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
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
摘要:“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现如今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呢?为此我进行了调查了解,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很不乐观,一方面,图书的供给与学生的阅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多数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不浓厚,除了教辅材料,几乎不会去找适合自己看的课外书,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
关键字:阅读 兴趣 方法习惯 条件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获取信息。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除此之外,扩大阅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可翻开语文书却不难发现,不管在任何年级,书本上都只有有限的几篇课文。如果让学生仅仅读这有限的几篇课文,不扩大他们的阅读量,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各项需求的。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新课程标准也提倡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那么,怎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做好推荐工作,让学生爱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一般低年级可以以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则可以向学生推荐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小说等。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也应该广泛,可以是: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等。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二)、以名人为范,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很多名言都跟读书有关,比如:高尔基说:“热爱书吧,书是知
识的源泉”。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背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此外,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如鲁迅、华罗庚、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他们的成功无一例外都是因为从小酷爱读书,从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事迹,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
(三)、以课文为范,让课外阅读作为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所学课文,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比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可以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学了《卧薪尝胆》可以向学生推荐《成语故事》„„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时,若没有活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只靠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学生一定会失去读书的兴趣。因此,可以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故事”、“读书汇报会”、“手抄报”、“知识竞赛”等,这样的活动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仅仅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灵活多变、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
(一)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规律给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如: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读写要求背诵的古诗、短文等;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如故事、童话、寓言等。此外,假期可以读些篇幅较长的小说等!
(二)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不同的作品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如:故事性强的作品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略读;对知识性较多的作品则不能追求快速,而是以理解为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对一些语言精美的读物,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等方式来识记语言,培养语感。
此外,读书时要教育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除此以外,还要告诫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批注的好习惯。
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将一些有用的知识进行归类,如:优美的词句、生动的对话、精辟的议论可画下来进行背诵;还可罗列文章的结构提纲等;碰到历史、地理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可以简单的做个记录;此外对一些好的名人名言或富有哲理的语句都要进行相应的归类。
最后还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写读后感。即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则会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因此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1)、要教育学生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做到有始有终,不要只看书本的主要情节。(2)、“不动笔墨不看书”,即读书时提倡学生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
(4)、要培养学生养成爱护书报的好习惯,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5)、读书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读书。
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还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参与读书,依靠家庭的力量,既能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1.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告诉家长读书的重要性,告诉家长推荐阅读的书目,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让其能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孩子阅读。
2.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每天在联系卡上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等,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3.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可用“表演”、“朗读”、“读书报”、“课本剧”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读万卷书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时光,让学生与书为友,尽可能地阅读、背诵,让孩子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在他们的人生的道路上做有意义的准备,积淀,跨出最有意义、最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158页。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3]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
[4]张庆、徐善俊:《于永正的教学思想和艺术》,《名师精品录》,1998年版,第89页。
第二篇: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
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
特级教师于漪说,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的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是储存,是吸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抓住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记忆力超强的特点,及早地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阅读能帮助孩子开始“精彩人生”,阅读能让孩子“诗意地生活”。怎样引领孩子走进阅读天地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由自主捧起书本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不知不觉改变人,塑造人,当你置身于一个书香四溢的环境时你的身上能不浸染书香吗?当老师在读书,同伴在读书,书籍在向自己招手、有人在诉说书籍的神奇时,你能不捧起书本吗?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要精心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捧起书本。1.教师读书。
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书籍的热爱程度。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读书,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形象.。老师每天早读、午读坐在班里静静地看书,当孩子们看见老师陶醉于书香时,她们对书籍会多了一份好奇,这种好奇会让孩子们向书籍靠近.一天、二天,安静的孩子多了;三天、四天看书的孩子多了;一个月、二个月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捧起一本书籍。
2.设置图书角。
很多孩子其实是很爱看书的,可是如果他没有书籍可读,他的精力与兴趣必定转移到别的方向.因此,老师应该在班极里放置一个图书角,挑选一些优秀的图书摆放在图书,让学生随手可拿、随手可阅,有一天,最不爱看书的孩子因为生病可能就随手拿了一本书,从此就被书籍吸引了。3.张贴名言、海报。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读书名言或许能让一个不爱书的孩子也捧起一本书。因此,低年级老师应该在教室里张贴一些读书名言,比如,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比如列夫托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比如培根的“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当孩子们读着这么生动有趣的名言时,对书籍就多了一份亲近,可能就会捧起一本书去体验读书的感受呢。
二、介绍精彩内容,让学生不假思索走进书本
小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情,喜欢对事情刨根问底,因此,教师只要把书籍中最精彩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且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就一定能吸引学生走进书本。1.欣赏封面插图。
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就是一段精彩,当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时,学生的心会不假思索地飞进书本.他会迫不急待地打开书本,走进文字,走进故事.《桥下一家人》这本书的封面画的是一位胖胖的老爷爷推着一辆手推车,旁边并排走着三个可爱的孩子,中间印着一排紫色的小字“桥下寒冷的风,吹不散一家人温暖的爱”;看着这段温馨的画面和文字,谁不想走进这家人的故事呢?翻开《塔克的郊外》,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塔克的郊外”平面图,平面图上立着“柴斯特的树桩”
“埃伦的房子”“埃伦的特别乐园”“赛门的池塘”“果园”……看着这里的每一处地方,孩子们的心也跟着飞到了“塔克的郊外”。2.朗读精彩片断。
一本好书都会有一些优秀的片断,或惊险刺激,或温馨感人,或轻松幽默,或快乐有趣,当老师将这些优秀的片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给学生听时,她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雷梦拉八岁》里就有很多精彩的片断,比如写雷梦拉用头击蛋这一片断:因为早上妈妈给她拿了个生蛋,结果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蛋黄蛋白这一片段,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学生听了一定会对《雷梦拉八岁》很感兴趣,因为谁不想再看看在雷梦拉的身上还发生了什么呢?3.人物介绍。
窗边的小豆豆、丑小鸭、白雪公主、蛛蜘夏洛、蟋蟀柴斯特、木偶皮诺曹这些经典的形象在无数儿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这些主人公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一定就会翻开那本书。4.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教师的嘴里流湍出来时,孩子们定为之深深地着迷。这时,如果老师再告诉学生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都藏在书中,学生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走进书本。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热爱书本
当教师把学生引领进阅读的大门后,为了让学生愿意长久地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低年级的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热爱书本。
1.举行各种比赛。
学生们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每天让孩子们把自己看的好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画一画书中的主人公形象,办一次“我心中的XX”绘画比赛,将书中的内容制成答题卡,让学生参与读书答题比赛,让学生们改编故事、续编故事、写读后感,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中一定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心底里也将渐渐滋生出对书籍的热爱。2.评选读书之星。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定期评选“读书之星”在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去阅读。因此,教师可以每月在班级评选一次“读书之星”,获得“读书之星”称号的同学可以担任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同时还把名单公布在班级的黑板或班级网页上。
3.创办读书小报。
教师在班级里创办一份读书小报,每月出版一次。读书小报上可以刊登学生们的读书心得,可以刊登学生们的读书卡片,可以刊登学生们推荐的好书,可以刊登学生亲子阅读、同伴阅读的照片,可以……老师要将读书小报变成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当学生们在小报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的内心能不为之激动吗?而这种激动将促使他更加投入到阅读中去,久而久之,学生们对书籍的热爱之情也就悄然萌生。
第三篇:听书,引孩子走进阅读天地
听书,引孩子走进阅读天地
——以听促读,激发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
所前二小
王靖莅等
本该获杭州市年会论文三等奖
内容摘要: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书面阅读能力差,对阅读缺乏兴趣,无法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读书给学生听,让学生听书,用这种学生喜爱的特殊的阅读方式增大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以听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学生自主阅读,带孩子们走进阅读天地。
关键词:听书
阅读
阅读兴趣
有一天,我在一本育婴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巴巴拉·布什,她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祖传秘诀”,其中之一就是进行家庭朗读活动。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经常给她读书。后来,她也给她自己未上学的儿女、孙儿孙女们进行家庭朗读。布什夫人常常在孩子们睡前读书给他们听。母子几人一起啃着几本心爱的书,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夜晚。布什家的孩子们渐渐迷上了这个特殊的时间,迷上了读书。阅读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增加记忆力、想像力等。小布什就是如此。他于2001年当选美国第54任总统,这跟他杰出的才能和出众的口才是分不开的,这更与他的母亲早期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分不开。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每一届学生中,爱看书的人就如凤毛麟角。身为语文教师,我知道阅读对学生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远不止提高语文成绩那么简单,喜爱阅读将让孩子一生受益!去年我又带了一个班,从一年级教起,我暗下决心,从识字开始就紧抓阅读不放,一定要让这班学生爱上看书!于是我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给孩子买书,每天布置阅读类的家庭作业,开展背儿歌比赛,故事比赛等活动。可是一年下来,情况并不令人乐观。通过家长反馈及学生在校表现,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被动的。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看书不专心,东翻翻西翻翻,看看这本看看那本,在学校规定时间让学生看书,他们有的看漫画书,有的在走迷宫。极少有学生主动阅读,对阅读依然缺乏兴趣,更多的孩子着迷于电视。怎么 1 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感谢布什夫人给我的启示,我打算尝试一下,就让阅读从“听”开始,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一、选择好书,让孩子们听得入迷
听书,要听好书,要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听得津津有味,一听就放不下。这样,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听的,学生爱听的书。
㈠听主题积极向上的书
听好书才能受益良多,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书籍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更为重要。书的好差不仅会影响阅读品味、阅读意义,而且还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对“好书”的定义是多元的,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观念不同,品味不同,因此对“好书”的要求也就不同。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无法明辨是非,所以我觉得给小学生的“好书”首先是要求正面的,积极的,字里行间灵动的是人间美好的真情,是善良,是真诚,是友好,是宽容,将世间美的一切展现在孩子眼前,让孩子在阅读中净化、提升。
例如学生听了《柳林风声》一书后,都非常喜欢河鼠,说他宽容、热情、乐于助人,还认识到了朋友间应该真诚地互助,给了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受益匪浅。又如,学生在听了《小猪唏哩呼噜》后,有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听后感——“我真喜欢小猪嘻里呼噜,他一点儿都不在乎自己长得丑,也不把别人对他外表的评论放在心上,活得那么快乐!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个快乐的孩子。”
㈡听故事富有童趣的书
所谓富有童趣指的是故事具有儿童的情趣,能激发儿童的兴趣,也就是说故事要生动有趣,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样的书才会受孩子喜爱,因为他们能在书中看到同伴,看到自己,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郑渊洁的《皮皮鲁传》和《鲁西西传》,讲的是两兄妹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人物的内心世界却很贴近孩子们的思想,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他写的《红沙发里的音乐城》讲的是皮皮鲁家的红沙发里藏着神奇的音乐城,能演奏神奇的音乐,不仅旋律优美,而且能帮助学习治愈癌症,可是皮皮鲁和鲁西西发誓得保守秘密,于是发生了一联串的故事。
还有《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绿野仙踪》、《秘密花园》、《木偶奇遇记》、《小天使海蒂》、《我的爷爷真麻烦》、《蚯蚓日记》、《我有友情要出租》等 等,这些书都充满了童真童趣,很适合低段年级的学生阅读。
㈢听语言生动形象的书
低年级儿童处于接触书面语言的初级阶段,生动形象的语言不断地与学生接触,会产生一种良性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学生就能积累丰富的词汇、规范的语言,并有可能运用于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生在听了《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后,由于其中反复听到“实现梦想”一词,后来学生在写句子写日记中就多次运用了这个词。
经过一段时间的听书活动,我发现学生在说话与写话中出现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和句式。由此可见规范生动的语言熏陶对学生是十分积极有益的。
二、生动演读,让孩子们听得入情
有了好书,还要能生动地朗读,多形式地朗读,通过朗读吸引孩子,不断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自己去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听得入情。
㈠演读声情并茂,引学生身临其境
要想让学生听得专注,就需要读得生动,读得声情并茂,才能完全吸引学生,激活他们的沉睡的阅读欲望。
⒈变化的语气、语调,以情动情
朗读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要根据朗读内容采用相应的语气语调,绘声绘色地朗读。读到高兴时,声调提高,流露出喜悦之情;读到伤感时,音调低沉,悲痛呼之欲出;读到惊险时,语速加快;读到抒情时,语速缓慢,语调悠扬。朗读对话时更是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特点以及说话时的情绪,选用合适的语气语调。总之,朗读者要读得动情,才能打动和吸引学生,以情动情。
⒉丰富的表情、眼神,以神传神
老师读书给学生听,那不是在放录音,其优越性在于朗读者面对着学生,打动学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老师本人。所以朗读时,老师的表情和眼神也十分重要。表情能展示内心的很多情感,皱眉表示着急,眉开眼笑自然表示高兴,挑起眉毛表示惊讶或赞叹,闭眼微笑表示陶醉,还有竖眉、瞪眼、斜视等等,都能传达情感并影响学生。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优秀的老师都能通过眼神与学生交流,眼神能流露很多微妙的东西,如关爱、期盼、宽慰、赞赏等。如果教师在给孩子读书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表情和眼神,就能给朗读增添神采。⒊适当的身姿、手势,以身代言
人除了会说话,还有体态语言,通过变化的身姿与手势来表达想法。在朗读时,教师也要灵活运用这些肢体语言,以进一步传达信息。如身体前倾表示倾听,抬头挺胸表示激昂,双手抱胸抖动身体表示害怕或寒冷,还有挥动手臂,攥紧拳头等,种种身姿、手势,都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相似情感。
㈡演读激发思考,引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听书不能只是一味地听,简单地听,不假思索地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味地听,那太被动,如果能让学生有所思考,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听得会更专注,更入神。
⒈猜测,激起思维的火花
听前预测:在开始听一本读本之前,让学生看看封面,读读书名,然后猜一猜这本书可能会写些什么。这种猜测展现的是学生对书名,对封面图的个性化理解。这种猜测可以激发学生对读本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如在让学生阅读绘本《火焰》时,我让学生根据封面来猜测故事内容,有学生说故事讲的是与火有关的,因为书名是《火焰》;有的说是些火车的,说不定火车内着火了,因为封面上有一列火车;有的说肯定是写狐狸与狗的故事,因为图上画着狐狸和两只狗……大家意见不一,都想证实自己是正确的,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读本,看一看,听一听。
听中续接:就是朗读时停下来,让学生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觉得他会怎么做?”“你猜结果怎样?”等等,以此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激活思维,对故事进行自我创造。猜测时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多问几个“还可能会怎样?”“还有不同想法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想到什么说什么,奇思妙想都可以,要创设自由、民主的对话空间,使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思维的火花便会时时擦亮。
看图猜想:有些读本里有很多形象有趣的插图,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看看图,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因为有插图为依据,所以学生的猜想不会漫无边际,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述,猜测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语言的训练。
想象情景:想象是将文字图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能让学生走进故事情景,4 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有时可以让学生闭着眼听老师读故事,同时在头脑中播放“影片”,进行再现型想象;有时可以根据一个词或一句话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情节,进行创造型想象。例如我在读《柳林风声》一书时,在读到鼹鼠不听河鼠忠告,趁河鼠打瞌睡之际,独闯野树林时,我让学生想象,鼹鼠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有怎样的遭遇?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有的说:“他会在野树林里遇到猛兽,像老虎、狼之类的,很可怕。”有的说:“他会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有的说:“他可能会遇到猫头鹰或老鹰,他们会去抓他,想把他当晚餐。”还有的说:“他也许会被树根绊倒,被藤条缠住。”……学生的想象多么丰富,而且合情合理。由于有了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更想验证自己的猜想,于是更渴望知道下文,听得也就更加专心。
⒉感言,荡起情感的涟漪
评论式感言: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可以是针对某一故事情节对人物行为展开评论,如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如《柳林风声》中,鼹鼠不听劝,从河鼠手中抢过双桨想划船,结果船翻了,自己也掉进了水里,直往下沉,这时河鼠及时救了他。读到这儿,孩子们都对鼹鼠的行为感到气愤,都纷纷指责鼹鼠。而故事中的河鼠不但没有责怪,而且还安慰鼹鼠,并邀请鼹鼠与他同住,答应教他游泳、划船。这与孩子们想象的太不一样,我知道他们一定有很多感想,于是让学生畅言。经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河鼠的宽容和善解人意,对河鼠充满了敬佩和喜爱,对这本书也更为喜爱。
也可以在故事告一段落后,对故事中各种人物展开综合性评价,如喜欢谁,不喜欢谁?你想成为故事中的谁?
抒情式感言:听到动情处,听到精彩处,听到寓意深远处,学生就会产生很多自己的想法,那是一种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内化,这时,留出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来,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又可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
⒊回忆,漾起记忆的波纹
连接式回忆:在让学生听书以前,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前面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思考回忆故事内容,不仅有助于故事的前后连续性,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待讲的故事内容,而且也是一种记忆力的训练。
比较式回忆:在朗读中,遇到人物的性格发生变化,或命运发生转变时,也可让学生回忆前面相关的故事内容,以进行比较。如《红沙发里的音乐城》一书,在读到皮皮鲁为了好朋友偷偷把红沙发音乐城演奏的乐曲录下来时,让学生回忆当初皮皮鲁是怎样发誓保守秘密的,前后进行比较,然后讨论:一边是自己的好朋友急需帮助,一边是遵守誓言,你是皮皮鲁你会怎么做?通过讨论就能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加深感受。
三、巧变形式,激起孩子阅读欲望
让学生听书,还要注意巧用各种形式,使学生听得趣意盎然,并产生积极的阅读欲望,不仅爱听而且想看,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不再成为老师布置的必须完成的作业,而是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内心的渴望。
㈠让学生变化着听书,引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听书,不单一是一页一页一章一章往下听故事,还可以变化着读,让学生变化着听,通过不同形式的听书,吸引学生主动去阅读。
⒈书听一半
书并非一定要读完,读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不少学生因为兴趣自己买来了书看,待书大约读到一半时,已经有几个学生把书看完了,这时,就可以不再读这本书了,没听完的学生自然也会去看。
如《柳林风声》,这本书比较厚,要读完还真不容易,于是读到中间,我就不读了,告诉学生,下面的故事更精彩,要想知道就自己去看书吧!结果过不了多久,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把书看完了,还不时找我述说自己的感受。我还经常鼓励学生买书看,借书看,换书看。实践证明书读一半效果比读完更好。
⒉选听一段
学校里用来读书给学生听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每本书都按章节读,就算只读一半,一学期也读不了几本书,所以有的书我就采用了选读一段的方法。
如《小猪嘻哩呼噜》这本书,我制作了一个课件,选择了其中一个故事,有文字也有插图,让学生边读故事边讨论。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书里的人物,同时也被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欢笑声此起彼伏。于是我拿出书,向学生推荐这本书,结果大家纷纷买来这本书进行阅读。
⒊听故事首尾 如果一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连贯性的长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具有悬念,结局出人意料,那么就可以通过读故事的首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如《秘密花园》一书,我就给学生读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故事开头玛丽见到的柯林是个脾气怪异,身体残疾的孩子,后来柯林却变得健康了开朗了,这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有待学生自己去阅读了。
⒋听故事概要
学生看了某本书,并对这本书兴趣浓厚,那么在推荐同类型的书时,就可以简单讲述故事概要。如我和学生一起读完郑渊洁的《红沙发里的音乐城》,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本书,于是我在推荐郑渊洁创作的皮皮鲁与鲁西西系列的其他作品时,就采用了讲述故事概要的方法,之后就有学生买来了这些书在阅读了。
㈡给学生留出听书间隙,引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听书,别一口气把书读完了,每天让学生听一段,听到一定的篇章时,间隔几天再听,这段时间我称之为听书间隙。留出听书间隙实际上是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当孩子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时,他一定迫切想知道下文,可老师却不读,他就会产生自己去看的欲望,于是阅读成了孩子主动的行为,阅读效果肯定比强迫阅读要好得多。可见,听书间隙很重要,这一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
⒈停在孩子入迷时
当孩子为故事情节着迷时,教师就可暂停朗读了。孩子越是着迷,就越渴望知道故事的下文,就会产生阅读冲动,这种阅读冲动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阅读兴趣,虽然不是持久的、稳定的阅读兴趣,但至少会促使学生去阅读。朗读停几天,留出间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长袜子皮皮》是一本极具幽默感的书,皮皮具有孩子们的特点,调皮、贪玩、爱搞恶作剧,同时也善良、有爱心,最重要的是她还具有孩子们内心渴望拥有的神奇力量,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学生总是笑声不断,赞叹声不停。听着听着,孩子们就入迷了,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朗读停了,他们意犹未尽,自然会等不及老师断断续续地读,自己买书去阅读是必然的。
⒉停在孩子激动时
在故事的关键之处,孩子情绪激动时暂停朗读,就像电视剧在剧情紧要关头“欲知后事,请看下集”一样,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那么孩子迫切想知道下 7 文怎么办?自己去看书吧!
如读《秘密花园》,当读到玛丽找到了秘密花园的门钥匙时,孩子们是多么激动啊,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这神秘的门背后究竟有什么。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紧急刹车,不读了。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学生欣喜地来和我议论下面的故事情节,显然他们自己去阅读了。
⒊停在孩子思考时
当故事情节引起学生思考时,这种思考有时是因为好奇,有时是因为感动,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在思考了,说明他们已经走进了书的世界,留时间给学生去细细思考,细细回味。
如《木偶奇遇记》,读到皮诺曹把爸爸用自己的破大衣换来的课本卖了,去买看马戏的门票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读到皮诺曹在玩具国呆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驴子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读到皮诺曹被大鲨鱼吞了,却在大鲨鱼的肚子里遇见了爸爸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这些都是停的好时机,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
四、规划听书,持之以恒,引孩子走进阅读天地
任何兴趣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需要不断地强化。让学生听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样,要能持之以恒。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无法自己去寻找好书,一但失去了老师的推荐,刚萌发的阅读兴趣也许就夭折了。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让学生听书,坚持让学生听书,推荐好书,让听书成为学生的最爱,成为生活中不可不做的事,慢慢地他们就会喜欢上读书,书读得越多,学生就会越加喜欢读书,越喜欢就越会去读,阅读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了。
㈠统筹安排,有规划地听书 ⒈规划听书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的低段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接受能力,教师要预先选好书目,进行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以听促读的阅读实践活动。具体每学期听哪些书,可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如我根据所带班级(二年级)情况制定了如下计划:
二上学期:《我的爷爷真麻烦》、《我的奶奶真麻烦》、《火焰》、《柳林风声》、《小猪唏哩呼噜》、《红沙发里的音乐城》、《十一只猫做苦工》、《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神秘花园》
二下学期:《绿野仙踪》、《小天使海蒂》、《蚯蚓日记》、《我有友情要出租》、《皮皮鲁传奇》、《窗边的小豆豆》、《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
⒉保证听书时间
利用早自修听书:每天都有早自修时间,它具有不间断的特点,用来和学生一起读书正好。它可以保证每天进行,一本书读完了,就可换一本再读,日积月累,就能向学生推荐不少书。
利用读书活动课听书:在我们班每周都有一节读书活动课,它的特点是时间长,有足足40分钟时间,可以读较多的内容,还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效果比较好。
㈡灵活机动,有的放矢地听书
除了每周定期的让学生听书外,我还会根据实际不时地插入一些听书活动。如某篇课文上完以后,就可能读一些相关的文章给学生听,或向学生推荐某本书。有时看到有学生在看的书很好,也会临时读一段给学生听。有时得到了一本好的绘本,或在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也会及时读给学生听。时间可能在中午、语文课、班队课、兴趣活动课等等,根据情况而定。
于是,就这样我坚持让学生听书。每次孩子们一到听书时间,人就坐直了,两眼也放光了,真是神采奕奕啊!教室里就会特别的静,随着书本情节的变化,不时传来一声赞叹,或是一阵哄笑,听书活动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在听书的过程中,学生以听的形式感受着祖国的语言文字,走进了书中精彩的世界,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这也是在阅读啊!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从身心发展看,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听的能力始终高于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说,对小学生而言,听书比看书更简单,更容易被接受。而且由于低段学生识字量不多,阅读能力不强,独立阅读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听书更容易被接受,被喜爱,是一种更适合低段学生的阅读形式。
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学生通过听方式阅读了好几本书,达到并超过了课标规定的阅读量,积累了不少词汇和语言,感受到了很多真、善、美的东西。让人惊喜的是,听书还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书还没听到一半,就有不少 9 学生已把这本书看完了。听书真的让学生喜爱上了书!一学期下来,每天早上我到学校时,孩子们都在静静地看书,课后,很多学生在相互推荐、交换读本。我也不再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强迫学生看书了,却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比以前爱看书了,这一切都让我欣喜!
总之,如果能坚持让孩子听书,不仅能让学生在一学期内读好几本书(这在我以前的教育中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还会喜欢上阅读,不再把阅读当成任务当成负担,他们会读得更快乐,更主动。让孩子听书吧,别停,坚持下去,带孩子走进阅读的天地。
第四篇:引领孩子走进科学教室
引领孩子走进科学实验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最重要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注重情感投入,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孤立的两个行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没有他们的主动探索,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课堂产出自然也会减少。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探索不仅包括对实验现象的探索和理解,还包括对该现象的研磨和持续关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兴趣、需求、愿望与实验探究的内容在同一轨道上向前运行,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互变性促使着教师不断与学生取得共识,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也会对教师的劳动作出反映,提出某些要求和期盼,这就促使教师去不断充实、改变、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内容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推动、促进教师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
二、实施激励评价,激发实验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课改”后教师们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三、借助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很多的实验现象变化比较细微或者需要长期的观察,给学生顺利进行实验带来了难处,这时一些多媒体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样的难题。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寻找北极星”一课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通过星座软件寻找到北斗七星,再通过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交流各自寻找的方法,在学生对如何需找北极星的方法明确之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会的方法,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度非常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把电教媒体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摆脱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还能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又如在教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 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实验中学生还发现虽然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省力的多少不同。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五篇:走进名著天地
走进名著天地语文世界更精彩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学
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倡导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开展有益的读书交流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功德无量的。现就三年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关键词:文学名著;批注式阅读;读书交流.当你打开这一本本名著:《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童年》《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西游记》„„你会觉得这些书既熟悉又新奇。在这些名著里,每页上面都工工整整得写着一些读书批注和心得体会,淡淡的墨香,与浓浓的书香一起浮动,钢笔字与铅字辉映成趣,成为一道道独具个性魅力的读书风景,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对文学名著已经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需要,于是我开始摸索着在班上推行这种写批注与心得体会的名著阅读法,成效显著。关于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这样建议道,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建议”又说:“这些要求相对于目前的语文学习现状还只是一个理想。”要变理想为现实,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名著阅读坚持近三年了,事实证明,学生不仅越来越喜欢读书,而且更加善于读书,放手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想不再是遥不可及了。为此,我谈谈三年来这方面的一些初浅的做法。
一、著阅读魅力无限,确定目标循序渐进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最重要是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是敏锐感觉。”而要训练语感,名著是最好的材料。如果说书库是一片广袤的蓝天,名著就是一朵洁白无瑕的云朵;如果说书库是一棵高大的绿树,名著就是一条粗壮矫健的树枝;如果说书库是通向成功的一扇大门,名著就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九
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余雷老师也曾撰文《400万,你拥有了吗?》呼吁语文教学重视课外阅读,并且指出“拥有了400万,你的知识储备才能勉强达到‘小康’要想成为知识的‘富翁’,你还得不断扩大阅读量”。因此,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名著阅读巧妙激趣,引领学生驰骋天地
1.多媒体激趣
有的名著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名著改编的影片,看过影片后再让学生阅读原著。这样可以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演,更容易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故事激趣
《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三顾茅庐” “关羽刮伤”“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水浒传》中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等;这些故事学生都耳熟能详,利用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名人激趣
常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在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的范例。例如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冰心的散文和诗,老师让他们知道冰心在七岁时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黑塞,其阅读生涯则是从《鲁滨孙漂流记》开始的。他经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摞摞的书都被他啃了下来„„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学生对名著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兴趣。
4.诗词激趣
许多流传千古的诗文都和一些文学名著有关,这些诗词中也有许多已成为人们脍炙人口的名句,利用这些诗文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曹植的《七步诗》;诸葛亮的《出师表》;陈寿的《隆中
对》等等。
运用这些方法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从而真正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阅读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三、个性阅读精彩纷呈,名著评析丰富人生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首先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自由体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自由理解,自由表达。阅读过程中大不必担心学生“读不懂”或者“读不透”而硬要插上一手,如果设计几个问题乃至出几个考题来“指导阅读”,势必消减学生领略名著风采的热情。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体悟、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在每次阅读中,我只提出一个要求:就你有感觉的语段作一些批注。“有感而批,可多可少。”那是因为我相信走进名著之后的学生一定会有自己的惊喜与发现,他们会睁大双眼在其中捕捉体悟,会开动大脑边读边评价。他们也许会为名著的博大精深而叹服,也许会被其中某一情节深深吸引而久久驻足。由于学生生活经历不同,他们有些也许思考得很深,有些也许只是一点点皮毛感觉而已,但是必定每一个读进去的人都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记录下这些最初最真切的感受,并及时写在自己的书页上,想想若干年后回望自己的读书生涯,应该是件多么愉快且富有意义的事情呀!
事实告诉我们,学生乐此不疲,就连对作文最反感的学生也乐意发表自己对名著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些“批注式阅读”里,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名著的阅读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他们与作者真诚对话。学生在《爱的教育》“篇后悟语”中这样写道:谢谢您用高尚的情感把许多感人故事联系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一个个爱的故事拨动了我们爱的心弦,引起了我们感情的共鸣,也激发了我们表达的愿望。读《简爱》学生写了这样的旁批:“问世间情为何物?爱真的很简单吗?”,读《名人传》学生写了这样的感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力拼搏,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伟大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行列。读《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学生写了这样的批注:“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靠的是顽强不屈永不放弃!还是精神不倒,信念永存„„”
他们与作品人物对话。读《西游记》学生看到唐僧多次误会孙悟空,便写下了这样的批注:“斗战胜佛,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保唐僧取经?”读高尔基《童年》中的精彩片断——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学生写了这样的批注:我真切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幸福的。我们被父母宠爱着、呵护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生动的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海味山珍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出面狠狠地教训那人一番。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读到《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一节时,学生写了这样的旁批:我仿佛看到了天桥、白塔、牌楼、街道、小巷,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前行的身影。这逼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们不可逾越的悲惨命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作批注既帮助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情感体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人生。
四、读书交流深化阅读,提升能力成为习惯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的思想。为了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种持久的自觉性活动,充分肯定学生个性化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当一页页饱含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读书批注得到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应创设更多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从中获得更多启示,这样就能不断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于文学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读书交流活动已成为名著阅读的一种需要。
为此,我不怕耽误课时影响教学进度,尝试着在每天讲课之前,利用五分钟时间
让学生演讲,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将每个同学读书心得或成果及时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起初,学生有点为难,我只好让课代表、团书记、班长带头,然后班委干部逐个轮流演讲,接着按学号的顺序安排演讲,这样一来,学生忙乎起来了,他们说在台上说不出来时真尴尬,真感到羞耻,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那一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名著,搜集资料,特别是学号偏后的学生,他们就提前去准备,以便演讲的更精彩。两年下来,学生积累的材料比原来的摘抄还要多。学生普遍感到,演讲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特别是在名著阅读方面,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同学们全面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思考和理解,袒露自己读书的疑惑,有时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提出的质疑,完成答辩实属不易,这就要求同学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这种互动演讲活动,使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大大了提高阅读质量,推动了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热情,久而久之名著阅读必将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生活需要。
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关于名著阅读的收效是巨大的。从量上分析,学生已读了大量名著,多的读到十四本左右,少的也读了六七本;从人的发展分析,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得到很大程度提高,知识储量也大大丰富了;从思维能力分析,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增强;从写作分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使得学生整体写作水平提高了,涌现出了一批写作特长生,他们常有佳作在市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从学习的情感上分析,学生更热爱读书,更热爱语文了;从成绩上分析,班级整体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回头再来驻足欣赏这一本本写满读书批注的文学名著,我们不禁欣喜地说:我们一定要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苏卫兵《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安徽教育,2001,Z2.2、李强 《名著阅读教学的调查与指导》,《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2年第五期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4、《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5、《语文报教师版》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