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学习感想
山东学习感想
育才二小赵海英
早就听说山东乐陵实验小学和杜郎口中学这两所学校的教学改革非常成功,学生各种能力都非常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2010年1月21号,我有幸随学校同行40人冒着严寒踏上北上的飞机,带着神秘而好奇的心情分别到这两所学校听课、学习。的确名不虚传,这两所学校的教学改革确实很成功,我受益匪浅,有种井底之蛙突然上岸的感觉,真后悔没有早点学习他们的经验。作为一线老师,我感触很深,下面就教学方面谈谈我的学习感想与认识:
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在乐陵实验小学听课期间,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整个课堂中学生发言声音洪亮,每个环节都有振奋人心的激励口号,学生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充满激情,听课的人也深受感染,感觉听课就是一种享受,每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连老师们都听得入迷,学生能不感兴趣吗?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比如第一节的《母亲》,整堂课设计了六个关,学生一一闯关,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全面落实了所有知识点。
二、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恰当引导的课堂
我们参观的这两所学校都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关键时候恰当引导、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按照老师要求完成预习作业,让学生尽量查找资料,认真学习,做好反思与总结。在课堂中,由展示小组把预习作业进行展示,同时全班同学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进而补充与完善。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正,老师的讲解十分简洁、凝练。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交流与展示为主,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中并没淡化教师的作用,在关键之处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师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古人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将课堂还给学生,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思考、会学习的人。
三、激励的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所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名字及组训,制作成牌子放在小组桌面上,形成小组文化,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发言、交流、展示的情况给每个小组用分数的形式进行评价,将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小组的荣誉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在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学生思维紧随课堂的节奏,没有看见哪个学生不听讲的情况,确实令我佩服。
四、课堂和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我已经有七年没有到外面听过课,尤其是这种令我激动和佩服的课堂,乐陵实验小学和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科内容的改革令我大开眼界。这些年我们按照教学常规,一直沿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虽说现在教育教学改革也有六、七年了,但是现在回头看来那些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基本形式不变的课
堂,固守成规。听了他们的课,我感觉豁然开朗,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不是热热闹闹的花架子,也不是轰轰烈烈的做秀。而是象杜郎口中学一样“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能力还能不提高吗?学生由“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转变还会遥远吗?同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就我们现用的数学教材来说,有很多设计安排并不合理,但是我没有想到进行改革创新,看到乐陵实验小学的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那么大,他们大胆增加了阅读及背诵的中国文学的精华,其成果令人折服。由此启发了我,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改变教材中不够合理的地方,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可以适当调整或增加部分内容。
五、今后打算
尝试“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自主、高效、精彩的课堂模式和教材中不够合理部分做适当调整的教材改革。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做好记录。
第二篇:山东学前教育规定感想
西苑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XIYUANJIEDAOBANSHICHUZHONGXINYOUERYUAN
《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学习心得
经过对《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的学习,感触颇多。看到学前教育普及率和幼儿入园率的大幅上升,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我们幼儿教师身上的使命,我们不仅仅是要陪伴幼儿开开心心的度过一日生活,更要在一日生活中重视每个细节,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一日生活,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到保育结合。
规定中第四十三条讲到“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规定科学组织教育活动,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应当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学前教育机构不得从事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和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严禁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奥数培训、珠脑心算、外语、拼音、写字等活动,不得给幼儿布臵家庭作业。”许多家长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态度,希望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的小学知识,殊不知这样让孩子从小就背起沉重的书包,过早地承受着学习的重压,孩子的天性得不到发挥,不能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也有很多危害:首先,小学化教育内容,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其次,幼儿期只是具体形象思维,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因此,幼儿园教授小学化的内容是不科学的。我们幼儿教师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能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
第三篇:山东学访感想体会
山东学访感想体会汇报
(德育)
在这次学访的活动中,方方面面感想颇深,下面主要从德育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感想体会。
1、做事的戒言时刻检查自己工作的情况。
走近潍坊五中的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开会+不落实=0 布置+不检查=0100-1=0几个大字。
在学校的的德育规范的活动中,每到开学初,要对学生提出各方面的规范要求,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达到活动所指定的目标,就要随时检查学生们的落实情况。检查的方式,在于定期检查,抽查,和阶段性的总结。这样才能够在德育活动中做到:开会+落实=10 布置+检查=10099+1=100(1为总结)
2、、整容镜让学生的仪表,端庄美丽起来。
仪表: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徽必戴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立容挺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气色)
宜和宜静宜庄
每层楼道内都有一面镜子,上面刻着容止格言。(上网查阅了关于容止格言的内容解释,潍坊五中,借仿了南开大学的镜箴内容作为容止格言。要求本校师生在镜子面前随时告诫自己的言行。)
气象,勿傲勿怠,不要有骄傲的气象,不要有暴躁的气象,不要有懈怠的气象。
宜和:应该和蔼,给人以和气的面貌,宜静:很安静,很安详,宜庄,很庄重。
以上内容: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体系创建人张伯苓订立的。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zhen)。镜箴要求南开学子拥有整洁合适、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以及平和、宽仁的处世态度,提醒学生注意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开学时节,新生们都会被要求背诵镜箴,不忘张伯苓老校长的谆谆教诲。
张伯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适的着装习惯和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一说校门入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通过参观学习,对于学校的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准备把学生端庄的仪表用相机照下来,在楼内树立大镜子,让学生们的仪表端庄美丽起来。
3、大课间值日生工作,让学校环境干净整洁。
在观察大课间活动时,特意关注了一下,他们值日生的活动情况。教室、楼道有学生在进行课间的卫生值日。操场同学们在进行活动之余,值日生在进行着本班学生活动范围场地的卫生值日。而且有检查小组的学生在检查各班卫生的落实情况。上楼的拐角处,楼道内,处
处可见小型的垃圾桶。由此我想到了,随处放置这样的垃圾桶,也是治理学生乱扔垃圾的一种好方法。(这种管理方法要进行借鉴。)
4、楼道内墙壁的利用,让学生们的活动、学生情况进行了展示。
每班教室楼内的墙壁上,布置着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学习内容和照片的展示,进行这样的活动展示,一方面提高学生们学习、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成为学生们奋发向上展示的舞台。(虽然九十二中学各方面的条件不够完善,但如何在现有的情况的进行利用,以求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目的。)下一步,准备展示的内容是:将学生们开学以来午饭后对于书法的练习情况进行展示。
5、环境气氛的渲染,让同学们动起来。
参观了两所学校,校园内,楼道内,处处可见一些宣传的展牌,其内容,对于老师、学生、领导、校园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每人每天都能看到这些内容,随时告诫自己,在一天的活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作为。
杜郎口中学,还利用了大课间的时间,让学生们朗诵一些关于励志的文章及格言,让学生们进行理想及学习目标的展示,以达到鼓舞士气,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目的。
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动起来,还要做到:
1、更新理念
2、树好榜样
3、立好标准
4、搞好评比
5、做好赏识
最后以一块展示牌的内容来警戒在工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不负使命。
学生:明辨是非高尚文明
教师:通情达理有所作为
领导:品味高雅创造奇迹
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
让九十二中成为看得见的德育。
第四篇:山东学习考察报告
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山东省昌乐二中考察学习有感
关键词:271高效教育模式
教育理想主义 素质教育 学会学习
2014年12月1日到3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即远赴山东省昌乐二中进行为期三天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实操培训。
一、通过三天的培训学习,我对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大致有了以下四点认识:
1、“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
2、“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3、“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
理过关,当堂检测
4、“271”高效课堂带给师生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
二、心得与体会
原本以为昌乐二中的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像其他学校一样,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行动中也只是浅尝辄止而已。但经过三天的实地深入学习,我发现自己想错了。我们惊喜地发现,昌乐二中已经将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切切实实地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昌乐二中的校园里,找不到任何关于高考升学率、或升学情况的只字介绍。原来,当大多数的高中学校还在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或升入名校的人数作为学校品牌宣传的时候,昌乐二中却率先喊出了“高考其实是考人品,高考成绩其实是教育的副产品”这一破解高考升学率的口号。在昌乐二中我们随时随地能看到的是:这里的学生都阳光、自信、自律、积极、向善;这里的学生都能够跳上一曲优美的校园华尔兹和韵律操;这里的学生可以一天完成65公里野外徒步拉练;这里的学生会可以完全由自己来组办上万人的体育美食
节和读书节,在活动中尽情绽放自己;这里每天都有几百人在二中的校园里观摩学习......昌乐二中的赵丰平校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我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不错,在我的眼里,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身上应该有更多的责任与道义,有更多的使命与庄严,多些理想,少些功利,多些光明磊落,少些蝇营狗苟,多些铁肩道义,少些仕途经济......的确,我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理想化的社会活动,所以教育一定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引。而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未来教育前景理想化的期望,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因此,我认为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都应该有一些理想主义的倾向,太过现实的人只能搞培训而根本不适合搞教育。那些“教育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孩子满意…”的纯粹现实主义教育思想是会将教育逐渐沦落于培训,将教育引向死胡同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的知识型专业型已经转为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大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阶段,传统的填鸭式、应试化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更上一层楼。学生在学习阶段要培养的素质也不是学学舞蹈、绘画那么简单。素质教育的素质之关键是学会学习。因为只有拥有了极强的学习能力,我们才能把学生从低效和无效的灯光加汗水的模式里解放出来,把时间和时间的支配权交给学生,学习过程才能逐渐淡化对教师的过份依赖,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像我一样,曾经以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截然对立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忽略考试成绩,甚至有时会任性地抵制课堂改革、一如既往地沉浸在旧有的教育模式中的各位同仁也应该有所醒悟了。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已经用事实生动地告诉我们:素质教育也并不是要脱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脱离学生升学的需求,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为不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又岂能有较高的升学率?让学生在课堂上“会学习”了,又何愁不能提高“升学率”呢?
但愿这一次山东之行,能够唤醒更多的老师,在我校的课改中积极行动起来,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引,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的学会学习,体会到做人的尊严和生活的乐趣,清中的未来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第五篇:山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赴山东学习心得体会
君埠中心小学
陈群
2015年4月6日到10日,带着太多的仰慕和激情,以及诸多的疑惑,我们一行18人在县教研室的组织和带领下赴山东潍坊市安丘市实验小学和兴安小学考察学习。4月8日,我们走进实验小学,上午先听取了王娜校长《最是书香能致远》主题实践研究专题报告,接着进课堂观摩;下午参观了他们的校园文化、作品展,听了一节读书指导课并观摩了他们的个性化课程展示。4月9日上午观摩了一节阅读汇报交流课,观摩了潍坊市书画家们的现场写字作画。下午走进了兴安小学,听取了孙英主任《双阅读主题习作教学法》的专题报告。4月10日上午在兴安小学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下午聆听了他们学校关于《品行银行建设》、《依托地域优势,传承京剧艺术》的专题报告并观看了师生带来的精彩的京剧表演。
为期一周的学习,通过听专家讲座、课堂实地听课、与山东学校的师生进行交谈以及与同去的老师交流,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将此行的收获和感悟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两所学校都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自己的办学特色。
走进实验小学的校园,一股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整个校园不大但很美,每个班级的教室外墙都有文化长廊,学校随处可见教师、学生的字画作品等,包括楼梯转角的图书角等使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实验小学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警示着、鼓励
着、感动着、引导着每一个在这儿生活学习的师生,同时也涤荡着每一个来访者的心。极力营造“书香校园”的和谐氛围,力争师生做“学习型”、“专业型”、“学者型”的人才,这一举措也是卓有成效。
兴安小学主要研究的课题是“双阅读主题教学法”,倡导学生在阅读生活的基础上阅读文本,做到厚积而薄发,积累语言,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并且依托地域优势,学校将学唱京剧纳入特色文化建设,让“京剧”这一国粹在学校得到传承,做到每位老师,甚至每个孩子都能哼唱上一两段,全方位推进、营造学唱京剧的浓郁氛围,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学校除了整体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外,独具特点的文化学习氛围的营建和创造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这次考察的两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文化的渗透可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学校的宣传橱窗内,各班走廊的展示墙,教室内的黑板旁、讲台边、书架上,学生们书籍、笔记本的扉页上„„处处都有励志的话语,处处都有教育的体现,处处都在彰显学校的文化!学生们就是在不经意的抬头间,在教室外走廊上休息散步的一刹那间都可能记住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知识点,这一份细心感动了
我。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培养出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以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在这里能成功开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
二、学习后的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立足,不被淘汰。我感觉首先应该改变:
(1)备课方式的转变。备课无需再“怎样讲的精彩”上花时间,而是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老师也必须变成一个读书型教师,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才能更正确地引导学生完成主题阅读。
(3)改变教学方式,从孩子们的学习愿望出发,不去模仿哪一个名师的教学方式,而是在自己的课堂里和孩子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存在的困惑。
语文主题学习,对于好学生而言,这样的形式比较受欢迎,对于拓宽知识面也很有效,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有些生搬硬套,他们跟不上大队伍的步伐,这样的形式比较难开展,应该怎么办呢?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们目睹的是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授课模式,这种课堂使得学生在充分自主的课堂上,协作学习,分享成果,这种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永远保持高涨的状态,达到海
量阅读、课堂高效。我们也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灵活的结合学科特点、课时内容、学生学情,进一步完善我校的主题学习课堂模式,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学习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三天,然而与这两所学校的经验交流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是长远的。下一步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社会需要我们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怎样从学校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从我们的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实际,制定适合自己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先学形式,再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