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事迹材料(王丽华)
用师爱叩响学生的心灵之窗
师爱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情感。它既包含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批评,同时又兼有父亲般的宽容、慈母一样的疼爱。然而,要想让学生真正体味到一名教师对他们的爱,就要首先尊重他们,了解他们,以大朋友的身份生活在他们中间。只有以真挚的爱去叩响学生那扇待开的心灵之窗,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做学生知识上的良师,思想上的益友、生活中的知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一、用师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虽然学生最终要接受国家的挑选,但我们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有望升学的学生身上。我们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有一次我翻看学籍卡片,发现在“特长”一栏绝大多数同学都填“无”,于是我又作了一次调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你有什么长处(优点)”这一问题的回答竟然有多一半的学生写“没有”、“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这么没有自信,是谦虚谨慎的灌输过了头,还是唯学分论的人才评价观在作祟?深思之后,我决心从“评价”入手,扭转这一局面,我专门为此开了主题班会,题为“什么样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同学们发言踊跃,分别从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意志品质、审美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总结出优秀学生的特点。我与学生们还协商决定,每学期全班要对每个同学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此前每位学生先进行自评,围绕“这一学期我学会了什么?”、“我哪方面有所提高?”“我还有哪些不足?”、“我下一阶段努力目标是什
么?”这几个问题进行自我评价。班级成立考核小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力求客观,侧重于鼓励性评价。当然,评价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激励,要让每个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同时也了解自身的不足。这比班主任学期末“一纸定乾坤”要好得多,学生易于接受,且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
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我不歧视,相反却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我与他们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而且我认为,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且较散漫,违纪现象较多,一些老师对他有看法,连家长也绝望地声称无可救药。为了使他在学习上尽快赶上来,我时常给他“开小灶”。我帮他制定了补习计划,他一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我还特地送他一个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写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警句。他双手捧过笔记本,泪水夺眶而出,真诚地对我说:“谢谢您!王老师,我一定记住您的教诲,痛改前非、努力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接下来,我让他担任班上的卫生检查工作。他惊讶地说:“我能行?”我说:“你当然能行!”他说:“人家都看不起我。”我说:“尊严要靠自己去赢得。”然后,我帮他分析了他的长处和短处,并帮他制订了工作计划和努力目标,他决心很大。果然,一学期下来,他的工作很出色,获得了同学的认可和一致赞扬,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一大块,还受到了学校的表彰。这一事例也让我感慨不已: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可琢之玉,不能放弃任何一块“顽石”!让我们用真心去爱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颗心灵吧!他们,可能就是明天的陈章良,明天的比尔〃盖茨。
二、用母爱去感化学生的心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面对学生的过失,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持克制、忍让、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多一份“慈母心”。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有一年假期,我从一个学生家门前经过,突然听到紧闭的门内传出学生的哭嚎声及其父亲的打骂声。我止住脚步仔细听个究竟。原来是这学生假期中不思学习遭父亲打骂。这学生在班内是“刺儿头”,经常惹事生非、无心学习,正面的批评教育他总听不进。我意识到这也许是转化他的好机会,于是我敲开了他家的房门。其父见到我很吃惊,我忙说:“今天我特意来报告你孩子在学校取得的进步!”我首先拉起了长跪在地的学生,接着谈了该生体育成绩好、热爱劳动、最近的各方面进步表现等,并指出家长不应以打骂代教育。这时,我分明看到了学生那对老师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新学期一开始,我找他深谈了一次,这一谈就是三个小时,我先给他讲了这一段我对他的印象,主要谈对他的好印象,肯定了他的优点,然后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缺点,我给他讲人生的价值,讲父母的养育之恩,讲人生的坎坷,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他也向我倾诉了他的内心想法,可见教育得法是何等的重要。实践证明,尊重和爱护、启发和诱导,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措施。我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他那颗冷却了的心,去启迪他重新燃起上进的火花,其结果是可喜的。
三、用友爱去打开学生的心灵
挚友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
记得刚接现在这个班的时候,有好几位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班的小调皮有好几个,你得留心啊!”“王老师,某某是一个吵客,你得对他严格些。”我听了心里半信半疑,但发生的一件事马上证实了其他老师的话。第一天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铃声一响,我就走进了教室,可看到的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呢?有几个男同学还在一起你推我拉,看到我走了进来才慢吞吞地走到自己座位上,可嘴里还在嘟嘟囔囔地不知在说些什么,而且坐也没有坐相,脚搭到了凳子上,人靠在了墙上,桌上书也没有拿出来。我朝他们看了好久,他们才慢慢地拿出了书。开始上课了,开头十分钟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听着,认真地思考,积极地举手发言。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有几位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开小差了,还随便插嘴。我朝他们瞪了一眼,他们才坐好,可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我感觉一节课上下来好累啊!但我想一定先抓好班级的纪律,纪律是保证,这个抓不好,怎么搞好这个班级呢。
于是我课间经常有意在教室里多呆一会儿,问问他们平常喜欢做什么,最喜欢上什么课,对王老师的印象如何;中午我天天和他们一起吃饭,问他们喜欢吃什么菜,家里谁的菜烧得最好吃;班队课上我让他们作自我介绍,把自己的优点说给大家听;活动课上,我又和他们一起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与学生们共同生活的几天里,我发现孩子们是那么的朴实、纯洁,同时也感到他们非常愿意和我这个老师谈心、说话,当然我也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做他们的知心人,感觉自己好像年轻了许多。于是开始了我们朋友式的相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加深了。我想解决问题的火候到了。这时候,一位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回答问题特别积极,但是纪律却很松散,坐在椅子上想说就说,不时还与周围同学发生争执,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下课我找他谈话,抓住他积极发言的闪光点,告诉他动脑想问题是对的,但要举手,不能想说就说,必须经过老师同意才能说,如果……他点了点头,答应以后上课按要求做,保证不再违反纪律。没过两天他就开始反复了。我想这是正常现象,纠正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就见效的。放学后我又一次与他谈心,我把他叫到跟前,拍着他的肩膀问他想不想当数学课代表,原来他早就盼望能做一名班干部。我抓住这一契机与他来了一个君子口头协定,“只要你纪律上不出问题,老师就让你当班级的数学课代表。”当时他可高兴了,还不停地问:“老师是真的吗?”“只要你在纪律上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事实证明,这次的教育效果非常好。正因为抓住了他的心理,展开朋友式的谈心,帮其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使他在纪律上有了明显进步,而且数学课代表当得非常称职,学期末还被评为了班中的优秀班干部。
这个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为其他同学作出了榜样,班级的纪律也有了明显的好转。通过对他的教育,我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关闭,只对少数挚友开放。他们都渴求有真诚的友谊,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要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老师和学生只有成为了朋友,才会共同努力去搞好班级
如今,我们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大门,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来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正在探索,正在历练一双双娇嫩的翅膀让
每个孩子都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天空中勇敢地飞翔。让我们用全部的爱去呵护每一位孩子吧!
第二篇:陶丽华事迹
用爱拯救受伤的心灵
我1996年毕业于承德卫校,同年11月参加工作,专科学历,主治医师。工作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医疗工作,现任住院部女病区科主任。为人忠厚、性格率直,工作坚持原则,率先遵守纪律,刻苦钻研业务,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热爱本职工作,服务态度好,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在校学习的虽然是医疗专业,但精神病方面的知识甚少,也未参加过这方面的临床实习。工作后从事的属于新知识、新领域,尤其是面对那些思维、情感等方面出现问题的病人时,更是不知所措。但那些心灵受到伤害的病人,却深深的吸引着、触动着我的心,从此下决心要学好精神病、心理方面的知识,去为广大患者服务。十几年来通过自学、参加学习班、学术研讨会、到省级医院进修等多种形式,使我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诊疗经验愈加丰富,治愈率不断提高。现已成为精神科临床的骨干力量,近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部级1篇,参与完成《从社会心理角度研究制约和谐社会的因素及对策》和《影响承德市精神病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精神健康,从心开始。精神科接诊的病人,从轻症心理危机到精神失常,再到重型精神病,大多数心灵都受到过不
同程度的伤害,我就用自己的爱心、真心去接诊每一位病人。对心理危机的病人,通过心理治疗,患者的心理危机得到疏导,有时还得对家属进行必要的辅导,以求更好的疗效;对没有病知力的病人,治疗不但得不到认可,有时还要受到责骂;对因病态经常卧床的病人,还要督促起床活动;不主动进食的病人,就主动担当起喂饭的任务;对家属无人管的,既是医生又是陪床的。平泉小寺沟有一36岁的女病人,犯病后丈夫不让其进家,由70多岁的父母送到医院治疗,该病人已怀孕3个多月,由于多种原因病人需要引产,但家属年岁高,不能陪床护理,我利用工作之余经常陪护病人。该病人的精神病不但得到了治疗,引产这个心病也得到根除。再如宽城崔XX在我院住院治疗痊愈后,其儿子带钱来院接母亲出院,不料所带的9000元住院费被偷,病人儿子来院后非常着急,无计可施,我立即帮他报案,想方设法寻找丢失的钱,又借给病人儿子200元钱作为返家的路费。几年来我收到锦旗十余面,感谢信几十封。
心病得由“心”药医,但沟通是桥梁。为方便患者我的电话长期开机,随时与患者保持联系,无论是门诊患者,还是住院、出院患者或家属打来的电话,我都耐心的接听,细心的解答提出的问题,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不论是上班下班、节假日还是黑天半夜接到电话是常有的事。当病人疾病复发,家属无法处理时,就要求医院派人去接。围场
克勒沟有一曾在我院住过院,疗效不错的病人,病情复发仍要求来我院治疗,此时已是寒冬的晚上,我接到后电话就连夜赶往围场,将病人接到医院已是第二天的中午。
山外青山楼外楼,我会更好地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吸取新营养,用精良的业务技术去治愈精神病人的病痛,用真诚的爱心去拯救精神病人受伤的心灵。
平泉县精神病医院
--------陶丽华
2011年3月18日
第三篇:师德演讲稿(王丽)
爱岗敬业树师表
无私奉献铸师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树师表,无私奉献铸师魂》。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教师是春蚕,直到抽尽最后一根丝;教师是蜡烛,直到发出最后一片光。
忘不了汶川地震时,付星老师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教室,背起行动不便的学生,冲下教学楼,把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
忘不了课间学生不慎摔倒,我们的李校长着急地奔向学生,用她温暖的怀抱抱起受伤的孩子,安慰她,安排老师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忘不了课间学生活动时,在楼道、操场值周,为学生的安全护航的老师们。
忘不了校门口,用自己单薄的身体,阻挡住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为孩子圈出一条安全过道的值周老师。
忘不了手把手教孩子们写字、跳绳、踢毽子,而且年复一年的那些我们丰小的老师们。
忘不了本学期刚到我校转任交流的张华莲老师,经常在课间循循善诱、耐心地辅导学生功课的神情。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这些事迹无不诠释着师爱无边?也许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他们却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也许他们没有地动山摇的豪言,然而他们却有默默无闻的奉献;也许他们没有望洋兴叹的感概,然而他们却有滴水穿石的信念。
师德在传承,师爱在继续„„
想起这一桩桩事迹,又怎能不让我肃然起敬呢?站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十分平淡。有时我也问自己:“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吗?”寒来暑往,每当走进教室,我总是问自己:“你热爱这群孩子吗?不管他们是聪慧还是无知。”每当带着一身疲惫走进家,我也时常问自己:“这就是教师的生活吗?”
而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热爱教育事业,不管是寒来还是暑往;我喜爱自己的学生,不管是聪慧还是无知;我选择教师的生活,不仅是现在,将来也是。
最后请允许我借用徐志摩的诗句来结束我的演讲。“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丰小的怀抱里,我甘心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谢谢大家!
王 丽2012年11月
第四篇:师德演讲稿王院丽
最美的平凡
世界上有两种人渴望别人超越自己,一是自己的父母,二便是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人宁愿自己一事无成而甘为精神拓荒者,一是艺术家,二便是老师。
说到教师,很多人都会在心里想:太平凡了!可是,请来看一看2008年汶川地震中“感人事迹”的标题吧:挡住水泥板 他把生命给孩子,舞蹈老师放弃逃生机会 用身体护学生,四次冲进教室 女老师抢出52个孩子,地震时老师用生命为学生开道„
就是这样一位位平凡的教师在危难时刻,用自己的身体筑起孩子们生存的防护墙,就是这样一位位平凡的教师在生死抉择的瞬间,用震撼人心的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这一称谓含义的极致!就在我们学校,我们的身边,不也涌现出一大批在5.12地震中沉着冷静,处变不惊,机警而稳妥的指挥学生安全撤离教室的老师吗?作为中牟一高的一名教师,我为拥有你们这样的同事感到骄傲和自豪!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芸芸众生中教师的角色是平静的,没有轰轰烈烈,亦没有诱人的功名利禄,但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张张青春活泼、充满自信的面孔,我们的内心能够平静吗?当听着一句句清脆悦耳、见解独特的回答声,我们的内心能够平静吗? 当看见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我们的内心能够平静吗?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我们的内心能够平静吗?不,一种感动和自豪会油然而生,它激起我们的满腔热血,激起我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我们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教师的职业太平常,但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抛却和学生一起徜徉知识海洋的快乐、无法抛却桃李满天下带来的快乐、亦无法抛却为社会发展增添力量的快乐。那么,就承担起责任吧,没有责任感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极强烈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是平庸的。责任意味着奉献,奉献就意味着放弃。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可敬可爱的教师们吧,青年教师放弃了与情侣的耳鬓厮磨,花前月下;中年教师放弃了陪同孩子嬉戏玩闹的天伦之乐;老年教师则放弃了扭秧歌,打太极的清闲与舒适„„杨新茹老师说,有一天夜里儿子在睡梦中碰到了自己,便立刻兴奋的醒来,叫道“妈妈回来了!”于是吵闹着要妈妈陪自己玩耍,无论如何也不肯再睡;吴志霞老师说,如果晚上有辅导,我下午就不敢回家,回了家再来学校的时候,儿子总会哭闹不停,任谁也无法哄住。
老师付出了太多,放弃了太多。但亲爱的老师们,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双双真诚而渴望求知的眼睛,难道我们不应该感到肩上使命的神圣吗?想到所教过的每一届学生都在成长,都在一步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吗?教师节来临,一条条热情洋溢的短信,一张张饱含谢意的贺卡,从四面八方飞到身边,难道我们不应该从内心深处感到幸福吗?
教师是平凡的,但平凡中透着伟大;教师是平静的,但平静中散发着神韵;教师是平常的,但平常中流淌着执著,这平凡、平静、和平常体现着教师生命意义的高贵之处!教师的高贵不是显赫的权势,耀眼的钱财,而是圣洁的灵魂,善良的人格。教师的高贵不是想干大事、不屑做小事的自命不凡,而是巨细不遗、能思想做的身体力行。不是只会享受,不懂奉献的脑满肠肥;而是善于吃苦、勤于实践的献身精神。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生活的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全中国最辉煌的事业------为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努力和奋斗!
第五篇:王丽华读书心得
读《你在为谁工作》心得体会
业务室
王丽华
《你在为谁工作》这一书,主要阐述了我们为何要努力工作和如何去努力工作,通过多个真实的社会写照,成功人士对待工作的态度,让我们知道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是可以成功。
这些书之所以畅销并非偶然,而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在日益竞争的市场背景下,任何单位都需要那些诚信、敬业的员工!目前关于诚信、敬业的话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不论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职员;不论是单位的领导,还是普通一员,如能详读深解,定会受益终生的。该书之评介所言:本书提出了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试问自己,我在为谁工作―――我在为自己工作。其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只能如此而已。其二:只有在热爱自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
对于一个技术检测单位的员工,尤其担任这行业特殊使命的员工,不管领导在不在,不管检查不检查,都要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分配什么,自己就要去做什么,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时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工作中不要故意做样子给他人看,不要管别人在说什么,自己认定目标,锁定目标,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最起码是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为了自己工作,就要努力,实干,干出个样子来!
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过,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现今的社会,许多的年轻人都追求高薪,许多人看不起自己的岗位,所有的一线劳动都是“没有文化”的职业,这样的看法,就会将所有的工作者推向深渊。《你在为谁工作》书中告诫我们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机会,我们不能因目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应当看到机遇本身的真正价值。我现在的工作都是一次一次的重复地做着一些事情,有时候使我自己都感觉乏味,同时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总认为这样的工作是不是无止境?当我们开始推诿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你在为谁工作?”
读了《你在为谁工作》之后,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去思考一下,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有存在哪些欠缺?从而更加努力的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点燃自己的工作热情,积极发挥团队精神,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和惊喜,在工作的激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吧!敢于主动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