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如何写读后有感的作文
学生如何写读后有感的作文
我站在三只讲台,教学二十多年,一块黑板,一直粉笔,望着学生一双稚嫩的眼睛,心中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课改说了很多年了,可是到底怎么改呢?我总是想,我能教学生什么东西呢?我特别感觉到教给学生的不能只是知识,更主要教会学生怎样生存,怎样做人,在平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没一点每一滴都记录着。
例如:《我是如何教学生写读后感》
一、选择怎样写好标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写出读——有感。
二、如何写呢?让学生首先简单写一个提纲,就是你准备怎样写,分几个部分来写?
我让学生一般分五个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
开头:一般直接写什么时候读过——有什么感想,或者有许多感想,等等。
第二部分:
另起一行开始简介文章内容。
第三部分:
重点联系身边的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想(什么是实际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四部分:
选择文章的重点部分和感人的部分,可以让学生摘抄出来,对这些部分和句子,学生大胆发出自己的感想。
例如:我读到这里,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说出学生的感想,发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知道正义和邪恶,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
三、归纳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我学会了什么,我感悟了什么,从那以后,我所教的学生都有写读后感的习惯。
最后,我想说的是“到底什么是课改呢?”我认为教给学生一些实际的东西比较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
第二篇:读后有感作文
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和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行了。”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也是这样吗?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那病人得多受几份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呢?如果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这事如果有个人动一下或咳嗽一声,就可能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大到集体,小到个人都是如此。(小学作文)
第三篇:读后有感
读《商鞅变法》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商鞅变法》一文,深有感触。
文章介绍了战国初年,秦国因国力衰微,常遭中原大国欺负。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决心改变秦国的现状。当时卫国人公孙鞅(又名商鞅)认为秦国要想强盛,唯有变法图新。于是,秦孝公就命公孙鞅任左庶长,统令变法之事。
公元前359年,公孙鞅颁布了新的法令。可是,老百姓却认为又是一阵风似的把戏,都不以为然。公孙鞅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军士在南门竖立了一根又粗又长的木头,并贴了一张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两金子。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聚集到南门议论,却没人扛木头。公孙鞅又让军士贴了一张告示,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这回刚把告示贴了上去不久,就有一个彪形大汉说:“我来!”一口气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没想到公孙鞅果真把五十两赏金送到了大汉手中,大家一看,看来官府这次是言出必行了。于是全国百姓都知道一个叫公孙鞅的官儿非常守信,全国上下也都响应了他的变法号召。
看了这则故事后,我不禁想起了贪玩不爱写作业的自己。有一次,我为了要跟着妈妈出去玩,就答应妈妈,回来后写一篇日记。我如愿以偿的和妈妈出去了,可是回来后又懒的写,于是就拿出了以前写下的稍作修改交给了妈妈,竟然糊弄过去了。现在看来,多不应该呀!
我既然已答应妈妈,就应该信守承诺再写一篇日记,可是我却将做人最重要的“诚信”二字抛在脑后。公孙鞅为了国家能做到信守承诺,而我却为了玩,而没有守信。想一想真是惭愧!我以后也要想公孙鞅一样,做到诚实守信,把我们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传承下去!
第四篇:读后有感
读《芦花荡》后有感
席君恒
这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记述着当时人民群众为保护革命队伍、守护家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一件小事。
故事场景一反往常的硝烟战火,而描写一个看似与战争毫无相关的“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的老头子为了部队的供给,为了部队的后续力量,一次次的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给战争中的战士和群众带来生的希望。文章中有几处不和谐场景,唯美的家园画面描写与当时的战争年代相背离;即将步入残年老头与凶悍的手持武器的敌人相对比;单纯的小女孩与其残酷经历的相矛盾。通过这几个打破常理与愿相违的实例,激发读者内心的不平,引起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对侵略者的痛恨、为保卫家乡誓死抵抗之情。
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的环境中更加能反衬出其人生的光辉,通过写老头的顽强,表现出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恰恰是我们这代人缺少的,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保护祖国的将来,不畏强敌,凭借自己一计之强捍卫者自己的尊严,捍卫着祖国的尊严。面对强敌的层层围追堵截、面对敌人的优良武器他没有丢失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在看到将被自己带进部队的小女孩受伤时让他自责的丢了自己曾有的勇气。这篇文章着重描写这一个老头,将近六十岁,按说应该在家园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才是白洋淀真正的主人,他对家园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老头子的过于自信自尊,使他自信万无一失,因为这一次女孩子的受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通过描写老人来间接赞美英勇的中国人。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说,可以感受到,顽强无畏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第五篇:弟子规读后有感!
弟子规读后有感!
说起三百千,也许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三部儿童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由此可见,这三本读物对于每个人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而《弟子规》这本书也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今天利用寒假的时间重新研读,可谓受益匪浅,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对以后的生活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定位。
读完弟子规之后,给我整体的感觉就是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内容包含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弟子规里很多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职场、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都有很好的规范与示范作用,是标榜我们人生的一部智库全书。【入则孝】
首先是入则孝篇。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开篇名义讲的就是忠、孝、悌。对我影响比较深刻的就是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人生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以品德、德行来评价一个人,而我们更要看重的是他是否孝,孝的涵义比较广泛,小到孝顺父母,大到忠孝国家,正所谓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
怎么样才算是孝顺父母?这是摆在我们八零后这代人面前的一个人生课题。有人说多给父母一些钱,让他们多买些好吃的;有人说常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他们聊天;也有人说逢年过节带父母出去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凡此种种,不一而论,每个人对于孝的理解是不一样。
而我认为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爱父母,心裏想的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 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出则弟】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融入社会。对于出篇,给我感觉最深的还是长幼有序,恭谨谦让,尊老爱幼吧,但是其核心的内容还是围绕着仁、义、礼、孝等几点来说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出篇也体现出了入篇的孝义。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篇】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谨篇就要求我们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日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信篇】
凡出言,信为先!诚信乃人生立足社会之根本,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可见诚信的可贵伟大之处。我国古代伟大的哲人墨子也曾经说过,言不信者,行不果。
信篇告诉我们怎么样为人处事,怎么样谨言慎行。在职场中,首先要讲究信用,不要在同事之间尔虞我诈,更不要挑拨离间。生活中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我们要学会倾听,努力的学习;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泛爱众】
泛爱众有一种脱离了世俗的感觉,给人一种人间大爱、挚爱之感。它教育我们要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当然了,生活中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也许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改善的地方,我们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胸怀,开拓我们的眼界,壮大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的心中之爱惠及社会,惠及我们自己的人生。【亲仁篇】
亲仁篇给我最深的感悟就是要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东西。不要跟着世俗的社会随波逐流,不要和污浊的小人同流合污。生活中是要多亲近仁者,多向哪些品德高尚的人学习,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余力学文】
余力学文就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努力学习、怎么样学习(读书学习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学习什么知识等做了很好的诠释。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另外,在学文篇中提到“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读来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因为自己以前在生活中和工作当中总是拖拖拉拉,没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没有时间和组织观念,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现在想来实在是不应该哦。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很少主动的去学习,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都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是万万要不得的。通过余力学文篇的学习,我能够认清自己的不足,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取长补短,不断的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的轻松,也让生活更加的美好。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认真研读,学之精华,弃之糟粕,来充实我们的人生,丰富我们的生活,也把我们祖国美好的思想一代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