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对经济学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需求状况
企业对经济学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需求状况
【摘要】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和分层分类指导工作,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办出特色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字】经济学专业、能力、素质、需求状况
当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校就业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总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需要寻找工作岗位。当今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决定需求,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增强市场适应力是现实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就业形势、专业需求量的调查总结尤为重要。
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和分层分类指导工作,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办出特色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相关的社会用人单位。调研主要围绕着经济学类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人才质量、宏观管理等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份调查是针对某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属于制造业的港澳台资企业。该公司一般通过报纸发布用人信息,并希望接收的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来自财经类大学,尤其是第一批次本科院校(一本)的学生,对学生品质方面的要求是在校期间从未有过不诚信记录(如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等),而在对学生政治面貌的却没有什么要求。公司在接受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依次是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对学生经验方面的要求是有本行业工作(或实习)经验。
第二份调查位于中部地区的属于批发和零售业的民营企业,该公司暂时还没有接受经济学本科学生的意向。他认为“80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生身上最欠缺的是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认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公司没有接收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意向,其原因是刚毕业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希望学校对该专业学生培养要务实,并多提倡学生多到社会去实践,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结果显示,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适度,供求基本平衡;人才的培养质量尚好,且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问题,如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
一、缺乏专业实习和
案例教学、忽视个性培养等。这些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
首先,在我看来,实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应试教育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学生、学校和社会都以考试为中心,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日益严格,许多大学本科毕业生由于在家是娇宠的独生子女,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历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难过求职关;有的毕业生即使进入用人单位后,由于难以承受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压力,难以经受挫折与失败,无法独立开创工作局面等原因,最终不得不就业又失业。因此,结合实训课教学,加强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新课程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实施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其次,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一个从事或谋求某种岗位的人来讲,其“综合素质”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专业素质”是相对于具体专业岗位而言的,指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而“基本素质”是不针对具体专业岗位的,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应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其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从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到性格、毅力、智商、情商等许多方面。专业素质在求职和任职的过程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被许多人形象地称为就业的“敲门砖”,但专业素质是要以基本素质作支撑的,良好的基本素质可以保证专业素质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当就职岗位的专业不对口或不完全对口时,良好的基本素质可以保证你从容应对和尽快胜任工作要求。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基本素质在求职和任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健全已有的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同时,要建立完善基本素质的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当有一个相当于教务处作用的统筹和研
究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调控管理中心。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通盘考虑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高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社会中泛泛而谈的素质教育有所不同,它的目标性鲜明而单一,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所以,强化竞争意识要贯
穿整个教育周期。
再者,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就绝大多数情况来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学籍管理制度压力下的被动式学习过程,是在老师的传授和引导下,亦步亦趋跟进式的学习过程,非常缺少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训练,而在最能体现这种训练的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又往往被毕业生找工作的“终身大事”所冲淡,学业关键时段的缩水,让人感到是非常可惜和无奈。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更是亟需加强和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是用种种考试凝固学生。用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目前高校的主要方法,其客观性和实用性是毋容置疑的,其简单而易行的特点是大家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而其“凝固”学生的思想,束缚学生多样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不合理性却往往被大家所忽略。
最后,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在求职场上争得先机,还需要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通过交流和表现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胜势,进而缔造成功的个人事业,而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可能会限制事业机会和发展。沟通能力是一种能证明自己和让对方发现你才能的能力,它包含了一个人从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到处事和应变等各方面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沟通能力的人,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迅速地给对方留下“可信”的印象。人的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让学生经常有机会自己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都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砺练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经济学更偏重于理论,且经济类专业的课程实用性都比较强。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所以,经济学本科大学生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关键在于在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能力,提高本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第二篇:企业对大学生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软性方面
1、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不单单是大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题目
从调查数据看,不管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成为主流,然而即便这样,这样的观念就一定合适吗?我们从企业hr者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还是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的: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时间行为想法,高活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生畏;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进步。
2、解决就业难题目,大学生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观点差异巨大
整体的来看,在解决大学生就难上,大学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进步自己,从而具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剂就业心态上,以为更多地应当从从认知上解决。
3、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少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少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熟悉到了彼此缺少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
4、毕业生应具有哪些素质及能力:品德成为大学生和企业选择的最大差异
整体对照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两者对毕业生应具有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对品德的选择成为两者最大的差异。不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品德都被他们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06毕业生选择中,品德排在最后一名,在校大学生中,品德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对企业来讲对品德的选择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这类差异的构成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取向该如何选择呢?
5、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
对照一下大学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现,除综合能力上,企业和大学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两者之间差异的选择上,假如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楚的熟悉,可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培养自己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曲解,最后使自己不符适用人单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望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仿佛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是个很成心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本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实在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偏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四 具体数据统计以下图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现状,进而对照两者之间的异同,寻觅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增进大学生就业。
1、结论
1.1 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情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情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
1.2 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看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1.3 先就业后择业 已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天生为为他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守旧。
1.4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少长时间、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
1.5 大学生更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进步,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讲,德才兼备始终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2、建议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题目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最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目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2.1 大学扩招:公道利用这柄双刃剑
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目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其实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两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调和好两者间的关系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题目。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仿佛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缘由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
2.2 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目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题目首先在于调剂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依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类愿看的大学生的比例实际上是很小的,那末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取很少的职位而疏忽的其他的职位,这多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缘由,而受教育本钱的急剧增长,多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缘由之一。
正犹如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剂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看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2.3 就业观念的转变应当慎重 品德不应当受冷落
对照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熟悉,可以看出,大学生假如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其实不一定是非常适合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题目。
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现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类转变值得人们沉思,应当引发相当关注。
2.4 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换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少沟通。仿佛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依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往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样培养大学生以有益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少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第三篇: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能力
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的需求状况调查分析一、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其外向型经济与沿海地区相比没有代表性。据2007年四川外经贸局统计,全省外贸依存度达到25.2%,出口依存度达到14.7%。由于四川的经济特色和发展需要,四川对外经外贸人才一直需求不旺盛。2000 年以来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每年招收150名本科学生,其中80%左右的学生在四川就业。
为了全面把握近年四川师范大学培养的国际贸易学生情况,我对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毕业生所在的外贸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让用人单位从知识和能力两个维度对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问卷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与对外贸易类人才综合素质相关的14 个问题,问题1~6 为知识维度,问题7~14 为能力维度,并采用5 级制的评价原则;第二部分要求调查对象根据问卷第一部分中的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三个。通过对有效问卷数据的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当地企业需求的匹配情况。
(一)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知识状况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认识的积累,是高层次系统化的信息,是国际贸易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本研究中的知识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客户沟通技巧、供应商谈判技巧、外语、计算机水平、目标国(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表1 反映了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知识状况。
从表 1 可知,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对以上6 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处于“一般”和“较好”,说明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符合工作的基本要求。从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客户沟通技巧的总体掌握情况最佳,而目标国(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
(二)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能力状况
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形成的。一般而言,大学生应当具
表1 外贸企业中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知识量表(%)
知识类型很差 较差一般较好很好 国际贸易理论460342 国际贸易实务3414115 客户沟通技巧2205523 供应商谈判技巧13582316 英语、计算机水平1745225
目标国/地区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1961182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的167 份有效问卷统计。
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本研究将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所需的能力归纳为8 类:根据供应商确定外贸产品定价和服务的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合理配置和利用客户资源的能力、理解和认知行业动向的能力、跨文化沟通和适应能力、海外市场开拓和规避风险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表2 反映了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能力状况。
表 2 外贸企业中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能力量表(%)
能力类型很差较差一般较强很强 根据供应商确定外贸产品定价和服务的能力632215 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24463414 合理配置和利用客户资源的能力8413516 理解和认知行业动向的能力1458253 跨文化沟通和适应能力31763125 海外市场开拓和规避风险能力121481713 价值创新能力5209 264
快速学习能力435372
4从表 2 可知,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在以上8 方面的能力评价主要集中在“一般”和“较强”,但跨文化沟通和适应能力、海外市场开拓和规避风险能力和价值创新能力,在总体评价上处于偏低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能力能普遍得到认可,大多数毕业生有能力胜任当前工作;另一方面说明外贸企业对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在文化沟通和适应能力、海外市场拓展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比较低。
二、四川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本研究在从知识和能力两个维度对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要求调查对象分别根据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要求各选择其中最重要的3 个,以此来了解四川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类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调查结果见表3。
表 3 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知识维度重视程度(%)
知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客户沟通供应商谈英语、计算目标国(地区)的经济、政治、维度理论实务技巧判技巧机水平法律、社会文化环境 百分比***
5从表3 可以看出,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按其重视程度依次是客户沟通技巧、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国际贸易实务、供应商谈判技巧、国际贸易理论、目标国(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可见,有助于实际操作和语言交流的知识维度比较受企业的重视。
三、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企业要求的对比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6 个知识维度中,企业最重视的是客户沟通技巧,而企业对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知识状况评价最高的也正是客户沟通技巧。同时,企业对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在国际贸易实务、供应商谈判技巧和外语、计算机水平等知识维度上的评价一般,但这三个方面又是企业相对比较看重的。这就要求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要有意识地加强这三方面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在能力评价方面,大部分企业认为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跨文化沟通和适应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快速学习能力是相对重要的,而企业对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跨文化沟通和适应能力、海外市场开拓和规避风险能力和价值创新能力的评价是相对较低的。可见,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对从事国际贸易类工作必备的能力有所不足,还需要加强培养和训练,以适应外贸企业的需求。从企业关注的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分析,实践性的知识和能力是企业更重视的,比如客户沟通技巧、国际贸易实务、供应商谈判技巧和外语、计算机水平。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看,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知识维度中,企业对于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客户沟通技巧的评价最高;在能力维度中,企业对于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评价较低。产生这种反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跨文化沟通能力并不等同于客户沟通技巧。客户沟通技巧是一般沟通能力,而跨文化沟通则注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别,要求国际贸易类从业人员对目标国(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及外语、计算机水平等方面知识有良好的储备。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虽然一直受社会文化环境及外语、计算机水平等方面知识有良好的储备。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虽然一直受停留于应试的水平。
四、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启示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打造“应用型”、“地方型”人才
培养“专才”还是培养“通才”一直都是教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但是,无论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其适应社会工作和地方性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地方型”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决策。]近年来,宁波通过大力引进高素质紧缺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人才培养而言,由于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省高校数量和规模均未能达到国内平均水平,未来四川国际贸易发展重点的转变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尤其是四川师范大学作为四川本土高校的领头羊,担负着服务地方、为四川输送大量合格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艰巨任务。调查数据表明,调查对象的知识维度中,目标国(地区)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可见,有助于实际操作和语言交流的知识维度比较受企业的重视。
(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往往是以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能为国际贸易类学生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能使学生充分掌握国际贸易类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目前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课程的安排还欠缺一定的全面性和针对性,需要逐步完善和加强。应该根据用人单位对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反馈信息,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满足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知识作为通识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自主自学,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利用专题和讲座弥补教材内容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发展所产生的差距。加强英语、计算机、国际贸易实
务等课程的教学,适当增加应用类和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及早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四川师范大学贸易类人才培养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在工作中锻炼。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最初就业时,由于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之间无法贯通,使他们无法很快适应工作,相对削弱了个人的竞争力,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实践能力不能从书本中得到,主要依靠实践教学环节。这就需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毕业生的总体素质一般,且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海外市场开拓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表现,企业对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的要求和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四)增强师资力量,为培育应用型人才提供保证
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国际贸易类人才,就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专业不断吸收既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学型教师。建立相关的国际贸易实验实训基地,在提升教师综合队伍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模拟基地。同时,还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也为四川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证。师资力量的增强,将培育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也为新的国际贸易类优秀教师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相互提高。
第四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状况调查报告
常州市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状况调查报告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论文摘要:在对常州市18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杜威说:“所有其他的改革都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正因为教育是人的一切事业中最个人化的、最切己的,它的力量的最后凭借和最终来源便在于个体的训练、品质和智慧,假如能拟定一种计划,使教育这个职业得到有力量、素质好、同情儿童以及对教学和学术问题有兴趣的人,那么,教育改革就不再有一点麻烦,也用不着再去解决其他的教育问题了。”由此,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关注当下教育实践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研究新时期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问题,成为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概况
2008年7一12月,我们对常州市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围绕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现状进行文献检索,理出本次调查的项目,接着举行了小型座谈会,本课题组成员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园长、教师对涉及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印证、筛选,共同确定、编制了调查问卷;第二阶段,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常州市18所幼儿园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出教师问卷418份,回收358份,回收率为85.6%。目前,教育界对“教师素质”的界定尚不统一:有的强调综合素质,如陆云认为教师素质应包括道德修养、专业素质和人格修养;有的突出某一方面,如舒尔曼强调学科知识,徐仲林推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伍兹和博格重视教师观念。尽管不同研究者对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的关注点不同,但是,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再依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我们发现,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支撑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根支柱。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它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专业情意是幼儿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的使命感和灵魂所在,它决定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态度和工作的投人状态。
1.幼儿教师对自己所处专业水平的判断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有11.6%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新手水平,23.4%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适应水平,42.8%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胜任水平,20.4%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熟练水平,0.5%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专家水平,这一分布与幼儿园园长的判断基本相符。不过,不同初始学历、不同教龄和不同性别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教师和常州市优秀幼儿园名师的自我判断切合度明显高于女教师和非优秀教师;教龄长的、职称高的教师高于教龄短、职称低的幼儿教师。值得注意的是,从初始学历和现有学历情况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存在高判断现象,其平均分分别为2.90和2.89,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
2.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的热爱程度不高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情感投人更应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素质,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情感的带动,更需要教师对他们予以情感的支持。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只有43.8%的人选择幼儿教师职业是因为对孩子的喜欢和热爱,12.7%的人是因为幼儿教师职业较为稳定和轻松,41.5%的人认为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三种选择恰好反映了三种比较典型的教师心理。第一类是专业思想稳定或可以稳定的教师,他们喜欢孩子,喜欢幼儿园相对较为单纯的环境,有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使命感,有“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责任感,幼儿教育事业带给他们的幸福足以弥补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收人不高等不足。第二类是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倾向于从事清闲和较为稳定和有保障的职业。幼儿教师虽然收人不高,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终身职业。第三类是由于学历的局限或者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选择了幼儿教师职业。属于后两类情况的,其专业思想容易动摇,其专业情感不够稳定。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有转岗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有机会可以再次选择的话,宁愿选择政府部门、国企、外企,或者选择做中学或大学老师,而大多数人表示不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的原因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
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从教的理想不够坚定,这主要源于幼儿教师的经济收人不高,除瑞典、丹麦等少数国家外,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幼)七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比中学、大学教师低,略低于小学教师的状况。要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除了要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感和职业道德外,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人。
3.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意识不强
有37.5%的教师表示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但却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学;而有18.8%的教师表示不需要继续学习,“幼儿园知识太简单”,有关幼儿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她已经驾轻就熟;有28.6%的教师则表示没有多余的时间静下心来看书;经常参加校内教研活动的人数占总数的65.3 %,但教研的内容主要限于听课和评课,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和看法的教师不多;9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加强科研,但只有极少数人主持编写或参加编写过教材,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多数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学习的自我意识,这主要源于教师个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科学性认识,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个体知识管理的能力。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L.S.舒尔曼认为,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专业行为。在探究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诸多理论研究中,学术界并无统一观点,但大都认为课程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情境知识必不可少。其中,课程知识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具有的关于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知识体系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把握;教育专业知识在本研究中主要包括教育观、课堂教学管理、儿童学习的特点、知识学习的一般原则与策略等;情境知识在本研究中是指教师能够驾驭幼儿、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等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辨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怎样的人、在什么环境教等与高效能教与学有关的问题,构成了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89.9%的受测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五大领域的知识,为儿童释疑解惑、比较深人地把握各领域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等。但在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受测教师的平均答对率偏低,这说明大多数幼儿教师艺术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关于教育专业知识,我们共设计了6道教育理论知识题目,受测教师的平均答对率只有38.8%,答对半数以上题目的人数占17% o大部分教师“能做”某一实务工作,但“能够做到”并不意味着教师能够清楚表述行动背后的理据,而这一点正是“专业教师”和“职业教师”最根本的区别所在。而对教育情境知识的掌握,也只有53.2%的教师能够做到,这不禁引起了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失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幼儿教育通常被定性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为儿童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基,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儿童生活、儿童
学习、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课程是以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专业素养不高甚至有偏差,又怎能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怎能促进儿童发展呢?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把课程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情境知识融通起来,否则就会出现种种负面影响。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幼儿教师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和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技能,尤其是教育问题诊断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等,引导儿童探究、发现的能力;观察、记录、测查和评价幼儿发展的技能;参与幼儿园管理和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等等。
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需的技能,这些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日常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以及幼儿在园的收获。因此,这些基本技能受到幼儿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数据显示,受测教师对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技能中的艺术表现能力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只有39%的教师表示认同艺术表现技能,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对幼儿教师而言,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学前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些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能力,如艺术等方面的能力。熟练的艺术技能,可以使教师把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把课程的艺术主张、艺术内容以及艺术形式完美地传达给儿童,进而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热爱,并能把儿童本能中的艺术潜质激发出来。部分教师之所以不关注艺术技能的发展,主要与幼儿教师个人天赋及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等有关,教师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落后的教师会产生极强的消极倦怠情绪,加之小部分教师人园之前学前艺术技能是零起点,所以艺术技能需要针对个别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这也意味着幼儿园必须投人更多的精力。
四、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不难发现,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热情和奉献精神还有待提高;专业学习的自我意识较差;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情境知识较欠缺;对专业技能中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技巧重视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重塑新时期幼儿教师专业生活的样态,为加快凝聚幼儿教师专业优势、驶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干道打好基础。
(一)促进学前教师教育一体化
加强初等学院、大学和学前教育机构的伙伴关系。针对现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建议教师教育机构采取措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尤其应加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与幼儿教育现实的联系,并重视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针对个别教师艺术知识欠缺、艺术技能不高的状况,教师教育机构应个别辅导,保证内容上学用结合,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作用。
(二)建构以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师教育体制
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是时代的要求,离不开学前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的支持,离不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制度,更离不开幼儿园和教师群体的支持。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园本培训的内涵,为幼儿教师架构知识、技能共享的网络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知识库”,供其储存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料以及个体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技能,促进教师个体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在尊重教师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教师创造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汇集各个教师的知识、技能、经验,经加工,并配以校外相关专题知识的链接,供教师检索,完成知识的积累与集成加工;将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运用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含有
视频和文字交流的实时互动平台,提供实时的场景,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激活和流动,引导教师群体知识、技能共享,增加每一位教师与不同知识背景教师的接触,增强教师发现、感悟和转换知识、技能的意识与机会。
(三)教师个人要注重自我教育,不断加强自身素养
理想的幼儿教师,其素质发展模式是内控的,强调幼儿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即幼儿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识、感受,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并努力在学前教育工作实践中追求专业发展。我们在提倡园本培训、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发展和幼儿教师群体发展重要性的同时,要主张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重视以幼儿教师个体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师教育。首先,教师要端正思想,扎根于学前教育事业,有自身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意识,即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激发,形成教师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当然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也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其次,教师要有不断自我反思的能力。良好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不断纠正自己头脑中错误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观、儿童观,形成良好的专业伦理和专业素质的过程,每位幼儿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整体素质,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补充新鲜营养,才能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选择。
第五篇:经济学专业学生简历
经济学专业学生简历
基本信息
个人信息:
姓名:常x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2.7.17
参加工作年份:无工作经验
婚姻状况:未婚 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
证件类型:身份证 证件号码:3702x0515
海外工作或学习经历:无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户口所在地:青岛 现居住城市:济南
通信地址:山东大x山校区15号楼516
邮政编码:250002
首选联系方式:移动电话 电话号码:1825x526
电子邮箱:22x52825@qq.com
自我评价:
2011年考入山东大学,专业为经济学,平时爱好读书,阅读了许多如《国富论》类的经济学著作,对市场经济感兴趣,计划在大学期间开网店,投资加盟连锁店。希望能够从事商业,借此在市场中锻炼自己。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山东
期望工作性质:市场营销
期望从事行业:农业
期望月薪:保密
备注:
现在待业,可随时上岗。
教育与工作
最高学历教育背景:
时间:2011~2015
学校:山东大学
专业:经济学
学位:经济学学士
外语语种:
英语:读写能力:良好 听说能力:熟练
法语:读写能力:一般 听说能力:一般
工作经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