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坛市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高三英语试卷分析报告
金坛市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高三英语试卷分析报告
高中英语研训员刘婷
一、试卷综述
试题题型以高考为模板,分为六大块:听力、单选、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和作文,满分120分。试题难度、区分度把握较好,注重基础知识,强化知识运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英语教学应遵循的重视积累,夯实基础,注重语篇,培养能力的原则。
a)听力
听力总分20分,分两节,第一节5个小题,每题1分,听5段小对话,仅听一遍;第二节15个小题,每题1分,听4段对话和一段独白,听两遍。其中以what 开头的问题最多,10个占考题的一半,其次是以why开首的问题是4个,以who开头的问题是2个,其他以when , where, which, how much 开头的问题各占1个。听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推理和判断,难度适中。b)单选
单选15个题,每题1分,总分15分。部分词汇是模块9、10中的,题目把
c)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是一篇记叙文,20个小题,每题1分,总分20分。主旨大义是一个农民卖几只小狗给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小孩,最后这个小孩选中了一个也是腿部和他一样有残疾的小狗,突出了人们需要寻找理解自己的伙伴这一主题。题目强调学生对文章整体大意和情景的把握,以及动词词组的灵活运用,难度中等偏上。d)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4篇文章,15个小题,每题2分,总分30分。A篇主要介绍美国的一种考试;B篇主要介绍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的去世;C篇大意为英特网的弊端;D篇大意为学生考试作弊的理由。阅读材料新颖,贴近生活,从文章中直接和间接获取信息的题目占多数,其他如猜词题1个,选标题1个,段落大意2个,试题难度适中。e)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是一篇说明文,10小题,每题1分,总分10分。主旨大意讲人们迁移的原因。f)作文
作文是表格提纲类的,主要让学生写一封信,内容是牛津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优缺点。试题的选材生活化,体现了“用英语做事”的课程理念。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卷144本,抽样50本,每本抽2个学生的试卷做分析。
2、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表格为主要错题和全市得分率)
听力的这三个题目是听最后一段独白而后做出选择,听力材料比较长共8句话,而且都是长句,并且所问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在听懂整个文章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尤其20题选项a是干扰项,材料上是乐队正在考虑放弃巡回演出,而a选项是
乐队已经决定放弃巡回演出,大部分学生都选的是a,只看到相似的词而没考虑到时态。
单选23题是考查副词的辨析,学生习惯把题目翻译成中文,而这道题的答案如翻译成中 文并不是非常通顺,所以导致很多学生选择错误,这也反映了我们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的习惯去思维,而不是简单的英汉互译;27题考查的动词短语是模块10补充的词汇,可能有些老师没有补充或者有些学校没有完成模块10的教学,因为模块10、11是选修,难度教大,我们要求是有条件的学校、班级一定要上完,有些学校和班级可以不上课文,但是词汇一定要做以补充;30和32题分别考查非谓语和复合句,学生不会分析句子成分导致选择错误。非谓语和复合句是教学的重、难点,尤其是名词性从句中What的用法,这在后期的教学中要加以强化。
38题主要辨析动词drive 和push,drive通常的意思是开车和驱赶,push的意思是推,这里的情景是用力敲钉子,是考查drive的引深含义; 44、51和53题都是考查动词短语在文章中的灵活运用,由此看出,学生对情景的体会和词汇的灵活运用还有待提高。
60题和62题都是文章B 讲男高音帕瓦罗蒂的去世的,60题是猜这个短语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62题是让学生选出这篇文章会出自报纸的那一部分,两题的答案都有一个近似的干扰项,63和70题都是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在4个选项中挑
出一个正确的陈述,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仔细辨析和体会,不是从文章某一句话就能找到答案的。(5)任务型阅读
固定短语掌握不牢固如on the move,不该用复数的加了s如climate,该大写的没有大写如Reasons,该变形的没有变形如related,还有相近的词拼写错误如trend错写成tend,在后期的教学中对这一新增题型还要多加练习,并要加强对学生规范答题的教育。(6)作文
主要问题是审题不清,题目最后要求学生写建议,而很多学生写的是评价,其次是时态不正确,大小写、标点不规范,还有就是连词用的不是很好,大部分还是习惯用the first ,the second等,使文章没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影响得分。
三、教学建议
1、要完成模块10和11的词汇记忆,根据考试说明巩固词汇。
2、听力加强训练,保证至少每周3次,从各校在各项专题的得分率也可看出多训练是能出成绩的。
3、语法在后期加强对动词短语,时态,非谓语,复合句和情态动词的练习,注重对句子成分的分析。
4、加强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培养,每天至少练习一篇完型填空和两篇阅读理解。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多阅读富有哲理、贴近生活和具有时代感的美文,提高学生的理解、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5、对新增题型加强练习,每天一篇,并且规范答题。
6、作文训练仍然要保证每周一篇,对共有的错误重点讲解,对部分学生要面批,还要加强范文的背诵默写和审题、书写规范的训练。
(附07年秋学期金坛市高三期末考试英语段分、均分统计表)
07年秋学期金坛市高三期末考试英语段分、均分统计
第二篇: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六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XX-XX学第一学期期末六年级英语
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试题分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全面,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和阅读能力,体现了新改的精神,能紧扣教材,抓住重难点,难易适中。
二、测试成绩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共8人,最高分106分,最低分9分,均分863,不及格1人,不及格率12%,优秀率0%,及格率87%,和期中成绩比较,有些小小的进步,但没有达到本学期制定的教学目标100%及格,和兄弟学校相比差距还很大,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三、出现的问题分析、英语和汉语对不上号,比如张奕璇同学笔试部分第六大题英汉对对碰共10分,她只得了2分,王祎锟同学只得了6分。第九大题补全对话共10分,王祎锟只得了4分,郭乔慧只得了2分。第十大题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误共10分,胡勇和郭美岩没有得1分。有些学生读了句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有些学生不联系前后句子意思来选句子,导致错得很多。
2、语法知识不清楚,主要体现在笔试部分的第七大题单项选择,这个题失分特别严重。共20分,胡勇同学只得了10分,郭乔慧同学得了12分,脱快乐得了14分。
3、书写题失分也较多,这个题共10分,只有3个同学得满分,其他同学多多少少都有失分,特别是胡勇只得了3分。主要原因是字母书写不规范。
四、采取的措施、过好基础关,每一的单词和重点句型必须会背、会写,多练习一些英汉互译的题。
2、把每一单元的语法知识点归纳出来,让学生多练习这类题型,做到熟能生巧。
3、从背诵句子和文入手,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然后多练习一些阅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篇: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为尧都区教育局统一命题。考查内容为七年级上册。测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现将本次试卷试题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1、增加了主观题,减少了客观题,降低了完形填空的难度。
2、题型稳中求变,题材贴近学生生活,没有偏题怪题,难易度适中。
3、期中考试前后内容比例适当。
二、试卷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属于正常。特别是在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词汇和连词成句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1、听力第14和15部分学生听清词但拼写错误而失分;
2、单项选择学生做的不错,这与教师平时课堂教学和复习课强化训练密不可分,错误较多的是25、30。
3、完形填空由复习单元的一篇短文改编。设置了5个填空。学生完成的不错。
4、书面表达:中等以上的学生能用所学句式准确的描述图画。少数学困生不会造句。出现汉语式翻译。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加强听说教学;
2、强化基础训练。尽可能的多创设语境。
3、抓好基础写作,规范写作训练。
四、不足之处
1、B篇阅读43选项动词形式应为动词的单三形式;
2、缺少严密性。如55考察want to do,但完形填空已出现此用法;
3、考点重复。如22题和55题考查知识点同为单三。
总之,这份试卷能面向全体,多角度多题形考察学生所学知识。
第四篇:奉贤区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2012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2013.01)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卷命题人员:邱春岚 张宇萍 庄 骏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苗蛮子
①“崇洋媚外”这个词,近年在中国有些火,那些对西方文明热情拥抱的国人,很自然地被归入这个词条之下。殊不知,早在18、19世纪,许多西方人也曾对中国文明充满着近乎狂热的崇拜,而且其中不乏有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思想家。
②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等等,无一不受到启蒙思想家们的盛赞。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据说伏尔泰在盛赞儒家学说的同时,甚至还在礼拜堂里挂起孔子像,朝夕膜拜。而在霍尔巴哈、波维尔等人眼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在英国诗人拜伦笔下,中国更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幻影:“遥远的中国开来的船/无一不为他卸下馨香的产品”。
③看着欧洲思想家(而不是普通老外)笔下这些炫目的词句,亲爱的同胞、尤其是那些据说是“爱国分子”的国人,是不是有些晕乎得飘飘然了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一种无知与谵妄了。
④启蒙思想家们将十八九世纪的中国描绘成天堂,当然有欧洲人多激情浪漫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启蒙思想家们是由于脑袋发热,而看不到闭关锁国的中华帝国的种种缺陷。比如同时代的卢梭就认为,中国人考虑更多的是规矩,他们的伦理更多是掩饰,而他们的人性则多为屈尊和崇上;而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以至于在孟德斯鸠看来,不免有些悲观地不确信“一个能够保证政治自由的政府是否适合中国”。
⑤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更是功利的——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不过是他们按照“既定需要”主动剪裁了的文明片段。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急需一种外力作为传统思想堡垒的突破口。而中国文化里恰好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孔子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不分贵贱的平等观念、中国科举制相对开放的人才选拔等等。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挑战神权的绝好武器。有人比喻说,是“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此话虽有自大之嫌,却也不无道理。
⑥可尽管如此,对于启蒙思想家来说,中国文化也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而不会改头换面全盘中国化。西方人历来认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自然是不屑于“以华为师”的。据说当年腓特烈大帝在伏尔泰思想的蛊惑下,曾试着向乾隆皇帝提出要求通商。只可惜这位专制而又开明的君主,被吃了个闭门羹。腓特烈大帝后来在给伏尔泰的信中,恼羞成怒地称中国人“不过是些少见多怪的野蛮人”。这其中,虽然有乾隆的夜郎自大,但也可看出欧洲人蒂固根深的东方落后论。
⑦这样我们再来看今天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汉语、孔子、kongfu(功夫)、书法、京剧、饮食……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面对这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我们无疑有必要省思:老外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吗?是真正认同中国文化,还是更多出于一种猎奇心态?在我看来,答案恐怕更多地倾向于后者。
1⑧而且还要警惕这样一种盲目乐观心态:看着发烫的“中国热”,便天真地以为中国文
化征服了全世界。正如不能因为最近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便以为中国文学站上了世界
文学的巅峰一样——这样的看法,显然是无逻辑的。这当然不是否认莫言的文学成就,但事
实上,莫言的作品能够进入西方主流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翻译”以及“影视”的传播。因此,如官方所说的“莫言获奖是文学的胜利”,说是翻译(传播)的胜利,至少说是两者的胜利。
⑨“中国热”以及莫言获诺奖,说明中国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甚至根本就无从说起。个中原因恐怕不在于中
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不够,而在于中国当代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不足——诸如京剧、书法等
传统艺术形式无疑是有魅力的,然而较之传统文化符号的“繁盛”,则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乏
善可陈,我们从中实在拿不出足够吸引老外的东西。何况,中国一些传统文化也因保护不力
或墨守成规,而呈现衰败模样,致使吸引力大打折扣;更为尴尬的是,像书法、茶道等传统
文化,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⑩传统文化“强”而当代文化“弱”这种不平衡状态,并不是向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完整
而有活力的中国。显然,未来中国能否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取决
于中国能否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当然,在此
过程中,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老是仰西方人之鼻息,而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
值取向,毕竟无论是“中国热”还是莫言获诺奖,背后都有着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但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文化自恋的心态,而盲目搞出一套标准与人类文明相隔绝,否
则便贻人笑柄了。
1.简析第④段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加点词“煮熟”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⑧段空格处的一组词语是()。(2分)
A.不仅更可以或B.与其不如或
C.不仅更可以甚至D.与其不如甚至
4.通读全文,概括“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除第三副外的另外两副“面目”:(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格局中,中国文化是缺乏国际话语权和吸引力的。
5.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崇洋媚外”者(第①段)和“爱国分子”(第③段)都持否定态度。
B.中国古代的政治和伦理道德曾受到部分欧洲哲学家的热情追捧。
C.作者记述腓特烈大帝批评中国人“不过是些少见多怪的野蛮人”,目的在于揭示其不完整
而功利的中国观。
D.作者提醒人们,要警惕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滋生国人的盲目乐观心态。
6.从2004年至今,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成为推广汉语
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全球品牌和平台。以孔子学院为例,结合文章观点,分析改变当前西洋
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之出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流年(节选)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
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
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③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
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唦唦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
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
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的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的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④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
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
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
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⑥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
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
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一个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
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
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梢头
时,就是“____A____”。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的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其
他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____B___。
⑦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
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
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
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舂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
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
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马?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
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⑧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
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
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
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7.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⑥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成语分别是:(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9.吊脚楼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第①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创设意境,引起注意。
B.第②③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C.第④段中画线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
D.第⑥段详细描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
E.第⑦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
F.第⑧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10.有人评论彭学明的文字“质朴而厚重”,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⑤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⑥⑦段最后作者都将母亲比作艺术家,但在内容和情感上有所不同,对此加以分析。(4分)
12.标题“流年”虽未在文中出现,但却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息息相关。联系全文,对此加
以分析。(4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_____。(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3)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秦观《郴州旅社》)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_。(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__,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6)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7)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注: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庞公:
庞德公、东汉隐士。
14.根据诗歌韵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1分)
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
闹。
B.
三、四句述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透露出世人与自己同样的心情,不同的归途。
C.
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
里。
D.诗人以平实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16.隐逸诗的尾句往往颇有蕴蓄,结合全诗,分析“惟有幽人独来去”一句的内涵。(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范滂传
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②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
也?”藩乃谢焉。.
③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
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
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
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④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
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 :“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
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
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
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仲博:范滂之弟。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藩乃谢焉 ___________(2)即自诣狱 ___________ ..
(3)引与俱亡 ___________(4)既有令名 ___________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藩乃谢焉击之,必大捷焉 ..
B、犹以利刃齿腐朽以逞寡君之志 ..
C、滂死则祸塞轻则寡谋..
D、再拜而辞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5分)
(1)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2)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20.从朱零“宁受笞死”的行为可以看出范滂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末用不少笔墨写范母,简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答李翊书韩愈
①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
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②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③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
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④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
心而察之。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
⑤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22.“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篇目)。(1分)
23.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C.我看待别人,不管别人对我的非难和嘲笑。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24.第③段中,韩愈提出了写作准则。(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5.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复“李翊书”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泰囧》的暴热与《1942》的走冷
2012年末的贺岁片,轻松、搞笑,散发着草根精神和自嘲意识的徐铮导演处女作《泰
囧》票房突破10亿,成华语片史上最赚钱电影 ;沉重、冷静,满眼烽火连天,饿殍遍野,完整还原河南饥荒动荡历史的“贺岁大师”冯小刚作品《1942》亏1亿。
有网友愤怒:中华民族不知耻、光臭美;影评家们说:《泰囧》成为票房冠军真是中国
电影的悲哀。但是也有评论不以为然:在现实而清晰的生活压力之下,比起所谓的苦口良药,我们更需要爆米花。
第五篇: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Pplong0607 一(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阅读牵起我们稚嫩而倔强的手,走进浩瀚的知识海洋,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精采,远.离枯燥与乏味,远离忙录与喧嚣。我们的青春因阅读而绽放,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舞动。. ①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倔________;燥________。..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①1月8日,我校开设了“续梦曙光,我心飞翔”英才奖学金颁奖大会。②本次活动以一只小鸟的视角,讲述它在曙光成长的故事,由生活在曙光,学习在曙光,成长在曙光以及追梦在曙光四个版块。③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策划者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修改①:
修改②:
3.阅读下面从《水浒传》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4分)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
① 这个片段选自哪个情节?这个情节发生的地点是在哪里?(2分)
②文中说“却怎地用药?”你知道晁盖七人和白日鼠白胜是如何用麻药将杨志一行人麻翻的吗?(2分)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必答题:
①,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②,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⑤,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选答题:
⑦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⑨纵使晴明无雨色。(张旭《山中留客》)⑩,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二(70分)
/ 6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2分)6.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节选)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鱼可百许头()②凄神寒骨()③清风徐来()④歌窈窕之章()....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甲】段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10.【甲】【乙】两段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l——14题。(15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⑪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⑫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⑬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⑭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⑮除海藻类,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计算过,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一年的需要。
/ 6
⑯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1.作者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里的粮仓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粮食?(3分)
....1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列数字的作用。(4分)
“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14.我们现在常说要保护海洋资源,但本文说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7分)
家乡,那棵银杏树
施 敏
⑴老宅在小漾河的边上。这条宽不足十米的小河是当时堡镇和五滧的界河。顺着小漾河的对岸,往北不到一公里的四滧村,有两株非常高大的银杏树紧紧依偎在一起,如伞盖般的树冠,几乎遮天蔽日。村上老人说,它们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⑵银杏树成为十里八乡的“地标”,上学途中的孩童,田间劳作的农民,水桥边浣洗的女人,总习惯抬头望一眼,知道离家不远了,心立刻平静踏实了下来。
⑶儿时玩伴涛子的家离银杏树很近,他的话题也总是少不了那棵树。“昨天刮大风,树上那个喜鹊窝掉下来的枯枝,差点砸在我头上。” “今儿开春后,银杏树的枝桠都够到我家屋檐了,不相信的话可以过来看一下。” 他的语气充满了骄傲,好像银杏树就是他们家的。
⑷以前总是远远地瞻望这棵银杏树,这次正好有机会走近它。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只见庞大的枝桠撑向蓝天,树身底部犹如伸开的五指深深地插入泥土中。叫来同伴手牵手合抱,.三个人竟然连一半都没抱过来。从此,“银杏树那儿”成了我们快乐的天堂。在它的满树绿荫之下,玩打仗、捉迷藏、用弹弓射树上的鸟巢……唧唧喳喳地笑呀、闹呀,好不自在。
⑸银杏树是自然界中少有的雌雄异株,雄银杏只开花不结果,雌银杏才会结果。说起银杏果的味道,爷爷记忆犹新,“那时,雌银杏树每年挂的果儿少说也有百斤。缺粮的年代,村里人爬上树拿竹竿敲落还没有成熟的银杏果,以此来充饥。银杏果蒸着吃,吃口像糯米,只不过味道有点苦。”
⑹那年夏天,海岛经历了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台风肆虐,好多大树被连根拔起,西边那株雌银杏树也未能幸免,它遭到雷击的消息很快在村子周围传开了。据说在银杏树遭雷击的那天,树身的空洞中猛地钻出一条大蛇,急忙慌张地游进了附近的小漾河里。这仿佛是个凶兆,惶恐的村民很长时间都不敢靠近它。到了十月挂果的时候,银杏树始终不见一颗果儿,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大家对惨遭重创的银杏树还怀有一丝复苏的希望,但是第二第三年,依然没有动静。村民请来园林局专家来“会诊”,最终还是宣布了它的死讯。
⑺雌银杏树日渐枯萎的身躯依然紧紧依偎在雄性银杏旁,似乎是一对饱经风霜的情侣坚贞地拥抱在一起。然而,风吹雨蚀,无法阻止它慢慢衰朽坍落,直到有一天,村民一番商量后还是锯掉了已是千疮百孔的树干,现只剩下那棵雄银杏树茕茕孑立,孤单而冷寂。
⑻后来,我念初中、高中了,到银杏树旁玩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 6
⑼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又一次来到银杏树下。它依然孤单地挺立在空旷的田野中,周围已经加设了护栏,树旁一块编号0073的古树名木保护牌,上面镌刻一行字:银杏,树龄460年。我终于知道了银杏树的“身世”,原来,它是列入崇明县古树名木目录里四棵古银杏中的“老大”,是岛上已发现的年代最久的古树,堪称“崇明银杏之王”。
⑽这棵银杏树历经四百六十多年风雨,即使扯破了容颜,歪曲了身姿,依然遒劲挺拔,枝繁叶茂,巨冠参天。它见证了村庄几百年的盛衰沧桑,目睹了被它庇护的子民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
⑾每次回家,经过那个路口,我的目光总是会搜寻这棵古银杏树,仿佛是要从它背后去寻找童年的所有点滴往事。
⑿家乡一直在心里,在记忆里,尤其那棵古老的银杏树。
15.文章写道“家乡一直在心里,在记忆里,尤其那棵银杏树”,这课银杏树为何能让作者一直难以忘怀呢?(5分)16.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撑”的妙处。(4分)....17.请阅读文章第⑯段,说说作者引用有关银杏树的传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18.联系全文,请谈谈你对第⑽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9分)
雅
厨
陈永平
⑴谢冕教授喜欢淮扬菜,叶橹教授撺掇他到我生活的城市,在“随园”品尝淮扬美食软兜长鱼、雪花豆腐、红烧鳗鱼,大呼过瘾,回京后写文《一路觅食到高邮》。我与随园老板是老朋友,吃过他家很多菜,只知道好吃,却说不出所以然来,算是白吃。
⑵学者杨早祖籍高邮,月初携妇将雏来邮访古揽胜、认祖归宗。到午饭时,我建议上随园,他认为店名不俗,值得期待。杨早曾经撰文,称他是《读书》的读者,现在则兼作者。老板也是《读书》的读者,老厨子,真的读《读书》?杨早很惊讶。《读书》是一份“高端”杂志,学术味很浓。到饭店后我们与老板见面,我跟杨早介绍,老厨子,真的读《读书》,真的,哪怕囫囵吞枣,人家也是《读书》的读者。
⑶随园老板姓张,中年人,我们20年前相识相交,那时他是政府招待所的大厨。有一次我饭后从包间出来,见他在大堂与几名书法家讨论,兴之所至,摆开条桌,铺上宣纸,一人写了两幅“大字”,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交往加深,两家人经常互访。我喜欢在他的书房流连。书房没什么特别,一张写“大字”的桌子,一个书架。书的数量没我的多,却有我没有的书。莫泊桑是我喜爱的作家,难得的是,他有一套李青涯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我大喜,要求借阅,借一本换一本,读完全部五本。也是因在书房流连,我知道他订阅《读书》、《随笔》一类杂志。他跟我说,他更喜欢《随笔》,《读书》不好懂,说明他订这两份杂志,不是附庸风雅充门面,而是认真读过。
⑷我儿子和他女儿同一年上大学,我儿子南京,她女儿武汉。我跟孩子联络都用手机,通电话或发短信;他的联络方式则更传统、更别致,也更有“档次”。他写书信。这明显受傅雷影响,同时也是为的习字。他用毛笔,用30厘米乘40厘米宣纸,从右至左竖写:“张骁吾儿……”4年写了近50封信。女儿是个乖乖女,除了领会父亲教导,还将所有来信作为“书法作品”妥善保管,毕业后如数奉还。还记得初见信时,感慨良多,其中一封这样开头:“今读《傅雷家书》,看到一段文字颇能代表我的心境,现誊录于此与你共享……”誊了满满5页。家书中夹带英文,他在誊录时先空下来,再用圆珠笔添上单词和中译。我问他,女儿是否回信。“回!”他大声说,语气中透着无奈和自嘲:“手机短信,三五个字。”
⑸他自己开店是在招待所解体之后,已有10年光景。在市政府西南角,租了两间门面;本来就偏,市政府东迁后,这里更冷清了。我们劝他到繁华地段另起炉灶,如果他听劝,凭他的技艺,要比眼下挣的多很多,但他不为所动。他不经手钱,对挣多挣少不特别关心;他自认是淮扬菜的传人,他相信对美食有追求的人,自然会“一路觅食”,到他店里享用。得意的时候,他会笑眯眯对人说:“我做的是菜;也是什么?文化!”
/ 6
⑹人说我生活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我不敢欣欣然。人家夸你,是因老祖宗里有几个杰出人物,今天能称得上“大家”的毕竟鲜有。换个思路想,底蕴有个累积的过程,看底蕴首先要“下底”,民间有文化意味的,可能是画彩蛋的学徒,唱民歌的老人,集报纸的商人,或者是读《读书》的厨子。这些人,这座城市有很多。19.阅读全文,请说说雅厨“雅”在何处?(4分)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画线句子。(4分)....21.第⑫段描写杨早听到厨子读《读书》异常惊讶有何用意?(5分)22.文章第⑭段作者提道“还记得初见信时,感慨良多”,试想一下作者初读书信时会想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展开想象并描写。(60字以内)(6分)
三(60
分)
23.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仔细观察、品味、体悟,都会带给人特别的感受。
请以“特别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3)要有生动的描写。
(4)字数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人名和校名。
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参考答案
1. 倔 zào 精采-精彩 忙录—忙碌 .jué 燥.2.修改意见一:搭配不当,将开设改成举办 修改意见二:成分残缺,四个版块后加“组成”。3.①智取生辰纲;黄泥岗;
②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一桶,故意给杨志他们看,让他们放心。此后,吴用取出药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药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4.略
(一)5.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1分)6.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7.①鱼可百许头(表约数)②凄神寒骨(使„„凄凉).. ③清风徐来(舒缓的,缓缓的)④歌窈窕之章(吟诵)..8.①略 ②.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天空连成一片。9.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9.甲文由乐转悲,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结合“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句子分析)
乙文则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豁达、超脱和乐观的情感。(结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清风明月”、“冯虚御风”等词)
(二)11.海藻类,浮游生物,众多的鱼虾。12.不能删(1分),“之一”指其中一个,不是全部;说明“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
/ 6 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只是资源短缺的其中一个方面,如果删去,就变成资源短缺只表现在这此,这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2分);“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3.具体直观地突出了(1分)近海水域海藻产量之大(1分),说明海洋能够提供人类需要的食物。(2分)
14.不矛盾,利用是建立在保护和让海洋资源能再生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即可)
(三)15.高大茂盛;古老;生命力顽强;给人带来心灵慰藉;承载美好童年回忆;助人度过艰难岁月。(答对5点得全分,少一点扣一分)16.“撑”是“撑开”的意思(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银杏树枝繁叶茂,巨冠参天的样子(1分),突出它旺盛的生命力(1分),表达喜爱赞美之情。(1分)17.写涛子讲起银杏树语气充满了骄傲,写出银杏树和人们生活密不可分(1分),侧面烘托出银杏树带给人的快乐(1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为下文写银杏树带给我童年美好的记忆做铺垫(1分)
18.银杏树在漫长的岁月中,即使树的外在遭受重创,但是它仍然挺拔茂盛,显示出银杏树顽强的生命力。(2分)银杏树在时间的流逝中给人带来力量、希望、回忆,表达作者对银杏树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对故乡人民的赞美。(2分)
(四)19.读文学味很浓的《读书》;与书法家讨论,写“大字”;藏有许多精品书籍;用书信和女儿联络;开店不为挣钱。(答对四点得全分,少一点扣一分)20.神态、语言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厨子说话时洋洋自得高兴地样子(1分),突出他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高雅的意趣(1分),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1分)。
21.写杨早惊讶,不敢相信,侧面烘托(1分)出老厨子有文学品味、精神追求、高雅的意趣(2分),表达作者的赞美敬佩之情(1分),为下文具体叙述老厨子的“雅”做铺垫(1分)。
22.惊讶、感动、钦佩(答对两点得全分)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