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例解读(小组合作)

时间:2019-05-12 01:4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明园的毁灭》课例解读(小组合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明园的毁灭》课例解读(小组合作)》。

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课例解读(小组合作)

《圆明园的毁灭》课例解读(小组合作)

《圆明园的毁灭》是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21课课文,现在将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四个阶段,进行深入的研读: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本感情基调。

在本课刚开始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在读完后老师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感受?”意在通读课文后,学生能自主表述阅读感受,把握课文基本感情基调。五年级学生具备了对初步解读课文的能力,基本能把握课文感情,虽然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其感受大体是一致的,在细节上可能有点差异。在问题“心里是什么滋味,用一句话回答”,又训练了学生的文本复述和概括能力,无意中将学生感知全文的感受拉到“难受、怒、恨、惜”这个中心来,从学生的回答可以得知,学生已经基本把握课文的整体感情基调。

2、以“读”为主导理解重点段落,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本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中,教师采取了以“读”为主导的方式,开展对重点段落的解读,撇弃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而是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领会段落中的重点词在文本中的作用,借由重点词升华对文本的体验。在有感情朗读中,先由齐读,读出那种最难受、最可恨、最可气的感受,接着由两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教师的引导语“她表达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感情,而且是表达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感情。”“再读一遍,把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写在脸上。”之后,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将个人的愤怒,升华为中国人的感情,感情体验跳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动词“拿走、搬运、毁掉、放火”的学习中,以板书的形式,学生在原先愤怒的基础上,由这几个动词想到了英法联军的可恶罪行。在“他们的罪证能让大火毁灭掉吗?”一问中,学生将积聚的情感爆发出来,从而在后面的朗读中学生能更深入地阐释课文的感情,“让我们再读一遍,读出中国人的恨”,再学生齐读,学生充分体验到“难受、怒、恨、惜”这些情感。

3、学思结合,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为什么读这一段会掺杂这么多的复杂的感情?”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深思课文内容,解读文本。在接下来的2、3、4自然段的学习中,老师采取学生默读的方法,边读边做记号留下自己的思考,再将思考和同学交流;学生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段落内容;学生展开想象,再将一句话解读成一段话。将书读薄和将书读厚这两种学习方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问题“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第四自然段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现场背诵课文,及时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收获,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更利于学生的理解,理解利于背诵的进行,二者相辅相成。

4、变序学习,强化了文章思想感情。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本课学习时,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是相当合理的,先学习第5自然段,再学习第2、3、4自然段,最后再回过头学习第1自然段,这样的顺序处理在理解时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你对作者在这一段的评论或议论满意吗?”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评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这样更准确地解释了“不可估量”、“巨大”、“奇耻大辱”这几个词语所赋予的意义。

让学生把最想说的事情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仅是尝试写评论,更大程度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疑惑:

于永正老师的这节课整体把握文本情感,学生体验和收获情感,无疑是成功的,在阅读中碰到的一些字词,于老师采取了直接出示和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如果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直觉找出关键词语,对此进行理解,这样的方式是否更合理呢?在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中的词语和句子该如何处理?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解读

杨中原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单元导语这样写道:“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这番话语告诉我们这个单元是中国人屈辱和自豪情感交织的一个单元。看插图,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迎风飘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瞥见书本右侧的断壁残垣图,不禁让读者心灵震颤。“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这八字当刻在心间。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圆明园的毁灭》的文字中。

读课题“圆明园”三字,所有关于它的背景涌上心头,“皇家园林”“万园之园”“最大的博物馆”“建筑艺术的精华”,估计五年级学生是略知一二的。这应当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孩子们的自豪感迅速升腾。然而看到“毁灭”二字,犹如钢针扎痛了我们的心灵,“毁灭”二字在我们的眼前变大了、变沉重了,如果刚才“圆明园”三字是五彩缤纷的,那么现在的“毁灭”在我们眼前分明是黑底白字的。“毁灭”不是“毁坏”“损毁”,而是“化为乌有”,是“灭顶之灾”。看来,课题的教学应当让学生经历情感的波峰浪谷。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读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番澎湃的直抒胸臆的话语,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作者的愤怒与痛惜。再读,作者为什么如此表达,简洁些不是更好,重复用词很多啊:“文化史”“不可估量”“损失”,作者的言语意图是什么?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比较比较,“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排比的气势、复沓的节奏荡然无存,情感的力量递减大半。再读文中的句子,何等的气势、何等的力度,绝对有振聋发聩之效果。这样的言语形式怎能不让学生关注?这样的言语意图怎能不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再读,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这一段似乎放在最后一段才符合条理,为什么这样结构?再读之,便释然,这显然是情感逻辑。若能引发孩子们思考、引领他们知晓,那么,阅读教学指向写作的理念便真正化作了实际行动。

读第二段:“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第一句为总起句,是三个自然段的总起句,中心词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一总起句为回旋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可能。学完第二段“结构特点”、第三段“建筑艺术”、第四段“历史文物”,分别回旋“圆明园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这一句话,实现情感的增量、层递是大有可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的语词,最引人关注的便是”众星拱月”,它形象地说明了圆明园的建筑布局。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星”和“月”分别指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来摆一摆这一布局图。天上有个众星拱月图,如今,地上也有一个众星拱月图,遥相呼应,这是何等的美丽壮观。语词是有形象的,应该让学生建立这样的画面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于它宏大的美丽的布局。

读第三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读完这一段,俨然有众多建筑艺术向我们走来之感,建筑之多、类型之全令人瞠目。短短二百字,何以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感受?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内涵只有有心人才能得之,而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让我们来叩开这一段言语形式的秘妙:“有„„也有„„”“许多景物”“还有许多景物”“不仅„„还有„„”,它们不正告诉我们这一段采用了“对举”的表达方式吗?运用这种“对举”,将圆明园建筑特色充分表现出来。你瞧,一对为“宏伟与玲珑”,一对为“热闹与恬静”,一对为“现实与想象”,一对为“民族与世界”,圆明园的建筑就是这样有特色,无论是宏伟的还是玲珑的,热闹的还是恬静的,现实世界的还是想象世界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圆明园内一应俱全。这一文本表达形式的秘妙一经探究、发现,再辅以朗读、图片支撑,学生对于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自豪感定会陡增。

读第四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在这一段中,有两个极端化的用词会立刻跳入我们眼帘,作者凭什么用“最珍贵”“最大”这样的极端词,是民族的妄自尊大情绪作怪?非也。看“上自”“下至”历史之久远,看“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朝代之众多,看“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每一点每一处都用事实说话。同时,此处也留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唤醒、充分交流历史文化常识的积淀,为教学提供无限的张力:哪些名人?哪些书画?哪些奇珍异宝?教学中采用学生诉说、列举的方式,将珍宝之多、作品之多做到极致,再辅之以“圆明园内各类文物总计1500000件之多”这一信息的补充,从而深刻把握极端化用词两个“最”的内涵。

连看三段,附带看第五自然段,你会发现第二~四自然段洋洋洒洒,着墨占了全文的60%,而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真正写“毁灭”的只一段,即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作者的言语意图是什么?细心揣摩便知:以喜衬悲,悲更悲。美丽的事物当着众人的面毁坏,更具悲剧意义。这就是结构的力量、布局谋篇的重大价值。这一言语意图当然要让学生知晓。

读第五段:“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这一段话,我们自然想到了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话:“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这的确是一帮可恶的强盗,“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试想哪些东西可以轻而易举、随手拿走:名人字画、珍珠玛瑙,金银首饰„„怀里一塞、袋里一兜,一样不剩、一件不落。他们运大宗物品,就如同运自己家的东西,用大车用牲口,声势浩大,堂而皇之,恬不知耻,掠夺之彻彻底底实属罕见。“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侵略者的恣意妄为、暴戾恣睢在“任意”一词上昭然若揭。绝不留给你们丁点东西,显然,他们要彻底毁灭中华文化。这还不够,竟然放大火将圆明园彻底毁灭,这正如杀人越货不够更要焚尸灭迹,真是丧绝人寰!在这段话中“连烧三天”“烟雾笼罩整个北京城”这样的语词,是有张力的,要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场景中,再次唤起对曾经建筑艺术、历史文物的自豪感,然后视频提供当众焚毁诸多建筑、历史文物,让学生的心情产生诸多不舍:愤怒、疼痛,从而产生悲剧的意义与力量。这一段话充斥着愤怒、充斥着血泪控诉,它的语言秘妙在于表达的层次感,将侵略者的丑恶面目与行径如同剥笋一般层层揭开,由“用手拿”到“用车运”到“任意毁掉”最后到“放火烧整座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这种表达的层递技术,采用调换顺序的方式,感受表达的力量与气势,知晓作者的言语意图。

第三篇:圆明园毁灭评课

圆明园毁灭评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嘉宾们:

大家好!

下面我对罗柱森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罗柱森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是非常不简单的,相信罗柱森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罗柱森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罗柱森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柱森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柱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柱森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柱森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柱森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第四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评 课 稿

刘丽霞

下面我对张勃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张勃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张勃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张勃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张勃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张勃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张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张勃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张勃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张勃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张勃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第五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徐艳芳

大家好!上个星期二,听了滕富娟老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我被深深地震憾了。滕老师那充满激情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都让我深感佩服。我个人认为滕老师这节课非常成功,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充分

常言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这句话对于我们教师上课来说,好像有点儿夸张,但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要上好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节课中滕老师信手拈来的教学语言,以及圆明园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可以看出:上这节课前,滕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并查阅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生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搜集有关圆明园的的资料,熟读课文,尤其是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第3、4自然段,学生可以说已经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读、学生接读、还有按课文内容填空等环节都进行得非常流畅。

二、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巧妙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滕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为: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能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了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滕老师在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设计巧妙。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自然顺畅:开始上课时,滕老师从课题入手,问:课题那些字眼最触动你的心?在读这篇课文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学生回答说先高兴再愤怒,接着滕老师又问:哪些地方让你高兴,哪些地方让你愤恨?当学生回答说:最后一段最让我愤怒,滕老师又问: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让你如此的愤怒?自然引到重点部分的学习,可以说顺学而导。然后滕老师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陶醉在圆明园的美之中,产生不尽的赞叹,这时滕老师话锋一转语调沉重地说:“这么美的建筑也好,这么多的珍宝也好,都于1860年10月6日起不复存在了„„”转到学习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体验了由“美得心醉”到“毁得心碎”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从而产生强烈的愤怒、痛恨和惋惜之情。

滕老师板书设计巧妙:在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滕老师相机板书了“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有„„”一目了然。但滕老师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一段时,引导学生说:“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与之同时,滕老师就用力把板书擦去,整个黑板上就剩下了题目“圆明园的毁灭”,让人产生深深的感叹,也会在学生的心头刻下了烙印。

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滕老师出示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片,并播放哀乐,让全体学生起立为圆明园的逝去而默哀,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内心所产生的震撼无法言表。

三、从情入手,以情激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以情激情,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滕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情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如:刚开始上课时,老师问:在读这篇课文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整节课,滕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将学生感染,她的语调随着所学内容变化而变化,时而让学生沉浸在昔日的美景中,时而让学生充满愤怒、惋惜之情。尤其是观看《火烧圆明园》视频后,滕老师的情感达到高潮,她语调激昂地引导:这熊熊的大火烧毁了圆明园,也点燃我胸中的怒火,看到这,我被激怒了,你呢、你呢、你们呢?让在场的听课教师都不禁热血沸腾,在老师的全情感染下,学生更是感同身受,入情入境,情绪激昂,接下来就进入了声情并茂的朗读。

四、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滕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的特点,采用自由读、老师引读、学生接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悟,读中有所感。如:在学习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这段时,教师指名多个学生站起来朗读,鼓励他们读出奇珍异宝之多,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如: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学生齐读这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统统等词再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还有,在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用愤怒和无奈两种不同心情体验读这一段,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五、为学生创设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滕老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如:在观看圆明园的精美图片前,让学生去想象:你脑子里立刻出现什么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圆明园昔日辉煌。再如:在品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时,引导学生想象:他们拿走了些什么、搬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加深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六、资料引用恰到好处,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滕老师收集并整合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如圆明圆中美仑美奂的景观和珍宝的图片,真可称得上是异彩纷呈。从同学们那“啊,啊”的赞叹声中,我感受到同学们真得被这份美丽所震憾!后面插入一段当年参与抢劫的记者的回忆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愤怒之情。尤其是紧接的《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的播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现场,让学生亲历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憾,他们的愤怒、痛惜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感情自然就出来了。课末出示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片并配上哀乐,与圆明园前面的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反差,内心被深深地震撼。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学生的发言精彩,在老师激情引导下,学生情感上得以提升,真正地走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所以说这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情感感悟是非常成功的。

教学建议

我觉得滕老师这节课够完美的了,但非要谈教学建议,我只能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否可以关注一下本课的写法。如:本课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却详写圆明园昔日辉煌,而圆明园毁灭经过却只用一个自然段?还有过渡句等。

2、圆明园毁灭经过时,老师引导学生说:“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如果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总结: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回到课文的第一段,这样回归整体,是否更好。

3、本课结束时,在情感的迁移、升华上:落后就要挨打,好像有点儿生硬,感觉有点儿老师硬扯过来的感觉,如果先让学生谈感受,老师再加以总结出示,是否更自然一些。

4、本课结束时,同学们激情还未退,可否趁热打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以上是我对滕老师这节课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下载《圆明园的毁灭》课例解读(小组合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明园的毁灭》课例解读(小组合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朱敏芬 今天有幸聆听了优雅的陆老师所执教的一堂课《圆明园的毁灭》。陆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 大家好!刚才,我听了吴红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深有感触。吴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 这篇精读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七单元主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课例《圆明园的毁灭》(写写帮整理)

    教学课例 作者单位:青原区上达小学姓名:曾茶香 联系方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 21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解读小组合作学习

    解读小组合作学习 中鱼口常西完小 陈光锋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教......

    《圆明园的毁灭》观评课

    《圆明园的毁灭》观课报告 禹城市铁路学校李霞 11月10日,我在步云小学听了李伟康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上,李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心灵震......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精选合集)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

    《圆明园的毁灭》微课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微课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文中的重点词句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以及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