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使用习惯的培养
计算机使用习惯的培养
我在和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同行在交流的时候,都会谈到学生学习习惯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计算机开关机器的顺序问题;为什么下课的时候板凳不知道放在电脑桌下面;操作键盘是指法问题等等之类,表面上看都是一些小问题,但是正是这些小问题,成了对于计算机房的管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绊脚石”。我们都知道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因此,在每个学期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我总是在教室中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情况,提出要求,尤其是让学生自己点评上个学期中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加油的方向。尤其教育学生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同学和以前相比,总算有了进步。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习惯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在东南亚的印度、泰国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却牢牢拴住了一头体重几千斤的庞然大象。驯象人在这些象还在幼年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小象拴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它长成大象,即使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也不挣扎。小象是被链子拴住了,大象则被习惯拴住的。这一故事的含义丰富而深刻,它说明驯兽的关键与目的在于养成习惯,习惯则要从小养成。
风靡世界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可看性很强。请看,舰将沉没,2000多人,仅有20只救生艇,怎么办?意想不到的是:乐队始终泰然自若地演奏,教师在高声安慰大家,船长、设计师等感到自责而决定与船共存亡„„最后得以生还的绝大多数是女人、老人和孩子。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习惯促成是这种结果!西方日常生活中“女士优先”的传统已是闻名于世,这是几百年的习惯,试想,年轻的女人都要予以优先上船,那么弱小的老人、孩子还用说吗?
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太重要了,习惯往往决定人生态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其实,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首先应指人的习惯。
首先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我们成年人很多在小时候都经历过艰苦的劳动锻炼,而与现在的孩子讲劳动,好象那是很遥远的故事似的。不仅孩子们心中没有“劳动”的概念,就连不少家长自身也觉得劳动对孩子而言无关紧要,好象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能让孩子多享受则尽量多享受些。据一个统计数字,我国的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而发达国家美国每天72分钟,南朝鲜42分钟,法、英国都在半小时以上。这与家长的自身观念不无关系。尽管我们都居住在城镇,缺乏具体实在的劳动园地,但最起码,作为一个初中学生的生活应该自理,如在家扫地、收拾床铺,女孩子洗碗、洗衣、烧菜等,这也是一种劳动。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家里根本不需要帮忙。这并非说需要与否,而是说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劳动是必要的。在日本,如全家出游,不论多大的孩子,都要自带一个小背包,为何?父母说:这是他自己的东西,当然应他自己来带。这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是有意识地从小培养自主独立的习惯。从小学会自我劳动,其生存能力相对就较强,而我们的孩子由于缺乏这种意识。这里想要说的重要一点,作为父母的平时太包办了,“包办”的结果会使父母自食其果。古代有个故事叫《少爷赶考》,其中的寓意非常深刻。
从前,小少爷特聪明,文章好,到县里参加童子考试回来,复述文章内容,父亲觉得不错肯定会第一名,岂料揭榜时竟无名。父责问主考官,后抽出试卷一看,卷上如一层薄薄雾气,字迹模糊,不知所写为何。父亲回家打儿子,责骂为何不把字写清楚?小少爷委屈:平时在家写作,你连墨都替我磨好,考试时你不在场,又无人帮忙,我只好在砚台上滴几滴水写字。这则故事虽为笑话,却告诉人家对孩子不能太包办。
开学后,班主任特意宣布说要检查学生的课本、练习本,结果不少同学翻这翻那,显得一片混乱。原因是,有的每天上学前书包里的一切包括削铅笔都是父母包办的,难怪一时找不到!试问你能包到什么时候?这样下去难怪有的父母在言谈之中感叹:我的孩子已读中学,但总是觉得长不大。这“长不大”的原因首先从父母自身上寻找。
原因有二:
其一,环境过于优越,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心理学家认为,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何意?通俗而言,一是对幸福感觉会降低,即通常所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二是特别会怕艰苦,生活适应能力差。而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可能回避它。今天,作为家长,你也许有能力帮孩子克服一切困难,那么将来呢?你能帮它一辈子吗?而现今社会需要的是拥有怎样品格的人?很多家长很向往名牌大学,清华大学校训有“自强不息”,哈佛大学认为“坚忍不拔的性格比什么都要紧”,而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培养自主精神和坚强的性格。温州市区有蔡笑晚一家培养出4个博士,大儿子是康乃尔大学博士,二儿子是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女儿是哈佛大学博士,儿媳是纽约大学博士,全是世界著名大学的博士。他的教子经验曾刊于《温州时报》,其成功经验之一,即“用苦难去磨炼意志”,并说,“到目前为止,人类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最好教育似乎仍然是苦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让孩子多参与劳动,懂得什么叫生活的艰辛,就不怕你的孩子长不大。
其二,父母过分娇惯保护,没有给其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以致孩子依懒太强,造成做事无主见。以《小马过河》寓言故事为例,奉劝大家好好学学“小马的妈妈”!
其次谈谈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时代,一样难免激烈的学习竞争,家长讲究学业成绩,不然就不会有开学初新华书店抢购用书的一幕。但不要过于强求,因为现在的孩子在正常情况下,自小学升入初中,压力已经够大。本学期期中考即将来临,成绩单一定要看,但重要的更要学会分析,不要一味责怪:比之小学又退步了!其一,小学与初中不一样。初中课程增多,难度加大,小学教师会盯,能“立竿见影”;中学更强调自主、自觉、自学,且初中来自各所小学的强手增多了。所以,其实现在的孩子也是挺不容易的,不能一定要他怎样、怎样。某电视剧有一细节,一初中生成绩不好,妈骂他:你的学费不比别人少,你也同在一教室同一教师教,人家考九十几,你为什么这么差?儿子很不服气地顶了一句:那人家的妈妈有的是大款,你为何不是?后来儿子觉得太伤妈妈的心,给妈写了检讨信,叫妈别生气:“我的意思是说,你有你做不到的事情,我也有我做不到的事,不过我会尽力的。说得多好,只要尽心尽力,也就够了。所以要平心静气地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倒是最重要的。比如观察他一天到底如何安排,尤其是对待双休日,帮助他安排几点起床、午休、作业、睡觉、„„再比如,现在讲究学习的自主探究,讲究知识的拓展延伸,有条件的家长要帮助聪明的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看报纸、看电视的习惯,多吸收外界信息,不要老想着跟老师补课。比如看电视,引导好是好事,引导不好是坏事,有说20世纪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电视机”的诞生,因它可给人类带来多少的信息量呀。试想如果没有电视,人们一定觉得信息特别的闭塞。初中(七年级)学生,能养成看新闻联播、午间新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以及一些谈话评论教育类的好节目,一直看下来,这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一味看连续剧、动画片,没完没了,就应予以引导制止。再如看武侠小说、打游戏机、吃零食等习惯就要帮助孩子予以坚决克服。
这里就有个如何引导的问题。举我个人的例子,我的孩子在读初一时候,因为在家有爷爷奶奶、妈妈宠着,我有时教育孩子也简单化,有时遇到不顺心事也骂,甚至打,但效果并不好,尤其是你打或骂,这时偏偏还有人庇护着他。所以需要一提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意见要统一,尤其是父母意见要一致,否则一个说这不行,一个说这其实没关系,那就完了!说到孩子挨打,某报专门刊载了“挨打歌”:“首次挨打战兢兢,再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孩子酣然对你笑。”可见打人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打其实也是家长无能的表现。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曾经试着换过一种方法,我觉得孩子已长大了,应该让他懂道理。例如,儿子也有连续不断看动画片、连续剧的爱好,一放下书包就先开电视。有次他一放学回来,就问:现在可以打开吗?我说:你已是13岁的中学生了,快要大人了,你自己拿主意吧,你觉得现在该看,你就打开。奇怪的是,你郑重其事地说,他却不看了,先去做作业了。又有一事,记得要否报名小记者?要否订课间牛奶?我们都教导他自己拿主意,效果不错。因为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他也想得到大人的尊重,他在心理上必然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有一天他感觉到大人是在尊重他,或许反而自觉了。有句话说得不无道理:“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在一夜之间长大”。尤其是男孩子。
最后,我想借此专门对做父亲的说几句话。由于平时忙,管教少,一旦遇到不良行为,可能骂了打了再说!值得提醒的是,做父亲的应该不要忘了,教育孩子并不是女人的事,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因此我建议在座的父亲们或请在座的母亲们回去转告父亲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意之余,也抽空陪陪孩子,跟孩子聊聊天,带孩子经常出去玩玩。说到玩,有条件的话,在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到一些著名高等院校里走走、看看,让孩子从小接受大学府浓厚的文化的熏陶,大学院里的那种气派、那种博大精深的底蕴,会拔高孩子的视点,并使人产生强烈的向往。如北大,有22处文化景观,几乎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聪明的孩子都会在一生的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的,甚至会成为一生中的动力!
家庭教育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是几次学习和讨论之后就能够“功到垂成”、“得心应手”,我们的讲课或者报告只不过想借此引起大家对孩
子教育的重视。不是说“孩子是明天的太阳”吗,让我们深入探究,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三篇:学科习惯培养
学 科习惯 培 养
石礼涛
一、学科习惯就是学习习惯。
各学科的学习习惯具有共同性,是统一的,是相同的,因此习惯养成是不分学科的。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这是每个学科都应有的习惯,因此在这里的学科习惯培养不是指单独的某一学科习惯的培养,而是所有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三、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增强教师的习惯意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而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又首先要使教师有这一方面的意识。也就是说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培养要在学生和老师的头脑中都形成这种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而从现在情况来看不光是学生的学生习惯欠缺,更可怕的是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意识缺失。所以现在更为紧迫的培养教师的“注重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
2、协同配合、齐抓共管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单靠班主任或一两个教师的培养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一个班级、一个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所有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各科任教师要思想上重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3、有计划地培养,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4、注重从细节抓起细节决定成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给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个人体会:班主任应该做有心人,从小事细节入手,逐步将工作渗透到学生 心中。
第四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学习的保障。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各项纪律要求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常常顾此失彼,或者转眼就忘。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耐心教育,力求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对各项要求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师:一二三,生:快坐好;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谁坐好?生:我坐好;还可以问:谁最棒? 生:我最棒!这样学生能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当学生行为表现有了进步时,或全班拍手鼓励,或在作业本上盖一朵大红花的奖章,随时语言表扬,示意学生你表现很棒,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对规范学生行为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如要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顺,要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采用多种激励方式给予表扬,从而以榜样带动全体,促进养成。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要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一致、有效的养成教育。家长的日常督导,使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三者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实现了家校无缝衔接,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声气相通,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使学生更快的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常我们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乐与悲哀。所以,细节决不可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通常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地知道: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教书育人,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我们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知道“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
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缺点就可以迁就,可以值得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想法绝不应该存在。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鸿鹄之志,缺乏的是具体会飞的燕雀。空有鸿鹄之志而不会飞的鸟,始终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深知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这些工作必须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敦促我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辅导员及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把遵纪、敬业、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