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学习评价原则(最终版)
数学学习评价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以往对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往往只是简单的以分数好坏为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很不科学,也不全面,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使许多孩子由于考不出好成绩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自尊心被受打击。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重心应转移到学习过程上。数学的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是否能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否主动的与同学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数学的兴趣;是否能清晰的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评价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其方法是建立成长记录。它不但能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例如:在成长记录中收录: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最满意的作业,单元知识总结,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建立成长记录可以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础,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学校应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判断”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新的学习动力。
在初中阶段,书面考试的比重增加,评价时应将书面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采用书面考试时,要设计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尽量多的设置一些探索题和开放题,以更多的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例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上网费的两种计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上网时间为多少分,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
这个例子主要考察一次函数和方程组,但它并非将考查的重点放在对概念的记忆和技能的模仿上,而是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以考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问题也为学生构思自己的解题思路留下了空间,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教师既能考查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法,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方式。
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选择。比如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等形式;要考查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的情况,可以采用长周期作业等方式;要考查学生在一段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进步,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观察,主要可以观察几个方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思考与认真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等。
四、评价结果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在将定量结果反馈给学生时“分数排名榜”在给一小部分学生注入学习动力的同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是焦虑、打击与恐惧。
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在评语中应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较为全面的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凸显,评价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反映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教师在评价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合格标准。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改革原来的对“双基”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传统的教学和考试中都很重视。但是传统考试的命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考试内容程式化,(不外乎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形式单一,多为“笔试”,缺少口试、操作性、课题性等测试方式;考试时只重视结果,对思考过程比较忽视;在考试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检查,机械地再现所学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而对技能的评价也不只是考察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及不同的解题策略的运用。通过对“双基”评价的改革,做到变“重结果,轻过程”为“结果、过程的统一”;变“单一过高要求”为“多重适度要求”;变“重知识,轻能力”为“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
(二)改革评价主体和方式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等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的手段和形式也应多样化,既可以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以小课题、活动报告、数学日记、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考查。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及方法
(一)转变教师旧观念,树立课程新理念
要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到教育的未来,消除多年来以考试为核心的心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放开手脚,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去。
(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后,就应该把它与实际相结合。不要一边学习新理念,一边还是按照老的教学方法去教,走一步、看一步,前怕狼、后怕虎。对传统的评价方式应保持“扬弃”的科学、理性的态度。“扬”能使我们脚踏更为坚实的大地;“弃”使我们拥有更加广阔的天空。
(三)注重平时经验的积累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分阶段进行组内交流、汇报,发挥小组的作用,克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对成功的评价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对学生也进行分阶段的调查,了解新实施的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三、构建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唯一的裁判员,这种评价显然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要倡导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家长评价的内容可以“家长心中的我”为主题,要求家长对孩子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成长表现的等)进行全面的回顾、思考后作出评价。
教师评价可以“老师眼里的我”为主题,考察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是否善于从日常生活情境中捕捉信息,是否善于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情感与态度、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师在评价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评价的主角,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评价,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人。
学生互评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以“大家评评我”为主题,主要评价学生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求异思维、对集体任务完成的贡献大小等,它使学生面对面的积极互动,有机会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当然,小组评价还应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防止那些不善于言辞的学生被排挤在外,而失去锻炼的良好机会。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也不要包办代替,而应抓住评价这个极好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他们按小组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不清晰的思路变得清晰,不严谨的言语变得严谨;充分发挥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功能。学生互评不仅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更使评价趋向全面。而且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能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二)评价方法多样
总的来说,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知识技能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对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应更多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察;而对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应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考察。在表述评价结果时,可采用以下几种呈现方式:
l、评语。评语是定性评价的一种方式。可以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描述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及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内容,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还存在什么薄弱环节等。如“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都是对评价结果定性的表述方式。
2、评分。评分是定量评价的一种方式。可采用等级制进行。在评分过程中,要赋予评分过程性的意义:评分描述的是学生目前所具有的水平,并不预示他们的未来;评分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估计,而不是确切的标志,不宜夸大:单独的一次评分不能作为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评判的可靠依据;评分只是表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解释表现的原因,不能由评分推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问题;我们目前采用的评分形式主要是由面试分和期终笔试分占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教师在评价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各得其所。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打分”、“舍得送分”,最后只看达到的一定分数;对于一些学生特优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
3、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既是评价的一种途径,也是评价结果呈现的一种方法,而且是评价中不可替代的物质化资料。它不单显示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显示了学生的持续进步。
总之,不管哪一种评价都不是完美的,各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作用。但不管什么样的评价,都应服从和服务于被评价者的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第三篇: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感想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感想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人们习惯于用一张考卷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一个学校的教学品质。学生成绩差,就否定了他的一切,把学生说得什么都不好,同样的,一个班考不出成绩,家长就会说这个班的老师没能力,教不来,学生都教差了,从而导致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了。由于各种压力导致考试成了指挥棒,学生、老师、学校都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努力。只要是考试考不到的,教师甚至就不教了,甚至有些技能课都拿来上要考的科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诸多的教学案例客观存在,考试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分数”固然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更应该通过“分数”更深层次地去看问题,去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反思“教”的过程,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应该淡化分数“情结”,成绩理想与否不该情绪化,不该过往云烟,而是通过考试,了解自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查找不足,改进学习方法。
考试虽然不能评定一位学生的优劣,但是也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衡量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如果一开始就拿同样的一张试卷去考查班里的学生,那些差生肯定比不上优生,这样子就会是优生产生骄傲情绪,差生从而会渐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所以一个为了保护学困生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让他们觉得自己和班里同学是一样的,我觉得可以把两种层次的试卷一起发下去,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张做,另一张留作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考试评价结果时,可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是呀,我们主要采用“分数+等级制”评价,而对于一些成绩一时不理想的学生,我们将“总分栏”空缺,让学生自己去统计,并写出感想。这样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定性评价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批注不同的评语。比方说可以给喜欢玩游戏而导致成绩退步的学生这样的评语:“要想成为游戏的高手应该有一流的思维,而数学正是锻炼思维的最佳武器,如果你把心思从游戏上转到学习上,你会发现游戏和数学一样有趣。”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原有的水平,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的关键要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此之后喜欢数学,真正实现课标中指出的评价的目的。
第四篇:学习马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经济2班 潘步云 2013401035
高二那年,站在“文”“理”的岔路口,我怀着对物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无奈和对政治第四册《哲学原理》的好奇走上了“文科”这条“不归路”。
是的,起初对“哲学”是好奇的,觉得它是神秘的,甚至神圣的。但第一单元的学习就明确告诫初学者,不可以把哲学简单化,亦不能神秘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闪烁着哲学的智慧之光。是高三那一年的习题真正让我见识到曾经熟悉的那些诗词成语、名言警句亦或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情景都蕴含着不易察觉的哲学原理,当时感慨哲学好强大,马克思很厉害,仅此而已。
来到河北大学,进入经济学院,原以为是远离历史,远离政治的,没想到只是远离了地理。本来觉得再学近代史,再习马克思对于一名文科生来说定是无聊乏味的,但经过这么多周的学习,渐渐发现有种“旧时新知”的味道,没有了高考标准答案的限制,没有了完全统一的思想桎梏,没有了严肃不苟的紧张氛围,大学的课堂是畅所欲言、多样开放的,大学的每位老师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的,大学里似曾相识的知识也会是颠覆的。就拿对《原理》的学习来说,它比高中书本中的内容更深刻、更全面,而它的讲师也就是沙老师您会以独特的视角从历史与现实中拈来实例。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真理性与伟大前瞻性我绝无异议,甚至通过深入学习了剩余价值理论等曾只是耳闻的内容后更是对其产生一种仰望式的崇拜!一个可以把一种社会形态深入骨髓式的挖掘的人,该具有多么坚韧的意志力,敏锐的观察力与认真的实践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让我树立了最根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而不是盲目地信奉GOD;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无产阶级的伟大性——创造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让我具备了实事求是的重要品质——不轻易评价一个人,不盲信一条空穴来风的信息„„
同时随着眼界的变宽,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是要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我意识到哲学不是马克思一家独大,在读过朗达·拜恩的《秘密》等系列后,我觉得唯意志主义也有它们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道理,我们不能用主流价值观偏废其他一切,更不能丢掉我们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初衷——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而种种社会不良现象让我痛感,这也许是难以更易的政治体制、教育模式等等的积弊,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路障与绊脚石,我们要么除掉它们,要么绕过它们,但前进的方向决不能变。在这一过程中,诚如马克思所言: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坚信着,期待着。
其实你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样一种约束力和信仰,学习《原理》还是很必要的,由此树立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秘密》和《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这两部电影后,2009年1月10日,我又到购书中心买下《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1号买书时发现的,也是我10号再去购书中心买书的原因),并意外购下两本之前就有兴趣要读的书——《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和《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激励性原刚100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激励性原则桃源县泥窝潭乡中学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赵劲松
评价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激励性原则。然而,目前初中数学的测试和评价,在教师的认识、分数的解释、对学生的评价和试卷的编制等力面都存在一些误区,严重背离了激励性原则。教师在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测试和评价观念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对此问题有深切的体会,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涵
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是一种诱因,可以引发动机、激励行为、形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它能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效能感,消除学数学的恐惧心理。
长期以来 “评价”在教师的观念中被窄化为“考试’,进而窄化为“纸笔测验,” 教师根据张考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把所有的学生排出等级,从而达到甄别和选拔的目的。这种传统的评价只关注评价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使我们不禁对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产生疑问。如果评价的目的只是告诉学生一个分数,进而确定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那么只有个别学生能从考试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多数学生没能从考试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也就丧失了自信,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新的评价理念丰富了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
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
明确一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绝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
更好地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发现并告诉学生
他们有什么缺点,还有什么知识没有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并告诉学生他们有
什么优点、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非常聪明的、有潜力的、进而建立自信,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异同
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同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两种评价是相辅
相成的。从表面上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形式是不同的,形成性评价可
采用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
生学习情况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形式。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考试、结业考
试等。实际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不能截然分开,采用通常用于形成性评
价的形式,如学习档案袋,并不一定就是实行了形成性评价,而常用的终结性评
价工具,如考试,也可以有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因此,不在于评价形式的不同.而
在于评价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形成性评价的宗旨主要是“为课程与教学提供频繁
而及时的反馈,从而帮助课程工作者改进课程,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改
进学习课程质量、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
三、激励性评价原则的具体运用
显然,激励性原则应该体现在形成性评价之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
中考外,我们不妨把其他一切评价方式都纳入形成性评价的范畴,如何在日常教
学活动中把握评价的激励性原则,往往是决定评价是否成功的关键。具体包括以
下四个方面
1课堂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激励性评价有两种形式:语言和行为。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负面情绪带人课堂,在课上要善于用激励
性的评价语言去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很好”、“太棒了”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
意各种有差异的学生,要关注弱势群体,激励性评价的行为有很多。例如,对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赏识、赞扬的目光。惊喜的面部表情、鼓励、赞叹的肢体动作,给学生发小奖品等。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就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教师实现心理相容。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他们会积极
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就形成。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学中最常见的评价形式,它能给教与学提供最及时的反馈。学
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作业的设计应把握以下三点
(1)学什么,练什么
作业的设计要和当节课的内容相符。很多教师把现成的练习册作为课后作
业让学生去做,其中大多数是综台性的能力题,与当节课的学习内容联系很不紧
密,学生做起求难度太大,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打出。很多学生因此逐
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恐惧心理。
(2)从易到难,有灵活性
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难点的突破
要遵循“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原则,使学生增强效能感。降低焦虑感,根据学生
不同的学习能力可以留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数学作业不是
太难,大多数我都会做。
(3)注意纠错方式
在作业批改和辅导纠错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准确、恰当的评价,多鼓励少
批评,多讲道理少责备,既要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也要讲究纠错的方式和方法,这点至关重要,很多教师在辅导时缺乏耐心,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很容
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考试评价
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查主要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的,因此考试
成为一种工具,教师运用这种工具把学生划分为若干等级,“达到甄别和选拔的目的,这种传统的评价只关注结果,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对学生来说,关注结果的评价使学生看重考试成绩,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训练应试能力而忽视情感、审美、道德等方而的发展。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在考试中,教师和学生似乎成为“敌
对”的双方,好像教师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考倒”,考试也似乎成“整”学生的一种手段,而学生一遇到考试就如临大敌,为了得到“高分”不择手段死记硬
背、猜题、作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
体会其内涵,站在一个新的层面来思考考试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和意义。“考
试”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它、利用它。我们往往只关注
考试的选拔功能,而忽视考试的发展功能。我们必须认到这点:考试的目的是为 了让学生保持学数学的兴趣,消除学数学的恐惧心理。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考试中获得了“高分”(这个高分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就会产生
积极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习的效能感、成就感、豪感、自信心。会对自己说:“数学并不难,我可以把它学好” 一旦消除了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或不安全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各种数学学习,同时也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指导,积极 配合教师。
4学困生的归因评价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必然现象。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
重要。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胆怯心理、掩饰心理、压抑心
理、惰性心理、傲慢心理、逆反心理等。过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
成长。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
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地做好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工
作。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革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正面
临着质疑和挑战,但新的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新的评价体系绝不是对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它的继承和发展,工
作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肩负着将新课程落到实处的重任,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
念如果不能最终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将成为一句空话。数学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原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这个原
则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互相激励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