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贵林爱+智慧=教育奇迹!
爱+智慧=教育奇迹!
邢台县宋家庄完小朱贵林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有深刻道理的。在教育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不相信这句话。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基础差,根本就不是上学的料。再加上社会不提倡体罚,家长太护孩子,老师们认为造成差生的根本原因不在自己。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请老师们自己想想,我们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就是教育学生,孩子在我们手上,孩子学不好,责任不在我们在谁呀?我们是不能推卸责任的。我们只有积极的想办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我们的职业和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干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帮助差生转化进步。
去年我接了一个六年级(1)班,在班内有一个闻名全校的差生——孙瑞鹏。这个学生我早有耳闻,基础差、捣蛋、不听管教,家长太护孩子,根本无法管教。接了班以后我心里却一阵窃喜,因为我可以借此机会锻炼提高自己。入学之前我先研究了几点措施:1.要全心的爱这个孩子,不冷眼相看,不怒脸相对;2.在学习上不批评,不提不适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要求,多指导多帮助多鼓励,让学生有进步感,成功感;3.在班级生活中尽量不揭学生的短处,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给学生设置距离感,让学生觉得老师是良师,是息息相通的朋友。
开学第一天在课堂上见到这个学生,我特意看了他一眼,正好与他的目光相对。我发现他的目光和一般学生一样充满了期待,甚至比一般学生更期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爱,我马上回报以信任和关爱的目光。这节课孙瑞鹏坐得出奇的端正,听课出奇得认真。因此我坚信,这个学生是可以塑造的,并不像别人传言的那样。据学生反映,孙瑞鹏经常完不成作业,可谁知第一次作业他却按时交了。尽管错题不少,但我发现他书写挺认真,字写得不错,这是他的闪光点啊!在作业讲评的时候,我特意表扬了孙瑞鹏。孙瑞鹏先是一惊,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继而开心的笑了。谁知课下好多学生都来找我告孙瑞鹏的状,说他是抄的别人的作业。我耐心的向别的学生解释:“孙瑞鹏基础差,人家跟我们相比,只要能把作业做完就已经不错了,这比以前就进步多了,我们应该鼓励他呀!我希望同学们切万不要挖苦他,要多多帮助他。”同学们似乎都听懂了,都点了点头。我并且嘱咐学生,要多帮助孙瑞鹏做作业,不但要让他抄我们的作业,还要尽力给他讲解,尽量让他不但能抄作业,还要真正会做。可喜的是,孙瑞鹏从此没有让老师失望过,每次作业都能按时交,我也经常不失时机的表扬他。没过多久,孙瑞鹏学习真的进步了。不但能按时交作业,而且课上还经常举手回答问题。令人高兴的是,有一次作文做的确实不错,而且是他自己一手做的,没有别人的帮助。我高兴得当堂讲读了他的作文,还把他的作文张贴出来,并奖励他为作文之星。
孙瑞鹏学习上的变化使我想到:“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若能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的闪亮点,巧妙应用语言技巧,采用巧妙的方法,创设赏识的情境,将使学生找回自信,并促使其学业的进步。
看着他学习进步了,我真的高兴。可新的烦恼却又来了。据学生反映,孙瑞鹏骄傲了,在课间非常烧造,经常找别人的事。当时我非常生气,老师为了他费了这么大心血,他竟然这样回报老师,我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甚至揍他一顿。但转念一想,这样做不是就功亏一篑了吗!这也证明老师做的还不够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于是我静下心来细细想了想,孙瑞鹏这个学生活泼好动,硬限制不行,要正确引导,让他把精力用到正事上。有一次机会来了,孙瑞鹏和别的学生打架了。我赶快赶到了现场,孙瑞鹏正和另外一个同学扭打在一起,桌子倒了,书撒了一地,摔碎的墨汁弄得到处都是。发现老师来了,他们立刻呆呆地站在那里,看脸色是吓坏了。我想他们俩肯定是在提心吊胆地等待老师的惩罚。我一改严肃的神色,和蔼地对他俩说:“还愣着干什么,赶快和老师一块收拾!”孙瑞鹏和那个同学赶忙和老师一起收拾,脸上带着惭愧的神色。事后,我单独把孙瑞鹏带到办公室,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语重心长地指出他的错误,告诉他该如何处理这件事。看着孙瑞鹏一脸的歉意和谢意,我趁机对他说:“你以后就替老师负责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别让类似的事再发生了,好吗?”看到孙瑞鹏自信地点了点头,我坚信在生活中他会逐渐进步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帮助和指导,孙瑞鹏真的进步了。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是一种智者的学问,教师只要掌握好教育的时机和尺度,就能为后进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使孩子进步、成长。它往往比批评、惩罚更有效。
也许有人要说:“你真的就没有批评过孙瑞鹏吗?”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爱学生和批评学生并不矛盾,有了爱的基础,学生才能真心接受你的批评,你的批评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帮助学生的积极作用。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在孙瑞鹏的成长过程中,我也会根据错误的性质和大小,做出相应的批评和惩罚。记得有一次月考,孙瑞鹏语文破天荒头一次考了82分,很多学生都非常吃惊。在孙瑞鹏正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时,有一个学
生却说他是因为老师提前给他透了题才考出了好成绩。孙瑞鹏一时气愤,出手打了那位学生。面对此事,首先我为孙瑞鹏作证,证明82分是他的真实成绩,指出那个学生的错误,教育别的学生不要无根据的乱冤枉人,我们要真心地祝福孙瑞鹏学习的进步。同时我又严厉地批评了孙瑞鹏,指出他受了冤枉,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而不该出手打人。我罚他写了检查,并当面向全班学生做了检讨,让他真诚地向那个学生道了歉。事后学生反映,孙瑞鹏并没有怨怪老师,相反还觉得对不住老师,并决心今后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决不辜负老师的一番苦心。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真心爱学生的老师,在学生的心里是装不下对老师的怨恨的,哪怕是惩罚,他们体会到的也全是爱。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看到孙瑞鹏同学的进步,我真正感觉到了一个人民教师工作的艰辛与神圣。我们只要真心的爱我们的学生,用热心、耐心和智慧对待我们的工作,就能为我们的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使孩子们健康地进步、成长。
第二篇:爱与智慧创造奇迹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智慧,创造奇迹》。
奇迹是什么?奇迹是“极难做到的,却做到了”,奇迹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却发生了”。雷夫老师所带领的第56号教室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所学校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美国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名校就读,取得不凡地成就。雷夫老师创造了学生、自己,乃至美国贫民教育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是什么创造了一间教室的奇迹?毋庸置疑,是爱心与智慧!
在第56号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的是爱心。假如没有爱,雷夫老师不会为帮助小女孩而忽视自己燃烧起的头发;假如没有爱,雷夫不会连做梦都在为孩子们找戏剧的伴奏音乐;假如没有爱,雷夫老师更不会25年如一日坚守在那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雷夫老师这份执着而炽热的爱才是奇迹发生的原动力。
我也有一方小小的教室,在那里有我25位可爱的学生,我也要用沉甸甸的师爱浸润孩子们心灵。也许是清晨我对孩子们一句轻声的问候;也许是失败时我投去的那一束温暖的目光;也许是犯错时我中肯严厉地批评;也许是课后我和他们促膝长谈、谈笑风生。我要向雷夫老师学习用爱装扮我的教室,用爱伴着学生的心跳,我要将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上。
在第56号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闪烁着的是智慧。以信任取代恐惧是智慧,带孩子们在旅游中获得深层次的体验是智慧,“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是智慧,“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都是智慧。正是这些教育智慧延伸了雷夫老师课堂的外延,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最终让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
我也有一方小小的教室,那里也承载着我并不成熟却颇有用心的智慧。学生亲手布置了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作文速递”、“群星闪烁”、“综合素质光荣榜”等等栏目精彩纷呈,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每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一项“课外阅读20分钟”的作业,他们也徜徉在浓浓的书香中自得其乐。
也许我的爱我的智慧和雷夫老师相比还是冰山一角,我也不奢望创造世界奇迹,但我定然倾尽全力,当他们回首小学阶段时不因荒度时光而后悔,不因投错师门而悔恨!亲爱的老师们,我正努力着!你们呢?
第三篇:爱与智慧可以创造奇迹
爱与智慧可以创造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艺术节活动。期间,学校向大家推荐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去年参加干讯班培训时就听说这本书很畅销,感谢学校领导的推荐,我又读到了一本好书,我又认识了一位激情与智慧并存的教育者——艾斯奎斯先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分享了雷夫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蜕变历程,不管你是教师、家长,还是一般大众,都能从他在本书中坦率和刚正的叙述中获益良多:“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56号教室,这个普通的教室,却又那么不平凡的教室。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看完书本,合上,脑子里只有一个最真的渴望——让我也成为第56号教室的学生!
最感动我的是当我读到乔安娜写给雷夫的信的时候,我被深深的感触,这是对老师的最大回报,也是对恩师最大的赏赐。正值我们学校刚刚开展的“知恩 尚美 喜迎世博”首届感恩节活动,学校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自然、感恩社会,弘扬中华民族知恩尚美的优良传统。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俗话说:吃水莫忘打井人;老人们的一句教导: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老师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于56号教室的每一个孩子,雷夫都可以像普通的老师去教导,也可以像普通的老师去尽自己的那份报酬之内的责任,但是他没有,从乔安娜在信中称呼雷夫为“父亲”的时候,我被深深的感动。
爱心需要自己的辛勤劳苦去浇灌,爱心更需要对他人的那份责任心,爱心不只是言语的承诺,更是承诺之后的身体力行。这份奇迹,是雷夫用爱心在倾心浇灌。从教室里的那把火开始,他的印象已经深深停留在孩子的脑海;从他平时教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可见他常常为孩子思考;从他平时利用活动教导孩子去理财,可知雷夫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从他教导孩子从小事开始管理,可见雷夫的真正热诚的内心等等,一件一件的事情,都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看,去想,去借鉴,去感恩。
为了让不会阅读的的孩子能跟得上其他的孩子,雷夫老师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首先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得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最为一名倡导学生阅读的教师,我深感即使是让你推荐适合大多数学生阅读的书籍,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这需要教师对大量书籍的通读,对学生阅读水平的真切把握。雷夫老师的做法真正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分层,让每个孩子都收获其中。
雷夫老师还倡导一定要善用图书馆。这对于我们现行方便的网上购书、网上阅读显得有些过时。但是只要我们回想起那些在书店中地席而坐贪婪的阅读的孩子,我们就想到当不爱读书的孩子置身于这种环境中,心灵的震颤,就会对上读书馆的意义有了另一种理解。
雷夫老师提出的“把阅读和世界联接起来”,这再一次让我对阅读的意义有了深入的思考。雷夫老师指导孩子读书士比亚的作品,并和孩子们一起改编成戏剧。一部戏剧的打造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是他们就这样一步步走来,使得小莎士比亚剧团小有名气。他说:在认真思考亨利王子为了在一个无耻的世界中找到荣誉而奋斗所做出的挣扎和努力地同时,孩子们学到了日后在学校餐厅和操场面临困境时的自处之道。”我想这种联接肯定不会是雷夫老师讲出来,当一部文学作品被这样生硬地与现实进行关联时,她就没有了吸引力。但是这样著名的文学作品被这样读过、演过之后,其内涵自然就融入了每个孩子的人生。这样的阅读,对眼下的快餐式阅读是一种并不矛盾的对接。因为现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与之对应的就应该是快餐式阅读;而对于真正经典的作品自然应该像雷夫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读莎士比亚那样慢慢阅读。毕竟真正的阅读是没有捷径的。
这本书通过无数个事例来教给我们方法,并没有那些长篇大论的“思想”,通俗易懂。很敬佩雷夫老师,他擅长各个学科,知识渊博,并且书中所写的都是我们正需要的,也是我们常出现的问题。做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反复看了本书的第九章——艺术爱好者。读完这一章节,让我惊诧,雷夫老师怎么对每一门学科都那么精通?音乐、美术、体育...他说自己没有艺术天分,却是历史上唯一荣获“国家艺术奖章”的教师;在第十七章,他还详述了第56号教室筹备表演的方式。在第十章中雷夫老师对体育这方面研究了解的太透彻了,他的方法:记录数据,让孩子们跟以往的成绩比;独立练习,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和目的,这些东西对他们人生的每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帮助。体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受益,更多的是身体以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体育的精髓,就是雷夫老师所说的“体育的正道”,这些正道,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给予孩子们的。
雷夫老师还有很多这样的完美课程,比如
1、人格课程
2、阅读课程
3、写作课程
4、莎士比亚课程
5、数学课程
6、艺术体育课程
7、自然、史地课程
8、班级管理
9、旅行课程.这些完美的课程再加上雷夫的一些好的做法,成就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用爱与智慧创造了奇迹,读完此书后,我收获了很多,也反思了自己,不论是为人师还是为人母,这本书对我都是受益无穷的!今后我还会一直读下去,细细品味,慢慢回味!
第四篇:教育的奇迹源于爱
教育的奇迹源于爱
-----《教育的奇迹》读书体会
四年级语文组
索福克斯说过,人世间有许多奇迹,人比所有奇迹更神奇。那么什么是教育的奇迹,读了《教育的奇迹》我找到的答案是用爱与宽容,让我们原本普通或者有缺点的学生,孩子成为闪光的有所作为的人。
在《教育的奇迹》一书里,作者崔华芳列举了很多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孩子,在经过充满爱心,充满耐心,充满恒心的教育,成为了成功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并引起深思的是这两个例子:安妮·莎莉文和海伦·凯勒故事以及大学教授和贫民窟男童的故事。
海伦·凯勒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熟悉她的人知道,海伦·凯勒幼时身患重病,出生才19个月就丧失了视、听、言的能力,成为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没有声音、没有光明、没有交流的世界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幼儿,后来不仅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说话,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名通晓五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成为创造了非凡业绩的慈善家、演讲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成长与成功震撼了世界,而这一奇迹的出现却与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与引导密不可分。安妮·莎莉文用她那极大的爱心、耐心与毅力,那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的教育,激发了海伦的学习热情,使海伦一直处于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无知甚至野蛮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富有爱心的女性。
另一个也是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
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当学生一次次表现不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就已断定他将是个无可救药的,毫无前途的人……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挖掘出人性的美好和优良的品质,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的魄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第五篇:教育需要爱和智慧
教育需要爱和智慧
一个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爱。教育的真谛在于诠释生命,而诠释生命的教育是“以爱育爱”。
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孩子。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都在8-13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都还处于学习阶段。而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也不一致。因此,这就决定了孩子之间存在差异性,决定了同一件事学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我们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我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每一种行为我都不能用某个学生的行为去进行标准化,因为,他的独特的。我们还应该明确一点: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还不成熟的孩子,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这也是我不时提醒自己的一点。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他不犯错,那我们教师就应该思考:这些孩子是否在某方面有缺失?而不是在那里庆幸:我教到一群不会犯错的学生,真省心!
但允许孩子犯错,是否就意味着放任他们错下去?当然不是!孩子犯了错,我们就应该思考:我用何种方式让他自己意识到?举个例子:某教师正在上课,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A开小差了。教师走到学生A处,将问题重复了一遍让学生A回答。学生A竟全部答对。这时,教师笑了笑,表扬道:“真聪明,居然可以一心两用。”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这时教师温和而严肃的说道:“如果你能把聪明劲全用在学习上,成绩不就上来了吗?”学生A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下来的时间他听课就比较认真了。
学生犯了错误,当然该批评。但是,针对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有时还有比批评更好的方法。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必说过多批评的话,一句淡淡的提醒,甚至一句“无中生有”的表扬,聪明的孩子自然明白老师的善意,稍加提醒,便会“改邪归正”。
在学校里,教师如果经常惩罚学生,在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同时,也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学生对老师会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继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孩子未来发展。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罚,教育需要爱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