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邵春亮学习体会(张莹)
学习邵春亮老师先进事迹体会
张莹
邵春亮,一位普通的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用最朴素的行为演绎着自己最不普通的人生价值真谛。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带过6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各个视如已出,他尊重、爱护学生,像父母一样对待每名学生。平凡中透着伟大,渺小中闪烁着崇高,严厉中显示着关爱,呵护中体现着柔情。家长、老爹,父亲、爷爷的称呼是学生们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作为一名民族预科班的班主任,面对具有各个民族习惯的学生,他用自己的柔情将班级同学团结起来,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在新生报到前他都提前查看学生电子档案材料,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爱好、习惯、性格都了如指掌,当学生一报道便能直接叫出名字来;很细心的将食堂、寝室、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及注意的事项都写在黑板上,让远离家乡的学生感觉到有一种回家的温暖;学生有病自己为学生带去吃的;学生寒假不回家领着学生去吃自己的民族特色;为他们„„。一切一切很普通,一切一切很平凡,但就在这普通与平凡中用自己的柔情关爱着学生,体现着教师的责任。
人生七十古来稀,作为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也许别人在家已经颐养天年了,但是他依然和学生在一起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鼓励着学生,和学生一起跑步持之以恒,等学生熄灯后再回去休息与日月同辉;亲自去学生家里慰问,与学生进行书信往来;为学生进行人生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报告„„。点点滴滴的小事,平平淡淡的工作,但就在这点滴与平淡之中用自己的激情鼓励着学生,体现着教师的良知。
邵春亮老师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让我颇为感动,作为一名老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辅导员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些学习体会:
1.立足本职,甘做铺路石
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曲建武说,在邵老师身上,集中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满腔热忱的爱!邵老师多次去过新疆,那里的一草一木让他动容。他常跟学生们讲,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啦,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邵老师已是一位70多岁高龄、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但是,从23年前开始,他就担当起了班主任的工作。几十载春夏秋冬,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为班主任工作倾注了太多太多心血,割舍不下这份对事业的热爱。邵老师直接带过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有600多人,这些学生没有一人掉队。他把这些学生看成了自己的亲骨肉,可以说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中,都无时不闪现着邵老师那
慈父般的身影!我们将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向邵春亮老师学习的活动,希望广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以邵老师为榜样,把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的爱洒遍美丽的大学校园,并涌现出更多像邵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立足教育本职,为学生们献出一片无私爱心。邵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的情感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教育、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他的爱犹如慈父,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有高度责任感,平凡中见伟大
我们要学习邵老师的那份责任,那份热情,那份执著,那份对事业毫无保留的忠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我们应当学习邵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为学生教课,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普通人,把普通的事做实、做细、做到位,就是不普通,就是高尚;平凡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坚守、乐于奉献、甘于平凡,就是不平凡,就是伟大。榜样在身边,学习见行动。邵春亮老师,点亮的是少数民族学生们的理想信念,照亮了我们所有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心灵。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我们学习邵春亮,就要牢牢把握时代主题,紧紧围绕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邵春亮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我有着很深的感触,虽然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但与邵老师比起来,我们的工作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从邵老师身上,我再次领悟了“人民教师”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人民教师”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邵老师学习,全身心忘我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学习他那种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把爱国主义体现在具体岗位上,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3.学识渊博,充满人格魅力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赵宏颖说,大二上半年,我有幸上邵老师教的电路课,并且头一回有了盼望上课的念头。电路课很难、很枯燥,但邵老师的课从不会有人睡觉、逃课,因为他让我们感受到伟大的人格魅力。
赵宏颖说,邵老师上课从不用课件。他之所以用手写,是因为他知道这样我们会更好地吸收理解所讲的内容。上第二节课时,邵老师怕我们发困,便在铃声响过之后,讲一个生动、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老师的博学总会激起我们更大的求知欲。每天早上,老师都会带我们一起跑操,365天几乎没有间断过,而且起得很早很早。每当我们睡眼惺忪地跑向管院门前(我们集合的地方),总会看到邵老师已站在那里等着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几点起来的。快解散时邵老师会跟我们说一些话,可能会说新闻、天气、风景、今天的安排、他的感想以及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上次元旦,我接到了邵老师寄来的贺卡,上面写着:“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有追求,有宝贵的东西作为目标,生活才有价值。”在邵老师身上,我学到的不单单是知识,而且找到了一种力量——积极向上的力量。他是我见过的最令人敬佩、最负责任的老师,是真正爱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的老师。
邵春亮老师以扎实的师德表现为我们铸就了丰满的师德形象,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从他的身上所散发出的撼人心魄的师德魅力,必将召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奋发进取,以忘我的精神献身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无私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人格的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以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
4.将爱撒满校园,让家长放心
邵春亮老师用他的一颗爱心,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业上引导学生。孩子在外求学,最让家长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家长可以一百个放心。
邵老师家里的拖鞋多、碗筷多,因为经常去他家的学生多,经常在他家吃饭的学生多。邵老师不但自己欢迎学生到家里来,连老伴也为了这些孩子练就了手抓饭、拉条子、大盘鸡、红烧洋芋牛肉等拿手菜。对于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每次到邵老师家就像又回到了自己家里。这让我想起自己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少小离家的我,最渴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怀,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邵老师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福。
每当担任新一届学生的班主任时,邵老师都会与学生约法“若干”章: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旷课、不准酗酒、不准打架;要有时间观念、纪律观念、价值观念等。每个家长想说、想要求孩子去做的,邵老师替家长做到了。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邵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高尚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家长一定可以放心。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而班导师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班导师工作是最基层、最细致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是学校老师的一面镜子,也是教育学生做人的人,班导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班导师工作和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讨、不断追求才能在新形势下把班导师工作做得更好。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邵春亮的先进事迹,并将体会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把班导师工作做到更好!
2009-12-18
第二篇:学习邵春亮心得体会
学习邵春亮心得体会
没做过学生工作的人,好象不太了解邵春亮其人其事,但在学生工作的行列里,邵春亮的事迹正在广为传颂着。
邵春亮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位74岁却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普通教师,他连续24年始终如一的坚守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班主任工作岗位上,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邵老师已经74岁了,51岁那年开始做一名大连理工大学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班主任。这位既承担着博士生专业课教学任务,又执着的坚持培养、教育、管理预科班的一届又一届新疆孩子们的老人。他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新疆少数民族的孩子们。
曾经亲自听到了邵春亮老师的个人事迹报告会,也参加了关于学习邵春亮先进事迹座谈会,一位满头白发的长者,一位曾经被学生尊称为“老爹”,今天却被敬称为“老爷爷”的老人,这种称呼的转换,蕴含了邵春亮老师二十几年的付出与艰辛,诠释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真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职业。但邵春亮老师把它当成了事业,他把对祖国的爱、国家的爱、民族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的爱,并志愿培养一批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新疆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他,把职业当成了事业。
用心做学生工作,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必须做到的。邵春亮老师用持之以恒的恒心,在做他的学生工作,他用他的行动,他的思想告诉学生工作者,这种恒心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归宿,一种自觉,更是一种告白。
谁来做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高校中自然不自然做了划分,专业老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工作队伍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大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之意。实际上呢?教书育人体现了全员化的育人内涵,邵春亮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一个肩上是教学,另一个肩上是育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
像生活那样工作,像工作一样生活。邵春亮老师把二者结合的非常完美。他常在家为学生们摆流水席,他每天早晨坚持带领学生出早操,一跑就是两公里。学生没有报到,他就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和毕业的学校,难怪孩子们尊称他“老爹”、“老爷爷”,因为他热爱工作,如同热爱生活一样,那么动情而又自然。
雷锋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挺辛苦,但如同邵春亮老人那么兢兢业业几十年,风风雨雨如一日,又有几人能做呢!有人说学生工作是良心活儿,多干点少干点没有明显的体现。实际呢?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砣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青年学生。
邵春亮老师荣誉称号很多,辽宁省委下发了各级党员干部、党组织向邵春亮学习的文件,但不管怎样这位年逾古稀的白发老人还依然不离不弃的坚守着他的那群新疆孩子,他信念没变,他的行动没变,他的爱依然饱满。
面对今天的高等教育事业,面对那求知若渴、期待成才莘莘学子,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永远思考和探索的命题,邵春亮老师用行动作出了回答。我们感动,我们感动着邵春亮老师的默默无闻,没有太多的借口,更多的只是努力和学习!
2009年我也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名班导师。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做的不是很好,虽然我也有对学生的爱心,但是缺乏经验的教育方法让我经常是费力而不讨好。每天我都是最早来到学校,看着学生早自习,然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经常去教室和宿舍里面跟学生交流,经常把学生留在教室里面反复强调辅导员应该强调的话,抓班级事务事无巨细,一天下来疲惫不堪,但是我却发现我离学生们越来越远了。我经常委屈,恨自己的徒劳无功,但是我的心中总是有股莫名的信心,我有一天我会走进他们的心灵的,看过邵春亮“老爹”的事迹我好像看见了自己未来的路,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肯定能够取得成就。从“老爹”的事迹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要想做好班导师,就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
邵春亮“老爹”是一名74岁的老人,老人从年轻到年老的经历往往能够产生顺其自然的对年轻人的怜爱之心,深厚的耐心底蕴让老者能够容忍很多现在年轻人的陋习,这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远远不及的,从1986年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首届民族预科班的班主任以来,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从黑发人变为现在的白发人,邵老以慈父般的爱心,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从学习到日常生活给予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用一颗滚烫的爱心温暖并感化了学生的心。爱心,尤其是对孩子的爱心,是我们年轻辅导员最缺少的,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是被爱的,我们的爱心多半也是献给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让我们把爱心献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种大爱是我们年轻人必须不断培养和提升的,我们周围的同学有很多是从事教育行业的,经常在一起聊天,都能体会到现在的人受许多社会负面环境的影响,利益为先,一谈到自己对事业的付出时,都是先想到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多半是被认为是傻子或者“圣人”的一种表现了,但是教和育都是以爱心为根基的,所以培养教育者的爱心,实施爱心教育也是中国教育的出路。
第二,改变工作理念,让服务学生的观念融入到教育者的内心。
邵春亮老爹的事迹中我们还应该学习他的工作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从服务学生转变为用心去帮助学生。邵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们的心声和想法,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他建议辅导员多到学生宿舍、课堂、网络、家庭中去,进而了解学生的生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做他们的好朋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积极去帮助和去解决他们的困难。从身边的小事、琐事做起,去关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很多话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坚持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去做,那种坚持和韧劲不是一句感佩就能表达得了的,如果我们这些年轻一代的教育者,都能够像邵老这样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相信肯定会改变更多学生的人生,学生的心也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功夫到了,相信一定能够融化他们叛逆的心。
第三,抓紧研究新问题,提出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传统教育观念中有很多已经不适应现在这一代孩子了,教育者的权威感严重失衡。经常出现学生不服从我们这些年轻辅导员管理和教育的情况,甚至对我们付出的爱心产生反感。面对新问题,我们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新时代出现的一些棘手问题,我们要抓紧时间研究,及时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这对于我们年轻辅导员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人在年轻的时候,无论想做什么,吃些苦,受些罪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年轻的教育者一定要坚定信心,敢于挑战现实,充当时代的先行者。当我看见邵老事迹的时候,觉得自己以前付出得再多也是应该的,并且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邵春亮老师的品格就像一面镜子,照亮着大学教师职业的伟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希望每一位大学老师都要争做邵春亮式的好老师,时刻用心去牢记“对学生的爱要融入到血液中”。
第四,要想做好班导师,一定要从学生工作中寻找幸福感。所有人都在赞扬邵老献身教育的精神,大家都被邵老的奉献精神感染着,这使我想到了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中说过的一句话:“我绝不接受所谓的„殉道境界‟,因为我所做的一切和什么什么道德无关,和什么什么境界无关,和什么什么精神无关!只和兴趣有关。”李老师所说的“殉道境界”是网友写文章的时候这样评价李老师而被李老师否认了的,乍看起来一切献身教育的老师把自己的全部都投入到学生身上的时候,很容易让人理解成——为了教育而牺牲了自己,成为了“殉道者”,熟不知这些为了教育工作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他们是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体会到了人生价值的实现,他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就像居里夫人几天几夜废寝忘食地提炼镭,人们赞美她富有牺牲精神,有顽强的毅力,但却不知道如此废寝忘食,恰恰是居里夫人最幸福的时候。不让她享受这种幸福,才需要坚强的毅力呢!
接近耄耋之年邵老仍然走在路上,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应该加紧步伐了,赶路要紧。年轻辅导员只要在工作中,享受这种学生工作的幸福感,我们就一定能够幸福的走下去,我们研究,我们创新,我们坚持,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幸福中度过,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08旅游2班班导师
尚书博 2009-12-25
第三篇:学习邵春亮老师先进事迹体会
学习邵春亮老师先进事迹体会
邵春亮,一位普通的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用最朴素的行为演绎着自己最不普通的人生价值真谛。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带过6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一位普通的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用最朴素的行为演绎着自己最不普通的人生价值真谛。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带过6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各个视如已出,他尊重、爱护学生,像父母一样对待每名学生。平凡中透着伟大,渺小中闪烁着崇高,严厉中显示着关爱,呵护中体现着柔情。家长、老爹亲爷爷的称呼是学生们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作为一名民族预科班的班主任,面对具有各个民族习惯的学生,他用自己的柔情将班级同学团结起来,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在新生报到前他都提前查看学生电子档案材料,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爱好、习惯、性格都了如指掌,当学生一报道便能直接叫出名字来;很细心的将食堂、寝室、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及注意的事项都写在黑板上,让远离家乡的学生感觉到有一种回家的温暖;学生有病自己为学生带去吃的;学生寒假不回家领着学生去吃自己的民族特色;为他们„„。一切一切很普通,一切一切很平凡,但就在这普通与平凡中用自己的柔情关爱着学生,体现着教师的责任。
人生七十古来稀,作为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也许别人在家已经颐养天年了,但是他依然和学生在一起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鼓励着学生,和学生一起跑步持之以恒,等学生熄灯后再回去休息与日月同辉;亲自去学生家里慰问,与学生进行书信往来;为学生进行人生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报告„„。点点滴滴的小事,平平淡淡的工作,但就在这点滴与平淡之中用自己的激情鼓励着学生,体现着教师的良知。邵春亮老师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让我颇为感动,作为一名老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辅导员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些学习体会:
立足本职,甘做铺路石在邵老师身上,集中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 满腔热忱的爱!邵老师多次去过新疆,那里的一草一木让他动容。他常跟学生们讲,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啦,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邵老师已是一位70多岁高龄、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但是,从23年前开始,他就担当起了班主任的工作。几十载春夏秋冬,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为班主任工作倾注了太多太多心血,割舍不下这份对事业的热爱。
邵老师直接带过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有600多人,这些学生没有一人掉队。他把这些学生看成了自己的亲骨肉,可以说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中,都无时不闪现着邵老师那慈父般的身影!我们将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向邵春亮老师学习的活动,希望广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以邵老师为榜样,把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的爱洒遍美丽的大学校园,并涌现出更多像邵老师那样的好老师。立足教育本职,为学生们献出一片无私爱心。邵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的情感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教育、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他的爱犹如慈父,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我们要学习邵老师的那份责任,那份热情,那份执著,那份对事业毫无保留的忠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我们应当学习邵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为学生教课,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普通人,把普通的事做实、做细、做到位,就是不普通,就是高尚;平凡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坚守、乐于奉献、甘于平凡,就是不平凡,就是伟大。榜样在身边,学习见行动。邵春亮老师,点亮的是少数民族学生们的理想信念,照亮了我们所有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心灵。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我们学习邵春亮,就要牢牢把握时代主题,紧紧围绕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邵春亮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我有着很深的感触,虽然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但与邵老师比起来,我们的工作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从邵老师身上,我再次领悟了“人民教师”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人民教师”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邵老师学习,全身心忘我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学习他那种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把爱国主
义体现在具体岗位上,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邵春亮老师以扎实的师德表现为我们铸就了丰满的师德形象,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从他的身上所散发出的撼人心魄的师德魅力,必将召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奋发进取,以忘我的精神献身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无私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人格的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以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将爱撒满校园,让家长放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无私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人格的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以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
第四篇:学习邵春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
学习邵春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邵春亮同志先进事迹后,作为大学辅导员的我,不禁感叹是什么让邵春亮同志对少数名族学生如此关怀备至,是什么样的毅力促使他能夜以继日,坚持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个春秋,又是什么样的追求让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如此敬业奉献。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邵春亮同志是所有党员的榜样,自他1986年大连理工大学开始招收民族预科班起,一直担任该班班主任至今。对于少数名族的学生,他视生如子、关怀备至,很多同学都称其为慈父。少数名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在历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在各个大学招生中都有一部分的少数名族学生,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内地沿海地区教学质量差距较大,文化课基础不充实、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对于他们,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更应该给予加倍的关注。尊重他们的信仰,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以保证他们这个特殊又不特殊群体生活学习的顺利进行。邵春亮同志接手这个班后,以慈父般爱心,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学习到日常生活给予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这无疑是解决各种棘手问题最好的方法,用真诚去对待这个群体,得到他们的理解,使学校方面和学生方面配合顺利,让学生在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带着信心和能力走入社会,服务社会。少数名族的学生更肩负着促进少数名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使命,培养好他们对国家统一团结,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邵春亮同志胸怀大局、牢记职责的强烈责任心震撼着每一个人。无论是作为以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人,都需要有一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心。更重要的是邵春亮同志胸怀大局,他为国家的统一着想,为为社会的安定考虑。“民族地区的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差点,但他们都很纯朴,也很聪明,不教育好他们,就是教育的失职。”“少数民族地区是祖国的重要一部分,建设好这些地区,关键还得靠少数民族。把这些娃娃培养教育好,将来他们回到民族地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可见他是一个有着怎样胸襟的智者。是国家培养了他,他也竭尽全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回报国家给予他的恩泽。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他以培养少数名族学生为出发点,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二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工作着,这种精神,这种睿智值得每一位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学习,深思。
邵春亮同志扎根教学一线、刻苦钻研业务的高度事业心令人敬佩,叹服。作为一名老师,教授学生准也技能是天职。虽然他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身上,但他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和他的班主任工作一样出色。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天24小时要当成48小时用,耗费的经历可想而知。对于邵老师来说,没有假期,没有休息日,没有停歇。他深知,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还是专业知识的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一届比一届强大,少年强则中国强!虽然我只是一名学生辅导员,与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差甚远。但是同样,我们可以刻苦专研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的效率,如何改革可以使同学们一心一意学习,远离网络的毒害。如何才可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后工作竞争有多激烈等问题。拥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干出特色,干出成绩。生命是有限的,精神是无限的。我们要从现在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邵春亮同志那样,以慈父般的心对待、胸怀大局,爱岗敬业、心系学生,刻苦专研,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中去,从而实现我们教育工作者对社国家对社会对家长的承诺和自我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学习邵春亮老师《我仍然走在逐梦的路上》心得体会
学习邵春亮老师《我仍然走在逐梦的路上》心得体会
邵春亮1960年从大连理工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起担任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1995年被学校返聘继续从事专业课教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工作至今。26年来,邵春亮在工作岗位上,用慈父般的爱心,甘于奉献的恒心,刻苦钻研业务的事业心,胸怀大局的责任心,以他出色的教学水平以及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600多名本科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从新疆自治区以及其他5个省、区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先在预科班学习一年高中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再升入本科继续学习。这些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文化课基础较差,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邵春亮接手这个班后,从学习到日常生活都给予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在这个班主任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也因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他总是准时出现在教室,坚持天天跟同学们一起上晚自习;经常特意到清真食堂吃午餐,跟学生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每逢年节必请同学们来家享用“免费的午餐”; 每个新年都给学生们写贺年卡。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点什么事情,都愿意跟邵老师讲。许多学生家长也经常找邵老师了解孩子情况,他对每个学生情况都能了如指掌,让家长们十分感动和敬佩。
邵老师不仅对学生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同样出色。为了弥补担任班主任占用的时间,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假期、休息日进行备课、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及相关科研工作,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他教的《电路原理》课,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邵春亮有着强烈责任心。他常说:“少数民族地区是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这些地区,关键还得靠少数民族。把这些娃娃培养教育好,将来他们回到民族地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们学习好文化课,他总是亲自设计安排教学课程,逐一跟教务处及有关院系沟通。
邵春亮对每名学生都是“不抛弃,不放弃”。预科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文化课基础较差,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邵春亮主动帮助学生们制定学习计划,做学生们晨练的“闹钟”,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80后、90后的民族学生交流,邵春亮也有自己的方法,就是尊重加上适时适当的引导,敞开胸怀,用爱心去温暖孩子。有学生给他发短信,邵春亮眼花看不清,就让老伴帮他回复。
很多人不理解,作为一名以授课、科研为主业的大学教授,为什么要在学生工作上耗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邵春亮的回答很清楚: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人灵魂的地方。“要让孩子们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事业联系在一起。”25年来,邵春亮用慈父般的爱心,甘于奉献的恒心,刻苦钻研业务的事业心,胸怀大局的责任心,以出色的教学水平及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600多名本科人才。学生们都说,即使离开预科班,毕业了,邵爷爷也永远是他们最信任、可依靠的人生导师。邵春亮同志的主要事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生如子、关怀备至的慈父般爱心。
邵春亮同志说:“教育就是爱,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特别是对这些民族娃娃,更要有爱心、有耐心。”他视这些民族学生为己出,把慈父般的关爱,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学生身上,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日常行为规范,都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使一个个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民族学生,在大学校园同样享受到了亲情般温暖,他也因此赢得了学生们的“老爹”、“老爷爷”的真情回报。
一个8月的酷暑天,蒙古族学生王某踢足球,左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邵老师整整陪护了十天。医院大门守得严,早上六点前才进得去。邵老师每天早早起来,煮了鸡蛋和嫩苞米,抢在六点前赶到医院,给学生洗脸、擦身、打饭,一直忙到大夫查房时,再赶紧往家里跑,照顾他自己86岁的老母亲吃早饭。同室的病友羡慕极了:“你老爹真好!”“哪里!那是我的老师!”病友们惊愕了,不是骨肉亲情,怎能照顾得如此周到?
父母离异的蒙古族学生胡某,一上大学便断了经济来源。即使有助学金也只能勉强维持。于是,邵老师家就成了他的“家”。假期返校,邵老师辗转在新疆给他找了个押瓜车的工作,有住的,有挣的,有吃的,省路费。回到学校,他给老师抱来一个比枕头还大的新疆西瓜:“老师,我挑的,一路枕过来的……”瓜切开,却酸了。邵老师紧紧握住胡云峰的手,流着泪说:“这瓜有你的体温,酸了也是甜的……”
邵老师独闯果子沟的一段经历,还是为了学生。每逢寒假要结束的时候,总有一部分新疆学生打电话向他请假,说因为大雪封山无法及时赶回学校上课。为什么“封山”就不能按期返校?这成了他放不下的心事,决定亲自走一趟看个究竟。2004年8月份,69岁的邵老师自费只身来到新疆伊犁,从北疆往西南,坐车在公路上行驶了3天,行程4000余公里。被学生称为封山的路段,就是两山夹一谷,峭壁嶙峋,蜿蜒数公里的果子沟,是伊犁通往乌鲁木齐的必经之路,如此地形地貌,赶上大雪纷飞,公路交通中断,学生自是出不来。他理解了那些孩子求学的不易,也更清楚了那些千里之外的父母把孩子交给学校的牵挂。
胸怀大局、牢记职责的强烈责任心。
邵春亮虽然是一名大学普通教师,却胸怀祖国,心系边疆,把自己的工作同民族的团结进步、祖国的繁荣富强、边疆的和谐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刻牵挂在心上,落实在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中。邵春亮常说:“少数民族地区是祖国的重要一部分,建设好这些地区,关键还得靠少数民族。把这些娃娃培养教育好,将来他们回到民族地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以这种高度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钟爱的教书育人事业,邵春亮把一届届民族预科班学生,培养成为了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大连理工大学,一届届民族班是个叫得响的品牌。邵老师有自己独特的带班诀窍:“尊重+爱护+研究”。怕因为民族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同,不经意间给学生带来伤害,每次接班前,他都要反复熟悉每位同学的资料,从名字、民族、家庭、经济来源、毕业中学、习惯爱好,到照片上的长相特征。第一次与同学见面,邵老师几乎就能准确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让学生们大为惊讶。
邵老师常说:“如果你去西部那片热土走一趟,亲自感受一下那里人们对发展繁荣的渴望,你就没有理由不关心爱护来这里求学的孩子们。父母大老远地把孩子托付给我们,我怎么也得让他们放心啊。将来学生的成才,就是对咱们这些当老师的最大回报。”没有慷慨激昂的表白,平实而朴素的话透着使命与责任。
扎根教学一线、刻苦钻研业务的高度事业心。
邵春亮虽然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些民族学生身上,但他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和他的班主任工作一样出色。为了弥补担任班主任工作占用的时间,他经常挤占业余时间,利用假期、休息日备课、编写教材、撰写论文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他主讲的专业课《电路原理》,课程教材和辅导材料是他亲自编写的,是学校的名牌课程,深受同学们欢迎。每次上邵老师的课,130人的大课堂,学生们都会早早去教室占座,全神贯注地听讲,少有迟到早退,更没有人逃课。邵老师每次讲课也特别卖力气,一堂课下来,常常汗流浃背。同学们评价说:邵老师是一个受人尊敬、招人喜欢的好老师。上邵老师的课,就一个字:“爽”!
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恒心。
邵春亮同志坚持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学工作第一线,特别是在退休之后,仍然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没有离开自己心爱的学生。他不辞辛劳,不厌其烦,执着坚守,甘于奉献,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经得住诱惑,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1986年的金秋之时,邵春亮老师与电子系新疆少数民族班的38名学生结缘,也从此开启了一名有着30年党龄,对民族团结大义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民教师爱的闸门。
来自维吾尔、哈萨克、锡伯、蒙古、俄罗斯等7个民族的新疆娃,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陌生。孩子们所习惯新疆作息时间,与大连差两个小时。晚上不想睡,早晨起不来,高兴起来手舞足蹈,大跳迪斯科。学生们性格率真,但也执拗,让很多老师为他们操心。
邵老师带民族班,就从立“规矩”开始。课堂上,邵老师宣布约法“若干”章: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旷课、不准酗酒、不准打架……必须有时间观念、纪律观念、价值观念……早晨,他从南山的家里跑到北山宿舍叫醒学生出操;晚上再陪他们到熄灯直到听到鼾声才悄悄离开。夜阑人静,邵老师跑下山坡,穿过公路,等回到教师住宅区,两米多高的大铁门已经上了锁,他不得不翻门而入。整整五年,上千个日日夜夜,上千个两公里的往返。一次,他从铁门上重重地摔了下来。“老师,您别再来了,我们听话。”学生们懂得心疼,年过半百的老师却坦然一笑,一如既往。
民族班有专用教室,邵老师将在办公室、课题组的工作任务,如备课、批改作业、写文章、阅文献都挪到教室里做。他事先与任课教师打好招呼,悄然坐在最后面,一直守候在“现场”,对学生上课、自习、写作业、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纪律,了如指掌。天气骤变时,有的学生最容易借口不来上课。不管刮风下雪或大雨倾盆,邵老师一定要到寝室查看,保证上课时一个都不能少。
不管当初入学多么不懂规矩的“调皮蛋儿”,个性多么桀骜不驯的学生,都在与邵老师这日复一日零距离的融合中,心甘情愿地改掉了不良习惯,学会了自律。寝室里、食堂就餐的饭桌、上课间休的教室,是师生沟通谈论最热烈的地方,学习、生活、人生、交友、恋爱婚姻,话题广泛,无所不包,老师引导点拨,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那是双方心的贴近,思想的默契。
邵春亮同志的辛勤耕耘,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们的高度赞誉,也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大连理工大学连续三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邵春亮本人也多次荣获“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大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如今的邵春亮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仅以民族预科班为例,这二十多年来,经他亲手带出的少数民族学生就有600多名,涉及30多个民族,他们正在为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