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反思
听 课 反 思
邓庄小学:汪小莉 2014.3.2
5听课反思
3月21号下午,在中心校组织的听课活动中我听了朱金凤和党娟老师执教的两节数学课。听完之后感受颇深,受益非浅,也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下面,我把我感受最深的几点同大家分享一下:
一、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 巧妙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而新课的导入也往往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藉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从这点上来看我觉得两位老师引入的都非常好,不过我更喜欢朱金凤老师的引入。她的引入直观简洁,学生乐学易学,却为下一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思想。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
二、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计算教学(尤其是高段教学),我觉得一定要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计算的算理、算法。党娟老师的教学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反复在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是什么?”“说一说这道题你运用了哪一条定律,为什么?”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
老师思路清晰,而且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思路也特别清晰。我相信在老师这样的指引下,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也一定会思考类似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细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深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小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觉得两位老师都深深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且相信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他们一直在身体力行。
当三位学生完成在黑板上的书写作业后,党娟老师做了方法上的点评,但是紧接着她并没有及时结束,而是问到同学们,“看到这位同学的式子,你对他有什么建议吗?”„„通过同学间的互评,及时提醒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每一次听课,都会让我有很多收获,引发很多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老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是无法用只言片语所能表达清楚的;他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新理念纯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
第二篇:听课反思
高三组内听课总结反思 总结人:白逸云
最近,听了文综组几位老教师及几位中年教师的课,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每节课的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和启发。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各位老师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我具体谈几点感受。
1、各位教师的知识底蕴都比较深,教态自然大方,板书工整有序,语言表达各具特色,地理老师冉老师,语气平缓但不失幽默,董老师方言有点重,但有大学教授的风范,但瑕不掩瑜。基本功扎实,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值得我去学习。
2、重视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政治王和平老师,他不是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什么,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说明我们要学习什么,然后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地理冉老师以自己和学生为参照物讲解地理知识,把学生当成教学资源,同样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我有时在课堂中,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读又占很多时间,恐怕课时完成不了,于是老师的问和讲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完全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方面应该好好学一学,得转变转变。
3、重难点把握准确,善于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突出教材主干内容的教学与复习,而且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知识迁移、综合运用能力。如魏耀辉老师运用大量的计算题来突破商品的价值量这个难点,而关于货币的产生只是做简单讲解,重点进行货币职能的教学。王和平老师让学生用哲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我自己在重难点上把握不够准确,所以复习时,所有的知识点都讲,但教学效果却一般。可谓是“事倍功半”。
4、几位老师都十分注意教学问题的设计以及应试技巧的指导,还有课堂练习的选择,难易程度适中,达到巩固当堂内容的目的。在这方面,我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少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有时候问题设计太难等。
二、今后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多做近年的高考题,拓宽知识面,把握高考的命题规律,只有这样,讲课的时候才能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
2、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满堂灌”,以自己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都由我替他们解决。
3、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教材内容的再整合,尤其是复习课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另外,还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总之,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之长,积淀自身教学素养。
第三篇: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2018级历史 郑文冉 9月21日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听的杨老师的一堂复习课,受益匪浅,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找6名同学进行课前检测,检测的内容既有上节课的回顾,又有新课的内容,这一点值得我学习,一般复习课检测的内容只有上节课的知识,这节课涉及的比较少,可以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加上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和检测,采用同桌评价的方式,效率较高,课前检测不拖沓,在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课前检测用时太长的问题,所以接下来还是要向课堂要效率,在黑板上列了框架,整个框架很好的概况了这节课的内容,使内容更加体系化。
收获最大的是和生活相联系,使历史和现实相联系,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晦涩难懂的解释类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尽量和生活相结合,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学生们听懂,使学习历史变得不那么枯燥无味,更加生活化、趣味化是我以后课堂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听了这四节课以后,或许我没什么侃侃而谈,或许沉默是另一种感触吧。。
第一位老师,站在那里,镇定自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课堂安排有条不紊,一反教材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引入,这位老师选择从两角差的余弦,用旋转的方式构造线段的等,从而得到公式,进而得到和的余弦。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引起同学们的积极思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由正余弦的关系(诱导公式)发现:sin()),应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需要将,,这三个角分成22
两组,同学们的思维出现了冲突,通过老师对
2()这种分组的处理,学生们发现1
分组错误;2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可以验证诱导公式。因此学生会更有信心拿起笔追求最后的结果和胜利。
说实话,鲜有听说老师一节课介绍四个公式。但这位老师的处理很得体,节奏明快,这样的处理更让我看见了一种知识生成的连贯性。接下来,我想也许可以先得到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以此为基础得到其余的和与差,推导了一下,遇到一点困难,经过和上课老师的交流,我领会了她方法的真谛。
第三位老师,课堂行云流水,整个安排就像一条小河,浸润着每一个角落。课堂的引入是通过一个猜想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进而引发同学们的探究。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数学理论得来的发展过程。同时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提高思维的严谨性。课堂中无论学生们的回答如何,他都会像一个慈爱的兄长,轻拍每一个孩子的肩膀,我想这就是孩子热爱数学的情感基础吧。接着我把这种知识演绎的过程放在了我的课程中,受益匪浅。
第四位老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展示,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真正地学者,我认为这堂课最大的难点在于选题和立意上,这是多么深厚的基本功和数学素养啊,能够将问题向多个方向进行发散:一种曲线到另外一种曲线,由焦点到其他点,由垂直到斜率乘积为定值。。一个接一个,像连绵起伏的高山,都有高度,也都有深度,然后同学们背起行囊不断地征服一座一座的高山。最后还要给出严格的证明。
第三四位老师都给出了数学的发展过程的一般方法:由特殊的例子,得到一般性的猜想,再验证猜想,给出严格证明。这正是数学严谨性最好的体现。
四位老师的意气风发,挥洒自如,让我感觉到年轻的力量。同时,他们也有年轻人都有的心急,有的时候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
感谢市教研室,给了这次被培训的机会;感谢育才学校提供如此精彩的课堂;感谢这四位老师提供学习的榜样。这样精彩的活动多开展。
第五篇:听课反思(定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
从这堂课中我们感受到了陈老师作为一位资深老师,对我们而言已经是很有经验的前辈了,课堂整体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气势,特别有范,值得我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但是陈老师的动手操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陈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充分准备以及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很熟悉的“分矿泉水”的这个情景中引入,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整个导入不紧不慢,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得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我们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也特别强调了重点,就是分法是“平均分”。与此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情感品德教育,问孩子“如果有两瓶你会怎么分,学生回答是分给他一瓶,如果有一瓶就分这瓶水的一半,这虽然是个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细节,但是却体现了对孩子的乐于分享的情感教育,很难得。在分完矿泉水后有提到了分饼,一次体现分数的存在是多样的并且广泛的!本课“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教育思想。
第二、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在教学中,对于孩子对分数的写法和读法,包括读题的规范,陈老师的这堂课都做得非常完美。例如在教学二分之一写法时,她会特别强调要用直尺画中间的分数线,并且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也是一丝不苟都以身作则全用直尺画线,又是我个人就很惭愧,为了省事就不用直尺,以致没有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作用。在教学分数的读法时,陈老师也是很明确的说了,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有一个从什么到什么,这样的字眼,一次给学生强调了这个顺序,这个也是我很容易忽略的,我在教学完这节课后就发现,部分孩子就容易把分子分母的位置弄反,原因就是教学时没有像陈老师那样强调读法写法的顺序。在教学二分之一时,陈老师对题目中的分法“平均分“和“它的“都先让孩子自己发现关键词,再请学生说,然后老师总结的方式再巩固,让学生都能够完全理解。另外,在整堂课中,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后,陈老师都是会及时总结,我觉得做得非常好,充分照顾了学龄期的孩子们分散接受知识的特点,把知识及时总结归纳。
第三、动手操作、探究学习。从陈老师的这堂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学习,体现孩子主体作用。虽然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尚现粗糙、交流不免差强人意、回答的也会有些零乱,但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精神就是在这些粗糙、勉强、和零乱中培养和提高的。本节课中,陈老师很好地运用了学生动手操作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领会到了分数与平均分的重要关系。本课很好地处理了思考与操作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历探究的经验。例如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制造出自己的分数,并涂上颜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折法多样化就体现了,这点特别好,学生并没有拘泥与相同的几种分法,而是各展所能,分法多样,陈老师也及时反问“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让孩子们思考。在操作探究之后,又总结“首先必须要平均分,在分数线下面的表示分得的份数”,再给学生提问“这个1表示整个物体还是表示一半一份”,从而得出“整个物体用1表示,这里的1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另外,及时总结”用相同的图形可以得出相同的分数,用不同的图形也可以得出相同的分数,引出下一个问题“相同的图形是否可以得出不同的分数“。整个过程的教学衔接很好,自然而言不失智慧。
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