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科研的几点感受和认识

时间:2019-05-12 01:1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教育科研的几点感受和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教育科研的几点感受和认识》。

第一篇:我对教育科研的几点感受和认识

我对教育科研的几点感受和认识(发言稿)

来源:教研处 时间: 2009-2-11 16:11:59

董旭午

一、在教科研方面学校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很宽的平台。

1、校长是专家学者型校长

(1)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每人订阅一份《泰州教育》,身边的往往是最贴近实际的,也是对我们的教科研及发展最有利的,对我们的教学参考是最有效的。每学期为每位教师发送一本读物,如《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反思的方法》等。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新课程,对每位教师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难得校长的一份知心的理解,一份真诚的关怀,一份热切的希望!

(2)更多的支持和条件

及时宣传报道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并真心诚意地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正在勾画更美好的发展蓝图,还将创造更有力的条件、更宽广的平台,还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让每一位有特色、有进步、有贡献的老师都有成就感。教科研是我们分内的事,是每一位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的责任,是每一位心里装着学生未来的教师应尽的义务。要想受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我们义不容辞,就应该尽心尽力地搞好教学和教研。没有领导理解、关怀和支持我们要搞教育科研,有领导理解、关怀和支持我们更应该把它搞好!

2、学校有较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

(1)专家、特教、学科带头人奖励机制

(2)教科研先进个人奖励机制

(3)论文获奖及发表奖励机制

3、学校有很宽的教科研平台

(1)论坛交流平台

(2)校报和网络交流平台

(3)专家进校园交流平台

(4)科研课题支撑平台

在我们学校,搞教育科研不是灰不出溜的,不是孤独无援的,更不是令人心寒的,不会有事没事就遭到冷嘲热讽地洗耳朵甚至洗脑壳,更不会遭到什么来自领导的不理解的压力。我们

应该除了珍惜还是珍惜,珍惜这样的好条件好平台和好环境,尽心尽力地去做好一些。

二、教学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没有科研的教育教学是盲目的、误人子弟的。

1、教学即科研

(1)教学需要科研

教学即科研,科研即教学,两者几乎是一个概念,科研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过程和环节之中。没有科研的教学是盲目的甚至是反动的。“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的确突出了教科研的的重要性。教科研没有什么神秘的,更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实实在在地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维度之中的。因此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谈举止、态度行为,要经常研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驾驭等等。既然教学对象是学生,既然学生是一个个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个体,既然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自尊、学会感恩、能够发展事关每个学生一辈子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那我们就应该与时俱进地、毫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用生命和智慧来为这一主题服务,就应该悉心关注和研究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就应该努力地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更适合于学生的求知和发展,让我们的言谈举止、态度行为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科学有效。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一茬一茬地发生着新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进行研究,不断发展和进步。一句话,要想不落伍,要想做一名永远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要想让自己成为一棵教坛上的常青树,要想做一个无愧于学生、自己和时代需要的教师,那就只有不断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研究,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教学规律,研究时代背景等等。最适合于我们自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才是最佳的教育,只有首先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业,才有可能使我们自己的事业成为教育事业的共同财富。我们可以很忙,但不可以瞎忙;我们可以很累,但不可以低层次的累;我们可以追求平淡,但不可以满足于庸庸碌碌的平淡;我们可以放弃成功,但不可以拒绝成长;我们可以淡泊名利,但不可以不要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尊重;我们可以做人低调一些,但不可以做事业也很低调;我们可以求取健康的体格,但不可以抛弃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2)科研指导教学

教学活动为科研提供了案例和平台,科研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反过来再指导、矫正、提高我们的教学。两者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彼此促进,良性循环。有了科研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才会更科学有效,才会对学生健康成长更有益,才会更人性化地为学生的学习、成人和成才服务,才会更无愧于家长、社会和我们自己的良知。我们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不是为写论文而研究,不是为了考核和评职称而研究,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研究,而是为了自己的不断进步和学生根本利益而研究,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品、价值、尊严、使命及教书育人的质量而研究。

2、问题即课题

课题并没有那么神秘、高深,只是教学中的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已,可大可小,可长期的也可短期的。学生听不懂了,我们要研究;学生不愿意学了,我们要研究;学生学习效率低了,我们要研究;学生讨厌我们了,我们要研究;学生负担重了,我们要研究;学生学呆了,我们要研究;学生心理畸形了,我们要研究;学生缺乏人文情怀了,我们要研究;学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我们要研究……总之,我们要为学生成人成才和未来发展尽心尽力,要为学生会学习、有智慧、能发展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而不是为自己便于灌输、操作,目中无人地来设计教学。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研究就成功了;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我们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和完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我们要总结出原因和教训,要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比如,如何在高考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高中阶段,我们搞教育科研,只求教的更合理一些,更明白一些,更人性一些,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更无愧于学生、家长、社会和自己的良知一些。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一种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方法,更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改变现状。每天学习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研究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天长日久,谁也挡不住我们的大提升,大进步!

3、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成果可大可小,但不可以胡编乱造,不可以不来自我们的教学实践,不可以不是我们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结果,不可以只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点缀,更不可以只是我们用来炫耀、攫取名利的资本!教育科研成果应该是我们成熟和成长的一个个标志,应该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和成长的一只只路标。

三、教育工作魂是爱,教育科研的灵魂也是爱。

1、教育科研要靠爱来支撑

教育工作的灵魂是真爱,教育科研的灵魂也是真爱。一个不真爱教育工作、不真爱自己的学生、不真爱自己的事业的教师,是不会总是真心实意地、不断进取地搞教育科研的,更不会不计个人荣辱和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地甘于寂寞,辛勤钻研,倾心付出。说到家,不图名不图利,只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无需自吹自擂,也不求那个领导或权威抬举,只求学生认可,家长满意,社会放心,良心无愧!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不可以、也不能够民灭掉良心的,要学着或坚持着讲点清白的良心,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温柔的枕头。咱们抛开教育神圣的一面,就从事教育工作本身而言,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力争做到问心无愧,整个教育的面貌也许就会好了许多。

2、教育活动就是用爱心塑造爱心

教师有了一颗爱心,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爱事业,并兢兢业业地去工作、去奉献,用心灵去呵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就不愁走不进学生的心灵,就不愁得不到学生真心爱戴,就不愁用自己的爱心去塑造学生的爱心。教师除教给学生知识以及如何获取知识的金钥匙之外,更重要是用自己的爱心去塑造千千万万颗学生的爱心!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有知识的人,也不缺少会获取知识的人,这个世界最缺少的是人的爱心和良知!我们不要一天只是高考高考,不要一天只指导让学生做题做题,我们更不要以为只要学生能考上名牌大学就功德圆满了,更不要以为我们的工作仅仅等于学生能考上名牌大学!如果我们真的仅仅是这么想的,并千方百计地、不择手段地去为之,那么我们无疑是在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

在犯罪!因为,一个没有爱心和良知的人是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的,且知识水平越高其危害性、破坏力越大!我们也不要认为自己越俎代庖、抱着学生跳龙门就是对学生的真爱,这恰恰是害了学生,恰恰是以爱为名剥夺学生所有自主思考、自主做事的机会,结果培养了一些只会做题、背书的废材!教师决不能穷的只剩下教书了,学生也不能穷的只剩下做题了!

总得有人去/总得有人去擦星星/他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因为八哥、海鸥和老鹰/都埋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引自《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我们就都来做那擦星星的人吧,即使不能擦亮星星,也会把自己擦得亮一些,更亮一些!

3、教师的爱心是温暖世界的火种

我们的爱心不是孤独的,我们的真心付出更不会只收获孤独和荒芜,我们的爱心是火种,她会点燃每一位学生的爱心,而无数学生的爱心则会温暖整个世界。

4、教师的爱心是永不会泯灭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纪念碑,唯独没有教师的纪念碑,因为师魂是不死的,师之爱心是永不泯灭的,师之良知是万古流芳的。教师是永远活在学生甚至学生的后人的心中的,教师是不需要纪念碑的。不要人夸颜色鲜,只留真爱满杏坛!

第二篇:科研困境 我对科研领域的认识

中国科研界也许曾不止一次的想过,我们的效率是最高的吗?有什么东西限制了我们的研究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现状?

我看到的问题。【注意:我说话比较跳跃,看时请联系你自己的认识,重构】

第一,没有继承性。或者叫上下左右没有交流,老师与学生缺少交流,同学间也缺少交流。同一个实验室或同一个领域,没有学习继承性。对于一个实验室,每一个新进实验室的人,几乎都要从零开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且学习速度没有提升。比如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在某方面有经验有技术,很难很快的传递到下一届的手上,甚至是没有传递到下一届的手上,每届学生都在为论文格式等问题捶胸挠腮,实在是荒谬可笑。很多同学毕业了连自己实验室很多实验仪器都没碰过,大部分原因是没人教。就学习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新进的学生或是以前的学生在某一方面肯定比别人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某人对数据图片处理强,有些人对实验学习快,有些人有高效的文献检索方法,有些人有独特的学习和写作方法。他们没有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的长处,所以没有相互提高。对于一个领域,不仅是实验的结果和实验方法可以借鉴,同样的管理方法,使用工具等都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如果我做理论化学,我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开展,其中之一就是到某处培训,让学生都掌握比如高斯等某种工具,或者采用了某同学的学习教案,于是自己揣摩需要几个月的方法,在有效指导下,有资料可以利用的情况下,或许一周就能解决。新闻曾讲某农民制造出了直升飞机,我觉得这是一件比较悲哀的事,因为这是知识没有被很好传承的结果。

第二,没有科学规则。中国现在的学术期刊良莠不齐,没有标准的交流语言。投稿规则也是千变万化,一会儿要楷体,一会儿还冒出个宋体黑体,要推荐信,要什么原创承诺书,要二审审稿费,要纸版投递,必须多少字左右,多少张图,参考文献必须多少篇,必须是近几年的,英文参考文献必须多少篇,还需要引用自己杂志的文章。总之不但怪异繁琐复杂,而且效率十分低。学术领域自身都没有规矩,也就不怪外行来歌德巴赫猜想了。从导师到学生都不信任中文期刊,都希望学生投英文文章。而国内的杂志社也不争气,弄得不伦不类,收费不科学,审稿人渎职,我曾见几个审稿的老教授,抄写下摘要,然后说几句套话就算审稿完成。期刊杂志推广没经验,难找几家学术期刊杂志办的不错的,还不如街头兜售的不当期刊做得有水平,总之是一塌糊涂。

第三,科研无管理。当科学越来越复杂,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时,导师不但是科学家,还是管理学家,公关,政治家,财务,老师,心理医生,一切事都要处理。写项目书要去揪格式,要去做许多非项目内容的事。要管理下面的学生,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学术活动,要跟领导搞关系,要和基金委拉关系,逢年过节要考虑跟谁联系联系,学生要钱,实验要开销,有时自己还要捞点,要教学生,要给学生做工作,联系其他老师,开展学术活动,还要看文献,想新方法,做实验,写文章等。不搞项目数和财务就没钱,不搞公关和政治就没人帮忙,于是乎剩下的时间就搞科研,要搞得好就容易过劳死,要搞得不好就是垃圾文章。很多导师就开始使劲琢磨项目书,一遍一遍的捣腾,意义如何之大,我们的团队如何之强,说白了很多项目书里的人根本就没有参加该项目,因为项目下来后搞篇文章就算交差了,原来说的目的和意义就成了几篇凑数的文章。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没规划,想要有好结果,难。

第四,科研无协作。国内同行之间,看到的协作机会很少,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研究所之间协作也很少,甚至连同一个教研室的两个研究员之间都有这种现象。虽然国家在倡导交流,也做了努力,但是你到任何一个学校老师手下,你就会发现你们所拥有的仪器很少有外人来用,你想用别人的仪器也相当的难。仪器分明空着,却说自己要用,填写实验使用记录就是瞎编。整个学校或研究所对新进的学生或者学校的老师没有一个实验培训计划,不说一定要上机操作,至少应该看演示,其实只要将一次次的演示录制下来供大家下载也好,要更好的体验就在别人做实验时观看。比如我想学习本专业的某种仪器的使用,会受重重阻扰,没有任何好门路,我当时只有去跟同学套近乎,偷偷的学习,结果可想而知。西南某研究室从英国进口了价值几百万的实验设备,却没人敢用,因为怕弄坏了,这些管理责任不明确,无同行协作等问题的存在,必然造成很多仪器在哪里等更新换代。

第五,思想禁锢。很多科研者做研究总是把思想局限在自己的领域,不关心其他领域,只想着什么意义大,运用同行的先进的方法,换汤不换药。有些人说现在科研受了传统文化的限制,我倒不觉得。个人觉得科研的指挥者策略最重要,现在的科研好比带兵打仗,没有好的兵法是不行的。科学是如此的复杂,希望通过一个人是很难成就的,而手下有许多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训练,那么组建的部队战力是有限的。无论是选题还是其他,我觉得都可以用传统文化中的兵法或者其他知识来指导。

第六,评价标准畸形。只遵照sci影响因子,这是一种比较畸形的评价标准,必然使很多人急功近利。比如一些晶体类文章,有sci收录的,一个新晶体就是一篇sci,被人指责学术造假,其实别人没错,是你自己的评价标准有问题。研究古文的教授可能一辈子没有机会搞个影响因子出来,做临床的外科医生,做一篇很有参考价值的医学报告,可能也没什么影响因子一说。很多数学物理的研究,没十年八年你看不到有任何成绩。天天把马克思挂在嘴边,做的却像驴的评价标准。

第七,选拔培养方式有问题。老师苦于找不到好学生,而学生也苦于找不到好老师。考试只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而为了应付一门考试,学生需要全方面的复习,浪费大部分时间去记公式,参数这些唾手可得的死板东西,而实际上具体做研究时,所用知识就主要限定在一个小区域内,运用的是逻辑和创造性居多,遇到需要公式或参数时,连教授都是查资料。学生有好的记忆力,全面的知识固然是好事,但是一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创造力常常不是均衡发展的。而且今天是信息如此浩瀚的一个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去获得哪些类似书本上的死知识,记忆真的就是第一位的吗?首先有一定的记忆力是必要的,掌握运用知识的原则,信息社会就要掌握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做科研着重的是要有创造力。学生毕业后没有质的提高,很多人没有做科研,进公司也是不太合适,特别是交叉学科,连个合适工作都找不到。学生在读期间都被强迫着写出有怎么样水平的文章。每个人都被强迫的培养成科学研究指导者。

我的解决建议,分别针对以上各点。

第一点,建立实验室资料库,将每个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长处做成资料库【建议先用ppt等,然后用adobe captivate录制,同时储备pdf或odf】,使新进人员可以通过资料快速了解实验室,也可以很快的学习别人的长处。组织经验交流会,每个人都有讲的机会,不一定要实验操作,也可以是图片数据处理经验等。开展学术交流会,几个人学习比一个人学习更有效,很多实验室都没有自己的学术交流会。开办自己的实验室网站,共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也是吸引生源的一种方式,不一定最好,但对不同的人可能是最好,这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其他实验室的学习经验。不只是学习方法,也有实验室管理方法,一切有利信息都可以交流。

第二点,建议国家统一学术期刊标准,比如做文学研究的可以确定自己的一套学术文章格式,医学或是其他行业都可以设计一套统一的格式标准,最后由国家统一,然后加上一定的灵活成分,交付学术杂志期刊社执行。这样期刊就可以制定标准电子模板。期刊公开化,取消什么推荐信或是承诺书等名存实亡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走法律途径,很多人投稿是觉得那种文章会死在那些文章海洋里面,所以才肆无忌惮。只要公开,一定会被发现,就没人敢再乱来了。取消那些没有意义的要求,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说不定能拿诺贝尔奖呢,投稿尽量采用电子化模式,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投稿或下载文献。新问题来了,期刊如何赚钱?网站广告:可以在网站上做广告,文章广告:在每篇下载的文章前或后加载广告页面,收费:针对不同用户,收取费用,比如适当的审稿费或版面费,付费人员不加载广告等方式,商业赞助等。期刊办的越好,来发布广告的商家就越多,自然收入就越高。

建议软件公司编写论文写作辅助软件,类似于endnote的功能,但要更适合中国的中英文混杂一起的文献,编写软件不单是对普通用户,也可为对杂志社使用,让杂志社有一套自动的投稿和审稿系统,比如对格式,文章类型,材料是否属实的验证,以及参考文献是否正确引用的验证等。哪家软件公司想做,我可以提供部分需求分析和模块建议。

也许有人说鼓励学生多写英文文章,毕竟英语逐渐成为了世界的科学交流语言,想要面向世界,必须用英文,这点不可否认。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首先,中文是母语,不是每个人都有扎实的英文去写英文科技文献,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其次,中文逻辑都没理清就去做英文文章,很多人都是在学英语,而不是在做研究。第三还有很多人不能写英文文献,他们需要中文文献,阅读中文文献的理解速度比阅读英文文献快的多,而且如果写一些中文综述有助于其他人提高阅读文献的效率,有很多领域也不能写英文文献,国家要发展没有自己的母语的科学期刊是不行的。

第三点,建议设置科学管理秘书,专门负责项目书格式,学术活动联系,对外公关,财务等事务,这样可以使导师专心搞学术研究,至少有更多的时间做实验,设计方法。让有管理经验的人去做管理。科学秘书可以专心设计项目书格式,提交详细的财务计划,这样每个参加项目的人,清楚的知道大概可以拿多少钱,基金委也可以看到是否合理,否则动辄就填写10万50万,毫无科学性可言,多了就被贪污浪费,我曾听有几个院士组成的科研组最后说,文章也发了,还有十来万,咱下次去九寨沟开个会吧。少了又不够开支,名气大的主申请基金容易且多,像很多学校的课题组就很难申请到。所以强烈建议项目申请时,必须提交详细财务计划,一是保证钱充分,二是让参加课题组的成员真正的拿到钱,当然一定的奖金比例也是在计划内的。科研人员和基金委的同志请注意,乱花纳税人的钱是要断子绝孙的。

第四点,首先科研单位要有详细的计划和规定,并有相应的实施管理系统。比如整个单位的实验器材量,运行负责人,教学视频,使用规则等。整个单位都可以采用一套管理软件来控制。谁有优先使用权,什么时间有空余,随时都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每种仪器都应该有不同损坏程度的责任系数,比如离心机因时间太久后突然损坏了,到底算仪器损耗还是操作失误,必须有明确的责任限定。科研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有很多危险的方法好多人没发现,要是被一些人利用,后果不堪想象,所以必须在大部分不知道前,将很多安全隐患扼杀。这些就包括数据安全,仪器原料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等。比如某研究机构的废液处理路线太长,而没有在中间设置安全处理机制,那天被人利用就惨了。

第五点,建议所有做科研的的人学学兵法,什么鬼谷子,孙子兵法,易经都看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从中获得特别的研究策略。我对这个比较有兴趣,要是觉得实在想不出好方向,可以把你的研究条件或基本资料发给我这个外行[sohu or google email name: creatorforum 来信标题注明【科研】],附带做个简单综述,我会根据我的知识来定研究策略,我就喜欢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主意。很多Science或Nature的文章都是策略好,而非实验投资。现在我已没有条件搞什么科研,想做理论查文章都不方便,所以希望做些策略分析,也就是纸上谈兵。

第六点,我建议多种标准并行,对不同领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有些领域适合采用sci影响因子,有些领域就必须靠同行评价。可以多标准取不同权重。

第七点,建议改变录取方式。研究生考政治,不如让其写实验研究设想,考政治不能让考生就拥有需要的政治结果,如果说是那肯定是哄鬼,如果政治分数高就说明其思辩能力强,这逻辑似乎也不通。适当取消或改革博士考试,对研究生考试进行调整。让老师自己有更大的自主权,让老师可以出一定的题,选择一定的方向考查,不一定要武艺最高的,要的是最合适团队建设的,毕竟老师需要的是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有人善用刀,有人善用盾,有人善骑射,想每个都是全才,似乎不太可能,如果按全才的眼光去领导他们做科研,战斗力也会相当的低。不要将每个人都培养成科研主导者,可以是科研助手,比如专门负责实验,某些人专门负责文献和方法挖掘,这样对于实验室招聘人员也有针对性,学生毕业也有针对性。让部分研究生做一些积累性工作,而非独创性工作。都搞创新,结果是没人做基本的数据和方法积累,而所谓的创新档次也很低。

个人水平有限,偏颇难免,自己鉴别,有意见就说。

第三篇:我对世博会的认识和感受

黄浦江水酣畅流淌,水光倒映出如梦如幻的世博园。10月31日晚,世界的目

光再度聚焦太平洋的中国上海。

184天来,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逾7300万人次参观者,在此相遇,在此欢

聚;184天来,一届“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留下世界大家庭的和谐图景,留下“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记忆。2010年10月1日,国际展览局局旗在气势

磅礴的交响曲《自新大陆》中徐徐降下,人们依依惜别,留下浓浓的情谊…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

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

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界博览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

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

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

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

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也称World Fair或

World's Fair)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

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

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

林匹克”盛会。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

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 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

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

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

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赞美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臣,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这样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时,早在公元五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

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十八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至今,世

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上海世博会尚未正式开幕,但已有11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

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志愿者人数最多:自建馆数量最多:

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

墙: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

1.世博会的含义: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

展前景的盛会,是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列的世界三大盛会。世博会主要是围绕

人类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人类切身自己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我们已经解决

这些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然后对这些当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探讨

它未来如何解决得更好,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借助世博

会这个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最新的发明,表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力,以及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思考。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先后举办了17次世博会,法国和日本则分别举办了13次和5次世博会。

2.世博会的意义: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首先是经济意义。比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带动了日本大阪地区城市群的崛起。其次是科技文化意义。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方式是在世博会上被人们认识,得到普及推广的。第三是政治意义。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加速了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融合,在对外显示了国家形象,对内起到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第四是社会意义。世博会举办期长,参观人数多。不同语言的各国游客体会来自世界各国的生活方式,观看不同文化的演出,在场内外进行密切交流,并与举办地的普通民众进行沟通。这一切都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举办地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3.中国申办世博会的历程: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很早。在1851年的首届伦敦世博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展,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我国茅台酒获金奖。1982年重返世博会后,新中国参加了在国际展览局注册的各届世博会,并于1999年首次主办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9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1984年,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在会见日本友人时,对日本友人建议在上海举办世博会表示赞成。上海从此开始了申办世博会的准备工作。1999年决定申办2010年世博会,并成立了申办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00年国家成立了以吴仪国务委员为主任委员的2010年世博会申办委员会。2002年12月3日李岚清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率团出席BIE132次大会,并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作申办陈述。经过数轮激烈的竞争,先后战胜墨西哥、波兰、俄罗斯、韩国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二、上海世博会的特点:从我们的目标看,上海世博会的特点可以用“8个第一”来概括。

1.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管辖的世博会有两类,一类是专业类的,一类是注册类也叫综合类的。1999年昆明世博会是专业类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综合类的。通常专业类世博会举办期短,一般是3个月;规模较小,园区不大;展示的领域比较窄,侧重于某个领域。比如,2008年6月14日开幕的西班牙莎拉戈莎世博会,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举办3个月,园区面积25公顷,有106个国家确认参展。综合类世博会一般规模大、举办期长、探讨的领域比较广,申办竞争也较激烈。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以及上海世博会都是注册类世博会。20世纪末开始,国际展览局规定,每隔5年举办一届注册类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后,下一届注册类世博会将于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

2.第一次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上海世博会场地选址位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地区,横跨黄浦江两岸,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往届综合类世博会,要么在中小城市举办,要么在大城市的郊区举办,举办世博会后,相关区域通常能够发展成新的城区。近几十年来,还没有直接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的。

3.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该主题一度有些争议,主要是有的人反问,“乡村的生活就不美好吗?”实际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还有几个副主题,包括“城市与乡村的互动”。选这个主题,主要是表明,我们希望各个参展方共同探讨全球面临的城市化问题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污染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4.园区面积第一:园区总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围栏区即凭票进入参观的区域3.28平方公里。日本爱知世博会为1.7平方公里。这也使得上海世博会成为上海解放以来动迁规模最大的单个项目。园区内18400多户动迁居民和270多家动迁单位,顾全大局,很多市民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办博工作。

5.预计参展规模第一:上海世博会原定招展目标是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到2008年5月30日,已有172个国家和33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其中,包括非7个建交国。

6.预计游客规模第一预;计参观人数7000万人次。历史上,参观规模最大的是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人数为6400万。

7.第一次设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世博会为了更加突出城市主题,规划了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现代城市发展的最新实践。这一设想得到了国际展览局的高度认可。城市最佳实践区给了城市一个独立参展世博会的机会,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丰富了世博会的参展主体、参展形式。(1)参展案例的遴选:为了选出典型的能够引领城市发展方向的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案例,我们组建了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国际遴选委员会,由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国家建设部等国内外的专家组成,负责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参展城市案例。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选中的城市案例按照1:1的比例建成建筑实物进行展示;二是通过展馆展示城市案例;三是参展的城市通过报告会、论坛等形式进行展示、推荐和交流。经公开征集,全球5大洲28个国家89个城市提交了106个申请参展案例。2008年3月,经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国际遴选委员会审定从中选出了15个实物案例、40多个展馆案例和一些其他案例参展。国内城市提交的36个申请案例,有3个入选建筑案例,7个入选展馆案例。3个建筑实物案例是:澳门的历史建筑“德成按”典当行、上海的生态示范建筑“沪上生态家”和成都的活水公园。“沪上·生态家”实物案例的原型是在上海申富路568号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工程,它本身包括一个综合办公楼、多层公寓和独立住宅。7个展馆案例包括:香港1个,台北2个,天津、广州、杭州、苏州各1个。(2)城市实践区的规划:城市实践区的规划主要分北、中、南三个部分:北部拟设实物建设案例,包括三组生态建筑,分别以居住、办公和商业为主导功能,充分体现生态街区的发展理念;中区拟设展馆案例,形成四组展馆,相应的展示领域包括宜居家园、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南部将设其他案例,通过剧院式、论坛式、多媒体式等其他形式,在原南市发电厂厂房改造的主题馆区内展示。具有百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占地面积约915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约50米,将被改造为世博会的主题馆之一,即城市未来探索馆。改建后的主厂房,还将成为园区内大规模的区域能源中心,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江水源热泵等10项环保新技术,把阳光、江水、自然风等转化为新清洁能源,力争成为国内第一栋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发电厂烟囱现高165米,将被改造为高达201米的动态观光塔,集体验、互动、趣味于一身,成为整个世博园区的制高点,暂命名为“世博和谐塔”。8.第一次开辟网上世博会:有人说世博会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和宠儿,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世博会已风光不再。客观上,互联网确实对世博会形成了很大的挑战。但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表明,世博会依然是一次伟大的盛会。爱知世博会,虽然地处日本人口密集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地区,原先预计游客1500万,结果达到了2200多万。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所说:“世博会的现场体

验感受、面对面的交流、热闹的氛围、人们之间的互动,视觉、听觉、味觉的享受,休闲的体验,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如果利用得好,互联网不但不会取代世博会的现场展示,而且可以为世博会服务,可以帮助主办方、参展方宣传推介世博会,提升世博会的影响力;可以帮助游客更便捷地获取信息,进行参观预定,参观导引等等,也可帮助参观者和参展者实现互动,增强世博会的趣味性和体验效果。上海世博会将与各参展方一起努力,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实体世博会与网上世博会的联动,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让世界各地更多的民众有机会参与上海世博会。现场的体验感,现场的交流,现场的气氛是网上不能取代的。现场与网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互补联动。

2010年出土于成都的太阳神鸟金饰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它生动地再现了“金鸟负日”的神话传说,不仅体现了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崇拜,也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一直是人类心中的信仰,2008奥运会是,世博会亦是。

世博会是人类不同时代文明的集结地,是未来发展的指灯,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创造环境与和谐共存的生活共同努力。

繁华的城市,喧嚣的市区似乎告诉我们,金钱,地位,声望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这样的生活却不尽如人意。毕淑敏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不于财富,声望、地位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也许金钱可以带来很多东西,辉煌的外表,贪婪的欲望,却无法带来永恒的幸福。丹麦,作为此次世博会展览国家之一,它的展馆并不着重于外观设计,而是以“幸福生活,童话乐园”为主题,最具特色的是在丹麦海港水池的中央,坐落着一尊小美人鱼雕塑。这一想法不正是表达了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过后,还是向往简单幸福的生活,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宁静,悠然。

世博会像是一个纽带,连接了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缩小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台湾,是我国的宝岛,由于种种原因,调皮的他久久不肯回到母亲的怀抱,这次的世博会拉近了他们之间距离。台湾馆外形如同一盏天灯,它的设计理念是“自然·心灵·城市”,天灯造型搭配山水,复古中透露着现代,亮丽的外表日夜展演着不同的风貌,带给人们特别的视觉享受。此外,圆球状的灯芯犹如地球,巨大的灯罩把各地的人们包围在同一个空间,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家,却有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如同金鸟负日,共同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

或许,时间可以冲淡内心的伤痕,却冲不走我们的信仰;或许,生活可以击垮内心的脆弱,却无法消磨我们对生命的渴望;或许,伤痕可以阻碍内心的牵挂,却无法割舍我们共同的追求。世博会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是我们与世界各地的客人之间一次互相了解的机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本次世博会主题,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每个展览馆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他们将为世人展现一个别样的世界。

自然、心灵、城市,走进世博会,聆听世界另一个声音;走进世博会,感受世界另一个角落。美好生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人的力量很小,积聚起来便会很强大。

走进世博会,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让世界因你而精彩。

纵观天下事

指导教师:刘亚静

——文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10-01许峰1001170127

第四篇:我对教育的认识

我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论文概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探索,关于对教育的认识更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前进与发展。通过自己的这几年的任教,我将从教育的来源、影响因素、分类来认识教育,并谈谈我对教育如何发展的想法。

【关键词】:教育

教育来源

因素

分类

发展

习惯培养 【引言】: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从古到今,我们不停的对教育进行探索,可是对教育理解,我们总是有太多的解释。我想我们并不能明确的去规定什么是教育,我们只能说自己对教育有着什么样的认识。通过当老师这几年的学习,我也想谈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正文】: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思维习惯、得体的处事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每位从事教育行业的任务。

叶圣陶说:“什么事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单单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下面就谈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中的阅读习惯吧。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阅读习惯。得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指导,阅读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

(二)、教育的起源。恩格斯有句至理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人的来源,也从本质上回答了教育是怎样的产生的这个问题。在原始阶段,人类通过劳动积累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传承这些生存之道。而这种传承的方式,我们可以看成是教育。只不过那时的教育只是简单的口头相授,它贯穿于整个社会生产中,这使得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渐渐出现了剩余产品,这使得经济基础转向私有制,社会阶层阶级化,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不公平的社会关系必然导致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分为对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分离培养。这也充分说明了教育开始与生产相分离。在奴隶时期,“学在官府”就是教育的典型代表,奴隶主注重对后代继承者的培养,垄断了整个教育。而奴隶却没有机会享受教育,他们只能通过生产过程进行经验的传授。随着社会生产的再次发展,私有制的崩溃,文化下移,私学得到发展。教育的作用开始受到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鼎盛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力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它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会或多或少受某些因素影响的,对于教育来说也不例外。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教育从产生以来就受到文化、经济、政治的制约与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顺序上来看,文化是首先产生的。我国的人类文化发源地有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等。文化的发扬与兴盛都是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同时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也同样影响着教育文化的发展。大约在夏、商、西周时期,文字就以开始产生发展:商朝的甲骨文在文字构造方面,会意、形声、假借等方面有了很多进步;大约从公元前十三、四世纪起,我们的祖先就在青铜上刻字,就叫“铭文”“金文”或“钟鼎文”;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文字信息量加大了,这时就不能再用甲骨来记载文字了,于是便把文字都记录在了竹板上,产生了竹简文字;到了秦朝时,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便下令同意使用隶书;而后许多书法家将文字写法多样化,如后面出现了草书、行书、行书等。文字的艰难发展历程都始终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从文字产生时,许多著作也相应出世,这些著作都对人们有很深的影响吧。相传夏朝有了历书——《夏时》,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从事农业,提高生产率,避免天气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其中民歌部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在黑暗统治下的困苦,揭露了剥削压迫的残酷,反映了人民的愤慨与不平;反映了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追求“乐土”的理想;反应了人民健康的爱情生活和对美满生活的歌颂,以及对婚姻悲剧的控诉。这些光辉的思想和它的艺术成就,三千年来教育了广大人民,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鼓舞力量。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学废弛,典籍扩散,文化中心随之迁移,这些因素促成了私学的产生,教育的内容也深受影响。由于那时诸侯较多,每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学风,如《管子》说,“卫国之教,微傅以利„„鲁邑之教,好迩而训于礼„„楚国之教,巧文以利”。在当时最著名的孔子建立了儒家学派,成就私学,主张因材施教。同时许多学派相继建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那时的文化一片繁荣景象,教育事业逐渐独立起来。教育同样受到了经济的影响,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联系起来,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速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了,就会在教育领域有更多地投入,从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规模发展。隋朝时期经济空前发展,统治者便把统治重心放在了教育方面,为了能够集中统治大权,团结广大的戍族地主,解决地主阶级内部矛盾,便采取了科举制度。这种科举制度是专门用考试的方法来选取人才,许多平民百姓也有了能进入上级阶层的机会。这一制度在唐朝时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随后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可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确实影响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同样教育对经济也有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在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教育对于实现生产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及消费倾向,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教育是把人力转化成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权。统治者利用政权力量来加以控制,如政策、法令、办学方针和宗旨、监督等。各级政权机构利用其权利任务教育机构来领导人和教师。教育的教化作用决定了成为统治者政权统治的工具。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采取了诸多措施,如“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颁挟书令”、“禁游宦”和“禁私学,以吏为师”等,除了 使用法治政策,他还注意向人民进行教化工作,在每乡设置“三老”,担负这种教化责任,以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了能够统一治国思想,他还下令焚书坑儒,统一使用小篆来编写新书,教化万民。除了秦始皇,历史上还有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只是实行的程度,是否符合历史规律不一样罢了。而后汉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清朝时的“文字狱”、理学等都是这个道理吧。

(四)教育的教育分类。

从教育的场所来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他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三种教育。从孩子出生下来,他就开始受到教育的影响了,起初以家庭教育为主。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可以教会孩子生存的基本常识,穿衣、吃饭、走路、交流等,还会引导孩子做正确的决策,形成良好的习惯。当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并在学校得到一些独立自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任何人都会走进社会,所以孩子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教育的影响,家教最为常见,还有一些社会案例也教育这孩子,以免孩子犯罪,可以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从接触方式来看,可分为面授、函授(包括刊授)和电化教育。在古代主要是面授、函授,而现在方式越来越多了。从教育对象来说,可分为集体教育、个别教育。

(五)如何来发展教育?

这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思考的问题。从古代来看,统治者总将教育作为统治手段,总认为能有利于统治就把教育做到了最好,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民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思想,创新更不可能。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汲取往日的教训,让教育有自由,有思想。在教育的领域里,我们应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没有什么高人一等,没有贵贱之分。我们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发扬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孩子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

【结论】:

其实我对教育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只是很热爱教育,我能够感受到教育对我们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离开了教育,我们的社会将不会得到进步,我们将无法传承精华,我们也无法交流,整个社会还会前进吗?

我希望我以及像我一样有着对教育怀着感动与热情的我们能在认识教育这条道路上认真刻苦的潜心探究,尽自己的力量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用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真正的教育,因为我们是新一代的我们,我们有着属于我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教育史》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张仁贤

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1

ISBN978-7-5012-4601-4

第五篇:我对教育的认识

我对教育的认识

老师就是从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写好每一次板书中,时时处处给学生启蒙。老师就是从一次谈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点点滴滴教学生做人。

每一位为人师,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程,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换做你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他(她)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或是被老师放弃了,你又做何感想呢?

宽容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可我们有时候,又为什么容不下一小点沙粒和微尘!一个人的胸襟能容多少物,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宽容,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狭隘足以让人的心灵流血、两败俱伤。心不容物会失去英才,海纳百川沃野娇秀,大肚能容天高地阔。

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师德,就融入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学无常师,惟德所在”,师德不就平淡如水吗? 如果有人想诠释师德的内涵,我会说:师德如水,而真水无香。

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勇往直前吧朋友!!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一直以来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培养下成为现在的自己,工作以后一直在努力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要针对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却在不同的教育者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两年前我接触并很快地接受了生命教育的思想,现在我在想,对比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两者的观念,我认为各有优点,也存在着不足。素质教育更强调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应该说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在六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努力推行这种教育方式。国外在这方面做得要比我们好,当然我们的国家也有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制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是正确的,但不足之处就是在教育的角度,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单纯的素质教育会将受教育者变成社会发展的工具)。而生命教育的产生是基于人本思想的,它的提出也源于一些对生命和教育有着相对深刻理解的民间教育家。这种思想的提出是教育回归到了人的生命的完善,回归到了对人的生命的探索方面来了(单纯的生命教育也会忽略人的社会性)。

我个人认为生命教育是对现行教育放着的一个挑战和完善。教育本来就应该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发展状态,也应关注社会的发展。因为人是要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是要发展的。所以我认为现行的教育方针应当包含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也不要忽视现行教育方针下实施的素质教育。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命教育我理解,是应当使受教育者更多地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多的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与幸福,而不是感受体味人的痛苦。道家思想之所以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原因就在于它首先主张人的生命发展,其次是改造社会。所以我们应该看到道学对生命教育的意义。还有佛学让人们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与幸福,教会人们摆脱俗世的烦恼,也就是让人感受生命的幸福与快乐。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佛学、道学都有积极意义,而不是像世俗中通常的理解。这也是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

素质教育更要求我们要以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去应对生活的挑战,去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原因,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设学校教育的小环境,尤其是大学教育之前的学校教育,更多地强调“科学素质”的教育,表现在对高分数的追求上,但高分数并不能代表能力,高分数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分数背后的素质存在问题。因为分数检验了所有基础教育的成绩问题,所以忽略了学生基础教育素质的培养问题。学生理解不了体育的精神和体育意识,没有政治观念,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也被标准答案、唯一的答案彻底的束缚了。基于此团中央才在2002年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拓展问题。为什么要拓展大学生的素质,不还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素质吗?

“国家的命运在教育,教育的命运在教师。”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他决定了国家的民族的命运和一个个个体的人生走向。教师坚守着三尺讲台,身上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团结奋进,认真工作,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

实写照。我们就是一束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祖国前进的征程。

教师是光荣的,但是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教授学生知识和能力,这需要有灵活的方法和技巧。育人就是教授学生道德和做人,这需要的是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从1989年来学校工作至今,当过班主任,当过教务主任,现在当校长,我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一些认识和体会的。

一、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首先必须了解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办学方向。方向必须是清楚而坚定的。这为在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只有设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教师所面对的是一大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关系,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为他们还都很小,尚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好坏、美丑、善恶。这个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强化,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们知识和技能更要教授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如果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正确的状态,那么对于学生建立正确认识的影响可想而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关于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首先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高素质教师。

二、对于教师职业的热爱。

教师应有关注人类的国家的命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品质,应有为社会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但是也应该看到的是,受一些利益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危害集利益和社会利益。比如有的教师整日忙于从事“第二职业”而无睱顾及“第一职业”,不安心工作,工作中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强,存在应付现象,不认真备课,讲课粗糙,敷衍应付,不批改作业等等。把教书育人的责任当成儿戏。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教师集体的形象和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有一些比如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打骂惩罚学生,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等现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做好个人的道德自律,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利益出发。使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自觉关心和维护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风范做学生们的表率。

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一问三不知,那么学生们就会非常失望,以至于对老师失去了信心。所以教师在加强本专业的知识积累之外,还应该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个优秀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激励自己,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要善于换位思考。但是换位思考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稍不注意我们还是本能地回到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出发的老路上来。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换位思考,这不是在否定自我,这是在站在别人立场上去看事情,发现别人的想法,知道别人需要什么,了解别人的意图,这有助于事情的解决。怎样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关

爱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换位思考。我们不只教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在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这样你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把青春和智慧无怨无悔地奉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下载我对教育科研的几点感受和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教育科研的几点感受和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我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推动下,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

    我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我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小学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能力与知识将会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需要扎实的语言功......

    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精选合集)

    谈谈对开放教育的认识 开放式教育自1978年起在中国开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如今以成为向社会提供人才的主要源泉。它为社会各个阶层群体成员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浅谈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一点认识

    浅谈对高校教师科研的一点认识 刘长乐 唐姗姗 殷丽焱 1、高校教师科研动机的类型 淡泊名利、学术至上、追求真理、造福社会,无疑是古今中外学术界乃至全社会所崇尚的高贵......

    我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推荐5篇)

    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当前,如果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

    我对乒乓球课的感受与认识

    我对乒乓球课的感受和认识 姓名:李传新 学院专业:资环学院土管三班 学号:20095753 说起来接触乒乓球可以追溯到小时候拿着乒乓球在地上乱砸的年代了,但是真正的开始拿起拍子来打......

    浅谈我对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认识与感受

    浅谈我对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认识与感受 [摘 要] 新世纪以来,为加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我国也不例外。分析我国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现状主要通过课改......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感受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感受 摘要: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