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是我呀教学反思(大全)
南京中山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教师姓名张潘宁 教学班级一年级、三年级 教学学科 美术反思时间___2011年4月15日____ 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让孩子充分体会自己的独特以及珍贵,让孩子通过这一课不仅学习了抓住人的外貌特征描绘人,更让孩子提升自信。
自己的目的,并能初步掌握折纸添画的方法、技巧,轻松的使用美术语言来展现自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本堂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不仅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而且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衣着、发型、高矮、瘦胖等特征,直至引导学生来观察人物脸部特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貌特点。并知道自己的相貌特点。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但这部分老师引导还不够,学生观察不够细致。引导学生用折纸的形式,体现情趣化、个性化的自己。我创设情境直接在黑板上现场画了班上的一个同学,让大家找找他,创设这样的情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情境中寻找人物的特点,不仅提出了本课的任务,又为后面作业展示作好铺垫。在范作欣赏部分,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来找出制作方法和材料。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表现方法和技巧。老师的示范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来通过不同动作展现自己个性。说实践证明,老师的示范是很有效的,人物很好的表现了动态,使学生折纸作品更生动。在创设的情境中我时常用童化的语言来和小朋友交流包括后面提出作业要求,这样使学生更觉得亲切有趣。
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但前面示范和情景导入的时间稍长,加上课件的播放时间,孩子绘画的时间比较短,需要更合理的安排。
教师姓名张潘宁 教学班级一年级、三年级 教学学科 美术反思时间___2011年4月_28日____
点线面的魔力
本课是通过点线面来表现味觉和嗅觉,是继上学期画声音后又一课用抽象的线条、点、和色块来表现抽象的感觉。
首先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评一评”这几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味道在内心的感受通过色彩构架出一个大的框架,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说是充分的去细细品味内心的感觉。
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抛开对具体事物的形象色彩,从自己因味道内心的情绪变化来选择颜色,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味道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 ;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并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尝试表现,将抽象的感觉变成优美的图画,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但我觉得学生对于用颜色表现因味道内心情绪变化的掌握比较好,但是在线条上变化却很少,比如粗细、曲折等都可以有所变化,也可以表现情绪或者味道强烈减弱等变化,另外运用点和色块的对比比较少,而且点的变化也比较单调,可以加大抽象绘画的欣赏,教师应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更大胆的去画。
教师姓名张潘宁 教学班级一年级、三年级 教学学科 美术反思时间___2011年5月_10日____
用线条雕刻岁月的痕迹
美术课不是单纯绘画技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课内容为地方课程资源教材,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城市里的老房子如今大多已拆除翻新了。家乡的老房子对现代的学生来说已是很陌生的概念了。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可供参考的直观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述、分析不同时期的老房子及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老房子。不足之处,学生因为缺少对老房子近距离的观察,在表现老房子时缺少多样性和代表性,若能带领孩子走进生活,观察写生,教学效果就更好了。此节课我更关注学生处理画面细节的能力,要求学生充分运用点线面的魅力,也培养他们耐心作画的能力。我以用线的表现形式下手,用临摹或记忆画的形式将老房子展现在画面,因为绘画离不开线,尤其是儿童类绘画,从涂鸦开始,就利用歪歪斜斜的线来描绘索感知的简单形象。让学生学会表现的第一步就是先让他利用线来表现,然后再过渡到面。这样学生就循序渐进的接受学习的内容,对最后的教学效果是有帮助的。在教学中我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篇:小学《这是我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美,就在身边
——《这是我呀》教学设计
闻 瑾 泰州姜堰市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
美,源于生活,更融入生活、显于生活。教师应巧妙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激发儿童的审美兴趣、增强儿童的立美自信,鼓励儿童在生活中寻找美、接触美、感受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
本课以学生观察自己、塑造自己为中心,所涉及的学习领域极其广泛: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综合性、整体性较强;与儿童的生活相连,以人为本,以己为美,“我”就是生活中美的塑造者;与自然界的生命共存共生、共舞共吟;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我”的了解、塑造和展示,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实、积极的“我”。
【学情分析】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喜欢在活动中表现自己,《这就是我》一课的编排,正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我”的表现中,展示自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在“我”的个性化设计中,表现出儿童眼中的“我”,反映出儿童的童趣、童真、童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进而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操作目标:概括自己的外形和气质特点,运用美术语言加以真实或夸张地表现。情感目标:通过全面、艺术地观察和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抓住自己的典型特征,尝试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含学生照片),示范工具,脸形及五官素材图片。
学生准备:镜子、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初步感受
1.教师播放歌曲“找朋友”的动画视频,师生拍手、歌舞,找到各自的好朋友后分组而坐。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在熟悉的旋律中,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还有一位大朋友想与大家交朋友,我们来看看他是谁?
课件播放人物肖像画,其中有一张老师的自画像。
师:原来,这是我呀!我想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愿意么? 3.出示课题:9.这是我呀
(一)【设计意图】创设“找朋友”情境,初步感受,抓住特点表现人物的手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明白本次学习的目的,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二、观察、分析特点 1.质疑、了解
教师提出疑问:同学们,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是如何从这么多张画中一下就认出老师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概括总结:因为这张画将老师的外貌特征表现出来了,所以大家能一下就认出,因为,只有抓住特点才能最好地表现人物。
【设计意图】一个悬念直接把学生带进自主学习的情感世界中。从初步感受逐步引导深入,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的归纳、梳理,了解了肖像画的特点,打开了思路,为后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观察、讨论
(1)小组探究、交流
教师提出须讨论的问题:“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征。我们自己的相貌有什么特点呢?”同学根据老师的问题相互交流。
(2)自我观察、比较
教师布置观察要求:“现在,我们把镜子拿出来照一照自己的脸,看看跟刚才说的是不是一样?仔细看看自己的正面、侧面分别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照镜子仔细观察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阶段,学生观察各自的相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拓展想象的思维,为学生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游戏、分析
教师介绍“这是我呀”抽奖游戏的相关规则:请一位同学发出“开始”和“停”的指令,当“开始”的指令发出后,教师播放课件,大屏幕滚动显示全班每位同学的照片;当“停”的指令发出后,大屏幕上的同学照片停止滚动,定格在屏幕上的照片主人即为“中奖”者,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
游戏开始,“中奖者”陆续介绍自己的面部特点,教师适时提示:你是胖是瘦,你的脸型、鼻子、眼睛„„怎样?你还知道有哪些脸型?教师适时展示不同脸型、五官的人像图片。
【设计意图】游戏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更是对前一段活动的展示、概括。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外貌特征,从而巧妙掌握人物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好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了解,观看示范 1.教师示范
最后一位“中奖者”介绍的同时,教师根据其介绍以及自己的观察迅速范画肖像。2.学生评析
教师将自己的范作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观察、比较并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只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就能画得很形象、很生动!
【设计意图】教师简单示范,既给了学生方法的引导,又留有无限想象空间。这 3
个环节注重了学生的感悟, 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欣赏、尝试创作
1.教师播放课件“名人画像”,带领学生欣赏画像,逐步引导评价:这些作品你喜欢么?最喜欢哪一张?为什2.欣赏学生作品,交流表现方法。具体就材料选择、方法使用、形象塑造、细节处理等方面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从大师作品到学生作品,大量图片都传递着情感,引导着学生从多角度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想象力、挖掘了创造潜能,享受了快乐。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巧妙地得到了解决。
五、设计、装扮自己
1.动手,选择喜欢的材料表现自己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作为课堂创作背景,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展开练习。
2.畅想,讨论独特的形式装扮自己绘画到一半时,教师提示讲解:教师今天还带来了另外两张自画像,这张自画像跟刚才那张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观察、比较两幅自画像的异同,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在自己已经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小范围交流,重新为自己设计新形象。
么呢?
如:新发型、新衣服等,还可以把自己装扮成奥特曼、芭比娃娃„„
教师提示学生:不管怎么变,脸蛋不要变、特点不能丢,不然,人家会认不出你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配有动画的欢快音乐伴奏下继续设计,完成创作。【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自主探索,引发学生畅想,将本课推向高潮。想象来源生活,着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细心地寻找,找出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六、展示、评价游戏 1.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想法: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好吗?好在哪里?还准备修改么?
2.生评,选择典型的作品
教师请同学观察老师手中的作品,猜出上面画的是班上的哪位小朋友?说说他画得好吗?好在哪里?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3.互评,浏览全班的作品
同学各自将完成的作品放在自己的胸前,伴着“找朋友”的音乐,对着小朋友胸前的画再来找找自己的朋友,看看你还能不能找到!
【设计意图】自评、生评和互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多元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游戏活动的设计则是对整节课学习的总体汇报。以“找朋友”开始,又以“找朋友”结束,前后呼应,有始有终。
七、拓展、多种技法
1.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并提示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给自己画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那么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以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呢?
2.教师在同学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予以总结,同时课件展示:我们可以用纸撕贴,可以用小刀刻画,可以用布、蛋壳、毛线拼贴,还可以用橡皮泥、黏土捏制,方法太多了。你想用怎样的方法去表现,准备好材料,下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吧!
【设计意图】提问、展示是对下节课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教学反思】
《这就是我呀》是一节富有生活和童趣的教学,教师应把握儿童心理的特征,善于通过多种手段,教学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与创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儿童
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表现自己。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体现综合性教学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以美术为主,把语言、音乐等学科整合在一起,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使教学空间更灵活,更广阔,学习空间更自由、更开放。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建构信息,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是我呀》的设计思路是围绕“我”这个主题展开,由观察“我”——交流“我”——表现“我”——创造“我”——评价“我”等若干内容组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活动中,了解自我外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课后,当学生兴奋地舞动着自己手中的画,一件件充满童稚的艺术品展现在我面前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思考:是什么点燃了他们创作的火花?是什么让他们在美术课中如此激情?又是什么让他们的作品如此生动活泼?……
深思后,我发现是多种艺术信息的融合培养了他们综合的艺术能力。这节美术课并不是单纯的学习美术造型技能,还承载着音乐等诸多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不是形式上的整合,也不是杂乱的堆砌,而是在表现美术课特性的过程中,通过表现“我”这一载体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
第三篇:《这是我呀》说课稿
说教材:
苏少版美术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九课《这是我呀!》,在教材中它其实是一个单元,编者循序渐进地安排了
(一)画自己、(二)用半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和
(三)用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这一系列从平面到半立体再到立体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现了课标精神,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中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本课作为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后面的两个学习内容起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让学生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
2、技能目标: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掌握初步的表现技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征,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教学难点: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用绘画的表现方式进行情趣化个性化的表现。
说教法:
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民主、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施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以及自由独特的表现方法的动态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
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从上学期开始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勾线、涂色、剪贴、撕画的技能,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大多数同学能自信、大胆、自由地用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本课在重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对自己的形象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自我感觉为主、互提建议为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现欲望,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表现自我。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课前老师挑选几个长相特征比较明显的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自己的脸。(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模仿老师的样子在黑板上涂鸦是乐此不疲的。这些没有经过引导学习的画虽天真烂漫,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例如他们常会把脸都画成圆圆的。这里先为本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一、导入:
在课的导入我先让学生认一认:刚才有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了自己的脸,瞧,表情还特别有趣!这是谁呀?请小朋友对照黑板上的画像认一认,并请他们走上讲台给大家看一看:这几位小朋友的脸是不是都象黑板上小朋友画得这么圆圆的,再找一找:他们的发型、五官有什么不一样?以生活中同学的形象与黑板上的涂鸦作品想对比,目的在与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人长相的独特之处,为下一步引导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特征提供了观察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照一照:我们能用眼睛看到别人的长相,一定也想知道自己的模样,现在拿起课前准备的小镜子,请大家仔细看看镜子里的“我”长得什么样?想一想:“我”的脸型、发型、五官有什么特点,对着镜子在小组内说一说。说得像我们鼓掌通过,说得不太像请大家纠正。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自己的美,即由一般人共有的特征细化到关注自己的特征,学生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说给组内成员听,加深了观察、记忆的印象。
2、今天每个小朋友就要来画自己,我们先来看看大画家是怎样画自己的。(课件展示:凡高、毕加索的自画像,让学生欣赏高质量的大师作品,从小就接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很有益处。让学生观察两位艺术大师的不同特征,思考人物个性同时再用让学生辨认:是凡高还是毕加索?虽然凡高有戴着帽子、正在画画不同的装束,但脸部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告诉学生同一个自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可以在不改变自己脸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自己的形象,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脸部最主要的特征在哪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下一步教学作铺垫。
3、在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后,为了给学生作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教师也来示范画自己,请小朋友的眼睛做老师的镜子吧,请大家看看老师的脸形是什么样的?再看看老师的发型和五官什么特征。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主要画小时侯的自己。研究发现不管用哪种绘画方式表现,一开始都是以勾线来表达,所以我的示范只是用线简单勾画出自己的特征,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涂色技巧,在这里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涂色,同时告诉学生用线描的方法也是一种绘画表现方式,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同龄人的作品中受启发,我设计这样一个寻人游戏:(课件展示)我们看看小朋友怎样表现自己的,这三幅画中有一个爱生气的小眼镜,你能找到吗?你怎么知道的?还有其他几幅自画像,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并说说他们分别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的?这个游戏活动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儿童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辨析与思考,使训练由内而生了更多的感悟,为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做准备,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探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范画中的人物有什么个性,二是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自己的个性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教学难点,领悟到原来画自己还可以画出自己的喜欢和爱好。
5、画自己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认为最有特点和个性的地方:可以对着镜子作表情欣赏,表现自己认为最美的表情,还可以改变自己的服装和发型,但脸部特征不能变。这一过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更深入地归纳、感悟画自己的方法:在仔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脸部主要特征来表现,改变自己的装束和发型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空间。
6、同学们想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自己,想一想、试一试:
三、自由表现,体现个性。
作业要求:
1、画一幅自画像。可以照镜子画,也可以参照自己的照片来画。
2、可以给自己重新设计喜欢的发型和服装,还可以变化各种表情,但最后完成的作品,一定要让大家能够认得出你哦!别忘了一定要抓住自己的长相特征。
四、展示作业、交流欣赏。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贴在展版上,以“我们班的集体照”的形式展开自评、互评。这是我们全班的集体照,长相虽然不一样,个性也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老师喜欢每一个小朋友,老师愿意和大家做朋友,教师将自画像也贴到学生一起。请学生从是否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评价。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一大体现,以“我们班的集体照”这种形式展开展示评价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本课的学习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尤其给长相不佳的学生以自信,使学生体会到“我”是独一无二的,真正体现课程标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理念老师要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事实上许多美术大师常从儿童画中汲取灵感,教师让学生也来评价自己的画,改变了以往“唯师是从”的不良习气。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探究、相互评价的交互行为也使师生双方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学与教的启示,体现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只有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可亲可爱、平等互助的参与者,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
2、对比课前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头像,请学生谈学习感悟。与课前预热首尾呼应,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使学生领会画自己的要领,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五、拓展延伸:
1、欣赏用折纸、彩纸撕贴的方法表现的作品。
2、请大家想一想:可以准备什么工具做自己。
美术学科的自主学习包括对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让学生思考下节课的学习工具,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什么》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歌曲以谜语为歌词,“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生以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知道音有长短,音有高低、音有强弱。
2、通过学习碰铃和双响筒的用法,为歌曲伴奏。
3、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教学设计亮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以及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分辨音的长短、音的高低、音的强弱。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闹钟、碰铃、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猜谜语。
三、新授
1.熟读歌词。2.初步感知音乐。
师:老师想把一首好听的歌曲送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安安静静地仔细地听听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中唱到了闹钟的哪两种声音?
生:“嘀嗒嘀嗒”和“当当当”的声音。3.教师范唱 4.模唱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模唱。5.学唱
6.区分音的长短、音的高低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2位小客人,它们是会唱歌的时钟姐姐和时钟妹妹。
①.师:首先大家听时钟姐姐是怎么唱歌的,时钟姐姐唱的歌曲里有几个长的音,几个短的音?
生:1个长的音,2个短的音。师:谁能模仿模仿时钟姐姐唱歌?
②.师:我们再来听听时钟妹妹的是怎样唱歌的。师:同学们也跟着时钟妹妹演唱演唱。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再听一听,时钟姐姐和时钟妹妹唱的歌,有什么不同,谁的音高,谁的音低。
生:时钟姐姐的音高。7.游戏。歌曲接唱。8.区分音的轻重
师:同学们,钟表嘀嗒嘀嗒走得非常轻巧,你觉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师:钟表报时发出的当当声,比如说提醒我们起床的时间到了,声音肯定比较重,不然我们也听不到了!你觉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9.分组赛歌。10.演唱情绪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小闹钟唱歌,心情是欢乐的,还是忧伤的。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带着欢乐的情绪,来当一个欢乐的会唱歌的小闹钟吧!
四、演奏与表演
1.学习双响筒和碰铃的用法。
①.左手拿双响筒,右手拿槌左右两边敲击双响筒,能发出轻快活泼的声音。
②.一只手拿一个铃铛,互相撞击,就能发好听的当当声。2.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3.表现与表演。
五、拓展升华
师:世界上很多东西都能买得到,但时间买得到吗?那浪费的时间还找得回来吗?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
生:珍惜时间
六、小结
师:闹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提醒合理的安排每一天的时间,让我们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吧!教学反思:
这是首谜语歌曲,通过课前的设悬念,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气氛很融洽。对于歌曲教学中的难点,我先让学生认识了会唱歌的“时钟姐姐”和“时钟妹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然后通过聆听,模仿他们的歌声,对比两处“当当当”的音高不同,来解决难点。同时通过老师范唱,师生接唱等方式,学生很熟练的学会了歌曲。不足之处,附点节奏的地方,有的学生总唱成两个八分音符,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先理解,然后多练几遍。
第五篇:《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懂得珍惜时间。
2、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能用简单的动作和乐器表演歌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区分音的高低,长短。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好歌曲并为歌曲进行创编。
教学难点: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及八分休止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热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个谜语,请你来猜猜看!(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小朋友真聪明,(师用课件揭晓谜底),你们用你们的智慧解开了谜语。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带你们去钟表乐园里看看!这里边有许多各式各样的钟表(课件展示),它们的声音可好听了。
3、谁能模仿一下钟表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滴答滴答)
4、声音有什么特点吗?(轻松有弹性)
5、按要求有节奏的模仿钟表的声音
三、学习歌曲
1、我们和钟表们相处的很愉快,下面我们把、时钟的声音加入刚才我们读的谜语当中一起读读。(跟着伴奏音乐来读歌词,培养学生的乐感)
2、纠正附点音符的时值。
3、初听范唱、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歌《这是什么》)
4、多种形式模唱歌曲。
5、指导生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6、接唱游戏
7、随着伴奏一起有表情的演唱
四、歌曲创编活动并表演
1、你们精彩的演唱,吸引了两个乐器宝宝,看看它们是谁?(师出示双响筒和三角铁)
2、与生探讨乐器的演奏方法(低音在左,高音在右)
3、按图谱为歌曲伴奏
4、我们来比比赛看看哪组的歌声最动听,舞姿最优美,打击乐最整齐。比赛之前小朋友想想歌曲有哪些表演形式?(唱歌、跳舞、伴奏)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不知不觉我们和可爱的小钟表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柳树枯了,第二年又会长出新的,时间溜走了,我们还能找到吗?是的,时间一去就不复返了,小朋友要珍惜时间,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最后让我们用快乐的歌声来感谢这些可爱的钟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