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教学日志
支教教学日志
班级:07化学(2)班姓名:孤独者
支教学校:吉木萨尔县成职教中心
5月5日
今天是我来新疆两个多月来第一次上课,心情很复杂,既高兴,内心又不免有些担忧。我所支教的学校是吉木萨尔县成职教中心,它是一所中职学校,全校中职生共有70多人。在前两个月的听课过程中,我对这些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些学生无论从教学上、还是管理上都很费事。他们除了怕学校领导外,普通教师根本不放在眼里,课堂上显得很随意。这也就是我所担忧的。高兴的是盼望了两个月终于有课上了。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节课。刚开始有些紧张,但随着就时间的推移,便开始放开去讲,不再紧张。一节课下来,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学生们的表现还算可以,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差。也有个别学生不配合,我当然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进行耐心的开导、教育,最终使其认真上课,不再打扰其他学生听课。
这一节课还算可以,通过这一节课,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难管理而使其放任自流,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必须严格奉行这一神圣的使命!
6月7日
这段时间,全校师生都在为“百日文化广场”党校6月12日的专场晚会而排练节目,每天早晚排练,学生都很疲惫,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我打算组织学生唱歌、活跃一下课堂氛围,而我以前从未组织过怕组织不好。但当我提出这一构想时,同学们都很高兴,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于是我放手去组织学生,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脸上都洋溢这笑容,非常成功。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具有驾驭课
堂、调节课堂氛围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不再是死气沉沉的!
6月24日
今天,是我支教实习的最后两节课,第二节课上课铃响后,当我刚站在讲台上,一名女同学在前门看了我一眼,而转身从后门连报告也没喊直接进入教室。原本是最后一节课,不想批评任何一个学生,只想高高兴兴的和大家共同度过最后一节课。但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种事情又怎能不管呢?作为老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业解惑,还得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所以,我还是很严厉的批评了那位学生,并进行引导教育。
通过今天最后一节课,我颇有体会:作为一名学生,对其在道德、人品方面的教育比在知识方面的教育更显得重要,所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教育是不能缺失的!
第二篇:支教日志
支教日志
今天是第一天上课,见到了接近一百个孩子。虽然今天很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个班轮流呆着,走进课堂接触他们,与他们交流,问一些基本情况,对孩子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了他们的活力,真的是精力旺盛啊,课堂十分活跃,老师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玩得很好。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教学的能力。原本以为山里面的孩子从没出这里去大城市,然而再问他们的时候我说你们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呢?有人回答是沈阳,有人说是深圳,青岛等等,让我十分的惊讶,他们所说的好多大城市我都没去过。跟他们坐在一起,看他们做着暑假作业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放佛我也回到了十年前,自己做暑假作业的情形,是那样的亲近,那样的熟悉。但是我又在想,小学生玩的天性是无法避免的,有的年级学生有5本暑假作业,这是否对他们来说负担过重了,通过了解,觉得他们的基础很差,但是暑假作业中有的题目就是大学生也不一定会做,我感到无法接受,那么这样的作业对他们来说还有意义么?根本没有发挥考察基本知识的目的。这样的题目出现了他们只能放着不做,这是否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我,我们教师授课的目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基本能力的测试适当的增加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发散他们的思维。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有思维,那么我们的教师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呢?有部分学生不会做的题目他们只能问老师,我们的老师告诉学生答案就完了,我觉得这点不是很好,我们教师是否能够告诉学生答案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怎么去让学生具备这种思考的能力,或者说是思考的意识,并不是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是自己在已有基础上的探索,让他们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我认为当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这种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到。
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个地方教育的贫瘠,一方面是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政府的重视程度。而且基层的教育水平更具有代表性,贫穷地方的教育更应该得到重视,不然他们将与城里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应该有长远眼光,在能力允许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政府给予学校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虽然现在农村的小学学费不用交了,但是其他的方面,例如教育相关设施的安排,我是作为体育老师来这里的,问到他们平常的体育课上什么,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自己自由活动,打乒乓球,也只有三个球台,足球基本没有,篮球场地还是土的场地,等等。当然与之相关的游戏,音乐,美术几乎没有,这让我十分的担忧,教育要我们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落实到位的又有多少呢?学生的课余时间怎么度过。
孩子们是那么的天真无暇,正等待着辛勤的园丁去加以修饰,让他们快乐成长。纪律的尺度把握,规范的合情处理,等等相关问题又该怎样,教鞭不是强制的工具而应该是一种威慑,我们教师通过真诚的向孩子传达教育的本质,让他们自己来管好自己的行为。
第三篇:支教日志
支教日志
7月22日
终于可以上课了,上海来的领导已走了,校长也把学校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我们。有点兴奋,有点激动,也感觉有点压力,第一次支教还不知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天也放晴了,顿时又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们支教队的支教任务也真正的开始进入正轨。
第一次站上讲台给这么多的孩子讲课,原本以为会有那么点紧张,会有那么点激动的,可感觉一切都很平静。学生上课听讲很认真,积极性也很高,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少。但是每个班总是会有那么几个活跃得有点过头的积极分子或者就是沉闷得过头的闷娃娃。不过对于整个课堂来说,总体感觉还不错。
下午我们临时决定去大树脚调研,因住在大树脚的孩子今天只来了三个,有一小女孩还因为不敢回家而害怕的流下眼泪。我们对于这一现象感觉很奇怪,因住在大树脚的学生平时都是一大群一大群来学校上学的,所以我们今天准备送他们回家,顺便去调研。
这一路走去还是挺辛苦的,尽管这一次调研去了好几个队员,但还是管不了这些调皮又可爱的孩子。路途中我们遇上了另一队回家的孩子,顺路走了一段。孩子们都是以跑一段走一段又歇一会的方式回家的,不禁想起自己小时上学和放学的场景,不也就是眼前的画面吗?他们回家途中最让我担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有些孩子会因为贪玩而下水塘洗澡。水的质量先别管,但水的深浅总能威胁他们的生命。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还是不强,我们有必要在这一块在学生面前踱强调几遍,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这一次调研,我跟着四年级的一学生走。他走路很快,偶尔还参夹快跑和慢跑。我担心他孤身一人回家不安全,所以一路上都在追他,顿时感觉自己再也没以前那么能跑,但还是尽量跟上他。尽管我使劲的逗他笑,想让他能跟我多说几句话,但他还是一言不语,偶尔被我逗得腼腆一笑。这个男孩子话很少且很害羞,在他身上也真的问不出什么。
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赶到大树脚,开始我们先送小女孩姐弟两回家,顺便去了解他们家的情况,其后由着女孩带我们去其他家庭访问。这一路走得并不顺,有好几户人家都外出干活,故我们也不能了解他们的情况。初步了解他们这一个寨子总体生活水平比其他几个寨子相对要好。但还是有几家的房子很破烂,四壁是用竹条编成的,主人不在家,屋内家具及其他情况也就相继不能了解。据初步了解,这里有些孩子压根没有要读书的意识,而有些孩子的读书意识很强。对于家长所说的他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一点,我们调研人员也不能确定他们所说是否属实。同时关于这里的经济情况,从他们口中我们也不能了解真实情况,这一点,他们多多少少有点隐瞒。在教育方面,有部分家长对同笋小学的老师有点小意见,说那些老师不负责,对学生们的作业批改不认真。我希望他们说的都是实话。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为何大树脚的学生集体请假回家。首先是高年级的学生因家里忙没有去学校,低年级的学生因害怕谣言所说的有鬼。因大多数大人不在家,这次调研的速度很慢,也没走访几家,却已慢慢天黑,不得以我们只好回家。
7月24日
第一次走入“缘梦书架”,这只是温州大学捐赠的一些书籍所办成的书架。也仅仅是将这些书籍整齐的摆在几张桌子上。每当这个小小的阅览室到了开放的时间,一大群孩子一拥而入,抢着找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览室里另加了些桌子和板凳以供学生方便阅读。
同笋小学的学生看书的积极性很高。阅览室里坐满了学生,还有很多学生争先恐后的在讲台上找书。只是把那么多书不分类的摆在讲台上,给学生找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室内纪律也不是很好,故我们有一位队友一直在室内管纪律,希望这里的孩子能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虽说有些孩子年龄很小,这样的要求也似乎有点过甚,但我们的初衷是为他们着想。
尽管纪律稍微有点差,但值得欣慰的是来这里阅读的孩子很多,还有学生自带笔、本子做摘要,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有部分学生能自觉地写读后感,看到这一幕真的很欣慰也很感动,他们不仅从中获取了知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对我们志愿者的工作是一种鼓励一种支持。
为了方便学生们找书,在闭室后我又把书籍重新整理了一遍,像大学图书馆那样陈设。尽管条件不够,但还是尽量分好类,以便学生阅读。对于自己今天在阅览室的工作,虽说有点累,但还是很满足,有点小成就感,希望这里的孩子们能从这些书籍中找到不一样的知识和快乐。
第四篇:支教日志
2013.07.19 这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也是我开始正式接触这些孩子的第一天。18号的短暂相处让我看到了乡里孩子们的热情与纯朴,并不是一个很爱孩子的人,但是,他们让我看到了属于孩子的纯真,这是城里的孩子无法比拟的。第一节课,备了很多内容,但现实让我发现他们的基础根本让我无从下手,最简单的单词和语法对于他们都显得有些吃力,想想一节课就只能教8个单词。他们没有接触过英语,所以,上课必须得想尽办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声嘶力竭的授课,让所有志愿者们每天都很疲惫,回到住的地方倒头就睡。
每天都有惊喜在发生,今天的惊喜就是接到通知要从队里调走2人去其他地方支教,虽然我们没有相处太久,但在那一瞬间,整个队里都弥漫着淡淡的不舍,想想那些顶着烈日,走在漫漫坎坷的乡间小路的招生日子;想想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日子;想想那些为了支教热血沸腾的日子。谁都舍不得。夜晚弥漫的月色微光,像我们所有志愿者的心境,有些看不到方向。但当晚上,我们接到通知可以不用走人的时候,拨云见日的感觉出现在脑海。珍惜这些难过却又温馨的日子,追寻这些只为单纯的目的奔赴的日子。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吧。
——Celia
2013.07.20
听到这样一句话:来到这里,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其实大多数的8090后都有着令人歆羡的生活,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都忘却了什么是梦想,或者说什么是生活。我们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也许卑微,但是没有什么能替代那份无法割舍的梦想情结。
越来越喜欢这些痛并快乐着的日子。20天的支教生活还只是一个开始,虽然每天都要走2个多小时去上课下课,虽然每天都打的地铺,虽然每天都累得走不动,还要各种卖萌。但是这些都将成为一辈子。
晚上看了班上同学们写的作文,写给未来的自己。那些单纯而又容易破碎的梦想,值得我们去守护,也值得我们去点燃他们的梦想。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交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他们看到未来,20天很短暂,但希望能带给他们一辈子的难忘的回忆。
——Celia 2013.7.21 支教第三天,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路程,每天都在和那些班上的同学们“斗智斗勇”,我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所以我们还要想出更多的东西去教育他们,去和他们相处,让他们信任我们,接纳我们。
今天的心里辅导课,我们采取了安排小短剧的方式来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的习惯,志愿者们首先表演出错误的示范,然后请同学们指出错误并且说出正确的行为习惯。最后请同学们表演出正确的示范。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胆量,也能让这些东西更加生动形象。
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很多都没有父母在身边,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会比较害羞,不善言谈,更有很多孩子害怕与人相处。所以,志愿者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教学,而是要教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健康的成长。这也是最重要的。
2013.7.22
谁都不曾想到,分离来的这么快,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谁都没有预料到。
苗老师,庄园,还有姚雪琛,在我们相处一周之后,在没有任何离开的迹象的时候,哭着跑进来,跟我们诉说,跟我们说对不起,抱歉。说舍不得我们。我们大多数人在进入这个团队之前都是陌生的,谁也不认识谁。但相处一周下来,我们一起坐车到达目的地,一起顶着烈日招生,一起为了孩子们努力的情景历历在目。
每个人都舍不得彼此,每个人都按捺不住离别的忧伤,以后也许都不会再见了吧?一个在贵州,另外两个在北京。都不算很近的地方,也没有任何可以再见的理由。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但是再也没有机会一起经历这些。
苗老师,就像一个大哥哥,在我们都激动的时候总能点醒我们,他的背包就像小叮当的百宝箱,有事就找他,他都会解决。庄庄大人,一个坚强的女子,虽然口无遮拦,但是却用她的真心去关爱每个孩子。还有姚姑娘,一个美丽大气却又爱卖萌的北京妹子。我们会想你们的。也感谢你们带来的感动,每天为了拍照片,做视频,都经常要熬夜,还要走几个小时的路。还要扛着几十斤重的设备。没有他们,就不能记录下这些天点点滴滴的感动了。
2013.7.23
在经历了昨晚的一切,今天的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搬家。但这个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探讨的。而我想要写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刘珉丽,出生在广州,今年5岁,在出生不到2个月,父母就把她送回了永川的老家,交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照顾。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她基本上都是由家里的老人带大的。
我们关注到这个孩子是因为中午放学后,她赖在那里不愿意回家,所有的同学都回去了,而她一个人蹲在地上哭。志愿者们都去询问她,但她就是什么都不说,也不愿意回家。
正午的太阳就像一个大大的火炉,烤的人神志不清,加上又渴又饿,志愿者们都有崩溃的感觉,但是考虑到她的安全问题,我们决定还是护送她回去。
然而,出了校门她就一个人跑上了田间,藏在了深深的草丛里。当志愿者找到她的时候,都很吃惊。同时,另外的一些人就去找她家,结果找到了错的地方。在外面兜兜转转接近半个小时,她终于同意我们送她回家。
她家的情况让我们有些心寒,破旧简陋的房间,几根老式的凳子和一张桌子,两个老人坐在低矮的凳子上,消瘦的身子,深陷的眼窝,佝偻的背,让志愿者们无从开口。
在和爷爷奶奶的交流中得知,家里一共有3个孩子,最大的姐姐初中毕业,哥哥在读初一,她是最小的。因为成绩不好,又加上贪玩,父母回家就会对她进行打骂,哥哥姐姐也时常欺负她。难怪孩子不愿意回家,眼神里的时不时流露出的害怕刺痛了大家的心。
这应该是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之一。但她有可能面临着家暴,虽然爷爷奶奶一再强调没有打骂珉丽。但通过交谈,志愿者们也无法判断其言的真实性。我们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所以不能贸然下定义。然而,这些情况是应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路上的缺失已经是不公平了的,家暴对于一个小孩子的心里造成的影响更是无法预测的。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还会对珉丽进行回访,进一步的了解她的情况,然后形成文字,呼吁社会大众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
2013.7.24
每一天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发生,然而今天发生了一件让所有志愿者都无法预料的事。
所有志愿者们都怀揣者支教的目的来到这里。原本以为就是单纯的支教,切没想到会被别人戳脊梁骨。
每天都要步行去上课,每天6个女生打地铺,每天都过着吃不饱睡不好的日子,但是,没有人抱怨,因为看到那些孩子的笑脸,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误解,一次又一次的诽谤,渐渐的磨灭了志愿者的心。一颗热情的心。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一群人在这样艰苦的坏境下默默奉献着,却要忍受这样的委屈。我们会坚强的完成使命,因为对这份公益事业爱的深沉。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感谢这些人,因为他们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教会我们成长。也是这些人让我更加坚定这份公益事业,也许不被人理解也会坚持下去。
2013.7.25
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接到肖总通知,主办方的会派人来我们这里考察。刚好今天我们刚好开家长会,但由于天气原因,也不能在外面活动。
下午3:30,冒着烈日,家长们很配合的来到教室,教室虽然没有电风扇,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进程。
家长会在4点准时进行,首先我们班以一个游戏开场,叫做:你画我猜。全班被分成了3组,每一组都会选一个人来看题,然后去黑板上画出来,而下面的同学猜到答案就写到黑板上。游戏很好的体现了同学们的画画能力和反应。
第二个游戏是一个亲子游戏,叫做:找你娃。挑出一个家长带着孩子。然后蒙着家长的眼睛,找出5个外形相似的孩子站成一排,让家长摸脸,猜出谁是自己的孩子。最后一次,我们把老师也一起拉进了游戏,还有我们的肖总,结果最后那个家长认错了,因为我们耍了一个小小的轨迹。大家都乐了。
这个游戏不仅仅考验家长对孩子的熟悉度,也考验了家人之间的一种血缘。最重要的是能够借这个机会让家长和孩子们沟通,能够更加亲近。
田老师,肖总,还有另外2个考察的人,都帮我们一起搬桌子,一起玩游戏,一起了解这些孩子。虽然大家都很辛苦,都被晒得很黑,但是,看到家长和孩子们对我们的支持,心里真的很高兴。
最后我们让孩子们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家长,有些话是无从说出口的,再加上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很害羞,所以更难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一封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里面,无论好坏。都能够看到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实的情感。
真的是受益很多,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启发家长和这些孩子。2013.7.26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女人,结婚后为家庭奉献了所有的青春;有了孩子后,为孩子的成长奉献了所有的岁月。纵使岁月惘然,也抹不掉那份深沉的爱,那就是女人独有的母爱。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我从不曾怀疑过自己母亲的伟大,但今天,我才发现,所有的母亲,无论她美与丑,瘦或胖,矮或高。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儿。
在这样的一个小山村,没有高楼林立,没有灯红酒绿,有的只是清晨相见独有的清新,正午火红的骄阳和夜晚漫天的繁星以及处处可闻的蛙声。正是这样的地方养育着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叫做纯朴的东西。
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家访,三人一起来到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家里只有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孩子们都不大,最大的也要下学期才读初中。三个孩子也只有一岁之差。
进门的一瞬间就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和睦,丝毫没有不和谐。三个孩子和妈妈坐在一张床上围着一个不足30寸的电视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里面放映的电视剧。虽然只有一张床和简陋的家具,甚至只有一台电风扇,而它的作用对于我们一个屋子的人来说真的太微薄了。但这个母亲流露出来的欣慰真的会感动到很多人。
和很多孩子一样,父亲长期在厦门打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家,而回家最多也只能待一个月。母亲说,孩子们也会很想爸爸,虽然见不着面,但是父亲每天晚上都会打电话回来。这感动了我们所有人,即使是像打电话这样的小事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而这位父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着自己孩子的成长,也许他错过了孩子们的很多,但他却没有错失这份爱。
这一行不禁让我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她们一样,爸爸从小在外打工,只有妈妈肚子照顾和抚养我和弟弟,生活的重担,家里的日常开支都压在了妈妈的肩上。一个女人,正值青春,却把精力都放在了我们身上。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权利不去爱自己的父母。
谁都不能预测未来,也不能一直停留在过去。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认认真真的过好每一天,用心去爱自己的家人,对待自己的朋友,恋人。纯朴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请大家保持好这份朴实,去爱自己的父母。2013.7.27
随着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志愿者们也开始着手准备最后的汇报表演,支教的目的不仅仅是交给他们知识,还要带给他们新的东西。所以我们决定给他们排几段小短剧,让他们也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活动。今天是星期六,所以我们志愿者去到学校给同学们进行指导,同学们很配合,也很积极地配合。其中有一组的同学由于在角色分配上产生了分歧所以不愿意排练,又因为大多数是男生,比较活跃,我是吼破喉咙还不讨好。最后在我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们完成了排练,很期待同学们在8月3号的表演,也会让我们让家长大吃一惊的!
其实每个人都是非常有潜质的,虽然他们生活在乡下,但有一天他们也想站在台上绽放耀眼的光芒。考虑到我们没有集体的表演,所以我决定排一段华尔兹。同学们都很积极,只是当我说要男女搭配并且会有牵手的动作的时候。大家都显得有些害羞和不愿意。也许是因为家里的教育还有传统风俗禁锢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费了很大的精力去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最后大家才勉强愿意配合。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事情却反应了巨大的城乡差距和教育的缺失,还有封建思想的禁锢。我们志愿者的力量也许很微薄,改变不了这样的现状。但我们会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带给他们更多的改变。2013.7.29
跟我一起支教的同学说我很凶。其实从小到大我都是那个最弱势的人。很少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虽说只是短短的20天,可是不被理解是一种很难过的感觉。
9人,7个人在唱白脸。难免有人会唱黑脸,谁都不想每天摆一副臭脸。没有人愿意作坏人,那谁来作? 每天吼破喉咙,也不知道为了谁,其实这些孩子与我何干?3号一过,我们都将回到自己的地方,也许一别就是永远。不曾去奢求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只是害怕有一天,连自己都看不清自己,活在了别人的世界里。从不畏惧流言,因为我相信总有人会明白自己的。只是一次又一次,自己却留给了别人这样的印象。不喜欢。
人心都是肉长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我们都要接受世间的磨砺。这样的经历何尝不算是一段奇妙的旅程。我不去抱怨每天多累,做饭多热,也不去抱怨睡不好吃不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小宇宙,总有一天会爆发。现在大多数人就是过客,很少有人能为了谁而停留。我们也一样,没有谁会为谁而留住。到最后都难免会分离。所以,也没有必要为这些人难过,为这些人说的话忧伤。只是有些情感就像洪水,绝了堤还能收住吗?
不奢求有谁为我停留,只求这一行有人会惦记。
——Celia
2013.7.30
其实谁都害怕离别,谁都感伤于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
很多人也许不会理解,不过就只有短短的20天而已,没有必要付出自己的真心,或者说没有必要为这些孩子而难过或者高兴。
在这里的志愿者,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孩子,所以就会自然而然对那个人特别上心。对那个人会有一些特殊的照顾。那些人或害羞或调皮抑或是很讨人喜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顽皮也很奇怪,为什么自己没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孩子,不是自己冷血,而是真的害怕在分离的时候何其的不舍得。
在课后,会单独辅导一个小升初的学生,以为只要自己多辛苦一点,就会带给他一些改变。可是过了这么久,他却一点也没改变,而是依旧处于一个连小学3年级的学生都不如的水平。已经讲过很多次的东西,可是当你再次问起来得时候,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原来这就叫失落。
付出而得不到回报真的是一种很难释怀的东西,你不去想它也在这里,你去想只会让自己更难受。所以索性不去回忆的好。其实并不奢求他们会在这20天里英语有什么质的突破。但内心深处依旧渴望他有热情,愿意去接受去学习。
也许自己不是个好老师,所以,连学生都不把你当回事。也许是自己对自己期望太高,以至于无法接受者一点点的失落。
成长路上,要学会解说挫折,也要虚心以待身边的人或事。
2013.7.31
离我们离开只有短短的3天时间了。日子虽然还是一样的过。但是我们大家都为了孩子们的礼物想破脑袋。
于是今天我们异性5人渠道了永川城里买礼物。下午2点多,我们顶着太阳,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了城里。与城里的生活隔了二十天,大家都跟乡下人刚进城一样激动和兴奋。看着自己晒得黝黑的皮肤,和那些白白净净的“城里人”相比,真的是觉得自己都不大习惯这样的生活了。
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处处耸立的高楼,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让我们觉得很新鲜。哈哈,走在路上一直都在嘲笑自己像个乡村非主流。
虽然去商场上了个厕所,然后吃了个圣代,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买礼物。想想这里的孩子,他们甚至没有去过那样的商场,没有吃过那样的甜品,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甜品,更别提什么咖啡,什么蛋糕。所以我们过的这几天也许就是他们一辈子都会过的日子。我们也没理由去抱怨这样的日子。
买礼物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想想那些孩子需要什么,最需要什么。为了买礼物我们走了2个小时,然后再提着大包小包穿梭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心里,满满的幸福。想到那些孩子等到礼物时的表情,就算自己累点也觉得很值得。
第五篇:支教日志
被单纯净化
此刻,窗外的雨在滴滴答答地下着,很干净,很清澈。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和老师们的讲课声响在耳边,我心里的感觉,很复杂,很细腻。
来到三渡镇中学五天了,我有时候恍惚间觉得我已经在这儿过了很久很久,一切有一种亲切的熟悉感。山地独有的成三层梯田式的操场,校园外连绵不断四面包环的青山,食堂里简陋的饭菜,只有大城市里小学生身高的初中孩子们,和他们脚上上的四季都能穿的鞋和身上总是有着长长的袖子的衣服。我总觉得,好熟悉好熟悉。
这熟悉也许来自于学校里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每一为老师甚至食堂的阿姨和门口的校警对我们友好和善的态度。他们把我们当做客人,给我们最好的房间住,送我们去附近的小河洗澡,在学校禁门的时候为我们开校门,我们每次吃饭时食堂的阿姨每个菜给我们两碗,还端着锅在旁边怕我们不够吃一勺又一勺地添菜。所以,当爸爸在电话里对我说:“一定要用尽你的智慧和精力,帮助这些孩子们。”我在心里想:“怎么可能不呢?”
远在家乡的好友问我带什么课,我说我领读早读,带英语课,其他队员上课时去帮帮忙,在下午活动时间讲英语讲座,还有偶尔教大家唱唱歌,晚饭前带一个军体拳方阵。好友打趣说:“那你这是班长兼老师兼教授兼教练兼助教啊!”其实我的九个队友都这样,用尽所能,抖出全身的招数,希望能把自己十年磨一剑的收获,在这十二天内全部教给孩子们。他们那么可爱,又那么可怜,实在是让人很心疼,很心酸。
每个孩子吃饭时都在自己的碗里盛一大碗米饭,然后排长长的队在食堂阿姨那里打一小勺菜,萝卜,黄瓜,或是茄子,我觉得两三口就能吃完。他们就把那两三口菜和米饭拌在一起,让米饭有一点味道,然后拼命往嘴里送。而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他们吃牛奶或鸡蛋这些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奢侈的”营养品。我有时候实在是不知道,他们脸上满足的笑脸和青春的活力来自哪里。
住的方面也十分艰苦,狭小拥挤的寝室中,有和其他寄宿式学校一样的一间房间四张架子床,而与其他寄宿式不一样的是,每张床上睡两名同学。你可能不能理解,上下铺加起来不就是两个同学吗,有什么特别?不,不是,是上铺睡两名,下铺睡两名,一张架子床睡四名。你可以想象吗?在炎热的夏天,两个孩子在狭窄的小床上你贴着我我贴着你,躺在咯吱咯吱摇摇欲坠的架子床上。更让我心疼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告诉我,孩子们都很喜欢上学,愿意住在学校,因为学校的环境,比他们家里要好得多。
孩子们中间十有五六是留守儿童。有的家里只有一个奶奶,或是姐姐,甚至有的只有一个弟弟在家,也就是说,有的孩子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另一个孩子。
现在,我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忽然发现我的收获,他们带给我的,远远比我带给他们的多。在这里和孩子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每天排着队接水洗漱,在食堂吃辣椒充足的简单饭菜,上蚊子成灾臭气熏天的厕所,晚上拎一桶水在寝室里擦洗身体,还要时刻做好随时停水停电的防备,远离了电脑,远离了电视。但是我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和能量,我发现这样原生态的生活这样充实和快乐,像小米的香味一样,朴实而单纯,有最原始的香,让我更有信心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也让我认识到,生命的力量原来可以克服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