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例浅谈如何捕捉课堂瞬间火花

时间:2019-05-12 01: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课例浅谈如何捕捉课堂瞬间火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课例浅谈如何捕捉课堂瞬间火花》。

第一篇:从课例浅谈如何捕捉课堂瞬间火花

教育论文

——在“比”意识下,教师捕捉课堂火花的点滴拙见

[摘要]本文就教案教学应用在课堂评比中的课例,就这些课例所存在的隐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炼了在“比”意识下,教师课堂教学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或非成功捕捉课堂火花的片断,进行分析,提出捕捉课堂瞬间火花的必要性及供大家探讨的点滴拙见。

[关键词]课堂评比突破束缚善待学生活用教具

引题

在新课改的大熔炉下,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种“比”意识较强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总是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打乱了原先的教学环节,教师也要想方设法把其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点,从而使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在铃声开响和再次敲响的时间回合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或许我们会给这样的课堂灌以“精彩”、“优秀”的美名,可仔细想想:在这种所谓的“精彩”、“优秀”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之美在哪里闪现?课堂教学独具魅力、体现人文关怀之美又在哪里体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想通过几个在“比”意识下提炼的课例来谈谈自己的点滴拙见。

提炼一:突破束缚,变课堂中的生成为课堂预设之计,美出“多”。

课堂预设是公开课必备的环节,也是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并非所有的预设都能如期地在课堂中产生,一旦出现所谓的突发事件,教师要突破束缚,勇于放弃,接受挑战,让课堂预设之花开出课堂的多果之硕。

[片段]

背景介绍:小学优质课课堂评比,课题:《我是一位小画家》

出现课堂火花之简述:导入时,教师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成绩单设计情景导入,学生非常高兴,认为目前期末考后发到自己手上的成绩单太没个性,不好看,这一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老师一句“大家想不想试一试”的激发下,课堂气氛更是高涨。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老师出示自己设计的向日葵成绩单,问:怎么样?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学生回答积极踊跃。学生:好,向日葵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大的,也有小的,就是有一点不好,都是一样的,应该画不同的植物,(火花突现)老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先来看老师是如何画向日葵的,好不好?(用5分钟的时间具体介绍画图工具如何使用)[回避火花]。

课堂反馈情况:绘图中工具使用的掌握情况,学生根本不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很熟练了,然而欠缺在设计方面,基本上学生设计的和老师先前的样式差不多,只是颜色更改了一下,把自己想法融入设计的学生寥寥无几,作品如有自己想法的设计都很完美。

评议不完美之处:

用书本就更好了。听,多么精彩的回答,多么独特的想象。学生的想法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体现着他们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而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把学生拉回自己的预设点,而是要捕捉这一火花,给予一个顺势回映——用一句:看来同学有自己的设计对象了,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的设计对象在绘图中展现出来呢?这句话虽不华丽,但在此处却很宝贵。就对学生心理而言:无疑给了学生一颗定心丸:我的想法是对的。让学生更有信心、更具限度地去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就教师自己而言,有很好的过渡时间去掌握借班上课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让自己有缓和的时间去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课堂预设该怎样变动;就教学时间分配而言,给了学生自己思考作品设计的空间和舞台。可谓是抓住了这一火花,就点燃了这节课的亮点,试问,在这种火花的引导下,学生的作品能不奇花百放吗?我想,一个能抓住课堂瞬间来点燃课堂火花的老师一定会是一个睿智的老师,一个睿智的老师总能给学生惊喜和欢笑。

任教教师反思:当时我也想到这一撞击的火花,就是害怕一旦改变了先前的设计,来了这个未知的设计,怕这堂课完全上砸了,心里有负担啊。

点滴拙见:

因此,我想说:老师,你想成功地演义你的课堂吗?你需要以下三种勇气:

①不畏失败,敢于尝试。虽然任何成功都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首先要有勇气去尝试,这样,当运气来临,你才能够抓住机遇。如果没有勇气,不敢去尝试,你永远都不会拥有任何机会。

②远离恐惧,挑战困难。当你教学中因碰到潜在的风险而困惑不安时,不妨多问问自己:你怕失去什么?最坏的下场是什么?你不能接受吗?只不过是一次评比而已,失败了我还可以重头再来,这次的失败会让我下次的成功更精彩。

③勇于放弃预设获得的课堂结果。不要认为预设的课堂结果就是最完美的,其实这样的美中缺少点奇特、惊喜,是所谓的归于平淡中之美。或许适当的放弃会换来意想不到的美,使课美出奇,让你秀出美。

提炼二:善待学生,变课堂中的生成为人文教育之机,美出“奇”。

教师要善待学生能力的差异、学生个性的叛逆,善于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善于用学生认识偏差来正面地引导和教育,让人文教育之花开出课堂的奇异之果。

[片断]

背景介绍:浙江省示范课,课题:《整理素材资料库》

出现课堂火花之简述:任务:把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各归其位。教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点名一号同学,一号同学:老师我不会。(尴尬一)

一号同学推荐二号同学,二号同学:老师,他在折磨我,我也不会。(尴尬二)

二号同学推荐了后排的三号同学(班级操作最好的),三号同学欣然接受,脸上一副高兴的神情,(捕住了火花)操作完成既快又好,掌声自发响起。

二号学生课堂情况:原先被推荐时,很是气呼呼,一副在公众场合被人戏弄,委屈不服的样子,看三号同学高兴又自豪的样子,意识到别人推荐他不是折磨他,而是认为他的操作能力比自己能力强,是自己认识的偏差,于是少了原先的气呼呼,多了开心的笑容,同时三号同学的精湛技术让他佩服,成为他要在技术上追赶的目标,整节课学态认真,自主回头请教三号同学。

评议完美之处:

尴尬一的处理:你推荐一个同学帮你完成。听,多么精彩的回答,多么独特的处理。这句话化解了学生心中的委屈:老师尊重了我能力的差异。也给老师自己一个下这个尴尬场面的台阶,还为优秀人选的推荐做了很好的铺垫。我想:在这种善待之下,学生就谈不上有叛逆情绪的出现,反而有感激的成分,虽然自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也会找个能完成的学生完成。

尴尬二的处理:那你也推荐其他同学,看看你能不能将所谓的折磨折磨到他呢!听,这又是多么完美的回答,多么细致地“倾听”。这句话融化了学生心中的怒气:老师理解我的反常之举;更让学生刮目相看的是:我认为是折磨的时候,教师没有用严厉地语言去纠正我的这一认识,而是“倾听”了我当时的心声。最让学生意想不到的是:让他所谓的“折磨”去“折磨”其他同学。我想:在这种善待之下,无论当时多么不服气的学生,也不会再有火气上来,反而灭火为零。再则,当他认为的“折磨”在高手面前成为他人施展才华之机时,让他自己更是顿悟:原来不是别人在戏弄我,是我自己知识储备还不够。试问,在这种自我醒悟的人文教育下,学生还有不自愿改进学习态度回敬教师的吗?我想,一个能抓住课堂瞬间来善待学生的老师一定会是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能不频频享受到学生的种种“回敬”吗?

任教教师反思:当时,学生这么回答的时候,我怕死了,心里真是又气又火,但一想,或许真的是学生不会操作呢,只能认自己运气不好,点的为什么不是能力好的呢?于是就放宽标准,让他当“伯乐”,为自己寻“千里马”;可寻到的并非是“千里马”而是“倔马”,这两个小插曲搞得我当时阵脚全乱,真有点慌,觉得自己今天的运气真是背到家了,索性一想:现在的自己可以说已经是一匹“死马”,不如借学生的话来此一搏,或许还能起死回生,抛开顾虑,放手一搏,果真有了见效,让我赢得了学生的“亲和力”,更添加了我抛开教案放手一搏的信心。

点滴拙见:

因此,我想说:老师,你想成功的驾驭你的课堂,你需要以下四种善待:

①平视学生,宽容学生的不足

不要用自己的水平和认知去衡量学生,要把学生放在零起点去考虑问题,要承认学生能力的差异性、知识的留白、领悟的盲点,宽容的对待学生的不足。

②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课堂上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投石问路,分析原因,不用那种命令式的口吻对待学生,从而忽视学生的感受。

③要有耐心,点拨学生的误区

在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不要用强硬方式告诉学生对错,要有耐心地进行点拨,让他自己明白认识的偏差在哪里,进行更为有效的自我教育。

④善待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情,不要一碰壁就丧失信心,自己把自己打入死牢,要善待自己,接受瞬间的挫折,调整自己的心态:没有过不去的砍,没有迈不出的步。以积极的态度为自己设开路,在困境中秀出自己的坚毅之美。

提炼三:活用教具,变课堂中的生成为学生展示之台,美出“新”。

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已成为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教学的必备手段。但并不是每一个45分钟都要有多媒体的参与,要活用教具,让学生展示之花开出新意之效。

[片断]

背景介绍:教坛新秀评比课堂教学,课题:《飞天之梦》

出现课堂火花之简述:

(导火线)在学生的催促下,老师先是愕然,拨弄了几下音响设备,还是

没有声音,此时并不慌张,而是面带微笑,笑着抛出了学习任务:没声音是吧,下面就由我来播报这段视频,看看你们听后能记住多少?到底老师是优秀的演说家,还是你们是很好的听众。(撞击火花)学生一下很兴奋,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老师那里,等老师报完内容时,问:播放的怎么样?生:还行。

(点燃火花)师:看来这一课我们一定要学了,就是演示文稿中在视频播报的同时有一个简要内容提示的表格,是不是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视频的内容。学生各个说:是。师:那么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飞天之梦》,老师希望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中诞生一位在我之上的视频播报员(臭美一下),可以吗?(贯穿火花)

创作反馈情况:学生很认真地设计自己的表格,处处要求完美,在完成当前任务后的多余时间里频频进行视频与台词的互练,时时检验台词跟视频是否一致。

评议完美之处:

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这个升空视频学生已经很是熟悉,而且都是有声音播放的。而今天在换了老师的基础上,平时有声的视频也变成无声的视频了,大大的撞击了学生的定性思维,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听觉神经和正常的逻辑思考神经。学生的直觉马上体会到:音响坏了。立马让学生产生一个意念:哈哈,这节课,你这个老师该如何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个意外大大调起了学生想看“热闹”的心态,想掂量开课教师分量的期待。在这种状况的驱使下,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自主的集中在这个疑惑上,达到预想不到的课前5分钟效果。老师没有给学生预想的结果,而是逆势而上:没声音,难不倒我,我来配音。于是教师用自己的声音配合视频再次播放了一次,在学生面前秀了一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气。当老师宣布战书时,学生各个更是磨拳擦掌,斗志激昂,为此赢得了斗气。试问,学生处于这种状态,课堂气氛能不空前高涨吗?我想,一个能抓住课堂瞬间来诱导学生的老师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钓鱼”能手,一个很好的“钓鱼”能手能钓不到自己想要钓的“鱼”吗?

任教教师反思:当时,这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而多媒体又真坏了,如果硬着在那弄音响只能是浪费时间。于是索性临时更改教案——使用配音播放。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没有音响的教学模式能收到这么多的果效:音响的关闭让学生体会了从有声到无声的刺激,集中了注意力;自己的普通话配音让自己做了一回播音员,在学生面前秀了一回,赢得了人气;挑战任务——课堂结束5分钟配音秀,激发了学生要和老师搏一搏的斗志,成了贯穿课堂始终的预设线。

点滴拙见:

因此,我想说:老师,你想成功地编排你的课堂,你需要以下三种活用:

① 全面考虑教案,课间灵活变动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但课堂是时时生成的过程,是随外界各个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显然一尘不变的教案教学会与多变的课堂相冲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实际情况、教学主体等诸多因数考虑并设计教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变动教案,顺应时时生成的课堂需求。

② 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教学特长

每位教师都有自身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有的教师以情感人,能渲染浓厚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课上能唱能跳,善于用语言之外的动作感染学生;有的教师看似平淡,但能在平淡中引发幽默,让学生在会心中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自身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其资源去演绎课堂。

③ 巧用媒体,发挥媒体优势

多媒体的介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课堂教学省时、高效,突破了重点、难点。但媒体刺激过度、过长则会疏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使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因此多媒体应选择在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教学要点之时,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了“装饰”课堂而用多媒体,缺乏灵活性,造成课堂的公式化。

结束语:

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我想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课堂教学评比中的优秀,不是看预设的结果,而是看生成的成果。因此,我想用一句话与所有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同行们共勉:朋友,你想秀出惊异的你吗?那就抛开你的顾虑、增强你的信心、善待你的学生、变通你的教案、挖掘你的潜能、活用你的教具,让课堂火花成为你的装饰之美,开出优秀之冠。

[参考文献]

① 《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行涛 郭东歧主编[M]。

② 《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 霍益萍2001年10月第一版。

③ 《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大均,1997

第二篇:捕捉课堂瞬间 关注生命成长

捕捉课堂瞬间 关注生命成长

乐山市县街小学 张敏

【摘要】: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在变。教师不断面临挑战。只有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因时而异,因情而变,表现出种种积极状态,做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中的普遍事件和偶发事件,捕捉教育契机,才能与学生一道共同构建起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生成、生命、美丽、智慧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关注生命成长,为课堂孕育新的生命。

一、从“课堂预设”走向“捕捉瞬间”,是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学生率先起来朗读。他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几个数量词更是读 得一板一眼,特别有劲。我正想和大家一起鼓掌时,教室里却雅雀无声。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大家来评一评。”一个同学说:“他读出了‘惊奇’感情。”另一个同学说:“他读得断断续续的。”又一个同学说:“他读的时候添字漏字。”„„老师简单归纳学生的评价后,强调说:“大家朗读时要避免××同学存在的缺点。”我在笔记上写到“这个评价缺乏公正性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在评课时,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却说××同学平时表现时好时差,上课时间又紧,所以她就忽略了,这自然忽视了主宰学生学习过程的“三维目标”的形成。因此,作为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瞬间,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尽管教师在课前用心良苦地进行了预设,但当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喷薄而出时,教师应理智地放弃预设,尊重生成。

二、在捕捉瞬间中,激起学生对生命和真情的关怀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地价值引导和人文点化。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导、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或存在错误等,要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

1.关注“突发问题”。

在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因此课堂往往出现了许多“突发问题”的现象,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而必须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给适当的引领,并及时纳入 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之中,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如我在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在质疑这一环节中,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能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吗?”我微笑地点点头,他站起来说:“我觉得,巴迪的父亲不该那样批评他。因为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有不少同学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没有抹杀学生的感情语言,让他们在“该”与“不该”中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书中“几年后„„”这一段话,想想,到底该不该批评?学生通过读,明白了巴迪写的诗确实该说“糟糕透了”,很自然地引导孩子要正确面对来自于家长、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表扬与批评。总之,在教学实际中是很难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容忍着学生的随意质疑,甚至让学生讨论反驳,使得教学过程富有了弹性,富有了人性。

2.利用“错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视角、认识水平、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既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更要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与“主流价值”不相符的见解更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执教《放弃射门》一文时,当大多数同学认为福勒放弃射门“不应该”时,我并没有断然否决,而是“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学生在读书中,由“不可 3 思议”、“不应该”,到“应该”、“伟大的人性美”,认识一步步提高,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取得了良发好的效果。

师:当你读完这段描写(第一次放弃射门),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不可思议!

生2:真不应该!

生3:哎,福勒!

师: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福勒该不该放弃射门。

生1:如果此时福勒出脚踢中了西曼,责任都在西曼,他没有犯规。

生2:为了避免对手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

生3:此场的胜利者将暂居联赛积分的第二名,有望在后面几轮比赛中争夺冠军,败者将与冠军无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一想,如果福勒不放弃,除了进球外,还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1:西曼会受重伤,骨头被折断。

师:福勒会怎么想?

生1:如果这场比赛西曼受重伤,福勒的心里会过意不去,以后的成绩就没有这么好。

生2:我认为友谊比荣誉更重要。

师:是的,福勒放弃射门的意义更大!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使福勒在一刹那放弃射门的?

生:友谊的力量。

师:福勒有一颗怎样的心?生1:高尚的心。

生2:让人敬佩的心。

生3: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

师:这是一种伟大的关爱他人的人性美!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名话。

生:读(为了避免对手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

我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信息,不是以“课后再说”搪塞,也没有急于简单地纠正,而是细心呵护,积极引领,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真实领悟到关爱他人比获得冠军更具有高尚人性美。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导致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现差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是难免的。能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假如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上而不给予即时引导,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所以,关注阅读课堂动态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

三、拓展瞬间灵感,流溢生命的光彩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当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理解时,我突然有了灵感,何不让学生将昨日布置的拓展知识结合起来,说一说?没想到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通过上网、看声象资料、查阅书本等方式到海洋去“畅游”,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有趣的动物或植物介绍给大家。现在请你们用一分钟时间向大家做介绍,让大家都长长见识。

生1:我知道海里最凶恶的鱼是噬人鲨,也叫大白鲨。它嗅觉特别灵敏,能闻到海水里百分之一的血肉味。在这种鲨鱼的胃中曾发现过整只的驯鹿、企鹅、四五十公斤的大海龟。

生2:有一种鱼叫射水鱼又叫高射炮、枪手鱼。它有奇特的射水本领,可以从口中射出一股细水柱,击落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昆虫来当食物,它的“枪法”可准了,据说能百发百中呢。

师:这种鱼还是神枪手呢,你用了拟人的手法,学以致用,很好。

短短几句话的介绍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孩子们辛勤搜索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有选择地剔除不合格的内容,组织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阅读课后延伸出了多种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可以预设的,但是效果的生成却是不能铺垫的,也因而更显得珍贵。

总之,一个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期待发展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吴玉萍、叶兰峰.关注动态生成,构建活力课堂

[3]《捕捉细节 生成精彩》教育导报2008年4月9日

1.楼可青 《让“阅读期待”焕发生命光彩》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语文 版2004年3月1日

2010年获市中区第20届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第三篇:捕捉精彩瞬间说课稿

《捕捉精彩瞬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捕捉精彩瞬间》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2课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在各种媒体上见过大量精美的摄影作品,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学生经常参与到摄影活动中。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辨析好坏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摄影作品的好与坏。教学难点:学会怎样拍出好的照片。

四、说教法

美术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相机、相片、PPT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集体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用学生参与摄影的作品内容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25分钟)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3、课堂作业:(5分钟)

用照片对学生进行了分类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好作品的特点,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好的作品的特点,从而达到辨析好坏的目的。

4、课堂小结:(3—5分钟)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5、板书设计

板书:以PPT为主,可在“黄金分割”部分简单演示。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捕捉精彩瞬间教学设计

《捕捉精彩瞬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摄影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了解基本的摄影构图、光、色彩等知识。懂得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能运用所学知识记录自己或者周围人们的生活,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教学重难点:

1、拍摄过程中要解决的构图问题。

2、在拍摄时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部分学生拍摄的照片,请作者谈谈自己拍摄时的想法。

2、导语:

摄影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摄影就是用相机捕捉精彩的瞬间。(展示课题《捕捉精彩瞬间》)

3、相机的拿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二、摄影与光:摄影离不开光,没有光就没有摄影。

请学生联系课本中第7页正面光、侧光和逆光的图片,了解光对画面的影响。

三、探究活动一:

1、展示不当的构图,师生共同探讨。

小结:角度不当、画面分割、头顶灯杆等。

2、构图法则及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请学生回答构图问题。

四、构图的要点

1、不同画幅形式的构图。

2、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3、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4、把握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

5、人物和景物的关系。

6、适当加入一些视觉元素,让大景物不再单调。

7、注意色彩的和谐,画面会更精彩。

8、主观安排画面,让作品更有力量。

9、利用方向性的线条引向主体。

10、利用不同的对比来突出主体。

五、探究活动二:作品分析

1、展示解海龙的作品:《大眼睛》

思考1:你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谈谈你的感受。如果画面前面的人物清晰,感觉会怎样?(教师小结)

思考2:请为这幅作品命名。(小结:作品的命名要体现、揭示主题。)

法制渗透:通过这幅肖像渗透与肖像权有关的法律。

2、展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巴黎穆夫塔尔街》

思考:分析作品中哪个是主体?是怎样突出主体的?(教师小结)

3、展示金云钟的作品:《幸福》

这是一幅网络上的图片,一名年近六旬、身穿橙色马甲的男清洁工,趁着休息的空隙跟坐在腿上的孙女逗乐。老人的慈祥,孩子的纯真,由于包含着发自内心的情感,深深的触动了每一位观者,让人感同身受。

思考:请为这幅作品命名。(教师小结)

六、讨论并回答:

1、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说出理由。

2、选出你认为不好的作品,说出理由。

3、取景练习。

七、展示教师摄影作品

八、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请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第五篇:例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

[摘 要]语文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敏锐发现并及时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读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问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说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写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关键词]课堂 动态生成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38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会突破教师的设想,甚至会与教学思路相悖。作为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让课堂中的意外生成为语文教学服务。

一、从学生读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以读为本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提出: “……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错读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教师就可以抓住有价值的错读来做文章。

我们来看一位名师的经典教学案例。

(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向北岸驶来……)

生1: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

师:你听得真仔细!

生2:老师,为什么兵士报告说是“船帆”,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

师:是呀,你们想想看!同桌间可以讨论讨论。

生3:兵士看时一定离得很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船上的帆,而曹操看时,他看到了带帆的船,说明离得很近了。

生4:曹操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他向远处看,一定没看到什么,可见东吴的船还没出现;忽然兵士来报,也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船帆,可见东吴的船在水天相接处刚出现;可是当曹操定睛一看时,已经清楚地看到是一队帆船,可见东吴的船速太快了。

生5:老师,我接着他后面加一句:“可见东南风很急。”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补充得更棒!这可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吴这一方很好地利用了“天时”――东南风。

生6:我认为朗读这一自然段,语速要快些。

师:很好!我们来体会一下,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

教者捕捉到学生朗读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从学生问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课堂上多表现为喜欢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提问、质疑中去捕捉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如一位教师教学《五彩池》,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进行质疑,结果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个学生就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教师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教学价值,就围绕这个问题组织教学活动:“要确定五彩池是否能够游泳,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思考。一是看水池的大小适不适合游泳;二是看水池的深浅能不能够游泳;三是看水是不是干净,可不可以游泳;四是看水池中有没有障碍物,敢不敢去游泳。这四个方面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自读课文,把答案找出来。”学生研读课文后找出了依据:“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很多水池太小、太浅,不能游泳。”“水也来自同一溪流――每个水池的水质干净,能够游泳。”“原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许多水池底部有障碍物,不能游泳。”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五彩池不能游泳。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从学生说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新型课堂的特征之一是沟通,要让沟通深入有效,就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说,他们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行之于外,被他人所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也有明确的提示,第一学段“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第四学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些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等。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展示汇报中抓住最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把交流引向深处。

如教学《老牛》一课时,课堂伊始,教师设疑:为什么“我”对老牛一直不能忘怀?请大家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头牛?(学生读后进行交流)

生1:这是一头瘦骨嶙峋的牛。

生2:这是一头老了、衰弱的牛。

生3:这是一头病得很重的牛。

生4:这是一头快要死了的牛。

生5:这是一头可怜的牛。

生6:这是一头幸福的牛。

……

从学生的发言中,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了“瘦、老、病、死”这四个字。学生交流结束,教师小结:“你们的感受都是对的,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就此进入了课前设计好的思路。这堂课准备充分,考虑周详,整堂课以读为主,以情动人,总体不错,但没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实为遗憾。

无独有偶,笔者听一位教师执教《穷人》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不同的是这位教师很好地利用了课堂生成。教师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汇报初读课文后的收获,有一个学生的汇报如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就是四个字――穷人不穷。”教师在这里没有按照预设的教学程序走下去,而是利用这一生成资源组织了一次有价值的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写穷人的穷,又是如何写穷人的不穷的?”教学活动在这一主题探究中走向了生本,走向了深处。

四、从学生写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写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教师要高度关注课堂中学生写的活动,并从中发现最有教学价值的资源,将教学推向深水区。

如一位教师听写“放肆、哭笑不得、失足、气极、瞄准、心惊胆战”等词,有大部分学生把“气极”错写成了“气急”。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后分析:“文章中用的是哪个词?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气极’指气到了极点,‘气急’指又生气又着急,这里侧重于‘气很大’,所以用‘气极’。”――这是从词语的意思方面进行的探究。“从下文中孩子的行动、甲板上人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是因为气昏了头才会有这样危险的举动。所以,这里应该用‘气极’。”――这是结合下文进行的探究。“孩子的气不是一下子达到极点,而是一点一点推向极点的。从‘哭笑不得’可以看出孩子有点生气;从‘吓唬它,朝它大喊大叫’可以看出孩子的气更大了一点;从‘气得脸都红了’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生气;当猴子在桅杆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模样’时,孩子的气终于达到顶点,所以这里应用‘气极’。”――这是结合上文进行的探究。教师边听学生汇报,边在黑板上由小到大板书了五个“气”字。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就是发现了学生在写的活动中的错误,并将其巧妙转化成了教学资源,将课堂学习活动引向了深处。

课堂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同一堂课,同一班学生,今天的教学和明天的教学所出现的动态生成资源是不同的,这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五彩缤纷,魅力无穷。只要我们把学生真正当成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当做教学资源,以学定教,又何愁不能捕捉与利用课内动态生成资源呢?

(责编 刘宇帆)

下载从课例浅谈如何捕捉课堂瞬间火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课例浅谈如何捕捉课堂瞬间火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语文教学智慧

    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 ——语文课堂的教育智慧例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

    动作捕捉课堂笔记

    《动作捕捉技术与应用》笔记 笔记来源 石壮壮 蒋兰 手打 石壮壮 第一讲 动作捕捉概述 1、动作捕捉是一门综合计算机图形学、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视觉/软件等技术捕捉表......

    捕捉课堂的亮点

    捕捉课堂的亮点,重视生成 作者: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丰街二小学 莫仕凤 摘要: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

    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有效进行探究活动 通过反复认真观看了赵震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以及对本模块专家引领内容的学习,自我感觉收获不小,深受启迪。 结合《生活中的负数》......

    《捕捉精彩瞬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推荐)

    捕捉精彩瞬间 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北京版信息技术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捕捉精彩瞬间” 授课教师:甄子丹(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学区西沥津小学,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一......

    创新课堂瞬间

    精彩教学故事!!!《风筝》课文讲述了贾平凹童年时期与小伙伴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及风筝断线后找风筝的故事。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真、童趣,结尾的一个省略号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

    捕捉精彩瞬间要求写运动会作文

    捕捉精彩瞬间、留住美好时刻 在鸟语花香的四月,不愠不火的季节。柳风轻,闲云淡,在这多梦的四月,曙光小学迎来了第十届田径运动会,为了让全校学生记住这美好的瞬间,我们开展了以“......

    碰撞智慧火花 点燃精彩课堂

    碰撞智慧火花 点燃精彩课堂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 我校(蒙阴一中),被选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高中片区。本学期1751工程中的高中片区的学校,举行了两次同课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