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课意见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赛课评课记载
1授课教师:喻可,授课内容:画风
评课意见:
唐素良: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好容量大驾驭不够前段字词学得比较好,后段课文分析不太清晰。板书
张跃进:有点累,内容可以适当偏少
授课教师:肖旭,授课内容:争吵
评课意见:
唐素良:课堂程序环节安排流畅清晰,驾驭能力强,分组讨论的机会多。但有点流于形式,张跃进:多巡视,多专注学生
授课教师:沈梦香,授课内容:要下雨了
评课意见:
唐素良:课堂设计好板书简单明了朗读辅导有特色。语速稍快
李世为:幻灯片制作好,引导得好。
张跃进:经过精心准备,教学模式好 运用现代化教学,沈梦香的读有特色
小结,知识的任用
授课教师:万灵芝,授课内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评课意见:
唐素良:特别扎实,阅读训练过硬,基本功扎实,能善于运用媒体教学。自问自答,没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句式训练不够,重点没突破。
李世为:字写得好,课件制作好,做了大量准备,学生训练好。
关键是为什么提出这个呼声?要抓住重点煽情要注重过渡。
刘怡书:
两点看法
1、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学的新手来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们的课堂必须给自己一个固定的框架,框架不是很稳,听说读写新课程除了听说读写以外,形成语文素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加上思考议论和情感的升华,切忌把课文肢解,语文要注重文道统一。对语言文字的感情没有深入,原因是没有个性化的读。沈梦香的框架比较稳,肖老师的课思想比较先进,能够组织学生自己去朗读去思考去议论。
2、我们的课文文字最重要的就是读,要有效率比较高的阅读,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所含的思想感情。四篇课文通病,都没有读好。指导朗读方法,沈梦香老师的比较多,其他较少。每堂课都有侧重点。重在参与重在研究重在提高。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赛课评课记载2
授课老师:
李世为:作文课写发言稿——我是怎样学雷锋的。
喻勇智: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唐素良:鲁宾孙漂流记
虢利: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跃进:精彩片段
评课老师:
李世为:
唐老师的课抓住了主要内容,要求,引导学生学生读、设计好板书简练教学抓住重点教态自然很不错
虢利老师的课重点抓得好课程准备充足新颖别致重点得到突破突破了难点达到了一课一得的作用笑容灿烂热情奔放
不成熟:思乡之梦完善板书“无私”去掉抓住主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喻勇智老师的课:辛苦教态优美声音洪亮
以课文为主,灯片喧宾夺主
张老师的课安排比较好一开始理解内容,抓住优美语句和鲁滨孙的优秀品质进行分析问题提得精练学生读得比较多
喻俊:
1、总得感觉准备充分认真对待活动态度非常好
2、媒体运用
3、课堂常规,学生都能认真听课。
建议:
1、深钻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抓住重点难点。
2、上课教师应该有激情,教师可以范读
3、评价语要准确,要有层次
4、参与的学生不是很多。关注全体学生
5、注重细节,比如导入:选取精练的导入。备课要详案,时间的把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刘怡书:虢利老师的课,体现外国,异域风情的课。
两点看法,语文课大部分时间变成了思想品德课,从分析重点句段以后,全部成了伦理思想道德教育课。语文的灵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应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这种思想境界
学生读,境界没出来,默读读不出效果。用心去感悟
语文要读,要大声读出来。
语文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有敷衍的感觉,大部分人在听,极少数人都在说,听说读没到位。变成自己精神的主人,不是变成老师精神的奴隶。
我们一共听了九堂课,对前面四堂课我们已经做了点评,今天我们利用午自习时间对后面五堂课进行评课。评课目的是促提高 也不一定要站在某个高度来点评,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顾虑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这次语文高效课堂赛课,我有几个比较深的感受
一个感受,我们双盆学校老师在工作上都很踏实肯干,在教学上不遗余力。
像我们的中老年教师,个个干劲十足,肯学肯钻,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媒体,用普通话教学,都像模像样,完全不输于别人。像李老师,像唐老师不但班级管理出色,而且课也上得有水平。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非常实在实用,学生也是训练有素。我相信各位听了李老师的课,肯定受益匪浅。唐老师的课 程序脉络十分清晰,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张老师工作上也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能做到使用普通话,使用多媒体,这都很难得。原来我担心多媒体才安装好,多媒体的使用肯定还存在一定困难,要熟练操作,肯定得一段时日,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大家的工作都做得主动积极,都走到了前面。
第二个感受是,我们的年轻教师素质良好,基本功扎实,工作也踏实肯干,若假以时日,想必都能成为教学精英。像今天虢利老师的课,可以体现出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像喻勇智老师在课件的制作和课的设计上肯定是用了不少的心思的。
第三个感受是,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待提高,要与高效课堂接轨,要真正做到出外参赛并取得较高的名次,还有待磨练。像我们的年轻教师,毕竟还缺乏经验,要多看多学,多听课,在业务方面多钻研,并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水平。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供各位年轻老师参考。
1、课堂中的提问。课堂中的问题在课前要预设好,提问要具有启
发性,有一定层次与深度,要有思考的价值,切忌提一些可有可无的问题,和一些完全可以用“是、不是,有、没有”回答的问题。更不要频繁提问,冲淡主题。
2、教师语言要凝练,简洁,切忌过于琐碎,拖沓,除了一些必要
作强调的内容,尽量少重复,少讲现话。
3、教学过程中,少走过场,要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尽力突破教学
难点。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课堂的主体应当是学生,要多留时间,让学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
4、板书要精、巧,好的板书,能凸显出教学重点,要能为教学服
务,并能带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5、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习惯良好,课堂纪律良好,教学效益自然会提高。
第二篇:教学评课意见
大悟县城关镇中学 “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记录
时间:
2013 地点:
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
黄绍远 与会人员:全体文科教师
学生对资料的准备很丰富;知识涵盖量大;氛围轻松、快乐;教师点拨适时。
夏庆红:除了 老师上面讲到的以外,我觉得这堂课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它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胡秀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同学讲得不够完成能够互相补充,很好地体现了合作与探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点拨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所以,我觉得第二个亮点就是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刘晓静老师:在教学课文时,提出了‘诵课’、‘品味’、‘探究’三步学法指导,每一步引导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很扎实!” 张云英老师的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发掘了许多可取之处 田中良老师谈话具有吸引力、亲和力,表白具有管理和引领学生走进课题内容的效果
林四喜老师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处的处理方式灵活和应对策略
杨增光课堂里的师生互动与多边交往所发出的无声与有声呈现出课堂教学的良好风貌。
学生的回答、发言对路、准确,表达完整,条理清楚,质疑问难大胆、高亢。
杨志老师的媒体选择与运用恰当与熟练,出示的时机和时长合理
韩小琴老师的练习设计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和发展性 刘进老师面对课堂的生成所作出的决策和处理灵活与巧妙 郭丽梅老师体现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得法。胡玉珠老师对教材的结构编排、智力因素、情感价值和未来意义等挖掘的程度较深
文玉琼老师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是很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杨柳从课堂方面来讲,目标清楚,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语音语调标准流利,语速适中;环节齐全,板书公正并且有一定的创意,直观效果明显;时间安排合理,学生配合较为密切,课堂互动网络构建科学、合理、协调。又如,师生对话、生生讨论、组代表发言等课堂活动有理有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赵金荣从课后评课来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例如,我们这次除了所有听课的教师参评外,还特邀了该班的两名学生代表参加。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成功地再现了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易海华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很有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游戏的运用恰到好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借鉴。
张萍课堂上师生之间营造了平等的教学环境,体现了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体现,学习效果倍增。
一、优点
1、多数教师能把握住核心知识点,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2、教学针对性较强:①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悟性不高的实际,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②针对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③针对中考要求,有的放矢,作业编写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与效度。
3、教学基本功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表情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板书认真、布局合理。
二、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学法指导做的还不够,核心知识点如何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凸现不够,当堂记忆、当堂巩固还要进一步加强。
2、还存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现象。时间分配不够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
3、个别教师教学过程中未按照我校相关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三、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力度,要充分讨论,合理选择。
2、加强对教材研究与理解,理顺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3、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的思考与研究。
4、加强考试研究,精选习题,精炼精讲。
大悟县城关镇中学 “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2 4 12 地点: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胡江南
与会人员:全体文科教师
主题:评叶桂芳老师示范课《斑羚飞度》 主持人:
关于叶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斑羚飞度》,我觉得成功之处在:
一、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本节课有三个教学目的:一是掌握flash动画背景颜色的设置,二是掌握文字工具的使用,三是学会导出flash影片。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成三个部分进行教学,每一部分完成一个教学目的。从时间的安排上来看,第二部分内容老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二、从教学方法来看:叶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前面已经讲过本课要实现三个教学目的,叶老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将本课分成三个任务进行教学,每个任务完成一个教学目的。老师给将本课的内容分成每一个任务学生让进行探索、演示汇报,教师进行大面积的巡视指导,在操作中,掌握本课知识。
三、从教学效果看:叶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都能关注到全体学生,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文字变形动画。而且本课与前一课联系很大,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上节课的知识要点的“形状动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从本课来看,学生上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牢。才使得本节课能够顺利进行。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不够明显,小组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上尤其是上机操作中,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之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使合作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整节课单独辅导比较多,显得比较累,也没有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长的积极性与作用也没有能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课堂上对学生作品评价以及课文总结性评价不够。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评价的好坏将直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课堂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听了叶老师这节课,我认为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都过于简单,或者说是很少评价。
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看书。叶老师在教学文字变形动画之前,让学生自己看书,按照书上的步骤尝试着做。我看了好几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动手做,主要是学生不会看书。我将操作步骤给理顺了一下,让坐我隔壁那一组学生进行操作,他们很快就做出来。如果在学生看完书后,老师能够及时进行指导,讲解,并将步骤理一下,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做一些。
我认为这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但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没有一个特定的上课模式,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怎样去设计、实施、评价以及怎样真正从走向信息技术课到走进信息技术课。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大悟县城关镇中学 “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1 12
地点: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帅新民
与会人员:全体理科教师
从几次的教研的活动来看,我校微机室的硬件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在我看来,存在两种情况,其一缺少了一套多媒体控制系统。微机室里机器较多,人员较多,噪音也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话学生不易听清,课堂就更加混乱,如果配备了音响设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要容易掌控一些。其次,教师演示如果通过多媒体控制软件,控制学生机器,让学生从学生机上进行观看,效果会差很多。首先,颜色会失真,再有,传输速度不快,导致学生机屏幕要慢一些,动画不流畅。如果将教师机屏幕投到大屏幕上,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第二种情况,人多机少。一个教学班有40多人,而机子只有30台,给组织教学带来了难度。
第二、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参考的资料较少,上课经验不足,课堂模式单一。教学竞赛搞了好几年,我们微机组都是我听叶老师的课,叶老师听我的课。对彼此上课模式已经很熟悉。我想以后搞教研活动,是不是能够走出学校,多去听一听其它学校老师是如何把握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仅在小范围内搞这种教研活动,无异于闭门造车,对我们帮助不大。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陈建华老师通过观看《南极风光》的视频导入新课,田中良老师通过《春晚》视频导入新课,蒋连生老师通过校团支部决定招聘播音员导入新课。在导入这一环节上,三位老师处理得都相当不处,上课伊始,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操作技能的学习。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从今天的研讨活动三节课中,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我让为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本次活动的目的,更是三节课的效果之所在。特别是原先一贯使用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年段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二.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没有进行更好的评价,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
三.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非常被动,致使学生无精打采,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四.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个个埋头苦干,缺少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五.我相信信息技术不单单是一门纯技能的学科,我让为应该更多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科变得有血有肉。
一、以作品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课堂教学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每一节课讲解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领会、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但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让他们做点儿什么,学生却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之后,如果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指令,如要求学生设置某个动画,或者是设置一个超级链接,学生都能完成,但如果要求他做一个介绍家乡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他可能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这节课上谢老师为我们解决了这方面的困惑。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不难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那这些作品是从哪来的呢?这些作品都是学生前三节课自己完成的。谢老师的这种以作品为主线,贯穿信息技术整个单元课堂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流程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真是个好方法。
二、朴实中更显风采
作为一堂观摩课,开课的老师总是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热闹,更加的吸引学生,给学生发奖品、给学生戴上动物的帽、等等。而谢老师的课却脱去华丽的外衣,走一条寻求真实的道路。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很衔接,并且层层递进,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会每个知识点。首先,导入部分谢老师单刀直入让同学们欣赏一组幻灯片作品,大家在欣赏和点评作品时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任务——让幻灯片变的更美。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个情景学生了解了今天学习的真正目的,既不单是要学会如何让幻灯片变的更美,还明白了整理的重要性。
三、扮演了一名成功的组织者
陈老师在任务出示之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角色有着相当准确的定位,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通过学生分小组讨论,独立大胆尝试,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初步探讨过程中,陈老师又精选一系列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选图形”的设置,如:调整指向?改变颜色?一次又一次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就感。可以说,谢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学生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自选图形”后,教师又激励学生将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幻灯片中并进行展示,使本课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自选图形的好处。谢老师通过一次次的组织使整个课堂有条不紊。
四、评价适时有效
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操作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即时评价。这个过程谢老师不仅仅是用些“对”“是”“错“你真棒”机械的词语。而是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分析,作出必要的解释,提升发言的品质,从更开阔的视野中看问题.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发言,或者进行简单模糊应对。
以上是本节课中的精彩之处,但课堂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所以也有一些环节有待商榷。如:学生演示操作方法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大胆的讲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这时不必过多的帮助学生去讲解。另外,还有一个字出现频率非常高,这个字是“想”,在谢老师的提问中,会出现“你们想看看吗?”、“你们想知道吗?”、“你们想试试吗?”等。然后学生就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想”。我认为这样的提问过于形式了,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
再来说说田老师的课。田老师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任务驱动法贯穿教学。很好的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实现了教学的目标。整堂课有以下的闪光点:
一、导入部分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首搞笑的《歌曲》导入,将师生自然地引入教学情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
本节课有三个教学目的:一是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二是学会调整幻灯片在演示文稿中的顺序;三是互相评价作品。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成三个环节进行教学,每一环节完成一个教学目的。从时间的安排上来看,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老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三、从教学方法来看
田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前面已经讲过本课要实现三个教学目的,金老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将本课分成三个任务进行教学,每个任务完成一个教学目的。金老师将本课的内容分成每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索、演示汇报,教师进行大面积的巡视指导,在操作中,掌握本课知识。在每个任务的后面都会出示一个“想一想”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提升的机会。我认为很有想法。
四、评价的多元性
以往学生作品评价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今天金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学科教育平台上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解三合一的有效的做法。
1、学生在上传作品的时候进行了自评,金老师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和不足。
2、同学互评,学会互相欣赏。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这一过程中,金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态度参与相互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相互的发展。这点我认为金老师做的非常好。
在细节处有一点点小的遗憾:
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的时候,老师不要再重复学生的话,学生说“非常棒”“太好了”“动画效果不错” 等,老师可以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在请学生上台演示调整幻灯片顺序的时候是否应该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课本,看帮助菜单等方式让学生先自己摸索一下。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送学生鱼还不如教学生捕鱼的方法,毕竟我们不可能天天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的。
本堂课最遗憾的还是教学硬件上的一些问题,导致没能让学生通过网上邻居亲自体验共享的快乐,如果加上这些内容我相信课堂一定会更加出彩。
以上是我对两节课粗浅的看法,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第三篇:评课意见
评课意见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清新优美,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应该说这首歌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且走进傣家风情,感受傣族优美的孔雀舞,让学生尝试着用动作表现音乐。庞老师先把精力放在了歌曲的学唱上,而学动作作为课堂的延伸和二度创作放到后面。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静至动的课堂,较容易控制,这也是课堂的一般规律。庞老师的这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情景导入法:通过游傣寨(走进孔雀之乡)了解傣族风情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庞老师多才多艺一首葫芦丝演奏的《金孔雀轻轻跳》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2、循序教学法:通过模唱、节奏的训练后再来学唱就水到渠成了。学习歌曲时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带学生走进了傣寨,去认识了小仆冒、小仆少,用儿童视角,儿童化的语言解读了歌词所表达的意思,激发了学生学歌的兴趣。然后再听录音范唱,学生跟唱,教师指导唱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在教唱完歌曲后,进行创创编孔雀舞(表现孔雀)庞老师结合欣赏舞蹈视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庞老师也是分步学习来降低难度。,对个别有难度的动作做了分解后再来欣赏舞蹈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最后把整堂课推向高潮。总的说这堂课构思新颖,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自然,课堂教学流利顺畅。各环节过渡自然,使本堂课保持了整体性。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本堂课不仅是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或者是教师的表演,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给学生做了准确的示范,提高整个课堂效率。
第四篇:听课评课意见
听课评课意见
1.(1)利用思考题引课,让学生较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是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2)能利用多媒体及简单教具(如贺卡)化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突破了教学的一些难点;
(3)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学思路较清晰,逻辑思维较强,能利用例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师生互动较频繁)教学效果较好;
(4)注意稍微放慢课堂教学节奏,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另注意克服语言的重复;
(5)建议:一道例题认真规范书写,其它例题可直接点拔思路以增加课堂容量。2.(1)教学基本功较扎实,特别是教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2)能利用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3)能大胆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气氛虽不够活跃,但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体现“三维目标”要求,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能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上台讲课);
(4)多媒体的应用
(5)在改变板书传统模式方面,本节课较成功,但还应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言节奏把握及学生配合上加把劲,则会更加成功)
3.(1)能大胆尝试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享成果,学会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3)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不熟练及设备故障缘故,导致本节课总体感觉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很好,建议课前进行设备检查及提醒学生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习,另应留充分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
(4)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
4.(1)引课的两个例子很好,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与正文教学的衔接还应认真推敲;(过渡自然)
(2)教学方式较传统,基本上还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师生对话方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且问题的深刻性值得挖掘,不要让学生一看课本就能答上来,要引发学生的思维,如可以用实例来让学生辨别发展阶段;
(3)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作用不大有点代替板书的嫌疑;
(4)教学思路较清晰,但教学方式需改进,教学技能需进一步提高。5.(1)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
(2)传统式教学模式,师生活动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的层面,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建议:
①应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②应让学生朗读这首诗,以获得亲自体验、感受;
③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总之,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6.(1)能立足双基展开教学,知识点回顾较全面、详细,能利用练习加以复习巩固,从而夯实基础知识;
(2)建议: ①分析讲解题目时要注意思维的扩散,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加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要注意创设例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复习效率;③要注意与“高考”接轨,培养学生应试心态与应试能力;④注意归纳的“逻辑”性。7.(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 维目标”;
(2)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扎实;
(3)建议:
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
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8.(1)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能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4)这是一节整合课,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师生互动,成果分享,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老师还应加强;
9.(1)能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但实施呈现传统化,如能创设例情景,但没有引发同 学讨论思维,课堂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效果不佳;
(3)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10.(1)应教会学生如何容易处理数据,如何从数据中发现结论(规律);
(2)本节课实际上不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只需要引用多媒体课件就足矣;
(3)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控制课堂节奏、语言节奏)
(4)课堂教学方式较传统,希望年轻教师要大胆探索、大胆改革。11.(1)能通过创设例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3)能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
(4)教学思路较清晰,教学效果尚可,但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能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第五篇:优质课评课意见
5月6日、7日我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区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两天,十二节课听下来,收获颇多。十二堂课,每位上课教师都倾注心血,精心准备。在文本的挖掘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上都下足了功夫,上出了精彩,上出了个性。具体说来,以下几点印象深刻:
一是课改意识较为强烈。参赛教师都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课堂上不仅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且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教学过程中能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展现个性的空间。组织学生交流时,能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回答,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变化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注重文本解读,适度拓展。此次优质课的四片选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鹤群翔空》、《奇妙的克隆》都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有些课文内涵丰富,可开掘的资源很多。老师们都注意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和钻研,大多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组织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并能结合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不仅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还使学生的视野和课堂教学的空间得到了较好开拓。比如育才中学的刘杰老师,在《奇妙的克隆》教学中,对文本挖掘深入,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灵性。当学生还沉浸在科学带给人们的奇妙之时,老师巧妙借助“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珍爱生命”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白“热爱科学,更应珍爱生命”的道理。合理的拓展,延伸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引导和谐融为一体。
三是凸显对话意识,整合教学资源。这次评选都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虽都是与陌生的学生进行交往,对学生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大都能在课堂上沉着冷静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学生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张扬了个性。
四是重视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二堂课,无论是文言文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老师们都运用不同的形式,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推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龙泉中学的孙琨老师和师专附中的李文彪老师在《鹤群翔空》的教学中,采取老师当主持人将学生的朗读串起来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合理,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每节课都精心设计了辅助教学课件,这些课件的使用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增大了课堂容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为他们展现了一片视听新天地。
但细细回顾也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是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阅读”与学生“活动的关系。这次评选的课题都属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在阅读的基础上,采用演讲、辩论、小组比赛甚至唱歌、演课本剧等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可是,物极必反,评选课上这样一些现象却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学生刚读文本不久,教者便随意要求停下来,插入许多“出彩”环节,这些环节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二是学生所讨论的,不是学生阅读文本后自己发现的问题,而是教者预设好的问题;三是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文本中找答案,而是让学生凭想象回答。一句话,课堂气氛活跃,热闹非凡,讨论、竞赛、辩论、表演什么都有,就是缺少对课文的静心阅读。我认为自主阅读是合作、探究以及其它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这些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是处理好鼓励个性与准确评价的问题。授课中老师们都能做到不吝惜表扬,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及时提出鼓励与表扬,“好”、“很好”、“非常好”等溢美之词贯穿课堂始终。但细细想来,学生的有些回答是存在知识性错误甚至价值观的错误,老师有必要及时指出。试想,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无原则的表扬,却忽略了知识的准确性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这样的课堂只能是失败的课堂。比如有的学生在谈论克隆人的问题时说,我们可以让克隆人去打仗,战争结束后就将他们再杀掉,这样的观念是多么可怕啊,难道我们不应该立即加以引导吗?
三是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中,读与说和写的关系。把读、写、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课根本不考虑阅读教学自身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就去追求所谓的“亮点”、“出彩”。试想,一堂没有安排预习的课,学生如果要解读文本,不读几遍能行吗?学生读一遍文本少则需要五六分钟,多则需要十多分钟,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进行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
四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合理的拓展有利于挖掘课文的内涵,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但前提是“合理”。那种脱离了文本,为了拓展而拓展的做法,特别是生硬的把文本往时事热点上拉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中,授课老师不约而同的都联系到了不久前的“玉树地震”,不可谓不牵强。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想经过每个老师的辛勤探索与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