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大学师范生《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新疆大学师范生《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心理学总 学 时:
32适用对象:本课师范生学分:2分
先修课程:无起 草 人:蔡浩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职业教育心理学》,曾玲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参考书: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梁宝勇《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M.KosslynS.Rosenberg ,Psychology , 2004 b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职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职业院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作为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基本特征。本课程要在简介心理学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要结合高职院校和其学生的特点,探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掌握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技能,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高职院校的教师。
课程目的和任务。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目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方法和技能。二是教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会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心理和行为,初步形成高职院校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自觉自主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陶冶教书育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情操。二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三要学生掌握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四要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终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师范生。
三、教学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1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2节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体系
第3节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4节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第5节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2章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
第1节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2节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3节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辅导
200617505.doc
1第3章 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心理 第1节 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2节 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与压力 第3节 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第4章 职业教育学习心理 第1节 职业知识的学习第2节 职业技能的获得 第3节 职业学习中的迁移 第4节 几种学习理论与职业教育
第5章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 第1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2节 职业院校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第3节 职业院校学生外部动机的调动
第6章 职业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职业态度概述
第2节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态度分析 第3节 职业态度的有关理论 第4节 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
第7章 职业教育教学心理 第1节 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 第2节 职业教育教学对象的分析 第3节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的选择 第4节 职业教育教学的课堂管理
第8章 职业素质测评 第1节 职业素质及测评概述 第2节 职业素质测评的方法 第3节 职业素质测评的实施程序
第9章 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 第1节 职业选择与心理测量 第2节 人的个性与职业匹配 第3节 职业院校学生择业心理与调适 第4节 促进职业心理健康的策略 第5节 成功度过试用期
四、教学重点、难点与方法
1.教学重点:掌握职业教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2.教学难点:教书育人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适当采用讨论发言、心理拓展训练、调研、实验、才艺表演、心理剧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与人文素质。
五、实践教学
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有“行胜于言”、“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的实践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吃苦耐劳、合作共赢、开拓创新、服务自我和社会的人格,并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在活动室、教室或户外开展,一般安排2-3课时为宜。课外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不限,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作业,把实践教学从教室延生到课外,拓宽实践平台,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依据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任务和特点,其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分为课堂发言、学生论坛、才艺展示、教学试讲、心理拓展训练、社交联谊和模拟面试七个方面。
1.课堂发言。主要培养学生思维分析与言语表达能力。课堂发言主要包括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向老师提问、小组讨论发言、向论坛发言者提问、在课堂辩论中发言等。
2.学生论坛。主要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学生论坛主要包括心理学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和主题报告等内容。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回答问题时间为5-10分钟。凡是参加学生论坛的学生获得社会实践专项成绩,在学生论坛中提问的学生可以获得课堂发言成绩。
(1)心理实验报告。心理实验可以由1-3人共同完成,写出实验报告,再分别报告实验结果。(2)调查研究报告。先对某一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再在学生讨论中报告调研结果。调研报告同样可以由1-3人共同完成。
(3)主题报告。报告人寻找同学们普遍关心的主题或问题,例如,就业、创业、爱情、理想、价值观、人生目标、住房、医疗、社会发展、国际关系等,提前准备好发言稿、资料或相关内容,再在学生论坛中阐明个人的论点或观点,回答有关提问。
3.才艺展示。主要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特长展示能力。才艺表演形式包括唱歌、跳舞、器乐表演、朗诵、演讲、小品、心理剧、相声、武术、跆拳道表演等。心理剧就是刻画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小品,学生应以学习或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编剧、排练和表演,特别需要演绎出剧中人物内心世界。表演人数最好控制在2-3人内。
4.教学试讲。教学是师范毕业生的主要任务。教师依据学生申请可以安排2-5人预先进行认真备课,教师依据备课学生备课的质量,择优2-3位学生进行教学试讲,任课教师需要点评,即指出试讲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学试讲时间20分钟/每人为宜,5.心理拓展训练。主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勇气和毅力。一般在活动室、户外或教室开展。心理拓展活动项目主要有:滚雪球、开展万里长城永不倒、解手链、信任背摔、冲出亚马逊、穿越沼泽、大脚印、风雨同舟、风中劲草、合力冲击、蒙眼障碍、排地雷、生死关卡、信任之旅、仙人指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相识你我他、依存共渡等。教师需要选择几个开展实践教学。
6.社交联谊。主要提高学生自主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社交技能和自娱自乐的能力。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教授学生基本社交礼仪、交谊舞和现代舞的基本技能。一般可以播放视频教授华尔兹、布鲁斯、吉特巴和慢摇等舞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拥有这些基本技能基础上,在活动室开展社交联谊会。
7.模拟面试。主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课外观看就业面试视频,督促学生加强练习就业面试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推荐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就业面试活动。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帮助学生录制个人就业视频简历。
任课教师要依据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要从上述实践教学内容中,选择2-3种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并给学生评出实践教学成绩。
六、影视讲座教学
影视讲座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本课特点播放2-3节教学片或影视讲座。具体可以播放《尼克胡哲-希望的使者》、《压弹(逆境商)(岳晓东)》、《陈安之要你成功》、《选择的智慧(李开复)》、《哈佛大学》等专题教学片。
七、学时分配
八、考核方式
1.考核记分方式。期末和平时成绩都以百分制计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表现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末考核方式。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3.平时表现成绩计分方法。平时表现成绩从四个方面考核:考勤(30%)、课堂发言(30%)、社会实践(20%)、课外书面作业(20%)。
第一,上课考勤成绩评分标准。考勤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的30%。旷课1次扣10分,请假1次扣5分,迟到1次扣3分。
第二,课堂发言成绩评分标准。课堂发言主要指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向教师提问、参加小组讨论并发言、参加学生论坛发言、向论坛发言人提问、师生辩论发言等。课堂发言成绩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的30%。从未发言者,记0分;发言1次计50分;2次计60分;3次计70分;4次计80分;5次计85分;6次计90分;7次计95分;8次计100分。
第三,社会实践成绩计分标准。社会实践成绩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的20%。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次,依据其表现计70-90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次,依据其表现计80-100分。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参考本大纲第三页。
第四,课外书面作业计分标准。课外书面作业成绩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制定。一般要求布置1次书面作业,具体可以布置一道或几道与教材有关的思考题;或是要求学生写一份“个人就业简历”、或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或是“我的人生目标”等等主题的短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学与公选课教研室 2013年9月10日
第二篇:职业教育心理学
(1)1879年德国的冯特建立了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
2、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3、教师教育能力的四个特征: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班级管理与沟通的能力。4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现象区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差异。
4、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
5、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
6、心里的实质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7.脑功能开发的基本途径:学习健脑、运动练脑、营养育脑、科学用脑。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期的心理活动所发生的积极变化。9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别性。
10、几个重要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11、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12、职教学生心理发展已基本成熟。
13、促进学生成长的辅导策略:悦纳自我与现实、学习与情绪辅导、择业心理辅导。14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15、主要的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联结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学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观点称为"试误说”,他提出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6、苛勒提出顿悟说;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有意义学习,他提出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17职业学习的特殊性:职业技能重于书本知识、职业活动训练重于读书与听讲、情景重于信息、实践重于应试。18认知风格差异: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思索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分析型。
19、美国麦克利兰提出胜任率。20、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用于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等问题,如描述某种事实,陈述某种观点、信仰等;程序性知识主要指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也称做操作性知识。
21、操作技能学习的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22、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品德的构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
23、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顺从、认同、内化。
24、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因,即直接推动个体学习的内部动力。
25、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普遍型学习动机与特殊型学习动机、远景性动机与近景型动机、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26、职教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的鼓励、适当地开展竞赛、归因训练。
27、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8、课堂管理三大要素: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课堂纪律的管理:主要是指制定一定的规则,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从制度上为课堂管理提供保证。
29、班集体的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30、社会助长:是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
31、班级群体的类型:松散性群体、紧密性群体、离散性群体。3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教学知识和能力。
33、职业认同(161页):它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
34、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
35、职业心理测量包括: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人格测验。
36、职业心理测验用途:职业指导、职业选拔和专业资格的鉴定。
第三篇: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
二、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 总学时:24(一学期)总学分:2
五、开课单位:音乐教育学院
六、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教育理论必修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体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意蕴,进而产生学科兴趣并形成对人心理与行为的探索态度。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好基础。
本课程共分九章,包括: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脑与心理、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人格、个体心理发展、学习心理。
七、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演示法、图式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诱导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进行教学。
八、课程教材:
《心理学基础》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
九、参考教材:
陈录生等主编 《新编心理学》(修订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叶奕乾主编 《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张春兴著 《现代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十、考查与考试:
每学期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十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
脑与心理
(一)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弧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四)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第三章
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二)动机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3、动机与行为效果
(三)动机理论 第四章认知过程
(一)认知过程概述
(二)感知觉
1、感觉的概述
2、知觉的概述
3、感觉的一般规律
4、知觉的基本规律
5、观察
(三)记忆
1、记忆的概述
2、记忆过程
3、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四)思维
1、思维的概述
2、思维过程
3、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4、问题的解决
5、创造思维
6、思维的品质 第五章 情绪
(一)情绪与情感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2、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及其表现
3、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二)情绪的机体变化与外部表现
1、表情动作的三种表现形式
2、情绪发生时伴随的内部生理变化
(三)情绪理论
1、詹姆士—朗格的机体知觉理论
2、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
3、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识—评估说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5、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的关系 2
(四)情绪的效用
1、激奋水平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情绪与心身健康
(五)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2、情绪与学习效率
3、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识别和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
4、良好情绪的培养途径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一)智力及其理论
1、智力的含义
2、智力的理论
(二)智力测验
1、常用的智力测验
2、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三)智力开发
1、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智力发展的阶段性
3、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
(四)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的特征
3、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4、创造力开发的法则 第七章
人格
(一)人格及其结构
1、人格的界说
2、人格结构
(二)人格的形成
1、遗传的作用
2、环境的作用
3、认知的作用
4、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健全人格及其培养
1、免于心理疾病
2、追求自我实现
3、培养健全人格
(四)人格测验
1、自陈式测验
2、透射式测验
第八章
个体心理发展
(一)心理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1、心理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2、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3、人的毕生心理发展历程
(二)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1、感知能力的发展
2、记忆的发展
3、思维的发展
4、语言的发展
(三)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
1、情绪的发展
2、人格的发展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2、环境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第九章
学习心理
(一)学习与学习理论
1、学习与人生
2、学习的分类
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二)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与学习效率
2、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
(三)学习策略
1、策略与学会学习
2、认知策略
3、元认知策略
4、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四)学习风格
1、学习风格与因材施教
2、认知风格 4
第四篇: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我
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我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是在普通教育的轨道上走不下去的。大家对他们有偏见,认为他们心理不健康或者是能力不行,把他们看成另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应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心理问题
不能把职业教育看成低等教育,虽然他们有时候生源方面比较差,这只能反思我们衡量的指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有独到的价值,只要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出来,就是一个健康的有助于社会的公民。“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培养的是社会公民,将来有可能成为能工巧匠,成为栋梁之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就不一样。”任何一种技能后面都有一种心智的能力支撑,能工巧匠的心理素质是很强的。“职校生完全可以成为高级技术人才,要看我们怎么培养。把他们的综合素质、基本能力培养好了,他们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教育者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孩子的培养模式可能就不一样,不要看扁了,看窄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国家的职业教育观念,职校生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些都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够身心健康地工作与生活,我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职业信仰缺乏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在校生数不断下降,导致部分教师忧心忡忡,缺乏职业信仰,具体表现为缺乏爱心、耐心与细心,缺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艰苦创业的使命感、爱岗敬业的荣誉感与献身职教的自豪感。
(二)职业心理倦怠日趋激烈的竞争,过重的身心负担,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产生抑郁、偏执、强迫、焦虑等症状,表现出无情、无心、无力的工作状态,得过且过。有的教师发出感叹:“工作年复一年,单调乏味,心力交瘁,烦恼苦闷,压力那么大,又那么琐碎操劳,付出和收入根本不成比例,做教师真悲哀!”
(三)职业行为异常或是怨天尤人,埋怨待遇太低,分配不公,学校条件太差,学生素质太差;或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勾心斗角,人际关系紧张;或是盛气凌人,争吵责骂,行为极具攻击性;或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或是工作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久经拼搏无法实现,挫折感由此而生,最终意志消沉。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教师的劳动强度与所受待遇不相称,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多地方《职业教育法》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普高持续升温,职教门庭冷落,普教与职教的差别日益突出,求学取向一热一冷、生源质量一好一差、学生感觉一喜一悲、社会评价一褒一贬,再加上职教经费投入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使得职教总体上落后于普教,导致职校教师在地位上、声誉上都不如普教教师,以致产生心理失衡。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缺陷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校长负责制变成个人说了算;工作环境不稳定,导致全员聘任制操作不规范,使许多教师心里忐忑不安;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职称评定竞争激烈,名额有限,导致教师晋升职称不能如愿。这些都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忽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往往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有些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日益严重。
(二)职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负责招生。近年来,很多职校采取招生责任制,一到假期,教师要下乡宣传招生,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学生入学后,还要协助班主任做跟踪辅导、帮教与家访工作,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低、基础差,教师还要面临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上操、晚自习值班等。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不少教师感到应接不暇,出现疲劳、焦虑、失眠等症状。
社会因素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一会儿搞全员聘任,一会儿搞学历达标,一会儿搞“双师型”教师,一会儿搞末位淘汰,加上坐班制和没完没了的清规戒律,使教师不堪重负,被束缚得透不过气来,情绪因此受到影响,孤独、无助、焦虑、自卑的不良心理油然而生。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现实反差巨大由于学生素质差,素质教育理念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导致社会、家长、学生本人对中等职业学校产生严重的偏见,出现了“渣滓老师教渣滓学生”的说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校辛辛苦苦,到社会上却自惭形秽,甚至连自己的工作单位也不敢大声对人讲。由于情绪低落,觉得学生难教,纵使拼命努力也是徒劳,因而埋怨学生,责怪家长,工作中不求创新,只求无过,缺乏动力。
(三)个人因素
人格由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与现实,目标不切实际,自我实现和自尊的需要过于强烈,导致心理失衡。
家庭如生活负担过重、夫妻之间缺乏理解支持、婚姻冲突、子女教育与就业、老人赡养、疾病等等,都是困扰教师心理的因素。
认识有些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既缺乏心理保健知识,又不会寻求心理帮助,导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政府应加
大执法力度,通过政策制定,增加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帮助职校尽快摆脱困境,做到普教与职教并重,关心、支持职教工作,增强职教工作者的信心。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
(1)构建客观、公平、合理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教师感到工作有方向、做事有劲头、前程有奔头。要营造理解、信任、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的关心与爱护。
(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等,或派教师到企业、公司实习,请上级领导、专家作学术报告,帮助教师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困惑的情绪,使他们安心职教工作。
(3)积极引导教师重视心理问题。要帮助教师摒弃落后的观念,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要引导教师树立合理的物欲观、幸福观,不盲目攀比物质生活与工作环境,不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要倡导“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做学生的榜样;要引导教师以平静的心态适应自己的角色;要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早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强工作乐趣。在充分树立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独立思考与钻研的时间,减少形式主义的要求,保持教师稳定的情绪,增强教师工作的乐趣。
(5)优化环境,促进心理健康。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让教师生活得舒心,工作得顺心,形成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努力进取的良好氛围,使教师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心理反应,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师应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
(1)要转变观念,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积极待人,乐观看事,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自大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应多欣赏、少抱怨,经济拮据时,多想想自己拥有的精神财富,工作失误时,可用“胜败乃兵家常事”来安慰自己。应拥有一颗平常心,善于从每一节课中体验成功,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
(2)要学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采取适当手段进行自我调节,如通过法,保持自己良好的心境。摆脱心理困境,笑对人生逆境,不为功名利禄所缚,不为得失荣辱所累,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待人蔼然,自处超然,无事悠然,避免使身心处于疲惫状态。
(3)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4)要提高业务能力,更新观念,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竞争与挑战。意识调节、自我宣泄、暗示微笑、体育锻炼、变换环境、升华转移等方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普通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空中乘务 学
时:
32学时
一、课程概述
学科地位:《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是为培养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心理服务理念,提高学生的心理服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核心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科性质:《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新兴学科,是民航服务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开设《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空中乘务基础能力。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把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旅客心理、自我心理等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心理服务的理念,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
课程目标:知识方面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民航服务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力方面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进而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素质方面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描述
1.教学重点:讲清各章中知觉、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客我交往,沟通,语言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并明确这些知识在民航服务工作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应用性很强,而且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了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所以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模式:构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讲“需要”时,侧重谈“如何根据不同旅客的心理特征把握旅客的需求”? 讲“首因效应”时,侧重谈“民航服务人员应如何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讲“气质”时,侧重谈“民航服务人员如 1 何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进行服务。”等。
4.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时,给学生展示了案例。如:讲到“机场环境对知觉效果的影响”时,以“新首都国际机场”为例,给学生文字介绍,并展示图片,与学生共同分析机场环境对知觉效果的影响; 讲到“服装对知觉效果的影响”时,给学生展示国航、南航、海航等服装设计图片和设计风格,与学生共同分析服装对知觉效果的影响;讲人际交往,心理素质及气质类型时运用心理测验量表进行测试,让学生对自己有客观公正的认识,提高能力。
在学习方法指导方面,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课堂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紧密结合民航服务领域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做到学有所用。
5.各章课外作业题的设计:
设计各章课外作业题时,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于民航服务的能力而展开。这些题目如:
(1)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民航服务人员应如何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通过学习四种气质类型的分类与特征后,分析一下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哪种气质类型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空乘服务这一职业?
(3)请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建立融洽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感悟。
三、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本课程选择普通心理学中与民航服务关系密切的内容(如知觉、情绪、需要、兴趣、动机、个性心理和客我交往等)加以阐述,并将这些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民航服务行业中。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 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标:
第一,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掌握民航服务的基本特点,理解民航服务的本质要求;
第三,了解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明确其研究方法。具体教学内容:(4课时)
一、心理学概述
二、服务与民航服务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社会知觉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注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理解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注重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 第三,掌握社会知觉的内容,注重提高服务的技能技巧;
第四,掌握社会知觉的偏差,注意克服服务中的偏见与不良习惯。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社会知觉概述
二、影响旅客社会知觉的因素
三、民航服务中的社会知觉偏差
第三章 需要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学习需要的内涵与本质,重点体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了解旅客的各种服务需要,明确民航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三,了解特殊旅客的服务需要,为从事民航服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需要概述;
二,旅客的服务需要与满足; 三,特殊旅客的服务需要与满足。
第四章 态度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服务态度的特点,注重服务态度在民航服务中的作用;
第二,明确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及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的保证; 第三,认识提高旅客满意度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态度概述;
二,民航服务的态度标准 三,民航服务的态度要求
第五章 沟通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沟通的含义与特点,重点了解沟通对民航服务工作的作用; 第二,学习身体语言沟通的内容,掌握身体语言沟通的技巧; 第三,了解民航服务工作的沟通障碍,避免工作失误; 第四,掌握民航服务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沟通概述;
二、身体语言沟通
三,民航服务工作的沟通障碍; 四,民航服务中的沟通技巧。
第六章 客我交往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民航服务中可我交往的含义,把握客我交往的性质; 第二,了解客我交往的心理效应,客服客我交往失误;
第三,掌握民航服务中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处理好与旅客之间的关系。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客我交往概述
二、影响客我交往的因素; 三,客我交往的技能技巧
第七章 民航服务人员心理素质概述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心理素质的内涵,把我心理素质的本质;
第二,了解民航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明确完善资深心理素质的内容; 第三,掌握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技能技巧,以从容应对民航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心理素质概述
二、民航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八章 提升魅力:民航服务人员的个性心理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气质、性格、能力的基本知识,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理解不同个性类型民航服务人员的基本特征,注重在民航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掌握不同个性类型旅客的特点,注重有针对性地做好民航服务工作; 第四,掌握民航服务人员个性的基本要求及其培养方法,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
具体教学内容:(4课时)
一、个性概述
二、个性特点与服务工作
三、民航服务工作的个性培养
第九章 自我控制:民航服务人员的情绪心理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情绪的含义及其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把握情绪的实质; 第二,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及其类型,学会通过表情正确判断情绪的性质和类型;
第三,懂得运用情绪的有关理论化解旅客的不良情绪,培养自己优良的品质,提高民航服务质量。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情绪概述;
二、民航服务人员的情绪对服务工作的影响; 三,民航服务人员的情绪调控。
第十章 善于表达:民航服务人员的语言技巧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民航服务人员应掌握的各类知识,注重其在语言规范中的应用; 第二,掌握民航服务人员语言联系的方法,注重其在实践中的训练;
第三,掌握民航服务人员语言表达技巧,注重培养专业化的服务语言。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民航服务人员的语言规范 二,民航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技巧
第十一章 灵活应对:民航服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教学目标:
第一,了解和掌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 第二,认识民航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对服务的影响; 第三,掌握民航服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积极应对措施。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民航服务中的突发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积极应对
第二章:加强配合:民航服务人员的团队合作
教学目标:
第一,了解团队的基本概念,注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掌握团队合作的心理机制,提高服务工作效率; 第三,掌握团队管理的基本方法,加强团队的团结和合作。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团队的特征与价值 二,团队建设
三,团队的组织管理。
注:各章新课学习14周共28节,复习考试2周共4课时,合计32课时。
四、考试大纲(考核要求)
1.考试的依据和命题原则:
(1)符合教学大纲、文字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考试命题范围和试卷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的第一至第十二单元。
(3)试卷要反映学习目标的各个层次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60%,较难占10%。
(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心理学基础知识于民航服 6 务领域的能力。
2.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为90分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3.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考试题型共有五种:(1)选择题;(2)填空题;(3)判断题;(4)简答题;(5)案例分析题。
五、教材选择和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张澜编著:《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参考书:
(1)李永,张澜主编:《民航服务心理学》,中国民航出版社,2007年版;(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