严格执行校方的服务标准, 实行合理调控。这是高校 后勤社会化的最终模式, 把学校从后勤中彻底解放出来, 集中精 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这三种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 也可以称 之为服务实体模式、社校联合模式、校际联合模式、完全社会化 模式等。从我国目前大学实际操作情况来看, 以内化型和混合 型模式居多但在一些高教园区与大学城, 社会后勤化的程度较 高, 以外型化、社校联合模式为主。
每个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后勤改革的路径。第一步, 要把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转变为“ 小机关、大实体”或“ 小机关、多实体” , 改变原总务部门既代表甲方又代表乙方的旧模式。第 二步, 要进一步理顺机关和实体的关系, 彻底将小机关的管理职 能与实体的经营服务职能剥离, 即将全校的后勤资源, 包括人员 成建制地从学校母体中分离出去, 成立后勤服务公司, 做到机关 要真正小, 只行使管理职能实体要真正实, 一开始就按照企业 化运作,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这两步改革的步伐许多大学都已 经迈出。第三步, 要通过兼并、股份制等办法, 将各自独立的实 体组成服务大集团,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实现规模经 营为后勤逐步走上社会、参与社会竟争做好体制上的准备。第
四步, 完全把后勤部门从学校中分离, 人员_______、资产等都完全独立, 与社会部门一起参与学校后勤业务的竟争。要使后勤经济实体 要真正成为产权界定明晰, 有权举债, 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 责任的法人企业实体。目前, 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大都停留在第 二步, 还没有能够实现第三步、第四步。要迈出后两步, 其中最 主要的问题是必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 度。
三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改变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教
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按市场经济运作 方式加以处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与各校实际问题, 制定相应 的灵活的政策。
对后勤部门的管理, 各大学一般设置后勤管理处, 作为校方
代表, 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属事业编制, 代表学校管理、监督、指 导、协调各服务经营实体, 保障各后勤服务实体正常运转。后勤 管理机构下面可以设技术质量管理科, 负责监督、检查服务质量 和服务范围、工程质量和预决算等, 并行使制裁、处罚权力设立 资产管理科, 负责房地产和行政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等 设立财务科, 负责后勤管理部门的计划统计及专项资金的管理 和使用、有关专项工程的计划审核和经费仪用等等。后勤管理 处也要进一步转化职能, 明确学校、后勤管理者和经营者三者的 关系, 减少行政干扰, 按经济规律办事,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逐步建立和形成资产多元化、经营服 务多样化、服务管理企业化、消费市场内外一体化的新体系。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契约经济, 后勤管理部门作为学校
管理后勤事务的机构, 要熟悉市场运作法则, 按市场机制操作学 校后勤事务。校方与分离出去的后勤服务实体主要通过合同规 定的权利与义务加以约束, 学校要建立后勤服务的监督协调机
制, 可以成立由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参加的高校后勤服务监督、评估委员会性质的机构, 定期抽查后勤工作的质量, 进行监督评 估并予以奖惩。
四各省市可以组建专门面向高校的后勤服务集团, 走集
约化、专业化道路。由于高校后勤事务具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和 业务纽带, 再加上实行”两级管理、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地方 政府在办学资源的配置上有较大权力, 因此, 可在地方政府的统 筹安排和宏观调控下, 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区域内后勤服务生产
经营的集约化, 建立类似于德国、法国的“ 大学事务中心”或“ 大 学生服务中心”。这一“ 中心”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 充 分体现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 并兼顾市场性。
目前, 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市场竞争能力总体上不是很
强, 地方实行的准社会化、具有垄断性和过渡性的集约化生产经 营方式, 以保护学校后勤实体的利益,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人, 学校后勤实体改革的完成, 后勤服 务市场的成熟, 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能力的 增强, 后勤服务资源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到优化配置, 融人 区域内社会第三产业的集约化过程, 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的社会 化。
【参考文献】
薛沛建《美国大学后勤管理—中美大学后勤管理比较研 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世界报告》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种
龚虹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犯, 何曙光高校后勤社会化及其资产管理模式的探讨武汉理工 大学硕士论文, 以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