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小结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课程计划,开展常规教学,现作总结如下:
一、开学初,便结合了学校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
二、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专门存放作业及学习资料档案的文件夹,方便学生对作业进行管理。课前课后规定学生有次序、安静地排队进入电脑室,使用电脑过程中要养成正确使用的方法。下课后要养成学生进行桌面的整理与凳子的统一摆放方可离开的良好习惯。
三、平时经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实行学校的“争奖章”计划,凡每达到三枚印章,便可换取一枚“学习或特长”章,除了这种激励方法外,还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
四、在教学之余,我还一直努力搞好“信息学辅导”,本人坚持边学边教,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与学生共同进步为原则,希望学生能以特长生这一身份升到更好的优质初中和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参加信息学全国联赛为奋斗目标。
辅导时间基本上都是每天中午1:30至2:40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每当讲完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通过南海区的网上评测系统做题,让学生多练多编多交流,体会到一题多解的编程方法。而学生通过不断的做题,在网上的排行榜常常是名列前矛的,因此他们对编程的兴趣是很浓厚的,非常有激情。但也因学习的内容涉及太多太广,像初高中甚至大学的一些数学知识都涵盖在里面了,平时只能想办法利用好课余时间,对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实行个别辅导,所以辅导必须打“持久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体现得到的。
4月10号还组织了部分学生参加桂城汇英中心举办的“信息学汇英杯”的竞赛,其中11人比赛,10人获得奖项,使学生得到了一定锻炼与成功的体验。
而下周六将进行区的信息学初赛,因此这两周主要加强理论知识的练习,反复进行模拟测试来强化学生的应战能力。虽知辅导过程是艰辛的,同时也是享受的。每当看到学生享受到编程带来的乐趣;每当看到学生齐心协力解决一道难题;每当看到学生能力已超越自己的时候…那种与学生同欢喜、共进步的乐趣是无法比拟的!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小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前半学期工作做一简单小结:
1、开学初,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结合计算机硬件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中,首先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以每组3-4人进行分组,推选有责任心且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的监督与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优生的带动作用,同时又可以减少教师的辅导负担,可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针对性指导及重点对象的辅导上。其次,本学期是学生初次以课堂的形式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在教学中,特别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巩固,尤其在鼠标与键盘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的进行重点学习与训练。再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将一些枯燥的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上,通过玩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
3、存在的不足
首先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教学进度未能按照教不计划严格完成。其次,由于课时限制,学生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并不好,尤其在键盘输入方面较为突出。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小结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的名字叫ENIAC。
2. 计算机也可以叫信息处理机,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
3.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箱等部件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4.键盘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显示器是最主要的输出设备。5.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计算机的运行指令及数据资料。存储器分 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
6.内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常用32MB、64MB、128MB等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可以存储的数据越多。内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种。
7.外存储器常用的有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和U盘存储器(闪 存),磁盘存储器又可以分为硬盘存储器和软盘存储器。
8.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输入设备把信息输入主机,由主机对 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整过过程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六个字来概括。
9.CUP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计算机中的一切
工作都通过它来处理。计算机的性能与中央处理器的型号有关。人们通常所说的486、奔腾Ⅲ、奔腾Ⅳ等就是中央处理器的型号。
10.计算机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DOS、Windows、Linux等)和 应用软件两大类(如WPS、Word、PowerPoint等)。
11.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它具有 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危害性等特点。12.道德规范
1、不蓄意破坏和损伤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及资源。
2、不制造病毒程序。
3、不窃取别人的软件信息资源。
4、不擅自篡改他人计算机内的系统信息资源。
5、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过程中,不破译别人的口令。
6、不使用和传播带病毒的软件。
13.信息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可再生性和可传递性。14.“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讯网络。15.计算机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火箭发射等)
2、数据处理(人口统计、档案管理、银行业务、情报检索、企业管理等)
3、过程控制(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力等部门使用)4、计算机辅助工程 16.计算机启动方式
1、冷启动:按主机箱上的
键(过程:加电-自检-启动操作系统)
2、热启动:按键盘上的Ctrl+Alt+Del组合键(过程:直接启动操作系统)
3、复位启动:按主机箱上的
1、能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
2、媒体分: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等
3、具有:集成化、交互性、数字化、实时性等特点 17.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1、网络化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2、网络的分类: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
3、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因特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
18、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19、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和网络。
第四篇:信息技术中期教学小结
信息技术中期教学小结
回顾开学到现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现做如下总结:
一、在教学方面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从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将信息技术选修课按照项目模块方式进行教学,通过项目制作让学生进行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技巧和知识。本学期选择两个项目进行教学。第一个项目为ppt制作,让学生制作《能心行德,和谐二高》ppt。一方面通过制作这个ppt,让学生掌握ppt制作的技巧和知识,另一方面又把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第二个项目为图片制作,让学生制作《我的校园》。通过制作《我的校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Photoshop图形处理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我们学校校园环境的美好,留下青春期美好的回忆,增强他们自信心和主人公意思。第一项目ppt制作已完成,学生的创意和制作水平都表现的不错。第二项目《图片处理》正在进行中,期末完成此项目。
本学期,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本人担任《多媒体制作》中模块三《视频的编辑加工》校本课程老师。校本课程教学方式我也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成课程后制作一段视频《我的校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视频的拍摄和视频后期剪辑加工的技巧和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制作留下他们高中美好校园生活。
二、机房管理方面
作为机房管理员,除保证机房清洁卫生之外,还要维护机房电脑,保障机房电脑能正常使用。学校机房除承担信息技术课程之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在机房完成。如:高一新生的学籍注册;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高三高考报名、填志愿;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测评;期中、期末考试网阅工作等等。本学期开学初,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在机房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三艺术生高考专业报名工作。三月份高
一、高二年级在机房完成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工作。四月份高三年级在机房完成毕业前所有网上资料填写(例如三年的研究性学习、综合素质评价、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学生体质档案和三年的学分认定等)和网上模拟高考报名工作。还有高
一、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网阅工作。
三、学校其他方面工作
除了教学和机房管理工作之外,我认真完成学校布置安排的其他工作。如:本学期学校的几次大型活动的摄像工作和后期视频编辑工作;协助辛艳丽老师完成校园卡充值技术性工作;协助王洪飞主任完成所有高三毕业年级在校生毕业证网上认定工作。同时,平时也帮助同事解决他们电脑上的一些问题。
本学期后段工作,本人将继续做好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将德育教育贯穿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管理好机房。除此之外,认真的完成学校布置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比赛小学组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比赛小学组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比赛小学组小结
杨小春 陈冶平邓君兰
总的印象:
第三次参加全市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感觉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水平一次比一次好。
先说笔试和说课。从笔试成绩看,老师们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是很强的;从说课来看,更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教师积极准备,效果好。表现出教师较高的个人素养,从课件的制作到语言表达的流畅,甚至脱稿来的都是各个县区的高手。
2、我们的老师都能很准确地确定
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3、在说课时,老师们说课的重头戏——说教学过程都有情景导入、有任务驱动,有当堂练习检测,有合作探究,有小结归纳。每个说课环节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同时说课教师就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教些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都有个良好的定位。
4、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说课时,我们听出了,我们的老师既备了教材,又备了学生。如他们设置的情境、任务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说课课件文字太多,相当一部分老师是把整个说课稿一字不漏地打上去,而且个别老师的字体也小了。我们认为说课课件应当是流程图形式或者说是大纲模式,然后点击小标题链接到相关内容。
2、少数老师在说课时没有把关键 的知识点或者课堂的精彩部分展示出来。
4、说教材、目标、教法、学情等不要长篇大论,要重点说教学过程。
5、在我们参赛的老师里面,有些是兼职信息技术的,所以个别老师对信息技术教材的把握和知识点定位不够准确。例如有一节课,认识并利用IE浏览器来浏览网站,学生学习在网上冲浪。因此,本节课如果教师有综合性任务的任务给学生,应该建立在学生已经对IE浏览器有所掌握,比如说,能启动IE浏览器,能输入指定的网站的网址,能浏览网站上的信息帮助学生的学习,但如果将这个综合性的任务的目标确定为浏览器工具栏的认识和使用,似乎就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接下来是上课的情况。从参赛的选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亮点,主要的亮点有下面几个:
亮点一:我们参赛选手的情境导入异彩纷呈,有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蜡笔小新,倒霉熊,有贴近学生生活需要的六一儿童节贺卡,有学生心生向往的北京风光图片等等,几位参赛选手都善于捕捉孩子的心理,并巧妙地抓住了这些素材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亮点二:我们参赛选手在使用教材上都很有创新性。如,《认识画图软件》一课,我们的选手创新了儿歌的形式帮助孩子识记画图工具的使用,《图像的复制》一课,我们的选手创新了拼装三人自行车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图像的复制翻转》一课,我们的选手创新了美羊羊过生日发分食物检测学生的当堂训练,等等,这些创新性的设计,都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趣味化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亮点三:我们的参赛选手在备课中,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有很好的预见性,如《图像的复制》一课,学生在选定图像时可能会把图像选不完整,教师就很好的预见了这个问题,所以在讲
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进行了知识的铺垫和讲解,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操作过程中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既节约了上课的时间,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图像的翻转》一课,教师预见了学生对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和按一定角度旋转的概念理解起来不是那么清晰,所以教师利用实物加以演示,从而让这个抽象的知识具体可感,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看见了学生都能准确地判断图像翻转类型和角度。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预见这些问题,课堂将会在这些操作过程中浪费不少时间。
亮点四:我们的参赛选手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如,《网上搜索资源》一课,在新授之前,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书本知识,在演示操作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网上搜索资源的两种方法,并让学生总结归纳,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在于教师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结果。再如
《EXCEL2003的公式》一课,教师立足于课改,渗透了高效课堂模式,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课前进行了自主的预习,然后通过课堂检测,有的放矢地教学,结课后又让学生总结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将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的不足:
1、在课堂纪律上,我们觉得不太理想,有时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不能很好的按老师的任务去做,这就失去了老师讲的意义。
2、在小组合作中,我觉得分工不明确,体现不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3、在给学生操作的时间上,我觉得还是有些少。给学生抛出的任务收之过急。
4、对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没有做到分层提高。
针对这几点,我们觉得以后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注意精讲多
练,重点突出、难点化易,对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布局要得当、合理对任务设计要具有实用性、综合性、诱导性和指向性,并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提高。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