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暨观摩会”
听课心得
4月26日-2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巩义市举行的“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暨观摩会”。聆听了19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此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注重学生的感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其次,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非常的精彩,能适时的激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你真细心” “你知道的可真多”“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你的想法真有深度”“老师太佩服你了”“再想一想,就接近准确答案了。”“真是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等等。让学生紧绷的心弦松开了,学生的心理得到了释放,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第三,将 游戏、竞赛与所学知识巧妙结合。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潘虹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开始,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从一个盒子里摸出一个长方体,用手感知长方体的形状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打好基础。
梁欣欣老师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课结束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她准备了三个信封,第一个信封里装着“老师们”三个字。第二个信封里装着“再见了”三个字,第三个信封里装着“你们辛苦了”五个字。
首先从第一个信封里抽出一张纸,露出一个“老”字,然后对同学们说:“这个字是这个信封里字的个数的三分之一。猜一猜,信封里有几个字。同学们冲口而出:“三个”。教师此时把纸条抽出露出:“老师们”三个字。
接着,老师从第二个信封里抽出:“再见”两个字,对同学们说“这两个字是信封里字的个数的三分之二。让同学们猜猜这个信封里装了几个字。。。就这样最后露出了:老师们,再见了,你们辛苦了”。然后让同学们面对听课的老师这句话齐声读出来,我觉得这样安排不仅巧妙,而且与本节内容遥相呼应,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陈娟老师教学的《分数大小的比较》,知识点有两个:一个是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的大小,一个是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在课结束时,安排了“比一比谁的分数大”的比赛:先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装个写有1-20数字的乒乓球。第一个环节,先选一个主持人,任抽一个数字作为两个组分数的分母,然后由两个大组各推选一人从盒子里抽数,作
为他们组的分数的分子。当时第一组抽出来一个数后,老师就问还没有抽的哪一组,你们希望你们组能抽到几,继而再抽,最后选出获胜组。第二个环节是让主持人抽一个数作为两个组分数的分子(当时抽的是2),再由选出代表来抽分母,有意思的是他们抽到了最大的数20,也就是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这下可把另一个大组的同学高兴坏了,他们组同学说无论我们抽到几,我们组的分都比他们大。这样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巩固了新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至于在下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
新颖有趣的“课堂游戏”,巩固了新知,检查了效果,一举多得,灵活巧妙,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个个跃跃欲试,其间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使学生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第四,在突破重难点时,教师都能实时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如:张丽老师在教学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时,运用课件演示“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一组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由于学具的原因,学生在摆这组小棒时都认为可以摆成。教师如果说不能摆,学生可能不会相信。但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潘虹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用动画演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非常生动形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
第五、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优质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南阳的郭昆明老师老师讲《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拉一拉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周口的李影老师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己探究,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几天的课听下来让我感受更多的就是每节课中,老师的话总是很少,而且只是在学生的思维受阻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点拨,无效的语言是少之有少。决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观察、交流、动手操作和游戏。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研究数学的科学方法就从小得到了培养,也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这样的学生探究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是什么,不仅是一种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能力,一种合作的能力,一种欣赏的能力,一种学会评价的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河南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暨观摩会”随感
“河南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暨观摩会”随感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生成新知的过程。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沟通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得紧密联系: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关键词:课堂 自我生成 生活实践 概念
2008年10月9日至11日,“河南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暨观摩会”在河南省巩义市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历时三天的会期中,我自始至终参加了大会,极大的提高了我对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共听了来自全省各市的20位优秀教师奉献的数学教学优质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变化。从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地位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迁,教学评价的多元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与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较,都发生了全新的变革。一堂堂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的数学课,使我如沐春风,深深的陶醉在数学教学的和谐氛围里。
在听这些优质课的时候,我回顾着我区的数学教学的实际进行着深入地思考,收获巨大。
一、学生自我生成新知的过程
观摩课上教师们上的课,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生成新知的过程。这些教师的数学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记忆,而是变成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科学的猜想、尝试、操作、实验及表达,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在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中完成新旧知识的嫁接,形成数学知识的合理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自身认识的基础上“跳一跳,摘果子”完成知识的自我生成。例如,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出示图片或图形后,总是向学生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生成性极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合作探究学习时,许多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交流,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其中很多的教学片断,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这些课上,教师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他们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沟通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平顶山市的李俊团教师教学《秒的认识》,设计了“一秒的价值。”这样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每秒7000米。②现代化车间每秒可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③电脑每秒可运行3万亿次(课件出示画面和文字)。紧接着教师追问: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一秒”本来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处理得当,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但李老师却巧妙地结合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很容易的把“一秒”得到接受和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例。例如,郑州市的李永伟教师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设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在这一环节中,李老师设计了求红领巾的面积和国家邮政局为纪念“神州”飞船首飞成功发射的一套两枚异形邮票的面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就是这样充分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借助生活实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时效性。
三、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形式、自由地运用熟练的学习手段,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师生交流时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自由表达。例如,学生对“长方形是不是正方形?”这个问题学生产生了分歧,这时教师适当的安排了学生进行当场辩论,让学生在相互辩论的交流中提高了认识,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学习。真实的再现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维,也就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科学合理的学习过程,最后得到了相同的数学结论。例如,“求圆面积方法的推导”,利用了两种推到方法;“求三角形面积方法的推导”,用了不同的割补法,都充分体现了学习方法的灵活多变。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学到了同样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将来选择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打下基础。
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教师除自己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首肯、表扬和激励外,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有时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等,改变了过去的教师包办评价的倾向。通过教师的点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多元化的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允许学生评价老师,使课堂充满了平等、和谐的气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营造了轻松愉快多样的学习气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这些观摩课上,各位教师以饱满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优雅的姿态、亲切的笑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探究、表达、交流的优异表现,同样在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每一节课上体现出来的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聪明才智,加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的映衬下,集中表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创造之美。使参加这次会议的数千名教师为之感叹,为之陶醉,为之赞誉,为之振奋。随着这次观摩会的圆满成功,全省小学数学教学将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时代,取得新的辉煌。
第三篇: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教案
授课日期:06年11月 日 执教教师:姚乾兴
工作单位:郊纳乡中心小学 授课年级:二年级 教
材:新人教
课
题:9的乘法口诀 的 乘 法 口 诀
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84―85页
例6
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来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让学生通过富有情趣的活动,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心情愉悦地记忆乘法口诀,能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渗透乘法交换律。
5.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估数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教学重点、难点:
编口诀,确定每句口诀的积,并记住口诀。教具准备:
课件、教具纸板、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新.1.举行背诵1—8的乘法口诀接龙比赛。(1)分男、女组比赛。(2)分小组比赛。
评价:刚才在比赛的时候,老师发现各组同学背诵得小心翼翼,生怕背错,各组以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为你们鼓掌。
2.导出“主题图——龙舟赛”(动态),观看一幅争先恐后、奋力拼搏的场面,从中感受勇往直前、团结合作的精神。(导语: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 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不忍看见自己的国家即将灭亡,自己报国无望,投江自尽,正好是端午节,所以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他,都举行龙舟赛,你们想看看吗?)
(1)学生观看主题图——龙舟赛。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这幅图中有几条龙舟在比赛? 每条龙舟上有几个人?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龙舟比赛? „„(开放式)
(3)体会团结合作精神。
谈话:老师也有自己的发现,如果参赛的这些选手们不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船会划得这么快吗?(不会)
3.引导后,出示课件——视、听图(袋鼠)
(导言:以前我们学过用表格的方法记数,今天姚老师请来一位记数专家——袋鼠先生,咱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说明:像袋鼠先生这样蹦来跳去的记数,是不好的。那么,袋鼠先生应该这样跳——沿着这条直线向右跳。4.接着课件演示——袋鼠跳格图。
(1)学生亲手做9的连加练习。(为编9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2)课件演示订正。
小结:1个9是9,2个9连加的和是18,3个9连加的和是27,4个9连加的和是36,5个9连加的和是45,6个9连加的和是54,7个9连加的和是63,8个9连加的和是72,9个9连加的和是81。
二、自然过渡,探究新知
1.衔接、过渡
出示袋鼠格图(课件——数轴)
[引言: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那么就有请各位同学把这些连加的式子改写成乘法算式吧!比如1个9可以写成1×9或9×1,编乘法口诀“一九得九”。] 2.探究新知
(1)同步课件演示乘法算式和编乘法口诀表图(教材第84页)①师生共同填空,学编9的乘法口诀;
②指名回答,并问“同意吗?”“赞成吗?”“有什么不同意见?” 告诉学生:刚才同学们编的这些乘法口诀就是“9的乘法口诀”(动态——闪烁)
(2)揭示课题并板书:9的乘法口诀。(3)体验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
同学们读一读9的乘法口诀,看一看这些9的乘法口诀除了“九九八十一”这句以外,每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几个乘法算式?(两个)
观察9的乘法口诀,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很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发现:
①9的乘法口诀有九句,第一个数按一到九的顺序排列,第二个数全是九; ②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连续的三句乘法口诀,可以通过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推导出中间的一句口诀;随机讲解袋鼠跳格的时候,是9个、9个的增加,一共记了81人。)
③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是9;
④9×5与9×6,9×4与9×7,9×3与9×8,2×9与9×9这4对的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发生了位置交换。
告知:利用这4个发现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记住9的乘法口诀。(4)除了这4个发现,通过下面的练习,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引导、发现:
⑤几个九的积就比几十少几。(利用这个发现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9的乘法口诀)小结:今天,姚老师与咱们班的同学一块学习,增长了不少知识,①知道了9的乘法口诀有九句,第一个数按一到九的顺序排列,第二个数全是九;②知道了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③知道了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是9;④知道了9×5与9×6,9×4与9×7,9×3与9×8,2×9与9×9这4对的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发生了位置交换;⑤几个九的积就比几十少几。
同学们是不是也知道了这些?(是的)那么,同学们就利用这5个发现记住9的乘法口诀吧!
① 学生自读9的乘法口诀;
② 闭眼试背9的乘法口诀。
[评价、激趣:相信同学们今天学得非常棒!姚老师还想在咱们班举行新一轮比赛,老师当裁判,看谁能很快站起来说出9与窗口内数的积。]
三、激趣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活动教具演示)
评价:老师宣布,刚才参加抢答比赛的各位同学分数是——100分。(制造悬念)同学们喊出“yell!” 2.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2题。
引言:下面我们进行另一项比赛——个人表演,看谁在第一时间到黑板上写出答案。
① 出示题目后,鼓励学生板演; ② 奖励:佩戴小红花;掌声鼓励。3.课件出示——估一估
你一天睡眠几个小时?一个星期呢?(开放式)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9的乘法口决。到此,1到9的乘法口诀就学习完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应用这些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篇:河北省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有感于《河北省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教学评比活动》
田虹
为期三天的河北省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经久不衰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我们一行八人在2011年第一场雪的陪伴下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返程的列车上就开始了总结。
在活动中我们共听课12节,所有授课教师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有语言简练,环节清晰的;有风趣幽默、语言诙谐的;有沉稳老练、构思巧妙的······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轻松活跃的研讨形式,深深的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结合课例的细致点评,如醍醐灌顶使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我们课堂教学的深层价值是什么呢?我们的教育是干什么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给孩子们留下什么?想一想小学时候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到成年后都忘记了,但年少时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所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我们却一直沿用着。我们的课堂可以也应该给孩子们留下的些许数学思想、多种问题解决策略。
以最后一节课《找次品》为例,整节课下来,我们只是要让学生学会找次品的方法吗?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更重要的应该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掌握一种策略。找次品的活动思考,主要使用了排除的策略。而排除策略是在经历找次品的活动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的,也是能够为我们终生所在使用的,它其实比找次品的方法更为重要,更应受到重视。
二、各种版本教材的再认识
无论是人教版教材、冀教版教材还是北师大版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成型的东西并不多,这就留给我们教育者更多的创设空间,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基于课标、基于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去设立恰当的“四基”和“三维”目标。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从分数的理解来讲,首先我们应看到分数的两个起源。一个起源是基于数学的需要,也就是数学运算的需要,除法在整数范围内不封闭了,我们需要一个封闭的数来表示它,那就是分数,是有理数。另一方面,分数是分出来的,我们小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更应该考虑分数分割的特性,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分数在分谁。李老师为学生展示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这三个1/2大小是不同的,其本质是单位“1”不同,分数的最大特点是无量纲性,但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让学生认识到。
我们教的东西很浅,但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应更深,以使我们的站位更高。
最后用这句话以使大家共勉:成长需要内驱,成长需要沉淀,成长需要活材,成长需要蜕变,成长需要追求至善。
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将会一起成长!
第五篇:2016年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评比暨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6年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评比暨观摩研讨
会心得体会
在2016年11月2日、3日、4日这三天,我有幸跟随牛老师到安阳市参加了“2016年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评比暨观摩研讨会”,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河南省各个城市的20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公开课,听了他们的课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这个初入“师”门的学生,经过了一次洗礼。下面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加强与学生的课前沟通,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每位老师上课前都与学生积极交流,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有的老师通过让学生试一试话筒的方式,向台下的老师介绍自己,跟台下的老师打招呼。有的老师通过简单的对学生左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新颖的是有一位老师通过播放短视频的方式,邀请台上的学生和台下的老师一起做做操来缓解学生的紧张与老师的疲劳。通过短暂而有效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的学习中。
二、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有吸引力的方式导入课题。
老师选择的情景都是日常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能见得到,能摸得着的事例。比如有一位老师,她的课题是“百分数的认识”,通
过日常出现的百分数的身影,说明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再比如,省实验小学的马老师,他的课题是“体积与容积”,在导入的过程中,他展示了一张关于西瓜与苹果的图片,让比较它们的大小,进而引导学生这里面的“大小”其实就是占“空间的大小”,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三、结合教材,创设有代表性的情景,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进入学习数学的世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
四、探索新知的过程是否能实实在在,不哗众取宠,关键在于教师适时地顺势引导。
好的课堂不应是上给听课老师的表演,而是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的过程。好的公开课体现在教师能在恰当的时候顺势利导,提出学生踮踮脚尖就能解决的问题,避免跳跃式的提问。让学生在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成就感。
而逊色一点的课堂显得生硬,机械,缺少灵动与机变,大量的精力放在教案的重现,重现教案设定好的情节。其中体现在引导语固定
模式,鼓励性语言略显套路,没有实实在在的落脚点。讲课像是在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五、问题引领,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好的一课,讲明知识点知识骨骼,而其中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则是血肉。把课堂主线从背、记、练知识点转移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上来,也就是从教知识到锻炼数学思维上来,也就解决了以老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自主为主体。适时地退,就是更好的进,争做有耐心的麦田守望者,不做粗暴的麦田收割机。
总之,这次省优质课观摩学习活动,让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增加了自己的见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