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随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班主任工作随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在我参加工作第四年的开始——去年8月,我开始担任班主任,接手的是新一届高一的(16)班——入校学习基础最差的两个班级之一。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满怀热情;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我也知道我的班主任工作不会一帆风顺,会困难重重。
因为入学基础比其他班级差很多,所以很多学生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就觉得似乎比别的班级的学生要矮一截,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后高一的学生负担反而比以前加重,难度有所提高,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我们班的同学来说更加不利,遇到许多的困难:如课堂知识难以消化、作业来不及做、不会做等等,他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成绩上升更难,这使得他们很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使他们的成绩进一步下降,很可能造成恶性循环。而在学生上找不到精神上的安慰的情况下,学生就很有可能从其他方面去寻找精神安慰,于是就可能导致违纪、早恋等现象的滋生,最终使得高中三年虚度,并给老师及其他的同学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避免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我十分真诚地去对待我们班的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优秀的,并以更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学生不是完美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有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良的习惯。我们总希望学生能够听话些,能好好配合老师,好好学习,但是总是会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会不断惹出这样那样的麻烦,为班级增添了不少乱子。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经常容易失去耐心,认为这是扶不起的阿斗,于是态度开始转变,看到这样的学生就感到讨厌,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会简单地以教训为主。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很有可能让此类学生认为自己的确很差,并且会“破罐子破摔”,放弃自己!
其实我们不应该用过分苛刻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人无完人,成人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呢?学生有缺点是正常的,如果学生没有了缺点那还需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还需要班主任做什么呢?(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块块造型各异的树根,需要我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精心地去雕琢,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我们班的学生有许多的优点,也同样有不少的缺点。但是从接手高一(16)班开始,我就给自己确立的这样的理念:他们都是我要去帮助的孩子!
为了让我的学生们往好的方向不断成长,我觉得首要的是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始终觉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迷惘,开始独立思考各种问题,思想却又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有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老师、家长因为他们的顽皮、成绩的不理想而经常去批评他们、否定他们,他们的潜意识里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我是个坏孩子、坏学生,他们都不喜欢我。”于是开始自卑、自暴自弃,开始愤世嫉俗,与老师、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如果老师、家长、周围的人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认同他们,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开导与诚恳的提醒,他们在潜意识里形成的观念便是这样的:“我是个好学生、好孩子,大家都很尊重我,支持我,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于是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对于我们班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优点,我都会在全班表扬,让大家鼓掌!有的时候学生捡到5毛钱我也会跑一趟政教处,专门去要一张表扬卡,然后在全般把表扬卡读给大家听;对于我们班学生的缺点,我从不当众批评,而是单独开导。跟学生聊天的时候,我会要求学生坐下谈,或者一起站着谈;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我会尽可能地去“捧场”,并拍下照片留念;路上遇到学生的时候,我会主动打招呼;与学生家长联系的时候,我一般不会只讲学生的问题,也会适当地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看待学生的时候,我会用真诚的眼光,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知道,他们能够体会到。
一年班主任工作下来,我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继续学着去解决,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与认同。评教的时候只有一个同学给我评了“较满意”,其他的全部评了“满意”;对于自己的所想所感,他们会在周记里与我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于我工作的不足和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会给我真诚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班级遇到挫折,我心情郁闷的时候,他们会在周记里安慰我……有这么懂事的学生,我哪能不努力地工作呢!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我相信学生会越来越成长为值得我们欣赏的人!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随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班主任工作日志
班主任工作随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在我参加工作第四年的开始——去年8月,我开始担任班主任,接手的是新一届高一的(16)班——入校学习基础最差的两个班级之一。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满怀热情;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我也知道我的班主任工作不会一帆风顺,会困难重重。
因为入学基础比其他班级差很多,所以很多学生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就觉得似乎比别的班级的学生要矮一截,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后高一的学生负担反而比以前加重,难度有所提高,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我们班的同学来说更加不利,遇到许多的困难:如课堂知识难以消化、作业来不及做、不会做等等,他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成绩上升更难,这使得他们很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使他们的成绩进一步下降,很可能造成恶性循环。而在学生上找不到精神上的安慰的情况下,学生就很有可能从其他方面去寻找精神安慰,于是就可能导致违纪、早恋等现象的滋生,最终使得高中三年虚度,并给老师及其他的同学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避免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我十分真诚地去对待我们班的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优秀的,并以更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学生不是完美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有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良的习惯。我们总希望学生能够听话些,能好好配合老师,好好学习,但是总是会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会不断惹出这样那样的麻烦,为班级增添了不少乱子。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经常容易失去耐心,认为这是扶不起的阿斗,于是态度开始转变,看到这样的学生就感到讨厌,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会简单地以教训为主。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很有可能让此类学生认为自己的确很差,并且会“破罐子破摔”,放弃自己!
其实我们不应该用过分苛刻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人无完人,成人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呢?学生有缺点是正常的,如果学生没有了缺点那还需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还需要班主任做什么呢?(班主任工作)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块块造型各异的树根,需要我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精心地去雕琢,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我们班的学生有许多的优点,也同样有不少的缺点。但是从接手高一(16)班开始,我就给自己确立的这样的理念:他们都是我要去帮助的孩子!
为了让我的学生们往好的方向不断成长,我觉得首要的是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始终觉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迷惘,开始独立思考各种问题,思想却又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有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老师、家长因为他们的顽皮、成绩的不理想而经常去批评他们、否定他们,他们的潜意识里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我是个坏孩子、坏学生,他们都不喜欢我。”于是开始自卑、自暴自弃,开始愤世嫉俗,与老师、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如果老师、家长、周围的人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认同他们,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开导与诚恳的提醒,他们在潜意识里形成的观念便是这样的:“我是个好学生、好孩子,大家都很尊重我,支持我,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于是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对于我们班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优点,我都会在全班表扬,让大家鼓掌!有的时候学生捡到5毛钱我也会跑一趟政教处,专门去要一张表扬卡,然后在全般把表扬卡读给大家听;对于我们班学生的缺点,我从不当众批评,而是单独开导。跟学生聊天的时候,我会要求学生坐下谈,或者一起站着谈;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我会尽可能地去“捧场”,并拍下照片留念;路上遇到学生的时候,我会主动打招呼;与学生家长联系的时候,我一般不会只讲学生的问题,也会适当地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看待学生的时候,我会用真诚的眼光,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知道,他们能够体会到。
一年班主任工作下来,我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继续学着去解决,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与认同。评教的时候只有一个同学给我评了“较满意”,其他的全部评了“满意”;对于自己的所想所感,他们会在周记里与我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于我工作的不足和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会给我真诚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班级遇到挫折,我心情郁闷的时候,他们会在周记里安慰我……有这么懂事的学生,我哪能不努力地工作呢!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我相信学生会越来越成长为值得我们欣赏的人!
第三篇: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1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西固二小 刘玉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师和家长却忽视了小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稳定的评价,因而外界的批评和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一条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可能的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也是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通行证。但是在我国目前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问题并未取得足够的重视与关注。而且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更是颇令人担忧。
小学生是尚未成熟,有待发展和成熟的人。在以独身子女居多的家庭结构条件下,中国的家长们太爱自己的孩子了,但更多的家长却不懂得如何爱孩子。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注重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当孩子犯错时,“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扎根在脑中的传统思想又会影响家长们去采取极端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当今升学就业的压力,更是使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感觉的学生们,被“坏孩子”的自我感觉所取代,那些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了。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却忽视了对儿童无形生命的关爱。我们在主观上想给儿童幸福,但却因为未发现儿童,不了解儿童,而使这份爱在客观上变成了一种束缚。所以说教育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其前提是关注和关爱,表现为对学生积极、正面的肯定,是一种永远相信孩子“行”的教育方式。在国外部分国家“赏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已深入到了每一个教育者的心里,贯彻到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方式,它开始受到极大的关注。实践证明,赏识教育能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更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能让学生在希望中成长。
在 学校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满脸稚气的孩童,是所有学生中最渴望被赏识的一个群体。在小学中,我经常发现老师无意中的赞扬,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无比的荣耀。贴在额头的小红花、布告栏中的小红星都是荣誉的象征,孩子总会无比骄傲地向父母炫耀。于是,他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以期得到老师、家长甚至是其他同学的赞扬。他们在不断的激励中完善自己的行为,成熟自己的心智。如果说,古代的教育的戒尺是用来鞭策、激励学生的话,那么赏识教育更是一把无形无影悬挂在心灵上的戒尺。教师赏识学生就是要用满腔的热爱来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打开学生心灵压抑的锁。1.善于倾听,加强学生自律意识
人们经常说:“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事实上只有把学生当成知己、朋友,真诚的赏识他们,学生才回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小学生正处于尚不成熟的成长阶段,好奇、贪玩、任性又是他们的缺点,所以难免会犯错误,不经意间就成了教师办公室的常客。可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受到老师批评与指责时总是喜欢争辩,而老师认为这是学生不愿意接受教育的表现,于是更是声色俱厉地压制学生。学生表面上接受了教育,其实内心仍忿忿不平。本来教师想通过严厉的教育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这时,他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倾听。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而倾听就是尊重学生效果奇佳的一种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倾诉,在倾听的同时,发现学生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的突破口。等学生宣泄完了,内心也平静多了,这时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所在,给予及时的指导。在理解学生的同时,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自控能力,养成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同时真诚的表扬学生在自我挑战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滴进步,相信他们一定会做的更好,在鼓励声中强化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2.承认差异,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俗语说:十个手指都会有长短。学生之间自然也有差异,作为老师在面对那些学习积极,一点就通的的学生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另一部分人,他们学习并没有那么主动但却特别调皮,常常要花费2~3倍的时间却不一定有效果,这就是许多人认为的“后进生”。为了避免打扰其他同学,一些后进生更是被分到靠墙角的座位,同学们都戏称是被遗忘的角落。老师对此无能为力,同学投来淡漠的眼神,渐渐地他们真的被温暖的集体所遗忘。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
其实对于后进生而言,单纯的说教,常规的严格管理,甚至是无休止的补课或加大作业量已无益于改变现状。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罗杰斯就认为,教师必须保持对学生的“无条件关怀”,因为儿童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敬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这里包涵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和教师对学生高度的宽容。所谓“无条件的爱心”,就是不管什么学生、不论学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关怀和爱心,而不是抛弃和冷漠;所谓“宽容”,就是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按照崔学鸿老师的说法,教育好后进生,一定要有从了解到理解的过程,以心换心。只有寻找闪光点,赏识他们,让他们走出自卑,建立自信,才能真正转化他们。李博是我班的一位学生,由于长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加上又有些自闭在班级中根本没有朋友,在大家眼里是个十足的怪人。可是,他会积极主动的把老师批改的作业本分发到同学手中,还不忘要叮嘱一声“这写错了,要赶快订正。”后来老师主动让他负责分发本子,并在班会课上对他认真负责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大家第一次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虽然他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从此他开始有了朋友,慢慢地融入到集体之中。仔细回想,原来当初他种种叛逆的行为,其实是感受不到大家的爱,渴望用对立的行为掩饰自己的自卑,引起大家的注意。
同样一份赏识,如果对于优秀学生是1的话,对于后进生的价值则为100,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促进其进步的强大动力。赏识的力量就在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找回自信,迈向成功。3.注重技巧,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有的教师认为,只有严厉才能对学生起作用,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对学生一味的进行责骂和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美截然对立起来了。我们强调正面教育,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赏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的赞扬,没有批评而且放低对学生的要求。赏识教育同样需要学生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服从学校的管理。只是与传统教育相比,赏识教育在以“赏”为前提的同时更重在“识”,即代表着教育者对儿童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行为,它相对“赏”来说是变化和多元化的。,“爱”与“严”好比两支船桨,只有通力配合,才能促使学生的人生之舟在正确的航道上平稳地行进。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赏他人的每一份成功,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爱中有严,严中渗爱
第四篇: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
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
我们班有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名叫宋宇航,上课不听讲、捣乱,下课又爱疯打,整天的惹事生非,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老师们都拿他没有办法,家长更是无可奈何。但是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聪明,他还用左手写字,而且他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都很强。某日早读课,我走进教室,发现许多同学在领读员的带领下正认真地读着课文,而他呢?到这个位置上走走,到那个同学那看看,当时,我看得眉头直皱,恨不得马上走到他面前狠批一顿。但回头一想,这孩子一向来都是被人看不起,回到家中也得不到半点鼓励,光靠我骂一顿就有用吗?于是,我就装作没看见,在巡逻的过程中,我来到他的身边,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老师真想听你。”起初,他那倔强的性格还显得有些难为情,但当他看到我和蔼可亲的笑容后,就毫不犹豫地端起书开始读,那声音是多么得清脆、悦耳。当我转了一圈,再回到他的面前,他已经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了,还向我认真地请教了两个字,都是课外书上的,我先告诉他怎样读,然后说:“如果从今天起你都能这样用心读书,那么你就能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信不信?”他点点头,非常用心地接着读下去。在那天的早读课上,我认真地总结了读书情况,表扬了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并对这个特别的男孩子——宋宇航说:“明天,你还能这样读书给老师听吗?”他使劲地点点头。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不仅能积极思考,把手举得高高地踊跃发言,还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回顾这件小事,我想到了很多:如果我们能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缺点多于优点的孩子,他们的可爱之处也许就会不断出现,带给我们惊喜。如果这样能使他们显得更加自信、活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上传: 晏光远
更新时间:2012-5-17 7:31:06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多次提到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沧海桑田”等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充分证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
我们深切地意识到,学校教育最大的功利和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成就人——使人尽可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表现在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健康体质等方面。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充分认识学生所具有的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小时候考试常常不及格,而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呵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人。”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这些老师为什么妄下断语?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学生,没有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学生也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方向等却因其身心基础和外界影响不尽相同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比如说:同样两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也许由于智力水平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一个进步很快,一个停滞不前;或者说相同成绩、智力水平的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的差异,一个人后来偏向文科,成为作家,一个人走上了理科等。
根据学生具有发展性、差异性等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把好三关: 第一要把好长远关。
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个性发展和团体精神的养成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的思路和要求,引导学生提高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主题月活动、班会、周会、身边的榜样演讲活动、温馨教室评比活动、观看爱国电影、讲科学加的故事、读好书竞赛等,促进学生自主、自立、自律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徐汇区教育局特别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按照学科分别制定了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学生发展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习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书写、仔细检查、认真倾听它人发言的习惯、积极思考问题和举手发言的习惯、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等.还可以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参加各类网络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课余生活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在社区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科普宣传、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协调发展。学校的体育和美育等教育活动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课余生活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第二要把好引导关。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激起学生主动发展的欲望,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谐发展,教学时首先要做到“新”、“奇”、“趣”。以新的内容或新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这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开端。如:教学《恐龙》、《揭开雷电之谜》,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恐龙、闪电、打雷的知识。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关注自然,了解科学的意识,无形中激发了学生课外去探索自然奥秘和追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后,便会根据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个性的发展由此开始。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发表的观点中的个性特点加以区分,如有价值,则可继续引导延伸;如没有价值,则应采取温和的方式予以收缩,切忌采用粗暴的方式予以打压。这一关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记得我在家长开放活动中上《尊严》一课时,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情况:当我问到大家对年轻人一定要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才吃饭有什么感受时,一名同学的手举起来了,我以为他要谈自己的感受,于是满怀希望地叫他回答,可是,他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要年轻捶捶背,而不要他做别的呢?”这在备课中我是没有考虑到的,因为我认为这是人人都能明白的问题,不需要提出来,而且在试教时也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时,我想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你怎么不认真听清老师的要求呢?后来我转念一想,这个问题正好可以深入理解杰克逊大叔这个人,于是我马上改变教学思路,对全体同学说:“这位同学提出了问题,说明他在认真思考,我想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是隐藏起来的,要细心读才能发现,现在请你们再认真读课文,找找杰克逊大叔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有人说,杰克逊大叔是一位善良的人,他本来要免费提供食物给年轻人的,可是年轻人一定要劳动后才能吃,他是为了照顾年轻的自尊心,特地找了一个轻的活给他做。有人说,年轻人已经疲惫不堪了,别的活对他来说很难承受,所以一挑了一个轻的活给他做。我对那个提问的学生说:"你现在知道答案了吗?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还有别的问题吗?”那个学生点点头,说明白了。这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我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不但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对杰克逊大叔这个人也有了新的认识,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第三要把好评价关。
一要客观公正。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有的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表现来评价,如上文中爱迪生的老师、马克思的老师;有的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的,如一个学生思想品德有偏差,就认为他一无是处,将其优点全部抹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有的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全面,认为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正确的方法是应该老师心中要有一本明细账,好就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实事求是,经渭分明。然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溯本求源,寻找原因。二要全面科学。长期以来,以片面的成绩分数用来衡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一定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这是不能用一个分数来简单衡量的。要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也就必须全面。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决定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因此,评价时要注意采取各种形式,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如采用“等级+鼓励性评语+兴趣特长”、“动态+静态”、“观察+考查+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正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评价的标准和结果都不一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其他科任老师的意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民主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世界上没有哪两片树叶是相同的,更没有哪两个人是相同的,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那些一度被认为反应迟钝、行为荒唐、甚至不可救药的“朽木”说不定就是将来的马克思、爱迪生、巴伯基和马呵特。比如说:我们班有个学生特别不喜欢学习,作业爱做不做,上课从来不举手,主要原因是成绩一直不好,而且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因此就产生了自卑心理。有一次,我在他的写字本上故意给他打上一个大大的良,结果他兴奋得大声喊了起来:“我得了良!”当天上课时,他第一次举起了手,我马上要全班同学用热烈地掌声对他的进步表示祝贺。在那以后,我总是在他的作业本上我总是悄悄地给他拔高一个等第,平时我还经常寻找并宣扬他的优点,如帮同学拖地,及时开关电灯等,慢慢地,他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由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从此以后,他变得爱学习了,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堂上也经常举手发言,成绩也有了进步。
总而言之,对待学生,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学生的未来。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