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上课模式
许海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备课组-梁军
注:美术课和分为美术欣赏语言课和美术技能课两类课型。
一、美术欣赏语言课:
教学过程:
(一)、(1分钟)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辞,目视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教师板书课题。
(二)、(4-5分钟)引入新课:
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和学生对朗读同学的朗读状态评价,进入美术课程的学习状态。本环节旨在表现学生的阅读、语言、体态素质。
(三)、(32-35分钟)讲授新知识:
1、提出课文中的欣赏内容和讲说问题,(3-4个问题)。以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5分钟。
2、由小组的成员对讨论的进行举手回答,每个问题5分钟。中间穿插学生和老师对同学回答的问题做相应的评价和加分。
3、老师对美术基本知识概念的讲解及有关图片分析,穿插学生小组成员和
学生的讨论和回答。12分钟。(老师口头提出即时问题)
(四)、课堂小结:对本课的欣赏内容做概括和对学生学习状态、言语表达能
力做出评价。5-7分钟。
二、美术技能教学课:
(一)、(1分钟)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辞,目视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教师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课:(20分钟)
1、(3-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和学生对朗读同学的朗读状态评价,进入美术课程的学习状态。本环节旨在表现学生的阅读、语言、体态素质。或由学生以技能表演、学生评价的方式进入课程。(根据课程需要由老师自己确定本环节)
2、(15分钟)教师技能示范和分析基本形式、原则。在技能课型中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特点和示范功能性;或由教师的以提问或上节课老师布置的拓展问题引入新课,同时边讲解边示范。
四、(20分钟)学生实践(美术技能的练习)。
1、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和作业时间。
2、辅导要点:辅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美术的形式法则。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美术技能课展示作业,利用课室的投影进行学生练习的自评、互评。
2、教学效果反馈:通过学生的美术技能练习和语言的表达评述情况进行反馈,可以适时在课后反馈也可课堂反馈。
第二篇:美术教师如何上课
美术教师如何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要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
一、什么是上课。
上课既是一门科学,有规律可循,也是一种艺术,并无定法。对教师来说,是传授审美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智能发展的中心工作,对学生来说,是掌握美术文化知识,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
二、新课程一节好课的标准。
1、好课应该是“实惠课”。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地方,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所以,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者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思维,或者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等等。应该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好课就应该是“实惠课”。
2、好课应该是“科学课”。既然是“好课”,一定有触动师生心弦的精彩之处,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某些“实惠”。既然如此,“好课”一定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一定是符合学情、班情的。总之,“好课”的本质应该是“科学课”。
3、好课应该是“特色课”。人都是有个性的,因而,“好课”应该是因“地”制宜或因“校”制宜或因“班”制宜或因“人”制宜的课。也就是说,“好课”还应该是彰显个性和优势的课,应该是“特色课”。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四者有机融合和统一的“好课”。
4、好课应该是“创新课”。在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实验和探索,提升教学艺术。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师生应该伴随着课堂一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泡泡乐》,属于“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
一、导入阶段:
1、首先由学生喜欢的玩具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件秘密武器,是什么呢,是一把枪!不过,这枪可没有子弹。那它射出的是什么呢?
生:泡泡。
二、新课部分:
1、首先做“吹泡泡”的游戏:
教师先让让学生观察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圆的、有半圆的、8字形的、弯弯的…… 那泡泡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观察到有很多颜色。
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透过泡泡你可以发现什么?
生:我的泡泡里有老师、我的泡泡里有同桌的眼睛、我的泡泡里有窗外的美景……
在获得形、色和直观的观察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想像:
2、师:如果泡泡飞到树林里,那在泡泡上会看见什么?飞到城市的上空呢?……
生:会看见许多大树、会看见白雪公主、会看见汽车、会看见机器人…… 这时学生已经展开了丰富想象。
小学生它往往更喜欢把绘画表现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教师就问:如果把你装进泡泡里了,你会和泡泡一起飞,你希望泡泡会飞到哪里去?你希望有谁陪着你一起飞?同学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经过讨论交流。
生:我想和妈妈一起飞到北京去看长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飞到月球上去考察、我想和老师一起飞到空中旅行……学生说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你们觉得泡泡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颜色美、形状美、泡泡里还看到许多有趣的故事……
3、《编儿歌》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还设计了编儿歌。请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师:汽球是我吹出的泡泡,苹果是大树吹出的泡泡……
生:水泡是小鱼吹出的泡泡、雨是云吹出的泡泡、轮子是工人叔叔吹出的泡泡等等。
4、欣赏
欣赏书中的范作,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以及为什么喜欢它。
5、示范
教师示范怎样画泡泡,边示范边说明画中的泡泡要有大有小错落有致,并介绍几种涂色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作品创意,老师评点。
四、课后拓展
师:我们除了用画的方法表现泡泡,还可以用许多其它的材料表现泡泡。并出示气球做的泡泡,塑料袋做的泡泡、图钉做的泡泡等并引导学生说出还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泡泡。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和生成的特点,“好课”也不只是上述四“课”的简单糅合和叠加,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都上成四“课”合一的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极致,拥有四“课”中某一方面特质,就应该被视为“好课”。
三、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
教师的教学素养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思想、专业、教育,三方面缺一不可。扎实的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技巧,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创造性地从多种渠道获取、处理信息资源,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把工作中好的经验总结、归纳出来,并加以推广。此外,要能够合理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远程教学。
要打破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的个体性和封闭性。通过Intel、BBS(电子信息服务系统)、BLOG、QQ、E—mail可以达到与外界的交流。充分利用网络是现代人的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师建立博客,发表美术作品和教育教学文章,相互交流,提倡合作精神,集群体优势,共享教学资源。
四、如何上好美术课。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在新课程中,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教师不再主宰课堂,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淡化主角意识,把表演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仍然起着主导的作用,只是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直接的变成了复合的、间接的,教师的活动主要是进行组织、指导、设计、引导、启发等。
比如《泡泡乐》一课,在游戏中,学生学习真正具有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他们探索欲、求知欲。一改以往课堂老师教、学生模仿画的沉闷与单调,到处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及喜悦。教师则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穿插其中,参与学生的讨论、思考,参与学生的游戏,恰当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玩中求乐、乐中求知。2、教学计划与教学机智。教学计划:
其实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每期的开学初,我们都写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它包括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情况分析、措施、课时安排、进度表等内容,计划的呈现方式应该尽量做到明确、简洁、实用,这是一个预设的过程,所以不要让它成为一纸空谈。
教育机智:
(1)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意外情况灵敏的反应的特殊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能够灵活巧妙的处理。
(2)要求做到:快速准确、幽默、巧妙。
如:在一堂很多人参加听课的公开课堂上,正当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听得入神的时候,一名学生的书桌里忽然传来鸟叫的声音。鸟儿的叫声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走到学生课桌前说:“同学们学习是这样的入神,连鸟儿什么时候飞进课桌也不知道。”于是在一片善意的笑声中,化解了一场尴尬,在给足学生面子的同时,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机智。教师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难堪,而是一切工作为学生、为教学。
3、教学示范与教学辅导。教学示范
教学示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了,因为所讲的理论可能学生理解了,然而学生动起手来总是力不从心,如果我们在两个班级作一下对比实验,就会发现示范的重要性。另外,作为美术教师,如果经常不做示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适时适度的将重点部分进行示范,并将理论知识和教学示范巧妙地结合。
教学辅导
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新课的讲授,轻作业辅导,在备课中只研究如何讲课,而忽视如何辅导。其实,一节美术课,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在授课时间,重要的交流还在教师指导学生的练习时间内。而且美术的练习不是简单地学习美术知识、技法的,主要是使学生在练习中去体验、领悟,学生的作业过程本身就是体验、领悟的过程。因此,一节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了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业辅导。一次作业要进行最少二次的全面巡视,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教学反思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一节课上完,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优点也有不足,只有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才能改进教学,重构教学实践,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如一节国画课,一名同学将墨汁洒了一地,学生很胆怯。教师却发现学生手中的毛笔滴下的水把地上的墨汁滴成了不规则的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聚,有的散。于是用宣纸平铺在地上,将不成形的墨色形状印在宣纸上形成了很漂亮的“点、线、面”,接着又用毛笔在空白的画面添了两只红色的小金鱼和一些水草,画面更完美了。接下来,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来画中国画,结果教学效果很好,课堂很活跃。学生们都说:国画真是太神奇了!
经过反思,教师发现可以采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笔墨的神奇,在接下来的两次课中,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洗手液、肥皂、胶水画国画;还教他们先把清水不规则的抖落在画面上,然后再用墨水画在上面,这时候会出现白色的点等等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学习的平台,能让学生在一个感情浓厚的环境下,喜爱美术,热爱美术,激发学生创作出更神奇的绘画作品。学生们沉浸在玩的快乐中,同时学到了知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更加自主的大胆尝试,亲身体会并了解了国画的魅力。
可以看出教师在反思中改进了教学,优化了课堂,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美术学科特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要想创造性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依据美术学科特点,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一、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思想,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二年级的美术课《自画像》一课中,就可以用“帮助警察找孩子”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特征,掌握了五官的特点。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不但需要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而且准备之外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美术新知识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时往往就会以讲授为主,相信好多的美术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类型,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记、看、想、动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传授学生绘画技能的时候,我往往会运用到直观演示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看得仔细,看得明白,看得透彻一点。在演示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学习绘画的方法步骤。二年级美术课《自画像》为例,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之前已经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让学生马上进行绘画,就会弄巧成拙,就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一团糟。如果运用直观演示法后,将会很好的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接着进行演示,把画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在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在一幅画中,一步步地演示绘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直观演示法,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所传授的新知识,能够较为快速地掌握绘画技能技巧和方法,而且也掌握的比较牢固,不容易遗忘。
第四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学科
裴松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加上美术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采用的方法以灌输和临摹写生为主。它的长处在于保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但一味灌输,往往会使学生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老师灌输的东西,自己便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造。一味地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写生,只能被动机械地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树立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创造,促进技能提高的新观念。经过实践与探究,体现自由创造、促进技能提高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应逐步推广。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美术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讲座辅导——评讲小结提炼”五步进行,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导入—观察.欣赏激发兴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寻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
案例一:在学习《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时,我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工艺美术品图片先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们被这些艺术品折服,观察艺术品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工艺,进而赞叹古人的艺术成就的同时思考其中的科学内涵,自然的引入课堂的教学之
中来。案例二:《校园风景》是一堂户外写生课,这一课型的通常教学是让学生直接对景物进行写生,下课前进行作业点评和总结。操作固然比较简单,但效果不太如人意。通过对学生的交谈了解得知其中的教学效果不好,没有达到大纲中要求的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的过程:先了解有关美术的基础知识,再开展观察、探索、欣赏、体验、讨论、表现、思考和评价等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先在课室里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景写生的作品,进而感知写生绘画的基本效果和方法后,再带上相关工具外出写生。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作品整体效果要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达到了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体现了我校的教学模式。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白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10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要同时进行,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边精讲,一边示范。例如在示范讲解山水画时,教师从构图开始,一山一石,一草一树地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步练习讨论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缔,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中国画的
笔墨情趣的方法,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掌握程度的欲望之火已经越燃越烈,这时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至于他们怎样完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同座或邻座间讨论后完成,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提炼。在本课结束前用1--2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理性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我们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适当借鉴主持人的角色,能够在教学中更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活力,它会使我们的课堂富有创意、生机盎然,它会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角色,并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成为学生精彩的艺术舞台!
第五篇:美术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
一、预习导航
1、布置学生预习的具体内容。
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要具体,否则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如,欣赏领域的课例,除了布置学生先看教材内容,还要布置学生去收集与要学的内容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同、也学会了收集资料的能力,再通过老师的教,他们在听课的时候对内同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学的过程中也比较会提出问题,培养了他们自我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置课外的预习内容要从少逐步增多。对于小学生,每次布置的预习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就会觉得有负担、预习的效果也不好,所以我一开始布置预习的内容有比较少,甚至有时候我只布置他们去预习课例中的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容易做到。经过一阵的训练,我再根据内容逐步增加预习的内容。这样学生也会预习了。
3、当堂预习训练。课堂上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内容,让他们自主学习,把不懂的做记号,再经过老师引导,逐步一起解决问题,学生边学,老师边教,一起探索问题,这样学生学过了后记忆比较深刻。
4、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会预习。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很被动,不会主动去预习。通过分层布置预习任务。在教的时候,如果会回答问题的,给于奖励,激发他们去预习我将继续在美术教学中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不是一成不变,引导学生会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自主学习
1、倡导民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只有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思维敏捷、流畅,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学生不会担心发挥不当而受到责备,不会产生被动、压抑的心理,他们会兴致勃勃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现”。很显然,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就更谈不上有创新行为。
2、以学定教
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教师的任务全在于对学习活动的整体把握,而不在对一些细节末枝的大包揽,不在于面面俱到的“蜻蜓点水”。教学
中实行“有疑则导,无疑则不教”,化更多的时间积极聆听、研究学生的发言,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创作时间„„为学生创设条件,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3、合作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水平、个性特点等,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法”。小组成员不宜太固定,可以通过性别、爱好、能力、学习风格的差异去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也可以自由组合,尽量注意能力匹配,以便更好地开展讨论交流。还可以常规座位的前后四人组合成一组。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教师要本着让学生多参与、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爱学习的目的,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要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个学生既学会领导别人、组织集体,又会接受领导,从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小组内、组际的讨论及交流活动,相互启迪,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获取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4、主动参与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情境,运用不同的教法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学生都画上满意的句号”,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化,尽量让学生活动,在做中学。师生角色经常互动,提高双边活动的效果。因为真正美的思想,最后要通过人的双手来塑造和表达,而实践的机会和参加锻炼又是非常必须的。让学生在主动地思维参与中,在能动活动中,自己探索知识、交流体验和进行创作性的思维锻炼。
三、作品设计
美术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通过静态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结果,而且更需要注重通过设计活动作业,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如第一课时以活动性作业为主,完成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二课时以静态性绘画作业为主,完成技能目标。另外,还可通过活动性闲暇作业补充和延伸课堂作业,如新教材中的拓展活动建议,同样有利因材施教。同时,充分利用美术专用教室良好的环境,展示学生美术作品,营造艺术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闲暇时空。
四、拓展延伸
美术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生
活中学美术,用美术。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说,美术贴近生活,中小学的美术学习则更 接近于实用美术,是一种大美术的范畴,是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将美术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就显得十分必要。美术教材里有些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一做,玩一玩,自由地玩,痛快地玩,在玩中获 取有关课文内容的直觉体验。课堂上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不能划句号,应指导学生课后思考与探索,将课堂内容向宽处和深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