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时间:2019-05-15 05:2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第一篇: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属小学 余艳红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即时跟进,将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找准知识起点,顺水推舟跟进生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顺水推舟生成新的课堂教学。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问:“同学们知道‘9的乘法口诀’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已经会的口诀 板书出来,但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只说了其中的几句口诀,教师接着问:“那‘9的乘法口诀’中,你还有哪些不知道呢?”学生:“‘五九’和‘六九’我老是记不住。”老师抓住学生这句话,顺水推舟展开教学:“那好,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两句口诀。”

从这个案例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采用顺水推舟的生成跟进策略,对学生普遍存在疑惑或有异议的内容重点进行讲解,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采取略讲或不讲。这样处理,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抓住错误信息,因势利导跟进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可以显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构建能力体系中的障碍。教师如果能留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错误信息,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我出示了课本里的一个分数,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把写成3,怎样求它的倒数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这时一位男生不假思索地说:“这简单,3的倒数就是3。”由于这位男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同意他的说法,剩下几位同

7272121221学有点犹豫,但不敢举手表态。看到这样,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对同学们说:“好,这位同学刚才的求出的倒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它是对的?”学生马上回答:“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只要把这两个数相乘就行了。”我马上请学生进行板演,通过检验,121212213,那么该怎样求3的倒数呢?”,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得出了123×3≠1。这时,我乘机让学生展开讨论:“看来3的倒数不是正确的求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求带分数的倒数本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产生的错误是学生真性的流露。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并没有急于点拨或包办代替,而是因势利导,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学生在个体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及思维碰撞中,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一个真实的数学学习的过程。

三、利用突发资源,临时转舵跟进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它不再是教师忠实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完全按教师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奇特的、富有个性的鲜活内容。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找规律》这一单元第二课时,我 原先的教学预案是先教学例题有关“排列”规律的知识,然后通过一组练习进行巩固,再教学另一种“组合”规律的知识。当教学完例题有关“排列”规律的问题时,让学生举例“我们还有没有见过像这样‘三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的现象?”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像三个小朋友每2个打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他回答的是有关“组合”规律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我不是预设在这个环节来解决。这时,有一些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不对,这和老师说的不一样!”而更多的同学是一脸茫然,他们都看着我,希望我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这时,我决定临时改变原有的教学预案,让刚才持反对意见的同学来说一说理由,这位同学通过画图,讲得头头是道,其他同学听得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我把这两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给它们分别取了个名字“排队现象”和“打电话现象”。接着,我再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两种现象相同的例子,这时,学生举的例子都是正确的。这一节课的难点就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中被突破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这节课中,教师跳出设定的思路,根据学生课堂上出现的有意义的突发信息,灵活应变,顺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相互倾听和交流中,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 师的分析与讲解。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开放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研究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提升驾驭、调控课堂教学的水平,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捕捉动态生成,成就课堂精彩(模版)

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只有生成性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气息,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表现数学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赋予数学学习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预设 动态生成 生命活力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过程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浑然一体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多变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看待课堂教学”(叶澜),这既是学生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提升的需要,更是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当“无法预设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教师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绽放活力?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动态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精心预设,引导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如果说弹性预设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那么精心预设则着眼于局部环节的深思熟虑,但又要精心而不精细。精细是丝丝入扣,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精心则表现为教师深入发掘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教师精心预设的结果。预设也是一种生成,在意料中促进的生成。

例如,在对“圆的周长”一课进行预设时,如果仅仅考虑教材设计的活动,教师往往会假设学生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一无所知的,一旦课堂上出现了不同声音,教师也大多选择置之不理,机械地执行自己的教案。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预设两种可能性:一是学生不知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二是能猜测出两者的关系。对前者,教师在预设时可设计“对新知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自行探究;对后者,教师则应在肯定的同时,设计“对猜想的验证”活动,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证明自己发现的规律。这样一来,不管课堂上遇到哪一种情况,教师都给学生留足了探究的空间,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只有在备课时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设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在面对学生的生成时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慌。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以说,精彩的动态生成来源于课前的精心预设,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很难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未雨绸缪,就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二、适时引领,促进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特级教师钱守旺说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进行,关键需要教师的合理调控,而这种调控完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的敏感程度和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感受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要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心中始终牢记目标;同时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及时地捕捉课堂上有教学价值的信息,因势利导,将其变为推动教学的动态生成资源,通过正确的引导,激活这些资源,让问题得到有效生成。

教学求“最大公约数”一课,在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我安排了以下一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6和54 6和12

24和36 18和63

反馈时,发现傅成斌等少数学生做错。在了解傅成斌做错的原因时,同桌抢着插嘴道:“成斌说,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太麻烦,只要把两个数相减,所得的差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一阵哄笑。我及时制止,并请成斌具体介绍一下想法。他涨红着脸说:“从36和 54、6和12、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中,我发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8、6、12,正好分别是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差。所以,我在求18和63的最大公约数时,直接把63减去18,结果却错了。”这一番解释,使我突然想到了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成斌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叫做辗转相除法。”随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如何用辗转相除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我提议,我们为成斌这种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的精神而鼓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我想,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要用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的萌芽。如果我们习惯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只会把学生的创造扼杀在萌芽状态,那我们的课堂永远只能是一种声音。案例中教师如果不用宽容的态度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在学生的哄笑声中坐下,不仅不会生成“辗转相除法”这一知识点,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更严重的是扼杀了学生探究意识。

这里出现的“意外事件”,教师如果没有教学的敏锐性,不能及时捕捉,就会转瞬即逝,教学就不可能是生成的。而捕捉教学契机,并根据教学境遇调整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智慧,面对教学情境能做出正确的调整决策,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意见等有价值的信息,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

三、质疑问难,催化生成

巧妙地利用突发事件,将学生的发现视为课堂中的亮点,并以此为中心延伸出许多问题的探究。

在一堂《比较数的大小》的公开课上,学生在掌握了不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后,继续探究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个女学生站起来说:4367>3125,并且补上一句“我知道是怎么比较大小的”。老师微笑着请她说一说比较的方法。“4367的最高位是千位,有4千,3125的最高位也是千位,是3千,4千比3千多,所以,4367>3125”。说得多好,正想对她表扬一下,一个小男孩却在边上高声喊了起来:“你比较的两个数千位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样了怎么办?”这正是相同数位的数比较的重点和难点!那位老师示意女生对男孩的提问进行回答,这时,小女孩也有点急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她马上说道:“如果它们千位是一样的,我就比较它们的百位”。“百位也一样了,你怎么办?”小男孩不依不饶地追问。“百位也一样的,我就比较十位,十位也一样的,我再比较个位”。全体听课老师为女生的回答鼓掌,更为男孩穷追不舍的精神鼓掌!

在这个真实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并没有被男孩突如其来的质疑而无策,而是抓住了这个“点”的契机,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成功地做到了既“红了樱花”又“绿了芭蕉”。这就把有可能变成教学遗憾的新问题用生生之间的对话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妙纠错误,升华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错误,教师是难以一一预测的。有时候,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处理,对学生的认知错误,现场做出价值判断并巧妙进行纠错,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8加几”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引出算式8+7=?。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8+7=?,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下面是教学片断)

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6=?吗?

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对,8+6=15。

(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还指着他说,真笨!生2红着脸深深地埋下了头。)

师:(微笑地看着生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腼腆低声地):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生2稍稍抬起头,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这时学生议论纷纷,老师把这位学生的想法板书,让大家说说出错的原因,他也似乎悟出了错误所在,大家经过共同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

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

(还是生2):噢,我明白了,计算“7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十,计算“6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10„„

(他的迁移之快,令全班学生刮目相看)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乃至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迅速地做出相关检索,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有效的生成性资源,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教师大可不必藏着、捂着,要让学生明白“出错”并不可怕、更不可耻,而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对这一过程中生发的错误,要牵而带之,引而不发,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正是因为教者对学生错误的悦纳和欣赏,才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了异常的光彩。因此,作为老师要知道有时教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总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需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还必需在预设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涛,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各种生成性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弹性与优化。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从生命高度,平等对待,有效引领学生,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抓住、随机应变,这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惟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反思„„理智地对待和驾驭学生每一个动态生成,必定会在这宝贵的40分钟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 吴志健.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2).

第三篇: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有效进行探究活动

通过反复认真观看了赵震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以及对本模块专家引领内容的学习,自我感觉收获不小,深受启迪。

结合《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从探究活动的价值来谈,我对该探究活动有以下思考:赵老师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进球与丢球、学生的转进与转出、做生意的赚与亏”借助记录单的交流与对话,尤其是抓住学生记录形式进行归纳说出:“你的记录符号你懂,他记录符号他懂,我们可以用我们数学的统一符号来记录呀。”当赵老师展示最后一个学生的记录单时,记录单上“+”“-”的符号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在赵老师的一句“你用的符号跟数学家规定的一模一样!”赞扬声中,数学上正确的记录符号诞生了。赵老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让我赞赏,使学生意识到了产生负数的必要性、重要性,随之负数这个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与形成了。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冲动性”,激发学生活跃的思想,更不可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赵老师将问题意识作为重点,这也是令我震撼之处。

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乐于探究,并产生了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厘米的认识》的教学时,先引入,再让学生探讨有几种方法可以知道数学书的长,让学生动手试试,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用三角板、有的用尺子进行量,有的甚至还通过测量,估计出一厘米的长度,然后小组交流汇报,最后教师进行了总结: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准尺子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节课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自己亲自体验,了解了一厘米的概念以及初步懂得测量物体的方法。

第四篇:对话—促进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

对话—促进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南关学校王娴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引领对话,善于捕捉对话信息,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才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才是对充满灵性和发展的学生生命的尊重。

一、对话──生成预设目标的“弹性”

一般地,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应该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这些生成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指向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目标群,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目标,并将这些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如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一课时,我用故事引入,然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时,从教室的某处穿来学生轻轻的讨论声:“我妈妈叫我不用对奶奶好。因为妈妈说,我小时侯,奶奶从来没有抱过我……”声音虽小,但引起了我的关注,我马上让其他同学停止了讨论,我问这个学生:

“你的话刚才老师都听见了,那现在你是怎么想的,告诉我行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没关系。”学生站起来,犹豫了会儿说:“因为我妈妈跟我奶奶吵过架,有时我替奶奶做些事,妈妈就会骂我。”“其实他奶奶对他挺好的。”马上有同学插上话来。我又问:“那你想对你奶奶好吗?”该生点点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并没有马上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对全班同学说:“其实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呢?你们能帮帮他吗?”于是,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把奶奶对你的好经常讲给妈妈听;有的说找外婆帮忙,让外婆从老人的角度说说晚辈不孝敬他们的感受,让妈妈明白……这样一来,使得全班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虽然“怎样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这并不是我预设的目标,但这正是学生的课堂动态生成的目标, 于是笔者及时地调整了教学目标。我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生成资源,而这种生成资源又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教学中及时抓住学生获得的真实感受,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对话──生成教学流程的“变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习惯把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件正常的事。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把整堂课预设得满满的,生怕一不小心出现的“节外生枝”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出尽洋相,所以根本没时间去关注学生非同寻常的另类表现,导致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指定的路线,走入设定的圈套。且不知,学生课堂的“节外生枝”正是他们真实情感地流露,内心世界最迫切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育机智中生成,这样教学的流程就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一位老师在上《校外探路》这一课时,结果学生在考察交通路线的过程中却惊异地发现,在学校附近一条200米左右长的街道上,竟开了17家发廊。“这么多发廊都是什么时候开张的?为什么都选择在这条街道上开店?他们的生意是不是很好?”,对此,这位老师并未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置之不理或轻描淡写地议一议,而是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没料到,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丝毫没有觉得这是教材以外的“附加题”,他们从中获得了更多的体验和收获。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更是生成的,所以我们的预设要凸显开放性,要留有发展的空间。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促成生成,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试想,假如我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又怎会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三、对话──生成教学内容的“扩充”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品德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得以实现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扩充教学内容的新观念。这样的课堂需要品德教师及时“抓彩”,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听了《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生都互相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及诚实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时,一个男生的声音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注意:“太诚实也不好的。” 这是老师所始料不及的,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这说明“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一观点,有些同学还是不认可的。想想,现实当中也确

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是空白的。于是,老师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我们吗?”学生说:“有一次,我和表弟一起拿了妈妈五元钱,后来我老实地交代了,被妈妈骂了一顿,表弟不敢说,没说,逃过了这一劫。”这时,马上有几个学生与他产生了共鸣。老师马上问大家:“那么你们是不是都这么想呢?”底下传来“是”“当然不是”的声音,更有甚者,在座位上争了起来。老师趁机把“正方,反方”的观点写在黑板上。老师说: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正方观点的请坐到教室的南边,同意反方观点的坐到教室的后边,如果中途改变了想法,可以随时调换位置。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变成了两队,认为诚实不好的足足有17人,约占了三分之一。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老师只插在其中做一些点播、解释,大部分的话由他们自己去争。终于在激烈的争论中,把那十几个同学给拉了回来,大家终于都认可了“诚实是金”。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激活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思维,使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得以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得以碰撞,从而推动品德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正是教师的这种审时度势,以足够的教学机智,将这个问题变成了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焕发出了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感悟、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

四、对话──生成学习方式的“更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我们就应该融入这些新理念,适时“更新”学习方式。有一位教

师在《校外探路》教学时这样做的:教师先通过课件给学生演示了学校和学校周边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图片播放完后,教师说:“你们天天来上学,可熟悉路了,现在你们再回忆一下学校在什么位置,几个人先讨论讨论一下,试画出路线图来。”于是学生分成了几组热烈地讨论着,但画的时候,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要是再到学校外面走走,仔细看看,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教师同意了,交代了活动中注意安全事项。于是全班同学都走出教室,站在校门口,老师让学生以校大门为中心确定方向,分别找出学校大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后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小组,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出发,进行实地探路。探路回来后,又叫同学们继续完成画路线图,这下,同学们很快就画了出来。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在需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实践的益处,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后来安排的组内交流中,不同思想进行了优化整合,把个人方法转化为共有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发展。

五、对话──生成教学评价的“润剂”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如一位教师在《读懂

爸爸妈妈的心》这节课上,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家长与孩子对话的交流形式,使课堂上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意浓时的微笑。可就在此时,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伏在桌上痛哭失声。而对此生成性资源,教师没有按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教学,没有因学生“干扰课堂”而批评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拥抱,用自己的行为代替了“语言评价”。使这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得到老师关注和关爱的同时,也树立了生活的自信心。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且真正顾及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便能引发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对话,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第五篇:捕捉课堂的亮点

捕捉课堂的亮点,重视生成

作者: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丰街二小学 莫仕凤

摘要: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有很多意外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其中有令我们为之感到欣慰的,当然也有我们令我们一时措手无策的。这就得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中百分百地投入,尊重学生的发现。哪怕学生的发现是错误的,有时候这也是一种难得可贵的课堂资源。

关键词: 捕捉亮点 重视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课堂,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有很多意外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能静心倾听学生发言,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用贴切、真诚、丰富的语言进行积极的即时评价,把学生的发现得到肯定与赞赏,并生成良好的课堂资源。这样既有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

如 在授《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为了突出平行的不稳定性,我给学生演示一个木制的平行四边木架,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它会摇动,它扭来扭去的。”我刚想说:“对,这就是它的特性,就是不稳定性......。”一切如我的提前预测。可就在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说:“我有办法让它不能扭动。”好调皮的孩子!他的发现确实不错,可是这个教学环节我还没有上到呢!”我还是果断地让他上来说一说了,并遵照他的意思用另一根木条定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同学们都见证了他的发现。都认为他很了不起。这时我就话题一转,说:“对,你的发现很棒,大家表扬他!”我接着问道:“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那位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呢?”孩子们都摇头了,我立即告诉学生原因: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没有上到过的内容,提前学习又何妨呢?只要同学们接受得了,没有上到预设的内容又何妨呢,异曲同工,同样精彩。同学们在这一课中学得很轻松,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涨。

有时,学生错误的回答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课堂资源。错是为了不再错,更能够令学生深思为什么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被除数是39,除数是8,商写成5,39-40=1。着实令人恼火,真没有办法。我刚想纠正,但是还是让同学们给发现了,说:“老师,我知道他为什么错那儿了,因为他不知道39是什么?5是什么,8是什么,我来告诉他好了......"在集体的帮助下,那位同学能够纠正过来了,真是事半功倍。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又加深了对本知识的理解。因而,在课堂中,我们应当能够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用心捕捉有效利用学生学习活动中生成的资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发群体的思维碰撞。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捕捉学生们的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呢?我认为最重要是得尊重所有的学生,学生们才能够毫无忌惮地说、做。如何能够做到呢?就像刘教授说的先尊重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小孩儿也不例外。每一个人都有被人尊重、被人赏识,被人关注的渴望,在课堂上,我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学生,得到老师的一句贴切的表扬后,整个人精神了许多,也常常看到个别孩子在被老是误解批评后伤心的样子。孩子们的眼神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在他们的心中,老师的评价胜过任何一个人!如在上《年月日》这个课时时,我碰到这样的事情: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小红今年12岁,可是她只过了3次生日,为什么呢?她应该是哪月哪日出生的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生一:小红是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我注意到了一位很少发言的孩子也举手了,我喜出望外,我就给了他一次机会,没想到他居然说因为小红家没有钱过生日。同学们哄堂大笑,我没有马上给这个同学评价,我先是问了这个学生:“你过了几次生日啊?”“没有过,爸爸妈妈在外面做工,每年春节才回来一次,而我的生日是在6月23日,爸爸妈妈不在家,所以没人陪我过生日。”这时同学们静下来了,表情严肃。我赶紧肯定了这位同学敢回答问题的勇气,我接着说:“没关系,等到今年的6月23日,我们一定送给你生日快乐歌,与你一起庆祝生日!不过,小红不是因为家里没钱而不能够过生日,而是因为她是在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接着我给同学们讲解了原因,同学们可专心了,关于闰年和平年的知识也就得到了巩固。这一个小插曲,让我有机会尊重了学生,能够渗透了德育教育,也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本知识点的理解。

又如在上《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有几个同学在黑板上这样算的213×3=536,同学们哗然,我就及时的说:“在咱们别急评论,先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他们的算法好吗?”还真有意思,做错的那几个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更正,我就顺着说:“哦,原来你是错在这呀,太可惜了,不过你错一下也好,你的错可以提醒我们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啊,同学们我们还得谢谢你们呢”那几个同学脸上笑开了花——嘿,老师可同学们不但不笑话我们,还表扬我们呢!这样学生们的自信心大增,学习的热情也高涨。此类的事情很多,有时候我们未必能够面面俱到,但是我想只要心中一直想起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很差。

总之,尊重学生的发现,用心捕捉课堂上学生们的每一个亮点,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充满活力和温暖。

下载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的动态生成

    读书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课中如何促进“动态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不仅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编写教案,依据教案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是充分考虑师生生命活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

    捕捉教学细节 生成精彩课堂

    捕捉教学细节 生成精彩课堂 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陈松能 发现和关注细节,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以往,我们教师习惯利用预设性的教案对学生进行标准答案......

    捕捉精彩的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

    捕捉精彩的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 《行道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在语文学习中......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 [摘 要]语文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敏锐发现并及时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读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问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捕捉精彩的课堂生成,营造有效的智慧课堂

    捕捉精彩的课堂生成,营造有效的智慧课堂 城关镇中心小学 钟秀娟 余旭炎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倡导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倡导动态生成促进有效教学(大全5篇)

    倡导动态生成 促进有效教学 ──────“动态生成”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随州市曾都区淅河镇小学 余姣 【摘 要】“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合适时利用课程......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内容: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优化课堂动态生成

    教育理论学习内容: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优化课堂动态生成 课堂,从本质上讲,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互动、情智同步发展的交往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主体的共同参与,心灵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