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孩子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之管见(写写帮推荐)
农村孩子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之管见
镇远县羊场镇中心小学校 向泽荣
2014-6-1
4圣贤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乐”读书是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语文教育成功的标志。”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当然也在其中。那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书的奇妙世界
奥维尔•普瑞斯特科在《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中说:“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 所以,关键是要用书中那有趣的精彩的故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在起初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不妨选一些精彩的美文,以声情并茂地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欣赏与感受的情境。再者,介绍一些好书的梗概或一个精彩的人物或几个精彩的片断,吊起学生的胃口,吸引他们去书中找寻精彩。
二、指导读书方法
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教学生怎样写笔记以及教学生制作读书卡片等。下面我就重点谈谈读书卡片的制作:
语言学家张寿康说过:“不摆卡片不读书”,卡片虽小,作用却大。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为把自己学习过的知识长久保留下来,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制成资料卡片,以待用于日后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制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其实无异于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
为了能制作出独特、有价值、知识性强的读书卡片,我班很多学生改掉了以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或是漫不经心、没有目的的看书习惯,而开始注意了书中的人物、主要内容、好词好句等;再看看他们制作的读书卡,可谓是形式多样,有动物形、植物形、水果形、人物形„„这一张张小小的读书卡凝聚了学生们无数的心血,饱含了他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制作读书卡方便学生记忆、携带、收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积累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书香阅读氛围
俗语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给学生创设“朱”的读书环境,帮助学生尽快驶上喜欢读书的轨道。教室的墙壁可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如“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等。教室里也可创立“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资源,并不断补充和更新,使他们能随时进行自由的阅读。让“图书角”成为一眼不断流动汩汩清泉的水源,长久地保持住学生鲜活的阅读兴趣,渐渐形成热爱阅读的书惯。
四、注重个别关注与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
渴望被人关注,永远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成就感,永远是学生进步最大的支持力。为了让学生永久地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关注,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讲解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收获和成功,获得课外阅读的愉悦与满足。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渐渐地使读书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永久的志趣和习惯。
五、“好书推介”家长陪读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首先我们按学生年龄特点、年级差异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介课外阅读书籍。本学期,我们向一二年级推荐的是绘本阅读,如《文字的奥秘》、《恐龙的温馨故事》、《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系列》、《比得兔的世界》、《聪明豆》等;三四年级推荐了《父与子全集》、《草原上的小木屋》、《新版神奇校车》、《安徒生童话》、《三毛流浪记全集》、《时代广场的蟋蟀》、《窗边的小豆豆》等; 五六年级推荐了《夏洛的网》、《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草房子》、《第三军团》、《昆虫记》、《列那狐的故事》、《莎士比亚悲剧集》、《长袜子皮皮》等。其次转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利用开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读课外书的重要性,让家长根据子女的需要,经常为孩子多买一些课外书籍,并督促子女在家多读一些课外书,少看一点电视,必要时,家长可以陪读,营造一定的家庭读书氛
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校讯通让家长知道本学期阅读的书目和每月重点阅读的书目,提倡亲子共读、家长陪读并定期召开“亲子读书交流会”。
六、讲授故事感受阅读乐趣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七、结合写作指导阅读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每学期我校都要开展读书活动,规定每位学生都要做读书笔记,要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还可以摘录重要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还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老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支撑生命,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体悟无边的人类忧思和生命意义的升华。带着书本上路,人生会变得精彩无比。”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也难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在媒体多样化的今天,孩子对读书不可能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细心引导,创设环境,培养兴趣,使孩子不知不觉地步入阅读的天地,陶醉在读书的境界中。
第二篇: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黑水小学高春丽 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由于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家长一般都舍不得买书报杂志。而不少农村小学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数量少,过时多,实用性低,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2.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田间地头,而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枣,完成老师的任务,收益不多,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要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2、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
少年儿童,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最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常常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什么都感兴趣,见到一朵花而产生喜悦心情,见到别人画画,他也想学画画。广泛的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寓读书于活动之中。少年儿童直观感受和观察能力较强,在专人指导下,能使兴趣深化。把兴趣变成乐趣,再把兴趣与远大目标和理想相结合变成志趣。
3、为培养读书兴趣,要经常讲解读书的重要意义,并把读书和青少年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例如:爱迪生、鲁迅、高尔基、华罗庚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说
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杨乐,科普作家叶永烈都是由于他们在少先队员时,参加了读书活动,引起了专业的兴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学成才的。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等。并把开展读书活动和树立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读书,不是为了个人的奋斗而实现崇高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人类进步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他的读书兴趣也不会持久,而且任何一种兴趣也只是暂时的。只有理想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并保持旺盛持久的读书热情,成为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奋发向上。
毛泽东同志从少年时候起就非常喜欢读书,当他从书中看到帝国主义如何侵占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种种事实,心中如同压上一块十分沉重的大石头,想到国土要被瓜分,人民过着殖民地的奴化生活。他忧心如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开始意识到:救国救民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天职。从那时候起,他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崇高志向。为实现这个志向,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后来,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他救
国救民的伟大志向。读书兴趣一定要和个人奋斗目标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这样才有真正的兴趣。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有了好的有益的课外读物,那么怎么读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多动脑子,多想点子。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略读法。一本书,字数很多,文章又长,学生刚开始读无从下手,那就要求略读。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明确主要内容。掌握故事的大概,提纲挈领。
2、精读法。就是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对一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都要认真品读,仔细揣摩,这个词语好在那里,妙在何处。对文章中的人物外貌、动作、心里活动、神态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活动等,都要仔细品赏,揣摩,研讨作者的独具匠心,并烂熟于心。
3、旁注阅读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为切实达到手脑并用,提高阅读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效果,汲取文章的精华,可采用边读边批注的方法。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做出重要的标注,以增强记忆的效果。或者在一旁写出自己的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运用此法,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交流互学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谈谈自己的收获,聊聊自己的经验,看自己都读了些什么书,有那些好的方法,以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也可
以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别人。还可以将书中的优美句子、精彩片段说给别人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渐渐的,教室里学习空气浓厚,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大增。
5、竞争激制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在班内采用读书竞赛,展览读书笔记,朗读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分别评出等级,颁发获奖证书。
总之,培养农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养成,并且终生受用。
第三篇:培养农村孩子的读书习惯,任重而道远
培养农村孩子的读书习惯,任重而道远
慈溪市文棋中学张立云
关键词:读书习惯,农村孩子,任重道远
写作背景:
(1)2009年5月9日,以“读书、明智、发展”为主题,以“人人好读书,好书人人读”为活动宣传的“2009宁波全民读书月”活动全面启动。“2009宁波全民读书月”是宁波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实力,实现全民共享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此活动既有阅读、征文、演讲等竞赛活动,又有爱心书库、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创建活动,还有百部红色经典书籍、电影进基层等公益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市民们将在读书月中真正受惠、受益。
(2)关于课外阅读,国家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小学六年课外阅读要达到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实实在在的要求。我们决不能忽视课内和课外的相互补充和影响,特别是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更不能忽视读书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品位的重要作用。面对的困难:很多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工作繁忙,家庭缺少读书的氛围;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各种游戏冲击着孩子对读书的注意力;家庭作业的繁多,孩子没时间去阅读书籍,可以说,多数农村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去看,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写作的意义: 阅读是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社会要前进,人类要进步,个人要开拓成才的天地,必须从书中汲取珍贵的养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也认为,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认识到,课外的阅读,不是普通的活动,而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温总理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温总理的话里强调了全民读书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家长要把孩子的读书放在第一位。现在的家长大多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就让孩子去学各种曲艺,如钢琴、二胡、古筝等,有的家长还给孩子补习各种功课。对孩子的作业,家长也很重视。但是不少家长却忽视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要有一种读书的意识,定期制定读书计划,自己带头读书,鼓励孩子买书,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到书店去买书、一起看书,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第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校和教师都必须“挪”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读书、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经典书籍。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的价值。笛卡儿说:“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象鸟儿没有翅膀”。可
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当下,电视节目可谓五彩缤纷,网络游戏更是丰富多采,不少学生整日迷恋于电视、网络之中,内心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品书。教师要让学生潜意识里有这样的感觉——读书真好!读书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千万别让电视机和电脑游戏左右着孩子的视线。
其次,教师要激发阅读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们可以每周拿出一节课来进行课外阅读,以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诗歌朗诵、名著欣赏、讲故事、读书心得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既陶冶了情操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必备的四种意识—精品意识、笔记意识、思考意识、致用意识。精品意识意味着要找好书读。当今书籍种类繁多,而且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既有阳春白雪式的精品,也有垃圾粪土般的赝品,还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隔靴搔痒”之作。由于青少年身心没有完全的成熟,辨别力不够强,可塑力很大,教师应注意帮助孩子选择健康有益的书。否则,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笔记意识意味着要边读书边摘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遇到精彩的文句,读书时的感悟,最好都能及时摘记下来,日后随手翻阅,定会大有裨益。思考意识意味着读书时要积极地思索,不能把大脑变成“知识的容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时就得积极思索,触类旁通,养成能力,特别是养成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致用意识就是要我们将读书所得融入、运用到自己学习生活的每一环节中去。读书的目的除了修身养性外,更多的是为了运用,既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具备以上四种意识,也就养成了善于读书的好习惯。
第三、学校应重视学生读书并组织读书月活动。读书月活动是一个契机,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引导师生养成“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使师生体会读书的乐趣,领悟读书的真谛,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的建设,这才是活动的精粹所在。
读书使人充实、美丽,读书使人精明、能干,读书使人达观、平静。读书是永恒的主题,书籍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的孩子的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农村孩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照文献:2000/7《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张经武的《阅读必备的四种意识》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习惯兴趣与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习惯兴趣与习惯
党固小学:
常听学生家长们感慨:“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看电视,看漫画书、卡通片,上网打游戏比成年人还厉害,就是不爱看课外书,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却较差。”确实,当今多样化、信息化的社会,对传统的书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用说孩子们不爱看书,就连成人们也热衷于看电视、上网查资料,把书籍束之高阁。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如果长此以往,缺乏名著与优秀文化熏陶的一代人,将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底蕴。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孩子们的心理入手,从选择课外读物,营造读书氛围,教给读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一、二年级能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因此,作为新课改教学实践的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从小培养学生爱看书、会读书的习惯成了当务之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目标。那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呢?我觉得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殿堂,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以讲诱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往往愿意接受,否则会出现排斥心理。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爱听故事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看动画故事片、儿童节目。利用每天的中午或作业整理的时间给学生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中的故事。故事中 1
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等我们学会了拼音,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我们就可以自己去读,自己去看书,书中会告诉你无穷无尽有趣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读课外书的欲望,诱发了学生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的兴趣。
2、以奖促趣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读书欲望,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书读,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读书角,把小朋友的各种书籍集中在一起,给每个贡献书的小朋友一个介绍自己图书的机会,每天的中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读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如果谁的书出借次数最多,给书的主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共享了图书资源,还向同学们交流了自己读过的好书,更进一步地激起了相互推荐好书,读好书的愿望。
3、以背激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定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为了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达到日积月累,可以安排学生每周背两首古诗,但纯粹的背诵较枯燥,学生对古诗也难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每周回家先让学生自定篇目,自择方法,记住古诗,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古诗,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教的教得认真,学的也学得投入,学生们在教和学的同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还自觉地抢着背诗。
二、加强指导,保持兴趣
已被激发的兴趣要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教给读书方法。
1、指导选择适合的书籍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愿望,又学会了拼音,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实际、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因素,因人而异。重点引导他们阅读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的注音读物,这些作品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然后把每周老师讲、读故事的时间改成让学生上台自己读,对大胆上台又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2、家校联系,落实课外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光靠学校里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实阅读计划,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让家长也一同参与。告知家长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怎样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家长认识到语文阅读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语文书上,要从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补充课外阅读量,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语文成绩,反而会促进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打消家长的各种顾虑以后,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自由阅读。让家长在家做好家庭老师,记录每天阅读的书名、篇目,并记下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鼓励家长让孩子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让学生多读。这样,学生每天养成了定期读书的习惯,慢慢地这种读书习惯成了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教会阅读的方法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那么多的书都看是不可能的,应有选择地看。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优秀的作品,细细品读。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读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因此,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读记结合。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新认识的字、优美的词句和一些新知识,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三、活动展示——巩固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毕竟年纪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后的成就感。
1、口语交际
口头交流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
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2、比赛
可采用故事赛、朗诵赛、知识赛等形式。如我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每周评出一位故事大王给予奖励。“诗歌接力赛”,给胜利的小组每人奖一颗“星”。这样一来,同学们都积极的背诗、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第五篇: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姓名 :朱良裕
英语作为我国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的教学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我,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我认为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着重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作为高中的学生,已有几年的英语基础,按理说,升上高中后的英语学习应该是比较顺利的。但可能是由于新课标的实施;英语启蒙老师的教学方法;初中时期英语教学的环境;以及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因人而异,等各方面的原因,我所教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英语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006---2007学我所教的两班学生中,有大部分学生,小学六年从未学过英语,起步就要比别人晚;有部分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音标也读不齐全。开学初的一些局面不容乐观。但经过了一学期的努力后,有一些同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认为,这里不仅有学生本人的智力因素,同时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力和好的学习方法)也有着关键性作用。在同等学习条件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搞好英语终身学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列入教学目的,充分说明了学习兴趣(动力)和学习习惯(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我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的环节。有一项研究表明,影响学习成绩的多种因素的比重为: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因素占5%,其它占5%,从这些比例来看,习惯和兴趣居决定性地位。教学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晚自修时能好好的自觉学习;也有的学生在“家长高压,老师重压”下,一天到晚只知对着书本和作业本,“只知三国,不只魏晋”,结果无论如何“勤”,成绩总是上不来。这一学年我所任课的两班高一的学生中,入学考试英语课成绩不及格的占80%,到第一学期期末参加全市统考,虽然分数都有提高,但“剪刀差”现象比较明显,有的只提高几分,提高了10分以上的有65人,30分以上的只有18人。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我分析认为,学校环境,老师条件相同,这应该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来查找原因了。象前面提到的一些同学,老师没有给予特别开“小灶”,家长也没有为其请家教,但成绩却上得很快,究其原因,与学生本人“好学”、“会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老师的任务不但是授业,尤其是英语这一非母语语言教学,需营造一个能够使学生既有兴趣,又有动力的学习环境,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从内因的辩证关系来看,兴趣和习惯相对于老师的“教”来说,属于内因的范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从中学升入高中之后,学习英语面临的最大不同点是从听、说为主向听、说、读、写并举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做的是尽快使学生适应、跟上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兴趣和习惯是学好英语的起点。郭沫若曾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高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困难容易估计不足,有的学生认为初中的英语“好玩”,课堂上有说有唱,作业少,考试易过关;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厌学,出现过渡不平稳、衔接不顺利的局面。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并不是因为老师的课讲得不好或者学生智力下降。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就要多从激发学习兴趣、传授科学方法入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反映在英语学习上尤为明显。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基础环节掌握较差,升上高中后又面临较大的学习困难和压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做更多的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爱学英语。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有兴趣,“终身学习”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最好的教法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而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就高一年级而论,我认为是课堂上要多用直观、做动作、表演等艺术性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英语在“动中学”。
一是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教师的形象和精神状态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个有亲切感、庄重而积极的教师形象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认为,英语教学的艺术性首先是教师的形象和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的笑貌和言行
举止的表现;书写、朗读、口语和讲解,练习指挥中的表现,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在课堂上娴熟的运用。一旦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会更浓,记忆也会更加牢固持久。
二是开展演示教学。根据高中生活泼、好动和思维形象具体等特点,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根据课文内容需要,以“比赛活动”来激发兴趣。在课堂上由一人或多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课文的内容用相应的角色表演出来。有时可由老师或老师带基础较好的同学先演示,然后分组进行练习。(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持续性学习的关键。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和语调习惯。英语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这一方面老师可做的工作很多,我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早自习时大声朗诵;积累一些重点句子和句型;使用英语进行小表演、小演讲或举办“英语角”等活动。
二是鼓励学生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深化学习内容,理清思路,便于记忆。记笔记要讲究方法。如我要求学生同时应该有两个笔记本,分课内用和课外用。课内用的笔记本用来记课堂上讲解的要点、词语用法、语法解释等,而课外用的笔记本自己复习时消化,添加例子或记下需再请教老师的问题等,相当于“摘抄本”。对于大部分同学,这对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