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在于以身作则
师德在于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自古以来,以身作则一直是我国教育者的优良传统美德。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贯倡导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子师以正,孰敢不正。”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教师要做好表率,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尤其是我们做班主任的,更应该坚持以身作则,自觉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尤其应注意那些方面呢?下面我就结合我身边的实际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注意自己的“言”
1、用规范语、讲普通话
在这几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安庆地区的方言远远没有黄梅戏好听。在我们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日常的交流中夹杂方言的用语实在太多了,(当然这当中也包括我自己)课堂上、办公室里、操场上、食堂里„„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稍微留意点都能听到不规范的用语。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满嘴方言,那么他的学生将不知所云,其后果也将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连老师都讲不好普通话,那么你还怎么好意思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呢?讲好普通话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能走上三尺讲台的前提,对每一位老师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经常要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自己的“言”,因为老师的“言”也是学生仿效的对象。连话都讲不好还谈什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呢?
2、用流畅语、讲文明话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语言流畅,不能断断续续,停顿太多,尤其是在班会演讲这样的场合,班主任更应该注意语言流畅、抑扬顿挫、一气呵成,这样不但学生乐意接受我们的观点,而且我们在学生心目中也树立了威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否则,不但使自己的话语没有说服力,而且也有损自己的教师形象。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艺术措辞、文明用语。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耐心劝告,冷静处理,决不能因一时之气而出言不逊、辱骂学生,甚至粗暴惩罚学生。我们那些缺乏理智的言语和做法,只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那些不文明的东西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是很可怕的。相反地,如果我们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多讲文明话,同样也会给学生一个正面的学习榜样。
二、注意自己的“行”
1、克服消极影响的行为习惯
如果说教师的“言”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那么,教师的“行”对学生则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为十六七岁的小青年,他们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大人尤其是老师的言行,因此,我们老师真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慎言之,笃行之”。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比任课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如果一个班主任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自己却经常迟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却随地吐痰,甚至乱仍烟头;要求学生遵守校规,自己却不遵纪守法,自由散漫 „„这样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就会化为乌有,他的行动也将带来及坏的负面影响。豪不客气地说,这样的班主任真的是误人子弟,枉为人师。其实,凡是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否则不但学生不听你的,有时还可能使自己陷入下不了台的困境。我就有过陷入窘境的体会: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位书写极不规范的学生周记本上随手草书了“书写要认真”的批语。可是,当这位学生再次交上周记时,他的书写仍然没有进步,我很气愤地把他叫到我身边,指着上次的批语很严肃地说:“作业书写态度要端正,字要一笔划地写,你把这行批语读一遍!”这位学生看了好一会儿,胆怯地说:“老师,你写的批语中有的字我也不认识。”一句话把我弄得哑口无言,顿时,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从此以后,我在板书和批语中再也不敢马虎大意了。同时,这件事情也使我深深地意识到:身为人师,责任重大,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2、身先士卒,树立积极的行为榜样
我们做班主任的,不但要克服不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要身先士卒,做好积极的表率,树立好的榜样,这些积极的表率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行为教育的效果甚至超过语言教育效果的百倍以上。记得2006年秋,我很荣幸地成为0610班的班主任,0610班是一个50多人的班级,其中男生所占比例为总人数的2/3,新班成立不久,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很差,班级的卫生很少能在评比中获得名次,尽管我经常在班会课上不厌其烦地强调卫生,甚至经常到劳动场所去监督、指导他们搞卫生,然而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提高,班级卫生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终于使我明白一个道理:面对这些刚从农村走入城市的学生,仅仅靠嘴讲是不行的,自己还必须要带头去做,去做给他们看。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卫生区划分在男生宿舍与食堂之间,那里有一条出污水的小水沟,经常被一些生活垃圾堵塞,气味很糟糕,学生都趑趄不前,面对这种局面,我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有捋起袖子,伸手到臭水沟里打捞垃圾,这样一来,立即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懒惰的学生再也不好意思袖手傍观了,怕脏的学生也勇敢地伸出了自己的手„„终于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热情被激发出来,班级卫生也开始逐步好转起来。可见教师的行为有多么重要啊!
三、注意言行的统一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我们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尤其要注意言行一致,要做到“庄严自持、内外若一”。我们对学生做过的承诺一定要实现,要做到言而有信;我们是怎样要求学生的,首先要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对人一套,对自己却是另外一套。如果教师只是说得好听,而在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学生就会不听教师的话,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甚至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样不但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陷入很被动的境地,而且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我们老师自己都是没有好处的。
老师们,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让我们谨记这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二篇:“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主题师德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春秋时的《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名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一定思想、有一定智慧、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正处在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未成熟期,这就要求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表率性,必须“以身立教”。如果教师的“身教”与“言教”相悖,学生的道德感知发生冲突,就会对教师缺乏信任,甚至是非不清,背信弃义,步入迷途。所以,有教育家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深刻:“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新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
第三篇:师德论文《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单位:XXXXXXXXXXXXXXXX 姓名:XXXXX 日期:XXXXXXXXXX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一句话,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
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一)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特
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三)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是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扔阴影,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
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比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张皇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又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领导同事的误解,或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大吵大闹,怨天尤人,还是不争不辩,宽宏大量?完整的德育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是今后德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多元的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
首先是教师要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平素不能搞师道尊严,不能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作为班主任,热情关怀,热心帮助,多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融洽,班主任和蔼可亲、坦诚相待才会有力地做好教育工作。
其次是教师的人格要合格。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作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育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种观念:学生接受能力有强弱、学习进步有快慢,在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因人而异、分类推进、互帮互学。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影响学生,关心学生。一切师德要求都要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因此,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三、教师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在我教学生涯的初期,曾走过一段费力不讨好的道路,对于学生的错误,我非得揪出来,从不轻易放过。因为我认为如果不管他们就是不负责,而教师就得负责,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有的学生“不认真”做值日,我就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后便是罚他再做一天,并申明,如再不认真就再做,直到会做为止。结果值日问题只是在短期内有一些变化,时间不长又开始恢复原状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请教了老教师之后,我才明白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家长们总认为孩子干点儿活得很累!于是,大人们便剥夺了孩子们的锻炼机会,直至今日孩子们没有能力。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根本是不干活的。因此,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故意偷懒,主要是由于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认真?怎样才算是做好了;再有就是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偷懒的坏习惯。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班上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对他们讲:“我认为大家都想努力为班级奉献自己的一份心,只是有些同学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后,我会教同学们做。”从此,我几乎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在班里大力表扬。从此,班里的值日问题基本解决了。从这件事情的解决中,我领悟到了学生绝不是我们可以随便发泄怨气的被动接受者,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我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象我们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他就对你冷淡。有所不同的是:你若对他微笑,他可能对你大笑;你对他冷嘲,他可能对你抵触。而后,你再对他笑,他也有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
四、是教师要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
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篇:育人之本,在于师德
育人之本,在于师德
——师德学习有感
吴飞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系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则师德为本,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教师的灵魂在于是师德,强烈的危机感在鞭策着我,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已刻不容缓。
一、崇尚崇高的师德
师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师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注入了新内涵:即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崇高的师德已提高到很高位置。综合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呼唤着崇高的师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以德至身,培养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幼儿教育。
1.提高对师德认识
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我从事幼教工作已15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刚进园时,认为管好这些孩子,无非照顾好他们生活,代替家长照看一下,关于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则不是很重要的,作为幼儿教师只要能按园里要求做到就可以了,别的教师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就心满意足了。过了几年,开始对幼儿教师上岗有了具体要求,脑子里主要还是偏重了业务能力、专业文化的学习,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经过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作为
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心中基本上也有个底。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幼儿教育开始,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幼儿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2.情系幼儿,像母亲一般爱每个孩子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我也有一个9岁的儿子,作为母亲,我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关怀着他的成长,这种情怀是无私的、投入的,每当儿子在生活中、学习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我都会非常高兴,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以消除一天的劳累。多年的幼儿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儿子那样对一切孩子,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幼儿,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幼儿身体健康,学习和素质有所提高,你就会喜悦,那么就可以消除所有的劳累感。
关爱每个孩子,其一,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是幼儿教育区别其他教育的特殊点。尤其当个别孩子身体感到不适时,更要体贴、照顾好;其二,熟悉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如家庭人员,孩子的性格、脾气、生活环境,这样,在教育时,就可根据每位孩子的不同特点,寻找相应的方法,因人而宜,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其三,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管是顽皮的,还是文静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样,孩子们就会感到在老师面前表现都同样有机会得到肯定。
二、塑造师德风范,潜心练功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
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本人结合自己的情况,下决心就以下三方面提高修养。1.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充分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准则,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幼儿园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幼儿的内在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通过阅读唐诗宋词及各种优秀的中外文化书籍,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2)音乐既能帮助人们解除烦恼郁闷,又能使人振奋精神,因此增进自己的音乐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融音乐与教学为一体,让幼儿多感受乐曲中的美感,让其身心不断得到陶冶。
(3)为了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幼儿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系统,教师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适用于教学,由此,可拓宽幼儿的视野。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追求,才能名符其实地对得起幼儿教师的称号,为有一个健全的灵魂而勤奋踏实地去工作,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第五篇:师德之魂在于
品味阳光的味道
--------关于爱的教育
安肃镇
坟台小学
刘亚超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第七章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回到学校里,我最初听见的是一个恶消息,卡隆因母亲大病,缺课好几天了。终于,他母亲于前星期六那天死了。昨天早晨我们一走进教室,先生对我们说:‘卡隆遭遇了莫大的不幸!死去了母亲!他明天大约要回到学校里来的,望你们大家同情他的苦痛。他进教室来的时候,要亲切叮咛地招呼他,安慰他,不许说戏言或向他笑!”文中先生的这段话,是为师者对孩子悉心关怀的表现,是对孩子心灵的慰藉,是理解也是精神和情感的关怀。
我六岁的儿子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妈妈,阳光和生命哪一样更宝贵?”我回答:“同样宝贵。”他说:“阳光更宝贵些。”我不解,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没有阳光就没有生命。”在惊讶的同时我获得了一个哲理:万物生长靠太阳。学生也是生命,他们需要为师者给予的阳光,这阳光便是众“生”平等的爱与关怀。教师完善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耐心细致的品性似阳光,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伴随着每个孩子享有“阳光的味道”。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尊重、爱护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它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黄静华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38年,她说有两句话常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他是我的孩子。”这两句话精辟的讲述了为师者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总结几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担任新年级班主任一个月,所有科任教师的矛头都指向了李月这个孩子,倒不是他有多桀骜不驯,而是他的作业屡次不完成,对教师的态度很恭敬,却又对教师的教导充耳不闻。看似毛病不大,品质不差,但由于已是习惯成自然,转变的过程虽不曲折,却很漫长。
我首先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开始的时候,有一点成效,后来就出现了反复,平时的作业大都能够完成,但周六周日的作业又是一字不写,我明白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导同样被当成了耳旁风,我明白了各科教师的苦衷,开始思忖对策。经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在小学就有上网、逃学、作业不完成甚至还有夜不归宿的习惯。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有些瞠目结舌,看上去一个老老实实的孩子身上竟然有这么多的不良习惯。我又采取了第二步,请家长,来的是他的父亲,见了我也是一个劲的诉苦,自己每天都要出去作生意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意,从时间上对孩子的学习照顾不够,还请老师要多多费心。这一次我与家长建立了联系,有问题做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能够及时反馈获知信息,我让班级互助小组的成员负责辅导和检查他的作业,同时告知家长要从生活学习上多关心感化孩子。这次的教育效果好一些,取得了暂时的风平浪静,作业完成的情况好了,上课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
正当我沾沾自喜之时,有一天李月突然没来上课。我很担心,也不想让自己的努力前功尽弃,利用中午自习的时间叫上班干部去家访,接待的是他的母亲,言谈之中我发现有些不对,回来后学生告诉我,他的妈妈精神有些问题,根本管不了他,而爸爸又为生活所累,对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有些震撼,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承受着许多同龄孩子不能承受的压力。这才是他屡教不改的根源所在,其实他心里非常渴望温暖,渴望受到关注和表扬,渴望上进,当这种渴望与渴望不能得到满足发生冲突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获得了心灵暂时的放纵与清闲。找到了根源,我开始寻找改变他的契机。他逃学回来我没有过多的批评他,只是把我在他家里见到的事实告诉了他,并表示了理解,可是我说:“你的境遇我很理解,可我并不同情,同情是给予弱者的,你不是,你在这么大的压力下还能够比较坦然的面对,你是生活的强者,你现在只是有些迷失,老师愿意做你生活的引航者,我希望你成为前进的舵手,自信,坚强,有执著的精神和敏锐的判断力,而不是永久的迷失在困难的海洋里不能自拔。”他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可我看到了希望,泪光背后是坚强。
一次我布置了一个文题叫《回报》我看到了他的作文,写的是自己的父亲如何辛苦,写自己将要给他以回报。作为他的班主任我能体会他的情感,可他的文章体现的并不明显,我找到他说:“你的父亲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他说了两件:一是自己常常不完成作业,经常被叫家长,父亲感到很没面子,可是为了自己不挨批评,为了自己的学习,父亲每次都是硬着头皮来学校;一是他深夜上网不回家,寒风之中父亲找遍所有网吧寻找他。说的时候,话语间有些哽咽。我问他,你父亲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他回答是他受表扬的时候,我又问:“你怎么回报他?”他说:“老师我要好好的学,这也是对您的回报。”我什么也没说,心里热乎乎的,我告诉他再写一篇作文。他极认真的写了,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作文课上我让他读了,感动了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之后我给全班朗读了汶川地震时的诗篇《孩子,快》,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教室里非常安静,学生们很长时间没有走出教室。室外的喧嚣衬托了室内的安静,而我知道所有孩子的心里定是在波涛汹涌,起伏澎湃。我心里有数,这次改变的不仅是他的习惯,关键是改变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开始不选择逃避,他学会了被爱和爱人,他懂了这个世界上不是他最不幸,他学会了坚强,他明白了做人的责任。捷报纷至沓来,各科教师都说他进步了,家长也说他懂事了,还主动担当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期末考试时他进入了班级的前十名。他的脸上开始有了自信的微笑,那是对生活的信念。
后来,我们之间又有了一个秘密通道,那就是我的评语,我在评语中给他鼓励,给他引路,比如:人生如海,它的美在于他的汹涌澎湃,没有起伏的生活就象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能应对生活的挫折你就是强者,期中考试快到了,希望你会取得好成绩。一个看似简单的肯定实际是对孩子莫大的鼓励,他是孩子坚持下去的理由和源泉,由此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学生快乐了进步了,快乐和幸福便也与我同行,而此时我并没有忘记家长,我经常让孩子给家长捎纸条,告诉他孩子的进步,我想孩子父亲的脸上定会有菊花似的微笑吧。
一个孩子的成长有两个情感环境: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的班级,一个家庭对孩子失去拉力的话,这个孩子有可能走邪路,在此基础上学校和班级再对孩子失去情感拉力的话这个孩子百分之九十九要走邪路了。实践证明,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学困生,切不可动辄批评、指责,更不能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相反,我们用阳光的爱去温暖他那颗冷却了的心,去启迪他的灵魂,使他重新燃起上进的火花,其结果则会事半功倍。我们要让孩子品味到阳光的味道,我们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当我在中秋节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送上两包月饼的时候,她每次交作业是都是两只手递给我,她用孩子最淳朴的方式表示了对老师的爱与敬意。当一名学生在冬天摔伤左臂的时候,我告诉他要用棉套袖包好胳膊以免冻伤,以后他每次作业都是清清楚楚,而以前他经常因为作业应付差事被叫谈话。当一个调皮的孩子迟到我问及原因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老师,他代表全班去给你买生日蛋糕了。”此时我感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与满足。当我暮年的时候,想起这件事我会觉得,这辈子作老师值了。
教育是春天的阳光,能让蒙昧的人们走出黑暗;教育是碧色的蓝天,能给予孩子梦的故乡;教育更是一颗赤诚的心,能唤醒另一颗心灵,触及另一个灵魂,拨动另一根心弦……
[浅析]:面对一个个思想复杂、性格迥异的“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该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呢?柏拉图说:教育是灵魂转向的艺术,而真正的灵魂转向只能发生于内心生活改变之时。对于李月这样一个思想丰富、个性独特的孩子,老师越是排斥他,他就越抵触,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样一来,对他的教育就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家庭、学校、社会都会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鉴于此,我便力图与他进行内心接触,用真诚的爱去解读他的内心世界:关心他的生活,关注他的学习,与他谈心,陪他做作业,……点点滴滴都让他体会到了我给予的温暖。渐渐地,他初步接受了我!但却难以完全改变他的许多不良——间断性、躲避性地犯那些错误。正当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质疑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真正闯进了他的心灵。他又犯错误了,我找了一个时机与他进行了敞开心扉地交流,这一次,他真正、完全地体会到了被认可,被尊重的价值,懂得了作为儿子所应承当的爱的责任。于是,他终于下决心改变自己。值得一提的是,他真的做到了!
只要我们拥有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事业心,怀着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经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复抓,抓反复”,将融融的师爱洒向学困生,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他们一定会被软化、感化,达到最终转化的目标,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有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生命就是一把琴弦!的确,孩子那心中的一个个想法,一种种思维,不就是一根根敏感的弦,易断的琴丝吗?我们要想奏响这生命之歌,只有走进孩子心灵深处,去轻轻地、不露痕迹地拨动那根心弦,他的心底才会流淌出美丽的音符,才会流淌出生动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