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的做法和困惑
我在习题课教学中的做法和困惑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课型中必不可少的课型之一,因此也是一直让我困惑的一种课型。如何能更好的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呢?下面我将就我的做法和困惑两个方面阐述我的个人做法和观点。
做法:
一、课前先把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下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讲解,但是这样就错题讲错题给学生以“陈旧感”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较难激发兴趣。后来,我又因势利导,根据讲评的内容创设认知的情境,让学生耳目一新,启发学习兴趣。
二、上习题课过程中的变式训练在上习题课时,题型要包罗万象,在变与不变之间中进行训练,变式有三种,其一:形变方法不变;其二,形不变而方法变;其三:形变方法也变。教师主要依据自己的课前准备内容,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典型例题,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授课内容,课前准备的例题可以不用,侧重方法技巧的训练,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以提高是在情理之中的。
三、重视试卷讲评课重视试卷讲评课,切实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益十分必要。在考试、改卷后,我也会花上1-2个课时将试卷有重点的讲解一遍,但缺乏针对性,之后我又让学生先组内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拿到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对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认识,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当堂检测当堂解决问题。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我会抽出二十到三十分钟的时间给予学生限时训练,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做题时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考试能力。接下来我会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功能,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把不会的问题弄会,本身就会的问题能够讲出来加以巩固,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采取小组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等等形式的竞赛,我都设计并施行过,这种形式比较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
困惑:
1、学生的小学基础有所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在习题课上既照顾到成绩较弱的同学,又能让好学生“吃得饱”呢?
2、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欠缺,而且学习主动性差,每次任务的完成都需要老师不停的督促、督促再督促,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呢?
3、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个人观点并不是多做题才能提高考试成绩,但也肯定要适当的做题,提升他们的做题能力,如何才能让学生提升做题的质量和效率呢?
第二篇: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几点做法
如何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是摆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从习题的选取方面来看,应精选习题,习题教学的成功与否,选题是关键,精选习题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明确解题规范,巩固、复习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由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多变、题型繁多,讲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所选的习题进行筛选,要少而精,要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为例题,这就要求我们所选的习题尽量的做到,第一所选的习题必须典型,即选择那些从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习题作为例题,第二所选的习题尽量有适当的剃度,也就是说尽量的选一些“跳一跳,够的着”的习题,要利用剃度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利用剃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深刻性、发散性,第三所选的习题在设计上应有一定的层次,设计习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对于思维跨度比较大的习题,尽可能设计成一系列的习题,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简单的设问开始逐渐的加大难度,最后达到最高点,可以采用一题多分、一题多问的方法,利用习题的层次引到学生的思维,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第四所选的习题尽可能具有延伸性,习题的延伸就是习题在知识和形成上可以进行生长和变化,通过一题多想、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分等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五所选习题的内容必须科学,也就是说所选的习题内容必须严谨,条件必须充足,设问必须合理,习题所考察知识点的理论依据必须正确,如果习题本身有科学性问题,不仅给学生带来错误认识,久而久之还会误导学生。
2、习题讲解方面,习题的选讲应以开发思维、提高能力为重点,在习题讲解中要重视解题的思维过程,不能只着眼于几道习题,更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而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积极想办法,找关系、抓“题眼”,要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引到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习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适当的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等要求方面受到启发,并通过对典型习题的剖析,引到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使学生通过听讲和指导在解题上不仅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达到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从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通过讲、练、评、议、启迪思路,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3、加强解后评析,解后小结,注意学法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习题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但解后评析决不能变成“就题论题”,而应当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的内涵,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进一步拓宽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以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形式。在评析和小结中及时地指导学生总结习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生通过评析沟通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用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少走弯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4、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优化教学方法。一个班的学生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智力水平上不尽相同,在习题课上要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大的收获,除了在选题上注重习题的阶梯型和层次性外,在解题过程中还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的指导,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宽阔的同学,要求他们达到最高的层次,解题方法上鼓励创新,鼓励用最简单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解出题目。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尽量的踏上高一级的阶梯,但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至少要掌握一种方法,并能较熟练的应用这种方法。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应积极的鼓励他们尽量的登上最高的台阶,引导他们在解题上能用较简单的方法,并逐渐的提高解题速度。这样就能使每位学生均有收获的喜悦,思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习题课应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效率为目的的课堂。习题课教师既要反思自己教学得失又要反思学生解题对错;既要巩固知识又要拓展方法;既要学生学会解题方法又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可以说,习题教学就是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的灵活,学的扎实,优化学习过程的教学程序,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思维程序,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提高数学解题素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我们数学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教学中的困惑
教学中的困惑
李红
随着课改的进行,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呈现出“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景象。但是,我也留意到这样的现象,上课学生争抢发言,彼此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孩子们随意地甚至歪歪扭扭地坐着,我对于这样的坐感到很担心,其一,对身体发育不利,其二,不利于专心听讲。孩子完成任务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教室里一片“热闹”,没完成的学生也没有心思完成。所以我的教学困惑:新课改后,还要不要课堂纪律?如何做才能既弘扬个性,又使七八岁的孩子遵守合作的必要的纪律,而不影响别人?波西米亚有一句谚语说:“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夸美纽斯说:“纪律的目标就是要使他们跟随别人,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且实际上自行地走向那个方向。”必要的纪律,既保证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保证了大家在一起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课堂纪律?实践中的经验告诉我,课堂上,学生必须要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参与活动时,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自己学习时,不能做影响别人的活动等等,也就是,做独处时的小主人,合作时的小伙伴。
那么,应该怎样让学生遵守纪律?夸美纽斯说:“功课学习如果组织的合适,学习本身就有充分的吸引力,就可以利用它们固有的快感吸引一切人。假如情形不是这样,错处不在学生身上,而在教师身上。一个音乐家不会用他的拳头或用一根棍棒去击他的七弦琴,他也不会因为琴声不谐便把它摔到墙上;而是根据科学的原则去工作,为它调弦,把它整理好。”所以,教师科学的组织方法,积极的鼓励制度,对于维护良好纪律是必不可少。魏书生老师对于学生都能做到“多次提醒”,何况是我们这些老师。在我班,我和同学们提出了“一分钟思考”时间,一分钟后谁知道了就先告诉同位,然后小组回答,选出组内最精彩的发言交流。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小组讨论唇枪舌剑,讨论时没有谁是谁非,只有个性和不同的见解。所以大家一样,想多少就说多少,知道多少就发表多少“高见”,真是“童言无忌”“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方法到位,不盲目地去娇宠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做到既遵守纪律又活而不乱。
第四篇:我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
我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
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由不同形状的地板拼成的地板,这些形状各异、拼凑得严丝合缝的图形中还牵扯到许多数学问题。
前几天, 我外婆家装修房子,我爸爸带我玩,我看到工人师傅正在铺地板, 唉, 工人师傅的本领真高呀,相邻的地板之间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长方形的地板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换一些其他的形状行不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仔细地探究了其中的道理,研究一下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
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五边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六边形、七边形……
由此,可以看出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不论用几种多边形,只要在同一个顶点处的内角之和为360度,就可以确保拼出的地板之间平整而无空隙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由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乍一看上去这些不规则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其实都是由正规图形通过移补组合成的。例如,拼图就是用一块块不规则的图形拼凑成的,还有许多图案也是如此。
通过对铺地板的观察,我既掌握了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公式,又明白了地板铺地的数学原理,使我对数学的思维和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活学活用有了近一步的理解,开阔了我的思维。
周武察哈尔路小学六(1)班 周武***
第五篇:单元整体教学中我的困惑
单元整体教学中我的困惑
从上一学期开始,我接触了单元整体教学,从网络中阅读了一些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资料,并进行了实践,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不少收获。比如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学生读书的时间有了,教学进度有个显著提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等。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不少困惑:
首先作为单元整体教学,必须以单元为整体。有时候,在选择一单元的主体教材时,不好确定那一课为主题,所以有的课文不太好安排,这时候就又按照原来的模式进行教学,有时候,不知所措,有穿新鞋走老路之感。比如这一学期我所带班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比如第二组的教学,这一组共有四篇课文,包括《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和《将心比心》。以以诚待人为主体安排的。
这四篇课文中,在确定备课主体时候,我犹豫不决,不知道盖伊那一课为主要备课的文本,其实我感觉万年牢更符合这一单元的主体,他有对人性美的要求,可设又是一片课外阅读课文,就是在确定了文本后,该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又是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每一刻每一刻的进行教学,是单元教学只是一个形式,有穿新鞋走老路之感。
其次就是我所在学校是农村小学,我们这里的评比仍然是以学生成绩为主,占7成,成绩不好,就一棍子打死,任何都不好,在实验中,所带学生虽然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应试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成绩有所影响,怎样才能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让学生学习成绩也就是所考的分数有所提高呢?这是我的困惑。
再次,作为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第一学期还好,同学们把自己的书都带到学校,互相交换,读到了不少书,但是读完之后呢?学校并没有给我们提供这一块经费,再者,学校图书馆里的书也是很陈旧的,更新很慢的,再次发动学生买书,无畏就是作文选,漫画,口袋图书、一点通之类,对于提高阅读能力不是很大。怎样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我的困惑之一。还是一改组为范本,在学习了这一组以后,我想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材料,以提高其阅读量,但是资源匮乏,我现在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加班主任,还有一个小科目,学校每天有开不完的会,弄不完的活动,如果是不加班就连作业也许批不完,何谈教研?
第四点就是也是困惑最大的一点,那就是如何确定这一组的主体,有时候一组安排在一起,不知道选哪一课为主体,也就没有能更好的确定目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不自然的就有上成了原来的课堂。
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我只是听了李怀原校长的一堂课那就是高年级的《不老泉》,感觉很好,所以就模仿,但是其理论根据也不是很厚实,所以教学中难免出现偏差。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