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求之路永无止境(教师)
带着做一名“优秀教师”憧憬,带着我敬爱的老师的“学多思的吴用,扬理想的洪波,写教苑的华章”的激励之辞,十八年前,我踌躇满志地加入了人民教师的行列。十八年来,我用踏实工作的态度,谦逊待人的准则,自我反省的要求,严谨治教的风格,良好的教学成绩,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中共党员,成长为一名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这是我一路追求、一路汗水的结晶,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工作态度和成绩的肯定,更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方方里程碑,一道道风景线,一个个新起点。
不甘人后,是我初为人师时的最强的信念。我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工作,不知疲倦地付出,因为在一所戴帽完小单枪匹马教初中物理,没有资料也缺少信息,我就自己刻写讲义、试卷并自己油印,在备课时碰到教材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问题总是虚心地向同事们请教,乃至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工作第一年的教学任务,我也因此被从这所完小调入镇中心初中任教直至今天。
“要用足够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扶着他们成长”。这是身边的好同事扶着我跨上的第一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台阶。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严字当头,爱心不足,我的第一届学生的班长在进入大学之后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老师,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我拼命地学习,想得到你一次表扬,哪怕只是口头上的,但我等来的只是一次次的失望。”后来一位在班上总是考第一名的女学生毕业后告诉我,说我是她最怕的一位老师。这一次失望的是我了:因为我一直是那样的喜欢她呀――她总是能把物理考得那么好!后来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小吴,你面对学生时,老板着面孔,是不是怕失去了你的威严?”一句善意的提醒,学生们一次次“斗胆”的暗示,使我不得不认真反思自己的作风了。于是,课间我有意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时间,闲暇时,放松自己的面部表情,找一两个学生聊聊天;学生功课有困难时,找个机会点拨点拨;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减少呵斥学生的次数做起;从学生的思维角度,从学生性情出发,换个角度想问题。果然,师生之情迅速得以改善,我的教学之路也越发平坦,业务能力和教学业绩也不断得到提升――我逐步成长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是学生对我辛勤付出的肯定,是我们做教师的小有付出就能得到的巨大回报!
“要从一名本本教师向教科研型教师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面临着巨大变革,怎样适应形势的需要,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对细节问题的留心习惯终于发挥了作用,对教学疑问的日积月累和反复琢磨、思索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继1998年底在姜堰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初中物理组二等奖之后,我把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能够启迪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物理的问题诉诸笔端,除参加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论文评选并多次获奖外,还陆续在《中学物理》、《考试研究》、《试题研究》、《初中生世界》、《考试》、《初中生天地》、《泰州日报教育导刊》等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指导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得指导老师奖;今年在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举办的“南大智尊宝杯”科技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员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在教学中做有心人,认真思考,不断求索的结晶,它们成了我积极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动力,使我在学生心目中有了较高的威信,更帮助我得到了同事们的广泛认可,应该说这些是我逐步实现理想的印记,我会迈着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前奋进!
2003年7月,暑假开始的这一天,学校大面积被连续不断的积雨淹没,偏在这个下午我要赶往扬州学习。为了迅速排除校园内的大量积水,在摸清了积水的缘由是因为我校排水管道被驻地村民堵向了圩外大河后,为尽快排除校园内积水,我毫不犹豫地从家里抱出一床棉被,找来一位民工下水堵住校园内与圩外大河直接相通的下水道,然后在校长的带领下冒雨奋战,疏通了另一条通往内河的下水支道。看着校园积水很快在闸口的调水水泵的帮助下退去,我才心情轻松地踏上了学习的征程。
作为一名教师,职业的特点,注定了我们要清贫一生,了解我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作情况的人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多次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设法调离沈高到城里去?――我只能这样自我解嘲:我是土生土长的沈高人,为家乡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身边也有不少同事常常慨叹即使拼命工作的所得也无法与城里的老师们相比,可我真的不这样想,我认为既然我们选择了做教师,既然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我们,我们最需要关心的不是待遇,而应该是思考我们尽了应该尽的责任了吗?我们无愧于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我们的礼遇吗?我们无愧于社会吗?我们无愧于自己的这个称呼吗?
带着憧憬,求索之路不落寞;带着追求,我的创新之路无止境。在同志们的帮助和扶持下,我会一直坚定的朝前走的,永不后悔,永不退缩!
第二篇: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
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
当你考试拿了一百分的时候,你是否觉得这就是人生的目标?当你发表了一篇文章的时候,你是否认为这就是成功的巅峰?当你赚得了五百万的时候,你是否感到这就是奋斗的终极?哦,朋友,这些都不是,这至多是人生旅途的一块丰碑而已。人生的旅途没有终点,我们的追求也永无止境。
泰戈尔就曾说过:“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是啊,不要止步于眼前的美好,前行,永不停止地前行,才能收获更多的美好。小时候的雏燕认为在灌木丛中安窝是舒适温暖的,而长大的雏燕又认为到白杨树上生活更满意,成熟矫健的雏燕却认为在悬崖安家的幸福是前两个无法比拟的。随着不断成长,雏燕在不断地追求,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人生,就是这样不停的前行才变得丰富多彩;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追求才绽放极致的美丽。
人的理想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在生活中时刻都在竭力的追求人生,装饰人生。人生在世,追求无止境。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著名的居里夫人,是如何从数千吨的沥青中找到镭的呢?因为她有追求,追求使她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终于在不知多少个昼夜后,她终于提炼出了一克纯镭,使人类在科技发展史上又前进了一步。贝多芬为了创作出第九交响乐曲,用嘴叨着木棒碰着琴键来感觉声音,为了追求,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终于,第九交响曲问世了。
这些先贤的人生轨迹启迪我们:立志高远,不断追求,成功才显得厚重,人生才趋于完美。
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就止步不前,最终被时代所淘汰。方仲永,年少聪颖超人,但是因为后天的不努力,不追求,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止步于“神童”的虚名,最终“泯然众人矣”。
如果方仲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一步步循着踏实的脚印前行,谁能说他就不能拥有一座诗文的王国呢?“如果”毕竟只是如果,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我们,希望不要留下遗憾的“如果”。
我们取得的每一个成功,都不过是人生旅途的一朵小花而已。本着如此的心态,我们才能拥有“王者归来”的荣耀。
第三篇:《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
《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心得体会
我怀着认真的心情,仔细的阅读了《教改之路 永无止境》一文。我的工作经验不足,从毕业后,到现在为止仅有一年时间,对于教改可能也不像有经验的老教师那么熟悉,但在这一年之中,从我接触到的学生之间,确实可以感觉到他们的作业比我们那会儿少了,而老师们上课也不用费那么多的口舌。可是对于个别的学生我们还是需要耳提面命。关于这篇文章我有以下的看法:
首先,文章中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高效课堂,它主要说了这么几点: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等。而我要说的是:本校实行“自学、互学、共学”的教学模式,在以模式驱动中,学生可以适应这个模式,但在过程中,对于像我这样经验不足的新老师来说,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并不是很好,会存在担心学生在互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控制不当,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学习的,希望自己能更好地灵活地运用模式;我认为其中的分组是一个重点,我们是要把优等生分在一组?还是将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参插在一起?在我所教学的两个班是这样分的,将学生按其成绩分为了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的学生同时又是B组、C组学生的小组长,在平时的学习中,比如上课讨论、收作业时就各组按组行动,在课业学习时,就让优等生去帮助中等生和差等生,这样就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我带的科目是数学,在讲课之前总会让学生先自己预习,然后试着和同桌在共同讨论中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需要我讲的内容就会很少,我只要将他们不明白的问题稍作提醒,他们很快就会明白。
其次,强调生本教育。强调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按照文章中的意思,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强调,重心在“学”上面。我们现在运用的模式正好与生本教育相符合,模式中讲到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明白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明白的不讲,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来“自学、互学”,完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解释问题的辅助作用。
最后,关于学生的“自然生成”问题。我对于“自然生成”并没有系统的概念,关于文章中写到的也只是一个笼统的印象,尽管文章中提到了一个《开国大典》的例子,但和我的平常教学完全没有联系。我将自己关于这一点的理解说明如下:在本学期的数学书上最后有一个关于策略问题的单元,在教学中,我将沏茶问题与卸货问题放在要一起,要学生们比较,从而很好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的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而不是我在上面讲,有些问题要我们同时做,比如在烧水时,我们就可以在烧水时扫地、洗碗等等,因为水烧在火上,就不用管了,可以等到水开再将它提下来;卸货问题也不是我在上面总结出规律,让学生们抄一抄,要的是在引导之下,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应用规律,并讲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合理的安排,将时间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自然生成,需要学生积极的发言,以及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还有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无论是高效课堂,还是生本教育,或者自然生成都强调了一个中心,就是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就可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的改变自己还不能对学生真正放手的习惯,让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对自己自查,只有先对自己严格了,才能对别人负责,才能更好地帮助别的同学。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会努力地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教师队伍中合格的一员。
2013年12月3日
第四篇: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永无止境的追求
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要有一位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有魄力、领导艺术高、具有超前意识的好校长。而金风区亲水苑回民小学的校长李凤华在教师的眼中正是这样的一位校长。她工作起来永不满足,天天都在攀登。她当校长十多年,带领着全体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在金风区教育事业的这块土地上辛勤的耕耘着。为金风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着她的青春年华。
亲水苑回民小学校长李凤华同志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任劳任怨,精于教、勤于干,为金风区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她的全部。她坚信要想成为一名有威信、博学多识的校长,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而且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一九九六年以来,她主动承担了《数学尝试教学》、《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成功教育》等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她被区教研室确定为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组成员。在一所农村小学搞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课题研究,还是开天辟地的事,没有范例,没有经验, 但她满怀信心,同课题组的教师一起查阅资料,分析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听课、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课题一个个的顺利结题,使她和教师们开阔了视野,不仅摸索出了一套课堂教学的方法,使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影响带动了周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实验成绩显著、她本人于二零零零年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实验教学先进个人,二零零二年被评为自治区教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她常说,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了解教育规律,具有超前意识,应当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思路。而她就是这样一位有很强的教改意识,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的人。
她按照此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业务的校长。她订阅了多种教育刊物,购买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并取得了自学考试《心理学》,《应用文写作》,《法学概论》单科结业证书。她认为重视教学研究,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早在一九九二年她就提出“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培养个性”这样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她常说:学校要发展,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她带领全体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先后承担的几个实验课题的研究,极大地改革了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连续十五年名列教委所属八所学校前茅。在教委对所属八校进行的综合考核中,学校连续六年名列前茅。在郊区对学校进行的综合评估中宁城小学也多次名列前茅。这一切都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发展找到了出路。
为了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有一定学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她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探讨课、尝试课都压给她们,为了使青年教师能上好一节课,她能几天不离开这个教室,反复听,反复讲,帮她们反复修改教案,直到满意为止。让她们在干中学,边学边干。并经常带她们到外校去听课、学习,使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到新的教改信息,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的经验.同时设法给她们创造条件,给她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她的指导下,学校不仅每年都能推出一位新人,学校定期组织课堂教学经验交流,给大家提供互学互促扬长避短的机会。尤其在实施《二期课堂质量工程》中,她更是借东风上台阶,狠抓课堂质量关,组织教师在校内外反复听、评达标课,样样走在前。她常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不会教书的教师,只有不会教书的校长。她带头上达标课、示范棵。自工作以来,她所带班的成绩在上级的检测中均在几十个同行班之首,她辅导的学生有二十多人获全国、区、市“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有十多人获郊区“ 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前三名.她带过的学生有多人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她都逐个帮助修改,经她修改过的论文有二十多篇都在全国及区市获得一、二、等奖。她本人也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大会上做过交流发言。她坚持不离开课堂,不离开教室, 边上课边研究。她本人除上课外,每学期听课都在五十多节。在她的带动、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整体提高。她为学校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11名教师分别被银川市教育局、金凤区教育局命名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为兄弟学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一流的教育教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她身上具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品质,在大家的心中她是一个永不满足追求知识的的人,永不满足钻研教学的人。
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过高的评价,对于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担,一种责任,而对领导教师的校长来说,这个担子就显得更加沉重了。作为一名校长,她不仅要给教师树立榜样,而且要给全校学生树立榜样。道德高尚言行一致,为人师表,这样才能顺利领导好老师学生,才能搞好学校工作。她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有着深刻的体会。她信奉:“人活着是为了让人们因为有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她注意加强个人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www.xiexiebang.com己首先做到。她家离学校很远,但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回家,两头不见太阳。冬天的早上她进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挨教室查看火炉,指导学生把炉火捅旺,使师生能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和工作;夏天的早上等教师们到校,她已经指挥学生把校园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使师生能在清洁宜人的环境里学习和工作。
谁人家中没有事,谁人身体没有病,关键是要看你怎样处理,这是她的一贯想法,这也是她的一贯做法。她的独身女儿从小体弱多病, 可她由于工作太忙,顾不上照看,就交给年迈多病的父母看护, 她的父母兄弟姐妹们无一例外的都带孩子看过病,而她只能利用休息日尽一点做母亲的责任。父母给她带大了孩子,可父母病危住院期间她却因为正好赶在期末组织复习考试忙而没请过一天假去尽尽孝道,没有在父母的病床前伺候一天。父母先后病逝时她都正在学校加班,没有守候在他们身边。至今她都为没与为她付出毕生精力的两位亲人见上最后一面而感到非常愧疚。她工作30年,几乎没有完整地休过星期天。由于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但她无怨无悔。她对自己的工作处处感到不满。她认为有了这个“不满”的阶梯,才能促进自己更好的工作。她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 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她能叫上来,很多学生的家境她都一清二楚,对那些家庭生活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有残疾的学生,她总是想方设法帮她们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她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以情感人,以诚换心, 想方设法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求得老师对她工作的理解.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正因为有了真情,她才有了很强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学校才形成了一个坚实的群体,“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教师敬佩她、维护她,大家觉得跟她一道工作,再苦再累也值。” 不管多么难相处的人只要进了这所学校学用不了两年就能使他变个样。大家都说学校是个大熔炉,校长就是那熔炉里的火,没有熔不了的料,没有打不开的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教书育人要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而校长管理学校,更需要真情实感去感染、激励教师,三分管理七分情,说的就是这样的特殊情感作用吧。李凤华校长就是这样从平凡小事做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她叙说,全校无论年青年老的教师都围在她的身边所以谁也不愿调离这个学校。
第五篇:教师的成长与追求之路
教师的成长与追求之路
一、教师成长一般必经的几个阶段
有的概括为“一三五七”,有的概括为“一三六九”四个阶段,即一年入门、一年胜任教学,三年胜任、开始冒尖,五年或六年成为骨干,七年或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名师。
这四个阶段就是:新任教师“上路”阶段;青年教师“过关”阶段;骨干教师“提高”阶段;“名师”锻造阶段。
二、多数教师的心理轨迹与工作“抛物线”
1、“初出茅庐”阶段。
刚刚步出大学的校门,信心百倍地走上神圣的讲台,一腔热血,满怀激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期盼,欲将真情换人生,想把青春赌明天,立志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誓言要“混”个出人头地。这是猛虎下山的阶段,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这是热血沸腾的阶段,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心中有事业、有目标,有追求,眼中无困难、无波折、无羁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敢想敢干敢冲。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真心、爱心和耐心,所有无法高涨的热情都投入到教学中、灌注到学生身上。由此,青年教师完成了华丽转身,实现了由学生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飞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人生档案中最珍贵的记忆,是两鬓斑白时最值得回味的岁月。假使人生始终能以这种状态前行,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创造?
2、困惑彷徨、自满自足、停滞不前阶段。
胜任上路、过关斩将、成为骨干、特别是高级职称评聘兑现之后,自我满足感油然而生,前进的步伐不由自主地放缓甚或停止而消极怠工,此其一。举目四望,人皆碌碌庸庸,举世皆浊何能独清?举世皆醉何能独醒?淤泥深深何能玉立亭亭?不前不后随大溜,“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此其二。岁月在流逝,激情也在流逝,昨天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变成了今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务与日俱增,两头忙得焦头烂额,“他生未卜今生休”,追求被转嫁到孩子身上,理想被浸泡得无影无踪,炒菜铲与教科书共举,肥皂泡与粉笔沫齐飞,此其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间没有难行路,世上哪个不成仙”?一遇困难就灰心,一遇波折就泄气,一遇崎岖就悲观,一遇批评就赌气,一遇议论就心慌,一遇挫折就心凉,被颠簸得生发出“人生不过尔尔,工作不过尔尔”的悲叹,意志消沉,“看破红尘”,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随波逐流,自甘沉沦,此其四。拼搏多年,虽未长成参天大树,但也已经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名牌教师,虽然没有自我满足,但下一回如何分解?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路径,四顾茫茫,徘徊不进,难以克服进一步发展的“高原”和“瓶颈”,日久生厌,“职业倦怠”心理挥之不去,此其五。
五谷杂粮,七情六欲,风寒暑湿,疾病乃生。生理上是如此,精神上也是如此。自我满足,自甘平庸,消极悲观,迷失彷徨,经历着起伏与曲折、新鲜与厌倦、成功与困惑、拼搏与失望的心灵揉搓,生气顿减,元气渐消,锐气不再,勇气难找,神气无影,志气全抛,像一只被扎破的原本充气十足的气球渐小渐瘪。因为“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因此,多数人一劫不复,从此堕入茫茫人海、无底的黑洞、绝望的深渊。只有少数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的人才能坚持不懈,渐入佳境,终跃高峰。
如何才能破除自满心态,克服倦怠心理,突破自我发展的“高原”与“瓶颈”,实现冲天的梦想?
3、名师导航,树立远大目标,追求更高境界,努力实现自我阶段。
目标指引人生。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幸福,而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位优秀教师,应该以魏书生、任小艾、钱梦龙、李镇西、李希贵等当代教育名人为榜样,把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深度的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从“草根”教研起步,走教学研究之路,向 “名师”、“名家”、“导师”、“塑造师” 等更远大的目标冲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专家为伍,高手为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自己体悟。成熟的优秀教师,在实现由“教书匠”向教学艺术的层面甚或教学艺术家的高度飞跃,向国家、省、市特级教师的目标冲刺,摘取“杏坛名师”、“齐鲁名师”、国家级名师的桂冠的进程中,可以说是“高路入云端”,身边能够帮助自己的人越来越少,应借助网络资源、名家高层论坛、取之不尽的专家论著资源等,向高手学习,博采众长,熔于一炉,自我锻造,自成一家。
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从田埂上走出来的青年歌唱家、原任城区安居镇农民刘大成说:只要有梦想,就非常了不起;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他在农家小院里坚持着,坚持着走向“星光大道”,冲向全国。我们的近邻、单县农民朱之文也在坚持着,在田间地头、河畔沟崖、建筑工地上坚持着,也坚持着走向“星光大道”,冲向全国。
一生磨一镜。在荷兰,一个刚刚中学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再也没有换过工作。为了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他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借着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如此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的把手头上的每一个镜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我们能执著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吗?我们能数年如一日、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工作干得平常叫职业,干得出色叫事业。把细活当精品磨,肯定出大精品;把工作当学问做,肯定有大学问:把职业当事业干,肯定成大事业。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当从手边、身旁、脚下、本职做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会一行。“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敬业为本,狠练“蹲”功,贵在坚持。“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所谓厚积薄发,所谓居高临下,所谓游刃有余,所谓水到渠成,都离不开敬业之根、蹲功之本和坚持之恒!
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五十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他说:‚我曾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在法兰西银行我的私人保险箱内。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经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还有的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大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在颁奖之日,《科西嘉人报》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回答见报后,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美。好莱坞的一些新贵和其他行业几位年轻的富翁就一些话题接受电台采访时,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穷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野心。“人生能有几次搏”? 如果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自觉地走教学研究之路,那么到头来,临近退休之时再回首,“功德圆满”者落一个“德高望重”的美名,更多的人只能永远被定格在“教书匠”的叹息里,只落得“发苍苍,视茫茫,齿摇摇”了。我们虽然无怨无悔,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也有“昨日幼苗成栋梁”的喜悦,但潜能没能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的欠缺,自我价值没能得到充分实现的遗憾,总会使我们的内心隐隐作痛。
世界是公平的,它给予了你“此”,就往往不再给予“彼”,它堵死了一道门,绝对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天无绝人之路”,它能够让任何知道自己要往何处去的人通过。人生犹如一张地图人们只有找到自己目前所在的准确位置并确定最终的目的地所在,才能描绘出一道清晰的生命轨迹。
人生不能从头再来。因此,我们应该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不要停下您前行的脚步,要抬起头,往前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放飞您的梦想,拼尽全力去实现自我!
三、博览群书,全面学习——实践与学习,总结与反思,提高与升华。
丰富知识就是丰富人生,拓宽知识就是拓宽人生。我们听名师、名家的课或报告,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那么透彻,理念那么前卫、先进,对教学的思考那么深入,令人赞叹。报告更是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左一句唐诗,右一句宋词,前一句苏格拉底,后一句爱因斯坦,妙语连珠,极其自然,让人听了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高山仰止之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
反观现实,我们有的教师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后,为什么在原有的平台上停滞不前,有的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能力却逐渐下降?不求新知的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拿着一张旧船票妄想再登过去的那艘破船,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服?怎么能继续描绘出更辉煌更灿烂的人生?
人生的宽度在于学习力,人生的长度在于行动力,人生的高度在于思考力。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始终保持不断“充电”的状态,才能使工作和人生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渐入佳境,渐跃高峰。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要求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有“长流水”。因此,我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仅要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且还要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中汲取精华和营养,“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出入三大教,经纶百家言”,为自己的工作出色、事业成功、终身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只有不满足现状,不满足自我,不断的创新、创造、冲刺,我们工作得才能有滋有味,我们才能始终感到生活得充实,我们的职业生涯才能保持鲜活,我们才能永葆青春的活力!
成功在“恒”。我们与成功的差距在哪里?任小艾老师讲:“伟人与凡人之间只差一个字,那就是‘恒’”。爱因斯坦说:“人的差距是由业余时间决定的。”哈佛大学有一个警句:“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00-10:00之间。”我们与成功的差距就在于理想的坚持,信念的坚守,不懈的追求,勇往直前的锐气和持之以恒的激情!“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因此,我们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就要多一分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份锲而不舍的“执着”,多一分“纯粹忘我”的投入,多一分“理想主义”的“疯狂”,多一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气概,多一份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勇气,多一分内心的沉静与高贵气质的沉淀。
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推出的首位名师于永正先生曾说过: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是经验的积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地增长。一堂课下来,有成功,也有遗憾,把它们记下来,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负面的东西会一下变成正确的。我们的老师都要做善于反思的老师,边教学、边思考、边积累、边总结,然后上升到理论层面,反过来借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由此,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如虎添翼,而且离名师、名家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最后特别强调一下“学会做人”: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人生两件事,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做好事。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大学问。学会做人是目标,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学会做事是实现价值的手段。成功有两种,一是名利上的成功,二是人格上的成功。前者只是风靡一时,属于表面的、物质的;而后者则是永恒的、实质的、精神的,但是需要用一生的努力去获取。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在这个所谓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一起追求速成快长、追求速度和效率、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社会高速旋转的时代,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主要以拥有财富的多少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时代,那种如诗般恬静的岁月对我们来讲已成为最大的奢侈,物的欲望正在慢慢地吞噬我们的性灵和光彩,我们内心的声音正被各种各样的繁忙与喧嚣淹没,我们留给自己的心灵空间已被压榨到最小、已经放不下‚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安详,我们狭隘到已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和眼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是‚一夜暴富‛、‚一举成名‛,在房子、车子、花花绿绿的票子这些世人追捧的目标面前,还有多少人能够气定神闲地潜心于学术、学问?还有多少人能够淡定从容地埋头于琐碎而繁重的平平常常的工作?还有多少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甘坐十年‚冷板凳‛?还有多少人能够找到自尊、自信、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感觉?那么,究竟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宽容、更有爱心、更能理解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归根究底,人生只有一件事——做人,做事就是做人,人生就是做人。做人成功,成功是永远的!做人失败,成功只是暂时的;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也都是做人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