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负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有效练习设计
减负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有效练习设计
策略与实践
摘要:练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载体。本文从调查初中数学练习现状入手,就数学有效练习的设计开展研究和实践,初步构建了有效练习的设计模式,形成了练习设计的六种策略和两大基本类型。
关键词:有效练习;设计;策略;类型
作者简介:程珍妮,任教于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一、研究的背景
1.基于初中数学练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分析,初中学生数学练习训练中高耗低效的问题比较明显,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1)课外练习多,课内练习少;(2)机械重复多,实践探究少;(3)统一要求多,自主选择少;(4)现成练习多,师生设计少。
2.基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从国家到地方不断重申减负令,社会大声疾呼,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减轻。我们认为升学压力重是根本原因,由此引发学生的练习量多效率低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体现。如何寻求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路径呢?我们认为从研究练习着手,有必要反思传统的“练习观”,树立新型的“练习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有效练习。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2.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有效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
本文就练习的设计与实践的两个维度开展初中数学有效练习的研究,初步构建“有效练习设计模式”。
1.“有效练习设计模式”的基本要点
(1)以创造教育、创新教育、有效教学、合作学习理论为依据。
(2)改革练习取材源于教材的传统方式,采用教材、旧题、生活、创意等延伸式取材的方式。
(3)改革传统练习为教师布置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作法,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练习创新设计。
(4)吸取和采用有利于本模式的其他练习设计方法。
2.有效练习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整体性策略
数学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在练习的设计上要考虑学习过程中的再认与再现,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因此,练习的设计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就其形式而言,一般有课前准备练习、当堂检测练习、课后自主练习、假期实践性练习。
(2)自主性策略
练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从事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利用课内、课外练习积极培养学生发展自我监控能力,是数学练习的意义之一,也是有效性体现的保证。
(3)趣味性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效率就高。因此在练习设计中,必须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练习内容变得丰富、新颖。这种带有趣味性的练习,会让学生对结果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使其在练习时集中注意力,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练习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
(4)差异性策略
新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丰富个性差异的学生,因此练习设计必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尊重差异,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延伸题目的功能,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5)生成性策略
课堂是丰富的、综合的动态过程,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为此,教学过程中练习的设计不能机械,而要有弹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灵活地处理预设的练习,更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加工,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品质。将练习的延伸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上,这种生成性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更精彩。
(6)应用性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从数学应用性的角度出发,在练习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使一些枯燥的练习赋予生活气息,充满生命活力;二是要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有效练习设计的基本类型
根据练习的功能与目的,我们将数学练习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突出教学目标为主的即时性练习,练习设计紧扣新知,做到有的放矢。与传统练习相比,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化练习,强调内容的目标性,反馈的及时性,形式的开放性,难度的层次性;另一类以突出自主发展为主的延伸性练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活动,具有主体性、探究性、互动性、合作性、过程性等特征。
(1)围绕教学目标的即时性练习
①课前准备型练习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开头是否顺利,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知识掌握、训练的角度来说,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规律,适当创设迁移情境,精心设计准备练习,让学生精巧地练,为后面的新课作铺垫。这样的准备练习安排的训练时间大约五分钟左右,为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构筑起支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②当堂检测型练习
教学目标当堂评价练习是学生在完成一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留出不小于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目标达成练习。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促进学生内化知识,使知识尽快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教学目标当堂评价练习的设计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练习应低起点,多层次。通过教学目标当堂检测练习情况的反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掌握状况。同时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③课后补进型练习
此类练习主要针对学生在当堂检测中暴露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选择性强化练习。给部分练习犯错的学生一个重新理解、掌握知识的途径,并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④巩固加深型练习
此类练习一般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巩固加深课堂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练习着重体现基础性、开放性与层次性,既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锻炼与提升,又符合中下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⑤诊断矫正型练习
这类练习主要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纠错,可分为基础知识纠错,解题方法纠错,书写规范纠正,解题策略纠正等板块。每周收集一次,编成练习让学生纠错。这种来自于学生真实现状的练习,能激发学生展现自身能力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练习纠错的有效性,达到知识“周周清”的过关目的。
(2)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延伸性练习
①自编新课型练习
新课后,学生先梳理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再结合知识目标改编或自编三题。改编题目是学生模仿例题,变换一些数字、字母和符号编出一些题来。自编题目是学生能够根据一些条件创造性地编拟—些数学习题,在学生自编过程中有时可适当加点要求。操作方式—般将学习基础相差一层的两人结对。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设计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②合编单元型练习
—般先将全班学生按异质的原则分成8组,每组6人左右,然后每位同学根据知识内容,每人提供选择题4道,填空题4道,小综合题(包括作图、改错、简答题等)4道,大综合题1道。试题来源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本,认真研究课本中的习题特别是例题,要求大多数学生能够模仿例题,变换一些数字、字母和符号编出一些题目来。其次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练习中的典型题目,特别是一些错题,根据它们编拟一些变式题。再者可以通过查询书面或网络资料后创造性地编拟一些数学习题。最后小组通过挑选,编制出一份理想的试卷,并在小组间互测互评。
③课外实践型练习
这类练习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实践,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数学的结论或结果。因此,每个学生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想象、思考、探索和求新,从而增强自身的创造性。课外实践型练习主要有设计操作类、测量方案类、调查统计类、信息查阅类等。
④感悟反思型练习
这类练习相对来讲对学生提出的自我监控要求比较直接,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也可能不
多,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数学学习。一般有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
总之,有效练习研究始终是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练习有效性研究探求减负提质的教学路径,让学生的知识在练习中升华,技能在练习中掌握,能力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练习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伊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外练习的研究[J].中学数学教育,2005(1~3).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324000
第二篇:减负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减负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在教育部提倡的“双减”背景下科学地设计课堂练习,是当前必走的改革道路。农村学校相对于城镇来说,教学资源少,方法落后单一,许多农村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和课堂练习依旧局限于教辅资料,没有创新,靠低效的题海磨炼学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减轻学生负担、增强课堂效果的最优措施,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落实“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减负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几点有效设计。
01 “我爱游戏”
小学低年级是爱玩、喜欢游戏的阶段,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和习题中,构建一个有趣的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一课时,为让学生正确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我设计了一个“数字抱团”的游戏练习。我先将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别代表1-9这9个数字,然后进行热身环节,让代表不同数字的学生手拉手围成圆圈,而当我说出一个数字时,代表这个数字的学生需要上前一步,未反应过来的学生将会被淘汰,最后逐渐将升级游戏,我说出一个总数(10以内的数字),每个学生要迅速并且准确地找到自己配对的同伴,得出的和要与我所说的总数相符,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未能找到与自己配对的同伴的学生就将会被淘汰,以此重复。设计这种游戏练习可以学生迅速认识不同数字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02 “我爱操作”
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基本教育思想之一就是“教学做合一”,“做”是教学的载体。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阶段,所以比起传统的书面练习,具有操作性的习题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用双眼认真观察、用双手细心操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做练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有个探讨题: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那两个怎么样的梯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问题后,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拼一拼”的动手练习,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学生们分别剪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分别尝试用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接,学生拼接完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理得出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像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得出结论比起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有效巩固知识。
03 “我爱实践”
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实践。教学完新知识后一味的要求学生做一些书面练习以期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这种单一、机械的练习模式会消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到了负担。在减负增效的大形势下,课堂练习应体现出实践性,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轻松掌握知识,让数学练习更加有意思,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厘米和米并掌握测量的方法,以做校服为学习背景,我设计了“我是小裁缝”的学习活动,在课前我准备了两把卷尺,并介绍一下卷尺。热身阶段,我让学生用卷尺量一量同桌的身高和自己书包里的文具、书本,把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进入真正的练习阶段,我让学生根据我给出的设计的练习规则分别测量出同桌的上衣和裤子的尺寸,把数据记录起来,分析哪个同学测量得最准。这种开放式的练习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给学生一个可以充分思考的空间,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和做练习的积极性。
04 “我会选择”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班内难免有那么几个学困生,而我班里的十几个学生不论是掌握数学知识能力,还是思维能力可以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去设计课堂练习,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像“买东西”一样,从“练习小卖铺”中选择能够让自己消化的习题去练习。分层练习充分呈现出了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去学习转变为主动去练习。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和掌握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一个“我会做”这样的分层练习。我给出了A、B两种练习活动,A类是传统书面练习(应用题),直接计算表面积;B类是制作一个长方体,并介绍长方体的每个面有何不同?这时候,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做的习题。学生完成任务后,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制作的长方体有何特点,学生们会发现制作时长方体的相对面都是完全一样的,否则就围不成一个长方体了,这时候,我提问“那你制作的这个长方体由几个面围成呢?”学生很快就能答上:“6个。”最后我再提出:“那你能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合起来吗?”学生计算完,我做最后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你们在制作时的这6个图形的面积之和,计算表面积也就是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之和。让学生能够理解透表面积的概念,更好地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选择了自己能力内可以完成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也没那么难。
农村小学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们也可以在有限的条件内为学生设计一份崭新的课堂。我们用心设计的每一道数学练习题,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新台阶”,让学生一步步登上“数学大厦”的高峰。
第三篇:2022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中明确强调了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那么,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合理且高效地设计和布置作业呢?作业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课堂内容、知识拓展等方面交流的有效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在上完课之后,通过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此可见,作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多思考,为学生设计合理且高效的作业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则是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作业内容的关键之处。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要设计好完成作业的时间,即作业的布置要适宜、适量。有研究表明,完成作业的时间在一定量的范围之内,时间越长,完成的效果越好。但是当业的时间超过了一个拐点以后,随着做作业的时间加长,反而达成的学习成效越不好。一旦作业留多了,超过预设时间,学生心里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做作业时就会毛躁烦闷,学习效果也会一落千丈。以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为例,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布置的计算题应该不超过5道,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严格把控在合理的时间范围以内。
其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考虑的全面周到,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不同情况。在通常情况下,老师布置作业时所预估的时间都要少于学生实际的完成时间。这便表现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积累、预习、复习以及错题整理等方面需要花费的额外的时间,这些琐碎的时间
对于学生来说,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的不同时间,要把作业的布置精细到每一名的学生的身上。
第三,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差异化原则,即可以设置分层作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反馈结果的基础上,把作业布置分为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两大类,让有能力的学生把提高题作为自己的个性化目标作业,完成目标即完成作业。这种因人而异、精准教学、科学设计的作业,既保证了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也兼顾了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同需求。
例如,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以及对所学数学的理解来设计分层作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那么以整式这一章为例,在学习整式的加减这一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涉及整式加减的基础性作业,例如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化简求值等类型的题目,同时还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利用整式的加减解决应用题的作业,达到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目标。
第四,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尽相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那么做作业的效果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对于布置的习题要精心筛选,选择典型性题目,做到精选精练。例如,有的孩子不会或者不知道如何整理错题,那么可以给他布置一些具有整理性质的作业,以此来逐渐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整理错题,并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慢慢养成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同时,布置的作业应该具有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作用,要注重围绕课堂内容来完成。以初中数学为例: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布置的作业应该从锻炼学生运用不同法则的能力入手,挑选计算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覆盖多种运算法则的混合计算题,从而达到熟练运用不同法则解题的目的。
此外,在设计作业时还要注重作业的开放性。不要一味地布置只有标
准性或固定答案类型的作业,要巧妙设计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拓展探究性,可以降低学生在写作业时的无聊程度,增强兴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精神。
在作业形式上,要遵循多样化原则,即作业的设计要呈现多元化,让作业富有趣味性、拓展性、整合性。无论是选择题、理解题、简答题、运用题,都可以让题目新颖有趣、好理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阅读题目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便于理解、易完成,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做完一道题目还希望可以做类似的习题,循序渐进,形成良性的作业完成状态。
更重要的一点,数学学科本身可能相较其他学科来说内容有些枯燥乏味,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还要多样化。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可以布置数学手抄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形式总结这一个月所学的新知识,在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层面上得到新的提高。多样化作业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让数学学习较为薄弱的学生逐渐喜欢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文化的独特。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去商场看一看衣服或者其他物品的售价,做详细记录。等商场进行打折促销活动时再去看一看物品此时的售价,对比此时买是否真的划算。也可以在饭店吃饭时关注一下日常每道菜的价格,对比饭店推出特价菜时价格是否真的合理。完成调查之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递交一份调查。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可以把枯燥难懂的数学“打折方程”与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促销相结合,从生活中学习与打折的相关知识,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
中理解题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坚持以书面作业为主,实践作业为辅的模式,合理安排实践探究性作业的数量,有效结合学习内容。
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习内容、关注学生基础,认真思考,潜心研究,反复打磨,才能发挥作业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既要做到设计科学,又要做到设计合理。在“双减”政策下,只有把课后作业设计的尽善尽美,学生才能真正的提质、减负、增效。
总之,作业只是检测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多少、会不应用一个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在课后得到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才是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围绕每一节课堂内容展开的课后作业,做到时间合理,内容精炼、科学、高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延伸,从而增强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有效性。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做作业,是个学生就跑不了。但问题是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没想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评价标准,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来提高和巩固自己的学习。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如果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一、对学生数学基础及学习现状的分析
在现实教育中看,数学学科常常存在比较多的“学困生”,据权威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占30%左右,而且这些学生与班级整体水平的差距显得更悬殊,数学“优等生”也只占30%左右。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1.9%的学生认为初中、小学的最大不同就是课堂知识容量增大了,授课方法也与小学不一样了;20.6%的同学认为老师讲课的速度明显快于小学,因而一开始就感到有些吃力,25.6%的同学认为自己采取与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并不理想,还有15.6%的同学认为小学数学要远比初中简单,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在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时间上,近一半的学生用了半个学期,32.9%的同学只用了一个月,18.7%的同学用了一个学期,还有14.6%的同学则用了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二、学生的分类与作业的层次要合理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又将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作业:
a类作业:“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
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
c类作业:“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
甲组:反应慢,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基础较差。
乙组:反应快,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
丙组:反应快,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整体素质较高。
学生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两次考试和两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另一组。如甲组的同学可以进入乙组,乙组的可以进入到丙组。当然,若丙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乙组,乙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甲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三、对分层次后的作业要正确的进行评价
改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学生获得学习指导,弥补学习缺漏,对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分类后的作业更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a、b、c三类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a类判分适当放松,对c类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对甲、乙两组学生可放松,对丙组学生可紧些。例如,对甲组,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提高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乙组,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甲、乙两组学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甲组订正后还不能全懂,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对丙组学生的作业也采取分类评价。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分层设计,分类评价”学生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天天向上”的机会,层次作业克服了不顾农村学生实际情况,一刀切教学的缺点,最大限度地顾及农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学生与兼顾个别学生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情知统一的教育教学原则,有利于各类学生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
浅谈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
【内容摘要】课外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常常将课外作业作为填满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填料,这将严重压制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在现今减负提质的背景下,作业的内容必须做到内容精炼化、布置层次化、形式趣味化。教师要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发展,作业批改要重视诊断性,促进学生思维提升,让课外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关键词】减负作业设计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作业设计理念,促使我们对数学作业有了新的定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下的作业已经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也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多年的实践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压制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各类习题资料成了教师们的最爱,成了学生们的悲哀。这些作业内容往往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大多资料形式差不多,换个数字就成了“新”的题目,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数学需要以合适的作业来强化学生所学,发展学生思维。在当前减负提质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且更要讲究科学性。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
一、来自数学教学草根们的作业信息
本人认真地对学生作业展开了调查,由于长期的考试压力所致,发现教师基本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多种练习册。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亲自出些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作业。而有些买来的作业与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尽管讲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知识点的挖掘程度不一样,因此导致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7%,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43%,错误情况较重的占10%。同时也因作业份量过大且各个作业本之间有重复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养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根本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和效果。使教师无法及时进行详细、诊断性的批改,影响了“信息”的反馈,人为地造成了新旧知
识间的薄弱环节。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一堵高墙。
二、对减负提质下布置新型作业的几点思考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本着惜字如金的思想,精心设计练习,删除无用的练习,作业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目标,更要严格控制作业量,符合减负的要求。作业体现启发性、典型性、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发展。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炼化
首先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要从全局着眼,各学科利益着想,既要考虑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要以适量性为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小学高年级数学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25—35分钟,中年级不超过15—20分钟,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其次教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教师要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本堂课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打下伏笔,即所谓的立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2、作业布置层次化
作业布置的层次化。要求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本人在布置作业时对学习差一些的学生采取了“从基础知识着眼、基本概念着手,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措施,对他们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的较浅显易做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对中等生我采取了“从重点着眼、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我采取了“从知识难点着眼、重点着手,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3、作业形式趣味化
教师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向社会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三、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为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作业,教师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作业布置的适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适宜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独立进行书面训练,达到“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有效促进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1、对一些较难的作业,要作适当的提示或举相似的例子说明,或让学生讨论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
2、对每天作业簿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特别是一些较难题,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选做、可不做,以树立他们做作业的信心。
3、密切配合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让家长督促孩子做好作业,可能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4、对作业中出现的新颖、独特、简洁的解法,给予介绍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识。
四、作业批改要重视诊断性,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作业批改的诊断性,是指教师在批改时可采取“望、闻、问、切”等手段对每本作业进行全面详细的确诊,从而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而确定相应的纠错策略,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在批改时切忌单纯看答案,简简单单打“√”、“×”,“不开处方,不下药”,使学生明知给某题打了错号,但不知究竟错在何处,主动进行纠正,也是置身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境地,即使纠正了,部分学生还是重复了原来的错误思路,在四位上造成了进一步的混乱,使错情更加严重。而且还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一发下作业只看对、错号和分数,而不去积极探究和主动改正等不良习惯,甚至出现错时抄袭别人正确作业的现象。对此,教师在批改时要改一改数学作业批改的传统做法,借鉴作文批改,可采取“眉批、横批、划线标错、画圈指示、加注指示”等方法,保证让学生一看就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出错及纠正时应注意什么等。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一看就发现,一改就正确,而且加深了印象,加强了“免疫功能”,让学生体验了分析或列式正确的快慰感,鼓励了纠错的信心。另外,还要在单个确诊的基础
上做好对全班的会诊。根据会诊发现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陷书写详细的批改摘记,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还可以采取以师批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纵横交流,培养学生“自诊、自疗”和“互诊、互疗”的能力,养成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更要强调作业批改的激励性。要求按照启发、鼓励的原则,书写批改评语,批语力求准确、精当、具体,富有激励性、启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向良好方向发展。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伴随着新课程的深人,教师应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能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认知学习上升到情绪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只要树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分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一定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
浅谈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
【内容摘要】课外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常常将课外作业作为填满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填料,这将严重压制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在现今减负提质的背景下,作业的内容必须做到内容精炼化、布置层次化、形式趣味化。教师要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发展,作业批改要重视诊断性,促进学生思维提升,让课外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关键词】减负 作业设计 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作业设计理念,促使我们对数学作业有了新的定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下的作业已经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也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多年的实践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压制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各类习题资料成了教师们的最爱,成了学生们的悲哀。这些作业内容往往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大多资料形式差不多,换个数字就成了“新”的题目,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数学需要以合适的作业来强化学生所学,发展学生思维。在当前减负提质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且更要讲究科学性。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
一、来自数学教学草根们的作业信息
本人认真地对学生作业展开了调查,由于长期的考试压力所致,发现教师基本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多种练习册。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亲自出些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作业。而有些买来的作业与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尽管讲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知识点的挖掘程度不一样,因此导致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7%,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43%,错误情况较重的占10%。同时也因作业份量过大且各个作业本之间有重复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养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根本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和效果。使教师无法及时进行详细、诊断性的批改,影响了“信息”的反馈,人为地造成了新旧知识间的薄弱环节。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一堵高墙。
二、对减负提质下布置新型作业的几点思考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本着惜字如金的思想,精心设计练习,删除无用的练习,作业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目标,更要严格控制作业量,符合减负的要求。作业体现启发性、典型性、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发展。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炼化
首先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要从全局着眼,各学科利益着想,既要考虑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要以适量性为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小学高年级数学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25—35分钟,中年级不超过15—20分钟,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其次教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教师要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本堂课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打下伏笔,即所谓的立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2、作业布置层次化
作业布置的层次化。要求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本人在布置作业时对学习差一些的学生采取了“从基础知识着眼、基本概念着手,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措施,对他们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的较浅显易做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对中等生我采取了“从重点着眼、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我采取了“从知识难点着眼、重点着手,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3、作业形式趣味化 教师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向社会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三、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为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作业,教师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作业布置的适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适宜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独立进行书面训练,达到“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有效促进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1、对一些较难的作业,要作适当的提示或举相似的例子说明,或让学生讨论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
2、对每天作业簿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特别是一些较难题,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选做、可不做,以树立他们做作业的信心。
3、密切配合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让家长督促孩子做好作业,可能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4、对作业中出现的新颖、独特、简洁的解法,给予介绍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识。
四、作业批改要重视诊断性,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作业批改的诊断性,是指教师在批改时可采取“望、闻、问、切”等手段对每本作业进行全面详细的确诊,从而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而确定相应的纠错策略,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在批改时切忌单纯看答案,简简单单打“√”、“×”,“不开处方,不下药”,使学生明知给某题打了错号,但不知究竟错在何处,主动进行纠正,也是置身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境地,即使纠正了,部分学生还是重复了原来的错误思路,在四位上造成了进一步的混乱,使错情更加严重。而且还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一发下作业只看对、错号和分数,而不去积极探究和主动改正等不良习惯,甚至出现错时抄袭别人正确作业的现象。对此,教师在批改时要改一改数学作业批改的传统做法,借鉴作文批改,可采取“眉批、横批、划线标错、画圈指示、加注指示”等方法,保证让学生一看就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出错及纠正时应注意什么等。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一看就发现,一改就正确,而且加深了印象,加强了“免疫功能”,让学生体验了分析或列式正确的快慰感,鼓励了纠错的信心。另外,还要在单个确诊的基础上做好对全班的会诊。根据会诊发现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陷书写详细的批改摘记,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还可以采取以师批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纵横交流,培养学生“自诊、自疗”和“互诊、互疗”的能力,养成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更要强调作业批改的激励性。要求按照启发、鼓励的原则,书写批改评语,批语力求准确、精当、具体,富有激励性、启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向良好方向发展。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伴随着新课程的深人,教师应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能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认知学习上升到情绪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只要树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分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一定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